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7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光合作用(選修)和生物固氮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高考考點8光合作用(選修)和生物固氮本類考題解答錦囊
選修教材中的光合作用是在高中生物第一冊的光合作用的基礎上的一個拓展,把第一冊的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增加了電子傳遞過程,暗反應階段增加了C4循環(huán),C3、C4植物的區(qū)別,因此,關鍵要掌握這些基本內容。高考題中還重視知識的應用,對于這一部分內容關鍵是在理解光合作用過程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踐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即如何提高農(nóng)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等。
生物固氟這一知識點高考要求的不多,關鍵是掌握固氮微生物的種類,以及生物固氮的意義,大氣中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必須通過生物圃氮為主的固氮作用才能利用,生物固氮主要是將大氣中的氮轉化成氨。要求學生記住固氮產(chǎn)物,這也是氮循環(huán)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Ⅰ熱門題
植物的新陳代謝受外部環(huán)境因子(如光、溫度)和內部因子(如激素)的影響,研究內、外因子對植物生命活動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下圖表示野外松樹(陽生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其葉,的縱坐標表示松樹整體表現(xiàn)出的吸收C02和釋放C02量的狀況,請分析回答:
(1)當光照強度為^時,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
(2)光照強度為a時,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細胞呼吸放出C02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強度較長時期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長?為什么?
(3)如將該曲線改繪為人參(陰生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關系的曲線,^點的位置應如何移動,為什么?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考查光合作用的強度(速率)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光合速率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過一定范圍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校慢,當達到某一定強度時,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此為光飽和點。
陽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陰生植物適宜生長在蔭蔽環(huán)境中。陽生植物的光飽和點是全光照的100%,陰生植物的光飽和點則是全光照的10%-50%。光合作用過程吸收的C02和細胞呼吸過程中放出的CO2等量的光照強度稱為光補償點,植物在光補償點時,有機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積累干物質。因此從全天來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強度必須高于光補償點,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長。一般來說,陽生植物的光補償點在全光照的3%-5%,而陰生植物只在全光照的1%以下。
(1)最高,光照強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2)不能。光照強度為a時,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和細胞呼吸消耗的有機物相等,但晚上只進行細胞呼吸。因此,從全天看,消耗大于積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長(3)左移,與松樹比較,人參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最高點時,所需要的光照強度比松樹低。
1C,植物葉肉細胞內C02的固定方式是
A.C02+C5化合物→C3化合物
B.CO2+C3化合物→C3化合物
C.CO2+C3化合物→C3化合物
D.C02+C3化合物→C3化合物
答案:B指導;考量C4途徑。C4植物葉肉細胞中C02的固定方式是CO2首先與C3化合物結合形成C4化合物,然后由C4化合物進入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C3途徑。
2光合作用光反應產(chǎn)生的物質有
A.C6H12O6、NADPH、ATPB.NADPH、C02、ATP
CNADPH、O2、ATPD.C6H12O6、C02、H20
答案:C指導: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光反應的基本過程和產(chǎn)物。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是在葉綠體囊狀結構上進行,需光照。光反應中主要有兩個反應:水被分解和光能被貯存。在光照的條件下,少數(shù)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吸收光能后被激發(fā)從而失去電子,它可以從水分子中獲得電子,水被分解后生成O2和[H],同時輔酶Ⅱ與[H]結合形成NADPH,光能首先轉變?yōu)殡娔埽缓蟛糠蛛娏勘籄DP結合形成ATP,部分電能儲存于NADPH,所以光反應階段的產(chǎn)物是C。
3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CO2濃度、溫度等影響,下圖中4條曲線(a、b、c、d)為不同光照強度和不同CO2濃度下,馬鈴薯凈光合速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遠小于0.03%);b適當遮蔭(相當于全光照的1/25),C02濃度為0.03%;c全光照(晴天不遮蔭),C02濃度為0.03%d全光照,CO2濃度為1,22%。
請據(jù)圖回答:
(1)隨著光照強度和C02濃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凈光合速率為指標)最適溫度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
(2)當曲線b凈光合速率降為零時,真光合速率是否為零?為什么?
(3)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凈光合速率(多選)
A.通風B.增施有機肥
C.延長生育期D.施碳酸氫銨
答案:逐漸提高
答案:不為零因為在b條件下,呼吸速率不為零
答案:A、B、D
指導: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和C02濃度的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不斷提高。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但超出這個范圍,光合作用的速率反而漸漸降低,直至為零。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凈光合速率為O,既不吸收CO2,也不釋放CO2。大田中提高凈光合速率,也就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細胞呼吸),可以采取通風、增施有機肥、氮肥等方法。
Ⅱ題點經(jīng)典類型題
擬)生產(chǎn)實踐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提高C02濃度,能提高光合作用。下圖所示,是對某農(nóng)作物實驗的結果,請據(jù)圖分析并回答:(1x勒克斯,光照強度的單位。A、B、C、D、E為曲線上的點;a、m、n為坐標軸上的點)
(1)曲線1表明___________。
(2)當CO2濃度為400mgL-1時,光合作用最強的相應處是__________曲線Ⅲ的最強光合作用需要的最低C02濃度是__________。
(3)這組實驗的結論是__________。
(4)m點表示__________。如果提高光照強度,則m點的位置將__________移動。
(5)圖中AB段和CD段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n點時的C02濃度下,該農(nóng)作物有機物和能量代謝的量變關系是__________。
(6)若將該農(nóng)作物放置于A點條件下5h,再移人B點條件下__________h,實驗前后的植物有機物含量不變。若將植物體放在含C12O2的環(huán)境下,一段時間后,植物周圍的空氣中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18O2?為什么?
(7)欲提高溫室栽培的葉菜類蔬菜的產(chǎn)量,圖中信息告訴我們,應__________。
(8)溫室栽培農(nóng)什物時,為滿足C02的供應,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等。有時可見晴朗的白天,溫室開窗透氣,其對梢物代謝的影響是什么?
高考考目的與解技技巧;本題主要考查了光照強度、CO2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是掌握不同光照強度、C02濃度下,光合效率不同。
本題以圖像信息題的形式考查了光照強度、C02濃度對光合作用效率的影響。準確解答本題必須正確理解縱橫坐標的含義及數(shù)學曲線的變化規(guī)律。難點是該曲線圖不僅反映了不同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效率的不同,而且還反映出不同CO2濃度的影響。
(1)光強為701x下,在C02濃度較低范圍內,隨CO2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漸增強;超過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增加幅度減小,繼續(xù)提高CO2濃度則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2)700lx光照500mgL-1
(3)C02濃度和光照強度都會影響光合作用強度
(4)在光照強度為701x下,光合作用達到最強時,CO2濃度的最小值向右
(5)C02濃度光照強度光合作用促成有機物貯存的能量與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分解有機物釋放的能量相等
(6)2.5有可能。因為C18O2H218O18O2空氣中的18O2
(7)適當提高CO2濃度和光照強度
(8)使用干冰或適當燃燒秸稈等使空氣流通,以補充一定量的C02;可提高室內的空氣溫度,以增強蒸騰作用從而促進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并促進礦質離子的運輸;還能增強室內的光照強度,以促進光合作用。
1擬)下列關于C3的植物和C4植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C4植物的維管束鞘細胞含有的u1綠體多,體積小
B.C3植物的葉肉細胞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之分
C.C4植物的維管束鞘細胞外的部分葉肉細胞規(guī)則排列
D.C3植物維管束鞘細胞沒有葉綠體
答案:A指導:C4植物維管束鞘細胞含有數(shù)量多,且體積大的葉綠體,故A錯。C4植物維管束呈“花環(huán)型”的兩圈細胞內為維管束鞘細胞,外為排列整齊的葉肉細胞。C3植物無此結構,且C3植物維管束鞘細胞內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2擬)下列關于甘蔗、玉米葉結構及其光合作用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圍繞著維管束的葉肉細胞排列疏松
②因為葉肉細胞的葉綠體有正常的基粒,所以水的光解發(fā)生在葉肉細胞內
③NADPH儲存了能量并具有還原性
④C02中的C首先轉移到C4中,然后才轉移到C3中
⑤光能轉化為電能時,電子的最終受體是ATP和NADP+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③
答案:B指導:甘蔗、玉米是C4植物,圍繞著維管束的葉肉細胞排列緊密,①錯誤。光能轉化為電能時,電子的最終受體是ATP和NADPH。⑤錯誤。
3擬)用人工培養(yǎng)基來培養(yǎng)圓褐固氮菌。當向無菌培養(yǎng)箱中充入氮氣時,其固氮最和菌落大小比充入無菌空氣時
A.多和人B.多和小
C.少和大D.少和小
答案:D指導:圓褐固氮菌屬于異養(yǎng)需氧型生物,向無菌培養(yǎng)箱中充人氮氣時,由于缺少O2,影響了苗體的正常代謝,菌體繁殖慢,故選D。
4擬)下列關于氮循環(huán)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氮無法直接被一般動、植物體利用
B.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是一種與植物共生的真菌
C.氮必須在土壤中轉換成硝酸鹽,才能為生物體吸收
D.微生物中只有硝化細菌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氮
答案:A指導:一般的動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氮,只有某些固氮的生物方可直接利用氮,故A對C錯,根瘤菌是一種細菌,為原核生物,故B錯。微生物中的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均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氮,硝化細菌不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氮,它可以把NH3轉化成硝酸鹽,故D錯。
5擬)對于栽種農(nóng)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風”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有利于釋放氧氣,降低有機物消耗
C.有利于提供較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B指導:(本題在知識方面考查了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等知識,還考查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農(nóng)作物對光能的利用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影響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強弱的控制、CO2的供應、必需礦質元素的供應等等。題干中“正其行、通其風”寓意著種植農(nóng)作物時,要根據(jù)當?shù)氐摹帮L向”選好“行向”,注意行距,合理密植,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又利于空氣流通,提供較多的C02,從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不是降低有機物的消耗和利于釋放氧氣,所以B選項不正確。)
6擬)如下圖所示是自然界中氮循環(huán)示意圖,依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大氣中的氮主要通過[]__________進入生物群落,其次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徑也可少量供給植物氮素。
(2)圖中A物質代表__________,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B物質。B物質在土壤細菌的作用下形成C,C物質代表__________。
(3)將11物質轉化成細菌,其新陳代謝的類型屬于__________
(4)在__________的情況下,一些細菌可將C物質最終轉化成__________返回大氣中,由此可見,土壤中這些微生物在包括氮循環(huán)在內的自然界叫中的__________,中起著重要作用。
(5)目前,全世界每年施用的氮索化肥大約有8x107t,這樣做對環(huán)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是__________。據(jù)你所學的知識,提出一種既不會影響環(huán)境,又能滿足農(nóng)作物對氮素需求的方案或設想:__________
答案:①生物固氮②閃電固氮③工業(yè)固氮
答案:尿素及動植物遺體硝酸鹽
答案:自養(yǎng)需氧型
答案:氧氣不足氮氣物質循環(huán)
答案: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將固氮微生物的固氮基因分離出或人工合成后導入農(nóng)作物中,并使之表達。
指導:此題綜合了氮循環(huán)的有關問題,又聯(lián)系了農(nóng)作物補充氮素的實際情況,考查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大氣中的氮主要通過生物固氮進入生物群落,其次是閃電固氮和工業(yè)固氮。
(2)圖中A物質來自動植物,它代表的是動物體內的一部分蛋白質在分解中產(chǎn)生的尿素等含氮物質,以及動植物遺體中的含氮物質。它們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后形成B物質(氨),氨經(jīng)過土壤中硝化細菌的作用,最終轉化成C(硝酸鹽)。
(3)硝化細菌能利用氨氧化成硝酸鹽過程中釋放的化學能,將C02和H20合成有機物,因此從同化角度看,它屬于自養(yǎng)型,硝化細菌需在有O:條件下生存,因此從異化角度看,它屬于需氧型。
(4)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土壤中的另一些細菌(反硝化細菌)可以將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并最終轉化成氮氣,氮氣則返回大氣中。氮循環(huán)屬于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
(5)大量施用氮肥,容易引起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要減少氮素進入水體,又要滿足植物對氮素的需要,可借助基因工程,將固氮基因導人農(nóng)作物中。
Ⅲ新高考探究
1光照較強的夏季中午,光合作用效率高一些的植物是
A小麥B.大豆C.甘蔗D.水稻
答案:C指導:光照較強的夏季中午,植物葉片上大多數(shù)氣孔關閉,使葉片內細胞間隙中的CO2含量很低,這時只有C4植物能夠利用葉片內細胞間隙中含量很低的CO2進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則不能或效率很低,題中只有甘蔗是C4植物。
2C4植物與C4植物葉片中維管束鞘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完整的葉綠體
A.呈“花環(huán)型”的兩圈細胞,里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內含沒有基粒的葉綠體
B.呈“花環(huán)型”的全部為葉肉細胞,含有正常的葉綠體
C.呈“花環(huán)型”的全部為維管細胞,含有沒有基粒的葉綠體
D.呈“花環(huán)型”的兩圈細胞,里圈為維管束鞘細胞,含有完整的葉綠體
答案:A指導:C4植物葉片是“花環(huán)型”的兩圈細胞:里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內含沒有基粒的葉綠體;C3植物葉片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維管束鞘細胞中不含葉綠體。
3關于C4植物和C3植物對CO2的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A.C3植物對CO2的固定需要能量,C4植物對CO2的固定不需要能量
B.C3植物對CO2的固定不需要能量,C4植物對CO2的固定需要能量
C.C4植物和C3植物固定CO2的場所完全相同
D.C4植物和C3植物對CO2的固定都發(fā)生一次
答案:B指導:在C3植物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不需要耗能CO2+C52C3);在C4植物的C3途徑與C3植物時的C,途徑完全相同,但是C4途徑固定CO2,需PEP的參與。PEP固定CO2時不需要消耗能量,但PEP的形成卻需要消耗能量,因此,C4植物固定CO2需要消耗能量。C3植物對CO2的固定只有1次,發(fā)生在葉肉細胞葉綠體的基質中;C4植物對CO2的固定有2次,1次發(fā)生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1次發(fā)生在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中。
4圓褐固氮菌除了具有固氮能力外還能
A.促進植物生根
B.促進植物開花
C.促進植物種子形成
D.促進植物的生長和果實發(fā)育
答案:D指導:圓褐固氮菌是一種自養(yǎng)固氮菌,它不僅有固氮的能力,而且可以分泌植物的生長和果實發(fā)育所需要的生長素,故答案D是正確的。
5固氮生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根瘤菌B.圓褐固氮菌
C.某些藍藻D.豆科植物
答案:D指導:本題考查固氮微生物的種類。豆科植物能夠獲得大量的氮素是因為根系內有大量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而豆科植物是不能固氮的。
6將農(nóng)田一晝夜的溫度變化Ⅰ、光照變化Ⅱ和植物吸收CO2的變化Ⅲ數(shù)據(jù)繪成曲線如下圖請回答:
(1)植物在______段內制造有機物。
(2)植物在______段內積累有機物。
(3)d處凹陷,原因是溫度太高,葉片氣孔關閉,__________吸收數(shù)墩減少,影響光合作用__________反應的效率。
(4)a處突起,原因是下半液溫度偏低,細胞呼吸__________
(5)曲線Ⅲ與時間直線圍成一塊正面積和一塊負面積,植物在一晝夜中對有機物的有效積累的多少,取決于這兩塊面積的__________。
答案:b~f
答案:c~e
答案:CO2暗
答案:減弱(降低)
代數(shù)和
指導:植物只要在光下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曲線Ⅱ表示光照變化,所以b~f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但不一定積累有機物,因為此時段植物還進行細胞呼吸,只有當光合大于呼吸即表現(xiàn)為吸收CO2時才積累有機物。Ⅲ號曲線表示CO2=的變化量,因此c~e段積累有機物,Ⅲ曲線d處凹陷,此時正是中午12點左右,光照、溫度均適宜,光合效率反而下降,最大可能就是由于氣孔關閉導致C02減少所致。。處突起,說明此時細胞呼吸降低,由曲線I判斷這是由于溫度過低引起的。植物一天中積累量取決于光合作用合成量與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的差值。也可以說取決于圖中曲線Ⅲ與時間直線圍成的兩塊面積的代數(shù)和。
7將某一綠色植物置于密閉的無色玻璃鐘罩內,將此裝置擺在黑暗條件下,測得鐘罩內CO2的含量每小時增加8mg;如給予充足的光照后,其中的CO2含量每小時減少36meo據(jù)測定,在上述溫度及光照條件下,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每小時能產(chǎn)生葡萄糖30mg。請回答:
(1)上述條件,植物處在黑暗及光照情況下,細胞呼吸的強度是__________的。
(2)在光照時,該植物每小時能積累的凈葡萄糖量是_______mg
(3)若一晝夜中先光照6h,接著處在黑暗中舊h,泫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是_______。
答案:相同
答案:24.55mg
答案:增加
指導:解答此題關鍵要明確以下問題:①光照下,光合、呼吸都進行,但光合通常大于呼吸,而暗中只進行細胞呼吸。②只要進行光合作用就制造有機物,但只有光合大于呼吸時,有機物才會積累。③弄清CO2、O2和葡萄糖的比例關系(反應式)變化。具體分析如下:
(1)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每小時能產(chǎn)生30mg葡萄糖。設合成30mg葡萄糖需消耗CO2xmg,則根據(jù)光合作用反應式知:
葉綠體
6×44180
xmg30mg
x=44mg
從上述計算知,該植物每小時光合作用需固定44mgCO2,而實際上環(huán)境中CO2每小時只減少了36mg,則剩余8mg(44—36)CO2一定來自這段時間植物自身細胞呼吸產(chǎn)生的。因此說明植物處在光照及黑暗條件下,細胞呼吸的強度相等。(2)設光照時,此植物每小時細胞呼吸消耗的C6H12O6為ymg,則:
y=5.45mg
所以該植物每小時積累的凈葡萄糖量為:30mg-5.45mg=24.55mg。
(3)根據(jù)上述計算,該植物光照6h,凈積累C6H122010量為6X24.55mg=147.3mg,而18h黑暗條件下其消耗C6H12O6為18×5.45mg=98,1mg,因此該植物體內有含量將增加147.3-98.1=49.2mg。也可以這樣解答:光照下植物每??;時產(chǎn)生30mg葡萄糖,則6h產(chǎn)物30×6=180mg,而植物每小時呼吸消耗5.45mg葡萄糖(C6H12O6)則一晝夜消耗5.45×24=130.8mgC6H12O6則該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將增加180-130.8=49.2mg。
擴展閱讀
2012屆高考生物教材復習:光合作用與固氮——生物固氮
選修本
第9課時 光合作用與固氮——生物固氮
知識精華
1、生物固氮是指微生物將大氣中氮氣還原成_____的過程,共生固氮微生物固定的氮被與它共生的植物直接利用,自生固氮微生物固定的氮須被植物的根吸收后才可利用。
2、共生固氮微生物具有專一性,它們只能侵入特定的_______植物。根瘤是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后,由根部的薄壁細胞分裂,組織膨大而形成。根瘤中的氮素既可直接供給共生植物,也可肥田。
3、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的比較
常見類型與豆科植物
關系代謝類型固氮產(chǎn)物對植物的作用固氮量
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共生,有
專一性_________型氨提供氮素_____
自生固氮微生物圓褐固氮菌無異養(yǎng)需氧型氨提供氮素和_________小
4、幾種常見微生物的比較
在氮循環(huán)中的作用代謝類型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地位
根瘤菌將N2合成____異養(yǎng)需氧型 消費者
圓褐固氮菌將N2合成氨異養(yǎng)需氧型 分解者
硝化細菌將土壤中的_____轉化為硝酸鹽____需氧型 生產(chǎn)者
反硝化細菌硝酸鹽→________→N2異養(yǎng)____型 分解者
5、地球上的固氮有三條:______固氮、______固氮、高能固氮(閃電等)。其中生物固氮是植物利用氮的主要來源。
例題領悟
例1、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的原因是?。ǎ?/p>
A、根瘤菌入侵的結果B、根瘤菌固定N2的結果
C、根的薄壁細胞分裂的結果 D、根內形成NH3的結果
解析:豆科植物形成根瘤是由于根瘤菌的原因,在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后,在根內繁殖,這時刺激了根的薄壁細胞,使其不斷分裂,從而使該處的組織逐漸膨大,形成了根瘤。答案:C
例2、圓褐固氮菌除了具有固氮能力外還能?。ǎ?/p>
A、促進植物生根B、促進植物開花
C、促進植物種子形成D、促進植物的生長和果實發(fā)育
解析:圓褐固氮菌是一種自生固氮菌,它不僅具有固氮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分泌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所需要的生長素。答案:D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植物可以利用的氮,主要來自()
A、根瘤菌B、自生固氮菌
C、閃電 D、化肥生產(chǎn)
2、土壤中含有自生固氮微生物比較多的是()
A、表層土壤 B、中層土壤
C、底層土壤 D、所有的土壤都是一樣的
3、圓褐固氮菌能夠促進植物生長的直接原因是()
A、它能固氮B、它能分泌生長素
C、它能形成莢膜D、它能提高產(chǎn)量
4、下列關于固氮微生物說法正確的是()
A、此類微生物只有細菌中存在
B、固氮微生物的代謝類型都是異養(yǎng)需氧型的
C、固氮微生物主要分共生和自生兩大類
D、固氮微生物都能分泌生長素
5、下列對豆科作物進行根瘤菌拌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ǎ?/p>
A、將豆科作物種子沾上根瘤菌即可
B、將豆科作物種子沾上一定濃度的根瘤菌即可
C、將豆科作物種子沾上相應的根瘤菌即可
D、將豆科作物種子沾上固氮微生物即可
6、下列關于固氮微生物說法不正確的是:()
A、蠶豆根瘤菌可以侵入蠶豆、菜豆和豇豆的根
B、自生固氮微生物可以獨立的生活在土壤的淺層
C、根瘤菌大多是桿菌或短桿菌,單生或對生,對生則往往呈“8”字型
D、可以用無氮培養(yǎng)基把自生固氮微生物分離出來
二、簡答題
7、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將___還原成氨的過程。自然界中有兩類固氮微生物,分別是__固氮微生物如____;__固氮微生物如___。
8、氮是催化光合作用過程中的各種_____,以及與光合作用過程有關的_____和_____的重要組成部分。
9、土壤獲得氮素的兩個主要途徑:一是_______,二是_____。
10、共生固氮微生物與自生固氮微生物的區(qū)別是:前者與綠色植物___,只有侵入到_____的根內才能固氮,后者在土壤中就能夠_____。
11、在每年種植大豆的農(nóng)田改種蠶豆,結果發(fā)現(xiàn)蠶豆根部根瘤菌很少,產(chǎn)量也比較低。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顯微鏡下觀察到圓褐固氮菌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自我評價答案
一、1、A 2、A 3、B 4、C 5、C 6、C
二、7、大氣中N2 共生 根瘤菌 自生 圓褐固氮菌
8、各種酶 ATP NADPH
9、生物固氮 施用含氮的肥料
10、互利共生 豆科 自生固氮
11、根瘤菌有特異性,不同根瘤菌只能與它有關的豆科植物發(fā)生互利共生
12、短桿菌,單生或對生,成對菌體呈“8”字形,外有莢膜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精講精析復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考場熱身探究性高考考綜合測試1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它與無機催化劑相比較具專一性、高效性和反應條件比較溫和的特點。下圖中的曲線是用過氧化氫作實驗材料,根據(jù)有關實驗結果繪制的,其中能說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答案:A指導:該題是識圖分析題,考查酶的特性。根據(jù)題意需要選擇說明酶高效性的曲線,酶具有高效性是相對而言的,是相對于不加酶的反應速度及加入無機催化劑的反應速率來講的,因此只有A圖能說明酶的高效性。
2將酶母菌研磨,離心分離后,得到上清液(含細胞質基質)和沉淀物(含細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經(jīng)過分離的勻漿分別裝入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向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從螢火蟲尾部提取的可以發(fā)光的物質和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從理論上分析三支試管發(fā)光強弱的順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乙甲丙
C指導:在酶母菌的呼吸過程中產(chǎn)生ATP,但是不同形式的呼吸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的不同階段產(chǎn)生ATP的量是不同的。試管中加入的熒光素在ATP提供能量的條件下可以發(fā)光,即ATP中的化學能可以轉化成光能。試管甲中加的是上清液(含細胞質基質),所以加入葡萄糖后,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釋放少量ATP;在乙試管中加入的是沉淀物(含細胞器),由于沒有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的產(chǎn)物,而葡萄糖又不能進入線粒體被氧化分解,所以乙試管不產(chǎn)生ATP;丙試管中加入的是未經(jīng)過分離的勻漿,既有細胞質基質又有線粒體,能進行有氧呼吸的整個過程,產(chǎn)生大量的ATP。所以三支試管中的熒光素發(fā)光強弱順
序為丙甲乙。
3把萊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小時后測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將該幼苗轉移到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數(shù)天后32P
A.不在新的莖葉中B.主要在新的莖葉中
C.主要在老的莖葉中D.主要在老根中
答案:B指導:礦質元素P進入植物細胞后,能形成不穩(wěn)定的化合物參與到多種生命活動,如形成AIP。這些物質一般都能分解,從而使P元素得到重新利用的機會。在植物組織器官中,新的幼小莖葉生命活動最旺盛,所需各種礦質元素的量最多,一旦某種礦質元素供應減少,新的幼小莖葉就會從老的組織器官中奪取這些礦質元素。除形成不穩(wěn)定的化合物的元素外,那些呈離于狀態(tài)的礦質元素和不穩(wěn)定化合物都會向新的莖葉中轉移,這樣,這些元素便主要存在于新的莖葉中。32P是一種示蹤元素,通過科學儀器很容易檢測出它的蹤跡。所以試題以實驗形式給出巳知條件:“測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后;將該幼苗轉移到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我們便能以此為基礎進行推理,得出正確答案為B。這里有個關鍵的基礎知識不能遺忘,即P、Mg、N等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存在的形式是不穩(wěn)定的化合物。其實,這點記憶并非難事。AlP便經(jīng)常分解,形成ADP+Pi,Pi就能轉移并被重新利用。
4對綠色植物自身來說,制約其吸收礦質元素離子的因素有①根細胞呼吸作用的強弱②根細胞內細胞液濃度③植物的蒸騰作用④物種自身的遺傳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指導: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是主動運輸過程,主動運輸需要的ATP由根細胞的呼吸作用提供;主動運輸過程需要的載體,其性質是蛋白質,蛋白質的合成受遺傳物質控制,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DNA,因此載體的種類具有遺傳特性。
5關于高等植物細胞內的色素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植物細胞內的色素主要包括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兩大類
B.所有植物細胞中都只有四種色素
C.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都可以吸收和傳遞光能
D.有的植物細胞的液泡中也含有一定的色素
答案:B指導:此題的主要思維障礙是對“細胞內色素”和“葉綠體內色素”的關系搞不清。植物細胞中的色素從功能方面可分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葉綠體中,包括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兩大類,共四種(葉綠索a、葉素綠b、葉黃素和胡蘿卜素);非光合色素如花青素,全部分布在液泡的細胞液中。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傳遞光能,只有極少數(shù)處于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可以轉換光能。
6下表表示某種食物中的4種氨基酸的含量和人體蛋白質中這4種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試問:如果人食用這種食物,在人體中發(fā)生下列哪種生理過程,才能使食物中的這4種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氨基酸絲氨酸組氨酸酪氨酸甘氨酸
食物中0.01%0.10%0.05%0.20%
人體蛋白質中0.1%0.23%0.13%0.04%
A.呼吸作用B.轉氨基作用
C.脫氨基作用D.氧化作用
答案:B指導:這是一道以蛋白質代謝為主線編寫的一道綜合性測試題,重點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在人攝取的蛋白質中,各種氨基酸的比例不一定與人體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的比例一致,根據(jù)題目提供的資料,食物蛋白質中絲氨酸、組氨酸和酪氨酸的比例低于人體需要的比例,而甘氨酸的比例高于人體需要的比例。但人體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進化出了提高食物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利用率,通過轉氨基作用來取得平衡,即將多余氨基酸上的氨基通過轉氨基作用與糖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結合形成新的氨基酸,彌補食物中某些氨基酸的不足。人體通過這種過程獲得的氨基酸共有12種,屬于非必需氨基酸,還有8種必需氨基酸不能通過這個過程獲得,只能來自食物。
7①用蛋白飼料喂養(yǎng)患病的狗和正常的狗。發(fā)現(xiàn)患病的狗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狗的體重增加。②用谷類食物飼養(yǎng)北京鴨,能迅速育肥。③用肥肉喂狗一段時間,其體內血糖含量基本穩(wěn)定。上述事實事證明的物質轉化關系圖解是
答案:D指導:三大營養(yǎng)物質在細胞內可以相互轉化。對于糖類和脂肪來說,它們之間可以完全轉化,糖可以轉化為脂肪,同樣脂肪亦可轉化成糖。在體內氨基酸可以轉化成葡萄糖或脂肪,而葡萄糖或脂肪則只能轉化成組成蛋白質的部分氨基酸,如在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可以通過其它物質轉化形成12種,有8種必需從食物中攝取,這8種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就題目給出的條件看,①說明蛋白質可以轉化成糖類和脂肪。②可說明糖類轉變成脂肪,使鴨增重。③肥肉主要成分是脂肪,在動物體內轉化成其它物質,使血糖保持相對穩(wěn)定。
8陸生植物不能長期忍受無氧呼吸,這是因為
①產(chǎn)生的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②產(chǎn)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③沒有專門的無氧呼吸結構④產(chǎn)生的能量太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指導:陸生植物無氧呼吸的一般產(chǎn)物是酒精,酒精毒害根細胞導致爛根;無氧呼吸中有機物氧化不徹底,釋放的能量少,要維持生物生命活動對能量的需要,必然要大量消耗體內有機物,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長。
9下圖是保持著原生質狀態(tài)的細胞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此時的細胞內、外溶液濃度大小如何?
答案:根據(jù)分析,有三種可能隋況:第—種,有可能正在發(fā)生著質壁分離的復原,此的細胞內的溶液濃度大于細胞外溶液濃度;第二種,可能是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瞬間,這時細胞內的溶液濃度等于細胞溶液濃度;第王種可能是正處于發(fā)生著質壁分離的過程中,此時細胞內的溶液度小于細胞外溶液濃度。
指導:這是一道典型的條件開放性題目。由于此時細胞運動狀態(tài)的不確定,從而造成細胞內、外溶液的濃度大小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10如下圖各坐標中的縱軸表示水稻根對K+的吸收量,橫軸分別表示各種相關的條件,請根據(jù)圖回答:
(1)A與B相比,說明水稻根對K+的吸收過程與_________有關。
(2)從B來看,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溫度,可提高_________,從而使根代謝旺盛。
(3)從C來看,外界溶液K+深度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再繼續(xù)升高,K+的吸收不再增加,這是因為受到了________的限制。過分增加外界溶液的K+濃度反而會使根對K+吸收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細胞呼吸
答案: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根細胞膜上載體的數(shù)量細胞大量失水。
指導: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與根的細胞呼吸密切相關。這是由于細胞呼吸為吸附在根細胞表面的礦質離子主動運輸進入根細胞內部提供QB量ATP,而細胞呼吸中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同時,細胞膜上運載離子的載體決定了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的選擇性。
11用含有各種必需元素的溶液培養(yǎng)大麥。試驗分兩組,一組在光下,一組在黑暗中,48小時后測定幾種離子的濃度。表中各離子下的數(shù)據(jù)為試驗結束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占試驗開始時濃度的百分比。
實驗條件水分消耗(ml)Ca2+K+Mg2+
光下109013527179
暗中43510535113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吸收離子和吸收水的對比看,大麥在光下吸收哪種離子比吸收水分快?
(2)從上述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答案:K+
答案:①光下蒸騰作用比黑暗中強,消耗水分多②吸收礦質元素受光照影響③吸收水分和吸收礦質元素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④植物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指導:植物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與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shù)量有關。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不同,導致吸收離于的種類不同;細胞膜上同一種載體的數(shù)量不同,導致吸收相應離子的數(shù)量不同。從圖中可以看出:①大麥對培養(yǎng)液中K+吸收量最多(占開始時的73%),超過了吸收水分所占的比例,②對Ca2++Mg2+吸收少,(百分比含量升高是因為蒸騰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③大麥在光下和在暗中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亦不一樣,④從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不成比例,對水分的吸收與光照(燕騰作用)有關,通過以上幾點的不同,我們可以得出相關結論。
12根據(jù)物理化學原理和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進行計算是常見的問題。例如美國《科學美國人》雜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資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數(shù)據(jù):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的幾條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52,000×109kJ/S
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81,000×109kJ/S
水循環(huán)40,000×109kJ/S
大氣流動370×109kJ/S
光合作用40×109kJ/S
請選用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
(1)地球對太陽能的利用率約為_________。
(2)通過光合作用,每年有_________kJ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每年按365天計)。
(3)每天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6C02+5H20→C6H1202+602↑)為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質量A。試根據(jù)能量關系列出A的計算式,列式中
缺少的數(shù)據(jù)用符號表示。A=_________kg,所缺數(shù)據(jù)的化學含義為_________。
答案:23.3%(2)1.26×1018kJ(3)A=為每消耗6molCO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每生成1mol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指導:此題是一道理化生綜合能力測試題,其解題思想為:
答案:其中參加水循環(huán)、大氣流動和光合作用三部分是被地球利用的太陽能,而直接反射和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的兩部分沒有被利用,則利用率為。
答案:通過光合作用每年轉化的化學能為365×24×60×60×40×109KJ=1.26×1018kJ。
答案:設每消耗6molCO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為QkJ,則A
13全世界工業(yè)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總量的20%,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生物固氮進行的。最常見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將大氣中游離態(tài)的氮,經(jīng)過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而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營養(yǎng)物質。
(1)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關系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
(2)根瘤菌之所以能進行固氮作用,是因為它有獨特的固氮酶,而根本原因是它具有獨特的_________。
(3)日本科學家把固氮基因轉移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通過指導合成固氮所需的_________,進而起到固氮作用,從而降低了水稻需氮量的1/5,減少了氮肥的施用量。而更為理想的是直接將固氮基因重組到稻、麥等經(jīng)濟作物的細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化肥廠”,讓植物本身直接固氮,這樣就可以免施氮肥。如果這種重組能實現(xiàn)的話,那么固氮基因最終實現(xiàn)表達遺傳信息轉移的途徑是_________。
(4)這種生物固氮和工業(yè)合成氨比較,它是在_________、件進行的,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的器材、設備和能源。
答案:互利共生
答案:固氮基因
答案:酶
固氮基因
答案:常溫常壓
指導:本題通過對根瘤菌生活、功能的描述,提出問題,考查知識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固氮微生物能夠固氮,其作用機理是這類微生物含有固氮酶。(1)根瘤菌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只有與豆科植物共生,體內的固氮酶才具有固氮的作用;(2)固氮酶是一種蛋白質,其合成由基因控制,固氮微生物能夠固氮,是因為細胞內含有固氮基因;(3)在水稻根系微生物中不含有固氮基因,即體內不會產(chǎn)生固氮酶,科學家要使非固氮植物本身直接固氮,必須將固氮基因轉移到水稻等農(nóng)作物的細胞內,其轉移途徑即基因表達的過程;(4)工業(yè)固氮是采取高溫、高壓等工業(yè)生產(chǎn)手段合成氨的過程,而生物固氮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的。
14用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過去主要靠從動物體器官、組織中提取,但因受原料限制而無法推廣。現(xiàn)在,可以用發(fā)酵工程的方法來生產(chǎn)胰島素。若用大腸桿菌發(fā)酵來生產(chǎn)胰島素,并結合基因工程,寫出其生產(chǎn)過程:
(1)構建轉入人胰島素基因的“工程菌”。
①提取目的基因:用胰島素基因探針從人的胰島細胞中獲取_________,再用_________法制備人的胰島細胞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與載體結合:從大腸桿菌的細胞中提取_________,并用_________酶切割質粒,使其露出_________。用同一種酶切割目的基因,使其產(chǎn)生相同的,再將目的基因插入質粒切口處,加入適量的_________酶,這樣就形成了一個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重組DNA。
③將目的基因導人受體細胞:將大腸桿菌用_________處理,以增大_________的通透性,比重組DNA進入大腸桿菌體內。
④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在用一定的方法檢測出目基因已導人大腸桿菌細胞內,并_________后,再對該種大腸桿菌擴大培養(yǎng)。
(2)發(fā)酵生產(chǎn)。如圖為發(fā)酵罐,請據(jù)圖回答:(括號中填數(shù)字如[1])
①配制適合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基,調整_________,然后對培養(yǎng)基進行_________處理并裝入發(fā)酵罐,將上述大腸桿菌接種于發(fā)酵罐發(fā)酵。
②經(jīng)檢測若發(fā)現(xiàn)放料口排出的舊培養(yǎng)基中微生物細胞形態(tài)多樣,甚至出現(xiàn)畸形,則此時微生物的生長處于_________期,加料口[]添加新培養(yǎng)基的速度應該適當_________,并從[]以適當速度通入_________
③若該裝置現(xiàn)階段發(fā)酵的目的是為擴大培養(yǎng)生產(chǎn)酵母菌菌種,則應盡可能延長_________期,采取的主要措施為:加粒口放料的速度都_________,通入的無菌空氣成分中應_________、攪拌的速度適當_________。
④影響發(fā)酵過程中溫度變化的因素是_________。
⑤發(fā)酵過程中pH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⑥攪拌器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
(3)發(fā)酵完畢后,從培養(yǎng)基中_________并_________胰島素,經(jīng)過,一定的加工成為藥用胰島素,經(jīng)_________合格,可投入使用。
答案:①人胰島素基因反轉錄②質粒限制性內切黏性末端黏性末端DNA連接人的胰島素基因大腸桿菌質粒③氯化鈣細胞壁④能表達
答案:①pH滅菌②衰退[1]加快[4]無菌空氣③對數(shù)加快有充足的氧加快④微生物代謝、機械攪拌、罐壁散熱、水分蒸發(fā)、冷卻水循環(huán)等⑤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代謝產(chǎn)物的積累⑥增加溶氧,使菌種與培養(yǎng)基充分接觸提高原料利用率
答案:提取提純檢驗
指導:本題考查對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和酶工程相互關系的理解,并帶有一點實驗設計“味道”,因而突出了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解題思路是:先運用基因工程構建轉人人胰島素基因的“工程菌”,再利用該“工程菌”,運用發(fā)酵工程生產(chǎn)人胰島索,然后利用類似酶工程中分離提純技術得到胰島素產(chǎn)品。
15某酒廠所生產(chǎn)的啤酒、果子酒,放置久了則產(chǎn)生沉淀,使酒混濁,造成產(chǎn)品積壓滯銷。經(jīng)化驗,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質。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兩種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墩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請評價這兩種方案:
(1)_________方案要合理,原因是_________。
(2)__________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甲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既能消除沉淀,又保存營養(yǎng)成分
答案:乙氨基酸氧化酶不能水解蛋白質,不能消除沉淀,還會分解營養(yǎng)成分氨基酸
指導:這是一道聯(lián)系生產(chǎn)實際的問題。要解決酒混濁的問題,就要使沉淀物分解。已化驗,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質,就應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使蛋白質分解,消除沉淀。氨基酸氧化酶不能催化蛋白質分解,反而催化氨基酸;分解,不能達到目的。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免疫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高中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免疫精講精析復習教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高考考點4免疫本類考題解答錦囊對于免疫這部分內容,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如抗原、抗體的區(qū)別,進血干細胞與T細胞、B細胞的關系,過敏反應的概念。關鍵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和區(qū)別,體液免疫是在細胞外液內完成免疫功能的,即由效應B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分泌到體液中,抗體和抗原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而細胞免疫是抗原已經(jīng)進入到細胞內,由效應T細胞與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內的溶酶體酶,使靶細胞裂解死亡。把抗原釋放出來,再被抗體消滅的過程,因此,細胞免疫過程比體液免疫多了一個是細胞裂解的過程,最終都使抗原滅活,從而這到免疫的功能。
Ⅰ熱門題
風濕性心臟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一類疾病
A.病原體感染機體而引發(fā)的疾病,有傳染性
B.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發(fā)的疾病、無傳
C.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而引
D.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而引發(fā)的
高考考的的與解題技巧:本題主要考查對免疫異常的識記。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掌握自身疫病的定義及特點
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在異常的情況下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這就是免疫。一般的免疫異常有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風漫性心臟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這類疾病主要是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的組織器官攻擊而引發(fā)的疾病。
C
1關于下丘腦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參與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②有調節(jié)軀體運動的高級中樞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④垂體通過下丘腦控制性腺的生長發(fā)育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指導;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下丘腦功能的識記。下丘腦是內分泌調節(jié)的樞紐,它具有多種功能。一般來講,它參與水平衡、無機鹽平衡、血糖平衡、體溫恒定的調節(jié),可以產(chǎn)生相應促腺體激素,但它不具有調節(jié)軀體運動的功能。
2免疫是機體的一種重要的保護性功能.下列不屬于免疫過程的是
A.花粉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擴張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體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滅肺炎雙球菌
答案:D指導:本題主要考查免疫概念。免疫是一種機體的保護性功能,通過該功能,可以清除“異己”,保護“自己”,青霉素不是機體產(chǎn)生的抗體或類似的物質,故它消滅肺炎雙球菌不屬于免疫。
3風濕性心臟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一類疾病是
A.病原體感染機體而引發(fā)的疾病,有傳染性
B.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無傳染性
C.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的組織和e8官造成損傷而引發(fā)的疾病
D.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而引發(fā)的過敏反應
答案:C指導:本題考查自身免疫病的概念。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會對自身成分發(fā)生免疫反應。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也會對自身的組織和器管造成損傷而引發(fā)疾病,這就是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關節(jié)炎、風濕性心臟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
4取一只小鼠的皮膚,分別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膚移植更易成功。這個實驗結果說明對異體皮膚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細胞
B.T淋巴細胞
C.B淋巴細胞
D.吞噬細胞
答案:B指導:考查淋巴細胞的功能及來源。淋巴細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發(fā)育來的。其過程是:一部分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內發(fā)育成T淋巴細胞,另一部分造血干細胞在骨髓內發(fā)育成B淋巴細胞。一只小鼠的皮膚對另一積鼠來講屬于抗原,當抗原物質分別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膚移植更易成功,是因為T淋巴細胞是在幼年動物的胸腺中形成的,切除胸腺,就抑制了T淋巴細胞的形成。
5山西)科學家用小鼠骨髓瘤細胞與某種細胞融合,得到雜交瘤細胞,經(jīng)培養(yǎng)可產(chǎn)生大量的單克隆抗體,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的是
A.經(jīng)過免疫的B淋巴細胞
B.不經(jīng)過免疫的T淋巴細胞
C.經(jīng)過免疫的T淋巴細胞
D.不經(jīng)過免疫的B淋巴細胞
答案:A指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一部分隨血液進入胸腺,在胸腺內發(fā)育成T淋巴細胞,另一部分在骨髓內發(fā)育成B淋巴細胞,以上這兩類細胞都沒有接觸抗原,不能產(chǎn)生抗體。只有當這兩類細胞受到抗原刺激時,能夠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效應(即能夠產(chǎn)生抗體)的細胞(效應T細胞和效應B細胞),進而發(fā)揮免疫作用。小鼠骨髓瘤細胞和經(jīng)過免疫的B淋巴細胞融合得到的雜交瘤細胞,能夠不斷地分裂,產(chǎn)生單克隆抗體。
Ⅱ題點經(jīng)典類型題
擬)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問題:
炭疽熱是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的,它可引起動物組織水腫,黏膜出血,造成動物死亡。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把實驗綿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芽抱桿菌制劑注射,這些綿羊感染后沒有發(fā)病。四天后,對實驗綿羊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芽孢桿菌制劑,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實驗綿羊全部正常生活。
本實驗的結論是:實驗綿羊獲得了免疫力。請回答以下問題:
(1)①實驗綿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桿苗后沒有發(fā)病,其原理是綿羊體內產(chǎn)生了相應的抗體,從而獲得免疫力,這屬于_______免疫。
②毒性極弱的炭疽芽孢桿菌進入綿羊體內作為抗原起作用,使其體內產(chǎn)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質,請寫出所有與該物質產(chǎn)生有關的細胞名
稱_______。
(2)我們認為僅用該實驗過程還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請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實驗設計原則、步驟,預測結果。
①實驗設計原則:___________
②操作步驟:__________
③預測結果:_____________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本題主要考查體液免疫過程及設計實驗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體液免疫的三個階段,以及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即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問題。
此題考查體液免疫的過程和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在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對抗原攝取、處理后,呈遞給T細胞,T細胞再將抗原呈遞給B細胞,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效應B細胞,效應D.細胞產(chǎn)生并分泌抗體。
(1)①體液②吞噬細胞、T細胞、效應B細胞
(2)①對照原則②將未免疫的綿羊同時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芽孢桿菌③未免疫的綿羊全部死亡。
1擬)對非特異性免疫特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人生來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三道對付病原體的防線
C.皮膚、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線
D.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其第二道防線
答案:B指導:非特異性免疫是人生來就有的一種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的保護機制。非特異性免疫是通過兩道防線來進行免疫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所以B選項“其包括三道對付病原體的防線”是錯誤的。
2擬)下列各項中,只屬于細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
C.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直接接觸,導致靶細胞死亡
D.使細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答案:C指導:細胞免疫區(qū)別于體液免疫的最大特點是效應階段中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內溶酶體酶,使靶細胞的通透性改變,滲透壓發(fā)生變化,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B和D主要體現(xiàn)的是體液免疫的作用,而A的敘述比較籠統(tǒng),不明確。
3擬)下列哪種現(xiàn)象屬于特異性免疫
A.淚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死沙眼衣原體
B.淋巴結內的吞噬細胞吞噬侵入人體內的鏈球菌
C.胃液中的鹽酸可殺死部分進入胃內的細菌
D.體內的天花抗體能防御天花病毒
答案:D指導:免疫可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是對一切病原體起作用,而不是專門對一種病原體起作用,如皮膚的屏障作用,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淚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殺菌作用等都屬于此類。特異性免疫通常只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具特異性。
4中模擬)鼷鼠的T淋巴細胞在胸腺里成熟,B淋巴細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細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產(chǎn)生抗體。下面是為了開發(fā)痢疾疫苗而把滅活的痢疾桿菌接種在鼷鼠的身上,并調查了痢疾桿菌抗體合成程度勺T淋巴細胞對它起的作用。(見下圖)。對—上述有關資料的解釋或推論正確的是
①乙實驗中產(chǎn)生了很多抗體是由于第一次接種時產(chǎn)生了記憶細胞。
②丙、丁實驗中,若沒有胸腺則B淋巴細胞絕不會合成抗體。
③戊結果表示,抗體合成的最佳狀況需要T淋巴細胞的幫助。
④被痢疾桿菌感染后,預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種疫苗。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
答案:B指導:胸腺并不是產(chǎn)生B淋巴細胞的必須條件,有的抗原決定簇完全暴露在外,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細胞分化成效
應B淋巴細胞,而產(chǎn)生抗體。接種疫苗是一種預防措施,當已經(jīng)被病菌、病毒感染,采取這種措施是不合適的。
Ⅲ新高考探究
1關于免疫的認識存在偏差的是
A.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功能
B.通過免疫,機體能識別“自己”,排除“非己”
C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D.免疫反應對機體都是有益的
答案:D指導: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通過免疫機體能正確識別“自己”排除“非己”,從而維持自身內環(huán)境的平衡和穩(wěn)定。免疫主要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類型。免疫反應具有兩重性,它可以對人體產(chǎn)生有利或有害兩種結果,使如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都是一些常見的自身免疫病。
2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異同表述不正確的是
A.體液免疫中,抗體和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
B.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的攻擊目標是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細胞
C.有免疫效應的是效應淋巴細胞
D.效應淋巴細胞都來自骨髓造血干細胞,都在骨髓中分化、發(fā)育成熟
答案:D指導:骨髓中造血干細胞,一部分在骨髓中發(fā)育成B淋巴細胞,另一部分隨血流進胸腺;并在胸腺內發(fā)育成T淋巴細胞。當受到抗原刺激后這兩種淋巴細胞分別分化并發(fā)育成相應的效應細胞。在體液免疫中,效應B細胞通過產(chǎn)生抗體進行免疫效應;在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直接與靶細胞(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細胞)接觸進行免疫效應,最后使其裂解死亡。
3抗體的化學本質是
A.多糖B.球蛋白
C核苷酸D.膽固醇
答案:B指導:在體液免疫過程中,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效應B細胞,效應B細胞內會迅速合成大量具特異性的抗體,并陸續(xù)分泌到血液中發(fā)揮免疫效應,抗體的化學本質是球蛋白,是分泌蛋白的一種。
4下列結構中不屬于抗原的是
A.牛痘病毒B.細菌
C.癌細胞D.自身正常細胞
答案:D指導:抗原具有異物性,一般是進人人體的外來物質,并且具有大分子性和特異性,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免疫應答。A和B選項完全符合上述特點。癌細胞雖然不具異物性,但也能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故也屬于抗原。
5自身免疫病產(chǎn)生的原因是
A.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病原菌的免疫反應
B.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過敏原的反應
C.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人體正常組織細胞的免疫反應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答案:C指導: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并出現(xiàn)了癥狀,并不是免疫系統(tǒng)對病原菌或過敏原的反應。而患自身免疫病的人,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正常。
6下圖是某種病毒先后兩次感染人體后,人體產(chǎn)生抗體、病毒增殖與發(fā)病程度之間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1)該病毒與人的關系是________,免疫學認為侵入人體內的病毒屬于________。
(2)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線是________,表示抗體產(chǎn)生的曲線是________。
(3)第二次感染時,抗體的產(chǎn)生量明顯比初次感染________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過________免疫的作用來阻止病毒通過血液循環(huán)擴散,再通過________免疫的作用來予以徹底消滅。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個月給人體注射相應疫苗,會使其在感染后無明顯癥狀出現(xiàn),原因是人體內________。請繪出初次感染后人體的抗體產(chǎn)生與病毒增殖的關系圖。
答案:寄生抗原
答案:ac
答案:增多
答案:體液細胞
答案:已獲得免疫(或答已產(chǎn)生抗體和記憶細胞)關系如下圖
指導:當病毒初次侵入人體時,人體內的免瘋系統(tǒng)會識別并通過B淋巴細胞的分化形成效應B細胞,產(chǎn)生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贵w進行免疫效應將入侵的病毒(抗原)殺滅。而記憶細胞則會對這種抗原保持記憶。當該種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記憶細胞會快速識別并迅速產(chǎn)生抗體和新的記憶細胞來對付抗原。與初次免疫反應相比,二次反應的時間明顯縮短,抗體的產(chǎn)生量明顯增多,在病毒未成患之前將其殺滅。
2012屆高考生物教材復習:光合作用與固氮——光合作用
選修本
第8課時 光合作用與固氮——光合作用
知識精華
1、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變化是:
光能→_______→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
2、C3植物與C4植物葉片結構的比較
比較項目C3植物C4植物
結構特點功能結構特點功能
維管束鞘細胞不含葉綠體細胞較________,含有無________的葉綠體C3途徑,C3被還原
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完成光合作用含正常葉綠體,與鞘細胞共同構成“_______”C4途徑
3、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較
(1)提高光能利用率:包含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如輪作),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如合理密植、間作套種)。
(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包括光照強度和光質、CO2濃度、溫度、必需礦質元素、PH等。
4、光合作用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單位光合作用面積所固定的太陽能,可以用生產(chǎn)的有機物的量表示,也可以用植物釋放的______的量表示,還可以用植物吸收_______的量來表示。
題例領悟
例1、ATP中所貯存的能量和可以接收的能量分別是()
A、化學能、只能是電能B、電能、化學能
C、化學能、電能和化學能 D、化學能、只能是化學能
解析:ATP中含有的是化學能,這是毫無疑問的,但ATP接收的能量可以是化學能(呼吸作用中有機物氧化分解時,合成ATP)。ATP還可以接受電能:在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中電子的流動過程中合成的ATP,其中所貯存的能量就來自電能。答案:C
例2、施用農(nóng)家肥能提高溫室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理由中,正確的是()
A、促進植物對水的吸收B、提高溫室內CO2的濃度
C、提高光照強度 D、礦質元素含量高
解析:在溫室內施用農(nóng)家肥,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其原因有二:一是提供了礦質元素,但其中的礦質元素含量不一定高,用它與化肥比較顯然含量要低得多,其二是含有機物,農(nóng)家肥中含有家畜的排泄物及未被消化吸收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后,一方面將其中的礦質元素歸為無機界,另一方面將其轉化為CO2和H2O等也歸為無機界。答案:B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葉綠體中光能轉換成電能時,電子最終來源及最終受體分別是()
A、葉綠體a、NADPH B、H2O、NADP+
C、葉綠體a、、NADP+ D、H2O、NADPH
2、光合作用的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必需物質最正確的一項是 ()
A、O2和能量 B、ATP和[H]
C、NADPH和ATPD、NADP+和ATP
3、將CO2最終還原成糖類等有機物的還原劑以及使H2O氧化的強氧化劑分別是()
A、NADP+和葉綠素a B、NADP+和失去電子的葉綠體a
C、NADPH和葉綠體a D、NADPH和失去電子的葉綠體a
4、C4植物中構成維管束鞘的細胞是()
A、細胞較小、含沒有基粒的葉綠體 B、細胞較小、含有基粒的葉綠體
C、細胞較大、含沒有基粒的葉綠體 D、細胞較大、含有基粒的葉綠體
5、C4植物光合作用發(fā)生的場所是在?。ǎ?/p>
A、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內B、葉肉細胞葉綠體和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內
C、維管束鞘細胞內 D、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內
6、下面敘述中,對于農(nóng)田里的農(nóng)作物來說,確保良好的通風透光的不正確敘述是()
A、可充分利用光能 B、可增大光合作用面積
C、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可提供較多的二氧化碳
二、簡答題
7、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在葉綠體中轉換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在葉綠體中的______上完成的。第二步所轉換形成的能量儲存在_____和 ______中。第三步轉換形成的能量儲存在______中。
8、在光能轉換成電能的過程中,處于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得失電子的情況是___________。
9、C3植物與C4植物葉結構中維管束鞘細胞的不同點是:前者_____ 而后者____________。
10、在C4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02中的C轉移的順序是先_____中后_____中。
11、對綠色植物來講.組成NADP+和ATP的重要組成成分及糖類的合成與運輸所必需的礦質元素分別是___、____和_____。
12、.可以使糧食產(chǎn)量明顯提高的措施,除了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增大光合作用面積,還應當提高農(nóng)作物的_______和通過_______為農(nóng)作物提供氮素。
自我評價答案
一、1、B 2、C 3、D 4、C 5、B 6、B
二、7、類囊體 ATP NADPH 糖類等有機物
8、先失電子,后得電子
9、無葉綠體 含有無基粒的葉綠體
10、C4 C3
11、N P K
12、光合作用效率 生物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