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31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四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
1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本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情系中華”大會上發(fā)表的演講。丁肇中在這篇演講中,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對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
一、知識梳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丁肇中()授予()遵照()
彷徨()()實踐()不知所措()
2.形近字
┏授:授予┏措:措施┏致:招致
┗受:接受┗錯:錯誤┗至:極至
3.詞語解釋
【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
【榮幸】榮耀而幸運。
【授予】給予(勛章、獎狀、學位、榮譽等)。
【清談】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袖手旁觀】藏手于袖,在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參與其中。
【一帆風順】本指帆船一路順風。亦用為祝人旅途安吉之辭。比喻境遇順利或辦事容易。
【激變】課文中指急劇變化。也指因刺激而生變亂。
4.文學(文體)常識
丁肇中,當代第一流的________。一九七六年他獲得了________獎。本文是作者于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在北京_________舉行的“_________”大會上接受________獎時發(fā)表的演講。
【參考答案】
1.
丁肇中(zhào)授予(yǔ)遵照(zūn)
彷徨(pánghuáng)實踐(jiàn)不知所措(cuò)
4.實驗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人民大會堂情系中華特別榮譽
二、遷移訓練
課內(nèi)閱讀
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用這個名詞描寫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是再適當也沒有了?,F(xiàn)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實驗。
但是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使人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洞髮W》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淹沒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論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有一天王陽明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做起。他決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對著竹子硬想了七天,結(jié)果因為頭痛而宣告失敗。顯然,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儒家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天下有永遠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nèi)心領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jīng)書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傳之于萬世”的。這種觀點——經(jīng)驗告訴我們——是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
1.“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書’”,一句中“四書”指的是()
A.《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B.《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C.《春秋》《論語》《孟子》《禮記》D.《韓非子》《列子》《孟子》《莊子》
2.這幾段文字的論點是什么?選擇正確的一項()
A.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王陽明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
C.儒家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nèi)心領悟的。
D.這種觀點——經(jīng)驗告訴我們——是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
3.作者在概述了《大學》本身所說的格物致知的目的后指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就被淹沒了?!闭堃宰髡咚e王陽明“格物”這一事例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4.選文中作者著重強調(diào)“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作者這樣強調(diào)的目的是什么?
5.細讀下列語句,注意標有紅色字體詞的作用。
(1)這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使人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2)現(xiàn)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實驗。
6.作者為什么講王陽明對著竹子苦想七天的故事?
7.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證明論點?
8.這四段論述文字是如何緊扣全文的中心論點的?
9.從這幾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王陽明的態(tài)度嗎?
【參考答案】
1.B
2.A
3.王陽明的“格物”不是通過做實驗對竹子進行,而是對著竹子空想,要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的目的,這樣做,就遠離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所以作者說:“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就被淹沒了?!?/p>
4.這樣強調(diào)是為了說明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淹沒了,進而說明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應該改變。
5.(1)作者強調(diào)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不是……而是……”起強調(diào)作用。(2)作者強調(diào)“現(xiàn)代學術的基礎”的本質(zhì)和特性。兩個“就是”起說明作用。
6.用王陽明的故事說明了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儒家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7.采用了講道理和舉例子的論證方法。
8.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論證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導的“格物致知”即實驗,這點必須講明白,不然會引起人們的誤會,以為作者老調(diào)重彈。為了把這點論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國的起源以論證它的真實目的外,還舉了大學問家王陽明的例子,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說服力。
9.作者對王陽明先生的行為并不持批判態(tài)度,而只是以他的行為為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相反他認為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閱讀《智者無言》,回答1—5題。
智者無言
大海的深處是平靜的。
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
巍峨的山巒是緘默的。
大自然中許多蔚為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當如此?
有這么兩個人應考廚師。甲一開言便說了個天花亂墜,從傳統(tǒng)的中國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點,從每道菜的用料著色到火候調(diào)味,似乎無一不能無一不精。乙則靜候一旁一語不發(fā)。待問及他時,他只是說:“給我30分鐘的時間,我做一桌菜出來看看便是。
不用說,“訥于言”的廚師被錄取了。
機智和美妙的語言有時只不過是一種一瞬的智慧和淋漓的表達,但智慧和表達本身并不證明結(jié)果。樸實的行動才是開在成功路上的鮮花。
認識一個人,不要光聽他怎么說,而應當看他怎么去做,因為有的語言言不由衷。就像認識一棵樹,不需急于去看它春天開的什么花,因為有一種事實叫做華而不實。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時候你去看樹上的果實,果實是花的語言,也是樹的注釋。
蕓蕓眾生,那個與你僅有一面之交便一覽無余的人,你會覺得他索然無味,因為他說得太多。而那個一直一聲不吭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僅僅對他印象深刻,而且產(chǎn)生了探詢他的愿望——因為那沉默帶給女性的是典雅矜持,帶給男性的是深邃練達。你要記住,生活中有些東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種真實,一種深刻;說出來,反而索然無味,比如一生一世的愛情。
我小時候媽媽對我說:你看大街上那兩個吵嘴的人,聲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詞窮,因為真理不在他那一邊,他想先聲奪人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而那個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氣,于是不動聲色,因為沉默是強有力的蔑視。
一個淺顯的道理是:烏鴉和知了無疑是最善叫的,但它們都不是人類的寵物?;鹕奖l(fā)那一聲震天的巨響,那力拔山兮的氣概,令人嘆為觀止。但這一奇觀不會隨時可見,為那一瞬間的壯觀,它在地層深處沉寂了千年萬年!
有兩種方法可以使世界變大:登上山峰遠眺,閉上眼睛沉思。它們與語言無關。由此看來,世界不是語言描繪得大的,想必人也蓋同此理。
智者無言。
1.細讀全文,說說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2.文章開頭寫了大海、花朵和山巒,它們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_____,這樣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第五段講述了兩個廚師應考的故事,其中運用的論證方法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不是語言描繪得大的,想必人也蓋同此理?!本渲械摹按死怼闭f的是什么道理?
5.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觀點,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智者無言(3分)
2.以沉默示人;引出下文對人生的思考(2分)
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2分)
4.人不能靠語言來顯示高大(2分)
5.
有創(chuàng)見或見解精辟,表述清晰流暢(4分)
有見解,表達清楚(3分)
有見解,表述尚清楚(2分)
有見解,表述不清楚(1分)
【解析】
(1)題考查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把握。解題時應在整體感知全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品味作者主要講一個什么道理、什么思想,其次可從位置上尋找、從論據(jù)上分析自己對全文主要意旨的“感知”是否正確。本文標題和文章結(jié)尾都有“智者無言”,列舉的事例都基于“無言”與“智”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故中心論點是“智者無言”。
(2)品析論據(jù)及其作用。三種事物外在表現(xiàn)是不同的,而共同點卻是“無言”成就其博大、美麗、高峻,蘊含著“智”的意思,所以它們的作用是用自然界具體事物形象地證明文章的觀點。
(3)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理解。應考的事例,當然是擺事實,或說例證法;“兩人”是兩種做法,兩種結(jié)果,是正反對比論證(講道理中的一種)。
(4)題考查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理解指示代詞指代的意義。解題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題中“此理”承上文而來,應是指“人不能靠語言來顯示高大。”這一道理。
(5)題為開放題??纱鹜?,也可答不同意,關鍵要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實際上在考查我們對說理知識的運用。
14.《我有一個夢想》
“夢想”是人的一種充滿美好愿望的想法。很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事情,在夢中卻常常變?yōu)楝F(xiàn)實,并圓滿地解決了人們的愿望。本文的“夢想”應是對平等、自由、人權(quán)的一種追求。
一、知識梳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簽署()束縛()壓榨()枷鎖()颶風()鐐銬()
一隅()駭人()締造()蛻變()履行()戳子()
侈談()崛起()磐石()填膺()贖罪()蜿蜒()()
2.形近字
┏簽:簽署┏署:行署┏駭:駭人聽聞
┗鑒:鑒別┗曙:曙光┗賅:言簡意賅
┏締:締造┏崛:崛起┏戳:戳穿
┗諦:真諦┗倔:倔犟┗戮:殺戮
┏縛:束縛┏隅:一隅┏贖:贖罪
┗搏:拼搏┗偶:偶然┗瀆:瀆職
┏榨:壓榨┏枷:枷鎖┏磐:堅如磐石
┗窄:狹窄┗茄:茄子┗罄:罄竹難書
3.詞語解釋
【煎熬】原指烹煮;熔煉;熬制。課文里比喻焦慮、痛苦;受折磨。
【充?!扛蛔銓捰?。
【一隅(yú)】課文中指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引申為片面。如“一隅之見”“一隅之說”。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感到十分震驚。
【兌(duì)現(xiàn)】課文中指諾言的實現(xiàn)。原指憑證券換取現(xiàn)款。
【崛起】課文中指興起,奮起。
【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頭。一般用以比喻堅固穩(wěn)定。
【義憤填膺】形容心中充滿了憤怒。膺(yīng),胸。
【安之若素】指對反?,F(xiàn)象或不順利的情況視若平常,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極為焦急。
【蛻變】(人或事物)發(fā)生質(zhì)變。[近義]嬗(shàn)變
【搖搖欲墜】搖動著好像要落下來。也用來形容極不穩(wěn)固,岌岌可危。
【贖罪】用財物或行動抵消、彌補罪過。
【真諦】泛指最真實的意義或道理。諦(dì),原為佛教語,指真實而正確的道理,泛指道理。
【匿跡】隱藏起來,不露形跡。
【鳳毛麟角】鳳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才或事物。
4.詞語辨析
蛻變嬗變
【辨析】
兩個詞都是動詞,都有變化、改變的意思。
主要區(qū)別:“嬗變”重在表明一種過程的演變?!巴懽儭眲t強調(diào)性質(zhì)的改變和轉(zhuǎn)化。
5.文學(文體)常識
馬丁·路德·金,___國黑人___運動著名領袖,浸禮會____,曾獲___學位。他一貫主張___,倡導___原則。一九六四年,馬丁·路德·金獲得了_____。一九六七年,他組織“____”,途中被種族主義分子刺殺身亡。
【參考答案】
1.
簽署shǔ束縛fù壓榨zhà枷鎖jiā颶風jù鐐銬liàokào
一隅yú駭人hài締造dì蛻變tuì履行Iǚ戳子chuō
侈談chǐ崛起jué磐石pán填膺yīng贖罪shú蜿蜒wānyán
5.美民權(quán)牧師神學博士非暴力主義非暴力抵抗諾貝爾和平貧民進軍
二、遷移訓練
閱讀并回答問題
①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
②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xiàn)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③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④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的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⑤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yōu)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⑥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zhuǎn)變,盡管該州州長現(xiàn)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lián)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并進。
⑦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⑧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普照人間。
⑨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變成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yōu)美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斗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⑩在自由到來的那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xiāng),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岡?!?/p>
⑾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xiàn)……
1.作者的夢想是什么?請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
2.選文第①段中作者為什么說自己的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
3.選文的②③④⑤⑥⑧段都以“我夢想有一天”開頭,這叫什么方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4.選文最后一段中“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希望?
5.請以“我夢想有一天……”開頭,寫一段話。不少于100個字。
【參考答案】
1.人人生而平等。
2.因為作者認為自己的夢想不只是個人一己私利的夢想,而是代表了國家利益的,是體現(xiàn)國家利益的理想,所以說它“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
3.這叫排比。段首排比可以使幾個段落聯(lián)成一片,語勢陡增,氣勢不凡,達到強烈地抒發(fā)感情的作用。
4.其言外之意是:目前美國還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表達了作者希望美國真正成為一個偉大國家。
5.略。
閱讀并回答問題
陽光,是一種語言
雷抒雁
①早晨,陽光以一種最明亮、最透徹的語言和樹葉攀談,綠色的葉子,立即興奮地顫抖,通體透亮,像是一頁頁黃金鍛打的箔片,炫耀在枝頭。而當陽光微笑著與草地上的鮮花對語,花朵便立即昂起頭來,那些蜷縮在一起的憂郁的花瓣,也迅即展開,像一個恭聽教誨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會留意陽光。普照的陽光,有時像是在對大眾演講的平庸演說家,讓人昏昏欲睡,到處是燥熱的嘈雜。
③陽光動聽的聲音,響在暗夜之后的日出,嚴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來前的黃昏。這些時刻,陽光會以動情的語言向你訴說重逢的喜悅、友情的溫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暫的離別而產(chǎn)生的愁緒。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陽,彩虹將盡情展示陽光語言的才華與美麗。赤、橙、黃、綠、青、藍、紫,從遠處的山根,騰起而起,瞬間飛起一道虹橋,使你的整個身心從地面立刻飛上天空。現(xiàn)實的郁悶,會被一種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陽光的語言,此刻充滿智慧,讓你理解天雨花,石點頭;讓你平凡生活的狹窄,變成一片無邊無垠的開闊,讓你枯寂日子的單調(diào),變得豐富多彩。
⑤可這一切,只是一種語言,你不可以將那黃金的葉子當成黃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動的金箔也非真實;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橋,那是陽光的話語展示給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間,一切都會不復存在??墒牵@一切又都不是空虛的,它們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實實的圖畫,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瀾壯闊的浪潮,在你耳邊轟響著長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陽光的力量和它真正的存在。
⑥和陽光對話,感受光明、溫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銅號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g)私語,那聲音里也沒有卑瑣和陰暗,沒有濕淋淋的、怯懦者的哀傷。
⑦你得像一個辛勤的淘金者,從閃動在白楊翻轉(zhuǎn)的葉子上的光點里,把握陽光的語言節(jié)奏;你得像一個樸實的農(nóng)夫,把手指插進松軟的泥土里,感知陽光溫暖的語言力度。如果你是陽光的朋友,就會有一副紅潤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陽光,是一種語言,一種可以聽懂的語言。
1.請從第①段畫線的句子中找出3個運用擬人手法的詞語,說明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1)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
2.從①~④段看,作者贊美了陽光“語言”的哪些特點?
3.第⑤段中,作者說“一切都會不復存在”,又說“一切又都不是空虛的”。為什么?
4.文末,作者說陽光是“一種可以聽懂的語言”。從第⑦段看,怎樣才能“聽懂”呢?
5.作者說:陽光是一種語言,它和樹葉攀談,和鮮花對語,動情地向人們傾訴,給世界帶來溫暖和力量。還有人說:陽光是跳動的旋律,將七色幻化為七個美麗的音符,在大地上譜寫著動人的樂章。你想把陽光比喻成什么呢?請寫幾句話表達你對陽光的感受。
【參考答案】
1.詞語:攀談炫耀興奮
作用:賦予陽光照射綠葉的現(xiàn)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形象性。(意思對就得分)
2.①明亮、透徹(清純親切、令人振奮)②動情(動聽、溫馨)③充滿智慧(豐富、有才華、有啟發(fā)性)
3.陽光產(chǎn)生的美麗情景是短暫(虛幻、不真實)的,但對人的影響是有力的、“切切實實”的。(意思對就得分)
4.做陽光的朋友,對陽光語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意思對就得分)
5.示例:①陽光是美麗的油畫,將變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記憶的畫框中,成為永久的回憶。②陽光燦爛的微笑,它用溫情融化堅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讓人平添信心和勇氣。(答案不限于此,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就得分)
15.《你是你的船長》
“船長”是一船之主,他應該能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具有臨危不亂、從容不迫的心理素質(zhì),具有臨危決斷、指揮若定的能力。人生是一個過程,也是一次遠航,同樣也需要這樣一位船長。這個船長的人選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只能是你自己。
課文從同情心說起,深入論證了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提出養(yǎng)成公平、公正的正義觀念,學會用理性正確地把握、主宰自己生命的方向。
一、知識梳理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墜地()掐()抽屜()敞開()
障礙()歧視()鄙視()
2.詞語解釋
【呱呱墜地】指嬰兒出生。呱(gū)呱,嬰兒出生時發(fā)出的、啼哭聲。
【交織】課文中指穿梭往來、縱橫交錯在一起。
【無動于衷】心里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幸災樂禍】對他人遭遇災禍感到高興。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臨下方。多形容處于有利的地位。語出《淮南子·原道訓》:“登高臨下,無失所秉?!?/p>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本文是一位_________在女兒所在班級舉行的一次主題班會上的發(fā)言,作者用_________的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了__________的交流,完全符合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參考答案】
1.墜(zhuì)地掐(qi?。┏閷希╰i)敞(chǎng)開
障礙(ài)歧(qí)視鄙(bǐ)視
3.家長親切心與心演講
二、遷移訓練
課內(nèi)閱讀
①既然我們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就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沒有障礙地去感受這個世界和世界中的人們,于是,“一身化作千萬身”,許許多多人的幸福和快樂便都印在我們的心中,許許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們眼里。
②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人類原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不是孤獨的、孤立的,作為人類成員我們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不應該對別人的弱點和不幸抱譏諷嘲笑的態(tài)度,不應該對別人暫時的失敗或某些缺陷持幸災樂禍的立場,因為你自己也同樣會有弱點、不幸、失敗或缺陷。你沒有任何理由對別人在高臨下、歧視或鄙視,沒有任何理由傷害或繼續(xù)傷害一個人。
③同學們,讓我們逐漸養(yǎng)成公平、公正的觀念,等你們長大了,從中還要發(fā)展出更重要的觀念——正義的觀念。一個人要有正義感,一個社會要有社會公正。你們要做自己的船長,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們將來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這樣,中國的未來才有希望!你們自己、你們這一代人才有希望!
1.用詞造句有誤的一項是()
A.我們不要封閉自己的心靈,要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我們才有開朗的性格。
B.小紅的自行車丟了,小明幸災樂禍地給她送去真誠的安慰。
C.美國白人對黑人的歧視政策,受到了世界輿論的譴責。
2.“希望你們將來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這樣,中國的未來才有希望!”句中兩個“希望”含義相同嗎?為什么?
3.請你寫出畫“________”線句子的含義。
4.“既然我們有這樣的能力”中“這樣的能力”是指什么能力?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A.我們會立刻到抽屜里尋找創(chuàng)可貼。
B.我們也能感到媽媽的疼痛。
C.我們能感受到掐胳膊時的疼痛。
D.我們能感受到其他人的痛苦,并試圖去分擔或減輕它。
5.給選文分層,并概括層意。
6.作者認為正義感與同情心之間存在著自然的聯(lián)系,你是怎樣理解這個問題的?
7.這位家長的演講情真意切,語重心長,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有哪些心里話想說?請寫下來。
【參考答案】
1.B
2.兩個“希望”的含義不相同。第一個“希望”是期望出現(xiàn)好的結(jié)果;第二個“希望”是有好的前途,好的命運。
3.含義是:作者希望孩子們養(yǎng)成公平、公正的觀念。
4.D
5.分層:①②||③
一層:寫我們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沒有障礙地去感受這個世界和世界中的人們。
二層:要養(yǎng)成公平、公正的觀念,將來還要發(fā)展自己的正義感,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
6.同情心是正義感的前提。一個人只有具有同情心,才能去感受別人的痛苦,想到如何去減輕痛苦,只有正義感才能減輕更多人的痛苦。所以他們之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7.略。(提示:主要寫自己的心得或得到的啟示。)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戰(zhàn)勝自己
①如把我們?nèi)粘K?jīng)歷過的種種痛苦煩惱,仔細分析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這痛苦的來源有一大部分都是不能戰(zhàn)勝自己。
②當我們需要勇氣的時候,先要戰(zhàn)勝自己的懦弱;需要灑脫的時候,先要戰(zhàn)勝自己的執(zhí)迷;需要勤奮的時候,先要戰(zhàn)勝自己的懶惰;需要寬宏大量的時候,先要戰(zhàn)勝自己的淺狹;需要廉潔的時候,先要戰(zhàn)勝自己的貪欲;需要公正的時候,先要戰(zhàn)勝自己的偏私。
③戰(zhàn)勝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想一想看,你戰(zhàn)勝自己的次數(shù)多嗎?還是時常姑息縱容自己?
④當我們嘗試一項新工作,接觸一個新環(huán)境,應付一個新場面的時候,總難免有一種向后牽曳的力量。我們常會退縮地想:還是安于現(xiàn)狀吧!還是省事為妙吧!還是不要冒險吧!于是,就在這種種消極的決定中,不知多少可貴的機會流失了。許多人抱怨自己一事無成,恐怕這消極地處理事情的習慣,是使他失敗的一個最大原因。
⑤每一個人都知道公正廉潔是可敬的、,偏私貪欲是可恥的。但是,事到臨頭,往往就會有一些你在事先所想不到的理由來影響你正面的決定。比如說:你會把責任推給環(huán)境的壓力,風氣的不良,或一則消極退守的成語。如“_________”之類。其實,那正是你被另一個自己所打敗的明證。一個人在必要的時候戰(zhàn)不勝自己,是可恥的,任何理由都無法掩飾這種羞恥。一個人應該有力量讓自己那光明的一面戰(zhàn)勝。否則,你的人生就失敗了。
⑥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只夠使我們知道怎樣明辨是非。在明辨是非之外,就要看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念和約束自己的力量,去遵循我們所知道的正確的路。那需要經(jīng)過很艱苦的奮斗,需要動用你一切內(nèi)在的向上向善的力量,才能把握你所預定應走的方向。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本章第②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它在表達上有何作用?
修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寫出第③④⑤段的段意,再說說各段的關系。
4.在第⑤段的橫線處,填寫成語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審時度勢B.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C.趨炎附勢D.識時務者為俊杰
5.“一個人,如果他勤奮,那必定是他戰(zhàn)勝了自己的懶惰。懶惰是我們最難克服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把成功的機會錯過了?!?/p>
這一自然段是從原文中抽取出來的,它應還原在第______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______自然段之間。
【參考答案】
1.戰(zhàn)勝自己
2.排比表明每個人的“敵人”——自己無處不在,突出了戰(zhàn)勝自己的重要性。
3.第③段總說:戰(zhàn)勝自己不容易,要靠勇氣和信念。
第④段分說:沒有勇氣戰(zhàn)勝不了自己。
第⑤段分說:沒有信念戰(zhàn)勝不了自己。關系:總分關系
4.D
5.③、④之間。
16.《南京大屠殺》
這篇報告文學,真實地記錄了1937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南京進行三次集體大屠殺和兩次最典型的零散屠殺,以鐵證如山的事實,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慘絕人寰的瘋狂暴行,提醒中國人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一、知識梳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櫥窗()蹣跚()悚然()蹂躪()
庵觀()自焚()僥幸()虐待()
徘徊()尸骸()襤褸()惡煞()
籠罩()簇擁()逾()熏天()
蠱惑()撰寫()人寰()尋覓()
2.形近字
┏悚:悚然┏躪:蹂躪┏庵:庵觀
┗敕:稱敕┗藺:姓藺┗奄:奄奄一息
┏?。菏々硟e:僥幸┏蠱:蠱惑
┗駭:驚駭┗繞:環(huán)繞┗盅:酒盅
3.詞語解釋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語出《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比?,現(xiàn)在寫作“攘”。
【舉世聞名】全世界聞名。形容非常出名。
【生氣勃勃】形容生命力十分旺盛,充滿活力。
【毛骨悚然】毛發(fā)豎起,脊梁骨發(fā)冷。形容人碰到陰森或凄慘的景象時的恐懼感覺。毛,毛發(fā)。骨,脊梁骨。悚(sǒng),害怕的樣子。
【蹂躪(lìn)】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蹂(róu),踩;踐踏。
【令人發(fā)指】叫人憤怒得頭發(fā)都豎了起來。令,使。發(fā)指,頭發(fā)直豎起來,形容人憤怒到極點的樣子。
【逝者如斯】指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襤褸(lánlǚ)】(衣服)破爛。
【兇神惡煞】泛指兇惡害人的鬼神。也用來形容惡人。
【簇涌】課文中指許多人聚集一起涌向(某地)的樣子。
【逾】超過。
【震耳欲聾】耳朵都快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鼓噪】喧嚷。
【蠱(gǔ)惑】毒害,迷惑。
【殺戮】屠殺,殺害(多指大量地)。
【尋覓(mì)】尋找。
【慘絕人寰】人世上再沒有那樣凄慘的了。人寰(huán),人世。
4.根據(jù)課文填空
《南京大屠殺》是一篇____________(體裁)。本文所舉經(jīng)歷了南京大屠殺的重要人證是___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殺中,南京軍民共_________________人遇難。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櫥窗(chú)蹣跚(pánshān)悚然(sǒng)蹂躪(róulìn)
庵觀(ānguàn)自焚(fén)僥幸(jiǎo)虐待(nüè)
徘徊(páihuái)尸?。╤ái)襤褸(lánlǚ)惡煞(shà)
籠罩(zhào)簇擁(cù)逾(yú)熏天(xūn)
蠱惑(gǔhuò)撰寫(zhuàn)人寰(huán)尋覓(mì)
4.報告文學靜緣老太太三十多萬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二、遷移訓練
課內(nèi)閱讀(一)
(甲)經(jīng)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
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
日軍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
總計在南京屠殺34萬人。
對戰(zhàn)犯的審訊是時隔8年后舉行的。連外國觀察家也認為,上述數(shù)字是比較保守的統(tǒng)計。還有許多法庭難以查證的事實,成千上萬的人被槍殺后又澆上汽油焚尸,骨灰殘骸被江水沖得無影無蹤;還有許多未被發(fā)現(xiàn)的秘密活埋地點……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到底有多少南京同胞慘遭日寇殺害,恐怕很難做出甚至是粗略的統(tǒng)計。
(乙)半個世紀過去了,浩浩長江依然奔騰向前,無止無息。
在我兩下江南的采訪調(diào)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筆時,我悲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戰(zhàn)栗。限于篇幅,我的敘述難以表達歷史災難之萬一;而當年日本法西斯那難以計數(shù)的令人發(fā)指的獸行,又絕非筆墨所能形容!
半個世紀過去了,美麗壯闊的南京城已難尋覓舊時容顏,可先輩們痛苦的哀號將永遠在我靈魂深處回蕩。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50周年前夕撰寫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國,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為80年代的青年軍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們的鋼鐵長城和火熱的胸膛前面,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不能只有四大發(fā)明、古國文化、開元盛世、絲路花雨,也應該有南京大屠殺。
我不想也沒必要發(fā)更多的議論,我只希望像我一樣年輕的戰(zhàn)友、年輕的同胞,記住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1.(甲)文字列舉數(shù)字有什么作用?
2.“連外國觀察家也認為,上述數(shù)字是比較保守的估計。”“比較保守”是什么意思?
3.(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請寫出抗日戰(zhàn)爭的起止年代。開元盛世出現(xiàn)于哪個朝代,當時的皇帝叫什么?
5.在(乙)段中,作者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分別是什么?這里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6.(探究題)(乙)段最后一句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對目前的學習任務,聯(lián)系自己的人生目標,請你說一說準備“怎么走”“今后的路”?
課內(nèi)閱讀(二)
①半個世紀過去了,浩浩長江依然奔騰向前,無止無息。
②在我兩下江南的采訪調(diào)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筆時,我悲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戰(zhàn)栗。限于篇幅,我的敘述難以表達歷史災難之萬一;而當年日本法西斯那難以計數(shù)的令人發(fā)指的獸行,又絕非筆墨所能形容!
③半個世紀過去了,美麗壯闊的南京城已難尋覓舊時容顏,可先輩們痛苦的哀號將永遠在我靈魂深處回蕩。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50周年前夕撰寫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國,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為80年代的青年軍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們的鋼鐵長城和火熱的胸膛前面,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④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不能只有四大發(fā)明、古國文化、開元盛世、絲路花雨,也應該有南京大屠殺。
⑤我不想也沒必要發(fā)更多的議論,我只希望像我一樣年輕的戰(zhàn)友、年輕的同胞,記住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1.給文段中標有紅色字體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1)尋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慘絕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段的大意。
3.說一說第②自然段的表達方式是什么?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4.閱讀第③自然段,此段表達什么感情?
5.如何理解第④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6.課文最后說:“記住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請想一想,談談今后的路到底該怎么走?
【參考答案】
課內(nèi)閱讀(一)
1.增強了說服力。說明法庭查證材料鐵證如山,不容置疑。
【解析】列舉數(shù)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比較保守”在這里的意思是上述統(tǒng)計數(shù)字比實際死亡人數(shù)要少。
【解析】聯(lián)系后面的內(nèi)容可以知道因一些法庭難以查證的事實而死亡的人數(shù)沒有被統(tǒng)計在內(nèi),而這個數(shù)字也是很可觀的。由此可知,“比較保守”的意思是難統(tǒng)計到的不完整的比較少的。
3.點題。讓我們記住這場災難,振興自強,不讓歷史重演。
【解析】敘事性文章的結(jié)尾處如果使用了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那么結(jié)尾處如果使用了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那么結(jié)尾的作用一定是點題,或點明中心。
4.抗日戰(zhàn)爭1937年爆發(fā),1945年結(jié)束。開元盛世出現(xiàn)于唐朝,當時的皇帝叫李隆基。
5.
欣慰:今日之中國,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
自豪:在我們的鋼鐵長城和火熱的胸膛前面,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使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
6.首先我會認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努力汲取各方面知識,充實自己,多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其次,進入社會后,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這就是愛國的最佳體現(xiàn)。我會將愛國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中,而不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功夫,最后,我會時刻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即使有機會走出國門,我依然會不懈努力,為了報效祖國,“師夷長技以制夷”嘛。我不會敵視外國的先進技術,我會積極學習,然后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解析】以上僅為參考答案。每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陳述時應遵循的一個原則是自強愛國。
課內(nèi)閱讀(二)
1.(1)mì尋找(2)huán人世
2.我們要記住南京大屠殺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民族的奇恥大辱,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3.夾敘夾議,揭露日本法西斯難以計數(shù)的令人發(fā)指的罪行。
4.前一句夾敘夾議,后一句借議論抒情,抒發(fā)了為祖國強盛而備感欣慰、自豪之情。
5.強調(diào)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既要了解祖國的文明、民族的光榮,也應該牢記祖國的深重災難、民族的奇恥大辱。
6.此題是一道開放性題。
拓展閱讀
侵華日軍遺棄化學毒劑泄漏
36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
(1)新華社哈爾濱8月9日電(記者吳曉東梁冬)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近日發(fā)生一起侵華日軍遺棄在華的化學毒劑泄漏事件,致多人受傷。截至目前,已確認受害人數(shù)為36人,其中門診治療7人,另有29人接受住院治療。衛(wèi)生部及解放軍307醫(yī)院的多位醫(yī)學專家已趕到齊齊哈爾市,將對受害者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8月4日早4時,齊齊哈爾市某開發(fā)公司在市內(nèi)的一處工地施工時,從地下挖出5個金屬桶,其中一個不慎被當場挖破,桶內(nèi)的油狀物濺出并滲入土中。上午9時,兩個民工買下這5個金屬桶,并對其進行了切割,又造成兩個桶內(nèi)的油狀化學物品外泄。這兩個民工將金屬桶全部轉(zhuǎn)賣給當?shù)鼐用駞^(qū)內(nèi)的一家廢品收購站。由于挖出金屬桶的工地上受到污染的殘土被清運到幾處地點,造成了污染擴散。晚6點,有三人相繼發(fā)生頭痛、眼痛、嘔吐等病狀。晚8時,齊齊哈爾市公安機關接到報案。
(3)事故發(fā)生后,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出動了150多名警力控制了10多處污染源,防止了污染的進一步擴散。同時,組織醫(yī)療單位對中毒者進行緊急搶救。外交部、國防部、解放軍總參謀部等部門也相繼派人,組成調(diào)查組,了解事故原因。
(4)經(jīng)技術分析,防化專家一致認定,誘發(fā)本次事故的5個金屬桶為日本侵華戰(zhàn)爭期間遺留在中國的化學武器,桶內(nèi)的油狀化學物品為芥子氣。
(5)據(jù)集中收治本次事故患者的解放軍203醫(yī)院介紹,本次事故的受害者入院時均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皮膚糜爛、頭暈、惡心、雙目刺痛等臨床癥狀,但到目前為止,除仍有三名與毒劑有密切接觸的患者出現(xiàn)了白血球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減弱、呼吸困難等癥狀,病情嚴重之外,多數(shù)患者的病情已經(jīng)穩(wěn)定。盡管目前多數(shù)患者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好轉(zhuǎn)的跡象,但由于芥子氣的影響往往是緩慢的,按照權(quán)威的看法,患者的潛伏期可能是幾小時甚至幾個月,因此當前的醫(yī)療工作仍不能有絲毫的麻痹。
(選自《燕趙都市報》)
1.給標有紅色字體的字注音。
糜爛()芥子氣()
2.“侵華日軍遺棄化學毒劑泄露”是本消息的________,“36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是本消息的______。
3.請概括敘述一下污染是如何擴散的。
4.受害人受傷后均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癥狀?當病情已經(jīng)穩(wěn)定時為何當前的醫(yī)療工作仍不能有絲毫的麻痹?
5.閱讀文章(3)(4)段,請你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答案,然后和同學進行交流。
我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有價值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完這篇文章,你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簡要說一說。
7.請查閱有關資料并結(jié)合你對本消息的閱讀,說說報告文學與消息相比有何異同之處?
相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mí)(jiè)
2.正標題;副標題
3.略4.略5.略6.略
7.相同點:必須寫真人真事,具有新聞性;不同點:消息要及時報道新近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寫得較概括,簡短,比較平實。報告文學除新聞性外,還具有文學性,可以有適當?shù)乃囆g加工。它還具有政論性,要求作者以歷史見證者對它所見的事實發(fā)表評論,顯示濃烈的感情。
相關閱讀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
第二十五課《有的人》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
寫作?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
綜合實踐活動?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
[第五單元(下)目的要求]
1.領會詩歌揭示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2.學習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首尾呼應的結(jié)構(gòu)技巧。
3.品味生動、含義豐富的語言。
《有的人》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含義豐富的詞語,如“活”“死”“地下的火”等,理解寓意豐富的詩句。
③體會語言樸實而又生動,飽含鮮明愛憎情感的特點。
④學習詩中對比說理的特點,感受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⑤感知主旨:這首詩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階級,深刻地揭示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反復朗讀,體會詩中所表達出來的愛憎分明的感情。
②理解魯迅先生偉大精神的實質(zhì)。
③理解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④結(jié)合思路,把握結(jié)構(gòu),便于背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生活中的美丑善惡要認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
(2)立足平凡,樂于奉獻,建設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不追名逐利,不損人利己,思想境界高尚,樹立樸素、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
4.課文簡析
這首詩是臧克家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在正題下加了個副題:“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是個引人深思的題目: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
全詩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對兩種人的生與死進行評價。
這是全詩的總起?!坝械娜嘶钪呀?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遍_頭就突出兩種完全對立的人。作者抓住“人生”這一重大課題,用“活”與“死”進行鮮明的對比,擺出了對兩種人生死的評價:有的人“活著”,不過是行尸走肉,其實是死了;有的人“死了”,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里。前者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他們只有軀殼活著,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他們的行為,為人民所痛恨;他們的生活,為人民所不齒;他們的生命,在人民心目中早已腐爛發(fā)臭。后者指的是那些為著千百萬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撓地英勇斗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他們雖然死了,但是人民對他們卻永遠感念不忘,他們的崇高事業(yè),他們的革命精神,永遠活在億萬人民的心中。兩句詩中的兩個“活”與“死”含義不同:第一個“活”,指軀殼活著,第二個“活”,指精神永存;第一個“死”,指靈魂腐朽,第二個“死”,指失去生命。
第二部分(第2—4節(jié)):寫兩種人對待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
第2節(jié):寫兩種人對待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詩篇摹寫了兩種人不同的動作和心理?!膀T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這是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動統(tǒng)治者的形象,他們作威作福,橫行霸道,任意奴役、宰割人民群眾,還無恥地自我標榜多么偉大。“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做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钡母锩叩男蜗?,含蓄而形象地贊頌了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缶瘛煞N人,一是把人民當牛馬,一是甘做人民的牛馬,對比形象鮮明。
第3節(jié):寫兩種人不同的人生目的。“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指反動統(tǒng)治階級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還妄想不朽,以永遠散布他們的惡劣影響,維系黑暗的舊社會?!扒樵缸饕安?,等著地下的火燒”,指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期待著為掃除吃人舊世界的燎原大火的到來,甘愿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獻出自己的一切。魯迅曾經(jīng)在《野草?題辭》中說過:“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北憩F(xiàn)了偉大的獻身精神。
第2、3兩節(jié)都沒有點出魯迅的名字,但由于“俯首甘為孺子?!钡拿约啊兑安荨愤@部名著人所共知,因此詩中歌頌的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這樣寫,既含蓄又形象,增添了詩味。
第4節(jié):進一步寫兩種人不同的人生目的,并指出不同的社會作用?!八钪鴦e人就不能活”,指反動統(tǒng)治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侈的生活欲望,把人民推向了痛苦和死亡,阻礙了歷史的前進;“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表現(xiàn)革命者為人民而戰(zhàn)。竭盡全力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如魯迅,就是“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人。
第三部分(第5—7節(jié)):寫人民對這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不可欺,以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人民,人民就以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膀T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個“摔”字,表現(xiàn)了人民的力量,“垮”字寫出了反動統(tǒng)治者失敗的命運;“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因為他們的名字就意味著邪惡,人民厭惡他們,唾棄他們,如果說“摔”字是使其身敗,名字“爛得更早”則是使其名裂;“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意味著反動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被趕出歷史舞臺,即使一時還賴在某些地方,其滅亡也為期不遠。本詩寫在1949年11月1日,國民黨反動派已經(jīng)被趕出了中國大陸,盤踞在臺灣,這些詩句所指分明,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對魯迅這樣的革命者,“人民永遠記住他”,永垂不朽?!坝肋h”—詞,飽含對魯迅無限崇敬和深切懷念之情?!爸灰猴L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這兩句含義很深。“春風”,指人民革命力量。在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之后,為人民的幸福而奮斗犧牲、獻出生命的人,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景仰,他們就像生機盎然的野草一樣綠遍原野,為人民所廣泛紀念?!叭罕姲阉e得很高,很高”,充分表達了對魯迅以及像魯迅那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的崇敬愛戴和熱烈頌揚。
本部分三個詩節(jié)的內(nèi)容,與第二部分三個詩節(jié)遙相呼應,結(jié)構(gòu)謹嚴。
這首詩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階級,深刻地揭示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真理。
5.對比的寫法
詩的每一節(jié)都用對比手法來寫,對比的不是個人,而是兩個階級,兩種不同價值的人。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對比烘托,把正面的襯得更高,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從而使主題更突出。有的是反映了內(nèi)在本質(zhì)的形象性描寫的對比,如第2詩節(jié)里,“騎在人民頭上”這一典型動作,加上“呵,我多偉大”這一典型語言,二者搭配起來,就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驕橫無恥、狂妄自大?!案┫律碜印边@一典型動作,加上“給人民當牛馬”這—形象的比喻,就深刻而生動地刻畫了魯迅先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形象。把這兩個對立的形象放在一起,使丑的顯得更丑,美的顯得更美。特別是那一“騎”一“俯”的動作.鮮明地表現(xiàn)了對待人民群眾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有力地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人生觀,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有的是抓住本質(zhì)作概括揭示的對比,如把“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與“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作對比,概括了兩種不同的人生目的和社會價值。還有的是不同評價的對比,如開頭一節(jié)雖生猶死與雖死猶生的對比,鮮明地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
6.反復手法
有詞語的反復,如“有的人”在前面四個詩節(jié)中緊接反復;有句子的反復,如“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在第4、7詩節(jié)中間隔反復。這首詩運用反復的手法,充分抒寫了作者對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加強了詩的感染力。
7.形象的議論
這首詩紀念魯迅,主要不是介紹魯迅的生平,追記魯迅的業(yè)績并作評價,而是對比議論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特別提出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問題,從而提煉出深刻的哲理,啟示我們?yōu)槎鄶?shù)人去活,才活得有價值。議論用語形象生動,如以“騎在人民頭上”與“俯下身子”表現(xiàn)對待人民群眾的兩種不同態(tài)度,以“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表現(xiàn)愿為人民作出最大犧牲的人生命長在,精神永存;以“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xiàn)人民對獻身于人民的事業(yè)的人的擁戴。詩中“牛馬”“野草”等詞由于是從魯迅的語言和作品中引來,為廣大讀者所熟悉,讀到這些詞,讀者眼前又會浮現(xiàn)出魯迅先生的形象。詩貴形象,生動的形象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魅力。
8.作者簡介
臧克家(1905—),現(xiàn)代詩人。山東諸城人。自幼喜愛古詩和民歌。青少年時代生活在農(nóng)村。目睹農(nóng)民的苦難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這奠定了他以后詩歌創(chuàng)作的生活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接觸了新文學,開始新詩習作。1926年秋,到武漢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曾隨國民革命軍討伐反動軍閥。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失敗后,回到故鄉(xiāng),不久因受反動派迫害,逃亡東北。1930年至1934年,在國立山東大學讀書期間,含憤苦吟,得到聞—多等的鼓勵??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臧克家奔赴前方,從事進步文化工作。1942年秋,到達重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并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的活動??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實行法西斯統(tǒng)治,臧克家寫了大量諷刺詩,配合了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人民反壓迫、爭民主的斗爭。解放后,先后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務。曾被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詩人的代表性詩篇,已收入《臧克家詩選》,回憶自己創(chuàng)作的有《詩與生活》,談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有《甘苦寸心知》,另有,《臧克家散文小說集》。2000年1月20日由中國詩歌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詩人獎”在北京頒獎;臧克家獲得“中國詩人獎——終生成就獎”。評委會在授獎辭中稱他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取得卓越成就、為我國新詩發(fā)展作出寶貴貢獻的20世紀杰出的大詩人。
9.臧克家談《有的人》的寫作
關于《有的人》
臧克家
《有的人》這首短詩,是我1949年到北京之后,為了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寫的。那一天,我去瞻仰了魯迅故居,看到了他文章里談到的棗樹,他的“老虎尾巴”也親眼目睹了。對著這遺跡,想念魯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
我沒有見過魯迅,他在上?;顒拥臅r期,我正在青島大學讀書。1935年夏天,在青島遇到蕭軍同志,他希望我給魯迅寫寫信,把地址開給了我。但我沒寫。那時,我在臨清中學教書,信件檢查,特務搗亂。我的《烙印》《罪惡的黑手》兩本詩集,給魯迅寄了,他寫在了日記上。
1942年8月14日,我到了當時所謂“戰(zhàn)時首都”重慶。不久,為了紀念魯迅逝世,在“中蘇文化協(xié)會”的俱樂部召開大會,文化界的同志都到了,老舍主持。大會剛開始,一群特務闖上主席臺,把老舍架了下來,亂叫亂鬧,會沒開成,大家悲憤而散。1946到1948年,我在上海,家住虹口,茅盾同志住大陸新村,我常去看他,隔壁就是魯迅的舊居。內(nèi)山書屋就在附近,我也不時地出入,那時王造時也搞了一個書店。我在上海兩年多,參加了兩次紀念魯迅的大會,都因國民黨特務搗亂破壞未能終場。記得有一次,宋慶齡同志也參加了,特務們氣勢洶洶,把大會的簽名簿都搶走了。在上海時,我曾經(jīng)和幾個朋友到萬安公墓去拜望魯迅的墳墓,一抔黃土,一塊小小的石碑。來去路上,都有特務們的眼睛。
雖然生前沒見過魯迅,但對他崇敬的感情是很深的。五四運動以后,我在濟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的時候,愛好文藝,讀了魯迅的《吶喊》《彷徨》以及他翻譯的《苦悶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著作,以后又讀丁他許多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魯迅的形象高高地、高高地矗立在我的心頭上。
《有的人》雖然是一首短短的抒情詩,但寫出它來,至少得具有幾個條件。
首先是對魯迅的認識,崇敬他的思想情感,像前面所說的那一些;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在這首詩里歌頌了偉大戰(zhàn)士魯迅,也同時揭露批判了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派。對這—點,我的感受也是極深刻的。從“中華民國”這塊空招牌高高掛起之后,我親眼看到、親身經(jīng)歷了舊軍閥、新軍閥的種種罪惡殘暴的迫害,我也悲憤地目睹了地主階級和一切達官貴人為非作歹、欺壓群眾、視人民如草芥的種種情況,這幫壞家伙,利用他們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們歌功頌德,同時,還想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為自己樹碑立傳,以期“流芳百世”。其實是“遺臭萬年”,什么“功德碑”“神道碑”,不一而足。
以上正反兩個方面的經(jīng)歷、感受,存在心里,醞蓄多年,借著紀念魯迅逝世這樣一個機會,用詩作為一個出口,抒發(fā)了心中的積憤,水到而渠成。抒情詩當然是抒情的,但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經(jīng)驗作底子,僅憑—時感觸,即興而成,那它的思想性和感情的深度就會顯得不足,不能深深地打動人心。
一切優(yōu)秀的文藝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深厚的生活經(jīng)驗,和作者對這種生活經(jīng)驗深刻的愛憎情感。
當然,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強弱,也是作品高低的關鍵。
寫這首短詩,我處處用了對比手法,這是顯然可見的。這種手法,是以對兩個階級、兩個對立面的真實情感為出發(fā)點的,愛什么,憎什么,詩里表現(xiàn)得很清楚。它歌頌了應該歌頌的,打擊了應該打擊的。
這,表現(xiàn)了我個人的愛憎,但這種分明的愛憎又不僅僅屬于我個人的。魯迅活著的時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國民黨反動派,怕他、恨他,發(fā)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連他的墳頭,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卻敬他、愛他,把他作為自己的代言人,階級斗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在對待魯迅的態(tài)度上,可以清楚地感到階級斗爭的劇烈。這篇短詩,是為紀念魯迅有感而作的,但它卻有著更大、更廣泛的含義。《有的人》寫了兩種人,實際上也就是寫了兩個階級、兩個階級斗爭,以及人民群眾對它們的愛憎之情?!队械娜恕窂乃Q生到今天,已經(jīng)有30年的生命史了。它沒有被時光浪潮所淘汰,還被大家記著,就是因為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愛憎之情不僅只是我個人的。
三談《有的人》
臧克家
一篇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一定是產(chǎn)生在濃厚的生活里。這是我堅信不移的一條真理。
1949年為了紀念魯迅而寫的《有的人》這首詩,反應是強烈的,但我和魯迅無一面之緣,這情況怎樣解釋呢?
在魯迅逝世13周年的時候。我去瞻仰了他的故居,回頭來就寫了這篇詩,這豈不是即興而成?
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說來話長啊。我和魯迅雖然沒見過面,但我對于他是尊敬而又有親切之感的。1923年我進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開始接觸新文藝,自己也從事習作。這時候我就讀過魯迅的《吶喊》《熱風》《野草》和由他翻譯的《苦悶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等。讀他的書,景仰其為人。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之下的黑暗時代,魯迅的作品像一道明光,引導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探索,郁抑的心情好似找到了一個宣泄的口子。1926年,我奔向武漢,在大革命中作了一名士兵。這與魯迅、郭沫若在思想上的啟發(fā)是大有關系的。武漢大革命失敗以后,我跨進了大學的門。讀魯迅的書越來越多,對他崇敬的思想情感也越來越強烈。那時候,階級陣線分明,與國民黨在各條戰(zhàn)線上的斗爭十分劇烈。魯迅、郭沫若、茅盾,在我們心中,是左翼文化陣地上的三面大旗。魯迅的那種愛憎分明、堅強戰(zhàn)斗的精神,鼓舞斗志,萬人景仰,而他的文章有如利刃新發(fā)于硎的寒光閃閃,使同志奮發(fā),使頑敵膽喪。
1942年8月,我到了所謂“戰(zhàn)時首都”——濃霧蒙蒙的山城重慶。10月18日,在中蘇文化協(xié)會俱樂部紀念魯迅逝世6周年,老舍主持會議。宣布開會之聲剛落,成群特務把老舍架了起來,參加大會的同志們被迫散去,特務追蹤,人人憤怒!另外一次,我伴同許壽裳先生從歌樂山趕到市內(nèi)參加紀念會,遭到了同樣的命運。1946年到1948年,我在上海,也有兩次在大戲院子里開會紀念魯迅逝世,宋慶齡、郭沫若等許多文化界領袖人物都參加了,結(jié)果與重慶紀念會情況相同,特務甚至把簽名簿也搶跑,使千人大會未能終場。這種會場如同戰(zhàn)場,使我感受深刻極了。
1936年魯迅逝世了,舉世悲悼,萬人送葬。魯迅支持的《作家》雜志,約我寫首詩,我以哀悼深情寫了《喇叭的喉嚨》這首詩。
記得1948年,在魯迅逝世紀念那—天,我同幾位朋友—同到郊外的公墓去憑吊?!谛⊥翂?,—尺小石碑。上書“魯迅之墓”四字。一代民族英雄,文壇巨擘,死去之后,只有黃土—抔!我們徘徊又徘徊,久久不能去。我們來去,都有特務的眼睛盯著,有的,還替來參拜的同志“留影”追蹤。魯迅受到億萬人民的敬愛;而國民黨反動派,連他的墳頭也望而生畏。記得很清楚,1935年,我在臨清中學教書。暑假回到母?!獓⑸綎|大學所在地青島,遇到蕭軍同志,他力勸我給魯迅寫信,并把“上海北四川路大陸新村十二號”的地址開給了我。但我,不能寫信。在新軍閥韓復榘的統(tǒng)治下,我沒有寫信的自由!我的學生因為什么“嫌疑”有兩名被捕了,我們滿腔悲憤在不自由的環(huán)境中過日子。我沒有給魯迅寫信,但先后把兩本詩集《罪惡的黑手》《烙印》寄去了。
上面我簡要地述說了我怎么讀魯迅的書,崇拜他的人,怎樣在兩個不同的時代,思想上受到他的教育與影響,感情上對他如何地親切而敬愛。雖然沒見面,而精神上的感召是深切之至的。
這是一個方面。再就另一個方面談一談。
我在《有的人》這首詩里,處處用了對比的手法??坍嬃说刂?、官僚反動階級人物的卑劣與無恥。以反襯無產(chǎn)階級的代表魯迅的偉大與崇高,這一點用不到多說。我對這些反面人物,對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了如指掌的。因為我已經(jīng)76歲,清朝末年、北洋軍閥、中華民國蔣介石統(tǒng)治的時代,我不但耳聞而且目睹,不但目睹而且是印象深刻、感慨萬端的!這些反動家伙,殘民以自肥,踏著人民的骷髏,把自己升成“偉人”!他們生前享大福,壞事做絕,還妄想死后留名,萬古不朽。為自己樹碑立傳,紀“功德”,開“神道”,想得很美:“流芳萬世”。你覺得可笑嗎?他們卻覺得“理所當然”呢。
兩相對比,看一看,想一想吧。
魯迅是不朽的,但他想“速朽”,愿成了“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而那些反動的家伙,人類的渣滓,卻“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歷史是無情的,也是公正的。人民是最有權(quán)威的,也是是非分明的。那些人民之敵的壞東西,早已拋入了歷史的垃圾堆,而魯迅的大名呢,卻永垂史冊,受到人民的崇拜和敬愛。
我寫《有的人》,是有著深厚的生活基礎和痛切的個人感受的。它雖然寫的是紀念魯迅.但讀者會從中體會到關于人生意義的哲理,引起對革命人物的崇敬之心,對反動家伙們的憎恨之情吧。
10.“探究?練習”
參考答案
第一題:
(1)有人的所作所為,—切都是為了個人的、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使得絕大多數(shù)人因為他而陷入痛苦和死亡;有的人,人生的理想就是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例如: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是—個巨貪,賣官鬻爵,利欲熏心,貪贓枉法,無惡不作,老百姓叫他“王三億”(意思是貪污了三個億,這是老百姓的估計,實際金額有待審核),又稱他為“王壞種”?,F(xiàn)在,黨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撤退其副省長職務,并交司法機關處理。像王懷忠這樣的“壞種”活著,廣大人民群眾就不能活。我們的黨員干部也有很多的人是清正廉潔,為民服務的。例如:電視劇《省委書記》中的省委書記貢開宸,是當代清官的典型,他勤勤懇懇地為老百姓著想,為老百姓辦事;他廉潔公正,對自己的子女和身邊的人要求非常嚴格;他睿智,抓大政大策,善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有知識有閱歷,而且工作上很有辦法的青年干部。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舉例不受此例限制)
(2)一心想流芳百世卻不為人民謀利益的人,只能是遺臭萬年,遭到人民的唾罵,而不求個人名利—心為人民謀福利的人,永遠會得到人民的愛戴,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例如:巨貪胡長清到處給人題字,想“流芳百世”,結(jié)果被司法機關審處,判處死刑,“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然而,水利部副部長汪洋湖,“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他是愿作野草的人,對水利事業(yè)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受到人民的敬仰,他的光輝事跡將永載史冊。(舉例不限于此)
第二題:
第一個“活”輕讀,第—個“死”重讀,第二個“死”輕讀,第二個“活”重讀。
第三題:
(1)共同的美德是一切為了別人,一切為了人民,從不追求名利,但人民卻深深地愛戴他們;
(2)課文是把兩種“有的人”進行對比,泰戈爾的詩是把“你”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詩人對“你”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
第四題:(略)
11.課后練習
閱讀下面兩節(jié)詩,后答題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化用了魯迅《自嘲》詩里的哪兩句?
2.哪兩句詩概括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圖虛名的精神?哪兩句詩鞭撻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驕橫和腐朽?
3.詩中怎樣運用對比?它的作用是什么?
4.寫出詩歌中“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相呼應的一句詩。
5.“野草”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
1.橫眉冷對干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3.先反后正;起到強調(diào),加深印象的作用。
4.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5.指獻身于人民事業(yè),不追求個人名利的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詩文簡析:
從詩的標題看,這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回贈之作。兩位詩友闊別多年后在揚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賦詩相贈,劉乃作此酬答。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
詩的開頭回首往事,抒發(fā)感慨?!鞍蜕匠敝纲H居之地。永貞元年(805),順宗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劉禹錫時任屯田員外郎(唐置屯田郎中、員外郎各一人,屬工部,掌屯田政令),為革新之核心人物。不久革新失敗,王叔文被殺害,劉禹錫被貶郎州司馬。憲宗元和十年(815)曾被召回長安,因游玄都觀看桃花作《戲贈看花諸君子》詩譏刺權(quán)貴,又被貶為連州(在今廣東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轉(zhuǎn)任夔州、和州?;叵攵嗄陙韮啥仍赓H,—直在遠離京城的荒僻之地為官,心中感慨萬端?!皸壷蒙怼比直磉_了詩人對自己被朝廷長期冷落的不滿。
三、四句用兩個典故表達回歸之后的感受?!奥劦奄x”指晉人向秀所作思舊賦》。詩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還京城,許多舊友已經(jīng)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懷念而已。“爛柯人”指傳說中的人物王質(zhì)。相傳王質(zhì)進山打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觀看。棋到終局,王質(zhì)發(fā)現(xiàn)手里的斧柄已爛掉?;氐酱謇锊胖酪呀?jīng)過去了一百年。詩人以王質(zhì)自比,說明自己貶謫時間太久,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時光景了。
五、六句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劉禹錫當初參與政治革新活動時只有三十四歲,不幸被貶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來.沉舟的旁邊千帆過往,病樹前面萬木向榮。詩人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沉浮,表現(xiàn)出豁達的胸懷。
末兩句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案枰磺敝赴拙右自谙腺x詩相贈?!伴L精神”,即增長精神,振作精神。詩人在朋友的關懷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這首詩的精華在“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此聯(lián)所展示的藝術形象明朗清新,意境沉郁又有豪邁之氣,客觀上被人認為包含著—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其引申意義已遠溢于本義之外。后人常引用此兩句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著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下去。
2.白居易與劉禹錫:
《新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又與劉禹錫齊名,號劉白”。二人于詩齊名,交誼亦深。白居易《哭劉尚書夢得》二首之一:“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倍顺驮娊Y(jié)集為《劉白唱和集》。敬宗寶歷元年(825),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次年在揚州與劉禹錫相逢,席上作《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相贈。詩云:“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因此白居易稱劉禹錫為“劉二十八使君”。
《無題》
1.詩文簡析:
這首詩以“無題”為題,等于沒有題目。這就增加了我們理解的難度。詩人為什么不給這首詩定一個與詩意有關的題目?可能是有他的苦衷,不便明說吧。不過從首句“相見時難別亦難”來看,當是—首傷別的詩。為誰傷別呢?是摯友,還是戀人?還是另有寓意?學者的看法并不—致。但從描寫的內(nèi)容來看,似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首聯(lián)寫暮春時與自己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字意思不同。見面本來已很困難,所以分別時也令人難受?!皷|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即春風,“殘”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頷聯(lián)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胺健薄笆肌保际恰安拧钡囊馑?。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時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也有人認為這里可能是詩人借以抒發(fā)政治上屢遭挫折后的苦悶心情。
頸聯(lián)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惫试娙宿D(zhuǎn)寫對方即從曉妝對鏡落筆?!暗钤启W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躑躅苦吟吧?“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
尾聯(lián)表達詩人的愿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將對方住處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為什么見面這般難?其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連打探—下她的音訊也不容易,只有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幫忙了。“青鳥殷勤為探看”,只是詩人苦苦相思時的—種愿望而已?!盀樘娇础奔礊槲姨教娇矗跉庵谐錆M期待之意。因為律詩押平聲韻,所以這里的“看”字要讀平聲。
全詩把別后相思寫得纏綿悱惻,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令人動容。古人說“別易會難”,而本篇開頭卻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將古語加以變化運用,在含意上翻進一層,由此可見詩人對離愁別恨的體會之深?!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lián),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2.李商隱與無題詩:
周勛初主編《唐詩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無題詩,唐詩類別。詩人別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標明事題者,即以無題為名,故稱無題詩。此格始創(chuàng)于唐李商隱,其詩集中尤為常見。亦有以詩之起首二字名篇,而標題不能概括全詩意旨者,亦屬無題詩之列,如李商隱《錦瑟》。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唐人詩中有言無題者,率杯酒狎邪之語。以其不可指言,故謂之無題,非真無題也?!贝朔N詩因本事難究,旨義隱約,頗費猜詳,往往眾說紛紜,亦不免附會穿鑿,破解者當慎重從事。(程章燦)
詹锳《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中國古典文學基本知識叢書》):李商隱還有一些抒情詩,往往標作“無題”?;蛘哂迷姷念^兩個字作題目,實際上也等于無題。這種“無題”的詩,往往表現(xiàn)男女的相思。但這類的詩缺乏積極健康的內(nèi)容,意義不大。例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中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边@里用“絲”與“思”雙關兩意,用蠶絲和蠟淚來象征一種終身不變的愛情,使這兩句詩過去長期為人傳誦。但是這首詩整個的情調(diào)是無力的。詩的末聯(lián)說:“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蔽覀兛纯础芭钌健焙汀扒帏B”這兩個典故是怎樣用的。李商隱在另一首《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里說:“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可見蓬萊山和劉郎上天臺的故事有關。杜甫《麗人行》說“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暗指的是楊國忠和虢國夫人的曖昧關系。從這兩個典故的用法上,可以看出這首詩里所寫的并不是什么堅貞的愛情。
寫作?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
寫作短文講了兩個問題: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學會從搜集到的寫作素材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材料。
第—個問題,關鍵是要培養(yǎng)留心生活、注意觀察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怎樣從寫作素材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材料?對此短文作了明確的闡述,概括起來是兩點:根據(jù)中心表達的需要去提?。话涯切┱鎸嵭路f、生動典型、有積極意義的材料寫入文章。
作文題解、提示:
第一題:
寫作此題,有的同學或許會說:“我沒有什么積累的素材。”這些同學,可想:在你的生活中,你最關注什么,最喜愛什么?有沒有遇到什么難以忘懷的人物、場景、事件?你所關注的、喜愛的、讓你難以忘懷的,就是“積累”,其中必有可寫的素材。譬如,有些男生非常喜愛足球,他們在一起踢球、看球、評球。就有很多生活的積累。對這些積累的素材認真加以分析、取舍,選準一個角度。確定—個中心,就可以寫篇文章。
第二題:
寫作此題,有兩點提醒注意:
1.寫一個人物—天的生活,其實是一種“窺斑知豹”的手法:通過某人一天的生活的集中描述,來反映這個人物整個的生活面貌。
2.寫人物一天的生活,最忌寫成—筆流水賬。怎樣做到記敘生動、有詳有略,動筆前要好好構(gòu)思。
第三題:
“一得”指題要小,但要小中見大,有意義、有價值,確實是自己的真切感受。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
“想一想?做一做”參考答案:
第一題:使用時先引導學生了解命題的要求。然后讓他們快速默讀—兩遍,從整段考慮。抓住中心意思;接著揣摩全段文句,找出那兩個多余的句子;刪除后再復讀一遍,看全段文句是否順暢,中心意思是否突出。
參考答案:刪去“滿招損,謙受益”和“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因為這個語段的中心意思是“學習要刻苦勤奮,持之以恒”。而后半段插進這兩句引語,把意思轉(zhuǎn)到“虛心”的重要性上去了。刪改后,上下句連貫,中心意思顯得突出。
第二題:
使用時先讓學生明確題意是要求調(diào)整句序,內(nèi)容的中心是說明灰塵的危害;然后指導學生先通讀全段,了解大意,再仔細閱讀,在句子的銜接上找毛病,發(fā)現(xiàn)跟上下句接得不妥當?shù)木渥樱妥鰝€記號,并考慮該放到段內(nèi)何處。這樣揣摩兩三遍后,排出新的句序;再對新句序作復讀、調(diào)整(尤其要確定好整個語段的第1句),直到全段句序合理、句意連貫為止。
這種練習有利于訓練清晰的思路。如果估計學生完成本題有困難,教師可酌情補充—道稍易的題目,句子少幾個,錯誤明顯一點,作預備性練習。解題時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和聯(lián)系。
參考答案:(1)—(2)—(3)—(5)—(4)—(6)—(7)—(9)—(8)—(10)
綜合實踐活動?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
內(nèi)容闡釋:
教材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闡述社會熱點產(chǎn)生的背景、原因及研究這些熱點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闡述研討社會熱點問題的基本方法、步驟及有關注意事項:
1.選好話題;
2.做好資料準備;
3.調(diào)適研討時的心態(tài)。
2017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2017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17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八年級英語下冊知識點:第四單元
第四單元知識點。
◆unit4HesaidIwashard-working.
知識點:
在稱述句中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zhuǎn)換:
a)直接引語:說話人直接引用別人的原話。
b)間接引語:說話人用自己的話把別人的意思轉(zhuǎn)述出來。
c)直接引語一般前后要加引號;間接引語不d)用引號。
e)規(guī)則:1)人稱變化:從句中的第一人稱多改為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根據(jù)情況改為第一或第三人稱;第三人稱不f)變。2)時態(tài)變化:如果主句的謂語動詞是一般過去時,g)直接引語變?yōu)殚g接引語時從句的謂語動詞在時態(tài)方面要做以下變化:
直接引語間接引語
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客觀真理除外)
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
現(xiàn)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
如果主句的謂語動詞是一般現(xiàn)在時,直接引語變?yōu)殚g接引語時,從句的動詞時態(tài)保持不變;直接引語如果是客觀真理變?yōu)殚g接引語時,時態(tài)保持不變。3)其他指示代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和動詞等的變化。直接引語中的一些指示代詞,時間狀語和地點狀語須作相應的變化:
直接引語間接引語
指示代詞this這these這些that那those那些
時間狀語now現(xiàn)在then那時
today今天thatday那天
tonight今晚thatnight那天晚上
thisweek這星期thatweek那個星期
yesterday昨天thedaybefore前一天
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期中復習資料
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期中復習資料
I.單詞
1.publishv.出版publishingn.出版事業(yè)publishern.出版商
publishinghouse出版社
2.elect:choosebyvoting精選electionn..
electsbtodosth
lWeelectedhimmonitorofourclass.
lHewaselectedmonitorofourclass.
3.chief:mostimportantchiefeditor/engineer/cook
chiefexecutiveofficer
main:主要部分maintask/course/street
4.editv.編輯editorn.編輯editionn.版本版次
不加a/an/the稱呼官銜職位之前不用
lHeiscaptainoftheteam.
lAschairmanofthecommittee,Ideclarethemeetingopen.
5.suggestv.suggestionn.
1)suggest+名詞“建議,提出”
Hesuggestedadifferentwaytosolvetheproblem.
2)suggest+doing
Theysuggestedwaitingatthebusstation.
3)suggestthat+(should)do
Shesuggestedthattheclassmeeting(should)notbeheldonSaturday.
Shesuggestedthatwe(should)meetattheschoolgate.
6.experiencev.n.thingsoreventsthathappentous
/c/經(jīng)歷PleasetellusyourexperiencesinAfrica.
/u/經(jīng)驗Heisateacherwithovertenyearsofteachingexperience.
experiencedadj.anexperiencedman
7.takechargeof:havethedutyof,beinchargeof,beresponsiblefor
8.talk…over:discuss…carefully
9.readv.readingadj.readinghabbit.readern.
10.consider:thinkaboutcarefullyconsiderationn.considerateadj.
11.brieflyadv:shortlyorquicklybriefadj.
12.abit:alittlefar.much,alittle,even
Heisnotalittletired.(much)Heisnotabittired.(notatall)
13。decidev.makeupone’smind
decisionn.chooseafterthinkingmakedecisions
14.concludev.conclusionn.draw/cometoaconclusion
lThedoctorconcludedthatthepatient’sdiseasewascancer.
lSheconcludedherspeechwithapoem.
15.choosev.choicen.
16.agreev.disagreev.
1)agreewithsb
2)agreetodoSheagreestohelphimwithhisEnglish.
3)主要用來表示一方提出一項建議、安排、計劃等,另一方同意協(xié)作agreetotheplan/themethod/arrangement/idea/suggestion
4)agreeontheprice取得達成統(tǒng)一
17.youngadj.youthn.
18.inall:altogether
19.talentn.talented
20.delightv.delighted(pleased)delightful
21.designdesigner
22.complaincomplaintcomplainabout
23recordv.recordn.recordern.
II.課文
1.holdameetingholdanexhibition
holdasportsmeetingholdon
hold50peopleholdone’sbreath,
Ameetingwasheld.
2.課文中的賓語從句分析
1)Shesaid.Theotherthreewillbetheeditors.
Shesaidthattheotherthreewouldbetheeditors.
2)Pansyaskedus.CanyoucallitMayfieldSun?
PansyaskeduswhetherwecouldcallitMayfieldSun.
3)PansyaskedWhichsectionwilltheyhave?
Pansyaskedwhichsectiontheywouldhave.
3.稱呼,官銜,職位前不加the
Iwassecretaryof…Weelectedhermonitorofourclass.
Aschairmanoftheclub,Ideclarethemeetingopen.
4.過去將來時would過去某個時間之后發(fā)生的事情
Tomsaidthathewouldvisitaschoolthenextday.
ThedoctorsaidJackwouldbeallrightinafewdays.
Hecalledtosaythathewouldcomehomeafter10o’clock.
5.定語從句things(weshoulddiscuss)
6.freebefreetoreaders.Iwillbefreethisafternoon.
7.spendcosttakepay
lHespendsalotofmoneyon(inbuying)books.
lTheticketswillcostyoutwentypounds.
lIttookhimanhourtoreadthebook.
lYouwillhavetopaymetendollarsaweekforyourmeals.
8.abitlonger=alittlelonger
趣味比較
Heisnotabittired.(Henottiredatall.)
Henotalittletired.(Heismuchtired.)
9.arrangev.arrangementn.
1)arrange(for)stharrangeapersonalinterview
2)arrangetodo
Theyarrangedtostartearly.
3)arrangeforsbtodo
I’vearrangedforMarytomeetyouattheairport.
10.inoneweek’stime:inoneweek
III.Grammar
一.oughtto具體用法如下:
1.(表示義務、責任等)應當,應該
Yououghttoworkharderthanthat.
2.(表示勸告、建議等)應該,該
Youdontlookwell.Yououghttogotoseethedoctor.
3.(表示猜測、期望)總應該,理應
Itoughttobeafinedaytomorrowmorning.
這時oughtto和should可以互換使用.
4、oughtto的否定式
Everyoneoughtnot(oughtnt)tocrossthestreetagainsttheredlight.
5.oughtto的疑問式是將ought提到句首構(gòu)成.
—Oughtwetodoitatonce?—Yes,youough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