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6課題2 氧 氣。
(總第九課時)
一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學會比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認識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的不同,培養(yǎng)辨證觀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二課堂程序
1、知識回放:⑴敘述硫、鋁(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⑵用文字表達式表述磷、硫、鋁與氧氣的反應。
2、討論與交流:⑵中的三個反應的有什么共同特征?
3、分析與小結:
(1)化學變化(化學反應):
試一試列表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定義
根本特征
伴隨現(xiàn)象(判斷時參考)
實例
二者的聯(lián)系
(2)化學性質:
試一試列表比較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定義
范圍
判斷方法
舉例
3、化合反應:
4、氧化反應:
5、緩慢氧化:
如:
6、氧化物:
探究A、觀察CO2、H2O、P2O5、Al2O5有什么相同之處?
B、KMnO4與NaCl與它們有什么不同?
C、試一試歸納出氧化物的概念。
三:應用與練習
2固體物質受熱變成氣體,這種變化()
A、一定是物理變化
B、一定是化學變化
C、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
D、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
4下列變化中不包含有緩慢氧化的是()
A、農家肥料的腐熟B、動植物的呼吸
C、酒和醋的釀造D、石灰漿逐漸變硬
6氧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密度比空氣大B、能支持燃燒C、不易溶于水D、無色無味
8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顏色B、沸點C、硬度D、可燃性
10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
A、氧氣B、空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
12下列物質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反應,集氣瓶要預先留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的是()
A、木炭B、紅磷C、鋁箔D、硫磺
13硫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jù)是()
A、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放出大量的熱
D、硫粉逐漸減少
14為了讓燈泡通電發(fā)熱時,消耗燈泡內的氧氣,達到保護鎢絲的目的,通常在白熾燈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層物質,該物質是()
A、紅磷B、氧化汞C、二氧化錳D、氯酸鉀
四:反思與體會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的收獲和體會是:
相關閱讀
課題1 空 氣(人教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課題1 空 氣(人教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總第七課時)
一、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知道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氣污染及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學習方法之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研究,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二、實驗準備
1、帶雙孔膠塞的集氣瓶、導管、膠管、彈簧夾、燒杯、燃燒匙、酒精燈、火柴。2、紅磷
三、課堂程序
(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1、思考并回答⑴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
⑵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
2、實驗探究2-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學生猜想:
教師演示:
現(xiàn)象:
文字表達式:
學生閱讀教材第22頁-23頁,交流對空氣組成及成分的了解。
討論(第23頁及25頁):
識記:空氣的成分(計算)
(二)根據(jù)空氣的組成特點談談你對純凈物和混合物的認識。你能夠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舉例說明嗎?
純凈物:定義舉例
混合物:定義舉例
(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閱讀教材第24頁-26頁,列表說明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用途
(四)還記得化學學習的特點嗎?物質的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試一試:描述氮氣的物理性質。
(五)保護空氣。
B閱讀《資料》,了解空氣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觀察圖2-8,小組討論:
⑴在你身邊發(fā)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事?
⑵大氣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⑶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你能做些什么?
四:做一做調查與研究(第28頁)
課題2 元素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2 元素”,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課題2元素【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會寫、會讀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并了解元素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3.在講清元素概念的基礎上,建立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
[能力目標]1.加深學生對元素的理解,學會元素符號的書寫及意義。
2.統(tǒng)一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的認識。
2.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讀法及意義。
【教學方法】講授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略
復習提問:說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評:這樣的復習提問不僅復習了物質的組成及構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導學生去探討:構成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學。
新課引入:構成以上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構成哪種分子的氧原子,它們都有8個質子,帶8個單位的正電荷。我們把這些氧原子總稱為“氧元素”。同樣把具有6個質子(核電荷數(shù)為6)的原子稱為碳元素。此外,還有鐵元素、氯元素、鉀元素等等。
〔板書〕一、什么叫元素?
閱讀元素概念的有關內容。(畫出概念中的關鍵詞句):
〔講述〕無論在氧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還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結構。其核電荷數(shù)都是8,即核內都有8個質子。所有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的這一類原子,就統(tǒng)稱為氧元素。所以說氧氣、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樣硝酸銨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說它們都含有氮元素。
評: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看書,畫關鍵詞句,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起始方法。
強調:1.計量核電荷數(shù)時不管中子數(shù)。
2.只要質子數(shù)相同的同種原子就是同一種元素。
〔板書〕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1)元素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2)元素組成物質。
(3)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決定的。
〔講述〕元素概念包括三個要素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②同一類原子③總稱,這就明確元素是一個建立在微觀概念基礎上的宏觀的集合概念。也表明了元素只論種類而沒有個數(shù)的特點。例如說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也可以說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組成的。但卻不能說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的。也不能說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
〔講述〕世界上的一千多萬種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但到月前為止,人類發(fā)現(xiàn)的元素僅有112種,這112種元素怎樣組成形形色色的物質這是化學課長期學習的問題。這一百多種元素的差別,就是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不同。
〔板書〕2.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鋁、鐵、鈣……………
教會同學們會看“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圖。記住地殼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種元素,還可介紹宇宙、地殼、水、生物體、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導閱讀選學材料。
〔板書〕二、元素符號
〔講述〕目前知道112種元素,組成世界上成千上萬種的物質。為了應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學元素除各國語言文字的名稱外,化學上還確定了一套統(tǒng)一的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元素。在古代各個國家,甚至各人都自用一些符號來表示元素。這樣很不便于科學文化的交流。19世紀道爾頓用園圈內加各種符號來表示不同元素,但由于元素不斷發(fā)現(xiàn),這種符號也不能適用了。后來1860年世界各國的化學工作者大會制定了國際統(tǒng)一的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元素。這種符號就叫做化學元素符號。
(1)用該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如氧、氫、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來表示等。
(2)若幾種元素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可再附加一個小寫字母加以區(qū)別。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鈣元素,Cu表示銅元素等。
〔板書〕1.寫法、讀法
(1)1—20號元素是按質子數(shù)1—20排列的。
(2)寫法一大二小。
(3)讀法:看課本P73的表格,教師領寫。
〔講述〕書寫元素符號“一大二小”的原則必須牢牢掌握,否則不僅達不到交流的目的,還鬧出笑話來。如鈷的元素符號是Co,如果寫成CO,就不是鉆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評:把元素符號按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排列進行教學,這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后面,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畫法,化合價、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教學作準備,使學生初步形成“周期”的概念,為高中學習做鋪墊。這種方法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掌握這些基本上能滿足初中階段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需要。
〔板書〕2.元素符號的意義
(1)表示一種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如O表示一個氧原子。
練習:說明H、K、Cl、O、Al代表的意義?
(3).系數(shù):5個氫原子如何表示?
練習:寫3個氫原子,10個硫原子,5個鋁原子……
〔板書〕3.元素和原子的比較
〔講述〕元素和原子是屬于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但它們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的理解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可將下表制成投影軟片進行投影和講解。
[小結]
本節(jié)課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熟記、會寫會讀27種元素名稱和元素符號。
3.元素和原子的比較
布置作業(yè):
課題2 元 素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課題2 元 素》,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2元素
(總第二十課時)
一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認識物質組成與構成不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二課堂程序
1、回顧舊識:
(1)一個碳-12原子質量為mKg,某原子質量為nK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原子是怎樣構成的?相同的原子有什么共同點?
2、引入元素的概念
閱讀并討論P71第二自然段
小結對元素的理解a、
b、
c、
d、
e、
3、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試一試列表比較元素與原子。
元素
原子
區(qū)別
適用范圍
聯(lián)系
4、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⑴按質量分數(shù)計算,在地殼中含量前幾位的元素依次是、、、_________。
記憶:“養(yǎng)閨女貼蓋”
⑵并不是含量少作用就小。
三、討論P71[討論]
四、活動與探究
⑴閱讀資料,了解生物細胞中元素的含量。
最多的是:
⑵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guī)追N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五、反思與體會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的收獲和體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