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10-12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求積的近似值。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求積的近似值”,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教學求積的近似值。教材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列出乘法算式,并要求計算后把得數保留兩位小數。因為解決這個問題所涉及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小數的近似值,都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所以教材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數,以鍛煉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隨后的“練一練”讓學生在獨立計算的基礎上,分別要求把乘積保留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鞏固例題學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學會求積的近似值,并培養(yǎng)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寫出下表中各數的近似值。(練習十五第1題)
① 先讓學生說說“精確到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再讓學生按要求取近似值。
② 學生交流并說說方法。師強調1.9736精確到十分位時,不能去掉小數末尾的0。
2、引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也常會遇到求小數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數乘法中,有時積不需要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積的近似值)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四舍五入法”來求積的近似值。
[設計意圖:把練習十五的第一題提前處理,目的是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新知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鋪墊。]
二、教學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題,弄清題意。
提問: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個數的1.6倍?該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3.18×1.6
(2)師:想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教師有意指一指“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3)學生獨立計算。一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4)明晰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請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學生表述的同時教師穿插提問:
① 乘積保留兩位小數,你是怎么想的?(明確求積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數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② 橫式上為什么用約等于號?(明確得數是寫積的近似值)
(5)追問:誰能來說說怎樣來求積的近似值?
學生交流。
(6)教師結合板書小結:求積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積,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數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寫橫式得數時,注意要用約等于。
[設計意圖: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在以上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經歷了獨立思考、嘗試解決的過程,體驗到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使學生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明晰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歸納整理的能力。]
2、實際應用。
談話:生活中有哪些情況要求積的近似值呢?
學生交流,可能會說到付錢時要保留兩位小數,讓他說說理由。
教師說明:因為人民幣最小是分,所以付現款時,通常要保留到“分”,就要通過“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值,保留兩位小數。
[設計意圖: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求積的近似值在生活實踐中的用途,從而體驗數學的實際價值。]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
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
(1)得數保留一位小數:7.2×0.09 0.86×3.2
(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0.28×0.7 5.89×3.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組織交流,說說怎樣求積的近似值?
2、練習十五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組織交流,說說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掌握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全課總結。
今天,在同學們的努力下,我們一起學會了求積的近似值,誰來說說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2、3、5題。
精選閱讀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積的近似值》數學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積的近似值》數學教案
第五單元 小數乘法和除法
積的近似值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要求正確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積的近似值。
2.初步了解求積的近似數時表示的精確程度,理解求得積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舊知和類比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積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求近似值過程中的連續(xù)進位。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預設3分鐘)
1.讓學生說說“精確到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
討論:1.9736精確到十分位是2.0,這個0能不能省略?
精確到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就是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這個0不能省略,因為它表示20個0.1.
2.明確學習目標。
正確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積的近似值。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預設15分鐘)
出示例9。
追問:誰能來說說怎樣來求積的近似值?
1.自主學習導學單:
(1)用豎式計算的正確答案是多少?
(2)求近似數時要保留幾位,四舍五入求近似數時要看哪一位?
(3)結果后面用什么等號,為什么?
2.說說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師結合板書小結:求積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積,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數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寫橫式得數時,注意要用約等于。
三、組織練習,完善認識。(預設12分鐘)
基礎題:
完成“練一練”第2題。
說說做第⑵題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專項題: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8、9、第10、第11題。
教師充分讓學生說說每一題的思考過程。糾正巡視中發(fā)現的錯誤。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值(2)》數學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值(2)》數學教案
第五單元 小數乘法和除法
商的近似值(2)
教學內容:
課本第71---72頁。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有時需要用“去尾”法或“進一”法求近似值的實際意義,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取近似值。
2.能根據除數判斷商與被除數的大小關系,發(fā)現并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熟練地解決相關的問題;進一步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得密切聯系,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會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學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選擇合適的取值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揭示課題。(2分鐘左右)
1.足球的單價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買多少個足球?
2.若足球的單價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買多少個足球?
3.明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怎樣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學例13。(12分鐘左右)
1.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買多少個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數應精確到哪一位?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應該是幾?
2.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為什么得數要保留整數?
(2)說說怎樣取商的近似值?
3.全班交流。
導學要點:
通常情況下,我們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時也要根據所求問題的特點,采用更加靈活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求得的結果符合實際。
三、練習。(18分鐘左右)
(一)適應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獨立解答,再重點討論該怎樣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盡管裝了13壺還剩1千克油,但這1千克油仍需要1個油壺來裝,所以至少需要14個這樣的油壺。
2.“練一練”第2題,獨立解答后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否合理?為什么?
提示:由于做13套之后剩下的布不夠做1套,所以結果只能是“可以做13套這樣的衣服”。
(二)比較練習。
1.練習十三第12題。
先計算,再比較商和被除數的大小,有什么發(fā)現?
總結:通過比較商和被除數的大小,發(fā)現,一個數除以比1大的數,所得的商比原來的數小;一個數除以比1小的數,所得的商比原來的數大。這里所說的“一個數”不包括0。
2.練習十三第13題。
不計算,直接填寫比較符號。
提示:聯系上面一題的計算規(guī)律進行思考。 如:因為0.9比1小,所以2.07÷0.9的商一定大于2.07。
(三)整合練習。
1.練習十三第14題。
點撥:(1)運了3次后,余下的橘子怎么辦?(2)買了8副球拍后剩下的錢能否再買1副?
2.練習十三第15題。
提示:要求行使100千米大約需要多少千瓦時的電,就是求100里面有多少個8.5。
3.練習十三第16題。
提醒:用較大的海洋面積,依次去和較小的海洋面積進行比較,并提出相應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歸納:通常情況下,還是應該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拓展練習。
1.練習十三第17題。
2.自主閱讀“你知道嗎?”
先用計算器計算前4題,發(fā)現規(guī)律后直接完成后5題,再用計算器計算驗證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初步感知無限小數、循環(huán)小數的基本特點后自主閱讀“你知道嗎?”
(五)創(chuàng)編練習。
宋老師用800元為希望小學的孩子購買學習用品。先用438元購買了30個文具盒,余下的錢打算全部用來買鋼筆,每支鋼筆8.5元,還可以買到多少支鋼筆?
點撥:購買了30個文具盒,與本題的計算無關,是多余條件。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值(1)》數學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值(1)》數學教案
第五單元 小數乘法和除法
商的近似值(1)
教學內容:
課本第71頁。
教學目標:
1.掌握在小數除法運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計算過程中,能有條理地說出自己思考的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并提高的計算能力。
3.經歷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取值。在探索的過程中,能逐步學著將已有的知識方法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能較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1.計算下面各題:
7.3×0.315(保留兩位小數)
0.27×0.45(保留三位小數)
0.54÷3.6 69.01÷0.67
2. 完成后集體交流。
說說小數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說說小數除小數的計算方法。
3.揭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例題12(預設7分鐘)
出示例12的表格,學生根據導學單獨立完成。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1、自主學習導學單
(1)說說你從表格中讀到了哪些信息?你都想到了什么?
(2)如何求海獅游速是每分鐘多少千米?(獨立計算出結果)
(3)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
(4)要保留兩位小數,除到商的哪一位就可以了?
2、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怎樣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要注意些什么?
總結:要保留兩位小數,只要除到商的千分位(比要求的位數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寫出結果。
橫式上要用“≈”,答語中要寫“大約”。
三、組織練習。(預設13分鐘)
基礎題:
1.完成“練一練”。
(1)學生任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海洋動物求出它每分鐘的速度。
(2)集體訂正,說說是怎么想的?
專項題:
2.練習十三第9題。
集體訂正,說說每個近似值是如何得到的?
追問:誰能來說說怎樣來求商的近似值?
3.練習十三第10、11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教師巡視。教師充分讓學生說說每一題的思考過程。糾正巡視中發(fā)現的錯誤。
創(chuàng)編題:
人造地球衛(wèi)星每小時大約運行30000千米,衣架超音速飛機大約飛行2200千米,衛(wèi)星運行的速度大約是這架飛機的多少倍?(得數保留整數)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求小數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求小數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第三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求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內容:
課本第4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在數學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學習新知,并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教學重點:
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小數的近似值時小數末尾的零不能去掉的原因。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揭示課題(3分鐘左右)
1.把下列各數四舍五入到萬位或億位。
24800 995720
4602800000 5975600800
四舍五入到萬位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到億位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到萬位或億位方法的共同點是:
2.揭示課題:在生活中近似數的應用非常廣泛,整數的近似數我們已經學會了,那么小數的近似數怎么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預設15分鐘)
1.自學例9。
明確例9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教材例9情境圖。
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收集學生求近似數的錯例,備用。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精確到十分位和百分位分別要保留幾位小數?
2.回憶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試著做例9。
3.想一想:近似數1.50末尾的0能去掉嗎?近似數1.5和1.50,哪個更精確一些?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496億千米精確到十分位要保留幾位小數?大約是多少?
1.496億千米精確到百分位要保留幾位小數?大約是多少?
比較兩題的結果,這里的1.5和1.50相等嗎?近似數1.50末尾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
求整數和小數近似數有哪些共同點?
導學要點:
進一步分析近似數1.5和1.50所表示的準確數的區(qū)別。
小結:在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給予適當點評。
5.回憶學習過程。
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學習過程:回憶相關舊知、方法遷移、解決新知。
師:剛才我們是通過什么辦法,學會了求小數的近似數的?
師:數學知識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利用舊知的遷移是探究學習新知的好方法。
6.總結求近似數的方法。
a.完成“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
b.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要求學生一起梳理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和注意點。
指導歸納:
①弄清保留幾位小數
②確定看哪一位上的數,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結果。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有什么注意點?(正確使用“≈”,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分層練習,內化提升。(14分鐘左右)
【基本練習】
(一)適應練習。
1.練一練。
點撥:比較兩小題要求精確到的數位不同。
2.練習七第5題。
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3.練習七第6題。
要求學生完成改寫后放在原題中讀一讀、比一比。
(二)變式練習
1. 練習七第7題。
學會區(qū)分精確數與近似數。
2. 練習七第8題。
改寫與求近似數的對比練習。
(三)創(chuàng)編練習
1.在下面的□里填適當的數字。
□.□□≈2.3
□.□□>2.3
2.判斷:準確數大于近似數。( )
3.填出下面的小數各在哪兩個整數之間。
( )<4.6<( ) ( )<48.2<( )
( )>11.12>( ) ( )>0.9>( )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積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積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第1單元 小數乘法
第6課時 積的近似數
【教學內容】:教材P11例6及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過程與方法: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學會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求積的近似數,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滲透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育人理念。
【教學重、難點】
重 點:正確地進行“四舍五入”。
難 點:應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交流互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我們生活中有時需要很準確的數字,但是有些時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確的數字,只需要知道它們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們一般用什么方法來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數的近似值。
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2.0954.3071.先思考再回答:
(1)怎么樣用“四舍五入”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應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題: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根據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
二、互動新授
1.激趣談話: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特別是經過訓練后的警犬,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獲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違禁品等。同學們,為什么警犬能很快幫助警察抓獲犯罪嫌疑人?你們知道嗎?誰來說一說。(出示教材第11頁情境圖)
(1)學生自主回答。
(2)師補充:因為狗的嗅覺很靈敏,狗的嗅覺細胞數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靈敏的嗅覺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在現實生活中,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動物生存的環(huán)境。
(3)出示: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問題:狗約有多少億個嗅覺細胞?
追問:怎么列式呢?讓學生獨立列算式并計算出算式的積。(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個0.049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即0.049×45。)
學生算出:0.049×45=2.205
(4)(出示)追問學生:如果給題目加一個要求:保留一位小數,如何求積的近似數呢?
先讓學生獨立求出2. 205的近似數,再交流:0.049×45=2.205≈2.2(億個)
讓學生先說一說怎樣保留積的一位小數,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0.049×45≈2.2(億個),
2.205要保留一個小數,因為0
(5)小結:求2.205這個積保留一位小數的近似數,要看小數點后第二位,因為積的十分位上的數是O,0
(6)提出問題:求積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小組交流討論,指一小組匯報并加以引導小結。
師小結:求積的近似數時,首先求出積的準確值,然后明確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上的數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積的近似數。
2.拓展延伸。
出示生活中要按實際情境取近似值的實際例子:(出示題目):一個箱子可以裝13.5千克土豆,27箱的土豆可以裝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數)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13.5×27=364.5(千克)
這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有的學生約等于365千克,有的可能約等于364千克。
這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到底應該保留多少呢?
通過討論,學生會得出:364.5不夠365千克,所以27箱不能裝365千克土豆,只能裝364千克。
接著提問: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數時要怎么辦?
引導學生小結:如果要算能裝多少東西或用多少材料,即使小數大于四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數部分。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得的積可以根據需要或題目要求取積的近似數。
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取近似數的一般方法是:保留整數,就看第一位小數是幾;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第二位小數是幾;保留兩位小數,就看第三位小數是幾……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位數。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第1題。
按題目要求先計算出算式的乘積。完成后組織學生集體訂正,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取積的近似值的。
2.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第2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目的條件列出算式計算,再集體訂正。
學生匯報:3. 85×2.5=9.625(元)≈9.63(元)時,問:題目沒有要求取近似值,你為什么要保留兩位小數呢?提醒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要根據生活實際靈活處理。
強調:由于在實際生活中,付款時通常只算到“分”,即保留兩位小數,因此9. 625要約等于9.63。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呢?
生1:這節(jié)課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值。
生2:我還學會了有時還要根據生活實際來求積的近似值。
五、作業(yè):教材第13頁練習三第1、2、3題。
【板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P32例6及練習八第1、2、3、8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掌握小數除法計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求近似數。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除法計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題意正確求出商的近似數。
教學方法: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結。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溫習舊知
1、按要求求下列各數的近似數。
(1)保留一位小數 3.72 4.18 9.98
(2)保留兩位小數 5.347 7.602 3.996
2、 做完第1、2題后,說一說。
(1)近似數中小數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2)為什么要用約等號?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頁例6情境圖。
閱讀情境圖中的信息,并問:怎樣解決爸爸提出的問題呢?
引導學生自主列算式,并試著計算:19.4÷12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發(fā)現除不盡。這時,師引導學生小組交流,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通過交流,學生可能會想到:實際計算錢數時應該算到分,因為分是人民幣的最小單位;也可以算到角,因為現在買東西時已經不用分了。
教師小結:根據我們的生活實際,當所買的商品數量少的時候,可以保留整數,或者保留一位小數,或者兩位小數。當然如果數量很多的時候,通常會計算到分,這就要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進行取近似數了??磥砣〗茢狄环N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種是按照實際情況去取。(板書: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導學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時分別需要保留幾位小數?
(算到分要保留兩位小數,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數。)
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除的時候應該怎么算?
小組討論后,學生匯報: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算出三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算出兩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
讓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19.4÷12。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2.提問: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數?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時,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數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xù)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作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者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時,求商的近似數的時,不需要算出商的準確值之后再進行取舍。
3.引導學生比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積的近似值的異同點。
小組討論后發(fā)言:相同點: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不同點:積的近似數要求出準確數之后再求近似數;商的近似數不需要求出準確數,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數。
師小結:求商的近似數非常重要,有時按照要求取近似數,有時按照實際取,在取商的近似數的時候,要明白應該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近似值分別是怎么取的。有些題保留指定小數位數后,近似數的末尾有0,要讓學生說說是如何處理的。如第2小題1.55÷3.9,保留兩位小數是0.40。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學生歸納:
1.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數的時候不需要算出商的準確值之后再進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xù)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作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者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商的近似數
按要求取
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
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按實際需要取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小數的性質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小數的性質》,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結合現實的情境,通過自主觀察、比較和歸納,引導學生在眾多數學現象中體驗并發(fā)現小數的性質。例4聯系學生熟悉的“購學習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再通過用不同方法對橡皮和鉛筆單價的比較,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霸囈辉嚒眲t借助直尺圖使學生再次體驗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綜合、歸納兩組等式的特點,從而發(fā)現小數的性質。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則是突出小數性質內涵—— “0”在小數末尾的專項教學,同時學習應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
2、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fā)展數學思考的能力。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動中使學生初步感悟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發(fā)沖突
1、談話:數的王國里有許多神奇的現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個也沒有)別小看這個“0”,它的作用可大著呢???,在整數5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添上兩個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組數:5,50,500)
我們再從右往左看,500去掉一個0,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引發(fā)猜想:如果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又會怎樣?猜猜看。(學生自由發(fā)表,可能出現兩種意見:①受整數末尾添“0”的思維定勢,認為小數大小也會隨之變化。②由錢數等生活經驗認為小數大小不變)
誰的猜想正確?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舉些例子)
[設計意圖:從對“整數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變化”的思考,進而引導學生關注小數末尾的0,引發(fā)猜想。此時的猜想是一種直覺思維,可能兩種意見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目的在于通過沖突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實例作證,體驗小數性質的合理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兩位同學去書店購買學習用品后在交流購物情況:小明:“我買1枝鉛筆用了0.3元?!毙》迹骸拔屹I1塊橡皮用了0.30元。”你從圖中能獲取哪些信息?
(2)提出問題: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么?你能想辦法證明嗎?先獨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學生活動后組織全班交流,可能出現如下的比較方法:
①用具體錢數解釋: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圖表示:把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別用0.3、0.30表示。因為陰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結合計數單位理解:0.3是3個0.1,也就是30個0.01,所以0.3=0.30。
(4)感知與體驗:同學們想出了多種辦法都能證明0.3元=0.30元,說明這兩個小數確實相等。
教師引讀0.3元=0.30元,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的大小怎樣?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這里選取學生熟悉的購物題材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學生憑借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判斷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時,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知其所以然”,運用多種方法自主驗證0.3元=0.30元。在此基礎上通過引讀體驗,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末尾添0與小數大小的關系。]
2、試一試,加深體驗
談話:看來剛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當然,僅僅用一個例子證明是不夠的,還得找些其他例子進一步研究,看看這是否是普遍的規(guī)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學生尺,你能比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部分學生可能有困難,隨后出示書上填空,看圖填一填,再比較。
(2)交流比較方法: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可能出現如下的方法:①結合直尺圖說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來證明嗎?②用計數單位說明。0.100是100個0.001,就是10個0.01,也就是1個0.1。
(3)感知與體驗:教師引讀:0.100米=0.10米=0.1米,小數是相等的。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怎樣變化,小數大小也不變?
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個0、兩個0,小數依然相等?”這是學生思維受阻、理解較為困難的地方。借助直觀的直尺和小數計數單位等相關已有經驗,學生能發(fā)現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間的關系,這就為小數性質合理性的體驗提供了另一素材。通過引讀使學生體驗小數末尾去掉0和小數大小的關系。這就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總結概括作了必要的認知準備。]
3、總結體驗,概括表達
上面的兩個例子,小數大小都沒變。從左往右看,小數在怎樣的情況下,大小是不變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后組織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兩次的發(fā)現用一句話概括: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剛才我們是從左往右觀察,得到了小數的性質。那么從右往左看,你又能發(fā)現什么?
4、突出“末尾”,體驗內涵
牛奶 2.80元
面包 4.00元
汽水 3.05元
火腿腸 0.65元
(1) 小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張購物單(出示例5):
合計 10.50元
請你幫他找一找:這些物品的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后進行全班交流:
①2.80元=2.8元。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想法一:根據小數的性質,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證明嗎?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2.8也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
談話:根據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證明了2.80元末尾的“0” 能去掉,看來小數的性質確實是合理的。
②3.05元中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可以結合具體數量解釋: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兩者不等。也可以結合計數單位解釋。
由此看來,小數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數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數末尾的“0”,小數的大小才不變。)
(2)口答練習六第1題:下面各數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知識的獲得上,學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學生在例題以及試一試的多個數學現象中已經有了一定的體驗及發(fā)現。然而,添上或者去掉的“0”應在小數的“末尾”,這種體驗尚未深刻。因此,這一層次通過突破重點與難點的專項教學——辨析具體實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小數性質內涵——突出小數“末尾”。]
三、解決問題,體驗小數性質的應用
1、小數的化簡
根據小數的性質, 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們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化簡下面的小數:0.400 0.080 1.750 29.00
學生獨立思考,口答。提問:化簡0.080,“0”都能去掉嗎?
2、小數的改寫
試一試: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0.4 3.16 10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填空。
完成后交流結果,并提問: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么知識?為什么給三個數添上的“0”的個數不同? “10”是整數,怎樣把它改寫成大小不變的三位小數?
小結:去掉小數末尾的“0”化簡小數,或者在小數末尾添上“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這些都是應用小數的性質,在不改變小數大小的前提下進行的。
如果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必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
四、鞏固應用,深化小數性質的體驗
1、完成練一練第1題。觀察數軸圖,照樣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完成后觀察每組中的兩個數,你有什么發(fā)現?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組里的兩個數對應于數軸上的同一個點,說明小數的性質確實是存在的。0.1=0.10,數軸上這個點還可以用哪些小數來表示?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先涂色表示各小數,再比一比。
交流時結合涂色部分說說涂色時的感受: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教師就圖小結: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數末尾,不會改變原來數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數末尾,小數的大小隨之發(fā)生變化。
[設計意圖:這兩題都是數形結合,借助直觀的數軸圖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兩個數對應于數軸上的同一個點,通過正方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又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添上或去掉的“0”必須在小數末尾,突出了小數性質的內涵。直觀的形能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抽象的數。]
3、完成練習六第2題。學生練習后提問:為什么不把0.018和0.180連起來?
4、完成練習六第4題。學生獨立改寫。
交流時重點指導0.5400,80的改寫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有的需要去掉小數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
5、完成練習六第5題。
提問: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小數末尾添上0的數?(商場的標價上)
學生獨立改寫后交流。
談話:用“元”作單位表示錢數時,因為人民幣“元”后面還有“角”、“分”,所以錢數一般改寫成兩位小數。比較一下,用“元”作單位改寫成兩位小數后有什么感覺?(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五、總結延伸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我們是怎么探索小數的性質的?通過對整數末尾0的變化的研究,我們提出了小數末尾0變化引起變化的猜想,并通過生活的實例發(fā)現了小數性質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過在小數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其實,數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fā)現。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公頃的認識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所以大多數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公頃的認識”,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 = 10 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 使學生經歷觀察、想像、發(fā)現、交流等數學活動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公頃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
3. 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公頃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嗎?
一張郵票的面積約8( );
課桌面的面積約24( );
教室地面的面積約72( )。
提問:在我們班同學中,有人去過南京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嗎?大不大?你知道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嗎?(學生估計面積,之后課件呈現: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總面積為89.6公頃)
[說明:以學生熟悉的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為學習材料,引入新課,有助于激發(fā)學生作為南京小公民的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揭題: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時,通常用公頃作單位。(板書:公頃)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面積單位——公頃。先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美麗的南京風光。(課件出示:中山陵園總面積達3 000多公頃;南京玄武湖總面積為471公頃;南京綠博園總面積約69公頃;南京珍珠泉總面積達1 400公頃)
要求:自己讀一讀圖片上的文字,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說明: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學生比較熟悉的風景區(qū)的面積,有利于學生借助對這些風景區(qū)的直觀印象初步體會公頃是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從而引起進一步研究公頃的興趣。]
二、 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1. 認識1公頃。
談話:還記得昨天的數學活動課上,我們手拉手圍成的正方形是多大嗎?(邊長是10米,面積是100平方米;大約有階梯教室那么大……)
提問:是多少個同學圍成了這樣的正方形?(7個同學手拉手大約長10米,28個同學圍成了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
引導:你能結合實際說一說100米有多長嗎?如果請同學們先手拉手圍一個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約需幾個小朋友手拉手站一條邊?四條邊一共需要多少個小朋友?
提問:想像一下,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有多大?(學生交流)
指出:像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
引導: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自己算一算,與同桌交流。[板書:1公頃=(10 000)平方米]
2.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28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多少?(100平方米)
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課件出示:操場的面積大約是2 000平方米。
提問:用計算器算一算,大約有多少個這樣的操場的面積是1公頃。
課件出示:教室的面積約50平方米。
提問:再算一算,大約多少個教室的面積是1公頃。
[說明:借助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面積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通過估算、想像、交流等活動,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既有利于學生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再以學生熟悉的操場、教室的面積推算1公頃的大小,加深了學生對1公頃的認識。]
提問:你能結合實際用自己的話說一說1公頃的大小嗎?中山陵園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南京玄武湖、綠博園和珍珠泉的面積呢?
3. 嘗試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公頃=10 000平方米,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著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小結:(略)
三、 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 填一填。
6公頃=( )平方米
0.8公頃=( )平方米
70 000平方米=( )公頃
9 000平方米=( )公頃
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實物投影上反饋。
2. 在○里填“>”“<”或“=”。
8公頃○7 500平方米
50 000平方米○5公頃
300平方米○0.3公頃
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3. 填一填。
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面積大約400 000平方米,合( )公頃。
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合( )平方米。
練習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用公頃作單位計量較大的面積的好處。
4. 學校的校園是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長約150米,寬約100米。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有1公頃嗎?(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
5. 動腦筋。
出示:一個占地1公頃的正方形苗圃,邊長增加100米,苗圃的面積增加多少公頃?
提問:正方形苗圃的邊長增加后,每條邊的長是多少米?怎樣計算苗圃的面積增加多少公頃?
[說明:練習設計的層次清楚,形式活潑,使學生經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既加深了對1公頃的認識,又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數學思考的能力。]
滬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滬教版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數》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商的近似數(23頁例7)
教學目標:
1、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知道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數,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保留一位小數: 2.6 1 4.17 9.25 7.03 8.96 ;
保留兩位小數:1.832 4.347 3.295 10.403
2、師:求小數的近似值在除法中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一起研究求商的近似數。(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生命在于運動”,平時你 們喜歡運動嗎?你們最喜歡參加什么運動?
生:“師:看來同學們都喜歡參加體育運動,真不錯。”
師:有個小朋友叫王鵬,他特喜歡打羽毛球,這天他爸爸給他新買了一筒羽毛球。瞧(課件出示例7)
師:那你們知道這一筒羽毛球有多少個嗎?
生1:10個。
生2:12個。
師:你怎么知道有12個?
生:一打就是12個。
師: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打就是12個。
師:那你們現在能算出一個羽毛球是多少錢嗎?請同學們在課堂練習本上計算出結果。 (教師巡視,學生交流)
師:好了,同學們,請大家停止計算,你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這個算式除不盡!
師:呀,這樣啊,那一個羽毛球到底是多少錢呢?這個1.6166666到底是多少錢呢?是不是我們就沒辦法定出一個羽毛球的價錢呢?這樣好了,你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怎么給這個羽毛球定價,為什么?
(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視,聽取學生意見,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成員發(fā)表意見)
生1:我們小組決定給一個羽毛球定價1.6元,因為1.6元比較接近1.6166666元。
生2:我們小組決定給一個羽毛球定價1.61元,直接把后面哪些6去掉,因為貨幣最小面值是分。
生3:我們小組決定給一個羽毛球定價1.62元,因為1.6166666保留兩位小數是1.62.
生4:我們小組決定給一個羽毛球定價2元,因為這樣比較方便,給整數就可以了。
師:為什么沒人給這個羽毛球定價1.617元或者1.6167元?
生:因為1.61元就是1元6角1分,在往下就沒法付錢了。
師:同學們,你們想的都不錯,這么多定價,你們覺得哪種更合理些?為什么?
生1:我覺得定價1.6元比較合理,因為現在很少看到一分兩分的了。
生2:我覺得定價1.62元比較合理,不同意定價1.61元 ,因為隨便把后面的6去掉不是很好,應該用四舍五入法。
師:(詢問剛才定價1.61元的小組)別人給你們提的建議你們接受嗎?
生:接受。
生3:我也覺得1.6元和1.62元比較合適,如果定價2元,差距太大了。
師:看來經過第二輪的思考,大家考慮問題越來越仔細,大家傾向給這個羽毛球定價1.6元和1.62元。這兩種定價有什么不同呢?
生:如果定價1.6元,是保留一位小數,如果定價1.62元是保留兩位小數。
師:如果定價2元呢?
生:是保留整數。
師:那這種價格是不是一個羽毛球的最精確的價格呢?
生:不是,它們只是接近準確價格,它們是近似數。
師:當近似數作為結果的時候,應該用什么數學符號呢?
生:應該用約等號。(教師板書)19.4÷12≈1.6(元) 或19.4÷12≈1.62(元)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遇到小數除法除不盡的情況,如果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 你們會解決嗎?怎樣解決?
生1: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生2: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師:不錯,同學們總結的很好?,F在我們來做一些題目,有信心嗎?
2、研究求商的技巧 出示一道計算題48÷23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指出學生的計算錯誤)
師:同學們計算出結果了嗎?是多少?
生1:約等于2.09. 生2:約等于2.08.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同,那到底誰做的又對又簡練呢?(教師展 示幾個學生的計算過程)
(生1: 48÷23 ≈2.09 除到2.08695 )
(生2: 48÷23≈2.09 除到2.086 )
(生3: 48÷23≈2.09 除到2.08 )
生1:我認為前兩位同學做對了。
生2:我也認為前兩位同學做對了,第三位同學之計算到了兩位小數,就沒辦法判斷第三位小數是大于5還是小于5.
師:同意這兩位同學意見的請舉手。(同學們紛紛舉手)
師:(指著前兩位同學的算式),誰的比較簡練,為什么 ?
生:(齊答)第二個同學的比較簡練。
生1:第一個同學步驟比較多,算到了2.08695,第二個同學才算到了2.086.
生2:看到第二個同學的算式,我知道不用算太多位,只要算到小數第三位就夠了。
師:為什么算到第三位就夠了?
生:要保留兩位小數,我們只要看小數第三位上的數字是不是比5大就可以了。
師:那要是把題目改改,要求保留一位小數,應該計算到什么位?
生:(齊答)計算到兩位小數。
師:保留三位小數呢?
生:(齊答)計算到四位小數。
師:保留八位小數呢?
生:(齊答)計算到九位小數。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你們的發(fā)現呢?
生:保留幾位小數,只要計算到比保留位數多一位的小數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真聰明,當我們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 到比需 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課件展示)
師: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可以減輕我們的計算步驟,可以讓我們計算快點。
師:做一做
37.3÷2.7的商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3.6÷1.7≈ 19÷7≈ 保留兩位小數
三.課后鞏固
P35 練習5
四、全課總結 師:同 學們,這節(jié)課都有什么樣的收獲?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簡易方程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簡易方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復習目標:
1.會用字母表示數、數量、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方程。能解方程并驗算。
3.能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概念回顧。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與方程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數應該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二、基本練習:
1.方程0.6X=3的解是( )
2.a與b的和的一半是( )。
3.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4.判斷。
(1)a×b×8可以簡寫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個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5.解方程。
10.2-5X=2.2 3×1.5+6X =33 5.6X-3.8=1.8
3(X+5)=24 600÷(15-X)=200 X÷6-2.5=1.1
6.解決問題。
(1)一個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積。(用公式計算。)
(2)媽媽有200元錢,是小紅的4倍多20元,小紅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大32歲,是兒子年齡的9倍,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4)學校買10套課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單價是凳子的4倍,每張桌子多少元?
三、作業(yè)。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認識負數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認識負數”,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 教學讀寫方法
1.游戲引入。
師:剪子包袱錘玩過嗎?那我們也來玩一玩,不過是有規(guī)則的。
課件出示:同桌的2個同學玩4次,把自己的輸贏的結果記在心里。
生玩游戲,教師和其中一生一起玩。
師:請幾個同學來說一說輸贏情況。
生1:我贏3次,輸1次。
生2:我贏4次。
生3:我贏1次,輸3次。
生4:我贏2次,輸2次。
[評析]本節(jié)課從“剪子包袱錘”的游戲入手,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為學好負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2.初識負數。
師:如果贏2次記作2,那么輸2次該怎么記呢?
生1:就在2前面寫一個輸。
生2:在2前面畫一個“×”。
生3:在2前面畫一個哭臉。
生4:在2前面加一個“—”。
……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在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式既簡便,又有數學的特點呢?
生:用“—”表示。
師:你的想法和科學家一樣。在生活中除了贏和輸是相反意義,還有哪些是意思相反的呢?
生1:收入和支出。
生2:轉進和轉走。
……
師:現在咱們也來用這種方法,記錄下面兩句話,指名兩個同學到黑板前來寫。
課件出示:(1)爸爸這個月收入為1500元,可以記作1500,支出水電費200元,可以記作( )。(2)糧店運進大米60噸,記作60,運出12噸,記作( )。
3.讀負數。
師指著黑板的兩組數據:2、1500、60和-2、-200、-12這兩組數有什么不同?
生:2、1500、60這三個數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數。
生:-2、-200、-12這三個數前面都有一個減號。
師:“-”在這里可不是減號了,叫負號,那我們把-2、-200、-12就叫做負數。這個-2就讀作“負二”。
生讀剩下的兩個負數。
師:像2、1500、60就是正數,負數前面有一個“-”,那么正數前面也有個“+”,叫正號。人們?yōu)榱撕啽?,正數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寫,這個+2就讀作“正二”。
生讀后面的兩個正數。
師:正數前面的正號能省略,負數前面的負號也能省略嗎?為什么?
生:不能省略負數前面的負號,負號去掉就沒有辦法與正數區(qū)分啦。
4.寫負數。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正、負數,并且會讀正、負數了,那你們能寫幾個正、負數嗎?
指名兩生到黑板上各寫5個正、負數,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
師:請幾個同學將自己寫的正、負數讀給大家聽一下。
師: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你還能寫多少個正、負數。
生:無數個。
師:那也就是說正數和負數都有無數個。(師在黑板上在寫正、負數的后面加……并畫上集合圖)
[評析]利用學生隨意寫的5個正數和5個負數,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讓其繼續(xù)寫下去會怎么樣?讓學生感受到正數、負數都有無數個。
5.練習。
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5 +26 8 -40 -120 +103
二、介紹負數的產生史(略)
三、感知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學生列舉生活中的負數。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過負數?
生1:天氣預報。
生2:媽媽的工資條上。
生3:我們的一日常規(guī)記錄。
……
2.出示天氣預報圖。
師:老師這兒帶來了幾個城市某一時刻的天氣預報圖。(課件一邊出示天氣預報圖,邊配音播報天氣情況。)
生:圖中北京的最高氣溫是4℃,最低是-4℃。
介紹溫度計
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溫度計(課件出示溫度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溫度計上有兩個刻度,左邊是攝氏度,右邊是華氏度,我們國家常用的是攝氏度。0度是作為零上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我們看溫度計的時候只要看哪邊的刻度就可以了?
生(齊答):左邊。
師:現在溫度計顯示的是多少度呢?(課件分別出示10℃)
生:10℃
師:誰能來指一下-10℃在溫度計的哪兒?
師:10℃和-10℃,兩個溫度哪個更冷一些?
生:-10℃冷。
師:用動作和表情把冷的感覺表示出來。
生做寒冷狀,并念叨著好冷啊。
3.0與正數、負數的大小。
師:零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那么這個“0”與正數、負數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生:負數
[評析]當數學教學找到了與生活的連接點,把數學現象規(guī)律用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表現時,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變得“通俗易懂”了。在教學中從認識溫度計,引導學生認識溫度計上的0刻度,及0上和0下的溫度。將原有的生活經驗數學化,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正數與負數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四、負數的應用
師:看來大家學得都不錯,那就讓我們用所學的知識一起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填一填。
a.小華從0點向東行5米,表示為+5,那么從0點向西行3米,表示為( )米。
b.如果小華的位置是+4米說明他是向東行4米,那么小華的位置如果在-5米處,說明他是向( )行( )米。
2.出示電梯按鈕,問上五樓和地下二樓應按哪兩個鍵?
3.連一連(練習一第4題)
4.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練一練第2題)
五、探究升華
1.認識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師:新疆吐魯番盆地是我國海拔最低的地區(qū),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圖)
師:以海平面為標準,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師: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嘗試表達。
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記作:+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記作:-155米。用正負數還可以區(qū)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練一練。
(1)用正數或者負數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圖)
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國家——馬爾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說說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最深處海拔-11034米
[評析]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測量,又如何表示?東、西方向的數軸是怎么回事?這部分內容的安排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找規(guī)律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找規(guī)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fā)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guī)律,能根據規(guī)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 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優(yōu)化的過程。
3. 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fā)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guī)律,能根據規(guī)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教學過程
一、 體會周期現象
1. 初步感知。
談話:昨天五(1)班同學在文體活動課上做了一個游戲:穿珠子比賽。老師從中選擇三串珠子,想看嗎?(出示三串不同顏色有規(guī)律排放的珠子,圖略。)
提問:好看嗎?仔細看一看,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板書:規(guī)律)
學生可能這樣回答:一個紅珠和一個黃珠間隔排列;兩個紅珠夾著一個黃珠……
引導:我們可以把幾個珠子看作一組照這樣依次往下排呢?
明確:第一串以“紅黃”兩個為一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紅藍黃”三個為一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藍藍紅紅”四個為一組依次往下排列。
2. 提出問題。
談話:剛才,同學們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規(guī)律,(板書:找)非常好??吹竭@樣有規(guī)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這樣回答:想研究第200顆是什么顏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幾顆紅珠?……
(根據情況加以肯定)
談話:我也想提一個問題,行嗎?照這樣穿下去,第17顆珠子是什么顏色?
[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源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引導者”作用的體現之一。這一段教學,利用學生熟悉的、喜歡的現實材料,讓他們感受現象中存在規(guī)律,把學習心向凝聚到發(fā)現規(guī)律上來。
發(fā)現規(guī)律需要逐一研究各個客觀事物的特點,還要概括一類現象共同的本質特征。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思考是教師“引導者”作用的又一體現。在教學中,抓住“把幾個珠子看成一組”這一關鍵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由表及里、從富有個性到具有共性的認識過程。]
二、 發(fā)現周期規(guī)律
1. 獨立思考(出示第一串珠子)。
啟發(fā):第17顆珠子是什么顏色?你有什么辦法來解決?動動腦,動動筆吧。
2. 小組交流。
談話: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的?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一人介紹,其他三人做評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
3. 全班交流。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學生中可能會出現:
(1) ●○●○●○●○●○●○●○●○●→紅
(2) 奇數為紅珠,偶數為黃珠,17是奇數→紅
(3) 17÷2 = 8(組)……1(個)→紅
交流時重點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誰能講講算式中的四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余數“1”表示的是第9組珠子中的第一個。)
4. 解決第二、三串珠子里的問題。
談話:剛才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決了第一串珠子里的問題,這幾種方法都很好。那么第二串、第三串珠子中,第17顆珠子分別是什么顏色呢?用你喜歡的方法試試看。
估計大多數學生會采用計算的方法:
17÷3 = 5(組)……2(個)→藍
17÷4 = 4(組)……1(個)→藍
引導:采用計算的方法的人舉手。為什么不用剛才的第一種或第二種方法呢?
5. 小結。
引導學生交流下列三個問題。
(1) 這三題都是求第17顆珠子的顏色,為什么第1題除以2,第2題除以3,第3題除以4呢?
(2) 你怎么知道第1題是紅色,第2題、第3題是藍色的呢?
(3) 要算出某一顆珠子是什么顏色?關鍵是找準什么?然后看什么來確定?
[說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由于各人的思維習慣、認知策略以及選擇的學習活動不同,因而班集體內必然會呈現多樣的方法。教學應該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種方法,還要適度優(yōu)化方法。
解決第一串珠子的問題,學生分別使用了畫圖、用奇數與偶數推理、用除法計算等多種方法。教學把精力放在解釋除法算式的具體含義上,讓學生體會這種方法的數學化程度高,適用面寬,從而在解決第二、三串珠子的問題時,自覺使用除法,達到優(yōu)化方法的目的。]
三、 運用周期規(guī)律
1. 出示例題中彩旗、彩燈、盆花畫面。
談適:每逢過節(jié),一些單位都喜歡用彩旗、彩燈、盆花來裝扮,一起來看這幅圖。漂亮嗎?彩旗、彩燈、盆花的排列有規(guī)律嗎?每組圖中排在第21個的是什么?用計算的方法算算看。
學生自主解決,并組織交流。
(1) 21÷4 = 5(組)……1(面)→紅旗
(2) 21÷3 = 7(組)→綠燈
(3) 21÷2 = 10(組)……1(盆)→藍花
提問:第(2)題沒有余數,你怎么知道是綠燈的?
追問:像這樣的題目,有余數的怎樣看?沒有余數的又怎樣看?
談話:那現在我來說余數,你來搶答是什么,好嗎?
師生共同活動。(第1題彩旗,余2、3;第2題彩燈:余1;第3題盆花:沒有余數)
2. 談話:我發(fā)現你們學數學很有靈感,想不想再來檢測一下自己?(出示“練一練”第3題)
提問:你能畫出每組的第32個圖形是什么嗎?
3. 當回設計師。
談話:你也能設計像這樣有規(guī)律的圖形嗎?試試看,再算出第32個圖形是什么。
學生活動,并與同桌交流。
小結:你覺得像這樣有規(guī)律排列的物體怎樣知道第幾個是什么?
4. 拓展練習。
談話:小軍還在穿珠子呢!一起來看,他用紅、黃兩種珠子,按這樣的順序穿的。(黃、黃、紅)
結合情境引導學生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 第18顆珠子是什么顏色?
(2) 還是3顆為一組,為確保第18顆是紅色,還可以怎樣穿?你是怎么知道的?
(3) 還是3顆為一組,確保第22顆是紅色,可以怎樣穿?你又是怎樣知道的?
[說明:在變式或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周期規(guī)律,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判斷第21盞燈的顏色,把根據余數作判斷的經驗遷移到沒有余數的情況;設計的穿紅、黃珠子的拓展練習,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5. 聯系生活實際舉例。
提問:其實生活中像這樣有規(guī)律的事情太多了,你能舉例嗎?
提問:你們對十二生肖有了解嗎?說說看。
(1) 你今年幾歲?屬什么?今年多少歲的人跟你是同一屬相?
(2) 小明今年11歲,屬牛,他媽媽也屬牛,他媽媽今年多大?
四、 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有收獲嗎?有疑問嗎?
設疑:還是繼續(xù)來看穿珠子吧:(出示畫面)小紅穿的60顆珠子中,有幾顆紅珠,幾顆藍珠呢?課后去研究。
[總說明]
綜觀這節(jié)課,在教學目標里合理處理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的關系,重視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和優(yōu)化,關注學生的成功體驗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實際提供豐富的研究材料,讓學生充分開展“找”規(guī)律的活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激發(fā)并維持了學習熱情;利用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研究、發(fā)現周期規(guī)律的過程,實現了預設的目標。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的性質》數學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的性質》數學教案
第三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數的性質
教學內容:
課本第37-39頁。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經歷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fā)展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數學思考的能力。
3.在活動中初步感悟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fā)現小數的性質,并會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性質,能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1分鐘左右)
明確課題:小數的性質。
二、自學例4,例5(17分鐘左右)
1.明確例4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教材例4情境圖。
導入: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
導學單:(時間:3分鐘)
(1)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么?
(2)從左往右觀察0.3和0.30這兩個相等的小數,你又能發(fā)現什么?
3.交流。(3分鐘)
交流內容
1.你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
2.說說為什么橡皮的單價和鉛筆的單價相等?
要點:
(1)用具體錢數解釋,都是3角;
(2)用圖表示;
(3)結合計數單位理解。
同學們想出了多種方法都能證明0.3元=0.30元,說明這兩個小數確實相等。
4.學習例5。
(1)先看圖填一填再全班校對。
(2)比較0.100、0.10、0.1的大小,你是怎樣比較的?
(3)從左往右觀察0.100、0.10和0.1這三個相等的小數,它們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能發(fā)現什么?
提示: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怎樣變化,小數大小怎樣?
初步體驗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5.觀察例4和例5的比較結果,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點撥: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怎樣變化?從右往左看呢?
小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6.學習例6,并完成“試一試”。
組織交流,校對和訂正。
明確小數化簡的方法。
知道小數改寫的方法,特別是將整數改寫成若干位小數的方法。
這些物品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書上填一填。
3.05元中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
小數中的“0”是否都能去掉?只有小數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
重點指導把10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方法。
三、練習。(15分鐘左右)
【基本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思考:數軸上的各個小數是怎樣得到的?
觀察每組中的兩個數,你有什么發(fā)現?0.1=0.10,數軸上的這個點還可以用哪些小數來表示?
2.“練一練”第2題。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為什么?
3.練習六第1~5題。
直接將答案寫在課本上,后進行集體交流,逐題表達想法,進行校對和訂正。
第1題為什么不把0.018和0.180連起來?
第5題用“元”作單位表示錢數時,因為人民幣“元”后面還有“角”“分”,所以錢數一般改寫成兩位小數。比較一下,用“元”作單位改寫成兩位小數后有什么感覺?
【創(chuàng)編練習】
(1)只動三筆,變成三個相等的小數。
6020 602 60200
(2)寫幾個和30.200相等的小數。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