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6“埃及”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埃及”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的航運價值
3.埃及傳統的出口商品(長絨棉)和現代重要經濟支柱
1.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壩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埃及教學課件
(導入)在古代許多帝王為了在死后能夠保存完整的尸體從而獲得永生,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甚至從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營造自己的地下宮殿,實際上就是他們的陵墓,同時還要放置很多奇珍異寶,我國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實際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樣的陵墓中,有一種建得很特別(課件展示金字塔景觀圖),它們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狹窄,直到塔頂,從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們漢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國一般稱其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金字塔之國——埃及。
(講授研討新課)
(展示課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問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個方位?
(2)蘇伊士運河是那兩個大洲的分界線?
(3)埃及在亞洲境內的領土叫什么?
(4)埃及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如何?
(簡要總結)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是個地跨非亞兩大洲的國家,北回歸線橫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經濟和文化最發(fā)達、交通位置最重要、國際影響最大的國家。
(課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復習提問)從圖中我們能夠發(fā)現,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稱是什么?
(承轉)由于埃及境內大部分地區(qū)是沙漠,因此淡水對埃及有相當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明古國與流經的尼羅河密切相關,有人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講埃及,就要從尼羅河說起。
(展示課件)尼羅河的風光
(學生簡要了解)
(課件展示)尼羅河流域圖
(提問)
(1)尼羅河發(fā)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羅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尼羅河進入埃及后,沒有任何支流匯入?
(學生回答)
(簡要總結)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長河(注意強調長河與大河概念的區(qū)別),起源于非洲東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進入埃及后流經沙漠地區(qū),沒有任何支流匯入。
(講述)尼羅河在廣闊的沙漠地帶浩浩蕩蕩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條1-25千米的綠色走廊,古代和現代埃及的文明進步與生產發(fā)展都與尼羅河有關。
(課件演示)尼羅河的泛濫
(講解)尼羅河每年都會定期泛濫,在古代人們對此無能為力,但是人們利用尼羅河泛濫的規(guī)律,巧妙的發(fā)展了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埃及文明
(課件展示)阿斯旺大壩
(提問)1.人們修建阿斯旺大壩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對埃及產生了哪些影響?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簡要總結,注意阿斯旺大壩修建的利弊應講清,培養(yǎng)學生看待問題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
(引導學生討論)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歸納總結)(利用課件演示)
(承轉)埃及勞動人民憑借智慧和汗水,不僅充分利用了尼羅河,而且在近代還開鑿了聞名于世的蘇伊士運河。
(課件展示)蘇伊士運河
(提問)
(1)蘇伊士運河位于哪里?它溝通了哪兩個海?
(2)為什么在這里開鑿運河?
(3)在運河未開鑿前,從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條航線?
(4)這兩條航線相比較,走蘇伊士運河可縮短多少航程?
(簡要總結)為了提高運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對運河進行了加深拓寬的改造,并于1956年將運河所有權收歸國有,從而成為目前埃及重要的經濟支柱。
(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埃及人民收回運河主權所進行的斗爭史)
(承轉提問)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單靠一兩個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發(fā)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呢?
(課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經濟支柱
(講解)埃及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金字塔等名勝古跡、尼羅河沿岸風光、沙漠奇景。這些寶貴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因而旅游業(yè)已成為埃及主要經濟收入之一。
(承轉)在前幾節(jié)課里,我們已學到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號稱“世界石油寶庫”,埃及作為它的一部分,石油資源也非常豐富。
(課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產區(qū)
(講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開采量和出口量增長很快,石油收入現已躍居各經濟部門首位。
(講解)埃及具有臨近波斯灣有利的地理位置,及眾多的人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埃及勞務輸出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前往西亞產油國家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這既支援了這些國家石油的開發(fā),同時也給埃及帶來了大量的僑匯收入。
[總結]埃及是北非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在石油、運河、僑匯、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過了傳統出口商品棉花,而成為埃及的四大經濟支柱。埃及根據本國國情,大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第5節(jié)埃及
一、地跨亞、非兩洲的國家
二、埃及母親河——尼羅河
1.尼羅河概況,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長度
2.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三、蘇伊士
四、埃及的重要經濟支柱
(1)過去:長絨棉
(2)現今:石油、運河、僑匯、旅游業(yè)
教案點評:
教案設計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主動探索式的學習方法,較好貫徹了教學目標的實施,教學設計結構嚴謹。注重景觀圖片的運用,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每一個讀圖環(huán)節(jié)中,都設計了大量而嚴謹的問題,由淺入深,形成鏈鎖讓學生思考、討論,有力的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延伸閱讀
“埃及”
教案示例
——“埃及”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的航運價值
3.埃及傳統的出口商品(長絨棉)和現代重要經濟支柱
1.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壩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埃及教學課件
(導入)在古代許多帝王為了在死后能夠保存完整的尸體從而獲得永生,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甚至從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營造自己的地下宮殿,實際上就是他們的陵墓,同時還要放置很多奇珍異寶,我國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實際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樣的陵墓中,有一種建得很特別(課件展示金字塔景觀圖),它們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狹窄,直到塔頂,從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們漢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國一般稱其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金字塔之國——埃及。
(講授研討新課)
(展示課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問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個方位?
(2)蘇伊士運河是那兩個大洲的分界線?
(3)埃及在亞洲境內的領土叫什么?
(4)埃及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如何?
(簡要總結)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是個地跨非亞兩大洲的國家,北回歸線橫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經濟和文化最發(fā)達、交通位置最重要、國際影響最大的國家。
(課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復習提問)從圖中我們能夠發(fā)現,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稱是什么?
(承轉)由于埃及境內大部分地區(qū)是沙漠,因此淡水對埃及有相當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明古國與流經的尼羅河密切相關,有人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講埃及,就要從尼羅河說起。
(展示課件)尼羅河的風光
(學生簡要了解)
(課件展示)尼羅河流域圖
(提問)
(1)尼羅河發(fā)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羅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尼羅河進入埃及后,沒有任何支流匯入?
(學生回答)
(簡要總結)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長河(注意強調長河與大河概念的區(qū)別),起源于非洲東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進入埃及后流經沙漠地區(qū),沒有任何支流匯入。
(講述)尼羅河在廣闊的沙漠地帶浩浩蕩蕩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條1-25千米的綠色走廊,古代和現代埃及的文明進步與生產發(fā)展都與尼羅河有關。
(課件演示)尼羅河的泛濫
(講解)尼羅河每年都會定期泛濫,在古代人們對此無能為力,但是人們利用尼羅河泛濫的規(guī)律,巧妙的發(fā)展了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埃及文明
(課件展示)阿斯旺大壩
(提問)1.人們修建阿斯旺大壩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對埃及產生了哪些影響?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簡要總結,注意阿斯旺大壩修建的利弊應講清,培養(yǎng)學生看待問題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
(引導學生討論)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歸納總結)(利用課件演示)
(承轉)埃及勞動人民憑借智慧和汗水,不僅充分利用了尼羅河,而且在近代還開鑿了聞名于世的蘇伊士運河。
(課件展示)蘇伊士運河
(提問)
(1)蘇伊士運河位于哪里?它溝通了哪兩個海?
(2)為什么在這里開鑿運河?
(3)在運河未開鑿前,從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條航線?
(4)這兩條航線相比較,走蘇伊士運河可縮短多少航程?
(簡要總結)為了提高運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對運河進行了加深拓寬的改造,并于1956年將運河所有權收歸國有,從而成為目前埃及重要的經濟支柱。
(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埃及人民收回運河主權所進行的斗爭史)
(承轉提問)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單靠一兩個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發(fā)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呢?
(課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經濟支柱
(講解)埃及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金字塔等名勝古跡、尼羅河沿岸風光、沙漠奇景。這些寶貴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因而旅游業(yè)已成為埃及主要經濟收入之一。
(承轉)在前幾節(jié)課里,我們已學到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號稱“世界石油寶庫”,埃及作為它的一部分,石油資源也非常豐富。
(課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產區(qū)
(講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開采量和出口量增長很快,石油收入現已躍居各經濟部門首位。
(講解)埃及具有臨近波斯灣有利的地理位置,及眾多的人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埃及勞務輸出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前往西亞產油國家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這既支援了這些國家石油的開發(fā),同時也給埃及帶來了大量的僑匯收入。
[總結]埃及是北非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在石油、運河、僑匯、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過了傳統出口商品棉花,而成為埃及的四大經濟支柱。埃及根據本國國情,大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第5節(jié)埃及
一、地跨亞、非兩洲的國家
二、埃及母親河——尼羅河
1.尼羅河概況,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長度
2.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三、蘇伊士
四、埃及的重要經濟支柱
(1)過去:長絨棉
(2)現今:石油、運河、僑匯、旅游業(yè)
教案點評:
--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主動探索式的學習方法,較好貫徹了教學目標的實施,--結構嚴謹。注重景觀圖片的運用,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每一個讀圖環(huán)節(jié)中,都設計了大量而嚴謹的問題,由淺入深,形成鏈鎖讓學生思考、討論,有力的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埃及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埃及》,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二節(jié)埃及
一、知識網絡
1、地跨兩洲:埃及是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國家,扼守蘇伊士運河,該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奈半島屬于亞洲。埃及大部分為阿拉伯人,首都開羅為非洲最大的城市。
2、沙漠廣布:埃及90%以上沙漠,其96%的人口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區(qū),主要生產長絨棉、玉米、小麥等。
3、文明古國:埃及歷史悠久,歷史遺跡沿尼羅河廣泛分布。
4、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工業(yè)是埃及主要的經濟部門,農業(yè)現代化水平居非洲首位,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二、課前預習
1、埃及境內的運河,是亞、非兩洲的界線,它聯通海和海,溝通了洋和洋。
2、亞洲境內的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
3、埃及屬阿拉伯國家,民族是人,信奉教,語言是語;人種屬色人種。
4、埃及的首都是;是千年古都,是非洲最大城市,也是阿拉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5、埃及大部分地區(qū)屬氣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屬氣候。
6、河自南向北縱貫埃及,是世界最的河流,它是埃及唯一的地表水源,被埃及人民盛贊為“”。
7、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中和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8、埃及的農業(yè)集中在谷地和。農產品以盛產著稱,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
三、合作探究
互動1:讀“圖3——14”,完成教材P72活動題。了解埃及的領土組成和地理位置。
互動2:閱讀教材P72閱讀材料,了解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分界線,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
互動3:閱讀教材P73閱讀材料,了解尼羅河為世界第一長河,其長度為6670千米,尼羅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
互動4:讀“圖3——18”,完成教材P74活動題。了解埃及是文明古國。
四、課堂檢測
1、阿拉伯世界中最大的城市是:
A、開羅B、巴格達C、德黑蘭D、亞歷山大
2、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沙漠B、熱帶雨林氣候
C、地中海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
3、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A、地中海沿岸B、紅海沿岸
C、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區(qū)D、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
4、埃及是非洲農業(yè)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qū),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農產品是|
A、長絨棉B、玉米C、洋蔥D、小麥
5、下列旅游資源不屬于埃及的是:
A、獅身人面像B、胡夫金字塔
C、阿斯旺水庫大壩D、古羅馬斗獸場
6、有關埃及的說法,正確的是:
A、埃及絕大部分領土在亞洲境內
B、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黑海
C、尼羅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搖籃
D、石油一直是埃及傳統出口商品
7、讀埃及圖填充
海洋①②
河流③④
城市⑤
半島⑥
大洲⑦
課后記
杠桿教案示例
詳細介紹:
杠桿教案示例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jié)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引出杠桿一節(jié)。
“板書:第十三章簡單機械一、杠桿”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杠桿?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并結合課本圖13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杠桿的定義。
教師指出: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杠桿。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動。
板書:“1.什么是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p>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杠桿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guī)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板書:“2.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guī)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教師: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今天研究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jié)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學生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だ迕?,通常用?!っ妆硎?。(用刻度尺量長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實驗數值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數學表達式。
板書:“3.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結重點知識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jié)后練習第3題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杠桿示意圖如圖1所示。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課之后練習1、2、3題
杠桿教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