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03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知識點:燭之武退秦師。
一名優(yōu)秀負責(zé)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xué)生盡職盡責(zé),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xué)。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知識點:燭之武退秦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知識點:燭之武退秦師
一、重點詞語解釋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己(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對人的尊稱)
3、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濟:渡河;版:筑土墻用的夾版)
4、將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鄭以陪鄰(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損害)
二、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
1、今老矣,無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說(說:悅)
4、失其所與,不知(知:智)
三、一詞多義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說: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說)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3、辭: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
不辭勞苦(推托)
4、鄙: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邊遠的地方)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把……當作邊境)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見識少,眼光短)
5、微:則名微而眾寡(細小輕微)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沒有)
6、之:輟耕之壟上(走,往)
子犯請擊之(他,代秦師)
是寡人之過也(的)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不譯)
四、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作動,駐扎)
2、越國以鄙遠(鄙:名作動,把……當作是邊邑)
3、既東封鄭(東:名作狀,向東)
4、夜縋而出(夜:名作狀,在夜里)
5、若不闕秦(闕:使動,使……減少,削減,侵損)
6、鄰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動,增加;?。盒巫鲃?,削弱)
五、古今異義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古:東邊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時帶的日常用品)
六、特殊句式
1、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
2、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后置)
3、晉軍函陵(省略句)
4、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
七、重點句翻譯
1、是寡人之過也
譯:這是我的過錯啊。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矣。
譯: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遠地當作邊邑,你知道這是很難的。
3、焉用亡鄭以陪鄰?
譯:為什么要滅掉鄭國來使鄰國增加土地呢?
4、鄰之厚,君之薄也。
譯: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譯: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來,供給他們?nèi)鄙?的東西),對您也是沒有什么損害的。
6、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使秦國土地減少而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譯: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譯: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
相關(guān)推薦
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證學(xué)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xué)問題。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總結(jié)
原文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编嵅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yīng)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yīng)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xiàn)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并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wèi),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借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
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許君焦、瑕(省主語“晉惠公”)
C.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D.夜縋()而出(省賓語“燭之武”)
E.(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詞類活用(例句)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動,使…成為疆界;東,名作狀,在東邊)
3.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4.且貳于楚也
5.越國以鄙遠(鄙—名詞邊邑,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7.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壯也(壯?壯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鄰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勢力,薄—單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13.君亦無所害(所害—害處)
1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恩惠,好處)15.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16.唯君圖之(圖—計劃、考慮)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五、一詞多義:
“之、夫、以、而、焉、其、若、說、辭、鄙、微”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燭之武退秦師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在教學(xué)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xué)。您知道教案應(yīng)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燭之武退秦師》,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本單元內(nèi)容繁雜,頭緒多,必須抓住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要點深入學(xué)習(xí),是近幾年考查的重點,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請參考下文:
1、加線字讀音有誤的一組是()
A、汜(fàn)南失其所與(yù)不知(zhī)陪(péi)鄰
B、縋(zhuì)佚(yì)之狐燭(zhú)之武
C、共(gōng)其乏困秦伯說(yuè)夫(fú)晉,何厭之有
D、逢(páng)孫越國以鄙(bǐ)遠闕(quē)秦
2、下列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貳于楚(從屬二主)晉軍函陵(駐扎,動詞)辭曰:臣之……(告辭,動詞)
B、越國以鄙遠(把……當作邊邑,動詞)亡鄭以陪鄰(增加,動詞)共其乏困(同“供”,供給,動詞)
C、行李之往來(出門帶的衣物等東西,名詞)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動詞)又欲肆其西封(放肆,動詞)
D、若不闕秦(使……損害,使動用法)秦伯說,與鄭人盟(說,動詞)以亂易整(改變)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B、夜縋而出,見秦伯失其所與,不知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C、無能為也已D、必能裨補闕漏共其乏困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4、下面兩組句朗讀時,語氣停頓全都正確的一項分別是(1.)(2.)
①A、若/使燭之武/見秦君②A、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使/燭之武/見秦君B、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使燭之武/見秦君C、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使/燭之武見秦君D、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各組句中加線詞與例句中加線詞意義與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項分別是
①例句:(佚之狐)許之()②例句:越國以鄙遠()
A、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舟)高可二黍許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大鐵錐,不知何許人也C、蜀之鄙有二僧
D、潭中魚可百許頭D、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③例句:夫晉,何厭之有()④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厭學(xué)輟學(xué)A、微言大義
B、不厭其詳B、微服私訪
C、學(xué)而不厭C、微斯人,吾誰與歸
D、悲觀厭世D、見其發(fā)矢十中九八,但微頷之
6、下面加線詞詞義相同的兩項是()
①()和()②()和()
A、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B、夫晉,何厭之有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亡鄭而益于君D、夫戰(zhàn),勇氣也
7、與例句加線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①例句:輟耕之壟上()②例句:焉用亡鄭以陪鄰?()
A、是寡人之過也A、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B、子犯請擊之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吾欲之南海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夫晉,何厭之有D、子亦有不利焉
③例句:吾其還也()
A、吾知其難也B、又肆其西封C、失其所與D、安陵君其許寡人
8、用先背誦后默寫原文的方法,準確回答下列問題
①晉、秦兩國圍攻鄭國的原因是:“”
②國難臨頭,鄭伯請求燭之武去見秦穆公時先致歉而后說明利害關(guān)系,他說:
③燭之武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表現(xiàn)出他能言善辯、智能過人其說辭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二、三層次中又可分為兩小層意義:
第一層:不卑不亢,引出話題:“______________”
第二層:分析情勢,說明利害:“________”
a、亡鄭,對晉有利:“________”
b、存鄭,對秦有利:“________”
第三層:回顧歷史,預(yù)見未來:
a、過去,晉國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________”
b、將來,晉國必貪得無厭,進犯秦國:“________”
9、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A、懷才不遇,牢騷滿腹B、能言善辯,智能過人C、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巧舌如簧,挑撥離間E、不卑不亢,善于激將F、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G、不計恩怨,熱愛祖國
該文形象鮮明,語言優(yōu)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邏輯有力,大家可以去學(xué)習(xí)的,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燭之武退秦師可以檢測一下!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燭之武退秦師
一名優(yōu)秀負責(zé)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xué)生盡職盡責(zé),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xué)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能夠在教學(xué)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xué)氛圍。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燭之武退秦師”,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燭之武退秦師》是《左傳》乃至中國文學(xué)史一篇優(yōu)秀范文,入選全日制高中必修課程。小編準備了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希望你喜歡。
1、加線字讀音有誤的一組是()
A、汜(fàn)南失其所與(yù)不知(zhī)陪(péi)鄰
B、縋(zhuì)佚(yì)之狐燭(zhú)之武
C、共(gōng)其乏困秦伯說(yuè)夫(fú)晉,何厭之有
D、逢(páng)孫越國以鄙(bǐ)遠闕(quē)秦
2、下列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貳于楚(從屬二主)晉軍函陵(駐扎,動詞)辭曰:臣之……(告辭,動詞)
B、越國以鄙遠(把……當作邊邑,動詞)亡鄭以陪鄰(增加,動詞)共其乏困(同“供”,供給,動詞)
C、行李之往來(出門帶的衣物等東西,名詞)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動詞)又欲肆其西封(放肆,動詞)
D、若不闕秦(使……損害,使動用法)秦伯說,與鄭人盟(說,動詞)以亂易整(改變)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B、夜縋而出,見秦伯失其所與,不知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C、無能為也已D、必能裨補闕漏共其乏困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4、下面兩組句朗讀時,語氣停頓全都正確的一項分別是(1.)(2.)
①A、若/使燭之武/見秦君②A、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使/燭之武/見秦君B、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使燭之武/見秦君C、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使/燭之武見秦君D、君/知其難也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各組句中加線詞與例句中加線詞意義與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項分別是
①例句:(佚之狐)許之()②例句:越國以鄙遠()
A、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舟)高可二黍許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大鐵錐,不知何許人也C、蜀之鄙有二僧
D、潭中魚可百許頭D、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③例句:夫晉,何厭之有()④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厭學(xué)輟學(xué)A、微言大義
B、不厭其詳B、微服私訪
C、學(xué)而不厭C、微斯人,吾誰與歸
D、悲觀厭世D、見其發(fā)矢十中九八,但微頷之
6、下面加線詞詞義相同的兩項是()
①()和()②()和()
A、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B、夫晉,何厭之有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亡鄭而益于君D、夫戰(zhàn),勇氣也
7、與例句加線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①例句:輟耕之壟上()②例句:焉用亡鄭以陪鄰?()
A、是寡人之過也A、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B、子犯請擊之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吾欲之南海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夫晉,何厭之有D、子亦有不利焉
③例句:吾其還也()
A、吾知其難也B、又肆其西封C、失其所與D、安陵君其許寡人
8、用先背誦后默寫原文的方法,準確回答下列問題
①晉、秦兩國圍攻鄭國的原因是:“”
②國難臨頭,鄭伯請求燭之武去見秦穆公時先致歉而后說明利害關(guān)系,他說:
③燭之武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表現(xiàn)出他能言善辯、智能過人其說辭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二、三層次中又可分為兩小層意義:
第一層:不卑不亢,引出話題:“”
第二層:分析情勢,說明利害:“”
a、亡鄭,對晉有利:“”
b、存鄭,對秦有利:“”
第三層:回顧歷史,預(yù)見未來:
a、過去,晉國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b、將來,晉國必貪得無厭,進犯秦國:“”
9、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A、懷才不遇,牢騷滿腹B、能言善辯,智能過人C、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巧舌如簧,挑撥離間E、不卑不亢,善于激將F、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G、不計恩怨,熱愛祖國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隨堂檢測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