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傳統(tǒng)文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1清朝的文化。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清朝的文化》,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清朝的文化(一)——自然科學和技術的成就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王錫闡和《曉庵新法》、吳其浚和《植物名實圖考》的學術價值;能列表歸納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在翻譯及科學技術上的成就;能說出近代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和飛機設計師馮如的貢獻。
2.能力方面:學生通過找?guī)追N植物并對它們進行分類、參觀京張鐵路、動手制作并嘗試改進飛機模型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尋知識的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列表歸納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在翻譯及科學技術上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列表歸納知識的能力。
3.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通過學習王錫闡、吳其浚等不迷信古人、洋人,勇于創(chuàng)新的事實,使學生從中學習他們勇于探索和求實的精神;通過學習詹天佑、馮如奮發(fā)圖強努力為國爭光的事跡以培養(yǎng)學生立志奮發(fā)的愛國思想;通過學習李善蘭、徐壽、華蘅芳、詹天佑和馮如的成就,使學生認識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中華民族具有發(fā)展近代科技的聰明才智。
4.學法指導方面:通過驗證清朝天文學家王錫闡和西方天文學家在對“食分大小”這一天文現(xiàn)象的解釋誰對誰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點詹天佑和京張鐵路;飛機設計師馮如。
三、教學難點京張鐵路涉及到復雜的技術問題。
四、教學過程(見下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
[引言]
這學期要求初二學生進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老師采取設計一節(jié)活動課的形
續(xù)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
式指導學生完成任務。以一個班的情況為例。
板書本課副標題:向他們學什么?(他們指的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清朝科學家和工程師。)
下面是活動班(44人)的活動情況。
一、王錫闡和《曉庵新法》
王錫闡是清代著名天文學家,他著有《曉庵新法》一書,在書中他指出一些西方天文學理論的缺點和錯誤。
[布置任務]
課本第112頁小字部分講述了王錫闡與西方天文學家對食分大小這一天文現(xiàn)象不同的解釋,你同意誰的觀點,并驗證你的觀點。
[老師課前任務]
跟蹤學生記錄學生實驗進展情況,尤其是記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情緒的變化以及如何解決困難等情況。
評價學生成果,并給予鼓勵。
將學生的實踐活動與王錫闡進行對比,使學生體會科技發(fā)明的艱辛和王錫闡的聰明與勇氣。
二、吳其浚和《植物名實圖考》
吳其浚是清朝中期的植物學家,著有《植物名實圖考》。記載植物1714種,比《本草綱目》增加500種,書中糾正了不少前人記述中的錯誤,而且附有精確的植物插圖,是一部開近代植物學先聲的專著。
6名學生組成天文興趣小組。
查資料、討論、思考、探索、尋求幫助等。
一組(3名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驗證他們的觀點。實驗用品:投影儀(太陽)、小皮球(地球)、白色乒乓球(月球)。
另一組用計算機課件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觀點。
(學生在驗證自己觀點的過程中,體會科技發(fā)明的艱辛,從而學習王錫闡不迷信洋人、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能力。)
學生
道具
續(xù)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
[布置任務]
找1~3種植物,進行觀察,制成植物圖鑒。有興趣的同學嘗試將它們分類。
評價學生成果并給予鼓勵。
公布學生活動記錄情況,并將學生在植物分類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與吳其浚撰寫《植物名實圖考》情況進行對比。
三、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
[指導閱讀]
請大家閱讀第112頁“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一目,讀完后列表歸納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在翻譯及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猜迷語]
清朝科學家徐壽在翻譯《化學鑒源》的過程中,遇到一個難題:一些化學名詞、符號沒有現(xiàn)成或準確的中文詞匯可以采用,怎樣給它們準確命名呢?徐壽經(jīng)過苦思冥想,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請猜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提示]
比如對金屬元素的命名,列出鎢、釙、鈾、鐳、鎳等5種元素的英文單詞及音標。啟發(fā)學生從中找規(guī)律。
四、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布置任務]
參觀京張鐵路。
錄制師生參觀京張鐵路的活動。
10名學生組成植物小組。
找植物、觀察植物、記錄觀察結果,制作標本、繪制植物圖、查資料或在植物老師等的幫助下完善自己制作的圖鑒。課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植物圖鑒,并談體會。
(通過實踐活動體會并學習吳其浚努力鉆研、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閱讀課文,列表歸納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列表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
課前熟悉這幾種化學元素的讀音和中文名稱。
課堂上在老師提示下開動腦筋,找出徐壽給化學元素命名的規(guī)律:根據(jù)化學元素的屬性和諧音命名。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10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乘火車到青龍橋火車站下車,參觀京張鐵路的“人”字形路軌,詹天佑的塑像及墓地。參觀回來寫考察報告。繪制“人”字形路軌圖。
(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
道具
續(xù)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
[出示課件]“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解釋這段話的意思,并舉例說明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用自己的才學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了哪些貢獻?
[播放錄像]
請同學們看錄像,想想在當時中國落后的情況下,中國人完全靠自己修建這條鐵路難不難?難在何處?
詹天佑是如何面對這種困難的呢?引用詹天佑的話“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我們必須成功”來加以說明。
[設問]
部分同學通過參觀,了解火車經(jīng)過居庸關、八達嶺時要穿過1458米的隧道,當年,在開鑿八達嶺隧道時,詹天佑創(chuàng)造了一種方法,使隧道工程的速度大大提高,你們想想是什么方法呢?
[出示學生道具]
模擬青龍橋的地貌,假若你是詹天佑,如何在這鋪設鐵路,使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
[議一議]
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花錢少:總費只有外國承包商過去索要的1/5,節(jié)余白銀28萬兩。質量好;完工快:用了4年的時間比預計工程提前2年,那么京張鐵路的建成有什么意義呢?
閱讀課文,舉例說明(略)。
答出要點:地形險要、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外國人的冷嘲熱諷等。
答出要點:從中間開井與兩端相對開鑿的方法。
各抒己見,回答(略)。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名學生用玩具火車模擬“人”之形路軌,使學生體會詹天佑的聰明才智。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答出要點: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個勝利。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制
計算
機課
件
錄像
資料
學生
道具
續(xù)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
五、飛機設計師馮如
[布置任務]
制作飛機模型,并嘗試改進自己的飛機。
[老師課前任務]
記錄學生活動情況,錄制學生制作的飛機模型的試飛活動。
評價學生成果并加以鼓勵。
將學生制造飛機遇到的困難與馮如制造飛機的艱辛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馮如制造時飛機有哪些困難?既然困難重重,他為什么還要制造飛機?我們要學習馮如的什么精神。
[小結]
出示史料:“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飾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p>
——摘自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嗎?》
學完這節(jié)課談談你對魯迅這段話的理解。
18名學生組成飛機模型小組制作飛機模型,并嘗試改進自己的飛機。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飛機模型,談體會。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答出要點:資金的困難、技術難關、試飛的危險等。馮如制造飛機的原因:用飛機來保衛(wèi)祖國。要學習馮如的愛國精神。
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回答(略)。
(通過談對魯迅這段話的理解、體會,升華本課主題:向他們學什么?)
自制
投影
片
擴展閱讀
清朝文化(三)
教學目標
清朝的小說:《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和譴責小說;清朝的詩歌:“詩界革命”及黃遵憲的詩;京劇的形成;清代的繪畫: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
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用歷史的觀點分析文藝作品,欣賞文學藝術的能力。
清代的小說,戲劇、繪畫等方面在我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基礎上又有創(chuàng)新新和發(fā)展,并在世界文壇藝苑中獨樹一幟,大放異彩。教育學生不僅要感到自豪,更要繼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并發(fā)揚光大,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通過黃遵憲的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本課講授文學和藝術的發(fā)展,清朝封建末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過程加深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時代特征,反映在文學和藝術的領域里是出現(xiàn)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反封建和譴責外國侵略罪行的進步小說、愛國新詩和反對封建束縛、追求個性的繪畫藝術作品。清代文學藝術不僅在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還有創(chuàng)新,并在世界文藝史上獨樹一幟,同時在整個清朝文化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重點分析
清朝是國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畫家輩出,并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清初朱耷、石濤的畫。朱耷的畫以其獨特的水墨畫體貌,對后來的寫意畫影響很大。石濤的畫意境蒼莽新奇,畫法有獨特性。對當時揚州畫派及后世國畫都有影響。清中期的“揚州八怪”,追求個性、立意新奇。清末任伯年、吳昌碩二人的畫對近代畫風都有影響。
清朝的文學以小說成就最大,量多質高。其中最杰出的有三部名著。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多為神鬼狐妖的故事,用離奇的情節(jié)、精煉傳神的語言,暴露出封建社會官史殘酷政治黑暗的現(xiàn)實。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傳奇小說。書中對那些利欲熏心、虛偽丑惡的秀才、舉人、進士及大小官吏等進行諷刺,暴露了八股取士科舉制度的毒害,封建末世官場的黑暗和社會的腐敗?!都t樓夢》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里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此為基本線索,再現(xiàn)了賈、史、王、薛四大家庭的興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種種丑惡行為:驕奢淫逸、敲詐勒索、草菅人命、狼狽為奸而又互相傾軋,鞭撻了罪惡的封建禮教。
難點分析
本課的難點是對《紅樓夢》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理解?!都t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高峰,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線索,揭示了封建社會分崩離析,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全書規(guī)模宏大,人物眾多,而結構嚴謹,語言優(yōu)美生動,善于刻劃人物、塑造了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都t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一部長篇小說。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重點突破方案
在講清代小說時,可以先了解學生是不看過這些小說或看過根據(jù)這些小說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根據(jù)學生認識的實際情況,教師或詳或略地加以講解。在講清代的繪畫時,可以選擇相關畫家的一些代表作品讓學生欣賞,通過教師的啟發(fā),使學生了解清代繪畫的特點。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清朝的小說和繪畫。
教學難點:《紅樓夢》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前兩節(jié)講過的有關清朝文化成就的內(nèi)容,然后指出)清朝文化在自然科學技術方面和思想方面的成就,都反映了當時歷史發(fā)展的主要特征,今天我們來學習,清朝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發(fā)展的情況,清朝在文學藝術方面也取得了許多成就。文學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小說。
清朝的小說
1、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教師首先簡介作者生平,讓學生看教材的兩幅插圖,然后詢問學生是否看過《聊齋志異》或據(jù)此改編的影視劇,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講解)。本書的特點是以神鬼狐妖的故事為主要題材,用離奇的情節(jié),精煉傳神的語言,揭露統(tǒng)治者種種丑惡面目,諷刺科舉制度,暴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教師可以《畫皮》為例進行分析)。
2、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教師首先給學生講周進落榜和范進中舉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分析,教師歸納補充)。作者在小說中對“儒林”中那些利熏心、虛偽丑惡的秀才、舉人及大小官吏進行諷刺,揭露了入股取士科舉制度的毒害。
作者是怎樣進行揭露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作者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用辛辣詼諧的語言,通過人物的行動,通過諷刺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的。
(教師簡介吳敬梓的生平,并指導學生在書上劃出知識要點)。
3、《紅樓夢》——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教師簡介《紅樓夢》及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此目既是本節(jié)的難點,由于學生《紅樓夢》比較熟悉,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談話法,師生共議。)
(關于思想性,師生共議后教師歸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是封建禮教的一種叛逆,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的描寫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通過對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歷史的描寫,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因此《紅杰夢》是一部思想性很強的小說。
《紅樓夢》不僅思想性很強,而且藝術很高,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一部長篇小說。
(師生共議其藝術性,然后教師歸納。)《紅樓夢》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對人物及情節(jié)的描寫自然、逼真。小說中出現(xiàn)的數(shù)百人及其之間復雜的關系,不同年齡、性格、階級、階層的人都刻劃得栩栩如生,語言優(yōu)美生動,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世界文學史上影響是深遠的。被譯成多種文字。
二、清朝的詩歌
(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簡史,及著名詩人,然后指出)唐宋時期的詩歌達到了極盛,清朝詩歌是不如唐宋,但也向前發(fā)展了,而且還有創(chuàng)新。(教師簡介“詩界革命”口號,介紹主要代表人物,重點講黃遵憲詩歌的特點)。
三、京劇的形成
(本目主要由學生閱讀,然后教師簡介介紹有關京劇的基本常識。結合書上插圖,講解相關內(nèi)容。)
四、清代的繪畫
(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部分繪畫作品,然后再介紹清朝繪畫發(fā)展的情況。按照“初期、中期、末期”三個階段,分別介紹,最后教師指出)清朝是國畫發(fā)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國畫有了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畫家輩出,并且出現(xiàn)了追求個性的新特點。(教師指導學生在書上劃出知識要點。)
探究活動
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對清代三部小說名著《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進行探究。
1、《聊齋志異》組:學生可以看據(jù)此小說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也可閱讀、觀看相關書籍和影視劇,要求參加本組的學生每人講一個故事,說明蒲松齡是怎樣通過寫鬼寫狐來揭露和抨擊封建社會。
2、《儒林外史》組:建議本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將"周進落考"和"范進中舉"的故事編成小話劇,學生通過扮演其中人物來體會作者筆下的儒生們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從而使學生理解小說,對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認識這部小說,對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認識這部小說的是以諷刺為基本特征的中國第一部諷刺小說。
3、《紅紅夢》組:參加本組的學生,可以組織觀看相關的影視劇,通過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的歷史,理解小說深刻揭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揭露的也是封建社會,可見小說的內(nèi)容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其思想性很強。
以上各組活動可分組進行,最后全班集中搞一次活動,主要討論小說與歷史的關系。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從而使學生通過具體內(nèi)容理解存在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清朝文化(二)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四庫全書》是一部什么樣的書、魏源的進步思想、《海國圖志》編寫的目的和主要內(nèi)容、嚴復其人、嚴復譯著《天演論》的內(nèi)容和影響、清末教育制度變革的情況。
通過引導學生認識清末愛國思想出現(xiàn)的背景,分析其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認識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魏源等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愛國的、進步的。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時候,嚴復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并譯著《天演論》,宣傳生物進化觀點和社會進步理論,引導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會動蕩不安,民族危機日益深重,魏源、嚴復等人能夠順應歷史潮流,主張向西方學習,這種勵志圖強,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本課是“清朝的文化”中關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國文化狀況以及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文化沖擊下的變化很有幫助。清朝末年,社會腐朽、落后,國家主權不斷淪喪,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愛國的思想家們不甘落后,勇于革新進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會黑暗之時,在我國思想文化界呈現(xiàn)出一些鮮活進步的現(xiàn)象。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思想家魏源、嚴復的思想。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積極倡導者,他編寫的《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啟導著中國知識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xiàn)實問題。這是當時中國思想界的新動向。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維新變法運動興起,嚴復正是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傳的社會進步理論,打擊了封建勢力,啟發(fā)中國知識界去探索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尋找救國之路。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嚴復譯著《天演論》及其作用。本目內(nèi)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對《天演論》是什么樣的著作并不了解,嚴復翻譯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特別是《天演論》所宣傳的思想是什么?在當時為何能產(chǎn)生巨大影響?這都需要把嚴復的思想同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考慮,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重點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國圖志》:這是本課重點之一。結合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社會的變化,分析魏源等人開明思想出現(xiàn)的原因。然后,教師簡介魏源的生平,引導學生看書,在此基礎上組織討論,主要圍繞魏源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海國圖志》的主要內(nèi)容和歷史意義,要讓學生領會魏源思想的愛國性。
難點突破方案
嚴復和《天演論》: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首先,引導回憶嚴復在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創(chuàng)辦《國聞報》,宣傳變法的情況,指出嚴復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結合小字,對嚴復的生平作一簡單介紹。然后指導學生看書,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分析嚴復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嚴復力主維新變法,救亡圖存。
關于《天演論》及其進化論的觀點,教師可以介紹該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觀點,指導學生閱讀書中小字部分,著重指出嚴復翻譯此書的主要目的在于宣傳“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社會進步理論,為19世紀末期的維新變法運動搖旗吶喊。最后,點明嚴復翻譯《天演論》的重要意義。
教法建議
導入新課:教師可以提問上節(jié)課有關科學技術的內(nèi)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學”的影響下,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國依然落后挨打,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愛國思想家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落后,主張學習西方,變革社會,尋找救國之路。由此導入新課。
《四庫全書》:引導學生掌握該書的性質、分類以及對中國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書中插圖和小字部分學生自學,不作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思想家魏源、嚴復的思想
難點:嚴復譯著《天演論》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提問:清朝末年,我國出現(xiàn)了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nèi)〉昧耸裁闯删停吭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清朝末年,我國雖然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這不能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進步思想家們意識到中國的落后,主張學習西方,變革社會。從而引出新課。
二、《四庫全書》:
性質:這是清朝乾隆年間官修的一部大叢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
分類和意義:全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大類,共收錄各類書籍3000多種,近8萬卷,保存了十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是,清政府為了鞏固統(tǒng)治,實行思想文化專制政策,刪改、銷毀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籍,也是祖國文化遺產(chǎn)遭到很大破壞。
三、魏源和《海國圖志》
1.簡介魏源的生平。
2.《海國圖志》:學生閱讀書中相關內(nèi)容后,教師指出:《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一部專著,也是介紹和傳播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的著作。這部書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響:組織學生討論:魏源的思想有什么進步性?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魏源主張向西方學習,表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中的先進人物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落后,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xiàn)實問題,啟迪人們通過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四、嚴復和《天演論》
1.簡介嚴復:引導學生回憶嚴復在維新變法運動期間,就在天津主辦《國聞報》,宣傳變法的史實。結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嚴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他對西方文化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
2.嚴復思想形成的背景:提問:嚴復生活的時代和魏源生活的時代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嚴復主張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是與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維新變法思想高漲的時代背景相適應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不斷深化的結果。
3.《天演論》及其影響:為了介紹和宣傳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嚴復一生翻譯了大量西方學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論》的影響最大。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看書討論《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點和“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社會進步理論。嚴復翻譯《天演論》的真實目的在于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論證變法維新的合理性,通過變法使社會由落后變?yōu)橄冗M是自然之理,抨擊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錯誤觀點。很顯然,嚴復用資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對封建保守思想進行了有利的抨擊,啟發(fā)中國知識界探索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為維新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師指導,以學生自學為主)
1.背景:傳統(tǒng)科舉制度的弊端在于脫離社會實際,培養(yǎng)不出有用的人才。鴉片戰(zhàn)爭以后,受西方的影響,新式學堂紛紛建立,教育改革已經(jīng)成為大勢所趨,時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張之洞等奏準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
小結:鴉片戰(zhàn)爭以來,隨著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先進的思想家開始認識到中的落后,他們主張學習西方、抵御外侮、變革社會,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這種進步的思想引導先進的中國人不斷向西方尋找救國的道路。這種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的愛國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設計
清朝的文化——進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
二、進步思想家——“與時俱進”
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
(1)嚴復的思想:效仿西方,變法救國
?。?)《天演論》及其作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世道必進,后勝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舊教育制度的弊端
擬定《奏定學堂章程》和廢除科舉制
探究活動
1.事先請學生閱讀魏源、嚴復的有關材料,并寫出讀后感。然后組織課堂討論,主要圍繞晚清時期“向西方學習”的進步思想是如何出現(xiàn)的?魏源和嚴復在“向西方學習”方面做出了那些貢獻?這種思想對中國近代社會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注意:組織活動時要有記錄,最好事先寫好發(fā)言提綱。
2.請同學們收集有關魏源、嚴復等人的文字、圖片資料,以“中國近代進步思想家”為題,制作展板或出黑板報,進行宣傳。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政、關注祖國前途命運,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思想。
清朝的文化(二)——進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清朝的文化(二)——進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清朝的文化(二)——進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的價值;清末廢科舉、建新教育制度的背景及情況;能說出龔自珍的思想特點;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的目的;能評價魏源的思想;分析嚴復譯著《天演論》的作用。
2.能力方面:通過分析嚴復譯著的《天演論》及作用,培養(yǎng)學生學主動探尋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通過學習清代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成就,使學生認識到在封建制度日趨衰落民族危機逐漸嚴重的情況下,龔自珍敢于大膽揭露封建制的腐朽,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都是愛國的、進步的;嚴復譯著《天演論》為中華民族鳴起救亡圖存的警鐘,在當時起了打擊封建勢力,啟發(fā)中國知識界探索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作用。
4.學法指導方面:通過比較分析清代三位進步思想家思想的異同,使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思想家魏源,嚴復和《天演論》。
三、教學難點嚴復譯著《天演論》及作用。
四、教學過程(見下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導入]
面對西方列強的不斷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一代代進步思想家挺身而出,大膽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力求學習西方,推行改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清代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張。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一、龔自珍和魏源
龔自珍是道光時期的思想家和詩人。
[指導看圖]
請大家觀察第118頁課本插圖《龔自珍》,了解龔自珍的概況。
[指導閱讀]
請大家閱讀第118頁內(nèi)容,想一想龔自珍的開明思想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強調龔自珍的主要思想特色: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指導學生朗讀龔自珍的詩。
[思考]
詩中萬馬齊喑的局面是怎樣出現(xiàn)的?
你認為這首詩體現(xiàn)了龔自珍的什么思想?
魏源是道光、咸豐年間著名的思想家。
[指導看圖、閱讀]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19頁插圖《魏源和〈海國圖志〉一百卷》、閱讀第118~119頁的小字部分,你能說出魏源成就嗎?
[想一想]
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的目的是什么?
[出示史料]
魏源認為“夷之長技”有三項: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
讀圖、了解龔自珍的概況。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略)。
朗讀并理解詩的具體含義,思考,回答。
回答要點:清初的文字獄使知識分子噤若寒蟬,不敢過問政治,造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回答要點:在詩中,龔自珍打破了清初文字獄造成的沉悶政治空氣,開創(chuàng)慷慨談論天下事的新風氣。
(訓練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讀圖,閱讀課文。
回答要點:魏源參加了抗英戰(zhàn)爭,編寫出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盡地介紹西方的著作《海國圖志》等。
看書答出: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外國的長處,用來抵抗外國侵略。
教材
插圖
教材
插圖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摘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第三冊第20課
分析上段史料,想想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主要是指學習西方的什么?
[設問]
“師夷長技”的目的是為“制夷”,為此魏源提出哪些具體辦法?
[評一評]
如何評價魏源的思想?
二、嚴復和《天演論》
嚴復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指導學生看課本第119頁插圖《嚴復和他的主要譯著》和閱讀“嚴復和《天演論》”一目的小字部分,說說嚴復的哪本譯著影響最大?
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天演論》在當時所起的作用。
[啟發(fā)思考]
舉例談談自己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進化觀點的理解。
分析史料,歸納要點: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
(使學生學會“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看書回答(略)。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回答要點:魏源沖破清代閉關鎖國的思想束縛,提出向西方學習,這在當時是進步的、及時的;他反對侵略、克敵制勝的制夷思想是愛國的。魏源的思想,反映了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先進人物,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xiàn)實問題。
(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讀圖,閱讀課文,答出:《天演論》影響最大。
課前活動:搜集反映自然界動、植物生存競爭的材料。
在課堂上舉例談談自己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進化觀點的理解。
自制
投影
片
教材
插圖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試用這一觀點來觀察人類社會,你認為社會競爭的規(guī)律是什么?
你認為在社會競爭中處于落后挨打地位的中國該怎么辦?
嚴復認為當時的中國應效法西方進行改革,如果改革,你認為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你認為嚴復的思想在當時有哪些影響?
三、《四庫全書》
乾隆年間,政府派紀昀等160多人用十多年時間編輯成的《四庫全書》是我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解釋叢書概念。
[設問]
《四庫全書》采用的分類法,是集“四分法”之大成,它分為哪四大類?
[評一評]
如何評價清政府組編的《四庫全書》?
充分發(fā)表個人的見解。
回答要點:“世道必進,后勝于今”,“落后就得挨打”等。
各抒已見,相互啟發(fā),回答(略)。
思考、回答:頑固封建勢力的反對。
自由發(fā)言,回答要點:嚴復的思想敲響了救亡圖存的警鐘,在當時的中國,起到了打擊封建勢力,啟發(fā)中國知識界探索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作用。
(在老師引導下,通過分析解決以上問題,由淺入深地理解《天演論》的觀點。訓練學生主動探尋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看書答出:經(jīng)、史、子、集。
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回答要點:這部叢書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但在修書的過程中,清政府大量刪改、銷毀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籍,使祖國的文化遺產(chǎn)遭到很大的破壞。
(培養(yǎng)學生辯證、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四、清末新教育制度的確立
[指導閱讀]
請大家看第120頁內(nèi)容,誰能說出清代舊教育制度的特點和弊端?
要效法西方進行維新,就需培養(yǎng)有用人才,因此必須廢除舊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迫于形勢,清政府擬訂《奏定學堂章程》,它是清末教育文件匯編。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普遍興辦學堂。
[小結]
比較三位進步思想家思想的異同?(提示:從階級立場、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思想主張三方面進行比較。)
閱讀課文,回答要點:從學府機構、教學內(nèi)容、考試制度三方面概述清代舊教育制度的特點。它的弊端是:脫離實際,培養(yǎng)不出有用人才。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答出要點:龔自珍和魏源是地主階級改革派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形成于鴉片戰(zhàn)爭前后。嚴復是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形成于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三位思想家都對清政府的腐敗十分不滿,并對中國的前途提出自己的觀點。龔自珍只是把中國的未來寄托在皇帝的有所作為上,未能回答時代所提出的向西方學習的問題。魏源則注意研究現(xiàn)實問題,開始面向世界,明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和改革辦法,但魏源西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西方的軍事技術。嚴復則號召學習西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并提倡效法西方進行改革。訓練學生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