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3陸地和海洋學(xué)案。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學(xué)案設(shè)計初稿
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
一、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課標(biāo)要求:
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課標(biāo)解讀:
1、在地圖上比較全球海陸分布的比例,記住海陸面積所占的比例。
2、運用地圖說出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海陸分布特點。
3、在地圖上能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等。
4、在地圖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用圖說出其位置、大小等基本情況。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2)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3)四大洋的名稱和面積比較。
難點:名詞、地名較多,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學(xué)習(xí)主題一:地球?水球?
圖2—1
1、根據(jù)以上的半球圖,比較各半球海陸面積的大?。?br>
(1)南北半球?qū)Ρ?,陸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積比較廣闊。
(2)東西半球?qū)Ρ龋懙刂饕性诎肭颍肭虻暮Q竺娣e比較廣闊。
(3)任意半球中,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填“>”或“<”)
(4)但是北極周圍卻是,而南極周圍卻是(陸地、海洋)。
2、從地球儀上也能看出,世界海陸分布(均勻、很不均勻)。地球的海陸分布狀況可以根據(jù)人們的計算,概括為分海洋(﹪),分陸地(﹪)。
圖2—2
學(xué)習(xí)主題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一)讀圖認識大陸、半島、島嶼、海、海峽、洋等地理事物。
1.讀圖2—3,圖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將它們對號入座,用線連接。
圖2—3
2.區(qū)分大洲、大陸、島嶼、半島:
大陸面積的陸地,面環(huán)海世界最小的大陸是。
島嶼面積的陸地,面環(huán)海世界最大的島嶼是。
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面環(huán)海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大洲和它周圍的合起來最大的洲是。
3.區(qū)分洋、海、海峽:
洋海洋的(中心、邊緣)部分,離大陸較(遠、近)例:
海海洋的(中心、邊緣)部分,離大陸較(遠、近)例:
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例:
(二)讀圖和填圖,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特點。
圖2—4
1.在圖2—4中填寫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面積最小的大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洋是,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填名稱)。
2.分界線:
(1)亞洲與歐洲之間的界線是山、河、山、
海峽;
(2)亞洲與非洲之間的界線是運河;(在圖上用色筆把該運河標(biāo)注出來)
(3)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界線是運河。(在圖上用色筆把該運河標(biāo)注出來)
(4)亞洲與北美洲主要以海峽為界。
3.在圖上畫出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觀察并回答問題
(1)赤道穿過的有哪些大洲?
(2)本初子午線穿過哪些大洲?
(3)哪些大洲沒有熱帶?
(4)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5)東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
(6)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
(7)環(huán)繞北冰洋的大洲有哪幾個?
(1)赤道穿過的有哪些大洋?
(2)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3)東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洋?
(4)環(huán)繞南極洲的大洋有哪幾個?
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么?
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么?
三、優(yōu)化訓(xùn)練
1、世界的陸地主要集中在()
A.北半球和東半球B.北半球和西半球C.南半球和東半球D.南半球和西半球
2、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那么,全球有()
A.七個大陸、七個大洲B.六個大陸、七個大洲
C.六個大陸、六個大洲D(zhuǎn).五個大陸、七個大洲
3、被三個大洲包圍的大洋和被三個大洋包圍的大洲分別是()
A.印度洋、非洲B.北冰洋、南極洲C.太平洋、亞洲D(zhuǎn).大西洋、北美洲
4、既跨東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A.歐洲B.大洋洲C.非洲D(zhuǎn).北美洲
5、赤道和北極圈都穿過的大洲是()
A.亞洲B.歐洲C.北美洲D(zhuǎn).南極洲
6、南極洲的四周圍繞著大洋,在南極上空看大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7、位于五大洲之間的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B.太平洋、北冰洋C.太平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
8、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
A.亞洲和太平洋B.亞洲和北冰洋C.南極洲和太平洋D.南極洲和北冰洋
9、有北回歸線穿過的一組大洲是()
A.亞洲、非洲和北美洲B.亞洲、歐洲和南美洲
C.亞洲、歐洲和南美洲D(zhuǎn).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10、下列各組地名中,均為大洲分界線的是()
A.蘇伊士運河、京杭運河B.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
C.烏拉爾山脈、阿爾卑斯山脈D.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11、讀下圖,回答問題
圖2—5
⑴字母代表的大洲是:
ABCDEF
GH。
⑵數(shù)字代表的大洋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⑶在圖上填注洲界線運河的名稱(位置要準(zhǔn)確)。
12、用圖2—5中字母代號填寫有關(guān)內(nèi)容:
⑴四大洋中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形狀呈“S”形的大洋是。
⑵形狀略呈三角形的大洋是,廣泛為海冰所覆蓋的大洋是。
⑶蘇伊士運河溝通的兩個大洋是和。
巴拿馬運河溝通的兩個大洋是和。
13、讀下面部分大洲輪廓圖,回答問題:(填代號)
⑴大部分位于南極圈內(nèi)的是
⑵赤道穿過北部的是
⑶赤道穿過中部的是
⑷北回歸線穿過南部的是
⑸有赤道和回歸線同時穿過的是
⑹赤道、回歸線、極圈都穿過的是
⑺跨寒、溫、熱帶的是
⑻跨經(jīng)度最廣的是
⑼跨緯度最廣的是
四、探索與發(fā)現(xiàn):
1、用概率的數(shù)學(xué)方法探索世界海陸分布:
先把地球儀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隨意地把“地球”拋向上空,讓地球儀轉(zhuǎn)動,當(dāng)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觀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陸地上還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學(xué)統(tǒng)計分別按住陸地和海洋的次數(shù),并計算出海洋、陸地各占的比例。
2、各大洲的名稱及相關(guān)英文名稱,把七大洲的英文名稱填入世界地圖中。
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英文AsiaAfricaEuropeNorthAmericaSouthAmericaOceaniaAntarctica
3、各大洋的名稱及相關(guān)英文名稱,把四大洋的英文名稱填入世界地圖中。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英文PacificOceanAtlanticOceanIndianOceanArcticOcean
4、“一筆畫”世界:課本P31第4題。
填繪時需注意的事項:(1)赤道及其他幾條緯線在圖中穿大洲的大致位置;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1)大洲一南一北對稱分布
(2)大陸的形狀多是形
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
一、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課標(biāo)要求: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
知道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guān)系。
課標(biāo)解讀: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有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變化。
2、知道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的基本觀點,運用地圖說出六大板塊的名稱和范圍。
3、在圖上記住世界著名山脈和火山—地震帶的名稱和位置。
4、運用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解釋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重點:(1)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jù);(2)用板塊運動學(xué)說解釋一些現(xiàn)象。
難點:火山、地震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guān)系。
二、過程與方法
學(xué)習(xí)主題一:滄海桑田
(一)讀以上資料,思考回答:
1.“滄海桑田”原意是指變遷,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表明,的變動和海平面
的,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例如等,也會引起的變化。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國家,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就是人造陸地。
2.由此可見,“滄海桑田”的變化有自然原因引起的,也有人工改造而形成的。請分別舉出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①自然原因形成:
②人工改造形成:
(二)時光倒流:請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過去是怎樣的,并寫出變化過程和原因。
1.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這里過去是。
過程:由變,原因:。
2.我國東部海底發(fā)現(xiàn)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類活動的遺跡,說明這里過去是。
過程:由變,原因:。
3.廣州市郊七星崗發(fā)現(xiàn)海蝕地貌,說明這里過去是。
過程:由變,原因:。
4.日本面積狹小,為了解決爭地矛盾,工業(yè)大多分布在沿海,日本也成為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過程:由變,原因:。
學(xué)習(xí)主題二: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1.提出大陸漂移學(xué)說的是國的科學(xué)家,他認為地球上各大洲曾經(jīng)是相互連接的一塊。
2.魏格納偶然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他有了大陸漂移的猜想?
3.只是發(fā)現(xiàn)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輪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說明它們原先是連在一起的?為什么?
4.從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假說來推斷,大西洋將,太平洋將。
學(xué)習(xí)主題三:板塊的運動
1.讀課本第37頁圖2.19“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回答下題:
⑴讀圖2—6寫出板塊的名稱。A、板塊B、板塊C、板塊
D、板塊E、板塊F、板塊
⑵讀圖2—6填寫下表
所在板塊主要大洲
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圖2—7
2.根據(jù)課本P37圖2.19“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中的箭頭表示,試著找找板塊之間的交界地帶的兩種運動形式,并用板塊運動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脈、裂谷的成因。
⑴第一種是相互碰撞(運動方向相對)的板塊邊界,常形成,例如:
①處的喜馬拉雅山脈是板塊和板塊相對運動,相互擠壓形成。
②處的阿爾卑斯山脈是板塊和板塊相對運動,相互擠壓形成。
③處的科迪勒拉山系是板塊、板塊和板塊相互擠壓形成。
⑵第二種是相互張裂(運動方向相離)的板塊邊界,常形成,例如:
④處的紅海是板塊和板塊相反運動形成的。
3.展望未來,預(yù)測下列地理事物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地理事物地中海紅海大西洋
發(fā)展趨勢
原因分析
4.中國、日本和英國哪個國家是多地震的國家?為什么?
相關(guān)推薦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復(fù)習(xí)學(xué)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復(fù)習(xí)學(xué)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使用人:_____初一___班設(shè)計:審核______備課11月6日上課11月10日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1.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
2.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
重點、難點1.重點: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2.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
2.難點: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
1.邊看邊思考:某大洲面臨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圍等。
有關(guān)夏季高溫,冬季寒潮的天氣預(yù)報錄像或錄音資料。
一、預(yù)習(xí)導(dǎo)學(xué)(5---10分鐘).本章要點回顧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____分陸地,___分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極洲、歐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_____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_____運河
亞洲與歐洲:_____山脈、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脈、黑海、_____海峽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1、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化石
2、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fā)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3、荷蘭的____________(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tài))
(2)知道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guān)系。
1、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帶
b)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帶
2、阿爾卑斯山(歐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張裂地區(qū)。
二、展示探究合作交流15--20分鐘
(一)、P31活動通過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談話,說明人們生活在陸地上,當(dāng)時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都以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地球表面水體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因此起名叫地球,這反映了從古到今人們認識的不斷發(fā)展。
P34活動1、a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東南與大洋洲相望,西南與非洲相鄰,西部與歐洲相鄰。B歐洲:東臨亞洲,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與北美洲相望,北臨北冰洋。
c北美洲:北臨北冰洋,西隔太平洋與亞洲相望,東隔大西洋與歐洲相望,南接南美洲。
d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和亞洲所包圍。e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北美洲所包圍。
2、a相連的大洲: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馬運河
b僅以海峽分隔的大洲: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歐洲、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極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峽
3、各大洲的輪廓及其分布特征a各大洲幾乎都是一南一北對稱分布。如: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與非洲,亞洲與大洋洲。b大陸輪廓多為北寬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島嶼多在大陸東面。
4、略
(二)、P36活動圖2.10:喜馬拉雅山中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區(qū)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是海洋,這種海陸變遷的原因是地殼運動。圖2.11: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了古河流和古人類活動的遺跡,說明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zhì)時期曾為陸地,造成這種桑田變滄海的原因是地殼的變遷或海平面的升降。圖2.12:人類活動對海平面的作用。
P39活動1、互相遠離的非洲與南美洲兩岸有相似的地層且輪廓互相吻合,并分布有相同的動物海牛和駝鳥,說明它們經(jīng)歷了相同的地質(zhì)歷史時期,在相當(dāng)長的時期內(nèi)具有相同的環(huán)境,在地質(zhì)時期是同一塊大陸,說明大陸漂移說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的。
2、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的,它包括古生物化石、地層構(gòu)造等方面的證據(jù),而現(xiàn)代觀測也證明大陸仍在漂移運動之中。P42活動1、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地震表谷帶產(chǎn)生(東非大裂谷)→大陸解體(亞、非大陸分離)→新海洋出現(xiàn)(紅海)→新大洋形成。2、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時,地表會隆起抬升形成高原及山脈。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具體解釋見第44頁。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老師職責(zé)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zhǔn)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教學(xué)過程:
導(dǎo)入新課:我們所在的星球叫做地球,其實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海洋的面積大還是陸地的面積大呢。我們的地球的陸地又分為幾大洲、海洋又分為幾大洋,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也許我們在小學(xué)時已經(jīng)知道,今天我們就來更系統(tǒng)地了解這些問題。
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世界海陸分布
(1)海陸分布概況
讀圖2.1-2.2,可知道,①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②海洋包圍著陸地。
(2)半球的海陸分布
①出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②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
③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特點: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在判斷南北半球時,極點周圍是陸地的是南半球,極點周圍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為地球,這反映了從古到今人們認識的不斷發(fā)展。
(4)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
人類對地球海陸面貌的認識,經(jīng)歷了極其漫長的過程。早期人類所認識的世界,僅僅是陸地上人類足跡和視野所及的非常狹小的天地。那時居住在大陸兩岸的人們沒有交往,海洋被視為天地的盡頭。在古希臘的世界地圖上,古希臘是世界的中心,而我們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稱“中國”。
在人類文明史上,記載著人類探險與認識世界的歷程。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探險家,他們?yōu)槿祟愓J識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公元前2世紀(jì),中國漢代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13世紀(jì),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為亞歐的交往豎起了一塊路標(biāo)。
15世紀(jì)初,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遠及現(xiàn)在的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東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圖。
15世紀(jì)末,意大利探險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
16世紀(jì),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lǐng)的船隊,首次完成了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br> 直到近代,人類才有了正確反映地球上海陸面貌的世界地圖。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從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上看,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并分隔成幾塊面積廣大的大陸和許多面積較小的島嶼。
1、大陸、半島、島嶼、大洲的概念:
名稱概念舉例
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等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臺灣島、日本、英國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朝鮮半島、雷洲半島
大洲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亞洲、非洲、大洋洲
注: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世界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世界最大的島嶼——北美洲的格陵蘭島
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洲——亞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稱:
(1)大洋洲:顧名思議,為“大洋中的陸地”;澳大利亞意為“南方的大陸”。
(2)亞洲:亞細亞洲的簡稱。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稱為“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
(3)歐洲:歐羅巴洲的簡稱。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語言中,意為“西方日落之地”。
(4)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簡稱。源自古希臘文,意為“陽光灼熱的大陸”。
(5)美洲: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以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后,人們就以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
(6)南極洲:位于南極地區(qū),因而得名。
3、七大洲的分布
(1)主要在東半球的大洲是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2)赤道穿過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極洲和南美洲。
(3)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歐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4)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亞洲。
(5)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問:世界最大洲——亞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1)亞歐兩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2)亞非兩洲:蘇伊士運河
(3)歐非兩洲:直布羅陀海峽
(4)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5)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6)南極洲與南美洲:德雷克海峽
5、四大洋
(1)海、洋、海峽的概念:
名稱概念舉例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太平洋、大西洋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黃海、南海
海峽溝通兩個洋或海之間的狹窄水道臺灣海峽、白令海峽
(2)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對于大洲而確立的,如上面東西半球圖所示。
太平洋:位于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位于歐洲、非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印度洋:位于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非洲之間。
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抱。
四大洋中跨四個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積比較:
由大小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練習(xí)
七大洲中跨經(jīng)度最廣的是,跨緯度最廣的是。
答案:南極洲、亞洲
金鑰匙: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都位于極點附近,跨360度。
一架飛機從我國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廣州起飛,沿北回歸線向西繞地球一周,依次經(jīng)過哪些大洲和大洋?
答案:依次為亞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
金鑰匙:本題考查的內(nèi)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必須以分布圖為依據(jù)。這樣形式的題,必須頭腦中形成它們的空間分布,才依據(jù)要求逐步解決。
被亞、歐、北美三大洲環(huán)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答案:D
讀圖2.1-9,被赤道橫穿的大洲有、、、,被赤道橫穿的大陸有、。
剖析:本題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說這四個大洲地跨南北兩半球,大洲和大陸是有區(qū)別的,面積較大的陸地稱為大陸,大陸和它附近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赤道雖然穿過亞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過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而是穿過亞洲和大洋洲島嶼。被赤道橫穿的大陸有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
答案: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美大陸非洲大陸
陸地與海洋的分布
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陸地與海洋的分布
1、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
2、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投影儀,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掛圖、拼圖
新課導(dǎo)入:提問: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是誰?他進入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個什么樣子?
回答:楊利偉,蔚藍色的星球。我們今天學(xué)習(xí)一下地球上的海陸分布。
活動:每個同學(xué)拿出自己帶來的地球儀,用透明膠將地球儀一分為二(可選擇任一方式),要求學(xué)生觀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回答:海洋大。
講述: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海陸分布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提問:前蘇聯(lián)宇航員進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經(jīng)說過,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應(yīng)該叫水球。請同學(xué)們來選擇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星球應(yīng)該叫地球還是水球?
回答:因為古人生活的范圍很小,居住在大陸兩岸的人們沒有交流,海洋被視為天地的盡頭,他們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因此叫做地球。
課件展示:大陸、島嶼、半島等示意圖。請同學(xué)們在地球儀找出任一半島、島嶼、海洋、大陸,并說出其區(qū)別。
我們把全球陸地分為七大洲,海洋分為四大洋,請同學(xué)們分別在地球儀、地圖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動:請幾個同學(xué)上臺來分別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指出七大洲與四大洋。再進一步仔細觀察地球儀或地圖,你能告訴我哪些大洲位于東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過以及大洲與大洲之間的界線嗎?
小結(jié):東半球: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南極洲
西半球:南北美洲
北半球:歐洲、亞洲、北美洲
南半球: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極洲
赤道穿過: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亞歐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非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活動:玩拼圖,記輪廓。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拼圖游戲(拿出課前準(zhǔn)備好的七大洲幾何圖形),請同學(xué)們把它們放在標(biāo)有經(jīng)緯線的空白圖上,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學(xué)生積極參與,在拼圖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錯誤,就請別的學(xué)生來糾正。)
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了世界海陸的分布,要知道在任何一個半球上,海洋面積總是大于陸地面積。世界分為七大洲和四大洋。我們要掌握它們的位置和輪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