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數(shù)學(xué)復(fù)習(x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30《風(fēng)賦》知識點復(fù)習(xí)。
《風(fēng)賦》知識點復(fù)習(xí)
【原文欣賞】《風(fēng)賦》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fēng)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dāng)之,曰:“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fēng)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風(fēng)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fēng),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fēng)。其所托者然,則風(fēng)氣殊焉?!?/p>
王曰:“夫風(fēng)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zhuǎn)移。故其清涼雄風(fēng),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抵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幢,經(jīng)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fēng)也。故其風(fēng)中人狀,直慘凄惏栗,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fēng)也?!?/p>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fēng),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fēng),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fēng)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fēng)也?!?/p>
簡介:
《風(fēng)賦》,作者是宋玉,又名子淵,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崇尚老莊,戰(zhàn)國時期鄢人,宋國公族后裔,楚國文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為屈原之后學(xué)。曾事楚頃襄王。
背景:
作品采用夸張的手法,通過“大王之雄風(fēng)”和“庶人之雌風(fēng)”的對比描寫,使大王奢侈豪華的生活和庶人貧窮悲慘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照,揭露社會生活中不平等的現(xiàn)象。通篇采用鋪陳筆法,刻畫風(fēng)的動態(tài)十分細致。
翻譯:
楚襄王在蘭臺宮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陣風(fēng)颯颯吹來,楚襄王就敞開衣襟迎著吹來的清風(fēng)說:“這風(fēng)好爽快呵!這是我與百姓共同享受的嗎?”宋玉回答道:“這只是大王享受的風(fēng),百姓怎么能與王共同享受它呢!”
楚襄王說?!帮L(fēng)是天地間流動的空氣,它普遍而暢通無阻地吹送過來,不分貴賤高下,都能吹到?,F(xiàn)在你卻認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難道有什么理由嗎?”宋玉答道。“我聽老師說,枳樹彎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鳥來作窩。有空洞的地方,風(fēng)就會吹過來。由于所依托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風(fēng)的氣勢也就不同了。”
楚襄王問道:“那風(fēng),最初是從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風(fēng)在大地上生成的,從青翠小草尖上興起,逐漸擴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著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風(fēng)往來不定,形成撞擊物體的聲音;風(fēng)勢迅疾飄揚,猶如怒火飛騰,風(fēng)聲如雷,風(fēng)勢交錯相雜。飛砂走石,大風(fēng)摧樹折木,沖擊森林原野。等薊風(fēng)勢逐漸平息下來,風(fēng)力微弱,四面散開,只能透進小孔,搖動門栓了。風(fēng)定塵息之后,景物顯得鮮明燦爛,微風(fēng)漸漸向四面飄散。所以使人感到清涼舒暢的雄風(fēng),就飄動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墻,進入深深的王宮。它吹動花草,散發(fā)香氣,在桂樹和椒樹之間往來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緩緩飛翔。于是風(fēng)吹拂水上的荷花,掠過蕙草,分開秦蘅,吹平新夷,覆蓋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劇回旋沖擊山陵,致使各種芳草香花凋零殆盡。然后風(fēng)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進宮室,上升到絲織的帷帳里,進入深邃的內(nèi)室,這才成為大王的風(fēng)了。所以那種風(fēng)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凄涼、寒冷得很,清涼的冷風(fēng)使人為之感嘆。清清涼涼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聰目明,身心安寧,這就是所說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風(fēng)呀!”
楚襄王說。“你對這件事解說論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風(fēng),是不是也可以說給我聽聽呢?”宋玉回答說:“老百姓的風(fēng)是從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來的,揚起的塵土,煩躁憤懣地回旋盤轉(zhuǎn),沖擊空隙,侵入門戶。刮起塵沙,吹散灰堆,攪起污穢骯臟的東西,揚起腐爛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甕口做的窗戶,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種風(fēng)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令人心煩意亂,憂郁苦悶,受到悶熱之氣,得了濕病,使人內(nèi)心愁昔,生病發(fā)燒。風(fēng)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瘡,吹剄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紅腫,受風(fēng)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狀態(tài)。這就是所講的老百姓的雌風(fēng)呀。
字詞:
景差:楚大夫,《漢書·古今人表》做“景磋”?!安睢睘椤按琛敝〗?。
侍:站立左右侍候,這里指隨從。
颯:風(fēng)聲。
披襟:敞開衣襟。
當(dāng)之:迎著風(fēng)。當(dāng),對著,面對。
寡人:古代君王對自己的謙稱,意為“寡德之人”。
庶人:眾人,指人民。
共:指共同享有。
邪:同“耶”,疑問語氣詞。
獨:唯獨,只是。
安:疑問代詞,怎么。
得:得以,能夠。
溥:通“普”,普遍。
暢:暢通。
枳:一種落葉小喬木,也稱枸橘,枝條彎曲,有刺。
句:彎曲。
來:招致。
巢:用作動詞,筑巢。
空穴來風(fēng):有洞穴的地方就有風(fēng)進來??昭?,連綿詞,即孔穴。
其:指“鳥巢”和“風(fēng)”。
托:依靠,憑借。
然:如此,這樣。
殊:異,不同。
夫:句首發(fā)語詞,無實義。
始:開始,最初。
安:怎樣。
練習(xí)題:
概述本文的1-4段表達了什么含義: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宋玉的《風(fēng)賦》中的“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清萍之末”經(jīng)常被人們引用,請問這句是什么意思?
答案:《風(fēng)賦》一文說:“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未.”無論任何風(fēng)氣都有它的發(fā)源期,而剛“起于青萍之末”是微弱的,而在周圍人的助長下則蔚然成風(fēng),“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人們要有靈魂的嗅覺,要區(qū)別他的清濁正邪,尤其是在“清萍之末”時,就要對他的發(fā)源趨勢及其后果有足夠的認識.
相關(guān)知識
高一語文下冊《前赤壁賦》知識點復(fù)習(xí)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zhǔn)備教案課件,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wù)!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下冊《前赤壁賦》知識點復(fù)習(xí)”,僅供您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參考。
高一語文下冊《前赤壁賦》知識點復(fù)習(xí)
【原文欣賞】《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適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翻譯: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于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詠《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么遼闊呀,像是凌空乘風(fēng)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么飄逸呀,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詞說:“桂木的棹啊,蘭木的槳,拍打著清澈的江水啊,船兒迎來流動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人兒啊,她在那遙遠的地方?!笨腿酥杏写刀春嵉?,按著歌聲吹簫應(yīng)和。簫聲嗚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余音悠揚,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能使?jié)摬卦谏顪Y中的蛟龍起舞,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我不禁感傷起來,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客人說:“為什么會這樣?”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郁郁蒼蒼,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dāng)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zhàn)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灑酒祭奠,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打柴,以漁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經(jīng)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余音寄托給這悲涼的秋風(fēng)?!?/p>
我說:“你們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并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么,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fā)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羨慕它們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fēng)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才成其為聲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為顏色,占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們共享?!?/p>
客人聽了之后,高興地笑了,洗凈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亮了。
簡介:
作品出處《東坡七集》,作者是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端明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
背景: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字詞:
通假字:
舉酒屬客(“屬”通“囑”勸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通“憑”乘)
山川相繆(“繆”通“繚”環(huán)繞)
尊(尊通樽)
狼籍(“籍”通“藉”,凌亂)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詞類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詠)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3、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7、南、西: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9、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①名作動,砍柴②可以認為無活用,漁、樵本身就為動詞)
10、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11.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練習(xí)題:
1.下列字詞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壬戌(rénxū)舉酒屬客(shǔ)
窈窕(yǎotiāo)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o)馮虛御風(fēng)(pínɡ)
嫠婦(lí)橫槊賦詩(shuò)
C.渺渺(miáo)倚歌而和(hè)
扁舟(biān)用之不竭(jié)
D.枕藉(jiè)釃酒臨江(shī)
漁樵(jiāo)山川相繆(liáo)
【解析】 A項“屬”讀zhǔ,“窕”讀tiǎo;C項“渺”讀miǎo,“扁”讀piān;D項“樵”讀qiáo。
【答案】 B
2.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A.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橫槊(長矛)
匏樽(葫蘆)
B.肴核(菜肴)相與枕藉(枕著墊著)
斗牛之間(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C.倚歌(循、依)扣舷(船的兩邊)
下江陵(攻占)
D.盈虛(滿)嫠婦(寡婦)
危坐(端正)
【解析】 肴核:菜肴和果品。
【答案】 B
3.對的實詞解釋無誤的一項是()
①凌萬頃之茫然②擊空明兮溯流光
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A.①凌駕?、谀媪鞫稀、劭恐、芗毥z
B.①越過?、陧?biāo)隆、劭恐、芤粭l
C.①越過?、谀媪鞫稀、垩芗毥z
D.①凌駕 ②逆流而上?、垩芤粭l
【解析】 “凌”意為“越過”,“溯”逆著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為“循著”,“縷”意為“細的絲線”。
【答案】 C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吾與子之所共適 ②始適還家門
B.①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谂e匏樽以相屬
C.①扣舷而歌之?、谝懈瓒椭?/p>
D.①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②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解析】 B項“屬”通“囑”,勸人飲酒。A.兩個“適”第一個是“享有”之意,第二個指“女子出嫁”。C.兩個“歌”分別為“歌唱”,“歌曲”。D.兩個“虛”分別為“太空”,“月缺”。
【答案】 B
高考文言文《赤壁賦》知識點歸納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xué)習(xí)的趣味性,教師要準(zhǔn)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zhǔn)備的。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xué)。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考文言文《赤壁賦》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文言文《赤壁賦》知識點歸納
文言文赤壁賦的知識點
一、虛詞
1.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zhuǎn)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連詞,表修飾)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
(4)于是飲酒樂甚(介詞,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詞,在)
(8)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在)
4.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形容詞詞尾)
(3)郁乎蒼蒼(形容詞詞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6)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
二、實詞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義:循,依。
3.一詞多義
(1)東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a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a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動詞,唱)
b歌曰(名詞歌詞)
c倚歌而和之(名詞曲調(diào))
(6)長a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b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師說》知識點復(fù)習(xí)
俗話說,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教師要準(zhǔn)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zé)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能夠在教學(xué)期間跟著互動起來,減輕教師們在教學(xué)時的教學(xué)壓力。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師說》知識點復(fù)習(xí)”,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師說》知識點復(fù)習(xí)
一、文學(xué)常識
1.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謂郡望昌黎,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也稱“韓文公”。
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共同倡導(dǎo)了唐代古文運動。
韓愈被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具體篇目有《師說》《馬說》《祭十二郎文》等。
韓愈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譽。
2.說
二、字音
句讀 或不焉 經(jīng)傳 老聃蟠 萇弘 近諛 作師說以貽之
三、字詞含義
1.孰能無惑(誰,哪一個)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本來)
3.彼童子之師(那些)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豈,哪)
5.余嘉其能行古道(贊賞)6.士大夫之族(類、輩)
7.作《師說》以貽之(贈送)8.是故無貴無賤(無論)
9.人非生而知之者(懂得)10.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1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12.圣人無常師(固定)
13.術(shù)業(yè)有專攻(學(xué)習(xí),研究)14.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普遍)
五、古今異義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今義:指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今義:連詞,表目的或結(jié)果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xué)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gòu)。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義:古代從師的風(fēng)尚 今義:遺留下來的舊路
四、通假并解釋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
六、一詞多義
師: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xué))
4.吾師道也(動詞,學(xué)習(xí))
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6.圣人無常師
7.燭之武退秦師
8.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傳:1.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名詞,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貽:1.作《師說》以貽之
2.貽笑大方
道:1.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fēng)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xué)問)
惑: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2.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3.惑而不從師
1.而
(1)連詞,表并列。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小學(xué)而大遺
(2)連詞,表轉(zhuǎn)折?;蠖粡膸?br>
(3)連詞,表承接。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連詞,表修飾。則群聚而笑之
(5)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
2.之
(1)助詞,的。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4)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詞,他。作師說以貽之
(6)代詞,這,這一類。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
(1)代詞,他。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2)代詞,他。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代詞,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5)副詞,表反問語氣。其可怪也歟
4.于
(1)介詞,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詞,向。而恥學(xué)于師
(3)介詞,對于。于其身也
(4)介詞,從。皆出于此乎
(5)介詞,被。不拘于時
5.乎
(1)介詞,相當(dāng)于“于”,譯為“在”。生乎吾前,。
(2)介詞,相當(dāng)于“于”,表比較,譯為“比”。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其皆出于此乎。
6.則
(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2)則群聚而笑之
七、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吾師道也(學(xué)習(xí))/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2)名詞的意動用法。吾從而師之(以……為師)/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
(4)形容詞作名詞。小學(xué)而大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是故圣(圣人)益圣,愚(愚人)益愚
形容詞作動詞?;蠖粡膸煟ㄓ幸苫蠡蛴龅揭呻y問題)
八、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而恥學(xué)于師
(4)師不必賢于弟子
(5)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九、成語
十、背誦默寫
高一語文上冊《赤壁賦》知識點總結(jié)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xué)習(xí)的趣味性,高中教師要準(zhǔn)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zhǔn)備的。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xué)生吸收,使高中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xué)思路。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一語文上冊《赤壁賦》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一語文上冊《赤壁賦》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 (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 (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 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 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 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意動用法 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 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zhuǎn)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定語后置
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任憑小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
2.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有個吹洞簫的客人,按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奏。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1.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間徘徊。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譯: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賓語前置
1.何為其然也?
譯:為什么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他本是一時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3.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譯:如果從沒有變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還羨慕什么呢?
被動句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譯: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