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節(jié)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5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1.能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結合天文現(xiàn)象,了解太陽的基本狀況,理解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天體系統(tǒng)及其層次;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
(此處應該讓學生形成本節(jié)的知識結構,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
1.宇宙是______的,它是由一些______組成的,其中,______和______是最基本的天體。距離地球最近的天然衛(wèi)星是______,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
2.宇宙是______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__________________。
3.太陽能量來源于內(nèi)部物質(zhì)在______、______條件下發(fā)生的____反應,太陽______對地球意義重大。
4.太陽大氣層經(jīng)常有太陽活動出現(xiàn),其中,太陽黑子發(fā)生在______層,其周期平均為______;耀斑發(fā)生在______層。______和______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5.太陽活動產(chǎn)生的短波輻射和______對地球電離層、地球磁場和地球大氣狀況均有影響,往往會產(chǎn)生______、極光等現(xiàn)象,并引起電離層擾動,影響______通信,還會加劇氣候的異常。
6.地球是太陽系中的特殊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唯一存在______的天體。在太陽系中,地球所處______比較安全;地球所處的______條件比較穩(wěn)定;______距離適中,產(chǎn)生了適宜的溫度條件;地球的______與______適中,形成了包圍地球的______;此外地球______和______周期適中;這一切都有利于生命存在和發(fā)展。
1.在發(fā)射場上的和已發(fā)射成功的人造衛(wèi)星誰是天體?(課堂中簡單的回答是不是等一類的問題起不到問題的意義)
2.地球與火星構成了天體系統(tǒng),此說法對嗎?為什么?
3.天體系統(tǒng)共分為幾級?總星系與我們目前所說的宇宙是什么關系?
4.為什么說太陽輻射對地球意義重大?
5.如何理解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環(huán)境中?
6.手繪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圖和太陽系模式圖。
2、3、6三題可否合并?
1.下面是兩位同學的對話
甲: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都是有利的,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都是不利的。
乙:你的觀點比較片面,太陽輻射也有不利的影響,太陽活動也會產(chǎn)生有利的影響。
請圍繞兩位同學的話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假設宇宙中某顆行星上有生物,它應具有什么樣的條件?(可否利用UFO或關于外星人一類的話題復習生命的條件?)
一、選擇題:
1.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
A.太陽B.金星C.土星D.月球
2.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飄動的云 ④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由小到大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總星系
B.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總星系
C.地月系→銀河系→總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4.與銀河系處于同一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是……………………………………………()
A.總星系B.星系C.太陽系D.地月系
5.現(xiàn)在認識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tǒng)是…………………………………………………()
A.整個宇宙B.以太陽為中心
C.太陽系和銀河系的總稱D.總星系
6.下列有關宇宙的錯誤敘述是………………………………………………………()
A.宇宙是用時間和空間來表達內(nèi)涵的,是無限的
B.宇宙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處于有規(guī)律的運動和發(fā)展之中
C.宇宙就是指目前人類所觀測到的總星系
D.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將不斷擴大
7.下列各種天體中,太陽系沒有的是………………………………………………()
A.恒星B.流星體C.彗星D.星云
8.有關太陽輻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太陽輻射是一種電磁波,大約8分鐘即可到達地球?、谔栞椛淠芰康膩碓词翘杻?nèi)部的核聚變反應?、厶栞椛涫堑厍蛏洗髿?、水、生物和地震活動的主要動力 ④太陽輻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9.下列與太陽輻射有關的是…………………………………………………………()
A.高緯度地區(qū)出現(xiàn)極光B.往地球內(nèi)部溫度不斷升高
C.煤、石油、天然氣可以提供能量D.“磁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10.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產(chǎn)生影響形成的是…………………………()
A.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的短暫中斷B.地球兩極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
C.最近某地區(qū)天氣異常D.月亮的陰晴圓缺
11.有關黑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黑子并不黑B.黑子時多時少,變化周期約為13年
C.是太陽活動最強烈的顯示D.是太陽色球層出現(xiàn)的黑暗斑點
12.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
A.發(fā)光強弱B.能量大小C.耀斑大小D.黑子多少
我國古書曾記載公元前28年,曾記載:“三月己末,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據(jù)此回答13—14題。
13.記載中所說的黑氣指()
A.耀斑B.X射線C.紫外線D.黑子
14.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太陽的()
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D.內(nèi)部
二、綜合題
1.讀下面“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天體: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以地球為中心天體的天體系統(tǒng)是______。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位于__星軌道和____星軌道之間。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zhì)與其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關系密切,此圖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環(huán)境是________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幾個自身條件中,取決于地球在太陽系中位置的條件是____________
2.讀太陽系局部圖回答:
(l)在圖中A行星處標出A星繞日公轉方向。
(2)圖中彗星是指著名的______彗星,繞日一周的時間是______年。
(3)A是______星,B是______星,C是______帶。
(4)圖中共有______類天體;共有______級天體系統(tǒng)。
(5)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轉方向具有______性,公轉的軌道面具有______性,公轉軌道的偏心率都不大,說明軌道有______性,這樣使得它們運動中能夠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穩(wěn)定安全的環(huán)境之中。
一、(2001年上海,40)地球為什么會成為生命的搖籃?試分析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和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與生命物質(zhì)存在條件的關系,并用直線相連。
地球磁場①a.地球表面存在大氣層
地球的質(zhì)量與體積②b.削弱到達地面的紫外線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③c.水經(jīng)常能處于液體狀態(tài)
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層④d.削弱宇宙射線對生命的傷害
二、(2004年廣東,10—12)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間,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連珠“天象奇觀。其中水星是最難一見的行星,觀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時內(nèi)可能看到它。在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點為極地?;卮?—3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連珠”現(xiàn)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新疆的吐魯番(約89°E)觀看五星連珠現(xiàn)象,應該選擇的時間段(北京時間)是()
A.18時10分至19時B.16時10分至17時
C.20時10分至21時D.21時10分至22時
3.五星連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顆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生物圈2號更多的是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問題,放在此處不太好)
美國“生物圈2”號實驗
科學家將人類生息的地球稱為“生物圈1號”。為了實驗人類離開地球能否生存,美國從1984年起花費了近2億美圓,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建造了一個幾乎完全密封的“生物圈2號”實驗基地。這是一個占地1.3萬平方米的鋼架結構的玻璃建筑,遠愿望去好象是一個巨大的溫室。它所有的窗戶都是密封的。透過玻璃望去,溫室里有麥田、草地、魚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內(nèi)還放養(yǎng)著豬、羊和一些家禽;里面還建了幾排房子。
1983年1月,8名科學家和他們的家人一一惜別,進入“生物圈2號”。按照預定計劃,他們將在里面生活兩年,除非身體發(fā)生嚴重意外情況,否則實驗結束前是不能出來的。
8名科學家在里面一邊從事科學研究,一邊養(yǎng)雞養(yǎng)鴨,耕種收獲,過著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進入生物圈2號時只帶了一批植物的種子及少量的必須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解決。能源取自太陽能,氧氣有自己種植的植物制造;糧食,靠自己在里面種植獲得;肉類和蛋白質(zhì),取自自己養(yǎng)的雞、鴨、豬、羊;甚至里面的氣候,也有科學家自己控制,并盡可能的模擬地球氣候。
總之,他們必須設法保證這個小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例如綠色植物過多,沒有充足的肥料和二氧6供植物呼吸,植物會死亡;又如他們想多吃點肉,必須多養(yǎng)動物,而動物過多,糧食和飼料就會緊缺,氧的消耗會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會升高,從而影響他們自身的生存。這一切都需要科學家們做的計劃和細致的安排,任何一方面出現(xiàn)偏差,都會使整個實驗前功盡棄。從科學家們進駐“生物圈2號”的那一天起,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這個實驗。但實驗結果卻并不令人樂觀。
由于土壤中的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與建筑“生物圈2號”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鈣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所以,一年后“生物圈2號”的氧氣含量從21%下降到14%。加之沒有調(diào)節(jié)好內(nèi)部氣候,致使糧食歉收,科學家們面臨斷糧威脅,最后不得不提前撤出實驗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號”運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大幅度增加,從而危害到人體健康。
1996年1月1日,哥倫比亞大學接管了“生物圈2號”。9月,由數(shù)名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對實驗進行了總結,他們認為:再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人類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可以供人類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實驗向世人昭示:迄今為止,地球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人類應當努力保護它,而不是破壞它。
問題:請你以一名中學生的身份談談如何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地球?
注意:
1.本節(jié)的習題太多,稍不注意會成為習題課。
2.復習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原有知識體系的拓展和延伸。
3.學案是學生學習的材料,重點是問題設計,問題要體現(xiàn)可探究性、拓展性、綜合性,不要把學案設計成為習題集。
4.在材料設計中要注意吸收新材料,比如06年12月的太陽活動沒有涉及,如果利用效果可能更好。
5.對于地球的普通性應注重材料、圖像的應用。
6.9日要早到校,你講課的時間比較早
延伸閱讀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教學目標
1.用圖示說明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過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
知識結構
內(nèi)容點析
1.對天文知識的取舍。談“天”是為了說“地”,本節(jié)教材涉及了許多天文現(xiàn)象和天文知識,諸如天體、天體系統(tǒng)、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等,都是圍繞“地”來展開的。如講天體系統(tǒng),是為了從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中,引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講九大行星,是為了通過比較它們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證明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教材中對天體、天體系統(tǒng)等概念采取了只講內(nèi)涵,不加定義的方法,目的是避免過于學術化的傾向,況且這些概念并非地理學的核心概念。
2.圖1.2和活動1解讀。這幅圖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核心圖,也可以說是這段內(nèi)容的圖示化表達。從圖中可以分析出兩層意思:(1)宇宙是一個有序的、有一定層次和結構的物質(zhì)世界。四幅小圖分別代表了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逐層套合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它們之間的隸屬關系。(2)以地球為中心,從對地月系中地球位置的描述,到太陽系中地球位置的描述,直到銀河系、總星系,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不同的宇宙空間尺度上逐一展示了出來。隨后安排的活動1,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顒邮峭耆_放的,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總結學習收獲。如寫一段文字、列一個表格、畫一幅示意圖等,體裁不限。
3.關于光年。在描述太陽系與銀河系的位置時,出現(xiàn)了“光年”一詞。教材用腳注的方法對光年作出了簡要的解釋。我們知道,地球表面兩點間的距離通常是用千米來衡量的。但是,地球與恒星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遙遠,所以用千米作為衡量單位就顯得太小,于是天文學家用一個叫做光年的單位來度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在真空中,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內(nèi)走過的距離,大約是94605億千米。目前我們所知道的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距離地球大約4.2光年,即約4×1013千米。而最遙遠的恒星離太陽要超過100億光年。目前,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大約有200億光年之遙,這意味著目前觀測到的最遠的某一天體,它發(fā)出的光和電波要經(jīng)過20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因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它200億年前的樣子。它現(xiàn)在又是什么樣子呢?我們還得過200億年才能知道。
4.活動2的設計意圖。通過一組活動,讓學生分析得出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行星的結論。第一題,在題干部分說明了什么是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然后給出一組圖表和問題,讓學生研究分析。關于同向性,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1.3“太陽系模式圖”中九大行星自轉的方向,很容易得出結論。關于共面性和近圓性,教材提供了表1.1作為分析的依據(jù)。大部分行星的軌道傾角小于4°,說明它們的軌道具有共面性;大部分行星的軌道偏心率接近0,說明它們的軌道形狀有近圓性。第二題,在題干部分說明了什么是九大行星的結構特征,然后要求進行分類比較。這兩個問題,關鍵的設問是類似“地球與其他行星相比,有什么特殊之處?”這樣的問題。
5.生命起源的地理分析。生命的起源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涉及到許多學科領域,地理課不可能完全解釋清楚。教材只是從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地球的體積和質(zhì)量、內(nèi)部物質(zhì)變化等方面,說明地球的這些條件可以滿足生命出現(xiàn)所需要的溫度、大氣、液態(tài)水等條件。教材還簡單說明了海洋的形成,因為現(xiàn)代科學認為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隨后安排的
活動3,目的是檢驗對前面學過知識的應用。
活動的主題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這里所謂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這個問題,需要根據(j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加以判斷。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活動中給出了一種思考的線索,并鼓勵學生更有創(chuàng)意地思考,允許“異想天開”。
教學設計建議
1.收集一些關于現(xiàn)實發(fā)生的天文現(xiàn)象,或是人類探索宇宙行動的報道(如我國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發(fā)射,美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著陸等),引發(fā)學生對宇宙的關注和興趣。然后轉而銜接到宇宙與地球的關系上。
2.從中國古漢語中對“宇宙”兩個字的定義引入。宇宙,一般當作天地萬物的總稱。古人云“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人們把空間稱為“宇”,把時間稱為“宙”,用空間和時間表達宇宙的內(nèi)涵。然后提出問題:宇宙究竟是怎樣的呢?它與地球有什么關系呢?
3.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天文館、科技館等參觀,獲得對宇宙的感性認識。在參觀前要擬訂學習提綱,有些內(nèi)容可以安排在這個大課堂中進行。
1.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教學,可以按照“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理解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線索,設計學習步驟。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學生需要通過一些天文圖片來感知。教材中給出了一些圖片,分別選擇了星云(蟹狀星云)、行星(土星)、流星(獅子座流星雨)和彗星(哈雷彗星)的個例,來說明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體組成的。師生還可以共同補充更多的天體個例。
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則需要在了解宇宙物質(zhì)性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分析。關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要圍繞“找”字設計教學活動。在“找位置”的過程中,理解天體是有系統(tǒng)和層次的,同時增加探究的味道。當然,可以按照教科書中“從小范圍到大范圍”地“找”,也可以反過來,“從大范圍到小范圍”地“找”。
2.對“太陽系中的普通行星”的教學,主要是采取對比、實證的方法。關于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教材安排了兩個活動內(nèi)容。為了方便教師備課,現(xiàn)將相關資料整理如下表,供老師們參考。
九大行星的比較數(shù)據(jù)
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百萬千米)質(zhì)量
(以地球為1)體積
(以地球為1)平均密度(g/cm3)公轉周期自轉周期
類地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57.9
108.2
149.6
227.90.05
0.82
1.00
0.110.056
0.856
1.000
0.1505.46
5.26
5.52
3.9687.9d
224.7d
1a
1.9a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木星
土星778.0
1427.0317.94
95.181316.000
745.0001.33
0.7011.8a
29.5a9h50min
10h14min
遠日行星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2870.0
4496.0
5946.014.63
17.22
0.002465.200
57.100
0.0091.24
1.66
1.5084.0a
164.8a
247.9a16h左右
18h左右
6d9h
3.“存在生命的行星”一段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nèi)容,也是極具探索性的內(nèi)容。地外生命是一個熱門話題,要引導學生敢于暢想、求異,但是科學幻想不是完全沒有根據(jù)的“亂想”,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條件,應該作為一個參照。這一點應該強調(diào)。教學形式可以更加開放和生動。例如可以組織主題討論會、辯論會,也可以寫研究計劃、小論文等。
活動2
1.(1)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2)不大,幾乎在一個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圓。
(4)地球在公轉運動特征方面,與其他幾大行星相比沒有特殊的地方。
2.(1)類地行星體積和質(zhì)量比較小,如水星的體積約為地球體積的5.62%,質(zhì)量是地球質(zhì)量的5%;巨行星體積和質(zhì)量都很大,如木星的體積約為地球體積的1316倍,質(zhì)量是地球質(zhì)量的318倍;遠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比較大,冥王星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是最小的。
(2)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質(zhì)量和體積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一節(jié)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從容說課
本節(jié)涉及到許多天文現(xiàn)象和天文知識,談"天"是為了說"地",講述天體是說它們組成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強調(diào)宇宙的物質(zhì)性;講天體系統(tǒng)是為了說明宇宙有序、有層次,也是有結構的物質(zhì)世界,要從天體層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講太陽系的組成和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是為了證明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這些都是圍繞"地"來展開的。教學中要圍繞地球這一主體,通過錄像的放映和圖片的展示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學生帶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個角度來審視地球,先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鏡頭一拉一伸,即可透徹解剖知識體系,又可創(chuàng)造神秘而激動人心的氛圍,為后續(xù)的教學作好鋪墊。教學中要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使學生對日地距離和地球本身的體積、質(zhì)量適中有準確的認識,理解地球上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養(yǎng)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的目的是為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從質(zhì)量、體積、運動等來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而說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僅要從地球自身條件分析,還要從恒星際空間條件分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宇宙的物質(zhì)形態(tài)和特點。
2.了解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和層次結構,了解地球在天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體,正確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太陽系結構示意圖,了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運動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八大行星基本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歸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宇宙的物質(zhì)組成,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正確的宇宙觀。
2.用科學宇宙觀武裝頭腦,樹立科學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識別和抵制偽科學。
[教學重點、難點]
1.天體及天體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fā)式教學
[講授過程]
1.“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宇宙包含了地理學研究的兩大視角“空間”和“時間”。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從神話→地心說→日心說→星系
2.人類對宇宙探索的發(fā)展,如我國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發(fā)射,美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著陸等,引發(fā)學生對宇宙的關注和興趣。然后轉而銜接到宇宙與地球的關系上。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宇宙是物質(zhì)的
①何為光年?一光年約為多少千米?
②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半徑約為多少千米?
③面對上題的數(shù)字,你有什么感慨?
光年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傳播的距離,一光年約為94608億千米。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半徑≈94608億千米×140億≈1.32×1023千米。由此可見,宇宙的范圍是極其寬廣的,可以說是無邊無際的。宇宙中的奧秘無窮,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在這個無限時間、無限空間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討論一些天文現(xiàn)象及天體,如流星現(xiàn)象、蟹狀星云、土星、哈雷彗星、新星、黑洞等,感知“宇宙是物質(zhì)的”
宇宙間各種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統(tǒng)稱為天體。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體組成的。
2.天體是有位置的——天體系統(tǒng)有層次
天體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恒運動維系著它們之間的關系,組成了多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
①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如何構成的?
②銀河是天上的河流嗎?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約有多少個?銀河系與河外星系的關系如何?
③太陽系的組成如何?太陽為什么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④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如何組成的?
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總星系,即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構成。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大約10億個同銀河系相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即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與銀河系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銀河系的組成天體主要恒星。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1000多億顆。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zhì)等組成,太陽因質(zhì)量大而成為太陽系中心天體。地月系是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由地球和月球組成。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
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
下面是一張外星人從某河外星系發(fā)往我們學校的電報,請你在上面寫出我們學校的“地址。
①按距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對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進行排序。
②請從運行方向、軌道平面和運動軌跡等方面來描述八大行星繞日公轉運動的特征。
③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有無特殊之處?
八大行星是繞日運行的主要天體,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繞日公轉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圓性的特點。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并無特殊之處。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從《太陽系示意圖》中,你和你小組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小組)能夠獲得哪些信息:
①⑤
②⑥
③⑦
④⑧
①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zhì)等組成⑤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②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⑥八大行星的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③八大行星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組成⑦八大行星的軌道形狀都接近正圓
④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⑧……
1.地球運動特征的普通性——同向、近圓、公面
讀課本P5圖1.5《太陽系其他行星與地球的質(zhì)量和體積比》思考:
①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分為哪幾類?
②和類地行星相比,地球有無特殊之處?
八大行星的質(zhì)量、大小、化學組成等結構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由此,可以將八大行星劃分為三類——與地球類似的稱之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體積和質(zhì)量都大的稱之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類是距離太陽遠的天王星、海王星,稱之為遠日行星。和類地行星相比,地球的質(zhì)量、大小、化學組成等結構特征并無特殊之處。
2.地球結構特征的普通性——質(zhì)量、大小、化學組成等相似
我們通過對八大行星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為什么在眾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運用課本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所處宇宙環(huán)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特殊性
地球所處宇宙環(huán)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特殊性
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相近的運動特
征和結構特征存在生命
1.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為什么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
2.地球具備生命物質(zhì)存在的條件
從地球的外觀和所處的位置而言,地球與其他七大行星相比,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份,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范圍等,在地球上產(chǎn)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級智慧生命——人類。從這種意義上說,地球是宇宙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
第一,太陽光照條件很穩(wěn)定;第二,九大行星繞日運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間不會發(fā)生碰撞,故地球所處的行星際空間安全穩(wěn)定。
(2)地球存在生命的內(nèi)部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宜的溫度
體積、質(zhì)量→有大氣
液態(tài)水
①假如太陽光照條件變得不穩(wěn)定,或者太陽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將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形?
②除地球外,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個?并簡述理由。
①太陽的光照條件一旦發(fā)生變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熱量也將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溫度和水的相態(tài),以至于影響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隨之而消失。
②因火星與地球在距日距離、公轉周期等方面與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會存在生命物質(zhì)。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條件。
課本P6的閱讀材料,明確在地球之外,高級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極大。
現(xiàn)代的天文觀測和實驗,越來越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宇宙間的天體,只要條件合適,就可能產(chǎn)生原始生命,并逐漸進化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擔了尋找外星人的任務,你將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
需要思考的問題我的思考
(1)生命的出現(xiàn)需要哪些條件?
(2)尋找一顆什么樣的恒星?
(3)在這顆恒星周圍的什么地方找一顆行星?
(4)這顆行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5)……(1)
(2)
(3)
(4)
(5)……
(1)要有適宜的溫度、大氣和水等條件
(2)尋找類似太陽的恒星,有溫度的光照條件
(3)在這顆恒星周圍距離適中的地方尋找一顆行星
(4)這顆行星距離恒星遠近適中,體積和質(zhì)量適當,其表面有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和液態(tài)水
(5)……
(1)為什么說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說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選擇一種你最為擅長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處環(huán)境,并在班會上與同學交流。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學目標]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
[教學重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學難點]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斗轉星移這些現(xiàn)象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你們當中有誰知道在地球上這些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嗎?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里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
(講授新課)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質(zhì)組成的
①天體類型
A、恒星由熾熱氣體組成,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
B、星云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
C、行星在橢圓形軌道上環(huán)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自身不能發(fā)光。
D、衛(wèi)星環(huán)繞行星運行的、質(zhì)量很小的一種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顆衛(wèi)星。
E、流星體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體,因同大氣摩擦而產(chǎn)生的光跡,劃過長空,好像從空中的某一點向外散射開,這種現(xiàn)象叫做流星體。
F、彗星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zhì)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
此外,還有其它的星際物質(zhì)。其中,恒星和星云是兩種最基本的天體
(附:練習鞏固對天體特征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②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
任何天體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各級天體系統(tǒng)的組成如下:
A、地月系月球繞地球轉動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衛(wèi)星。
B、太陽系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zhì)構成太陽系。
C、銀河系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構成銀河系。在銀河系以外,還有大約10億個同其相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人稱河外星系。
D、總星系銀河系和現(xiàn)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統(tǒng)稱為總星系。
天體系統(tǒng)共分為四個等級,按照從低級到高給的順序依次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總星系
二、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②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
劃分依據(jù):距日距離、質(zhì)量、體積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表現(xiàn):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A、日地距離適中——適于生命姓的發(fā)展的溫度條件
B、質(zhì)量和體積適中——吸附大氣,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
C、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和物質(zhì)運動——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處的位置及自身條件外,還和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的很大的關系。在太陽系中,大小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日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之中。
[課堂小結]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
[課堂練習]針對每個教學目標而選取的題目,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對所學知識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