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2-21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學。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學
中考大家需要掌握很多物理知識點,在記憶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可以使用口訣記憶的方法,下面蓮山課件為大家?guī)?018年中考物理【光學】知識點記憶口訣,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復習好中考物理。
發(fā)光物體叫光源,描述路徑有光線;直線傳播有條件,同種介質需均勻;
影子小孔日月食,還有激光能準直;向右看齊聽口令,三點一線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長度單位有光年;傳光最快數(shù)真空,8分能飛到月宮。
光線原以直線過,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兩角和三線,法線老是在中間;
三線本來就共面,兩角又以相等見;入射角變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類型有兩種,成像反射靠鏡面;學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憑漫反射;
若是個別有“反光”,那是鏡面幫倒忙。
鏡面反射成虛像,像物同大都一樣,物遠像遠沒影響,連線垂直鏡中央。
還有凸面凹面鏡,反光作用不一樣;凹面鏡能會聚光,來把燈碗灶臺當;
觀后鏡使光發(fā)散,擴大視野任車轉。
不管凸透凹透鏡,都有一定折射性;經過光心不變向,會聚發(fā)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鏡,通過焦點是一定;折射光線可逆行,焦點出發(fā)必平行。
顯微鏡來是組合,兩個鏡片無分別;只是大小不一樣,焦距位置要適當。
物鏡實像且放大,目鏡虛像再放大;望遠鏡來看得清,全靠兩片凸透鏡。
物鏡實像來縮小,目鏡虛像又放大。為啥感覺像變大,全靠視角來變化。
畫反射光路圖:
作圖首先畫法線,反入夾角平分線,垂直法線立界面。光線方向要標全。
畫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離法。海市蜃樓是折射,觀察虛像位偏高。
凸透鏡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內虛外實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內大實像成;物近像遠像變大,
物遠像近像變小;實像倒立虛像正,照、投、放大對應明。
眼睛和眼鏡
晶薄焦長看遠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視薄遠視,凹透矯近凸矯遠。
近物光聚網膜前,已經成為近視眼。遠物光聚網膜后,已經成為老花眼。
上面蓮山課件為大家?guī)砹?018年中考物理【光學】知識點記憶口訣,希望大家好好地閱讀一下,從而輕松掌握這些物理知識。
延伸閱讀
2019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力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2019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力”,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2019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觀察讀數(shù)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2020中考物理10個??贾R點總結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中考物理10個??贾R點總結”,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2020中考物理10個??贾R點總結
1.物體在振動,我們“不一定”能聽得到聲音
【簡析】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真空中聲音是不能傳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
2、人的聽覺是有一定的頻率范圍的,即:20~20000Hz,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次聲波,如發(fā)生海嘯、地震時產生的聲波是次聲波;而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是超聲波,如醫(yī)院里的B超。對于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是無法聽到的。
3、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除了與頻率有關外,還更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如果距離發(fā)聲體太遠,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動,還是聽不到聲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體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簡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體放在水中有三種情況,下沉、懸浮、漂浮,到底處于哪種狀態(tài),與物體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關:
1、下沉。根據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為ρ水ρ物,f浮,物體下沉,此時,該物體是實心的。例如:鐵塊放在水中下沉。p=
2、懸浮,當該物體內部的空心所造成該物體的重力與它浸沒在水中所排開水的重力相等時該物體懸浮。(在挖空的過程中,浮力不變,重力逐漸減小)
3、漂浮,當物體內部空心且空心較大時,該物體漂浮。(挖空的部分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鋼鐵制成的輪船。
3.物體溫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簡析】
物體溫度升高了,只能說明物體內部的分子無規(guī)則熱運動加快了,物體的內能增加了。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方法有兩個。
1、讓物體吸熱(熱傳遞);
2、外界對物體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鋸條溫度溫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爐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熱量;它也可能是剛剛鋸過木頭即通過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4.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
【簡析】
物體吸收熱量,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物體內能增加,但我們知道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動能和是勢能的總和。
1、如果吸收熱量后物體的狀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即分子勢能不變,只改變了分子的動能,則物體的溫度就會升高,如給鐵塊加熱,鐵塊的溫度升高;
2、如果吸收熱量后,物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如晶體熔化,液體沸騰,雖然都在不斷的吸收熱量,但溫度并不升高,溫度始終保持不變。非晶體吸熱時,分子的動能和勢能都在發(fā)生變化,所以狀態(tài)變化的同時,溫度也升高。
5.物體收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不一定”發(fā)生改變
【簡析】
第一,力有兩個作用效果,1、改變物體的形狀;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由物體受到力的共同效果決定的。1、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2、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一定不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6.有力作用在物體上,該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
【簡析】
力對物體做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有力作用在物體上;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兩者缺一不可。
根據公式W=F.S得:有力無距離,不做功,所謂的勞而無功,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推而未動”;有距離無力,不做功,所謂的不勞無功,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物體因慣性運動、物體運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垂直時。
7.小磁針靠近鋼棒相互吸引,鋼棒“不一定”有磁性
【簡析】
磁現(xiàn)象中的吸引有兩種情況:1、異名磁極相互吸引;2、磁體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所以和磁體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鐵、鈷、鎳等物質,也可能是磁體。
8.“PZ220V40W”的電燈,實際功率“不一定”是40W
【簡析】
1、當U實=U額=220V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40W,此時燈泡正常發(fā)光;
2、而U實〈U額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此時燈泡發(fā)光較暗,不能正常工作;
3、當U實〉U額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此時燈泡發(fā)出強光,壽命縮短易燒毀。
9.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簡析】
浮力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之差,因為下表面浸入液體較深,受到的壓力始終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上的。
當物體的底部與容器底部緊密結合,無縫隙時(即相當于粘在了一起),物體不受向上的液體的壓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頭,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頭不受浮力作用。
10.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內液體所受的重力
【簡析】
公式P=F/S,是計算壓強的普遍適用的公式,而P=ρgh是專門用來求液體產生壓強的公式,由P=ρgh我們可以看出,在液體的密度一定時,液體產生的壓強僅與液體的深度h有關,再根據F=PS不難看出液體對容器底產生的壓力是由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積決定的。
即:液體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狀有很多種,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內部液體的體積v≠hs,所以F≠G液。
容器內盛液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和液重G液的關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廣口式容器:F〈G液縮口式容器:F〉G液)
2019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9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2019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fā)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fā)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