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入門基礎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8第四章電化學基礎知識點歸納。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高中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四章電化學基礎知識點歸納”,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四章電化學基礎知識點歸納
一、原電池
課標要求
1、掌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要點精講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原電池概念: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若化學反應的過程中有電子轉移,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過程中的電子轉移設計成定向的移動,即形成電流。只有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才能被轉化成電能;非氧化還原反應的能量變化不能設計成電池的形式被人類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熱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類應用。
(2)原電池裝置的構成
①有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是非金屬導體)作電極。
②電極材料均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③兩極相連形成閉合電路。
(3)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原電池是將一個能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原電池的負極和正極上發(fā)生,從而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簡易記法:負失氧,正得還。
2、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1)依據(jù)原電池原理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①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由活潑金屬流向不活潑金屬,而電流方向是由正極流向負極,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電池中,活潑金屬作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不活潑金屬作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③原電池的正極通常有氣體生成,或質量增加;負極通常不斷溶解,質量減少。
(2)原電池中離子移動的方向
①構成原電池后,原電池溶液中的陽離子向原電池的正極移動,溶液中的陰離子向原電池的負極移動;
②原電池的外電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
注:外電路: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
內電路: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3、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1)由組成原電池的兩極材料判斷
一般是活潑的金屬為負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2)根據(jù)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動方向判斷。
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
(3)根據(jù)原電池里電解質溶液內離子的流動方向判斷
在原電池的電解質溶液內,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4)根據(jù)原電池兩極發(fā)生的變化來判斷
原電池的負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其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5)根據(jù)電極質量增重或減少來判斷。
工作后,電極質量增加,說明溶液中的陽離子在電極(正極)放電,電極活動性弱;反之,電極質量減小,說明電極金屬溶解,電極為負極,活動性強。
(6)根據(jù)有無氣泡冒出判斷
電極上有氣泡冒出,是因為發(fā)生了析出H2的電極反應,說明電極為正極,活動性弱。
本節(jié)知識樹
原電池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把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
二、化學電源
課標要求
1、了解常見電池的種類
2、掌握常見電池的工作原理
要點精講
1、一次電池
(1)普通鋅錳電池
鋅錳電池是最早使用的干電池。鋅錳電池的電極分別是鋅(負極)和碳棒(正極),內部填充的是糊狀的MnO2和NH4Cl。電池的兩極發(fā)生的反應是:
(2)堿性鋅錳電池
用KOH電解質溶液代替NH4Cl作電解質時,無論是電解質還是結構上都有較大變化,電池的比能量和放電電流都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它的電極反應如下:
(3)銀鋅電池――紐扣電池
該電池使用壽命較長,廣泛用于電子表和電子計算機。其電極分別為Ag2O和Zn,電解質為KOH溶液。其電極反應式為:
(4)高能電池――鋰電池
該電池是20世紀70年代研制出的一種高能電池。由于鋰的相對原子質量很小,所以比容量(單位質量電極材料所能轉換的電量)特別大,使用壽命長。
如作心臟起搏器的鋰碘電池的電極反應式為:
2、二次電池
原理:充電電池在放電時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充電時又逆向進行,生成物重新轉化為反應物,使充電放電可在一定時期內循環(huán)進行。
鉛蓄電池
構成:該電池以Pb和PbO2作電極材料,硫酸作電解質溶液。
放電時二氧化鉛電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鉛電極上發(fā)生氧化反應。充電時二氧化鉛電極上發(fā)生氧化反應,鉛電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
3、氫氧燃料電池
(1)氫氧燃料電池的構造
在氫氧燃料電池中,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石墨為電極,H2和O2或空氣)源源不斷地通到電極上。
(2)氫氧燃料電池的優(yōu)點是產物只有水,不產生污染物。
本節(jié)知識樹
根據(jù)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設計了各種用途的原電池產品。需要了解常見電池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范圍。
三、電解池
課標要求
1、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夠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解池反應方程式
3、了解電解池、精煉池、電鍍池的原理
要點精講
1、電解原理
(1)電解的含義: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這種把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構成電解池的條件
①直流電源。
②兩個電極。其中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極叫做陽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極叫做陰極。
③電解質溶液或熔融態(tài)電解質用石墨、金、鉑等制作的電極叫做惰性電極,因為它們在一般的通電條件下不發(fā)生化學反應。用還原性較強的材料制作的電極叫做活性電極,它們作電解池的陽極時,先于其他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
(3)陰、陽極的判斷及反應原理
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極為陽極。陽極如果是活潑的金屬電極,則金屬失去電子生成金屬陽離子;陽極如果不能失去電子,則需要溶液中能失去電子(即具有還原性)的離子在陽極表面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
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極為陰極。陰極如果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質,則陰極本身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陰極如果不能得到電子,則溶液中的離子在陰極表面得電
子,發(fā)生還原反應(如下圖所示)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飽和食鹽水以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①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反應原理
②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制燒堿的主要生產流程
(2)電鍍
①電鍍的含義:電鍍是應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鍍上一薄層其他金屬或合金的過程。
②電鍍的目的:電鍍的目的主要是使金屬增強抗腐蝕能力、增加美觀和表面硬度。
③電鍍特點:“一多、一少、一不變”。一多指陰極上有鍍層金屬沉積,一少指陽極上有鍍層金屬溶解,一不變指電解液濃度不變。
(3)電鍍的應用――銅的電解精煉
①電解法精煉銅的裝置
②電解法精煉銅的化學原理
電解精煉是一種特殊的電解池。電解精煉中的兩個電極都是同種金屬單質,陽極是純度較低的金屬單質,陰極是純度較高的金屬單質。
(3)電冶金
原理:化合態(tài)的金屬陽離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得到電子,變成金屬單質。
本節(jié)知識樹
化學能與電能可以相互轉化。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反應為電解反應,實現(xiàn)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裝置叫電解池。
原電池與電解池比較
四、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
課標要求
①能夠解釋金屬電化學腐蝕的原因
②了解金屬腐蝕的危害
③掌握金屬腐蝕的防護措施
要點精講
1、金屬的腐蝕
(1)定義:金屬的腐蝕是指金屬與周圍的氣體或液體物質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引起損耗的現(xiàn)象。
(2)分類:由于金屬接觸的介質不同,發(fā)生腐蝕的情況也不同,一般可分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
①化學腐蝕:金屬跟接觸到的物質直接發(fā)生反應而引起的腐蝕叫做化學腐蝕?;瘜W腐蝕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普通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不是原電池反應,無電流產生。
②電化學腐蝕:不純的金屬與電解質溶液接觸時,會發(fā)生原電池反應。比較活潑的金屬失去電子而被氧化,這種腐蝕叫做電化學腐蝕。
(3)電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實際上是由大量的微小的電池構成微電池群自發(fā)放電的結果。
①析氫腐蝕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表面會形成一薄層水膜,在鋼鐵表面形成了一層電解質溶液的薄膜,與鋼鐵里的鐵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了原電池。這無數(shù)個微小的原電池遍布鋼鐵表面,在這些原電池里,鐵是負極,碳是正極。若電解質溶液酸性較強則發(fā)生析氫腐蝕。
②吸氧腐蝕
金屬表面酸性較弱或呈中性時,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氣與水結合,生成OH-,消耗了氧氣,從而使得溶液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氧氣而發(fā)生吸氧腐蝕。
2、金屬的防護
金屬防護的目的就是防止金屬的腐蝕。金屬的防護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使金屬不被氧化。
(1)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將被保護的金屬與更活潑的金屬連接,構成原電池,使活潑金屬作陽極被氧化,被保護的金屬作陰極。
(2)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
利用外加直流電,負極接在被保護金屬上成為陰極,正極接其他金屬。
(3)非電化學防護法
①非金屬保護層②金屬保護層③金屬的鈍化
3、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規(guī)律
(1)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越劇烈,該金屬越活潑。
(2)金屬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該金屬越活潑。
(3)一種金屬能從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中將其置換出來,則該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更活潑。
(4)兩金屬構成原電池時,作負極的金屬比作正極的金屬更活潑。
(5)在電解的過程中,一般地先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的金屬單質的活潑性比后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的金屬單質的活潑性弱。
本節(jié)知識樹
在揭示金屬腐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的基礎上,分析發(fā)生金屬腐蝕的原因,探討防止金屬腐蝕的思路和方法。
金屬冶煉方法總結
相關知識
2016高一化學必修1第四章知識點歸納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2016高一化學必修1第四章知識點歸納,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2016高一化學必修1第四章知識點歸納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種親氧元素,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形式存在于巖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殼質量90%以上。位于第3
Si
對比
最外層有4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huán)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wǎng)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wěn)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應用可溶性硅酸鹽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強的酸反應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膠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四.硅酸鹽
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分布廣,結構復雜化學性質穩(wěn)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鈉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稱作水玻璃和泡花堿,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劑和黏膠劑。常用硅酸鹽產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單質
與碳相似,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硅結構類似于金剛石,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1410℃),硬度大,較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良好的半導體,應用:半導體晶體管及芯片、光電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結構: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l-,為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tài)存在。
六.氯氣
(液氯)和固態(tài)。制法:MnO2+4HCl(濃)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shù)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2NaCl現(xiàn)象:大量白煙
2Fe+3Cl2===2FeCl3現(xiàn)象:棕黃色的煙點燃點燃高溫
Cu+Cl2===CuCl2現(xiàn)象:棕黃色的煙
Cl2+H2===2HCl現(xiàn)象:發(fā)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并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fā)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1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wěn)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wěn)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yè)物質。
④用于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⑤有機化工: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七.氯離子的檢驗
使用硝酸銀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
若有疑問,可以直接留言,我會與你一起討論的,謝謝你的配合,祝你學習進步!
光照點燃點燃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歸納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歸納”,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歸納
第一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名詞: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3、激素的特點: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fā)生彎曲的部位。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fā)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fā)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9、頂端優(yōu)勢:植物的頂芽優(yōu)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yōu)勢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fā)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N。
語句:1、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_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獪靥貙嶒灲Y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并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jīng)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shù)耐瑫r,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3、生長素的作用:a、兩重性:對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于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于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5、果實由子房發(fā)育而成,發(fā)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fā)育著的種子。6、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
17回復: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
第二節(jié)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一、體液調節(jié)
名詞:1、體液調節(jié):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jié)。2、垂體: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借漏斗柄連于下丘腦,呈橢圓形。3、下丘腦:即丘腦下部。間腦的一部分,位于腦的腹面,丘腦下方,下丘腦是調節(jié)內分泌的較高級中樞。4、反饋調節(jié):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jié)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后,又可以反過來調節(jié)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合成與分泌。5、協(xié)同作用: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fā)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如: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18回復: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fā)揮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島A細胞產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島素(胰島B細胞產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語句:1、垂體能產生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等激素。甲狀腺能產生甲狀腺激素,胰島能產生胰島素,2、人體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長激素----促進生長,主要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促激素----促進相關腺體的生長發(fā)育,調節(jié)相關腺體激素的合成與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尤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胰島素----調節(jié)糖類代謝,降低血糖含量,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元,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含量降低。3、分泌異常癥:a、生長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癥(只小不呆)、幼年分泌過多引起巨人癥,成年分泌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癥。B、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癥(又呆又?。?。4、下丘腦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下丘腦通過促垂體激素對垂體的作用,調節(jié)和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5、激素的調節(jié):①縱向調節(jié):a、促進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代謝加強。B、抑制作用:甲狀腺激素增多→(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減少→甲狀腺激素維持正常(反饋調節(jié))。②橫向調節(jié):協(xié)同作用和拮抗作用。6、在體液中除激素外,還有CO2、H+等對機體也有調節(jié)作用。
19回復: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
二、神經(jīng)調節(jié)
名詞:1、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刺激的規(guī)律性反應。反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2、非條件反射:動物通過遺傳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3、、條件反射:動物在后天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4、反射?。悍瓷浠顒拥慕Y構基礎。通常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和效應器。5、神經(jīng)元:即神經(jīng)細胞,包括細胞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枝少的軸突和數(shù)條短而呈樹狀分枝的樹突。6、神經(jīng)纖維:軸突或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7、興奮:動物和人的某些組織或細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動狀態(tài)或弱活動態(tài)變?yōu)閺娀顒討B(tài)。8、突觸:把一個神經(jīng)元和另一個神經(jīng)元接觸的部位,突觸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膜和突觸后膜。9、突觸小體:軸突末梢經(jīng)多次分支,每個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小體。10、大腦皮層: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由神經(jīng)元的細胞體構成的灰質,叫大腦皮層。11、言語區(qū):人類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某些區(qū)域有關,這些區(qū)域叫做言語區(qū)。12、運動性失語癥(say):當皮層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區(qū))受到損傷時,病人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會講話.也就是不能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能看,能聽,不會說)13、感覺性失語癥(hear):當皮層顳上回后部(H區(qū))受到損傷時,病人會講話會書寫,也能看懂文字,但卻聽不懂別人的談話.(能看、能寫、不會聽)
語句:1、興奮的傳導:①.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靜息狀態(tài)的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區(qū)域的膜電位----外負內正,未興奮區(qū)域的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區(qū)域與未興奮區(qū)域形成電位差。形成局部電流回路:a.膜外電流:未興奮區(qū)→興奮區(qū),b.膜內電流:興奮區(qū)→未興奮區(qū)。②.細胞間的傳遞(通過突觸來傳遞):a、突觸是由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的間隙)和突觸后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三部分構成。B、興奮傳遞過程:膜電位變化→突觸釋放遞質→膜電位變化;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前膜時,引起突觸小泡破裂,釋放出遞質到突觸間隙內,遞質與突觸后膜的特殊受體結合,改變了突觸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個神經(jīng)元產生了興奮或抑制。神經(jīng)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興奮在一個神經(jīng)元與另一個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導方向是:細胞體→軸突→樹突。2、軀體運動中樞(存在大腦皮層的中央前回):a、當刺激中央前回頂部時,可引起下肢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時,倒出現(xiàn)頭部器官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時,可以出現(xiàn)相應器官運動。B、分布特點:皮層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皮層代表區(qū)的大小與軀體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3、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a、不同的:神經(jīng)調節(jié)反應速度迅速、準確,作用范圍比較局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jié)反應速度比較緩慢,作用范圍比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b、聯(lián)系:神經(jīng)調節(jié)為主,體液調節(jié)為輔,兩者共同協(xié)調,相輔相成,共同調節(jié)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20回復: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
三、神經(jīng)調節(jié)與行為
名詞:1、趨性:是動物對環(huán)境因素刺激最簡單的定向反應,如某些昆蟲和魚類的趨光性,臭蟲的趨熱性,寄生昆蟲的趨化性等,它們都與神經(jīng)調節(jié)有關。2、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順序連鎖發(fā)生構成的,大多數(shù)本能行為比反射行為復雜得多,如蜜蜂采蜜,螞蟻做巢,蜘蛛織網(wǎng),鳥類遷徙,哺乳動物哺育后代等都是動物的本能行為。3、印隨:剛孵化的動物有印隨學習,如剛孵化的小天鵝總是緊跟它所看到的第一個大的行動目標行走,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著人或其他行動目標走。4、模仿:幼年動物則主要是通過對年長者的行為進行模仿來學習的,如小雞模仿母雞用爪扒地索食。
語句:1、垂體分泌的激素與動物行為:a、催乳素:照顧幼仔,促進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發(fā)育和生理機能的完成,如促進哺乳動物乳腺的發(fā)育和泌乳,促進鴿的嗉囊分泌鴿乳的活動等;b、促X腺激素:垂體分泌的促X腺激素能夠促進X腺的發(fā)育和X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動物的X行為。2、行為分為:(1)先天性行為:趨性、非條件反射和本能。(2)后天性行為:印隨、模仿和條件反射。3、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fā)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動物的判斷和推理能力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4、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jīng)調節(jié)是相互協(xié)調作用的,但神經(jīng)調節(jié)仍處于主導的地位。5、動物行為是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運動器官共同協(xié)調下形成的。
高一化學第四章《堿金屬》知識點總結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化學第四章《堿金屬》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一化學第四章《堿金屬》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jié)鈉
一、堿金屬:鋰、鈉、鉀、銣、銫、鈁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都只有一個電子,由于它們的氧化物溶解于水都是強堿,所以稱這一族元素叫做堿金屬。
二、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呈銀白色,密度比水小,熔點低,是熱和電的良導體。
三、鈉的化學性質
1、與非金屬反應
4Na+O2====2Na2O(Na2O不穩(wěn)定)
2Na+O2====Na2O2(Na2O2穩(wěn)定)
2Na+Cl2===2NaCl
2Na+S====Na2S(發(fā)生爆炸)
2、與化合物反應
2Na+2H2O====2NaOH+H2↑(現(xiàn)象及原因:鈉浮于水面,因鈉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因鈉熔點低;小球游動發(fā)出吱吱聲,因有氫氣產生;加入酚酞溶液變紅,因有堿生成)
Na與CuSO4溶液的反應
首先是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然后是2NaOH+CuSO4===Cu(OH)2↓+Na2SO4(有藍色沉淀)
注:少量的鈉應放在煤油中保存,大量的應用蠟封保存。
第二節(jié)鈉的化合物
一、鈉的氧化物(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Na2O+H2O===2NaOH(Na2O是堿性氧化物)
2Na2O2+2H2O===4NaOH+O2↑(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Na2O2是強氧化劑,可以用來漂白)
2Na2O2+2CO2=2Na2CO3+O2↑(在呼吸面具或潛水艇里可用作供氧劑
二、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1、硫酸鈉芒硝(Na2SO4.10H2O)用作緩瀉劑
2、碳酸鈉Na2CO3用作洗滌劑
3、碳酸氫鈉NaHCO3作發(fā)孝粉和治胃酸過多
注: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比較
水溶性:Na2CO3比NaHCO3大
與HCl反應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熱穩(wěn)定性NaHCO3受熱易分解Na2CO3不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常用此法除雜)
第三節(jié)堿金屬元素
一、物理性質(詳見課本107頁)
銀白色,柔軟,從Li→Cs熔沸點降低
二、性質遞變規(guī)律LiNaKRbCs
原子半徑漸大,失電子漸易,還原性漸強,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的堿的堿性漸強。
三、焰色反應
1、定義:多種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呈特殊的顏色
2、用品:鉑絲、酒精燈、試劑
3、操作:灼燒→蘸取試劑→放在火焰上觀察火焰顏色→鹽酸洗凈→灼燒。注:焰色反應可用來鑒別物質記?。衡c――黃色鉀――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第四章)
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第四章)
第四章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一節(jié)自然條件對城市及交通線路的影響
一.自然條件對城市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
1.地形的影響 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位于瀕海、瀕湖或沿河的 地區(qū)。在熱帶地區(qū),城市主要分布在。
2.氣候的影響大城市都分布在地帶和氣候條件較優(yōu)越的地區(qū)。
3.水的影響①影響城市區(qū)位——河流的入海口處(如上海、廣州)、河流匯合處(武漢、重慶)、水陸交通的轉換處(杭州)、水運起點(贛州)都易形成城市。
②影響城市形態(tài)——位于河流兩岸的城市,往往呈或狀。
4.礦產的影響
世界上對礦產資源依賴性較大的城市有:英國、美國、德國埃森、杜伊斯堡。
我國對礦產資源依賴性較大的城市有:、包頭、、大同、鶴崗等。
二.自然條件對交通線路的影響
地形平坦處線路,總長度。崎嶇的山地線路
(“之”字型或“8”字型),總長度。平原、緩丘、山間盆地河谷常有多條交通運輸線通過,線網(wǎng)密度,山地、陡坡等地線網(wǎng)密度。
第二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相互交替。
2.近代,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①農業(yè)有利影響北半球溫度帶,熱量條件更有利于。
高緯度地區(qū),農作物生長期,產量。
不利影響熱帶半干旱地區(qū),農作物產量。中緯度“谷物帶”,糧食生產潛力。
植物受病蟲害的范圍。
②工業(yè)有利影響高緯度地區(qū),供暖的能源消耗。
不利影響低緯度地區(qū),制冷的能源消耗明顯;使產生大量的工業(yè)活動承受的壓力和負擔加重。
③人類健康:夏季持續(xù)高溫,使人的死亡數(shù)量,增加疾病的。
④海平面和海岸帶: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部分被淹沒;地下水位升高,導致土壤;破壞港口設備,影響航運;影響沿海水產養(yǎng)殖業(yè)。
⑤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生態(tài)平衡如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
第三節(jié)寒潮
1.概念:冬半年強冷空氣入侵造成的 現(xiàn)象,并伴有大風、、雨雪等天氣。2.原因:冬半年強冷氣團從地區(qū)向地區(qū)移動形成3.發(fā)生時間:冬春季節(jié)
4.危害:①大雪、冰凍等使堵塞,中斷。②大風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③急劇降溫使農作物遭受凍害。
5.防治措施:監(jiān)測和預報
第四節(jié)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意義
1.自然資源概念:人類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能量。
分類:可再生資源:如資源、資源、資源、資源
非可再生資源:如資源
2.水資源組成廣義:陸地水和海洋水1狹義:指地球上的。目前廣泛利用的主要是、淡水湖泊水和等
分布①特點:明顯的。②成因:降水量的不均勻
③指標:
④差異:洲最多,洲次之,最少。
特征:①補給的循環(huán)性②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③利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