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07高一語文必修一《想北平》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語文必修一《想北平》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高一語文必修一《想北平》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
1、老舍簡介: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
家、文學家、戲劇家。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
京西北的太平湖,終年67歲。夫人胡絜青(1905-2001)等等。
作品:①小說: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文學概論講義》《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老舍幽默詩文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老牛破車》《三團一》②劇本《茶館》《龍須溝》
文章分幾部分整體把握
第一層(1):交代寫北平的考慮。
第二層(2-3):對北平特殊的愛。
第三層(4-7):北平的特點。
(8):直抒胸臆,愛北平
3、表達情感的句子
見文中畫線句子例:老舍在寫北平時都寫了老城墻、積水灘、香片茶、胡同里的院子和樹、花、菜、果子、牽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沙果、海棠、黑棗、柿子、玉李為什么①正因為他對北平的熟悉與熱愛,他才寫出北平的與眾不同。他是一個平民藝術(shù)家。
②作者用這些舒緩而平淡的文字,表達了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對北平嫻雅而熱烈的情懷。
③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老舍以一個貧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關(guān)注的是和他一樣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環(huán)境,看到的就是“溫和自然”“布置勻調(diào)”“物產(chǎn)豐富”,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他的“平民意識”。
4、北平的特點:
布置:自然合理
5、作者為什么不說“寫北平”而要說“想北平”呢?
一則,“想”說明老舍當時不在北平。二則,這個“想”是心理活動的字,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若是用“寫”聽起來就乏味了,特別客觀,比較生硬。而想,就透出作者對北平濃濃的情意,能夠點明主旨。
6、藝術(shù)手法:①寓深情于敘述之中
②運用類比、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
1.比喻
北平——自己的母親,
能恰當?shù)乇憩F(xiàn)作者對北平真切、深沉的愛,進而打動讀者。
2.對比襯托
巴黎的未免空曠、使人疲乏——北平的動中有靜
美國的橘——北平的玉李
襯托出北平的自然、悠閑。
4.引用
“采菊東籬下”道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親近。
5.細節(jié)描寫
描寫花、菜、果,側(cè)重顏色。
形象的寫出北平具有大自然的氣息
老舍《想北平》精析
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兒”很濃的作家。他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從1899年出生到1966年出世,老舍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過的。他最有影響的作品,如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都是用北京話寫的,也是以北京為題材的,通過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和心理特點真切生動的描繪,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北京社會風情畫。篇散文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京。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quán)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適應(yīng)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wù)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京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今家鄉(xiāng)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
意象的選擇細索而真切。作者選取什剎海的蜻蜓、葦葉上的嫩蜻蜓、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水中的小蝌蚪、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等,這些意象給了人們親近自然的直覺形象,盡管作者沒怎么進行具體的描繪,但是給讀者的想象提供了馳騁的舞臺,這些簡單而常見意象的組合仿佛給人提供了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shù)之美,在這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里,難怪作者自己就說“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即使就是描寫大一點的城市布局,也沒有站到一個宏觀的角度進行枯燥的描繪,而是采用簡單的對比手法,抓住了近處的“院子與樹”以及遠處的“北山和西山”,簡單的幾個意象就把“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shè)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等特點自然地描繪了出來。
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清新而自然。作者在文中說:“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边@里面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樂趣,作者沒再展開細致的描繪,這就給人了極大的想象空間:這其中不僅只有視覺的景象,不僅有動靜的結(jié)合,甚至還有幾聲青蛙的名叫,齊白石的名畫“蛙聲十里出山泉”,就只是畫了幾只小小的蝌蚪,在這里,老舍的語言描繪與齊白石的色彩組合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不讓人叫絕。行文的最后,作者寫到了城市居民與農(nóng)家的樂趣,然而這只是讀者通過意象的巧妙組合后的想象的產(chǎn)物:居民如何在自家的院里打點花草,農(nóng)民們又是多么興高采烈地把青青的蔬菜以及各色的水果挑到了城里的,城市鄉(xiāng)村的居民又是如何體驗著討價還價的樂趣的等。這是怎樣的一副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溫馨的畫卷啊!
《想北平》的語言通俗、純凈而又簡潔、親切。通白是為了加強作品的生活氣息,使它親切感人,也是錘煉語言的結(jié)果。作者曾說:“我的文章寫得那樣白,那樣俗,好象毫不費力,實際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關(guān)于文學的語言問題》)純凈、簡潔同樣也*千錘百煉。比如文章寫到積水潭:“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倍潭處拙?,文字不多,但寫景、狀物,營造氣氛,表現(xiàn)有物情感,都筆筆到位,如同天成。(WwW.551336.cOm 合同幫幫網(wǎng))
擴展閱讀
蘇教版高一語文下冊《想北平》復(fù)習學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蘇教版高一語文下冊《想北平》復(fù)習學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蘇教版高一語文下冊《想北平》復(fù)習學案
【原文欣賞】《想北平》
設(shè)若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為我可以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讓我把北平一一道來,我沒辦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雖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歲才離開。以名勝說,我沒到過陶然亭,這多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討她老人家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我獨自微微的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語言是不夠表現(xiàn)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nèi)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洫勥@個古城的某一點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不但辜負了北平,也對不住我自己,因為我的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來!
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雖然“近似”兩字要拉扯得很遠——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巴黎,據(jù)我看,還太熱鬧。自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fù)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論說巴黎的布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diào)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jīng)驗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shè)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況且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北山與西山呢!
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對于物質(zhì)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愛呀。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么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shù)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是的,北平是個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產(chǎn)生的花,菜,水果,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從它里面說,它沒有像倫敦的那些成天冒煙的工廠;從外面說,它緊連著園林,菜圃與農(nóng)村。采菊東籬下,在這里,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大概把“南”字變個“西”或“北”,也沒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
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簡介:
《想北平》是老舍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作者身處異地,在戰(zhàn)亂的歲月中,思念他摯愛的北平。通過北平與巴黎的對比,深深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眷戀之情。
背景:
《想北平》選自《鄉(xiāng)風市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版),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京。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quán)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適應(yīng)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務(wù)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京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想念家鄉(xiāng),寫下這篇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散文。
字詞:
愆伏(qiān)褻瀆(xiè)
空曠(kuàng)殷紅(yīn)
采掇(duō)貽誤(yán)
挈婦(qiè)綿亙(gèng)
菜圃(pǔ)信札(zhá)
青冢(zhǒng)惴惴(zhuì)
純粹(cuì)果脯(pǔ)
干癟(biě)僻靜(pì)
練習題:
1、下列各句中,加線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ǎ?/p>
A、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
B、北京大學“五四劇社”為百年校慶排練的話劇《蔡元培》是否會以全新的風格出現(xiàn)在舞臺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我們個個精神振奮,斗志昂揚,生機勃勃,干勁沖天。
D、不少作家,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幾乎傾注了畢生的精力。
2、下列各句中語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這個經(jīng)驗值得文藝工作者和歌唱演員重視。
B、學術(shù)委員會采納了兩個青年科學家的建議。
C、我以為你有事情,不能按時來,你反而提前來了。
D、每個單位都要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杜絕不應(yīng)有的各種浪費現(xiàn)象的發(fā)生。
3、與下面這段話銜接恰當?shù)囊痪涫牵海ǎ?/p>
“木桶理論,短板效應(yīng)”的意思是一個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塊木板很長,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塊木板很短的話,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達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練陳運鵬把制約游泳成績的八個因素比做木板,。
A、只有八個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運動員的整體成績
B、如果有一個因素欠缺,那將影響運動員的整體成績
C、只有一個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運動員的整體成績
D、如果八個因素都欠缺,必將影響運動員的整體成績
高一語文《想北平》教案分析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一語文《想北平》教案分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一語文《想北平》教案分析
《想北平》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切眷戀之情,學習作者選擇平常事物表達深刻情感的方法。
2.學習本文用對比襯托表達深刻感情的手法。
3.品味通俗、簡潔、親切又帶有京味兒的語言。
●重點、難點
重點: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難點: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設(shè)計思想
《想北平》屬于“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中“漂泊的旅人”板塊,本文要著眼于讓學生領(lǐng)會故鄉(xiāng)施予每個人的深刻的烙印。但是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城市的面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北平這樣的大城市,就更為不易了。老舍寫“我的北平”,采用對比襯托手法,集中地表現(xiàn)了北平最主要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老舍在文中表現(xiàn)出了對故土的無限眷戀之情,其情繾綣,足以深深打動讀者,但是對于生活閱歷比較貧乏的學生,對于這種情感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只能指導學生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去慢慢地理解、體會。在教法上著重文本研習,充分利用對話欄,讓學生課前預(yù)習中進行評點,選擇合適的問題,全班研習。
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老舍對北平的獨特的深情,文中自然流露的強烈的主觀色彩;以及老舍本身所具有的平民氣質(zhì)。散文教其他文體更有主觀性、情感性,更宜用“體驗教學法”來組織課堂教學;而要體驗作者的情感,就要聯(lián)系作者生平,作品,堅持“知人論世”的原則;基于散文本身所具的語言美,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悟語言的魅力,而朗讀本身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途徑;教和學的過程中堅持“讓文本自己開口說話”,用作者的話解讀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多用討論,加強生生互動。
●教學資源
1.資料輯錄。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因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當“立春”。老舍是他的筆名。1946年應(yīng)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后旅居美國從事創(chuàng)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應(yīng)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yǎng)和輔導,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拔幕蟾锩背跗谝虮黄群Χ鴹壥馈?/p>
老舍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過,在他寫作的41年里,大部分時間卻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過的。不論是在倫敦,在濟南,在青島,在紐約,他都在寫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終在北京。
據(jù)統(tǒng)計,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多個北京的真實地名。這種細節(jié)上的真實是老舍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顯著特點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搖籃,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鄉(xiāng)。北京是老舍創(chuàng)作的源泉。
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貧寒家庭,滿族。父親舒永壽清朝皇城護軍,正紅旗。母親馬氏,貧苦出生,正黃旗。(所以我們在課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屬于平民的北平。)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點是,大部分是寫北京的。它們的“北京味兒”(即指用提煉過的普通北京話,寫北京城,寫北京人的遭遇、命運、希望。)很濃。代表作,一般公認的有:長篇小說《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話劇《龍須溝》、《茶館》。全是寫北京的。
2.《想北平》《故都的秋》比較
相同點:
首先二文皆流露出濃厚的平民意識。前者選取的是北平最平常的民居、平常的牽?;?、無聲無息落滿一地的槐樹的花蕊、叫聲凄切的寒蟬以及“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梢哉f,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么親切,那么富有地方特色。為何不選別的,我想這與作者具有的平民意識是分不開的。而以平民文風著稱的老舍在《想北平》中依然流露出他一貫的平民意識。文章寫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而且物美價廉。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贊美,令人深受感動。其次是二文都運用對比手法對故都進行烘托。《故都的秋》中,郁達夫拿南國之秋來與北國之秋做比,因為郁達夫是南方人,這樣對比,自然真切得很,突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老舍呢,好像覺得國內(nèi)的城市很不夠味,干脆將列為歐洲四大名都的倫敦、巴黎、羅馬和堪司坦丁堡來做北平的配角,越發(fā)襯得北平的那種復(fù)雜而又沒有邊際的特點突出了。最關(guān)鍵的是北平的特點令作者心安,回到北平,就像久別的游子匍匐在母親的腳下一般恬適、平和和滿足。而且老舍在寫到北平的果子多時,還特意拿了令人產(chǎn)生隔閡的美國橘子來和新鮮上市的帶有濃厚自然氣息的黑棗、柿子作比。相形之下,那份北平人特有的自豪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到此處,讀者仿佛看到了老舍先生臉上的那份自得不已的神態(tài)。
同中有異:
我們知道,郁達夫出生于浙江,是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喜歡故都北平,是在與其他城市做了比較之后得出的,是出于北平的氛圍與他的喜好、他的心境相吻合的情況下的喜歡;而老舍對北平的那份情愫就不是如此簡單了。因為在老舍心中,對于北平,已不能僅僅用喜歡來描繪,簡直就是熱愛。老舍生于斯,長于斯,由他來寫北平,那份熱愛是從血脈里流出的。正如他自己所寫的一樣:“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言語是不夠表現(xiàn)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nèi)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他寫到動情處,竟忍不住要落淚了,那是怎樣的一份深情啊,只有久離故鄉(xiāng)的游子才能體會得出。
再者,二文寫作的切入點也不同。《故都的秋》寫的是北平的秋天,表現(xiàn)的是作者欣賞的那種秋姿秋態(tài)秋聲秋實秋意;而《想北平》則信筆拈來,選擇整個兒與作者心靈黏合的那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以及它們承載的情感來寫。可以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兩篇文章中,都隨處可見平平凡凡的景物;這說明老舍先生和《故都的秋》中的郁達夫相同的——“平民意識”。
由此看來,散文的美未必都來自美景美物;主要在于有一顆感悟美的心,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教學設(shè)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借助ppt,教師導語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觀看ppt
ppt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導入1:《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天橋的雜耍、胡同小販的吆喝,琉璃廠的書畫、王府井商業(yè)街等
導入2:讓學生回憶背誦思鄉(xiāng)的詩詞
●走近作者
觀看ppt
ppt簡介作者。
●解題,抓住“想”
聽講
講解,準確把握題意。不是單純地介紹北平,而是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
●
導讀課文
主導學生活動:
速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從1-3節(jié)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板書。
朗讀、思考勾畫、發(fā)言。
“我的北平”(第一節(jié));
“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等
(第二節(jié));
“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保ǖ谌?jié))
主導學生活動:
研讀研讀課文4—6節(jié),提出問題
請概括作者筆下北平的特點。
概括、發(fā)言。
動中有靜
布局合理
貼近自然
主導學生活動:
提出問題
北平的特點是通過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
朗讀、思考、標注、發(fā)言。
襯托手法。共三處: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主導學生思考:
結(jié)合寫作時間,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閱讀、思考體會、發(fā)言。
這篇散文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京。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quán)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適應(yīng)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wù)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京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今家鄉(xiāng)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
主導學生活動:
找出最能體現(xiàn)老舍先生京味兒語言的句子。
勾畫,朗讀、發(fā)言,體味
“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的玉李兒”,“還不愧殺”這些詞是典型的北平方言腔。作者用北平本土的語言來傳遞他對北平的不盡想念,二者可謂相得益彰。
●拓展延伸
主導學生活動:和郁達夫《故都的秋》進行比較閱讀
閱讀、比較討論、發(fā)言
詳見教學資源
●課堂反饋
主導學生活動:
當堂練習
練習、交流答案
內(nèi)容附后,要求當堂完成后,生生、師生之間交流答案。
●課后測評
布置作業(yè)
課外練習
內(nèi)容附后
●板書
想北平
老舍
引子:我的北平(1)類比
我真愛北平(2—3)動中有靜以情馭景
北平的特點(4—7)布局合理對比烘托
結(jié)句:真想念北平呀(8)接近自然
●課堂反饋
1.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字-----------。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而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等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2.加點字注音
浸濕()黏合()什剎海()參差()
菜圃()空曠()瀕臨()道觀()
3.對本文第(1)—(3)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調(diào)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為了表明本文是寫“我的北平”。
B.作者用對自己母親的愛來類比對北平的愛,突出了愛的真摯深厚。
C.作者反復(fù)說自己“愛北平”“要說而說不出”,是指“言語是不夠表現(xiàn)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鵑作比喻,是取杜鵑啼聲悲切的特點。
4.本文第(1)段中作者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這個”指的是什么?
5.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一語在文中的含義。
6.下面對本文的分析中,錯誤的兩項是()()
A.本文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搖籃,說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個安全的歸宿。
C.老舍的作品市民氣息濃郁,北京味足,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其中關(guān)于果子的內(nèi)容,是為了表現(xiàn)作者對外來果品的不屑。
E.本文結(jié)尾很有特點,既干凈利落的了斷了全文,又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7.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舍,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成就在小說和戲劇創(chuàng)作,小說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日出》、《我這一輩子》,劇本有《龍須溝》、《茶館》。
B.老舍是一位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的北京人,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因為被稱為“人民藝術(shù)家”。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tài)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xiàn)出濃郁的“京味”。
C.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無論寫人、記事、繪景、狀物,都可以不拘一格,不拘樣式來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兼采并用。
D.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意大利的羅馬、土耳其的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名城”。
參考答案:
1-2略3.D4.指作者對北平的愛是要說而說不出來的。
5.表明北平“有個邊際”;表現(xiàn)北平特有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表達“我”對北平的親切感和依戀情。(意思對即可)(寫出兩點即可)
6.AD7.A
●課后測評
一、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正確的一組是()
A.果脯pǔ勻調(diào)tiáo翩翩piān黏合nián
B.扁舟piān什剎海shà菜圃pǔ省親xǐnɡ
C.芍藥sháo廿七niàn僻靜pì恣意zì
D.遒勁qiú干癟biē愧殺kuì桑梓zǐ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迥然不同勵精圖治針貶時弊不徑而走
B.淋漓盡致廣袤無垠熙熙攘攘矯柔造作
C.談笑風生文過飾非獲益匪淺紛至沓來
D.倉惶失措相形見絀遐思邇想理尚往來
3.下列各句中語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這個經(jīng)驗值得文藝工作者和歌唱演員重視。
B.學術(shù)委員會采納了兩個青年科學家的建議。
C.我以為你有事情,不能按時來,你反而提前來了。
D.每個單位都要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杜絕不應(yīng)有的各種浪費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二、閱讀下面節(jié)選的課文段落,回答文后問題。
(一)
論說巴黎的布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diào)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jīng)驗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shè)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況且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北山與西山呢!
4.“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shè)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北憩F(xiàn)了北平怎樣的特色?
5.文中“天下第一”指的是什么?
(二)
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對于物質(zhì)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愛呀。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么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shù)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6.“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边@一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7.“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句中為什么說“花草”,后面又說“草花兒”?
8.概括這一段的中心意思。
9.拓展作業(yè):
葉圣陶的《藕與莼菜》、汪曾祺的《故鄉(xiāng)的食物》(要求先要與學生一起閱讀這些作品,理解這種手法,然后啟發(fā)同學比較總結(jié),回憶家鄉(xiāng)的風俗與特產(chǎn),口頭與書面交流都可以,最好先是口語,要具體生動,有細節(jié),繪聲繪色。然后進行書面整理,要求不必過高,片斷就行,但是要寫出明顯的地方性和生活氣息,寫出“味道”。
參考答案:
1.C2.C3.C
4.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北平城市動中有靜的特點。
5.寫出北平城市布局得當?shù)奶攸c。
6.“天下第一”是指北平“什么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
7.“花草”偏重于花,價格稍貴;“草花”偏重于草,價格便宜。
8.這一段寫北平的花、果、蔬菜多,十分吸引人。
●PPT(見附件)
想北平 [蘇教版必修1]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wù)。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想北平 [蘇教版必修1]”,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三維目標】
1.了解襯托手法,體會細節(jié)描寫,學習從平凡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2.借文章解讀老舍的閑雅品性和平民意識。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反復(fù)閱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2.思維與訓練,與文本直接對話,加以評點,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了解這種思鄉(xiāng)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思鄉(xiāng)之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平凡生活。
【教學重點】體驗作者的情感,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教學難點】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觀色彩、平民色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與內(nèi)容:
布置預(yù)習:老舍對北平有怎樣的情感?他筆下的北平具有怎樣的特點?
一、作家簡介:老舍(l899—1966),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yōu)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yīng)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后,先后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chuàng)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lián)和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兼北京文聯(lián)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xié)常委。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拔幕蟾锩背跗诓豢败k辱投湖自盡。
二、導入
一位著名服裝設(shè)計師曾說過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說他最喜歡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設(shè)計服裝,他的設(shè)計如果讓她們顯得完美,他就特別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設(shè)計時生怕顯不出她們的完美與個性。古都北京城,很多名人都對它有番品讀,從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到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到郁達夫的《古都的秋》,老北京人老舍怎樣話老北京的完美與個性的呢?下面一起來品讀他的《想北平》。
三、研讀文本
1.(1—3)作者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感情?
(“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保?/p>
這“說不出”在二、三兩段中4次出現(xiàn),有何作用?
(情到深處反無聲——“說不出”正是愛到極點的表現(xiàn)。反復(fù)強調(diào),表明愛得非常深厚,只是“說不出而已”。)
明明反復(fù)說“說不出”可還是說了很多,我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
(“我愛我的母親……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它在我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個古城所賜給的。”)
2.(4—7)作者為什么這么愛北平?作者筆下的北平有哪些特點?(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既復(fù)雜又有邊際、動中有靜、布局合理、貼近自然。)
3.作者是怎樣寫北平的特點的?
Ⅰ襯托手法。在文章中,作者聲稱自己“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又聯(lián)系自己豐富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將北京和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相比較,從城市整體結(jié)構(gòu)、建筑格局、環(huán)境氣氛、生活情趣等方面歷數(shù)北京的好處。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來還差點兒”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倫敦成天冒煙的工廠〈——〉北平接近自然
Ⅱ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就是對文章中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或情節(jié)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guān)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shè)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xiàn)力的手法。)
“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果子不少是從西山與北山運來……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
Ⅲ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畫面。
作者花費了大量筆墨去寫北京的物產(chǎn),寫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正是這樣的敘述與描寫表明了作者與北京的親密關(guān)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膚之中。如果老舍是個觀光客,即使再喜歡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細致入微的體驗,當然更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Ⅳ語言通俗純凈、簡潔親切還有點幽默詼諧。
4.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討論)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xiàn)北京,老舍覺得很為難:“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知識機械地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我的北平”,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zhì)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把對北平的愛上升為對母親的愛的地步,并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為一體的關(guān)系。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觀描寫,他不僅要告訴讀者北京是什么樣子,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京的愛,他不是在“寫”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卻保持了鄉(xiāng)野的幽靜,它的整體結(jié)構(gòu)讓人快樂而安適,還能有好多自己生產(chǎn)的花、菜、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雖是有錢人的天堂,但“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照樣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5.小結(jié)
老舍選取平凡細小事物,用主觀性的語言向我們敞開了一個平民知識分子閑雅、安然而熱烈的情懷,因為普通,所以眾口皆宜:因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給我們的寫作啟示:普通事物入題,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主觀感情,就稱得上好文章。
四、作業(yè)布置
選取某一細小的事物(景物),寫出自己的主觀色彩,不少于300字。
高一必修一《前方》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
高一必修一《前方》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
《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和文字構(gòu)成的,語文前方知識點大家都掌握了嗎?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基礎(chǔ)字詞
遷徙(xǐ)襲(xí)擊按捺(nà)不住
憔悴(qiáocuì)顛簸(bǒ)惶(huáng)惑溫馨(xīn)
工具點擊:字典|詞典
二、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曹文軒生于江蘇鹽城農(nóng)村,并在農(nóng)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yè)留校任教。后來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現(xiàn)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是:《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紅瓦》(長篇小說);還有一些學術(shù)性的著作,像《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思維論》、《曹文軒兒童文學論文集》等。
三、文本研讀:
1.理清文章思路
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話,作者又是如何圍繞它展開敘述的?
明確:“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特點反彈琵琶)(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人類祖先在沒有“家的意識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無休止地遷徙。
第四節(jié):寫人類有了家后遠行的欲望沒有寂滅。
第五節(jié):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一:外面世界的誘惑。
第六節(jié):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二:出自無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七節(jié):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三:理想的誘惑,點出了“前方”,前方在這兒更多的不是空間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喚。
第八節(jié):回到攝影作品上來。由“前方”到“路”到“汽車”,完成了從聯(lián)想到攝影作品的思維過程。
②哪幾節(jié)開始,作者轉(zhuǎn)入對人生的思考?
明確:9-11節(jié)。
第九節(jié)由“路”著手,著眼于“路”與“家”和“前方”的關(guān)系,日常的生活場景轉(zhuǎn)入對人生(命運
與內(nèi)心世界)的思考。
第十節(jié):論述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
第十一節(jié):論述人處于走向前方與惦念家鄉(xiāng)的矛盾中。(“人的悲劇性實質(zhì),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離鄉(xiāng)與思鄉(xiāng)似乎是個永恒的矛盾,談?wù)勀愕目捶ā?
③文章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的關(guān)系如何?
明確:第一節(jié)由攝影作品入手,猜測畫面上人物的目的,說明“歸家”和“遠行”都是“在路上”,都與離家有關(guān)。結(jié)尾再次猜測攝影作品“前方”中人們的命運,扣住文章的寫作緣由。首尾呼應(yīng),從淺層次的生活經(jīng)歷入手,上升到深層次的人生哲理的發(fā)問。
2.詞語的語境含義
隨著作者從攝影作品、日常生活場景到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的反復(fù)轉(zhuǎn)換,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語時常具有特殊含義。這些詞語有“路”“家”“旅途”“前方”等。
第九段中“路連著家與遠方”人們借著路,向前方流浪”“是命運把人拋在了路上”“即便是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出家門,但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他們?nèi)匀挥袩o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眼前與心中,只剩下一條通往前方的路”這些句子中的“路”“家”“前方”等有的是本義,有的是具體語境中的特殊含義。簡言之,凡與“命運”、“內(nèi)心”有關(guān)的詞都具有語境義?!盁o家可歸”的“家”指心靈家園,“漫無盡頭的路上”與“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經(jīng)歷的人生。第10段中的“旅途”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