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30高一必修一《鄉(xiāng)土情結》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高一必修一《鄉(xiāng)土情結》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鄉(xiāng)土情結》是柯靈為紀念《香港文學》創(chuàng)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園之思作為線索,由“小家”到“大家”,由“離家”到“歸家”,將鄉(xiāng)土情升華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語文鄉(xiāng)土情結知識要點具體如下,希望大家可以及時學習。
一、基礎字詞
魂牽夢縈.(yíng)燈灺.(xia)忐忑..不安(tǎnta)怯.生生(qia)田塍.(chng)濡.染(rú)悠邈.(miáo)崎嶇..(qíqū)三匝.(zā)侘傺..(chàchì)蕞.爾(zuì)鎩.羽而歸(shā)恬.淡(tián)怡.然(yí)謫.居(zh)寥.落(liáo)欷歔..(xīxū)方興未艾.(ài)桑梓.(zǐ)屹.立(yì)搭訕.(shàn)褪.色(tuì)發(fā)軔.(ran)濠.水(háo)翰苑.(yuàn)締.造(dì)翹.首(qiáo)殺戮.(lù)諦.聽(dì)
二、文學常識
柯靈(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作家。她的作品建國前主要有兒童詩歌《月亮姑娘》、童話《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說《掠影集》等。建國后主要有雜文和散文選集《遙夜集》、短篇小說集《同伴》、散文集《暖流》、電影文學劇本《腐蝕》《不夜城》、根據(jù)夏衍的劇本改編的《秋瑾傳》等。
三、經典句段及講解
1、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jié),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風塵碌碌,酒闌燈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2、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并州數(shù)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br>
問題導引
1.什么是“鄉(xiāng)土情結”?作者是如何引出這一話題的?
2.課文應該劃分為幾個部分?并總結各個部分的大意。
相關閱讀
高一必修一《前方》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高一必修一《前方》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和文字構成的,語文前方知識點大家都掌握了嗎?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基礎字詞
遷徙(xǐ)襲(xí)擊按捺(nà)不住
憔悴(qiáocuì)顛簸(bǒ)惶(huáng)惑溫馨(xīn)
工具點擊:字典|詞典
二、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曹文軒生于江蘇鹽城農村,并在農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yè)留校任教。后來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現(xiàn)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是:《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紅瓦》(長篇小說);還有一些學術性的著作,像《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思維論》、《曹文軒兒童文學論文集》等。
三、文本研讀:
1.理清文章思路
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話,作者又是如何圍繞它展開敘述的?
明確:“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特點反彈琵琶)(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人類祖先在沒有“家的意識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無休止地遷徙。
第四節(jié):寫人類有了家后遠行的欲望沒有寂滅。
第五節(jié):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一:外面世界的誘惑。
第六節(jié):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二:出自無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七節(jié):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三:理想的誘惑,點出了“前方”,前方在這兒更多的不是空間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喚。
第八節(jié):回到攝影作品上來。由“前方”到“路”到“汽車”,完成了從聯(lián)想到攝影作品的思維過程。
②哪幾節(jié)開始,作者轉入對人生的思考?
明確:9-11節(jié)。
第九節(jié)由“路”著手,著眼于“路”與“家”和“前方”的關系,日常的生活場景轉入對人生(命運
與內心世界)的思考。
第十節(jié):論述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第十一節(jié):論述人處于走向前方與惦念家鄉(xiāng)的矛盾中。(“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離鄉(xiāng)與思鄉(xiāng)似乎是個永恒的矛盾,談談你的看法。)
③文章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的關系如何?
明確:第一節(jié)由攝影作品入手,猜測畫面上人物的目的,說明“歸家”和“遠行”都是“在路上”,都與離家有關。結尾再次猜測攝影作品“前方”中人們的命運,扣住文章的寫作緣由。首尾呼應,從淺層次的生活經歷入手,上升到深層次的人生哲理的發(fā)問。
2.詞語的語境含義
隨著作者從攝影作品、日常生活場景到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的反復轉換,文中的關鍵詞語時常具有特殊含義。這些詞語有“路”“家”“旅途”“前方”等。
第九段中“路連著家與遠方”人們借著路,向前方流浪”“是命運把人拋在了路上”“即便是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出家門,但在他們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有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眼前與心中,只剩下一條通往前方的路”這些句子中的“路”“家”“前方”等有的是本義,有的是具體語境中的特殊含義。簡言之,凡與“命運”、“內心”有關的詞都具有語境義?!盁o家可歸”的“家”指心靈家園,“漫無盡頭的路上”與“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經歷的人生。第10段中的“旅途”也是如此。
高一必修一《對數(shù)函數(shù)》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常活躍,減輕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對數(shù)函數(shù)》知識點總結蘇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一必修一《對數(shù)函數(shù)》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1.對數(shù)
(1)對數(shù)的定義:
如果ab=N(a0,a≠1),那么b叫做以a為底N的對數(shù),記作logaN=b.
(2)指數(shù)式與對數(shù)式的關系:ab=NlogaN=b(a0,a≠1,N0).兩個式子表示的a、b、N三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是一樣的,并且可以互化.
(3)對數(shù)運算性質:
①loga(MN)=logaM+logaN.
②loga(M/N)=logaM-logaN.
③logaMn=nlogaM.(M0,N0,a0,a≠1)
④對數(shù)換底公式:logbN=(logab/logaN)(a0,a≠1,b0,b≠1,N0).
2.對數(shù)函數(shù)
(1)對數(shù)函數(shù)的定義
函數(shù)y=logax(a0,a≠1)叫做對數(shù)函數(shù),其中x是自變量,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0,+∞).
注意:真數(shù)式子沒根號那就只要求真數(shù)式大于零,如果有根號,要求真數(shù)大于零還要保證根號里的式子大于零,底數(shù)則要大于0且不為1
對數(shù)函數(shù)的底數(shù)為什么要大于0且不為1呢?
在一個普通對數(shù)式里a0,或=1的時候是會有相應b的值的。但是,根據(jù)對數(shù)定義:logaa=1;如果a=1或=0那么logaa就可以等于一切實數(shù)(比如log11也可以等于2,3,4,5,等等)第二,根據(jù)定義運算公式:logaM^n=nlogaM如果a0,那么這個等式兩邊就不會成立(比如,log(-2)4^(-2)就不等于(-2)*log(-2)4;一個等于1/16,另一個等于-1/16
(2)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
①定義域:(0,+∞).
②值域:R.
③過點(1,0),即當x=1時,y=0.
④當a1時,在(0,+∞)上是增函數(shù);當0
xx為大家提供的蘇教版高一數(shù)學指數(shù)函數(shù)知識點:上冊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高一必修一《我心歸去》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高中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我心歸去》知識點總結蘇教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必修一《我心歸去》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高中語文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xx準備了蘇教版高一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知識點,希望你喜歡。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寫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和孤獨、寂寞、無助之感。
第二部分(5—9段):寫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故鄉(xiāng)這個文化概念的思考。
第一層(5、6段):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具體表現(xiàn),是對家園之思的正面抒發(fā)。
第二層(7—9段):從哲理層面、美學角度對家園的文化概念作深層次思考。
【語篇脈絡梳理】
優(yōu)越的條件抵擋不住心靈的空虛(5—9)
想家人和親友(5)
故鄉(xiāng)使我親切和激動(6)具體表現(xiàn)
歸去故鄉(xiāng)的美中帶悲(7、8)
故鄉(xiāng)意味著我們的付出(9)深層思考
語篇品讀
一、重點語段品讀
第一部分(1—4段):寫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和孤獨、寂寞、無助之感。
第1段:介紹客居巴黎的住所。
[品味]“家”———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用“雅靜”修飾別墅,突出別墅的美好氛圍。第二句寫別墅之大,環(huán)境之優(yōu)美。為下文寫“我心歸去”做有力反襯。第三句直接寫寂寞,為下文做鋪墊。
[體會]在法國的居住條件是非常優(yōu)越的。
第2段:客居生活的無助。
[品味]“這里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聲響的包圍中,每種聲音都為你而來,比如,早上廚房里媽媽“#啦”煎雞蛋的聲音,是在為你準備早餐;晚上你房門鑰匙的轉動聲,是爸爸來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學校的鈴聲是在督促你學習;街上的汽笛聲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車安全……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聲音都為你而起。而在這里,在法國,韓少功異常孤獨,因為他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語,一種巨大的孤獨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周圍的一切與你沒有關系,你無法交流,這種孤獨寂寞是可以讓人發(fā)瘋的?!胺ㄕZ法語法語,……無處逃遁”。
“那里什么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作者雖居住于風雅富貴之邦,但無所事事,內心極度落寞,如,電話不知打向哪里,出門后不知去向何方,“一座法語的監(jiān)獄”使你“無處逃遁”等等,內心的空虛使作者彷徨,迷惘。
[體會]首句“難耐的冷清”是本段中心,與上文美好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寂寞感是心歸故鄉(xiāng)的原因之一。該句說“流亡的總統(tǒng)或國王”也會有“難耐的冷清”,何況一個作家呢?兩個“不知道”是作者寂寞無助感的具體表現(xiàn)。最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作結,把巨大的寂寞無助之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第3段:客居生活的無聊。
[品味]“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無聊至極的舉動,六次已經讓人倍感無聊了,何況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讓人發(fā)瘋了。
[體會]對吊燈作研究而且分不清是“第六次”還是“第六十次”,可見孤獨感之強烈。“發(fā)瘋”是思鄉(xiāng)之情強烈所致。
第4段:繼續(xù)蓄勢,為后面寫思鄉(xiāng)之情作反襯。
[品味]連續(xù)的反問,表明了作者歸去的理由:在精神,而不在物質。
[體會]首句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句。這種想法既與上文抒寫的寂寞孤獨感有關,又與本段內容有關。
第二部分(5—9段):寫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故鄉(xiāng)這個文化概念的思考。
第一層(5、6段):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具體表現(xiàn),是對家園之思的正面抒發(fā)。
第5段寫思念親人。
[品味]“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入回望”:過去的日子,具體來說是指在家鄉(xiāng)度過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對于客居異鄉(xiāng)的作者來說,往事的回憶變成了一種奢望,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虛空,使作者不由得回憶起那些美好的往事。也就是說,隨著時光流逝,人們會更思念過去。
[體會]親情令人割舍難忘。呼應第二段。
高一必修一《今生今世》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使高中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今生今世》知識點總結蘇教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必修一《今生今世》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國人的鄉(xiāng)土情結凝重,這為詩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永恒的題材,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jù)知識點具體如下,希望大家可以及時學習,在考試中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一、基礎字詞
1.識記字音
強撐.(chēng)煙垢.(gòu)骨骸.(hái)瘸.腿(qué)盡.管(jǐn)打夯.(hāng)嘹.亮(liáo)悄.無聲息(qiǎo)
工具:字典
3.分辨詞義
工夫·功夫
工夫一般用來指時間、時候;功夫指本領、造詣,主要指耗費的精力。
盡管·無論
前者作連詞時,表姑且承認某種事實,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轉折的連詞呼應;后者是連詞,表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面目全非:樣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變得不成樣子。
工具:詞典
二、文學常識
劉亮程,1962年出生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在那里度過童年和青年時期。長大后種過地,當過十幾年鄉(xiāng)農機管理員,勞動之余寫點文字,現(xiàn)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聯(lián)工作。自2000年起,劉亮程的散文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天涯》《大家》《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南方周末》等報刊對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紹,作者本人亦一鳴驚人,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xiāng)村哲學家”。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風中的院門》《庫車》等。
三、經典句段
(1)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們隨便把一堵院墻推倒,砍掉那些樹,拆毀圈棚和爐灶,我們想它們沒用處了。
點撥:許多事理總是要經過人生歷練和心靈思考才會明白,等到明白時,時間的流水已經帶走了許多的東西,所以人生常有遺憾。文章開篇實際是站在今天對昨天的假設。(2)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點撥: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對象來證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樣,自己并不能證明自己。證明來自于他人,來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來自于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