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3九年級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復習要點。
九年級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復習要點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V常用單位:kVmV、μV
換算關系: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一節(jié)干電池1.5V一節(jié)蓄電池2V家庭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符號:
2、讀數(shù)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guī)則:①電壓表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guī)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nèi)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nèi)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⑵電阻箱。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shù)學表達式I=U/R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jù)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右圖)
五、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jab88.COM
六、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并聯(lián)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shù)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相關推薦
九年級物理復習教案:歐姆定律
九年級物理復習教案:歐姆定律
課時25歐姆定律課堂檢測
班級學號姓名
(2012·廣安)一導體兩端電壓為3v,通過的電流為0.3A,則此導體的電阻為Ω;當該導體兩端電壓為0時,導體的電阻為Ω。
(2012·涼山)兩個電阻,分別標有“3V、0.5A”和“6V、0.3A”字樣。將它們串聯(lián)后接入電路使用,那么電路中的電流不能超過A;將它們并聯(lián)后接入電路使用,那么電路兩端的電壓不能超過V。
(2011·自貢)在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采用了“控制變量”的方法。下表是某實驗小組在實驗中所用導體的相關物理量的記錄:
(1)要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長度是否有關,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根導體。(2)要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橫截面積是否有關,應選用_____________兩根導體。(3)要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材料是否有關,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_兩根導體。
(2011·赤峰)如圖25-1所示,已知R1與R2兩端所加電壓為24V。如果R1=80Ω,開關閉合后,R2中的電流為0.2A,則R2=Ω,干路中電流I=A。再給R1、R2并聯(lián)一個200Ω的電阻,電路中的總電阻會變(填“大”或“小”)。
(2011·濰坊)如圖所示電路,電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慢移動滑動阻器的滑片,電表1的示逐漸變小,這一過程中A.滑片是向左滑動的B.電壓表的變小C.電表A的變?。瓵與變小(2012·寧波)如圖25-3為小科設計的遮光感煙探測器部分工作原理圖,在一個外部光線無法進入的煙室中,裝有一個激光發(fā)生器及帶有一感光電阻(R0)的電路,R為定值電阻,電源電壓恒定;當煙霧進入煙室后,激光被煙霧遮擋而使感光電阻的阻值發(fā)生變化。當煙霧達到某一濃度時,探測器便會發(fā)出警報。已知光照越強,感光電阻阻值越小,反之則越大。當煙霧進入煙室并越來越濃時,則()A.電路的總電阻逐漸變小B.電壓表的示數(shù)逐漸變大C.電流表的示數(shù)逐漸變大D.R消耗的功率逐漸變大
(2012·泰安)如圖25-4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
九年級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學案蘇科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學案蘇科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九年級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學案蘇科版
教
材
與
學
情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它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課本通過具體的任務,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本節(jié)內(nèi)容綜合性強,從知識層面看,要用到電路,電流,電壓和電阻的概念;從技術層面看,要會熟練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一章的學習,掌握了電學的初步知識,這為本章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想活躍,喜歡動手動腦,這對利用實驗探究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非常有利.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和公式,能熟練運用歐姆定律的公式及其變型式,分析,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利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探究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得出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公式,單位及變換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合介紹歐姆定律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體會科學家為解決這一問題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導體中電流跟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總結出歐姆定律。
教學難點:利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設計實驗;正確理解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之間的對應關系.
教學器材
每組學生:三節(jié)干電池、開關、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Ω、10Ω、20Ω的電阻器各一只、導線若干
教師:多媒體電腦、電池組、開關、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各一只、導線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
課
導
入
播放:音樂劇片斷,提示觀察要點.燈光的強弱和聲音的大小都是通過改變電流的大小來實現(xiàn)的,電流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是什么關系呢?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實驗,同學們已經(jīng)隱約感覺到電流,電壓,電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那么這三者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問題
新
課
教
學
一.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
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電阻是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一種性質,采用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猜測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二.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有關,那么如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下面兩個課題:
(1)前面學過的哪些實驗課題與該實驗課題類似?舉例說明.
(2)你所列舉的實驗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
2.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讓學生明確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應保持電阻不變的思想,那么,設計實驗電路的時候應考慮:(!)怎樣測定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定值電阻中的電流呢?(2)怎樣保持導體的電阻R不變呢?(3)通過什么方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呢?
師生共同討論,對各組的設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估,以確定出實驗的最佳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課本上的電路圖。
利用串聯(lián)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U,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I。
3.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在此讓學生明確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應保持電壓不變的思想.那么實驗探究時應考慮:(1)怎樣改變導體電阻R的大?。浚?)怎樣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U不變呢?
三。學生分組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1.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按電流圖連接實物圖,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并記錄所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一中:
結論: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更換電阻值,利用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的電壓不變,記錄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二中:
結論: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四.歐姆定律
我們可以把上述兩個探究課題所得出的結論綜合到一起: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電路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
用公式表達為:I=U/R
注意:歐姆定律中的電流(I),電壓(U),電阻(R)應該指的是同一段導體在同一時刻的值。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猜測: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小.
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學生思考.
學生討論,交流,當定值電阻的大小發(fā)生變化時,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控制其兩端的電壓不變。
學生動手連接電路.
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實驗結論.
通過分組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激發(fā)學生間的相互競爭意識,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
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和合作意識.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分析,概括出實驗結論的能力.
課
堂
小
結
歸納總結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3.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及表達式。
布置作業(yè):WWW1.2.3.4題。
同組同學相互交流,回憶所學的內(nèi)容.
學生獨立完成.
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內(nèi)容.
鞏固提高.
板
書
設
計
一.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二.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三.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計算公式:I=U/R
變形公式:U=IRR=U/I
教
學
反
思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究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及電阻的關系.課的一開始,通過一個小實驗引入新課,進而讓學生討論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性關系,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的內(nèi)容上了.同時,由于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電壓和電阻的概念,對以上知識比較熟悉,因此,交流與討論起來難度不是很大,所以學生很快總結出較為正確的結論,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提出如何來研究這三者之間的定量關系.學生根據(jù)已有科學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探究方案,自己設計實驗電路并進行交流與評估,選擇實驗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總結實驗規(guī)律,使實驗結果更具有可信性,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后,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得出歐姆定律.
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教學設計
初三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復習提綱
初三物理上冊《歐姆定律》復習提綱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V常用單位:kVmV、μV
換算關系: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一節(jié)干電池1.5V一節(jié)蓄電池2V家庭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符號:
2、讀數(shù)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guī)則:①電壓表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guī)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nèi)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nèi)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⑵電阻箱。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shù)學表達式I=U/R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jù)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右圖)
五、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并聯(lián)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shù)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初三物理上冊知識點:第八章《電與磁》復習提綱
一、磁現(xiàn)象:
1、磁性: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吸鐵性)
2、磁體:定義:具有磁性的物質
分類:永磁體分為天然磁體、人造磁體
3、磁極:定義: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兩端最強中間最弱)
種類:水平面自由轉動的磁體,指南的磁極叫南極(S),指北的磁極叫北極(N)
作用規(guī)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義: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②鋼和軟鐵的磁化:軟鐵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稱為軟磁材料。鋼被磁化后,磁性能長期保持,稱為硬磁性材料。
二、磁場:
1、定義:磁體周圍存在著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
2、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fā)生的。
3、方向規(guī)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北極靜止時所指的方向(小磁針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4、磁感應線:
①定義: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5、磁極受力:在磁場中的某點,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6、分類:
Ι、地磁場:
①定義:在地球周圍的空間里存在的磁場,磁針指南北是因為受到地磁場的作用。
②磁極: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國宋代的沈括發(fā)現(xiàn)。
Ⅱ、電流的磁場:
①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xiàn)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該現(xiàn)象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②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系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
③應用:電磁鐵
三、電磁感應:
1、學史: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
2、感應電流:
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運動方向和磁場方向有關。
4、應用——交流發(fā)電機
5、交流電和直流電:
四、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1、通電導體在磁場里受力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有關。
2、應用——直流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