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7高二化學《烷烴》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化學《烷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二化學《烷烴》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1)掌握烷烴的分子組成、結構等的特征(2)理解同系物、烴基等概念,學會烷烴的命名。(3)理解同分異構體概念。(4)了解烷烴系列的性質(zhì)變化規(guī)律。
【自主學習】1、課本54頁“學與問”試歸納出烷烴在結構上的特點。
2、閱讀教材55頁,試歸納出烷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歸納小結】
一、烷烴
烷烴的概念:烴分子里碳原子間都以_________互相連接,碳原子的其余的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使每個碳原子的化合價都達到_________狀態(tài)。所以這類型的烴叫做飽和烴,又叫_________。(注意:由于C-C連成鏈狀,所以又叫飽和鏈烴;若C-C連成環(huán)狀,稱為環(huán)烷烴。)
1、烷烴的組成和結構:
(1)烷烴通式為__________(n≥1,整數(shù)),其中含碳量最低者是_____(含C_____),隨碳原子數(shù)增多,含碳量增大,但不會達到_____。(2)烷烴中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以單鍵結合,碳原子其他價鍵均與氫原子結合。(3)烷烴分子是空間立體結構,而非平面結構或直線結構,碳鏈不是直線,而是鋸齒狀。
2、烷烴物理性質(zhì):
(1)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1—4個碳原子烷烴為_________,(但新戊烷沸點為9.5℃,常溫下為氣體)。
5—16個碳原子為__________,16個碳原子以上為_____________。
(2)溶解性:烷烴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填“易”、“難”)于有機溶劑。
(3)熔沸點:隨著碳原子數(shù)的遞增,熔沸點逐漸_____________。碳數(shù)相同,支鏈越多,沸點越低。
(4)密度:隨著碳原子數(shù)的遞增,密度逐漸___________,但均___于水密度。
3、烷烴的化學性質(zhì)
(1)一般比較穩(wěn)定,在通常情況下跟酸、堿和高錳酸鉀等都______反應。
(2)取代反應:在光照條件下能跟鹵素發(fā)生取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應:在點燃條件下,烷烴能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探究1】
二、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概念的三個關鍵:(1)通式相同;(2)結構相似;(3)組成上相差n個(n≥1)CH2原子團。
同系物之間具有相似的分子結構,因此性質(zhì)相似,物理性質(zhì)則隨分子量的增大而變化。
延伸閱讀
高二化學教案:《烷烴的命名》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烴基和常見烷基的意義;
2.掌握烷烴的習慣命名法以及系統(tǒng)命名法;
3.能根據(jù)結構式寫出名稱;能根據(jù)命名寫出結構式。
【重點難點】
重點:系統(tǒng)命名法原則
難點:名稱、結構的正誤判斷
【學情分析】
有機物的命名是有機物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系統(tǒng)命名法的命名規(guī)則較精細,認真分析,加強理解記憶。
【導學流程】
自主學習
一、回顧舊知:
習慣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習慣命名法在命名簡單有機化合物時比較方便。如對烷烴的命名,其中碳原子數(shù)在10以內(nèi)時,用天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大于10時,則用中文數(shù)字十一、十六等來表示。同時為了區(qū)別同分異構體,在名稱前面加“正、異、新”等冠詞。例如C5H12的3種同分異構體命名:
高二化學下冊《烷烴》知識點總結
高二化學下冊《烷烴》知識點總結
1、烷烴:
(1)結構特點:
烴的分子里碳以單鍵連接成鏈狀,碳的其余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叫飽和鏈烴,或叫烷烴。
(2)烷烴的命名:
烷烴的簡單命名法:碳原子數(shù)在十以下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
系統(tǒng)命名法:
1)找主鏈-----最長碳鏈;
2)編號碼-----最近支鏈
3)寫名稱-----先簡后繁
CH(CH3)2CH(C2H5)C(CH3)3的名稱是______
名稱2,3,3-三甲基-2-乙基丁烷是否正確
(3)烷烴的通性:
①分子量增大,熔沸點升高,密度增大,狀態(tài)由氣,液到固態(tài)(4碳原子或以下的是氣態(tài))
同分異構體熔沸點:越正越高
②常溫時性質(zhì)很穩(wěn)定,一般不與酸、堿、KMnO4溶液等起反應
③在一定條件下,能與鹵素等發(fā)生取代反應。
2、同系物定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n個CH2原子團的物質(zhì)互相稱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烴的同系物。
烴基:R-;-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
3、同分異構體:
①定義: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xiàn)象,叫做同分異構現(xiàn)象。具有同分異構現(xiàn)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如正丁烷與異丁烷就是丁烷的兩種同分異構體,屬于兩種化合物。
②同分異構體數(shù)種:CH4,C2H6,C3H8無;C4H10有2種;C5H12有3種;C6H14有5種;C7H16有9種
概念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同素異形體同位素
對象有機物有機物單質(zhì)原子
條件
實例相差CH2結構不同結構不同中子數(shù)不同
乙烷和丁烷丁烷和異丁烷O2和O311H、12H
高二化學教案:《化學鍵》教學設計
一. 知識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能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學生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
二. 能力目標:
通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教學,培養(yǎng)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方法,從微觀到宏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四.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用電子式表示物質(zhì)的形成過程。
2. 難點:用電子式表示物質(zhì)的形成過程;極性鍵與非極性鍵的判斷。?
五. 知識分析:
寫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一)電子式
在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做電子式。例如:
1. 原子的電子式:常把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用小黑點“·”或小叉“×”來表示。
例如:鋰原子 鈹原子: 硫原子:
2. 陽離子的電子式:不要求畫出離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除復雜陽離子如等要用中括號外),只要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電荷字樣陽離子。
3. 陰離子的電子式:不但要畫出最外層電子數(shù),而且還應用于括號“[ ]”括起來,并在右上角標出“”電荷字樣。
電子式是用“元素符號+最外層電子”來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對的電子與未成對電子,并注意對稱。
,,,,,,
(二)離子鍵
1. 形成過程: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原子結構示意圖
通過什么途徑達到穩(wěn)定結構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5. 存在物質(zhì):離子化合物。如強堿、大多數(shù)鹽以及典型的金屬氧化物等。
注意:離子化合物電子式中的相同離子不得合并討論:請同學們從原子結構上分析,氫原子是怎樣結合成氫分子的?
(三)共價鍵
1. 形成過程:
請注意比較氫原子與氦原子的結構:
【典型例題】
[例1] 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鈉原子與氯氣反應生成食鹽后,其結構的穩(wěn)定性增強
B. 在氧化鈉中,除氧離子和鈉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外,還存在電子與電子,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排斥作用
C. 任何離子鍵在形成過程中必定有電子的得與失
D. 鈉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后,體系的能量降低
精析:鈉原子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當它失去1個電子后可以形成8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使體系的能量降低,所以A、D項均正確;在離子化合物中除陰陽離子電荷之間的靜電引力外,還存在電子與電子,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排斥作用,所以B項正確;一般說來形成離子鍵有電子的得失,但也有例外如等銨鹽的形成。
答案:C
錯解分析:
(1)誤答B(yǎng),是因為對靜電作用認識片面。
(2)誤答A項,是因為不懂得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關系。
[例2] 推斷出由1個原子核與10個電子構成的粒子有 , , ,
;由2個原子核10個電子組成的中性粒子化學式為 ;由3個原子核10個電子組成的共價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由2個原子核10個電子組成的陰離子的化學式為 。
精析:由1個原子核與10個電子構成的粒子首先從10個電子1個原子核的中性粒子,找出氖,然后再向氖的兩側(cè)發(fā)散,找出含有10個電子的簡單離子:
……這種抓住10個電子為核心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應重視。
由2個原子核組成的10電子粒子,也要抓住10電子這個核心去想。由于是由2個原子核組成,顯然不能是通過得失電子形成的簡單離子,肯定是通過共用電子對而達到10電子結構的,思維應向共價化合物方向擴散,顯然只能選擇與原子序數(shù)為1的氫形成的共價化合物,推出為氟與氫的化合物,依次類推3核的為,4核的為……等共價化合物。抓住氫化物,還能推出10電子的多核離子;這些氫化物分子中如能電離出氫離子(不帶電子),就能形成10電子的多核陰離子,如水電離的;這些氫化物分子中如能結合氫離子,就能形成10電子的多核陽離子,如。依次類推,也可以寫出很多單核或多核的18電子粒子;但發(fā)散也應注意條件,如有的原子很難得失電子,不能硬寫,如寫、則錯了。還有的物質(zhì)不是電解質(zhì)(如)不能電離出氫離子,最好還是別寫。
答案:
[例3] M元素的1個原子失去2個電子,該2個電子轉(zhuǎn)移到Y元素的2個原子中去,形成離子化合物Z。下列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Z的熔點較低 B. Z可以表示為
C. Z一定溶于水中 D. M形成價陽離子
精析:依題意,形成Z的過程可表示為:
故Z的化學式為;又知由離子鍵形成的化合物熔、沸點一般都很高,且有的型化合物(如)難溶于水。
答案:D
小結:解答本題的難點就在于找到型離子化合物中有沒有不溶于水的事例。許多學生熟知的等大多數(shù)物質(zhì)均易溶于水,不溶于水的事例較少,如果找不到這個反例,就會出現(xiàn)錯選。
[例4] A、B、C、D四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層上有4個電子;B的陰離子和C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兩元素的單質(zhì)反應,生成一種淡黃色的固體E,D的L層電子數(shù)等于K,M兩個電子層上電子數(shù)之和。
(1)A為 元素,B為 元素,C為 元素。D的質(zhì)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相同,D的原子組成符號為 ,它的最高價為 價。
(2)用電子式表示A、B兩元素形成的過程 ,用電子式表示C、D兩元素形成化學鍵的過程 。
(3)寫出E和A的最高價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精析:B、C離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且生成淡黃色固體,則B為氧,C為鈉。A原子序數(shù)小于氧,且最外層4個電子,則A為碳。D為硫。
答案:
(1)碳 氧 鈉
(2)
(3)
[例5] 氮化鈉()是科學家制備的一種重要的化合物,它與水作用可產(chǎn)生。請回答下列問題:
(1)的電子式 ,該化合物是由 鍵形成的。
(2)與鹽酸作用生成 種鹽,其電子式分別是 。
(3)中兩種粒子的半徑大小關系是 。
(4)與水反應屬于 反應。
高二化學教案:《化學平衡》教學設計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教案:《化學平衡》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描述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達式、單位,學會用化學反應速率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并嘗試應用化學反應速率說明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思維學習化學反應速率。
2、通過對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分析能力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3、通過運用函數(shù)圖像觀察和描述特定化學反應的速率,了解化學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對化學反應研究的興趣,能夠在對化學反應原理的探究過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化學、探究原理的動力。
2、增強合作、創(chuàng)新與求實精神。
教學重點
1、學會應用化學反應速率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教學難點: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
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化學反應,有的反應進行地轟轟烈烈,而有些反應卻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
展示圖片:炸藥的爆炸、溶洞的形成、牛奶的變質(zhì)
提出問題:這幾幅圖片所描述的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如何?
引導:對前兩個反應過程的快慢大家都能迅速作出判斷,但對牛奶變質(zhì)進行快慢產(chǎn)生了分歧,同學們有自己的想法很不錯,我們不妨換個思考方式,牛奶變質(zhì)與溶洞形成相比較它的快慢如何?在和炸藥爆炸相比較快慢又如何?
提問:你從比較牛奶變質(zhì)中對化學變化的快慢有何新的認識?
講解:不同的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千差萬別,“快”與“慢”是相對而言的,在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中,需要用一個統(tǒng)一的定量標準來衡量或比較。與物理學中物體的運動快慢用“速度”表示相類似,化學反應過程中進行的快慢用“化學反應速率”來表示。
閱讀教材p28第3、4段,回答下列問題:
1、定義:
2、表示方法:
3、表達式:
(用v表示化學反應速率,△c表示濃度的變
化量,△t表示時間的變化量)
4、推斷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學生的答案,交流討論。
應用1 :在體積為2l的容積不變的密閉 容器中充入0.8mol的氮氣與1.6mol氫氣,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4min后,測得容器內(nèi)生成的氨氣為0.24mol,求:
①用nh3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
②分別用h2 、 n2 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
應用2.向一個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的條件下,2s末測得容器內(nèi)有0.8molso2,求2s內(nèi)so2、o2、so3的平均反應速率和反應速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