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18高一生物上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
高一生物上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
一、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的對象是高一的新生,已學過兩年的初中生物學.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本節(jié)課是高一新生開學的第一節(jié)生物課,課標和考綱沒有任何要求。因此沒有知識目標也沒有技能方面的目標,有的只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學生上完第一課,能夠對生物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對高中生物課程有初步了解,能正確認識生物科在高中學習階段的重要性。
三、教學設計思路生物學科對于高一新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在初中的時候已經接觸生物并且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學習,陌生是因為學生已經一年沒有學習生物,對生物知識遺忘較多。但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所有一切都是新鮮、充滿期待,因此,在生物開學第一課,老師應當能把握學生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強調高中生物學習的重要性。與此同時,老師要簡單介紹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內容,同時注重高中生物學法指導。三、教學過程學習階段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教學意圖教師自我簡介展示教師姓名、電話、還有辦公室所在地點。記下教師的姓名、辦公室學生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便于日后師生交流。激發(fā)學習興趣1.提問:治療不孕癥的方法?2.解釋試管嬰兒和克隆的區(qū)別,克隆的意義3.常見的疾病如埃博拉病毒感染和癌癥4.重點介紹同學感興趣的轉基因食品問題學生展開討論,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例子非常多。用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產生共鳴,并通過生活中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尋找答案。并能客觀、科學地對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方式等進行分析、選擇,讓生活更美好!
簡介必修1,必修2,必修3和選修1的主要內容,并展示我校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的圖片明確高中生物科的主要內容,對未來的學習任務有初步的認識對教師展示的圖片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通過展示高中生物的各個模塊,讓學生對高中生物科的學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每個必修模塊都聯(lián)系生活上的幾個簡單問題,吸引學生的眼球,并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求知欲,讓學生對高中生物課充滿期待。提出課堂常規(guī)要求,并進行學法指導1.仔細研讀課本內容,理解并記憶基本概念和原理,天天十分鐘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理解,善于思考,多想多問重視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真進行觀察和實驗4.有效做題,鞏固所學內容。提出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這篇材料認真做好記錄明確學習方法閱讀課本提出要求,并在日后認真執(zhí)行,學生就很快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告訴學生僅通過認真聽課是不夠的,讓學生知道教材的重要性,需要兩者結合,將知識點理解并牢記于心。四、課后作業(yè)閱讀教材中的材料—-科學家訪談,思考并回答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生物的魅力。
jAb88.CoM
相關知識
高一生物緒論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一生物緒論”,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必修本
第1課時緒論
知識精華
生物基本特征解釋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蛋白質是的主要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構成的
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總稱
生物體都有應激性生物體對外界刺激都能發(fā)生一定的反應。因而能周圍的環(huán)境
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以便保證種族的延續(xù)。
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的各個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生物科學的發(fā)展階段主要成就
描述性生物學階段1、細胞學說;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實驗生物學階段孟德爾發(fā)現的遺傳規(guī)律被重新提出
分子生物學階段1、1944年,艾弗里用細菌作實驗材料,第一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題例領悟
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fā)現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確認它們是生物的主要依據是:
A、B、C、
解析:確認它們是不是生物應主要依據生物基本特征,這些基本特征,只有生物才具有,而非生物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這些基本特征是區(qū)別生物與非生物的重要標志;另外,要關注題干中“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一條件,從生物基本特征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特征。
答案:A、有細胞結構B、能進行繁殖C、對外界刺激能發(fā)生反應
例2:大雁每年秋天由北方飛往南方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又飛回北方繁殖,大雁的這種節(jié)律行為,從根本上說是由下列哪項決定的()
A、食物B、溫度C、大雁的DNAD、適應性
解析:大雁的這種遷徙行為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是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性、變異性有極重要的作用。大雁的這種遷徙行為是由大雁的遺傳物質——DNA決定的。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以下各項中,不屬于應激性的是()
A、鳥的前肢變成翼B、葵花朵朵向太陽
C、狗見主人搖尾巴D、敲擊人的膝蓋骨下方的韌帶,會產生膝跳動作
2、病毒可作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產生后代B、具有細胞結構
C、由有機物構成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生物體具有()
A、細胞結構B、應激性
C、遺傳性D、新陳代謝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大腸桿菌B、變形蟲C、衣藻D、噬菌體
5、20世紀以來,威脅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是()
A、糧食、人口B、人口、環(huán)境
C、水和能源D、糧食、資源、人口、環(huán)境
6、實驗生物學階段研究的目標和手段主要是()
A、描述生物的形態(tài)與結構
B、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并進行分類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D、用實驗手段和理化技術考察生命過程
7、、下列屬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營造華北、東北、西北防護林工程
B、建設小張莊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
C、在南方建立桑基魚塘生態(tài)工程
D、將某細菌抗蟲基因導入棉花,培育出抗蟲棉
二、簡答題
1992年,陜西一農民從河中撈起一塊重達20多公斤的不明物體——“怪肉”,這是不是生物?經觀察此物體具有不斷生長的特點,因此初步判斷為生物體,經鑒定為大型粘菌復合體。構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桿菌、醋酸桿菌和酵母菌。該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礦物質等。特別是具有能刺激人體細胞生長、提高人體免疫力、消除多種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桿菌、醋酸桿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組成物質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
(2)、粘菌、乳酸桿菌、醋酸桿菌和酵母菌的生長、生殖發(fā)育、應激性等都是生物體在不斷地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可見
(3)、科學家制造“超級菌”分解石油屬于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應用。
自我評價答案:
1234567
AADDDDD
1)蛋白質、核酸(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3)生物工程
高一生物緒論學案
第1課時緒論
知識精華
生物基本特征解釋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蛋白質是的主要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構成的
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總稱
生物體都有應激性生物體對外界刺激都能發(fā)生一定的反應。因而能周圍的環(huán)境
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以便保證種族的延續(xù)。
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的各個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生物科學的發(fā)展階段主要成就
描述性生物學階段1、細胞學說;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實驗生物學階段孟德爾發(fā)現的遺傳規(guī)律被重新提出
分子生物學階段1、1944年,艾弗里用細菌作實驗材料,第一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題例領悟
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fā)現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確認它們是生物的主要依據是:
A、B、C、
解析:確認它們是不是生物應主要依據生物基本特征,這些基本特征,只有生物才具有,而非生物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這些基本特征是區(qū)別生物與非生物的重要標志;另外,要關注題干中“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一條件,從生物基本特征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特征。
答案:A、有細胞結構B、能進行繁殖C、對外界刺激能發(fā)生反應
例2:大雁每年秋天由北方飛往南方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又飛回北方繁殖,大雁的這種節(jié)律行為,從根本上說是由下列哪項決定的()
A、食物B、溫度C、大雁的DNAD、適應性
解析:大雁的這種遷徙行為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是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性、變異性有極重要的作用。大雁的這種遷徙行為是由大雁的遺傳物質——DNA決定的。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以下各項中,不屬于應激性的是()
A、鳥的前肢變成翼B、葵花朵朵向太陽
C、狗見主人搖尾巴D、敲擊人的膝蓋骨下方的韌帶,會產生膝跳動作
2、病毒可作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產生后代B、具有細胞結構
C、由有機物構成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生物體具有()
A、細胞結構B、應激性
C、遺傳性D、新陳代謝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大腸桿菌B、變形蟲C、衣藻D、噬菌體
5、20世紀以來,威脅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是()
A、糧食、人口B、人口、環(huán)境
C、水和能源D、糧食、資源、人口、環(huán)境
6、實驗生物學階段研究的目標和手段主要是()
A、描述生物的形態(tài)與結構
B、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并進行分類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D、用實驗手段和理化技術考察生命過程
7、、下列屬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營造華北、東北、西北防護林工程
B、建設小張莊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
C、在南方建立?;~塘生態(tài)工程
D、將某細菌抗蟲基因導入棉花,培育出抗蟲棉
二、簡答題
1992年,陜西一農民從河中撈起一塊重達20多公斤的不明物體——“怪肉”,這是不是生物?經觀察此物體具有不斷生長的特點,因此初步判斷為生物體,經鑒定為大型粘菌復合體。構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桿菌、醋酸桿菌和酵母菌。該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礦物質等。特別是具有能刺激人體細胞生長、提高人體免疫力、消除多種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桿菌、醋酸桿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組成物質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
(2)、粘菌、乳酸桿菌、醋酸桿菌和酵母菌的生長、生殖發(fā)育、應激性等都是生物體在不斷地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可見
(3)、科學家制造“超級菌”分解石油屬于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應用。
自我評價答案:
1234567
AADDDDD
1)蛋白質、核酸(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3)生物工程
高一生物細胞呼吸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生物細胞呼吸》,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三節(jié)細胞呼吸(2)
一、教學目標
說出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二、教學重、難點
說出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
(三)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1.細胞呼吸的意義:不僅為生命活動提供,其(如丙酮酸)還是各種有機物之間相互轉化的樞紐。
2.影響細胞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
____
____
____
3.細胞呼吸原理應用:
(1)微生物的發(fā)酵用于工業(yè)生產:
(2)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a.細胞呼吸為植物吸收營養(yǎng)物質、細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等提供_________。在農業(yè)生產上,要設法適當________細胞呼吸,以促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
如:水稻生產中的適時_______和_______等措施,實質就是為了改善_________以增強根系的細胞呼吸。
b.細胞呼吸要消耗有機物,使植物體有機物積累___________。因此,對糧食儲藏和果蔬保鮮,要設法_______細胞呼吸強度,盡可能_______有機物的消耗。
如:糧食儲藏,要降低_________和保持__________。
果蔬保鮮,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它方面:
[反饋矯正]
1.下列措施不能增強水稻根系細胞呼吸的是()
A.早稻育秧初期適時排水B.水稻生產中適時露田
C.水稻生產中適時曬田D.對水稻田進行灌溉
2.下列措施不利于糧食安全儲存的是()
A.曬干B.充氧C.通風D.密封
3.果蔬儲存時,采用降低氧濃度或溫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細胞呼吸B.增強細胞呼吸
C.抑制光合作用D.促進光合作用
4.在水稻葉肉細胞的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基質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分別是()
A.CO2;丙酮酸;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CO2
C.丙酮酸;CO2;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CO1
5.密封地窯中保存水果,可以長時間保存,原因是()
A.溫度恒定,水果抗病能力強B.溫度適宜,易保存水分
C.陰暗無光,不易過快成熟D.CO2濃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遷移創(chuàng)新]
1.如用模擬細胞質基質成分的溶液分別培養(yǎng)離體的線粒體和葉綠體,控制光和氧氣,如下圖所示。其中A、C是線粒體,B、D是葉綠體;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氣,C、D有氧氣但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A和DB.D和AC.C和BD.B和C
2.人的紅細胞無線粒體但能攜帶氧,紅細胞所需能量的來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進行無氧呼吸
C.乳酸,進行有氧呼吸D.乳酸,進行無氧呼吸
3.(多選)經常松土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這是因為()
A.增強植物的呼吸作用,為吸收礦質離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有利于吸收和運輸鎂離子,為合成葉綠素提供原料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腐殖質,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D.促進根系吸收有機肥料,多級利用能量
4.下圖為酵母菌發(fā)酵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
(1)將圓底燒瓶中的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卻,最后加酵母菌液,為什么要用煮沸后又冷卻的葡萄糖溶液?。
(2)盛有清水的試管在此發(fā)酵實驗中有何作用?。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發(fā)酵實驗過程中兩試管分別發(fā)生什么現象?盛水試管。溶液A試管。
(4)隨著時間的推移,盛水的試管中現象最終消失,這是因為,此時測定燒瓶中溶液的成分應該有
(5)如果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現象發(fā)生,請說明理由:。
5.圖表示大氣中氧的濃度對植物呼吸產生CO2的影響,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點表示植物組織釋放的CO2較多,這些CO2是什么生理作用的產物?
(2)由A到B,CO2的釋放量急劇減少,其原因是什么?。
(3)由B到C,CO2的釋放量又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有利儲藏蔬菜和水果,儲藏室內的氧應調節(jié)到圖中的哪一點所對應的濃度?,采取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細胞呼吸(2)
[課前導學]
(三)1.能量中間產物
2.水溫度氧氣二氧化碳
3.(2)
a.能量和各種原料增強露田曬田土壤通氣條件
b.減少降低減少溫度干燥
[反饋矯正]
1.D2.B3.A4.C5.D
[遷移創(chuàng)新]
1.D
2.B
3.ABC
4.(1)蒸沸的目的是為了排盡溶液中原有的空氣,為酵母菌發(fā)酵提供無氧環(huán)境,冷卻是為了避免酵母菌在高溫下失去活性,為酵母菌提供發(fā)揮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適宜溫度
(2)進一步過濾氧氣,防止氧氣進入圓底燒瓶抑制酵酶菌的發(fā)酵
(3)澄清的石灰水Ca(OH)2有CO2氣泡溢出變渾濁
(4)隨著葡萄糖逐漸耗盡,CO2產生逐漸減少酒精
(5)溶液A不變渾濁,因為乳酸菌進行乳酸菌發(fā)酵不產生酒精和CO2
5.(1)無氧呼吸
(2)O2濃度增加,無氧呼吸減弱
(3)有氧呼吸產生大量CO2
(4)B這一點呼吸作用最弱,分解有機物最少
高一生物《走近細胞》教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生物《走近細胞》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生物《走近細胞》教案
第1章走近細胞
第1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tài)度方面
1、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二、教學重難點: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重點;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讓學生收集關于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略
七、板書設計
略
三、小結: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八、布置作業(yè)
基礎:
1.病毒沒有結構,只有依賴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間,(細胞)充當遺傳物質的“橋梁”。胚胎發(fā)育與細胞、有關。
3.HIV是病毒的縮寫,它可感染人體的細胞,導致人體的
降低。細胞受損會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上述1、2、3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多細胞生物依賴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為:細胞→→→→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多細胞植物沒有層次。單細胞生物的細胞既是
層次,又是層次。
5.種群是指在內,。
群落是指內中的集合。
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與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6.高倍鏡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鏡找到觀察的目標,看清后將要觀察的物象移至,轉動
換上高倍鏡,調整和使視野明亮適宜,再調節(jié)
直至物象清晰。
變式訓練:
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復制繁殖的場所必須是()
A、無機環(huán)境B、富含有機質的環(huán)境C、生物體內的細胞間質D、生物體的細胞內
2、以下表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中,范圍由小到大的順序正確的是()
A、個體→細胞→種群→生態(tài)系統(tǒng)B、細胞→種群→個體→群落
C、個體→群落→種群→生態(tài)系統(tǒng)D、細胞→個體→種群→群落
3、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的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草履蟲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B、病毒的生命活動可以離開細胞
C、細胞內的生命大分子沒有生命D、單細胞生物的一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4、在一顆倒伏的朽木上,生長著蕨類、苔蘚、真菌、螞蟻等生物,這些生物構成了()
A.種群B.群落C.生態(tài)系統(tǒng)D.生物個體
5、以下可稱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一個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燒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個魚缸中的所有金魚和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