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發(fā)表時間:2021-04-09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兩則《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兩則《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一、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偉大的詩人)不錯,他一生寫過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詩有詩仙之稱。你們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詩?誰起來說給大家聽聽?(靜夜思)
師:那你們知道李白小時候的事嗎?(不知道)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了李白上學時候的故事,想不想聽?
二、學習新課
師: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來學習李白的故事《鐵杵磨針》師板書。教師出示:鐵棒和針并問:同學們請看,知道老師手中的是什么嗎?生回答。師:鐵棒也就是鐵杵,鐵杵磨針也就是將鐵棒磨成針,你們認為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這細細的針嗎?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答案正不正確?那就讓我們趕快讀一讀這個故事吧。在讀之前讓我們先一起來看閱讀提示。(學生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2、邊度邊思考: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
師:我看有些同學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學們就趕快讀吧。
師:讀完課文,你認為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生:能)你從哪個地方知道鐵棒可以磨成針的?(生:只要我……)你認為這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堅定、有決心)師板書。讓我們一起試著讀一讀。
師:那么李白小時候是什么樣的?(生:不愛學習)你從哪里知道的?(生.:課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學將第一自然段讀一下?(指生朗讀)由此可見,李白小時候和許多同學一樣,也貪玩,不愛學習。那他后來改正了嗎?(生:改正了)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生: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哪位同學將最后一自然段讀一讀?(指生讀)你讀的非常通順。并將
最后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師:老婆婆的一番話,讓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點,從此再也不逃學了,每天都用功的學習,那老婆婆究竟說了什么話?請同學們讀課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劃出李白與老婆婆說的話。(生讀課文并劃)
師:下面老師找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李白和老婆婆的談話。你們認為這三位同學讀的怎么樣?(生評價)老師認為在讀李白問話時語氣應該是不一樣的,像這一句“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這里應用奇怪的語氣來讀。同學們在下面試試看?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李白和老婆婆的對話。
師: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是怎么做的?那個同學能說一說?從老婆婆的話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師引導學生得出道理并板書)
三、總結(jié)課文
師:課文我們學完了,下面我們再將課文齊讀一邊,注意李白的第二次問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老婆婆的話要讀的干脆、堅決。
師: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學習中,他遇到困難會怎么想,怎么做?師:學了這個故事,你以后在學習上如果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
師:這個故事我們學完了,你們喜歡老師為你們帶來的這個故事嗎?(喜歡)這樣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實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閱讀一下《成語故事》,里面有許多像這樣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延伸閱讀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shù)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jīng)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nèi)容,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你小組內(nèi)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李白在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后來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變了對學習的態(tài)度?你對他了解嗎?(指名背李白的詩,出示李白的資料的課件)
③現(xiàn)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鐵杵成針”這則成語的意思?鐵杵是什么意思?(學生說后,觀看課件,板書成語意思:將鐵杵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學生齊讀)誰能用鐵杵成針說句話?
④看了這個故事,你最想說些什么?
師:只要同學們堅持學成語,日積月累,就會掌握很多詞條,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就好比鐵杵成針。
(三)表演鐵杵成針(李白這些成績的得來跟他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然而,鐵杵成針這件事卻對他后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演一演鐵杵成針這個故事
1、小組內(nèi)先分工排練
2、全班匯報
(四)“鐵杵成針”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誰能講一講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語故事
(五)練習題
1、看圖猜成語,說意思
2、成語計算題
(六)總結(jié)
師:李白被人們成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偉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學習,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嗎?因此同學們,無論我們的才華、天資如何,都應該努力學習,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呀!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案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走進成語故事,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2、了解有關(guān)學習的成語故事,理解成語的內(nèi)涵。
3、積累有關(guān)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重點
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明白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一、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說看。(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語還包含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2、小結(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幾個有關(guān)學習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
二、故事一《鐵杵成針》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可他小時候卻非常的頑劣,成績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課件。出示思考題。
2、學生觀看視頻《鐵杵成針》。(思考: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jié)。是呀“鐵杵成針”的故事也是對他后期的學習影響很大。也從這個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讀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大詩人都需要刻苦的學習,那么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無論我們的天資如何,都應該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
三、故事二《懸梁刺股》
1、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讀書的人有很多,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故事,邊看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讀書很勤奮?
2、學生觀看視頻《懸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結(jié):面對學習,古人從來不懈怠,《懸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經(jīng)中也有記錄了。
出示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經(jīng)》
4、師領(lǐng)讀,生齊讀。背誦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案
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shù)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jīng)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nèi)容,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你小組內(nèi)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鐵杵磨成針
教學目標1.會認9個生字“勸、讀、書、黑、發(fā)、勤、首、悔、遲”,會寫6個字“書、發(fā)、首、勸、讀、遲”,認識一個部首“力”,掌握多音字“更”和“發(fā)”的讀音。
2.認識并積累8個詞語“燈火、黑發(fā)、勤奮、后悔、勸學、讀書、首要、遲早”。
3.熟讀古詩《勸學》并背誦;通過朗讀,初步了解詩意;體會古詩中蘊含的道理,懂得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重難點1.會認9個生字,會寫6個字,積累詞語,背誦古詩。
2.初步了解詩意,體會古詩中蘊含的道理。
多媒體
使用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集體內(nèi)容個性設(shè)計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鐵杵磨成針》。
1.復習生字。
2.復習詞語。
3.復習課文中的句子。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1自然段。
(1)看文中插圖,圖中的少年是誰?誰來讀讀第1自然段?(2)課文的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李白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在他的身上發(fā)
生了什么事呢?誰再來接著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2段。
(2)理解詞語“中途”“放棄”。
什么是“中途”?(全程沒有結(jié)束,半路。)年輕的李白學業(yè)還沒有完成,就
準備離去,一件事情沒做完就不做了,這就叫“放棄”。(讀詞卡“放棄”)
(3)李白中途放棄學業(yè)會是因為什么呢?(懶惰,遇到困難等。)(4)你在學習中也遇到過困難嗎?曾經(jīng)有過和李白一樣想法的同學請舉手。
(5)小結(jié):李白小時候不是一個特別努力學習的學生,他后來改正了嗎?
3.學習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畫出李白和老婆婆說的話。
(2)指名分角色讀李白、老婆婆和旁白的話。
①理解詞語“石砧”。(洗滌捶打衣物時墊在底下的石頭,看插圖。)
②李白看見老婆婆拿著很粗的鐵杵在石砧上磨,感到很奇怪,所以要充滿疑
惑地讀李白的話,問句的尾音要上揚。
③理解詞語“相識”,互相認識?!安幌嘧R”就是不認識。
④老婆婆說要把鐵杵磨成針,李白相信了嗎?
不相信,感到疑惑,就是“懷疑”。讀讀這個詞。
⑤他為什么會懷疑?
(覺得老婆婆手里的鐵杵太粗了,聽說老婆婆要用鐵棒做針,覺得不可思議,
不可能。)
用疑問的語氣讀一讀李白的問話。
⑥面對李白的疑問,老婆婆堅持自己的想法。讀一讀她的回答。一天一天不斷地磨,為了實現(xiàn)目標不停地做某件事,這就是“恒心”。讀讀
“恒心”這個詞。
這里用了一個反問句,語氣更強烈地說明只要有恒心,鐵杵一定能磨成針。
4.學習第4自然段。
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為什么感動?他明白了什么道理?(生匯報)
指導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小組合作,思考討論,加深體悟
1.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來的學習中,他遇到困難會怎么想,怎么做?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1.書寫“為”。
(1)仔細觀察這個字,誰能來說一說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兩個
“點”的位置和方向)
(2)和老師一起來書空,重點強調(diào)筆順。
(3)看老師來寫這個字,再次強調(diào)筆順:先寫點,接著寫撇,注意撇要長,
再寫橫折鉤,最后寫點。
(4)自己練習寫兩個“為”字。
(5)在實物投影下評價兩位同學的書寫,并進行改正。
(6)請你按照剛才大家提出的建議,對自己寫的字進行修改。
2.書寫“相”。
(1)仔細觀察這個字的結(jié)構(gòu)和組成,說一說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木字的捺變成點)
(2)和老師一起來書空,感受每一筆的走勢。
(3)仔細看老師把這個字寫在虛宮格中。
(4)按照剛才所獲得的信息,請把這個字端端正正地寫在虛宮格中。
(5)在實物投影下評價兩位同學的書寫,并進行改正。
(6)請你按照剛才大家提出的建議,對自己寫的字進行修改。
3.書寫“業(yè)”。
(1)仔細觀察這個字,注意兩個豎的區(qū)別,點和撇的方向。(2)自己練習寫。
五、練習
回家后,試著用自己的話給爸爸媽媽講一講“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板書設(shè)計鐵杵磨成針(貼字卡)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精品教案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精品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課時設(shè)計: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shù)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jīng)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nèi)容,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你小組內(nèi)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板書設(shè)計
鐵杵成針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優(yōu)秀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走進成語故事,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2、了解有關(guān)學習的成語故事,理解成語的內(nèi)涵。
3、積累有關(guān)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明白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課時設(shè)計: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說看。(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語還包含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2、小結(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幾個有關(guān)學習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
二、故事一《鐵杵成針》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可他小時候卻非常的頑劣,成績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課件。出示思考題。
2、學生觀看視頻《鐵杵成針》。(思考: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jié)。是呀“鐵杵成針”的故事也是對他后期的學習影響很大。也從這個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讀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大詩人都需要刻苦的學習,那么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無論我們的天資如何,都應該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
三、故事二《懸梁刺股》
1、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讀書的人有很多,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故事,邊看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讀書很勤奮?
2、學生觀看視頻《懸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結(jié):面對學習,古人從來不懈怠,《懸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經(jīng)中也有記錄了。
出示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經(jīng)》
4、師領(lǐng)讀,生齊讀。背誦
四、板書設(shè)計
鐵杵成針
懸梁刺股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成語故事兩則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成語故事兩則”,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lián)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tài)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監(jiān)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同來的36人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笨墒前喑麄?nèi)笋R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zhàn)鼓躲在營地后面,一路手執(zhí)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jié)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歸于好。
這個成語說,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唐太宗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涂,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采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p>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么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征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shè)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shè)計
課題
寓言二則
課型
自讀課文
教學
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guān)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fā)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后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
重點
1、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fā)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教學
難點
正確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
方法
情景朗讀自讀討論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與
內(nèi)
容
設(shè)
計
第一課時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fā)智慧,讓思想活躍?!?/p>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么。
三、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讀準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
蔡桓公、梭子、綁住、虱子、百發(fā)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p>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還想了解什么?(此處可結(jié)合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讀文后,概括:紀昌想拜飛衛(wèi)學習射箭,飛衛(wèi)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wèi)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2、思考: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3、結(jié)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wèi)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飛衛(wèi)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飛衛(wèi)為什么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tǒng)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飛衛(wèi)是一個非常有經(jīng)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后的感受寫在旁邊。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wèi)的話。回到家中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發(fā),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jié):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fā)百中嗎?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決心、恒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讀出寓言夸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
小結(jié):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lǐng),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lǐng),就要先練眼力。結(jié)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jié)談話: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獲,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課時
一、導入: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jié)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是做什么的呢?
(簡單介紹扁鵲的高超醫(yī)術(shù)及他對我國醫(yī)藥界的重要影響。)
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yī)啊。就是這個神醫(y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fā)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扁鵲與蔡桓公之間怎樣一個小故事?
三、默讀課文內(nèi)容,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jié)果怎樣?把相關(guān)內(nèi)容畫在書上。
四、交流體會:
(一)指導朗讀,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要結(jié)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有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之前會怎么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的蔡又會怎么想呢?
(二)蔡桓公怎樣就不會死了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皮膚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腸胃里的病---骨髓里的病)
(三)扁鵲是有名的神醫(y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討論: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yī)生的醫(yī)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四)交流得到的啟示: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小問題時及時解,決,否則釀成大禍就無藥可救了。
(五)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樂讀愛讀,并給讀者以深深的啟迪。讓我們課下多來讀讀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教學
反思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fā)揮體裁的特點,一是重點引導學生多讀、多講,讀中感悟,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情感;二是讓學生學會簡要概括故事內(nèi)容,練習講故事;三是以課文為出發(fā)點,把學生目光引到課外閱讀中去,在教學《紀昌學射》時先讓學生讀懂故事內(nèi)容,將故事分為練不眨眼——練把小東西看大——練射箭,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以上順序講故事,最后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成語故事三則 教案教學設(shè)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成語故事三則 教案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6成語故事三則
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過程與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在理解寓意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達成目標:激趣揭題,講解“成語”“則”的意思。)
1、同學們,我們頭腦里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6成語故事三則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4、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二、初讀課文
(達成目標:同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把句子讀正確。
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
1、布置課內(nèi)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寓言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zhì)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祿
壁
韻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夸口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圍觀
濫竽充數(shù)
張口結(jié)舌
(3)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4、質(zhì)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達成目標:學習預習及正確書寫。)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3、小組交流,預習下節(jié)課內(nèi)容。
作業(yè)設(shè)計
1、課堂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shè)計
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
資料提供者:
四年級下冊《寓言兩則》學案
四年級下冊《寓言兩則》學案
一、教材分析
《紀昌學射》講的是紀昌拜飛衛(wèi)為師學習射箭,飛衛(wèi)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侗怡o治病》取材于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但是蔡桓公屢勸不聽,最終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告誡人們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防微杜漸。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guān)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四、研討要點
1、如何更好的理解兩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呢?
主要通過理解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來理解故事的寓意。因為人物的對話較多,因而要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才能更好更準確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2、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題并交流
如“飛衛(wèi)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呢?”
“蔡桓公明知扁鵲是名醫(yī),為什么對他的話不相信?”
“扁鵲為什么跑到秦國去了?”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3、加強朗讀和指導
尤其是對于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通過這些句子,引導學生讀出來,讓人物形象真正鮮活起來。
4、注重課外拓展
向?qū)W生推薦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寓言故事。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一、《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wèi)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jié)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從問題入手,對學習這篇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扁鵲治病》教學反思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門遺憾藝術(shù)。雖然在備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整節(jié)課也達成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不足之,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情,不能夠很好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邯鄲學步》這二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邯鄲學步》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一.導入新課,出示預習提綱。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一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二.展示交流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jié),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喜歡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guān)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f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檢測反饋
一、讀拼音,寫詞語。
gāochāozīshìmófǎnglànyúchōngshǜ
()()()()
二、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三、加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
()()()
第二節(jié)
1.總結(jié)學法,遷移學習。
師生共同總結(jié)學習第一則寓言的方法,然后分學習小組自學第二則寓言。
2.出示預習提綱
步驟:提出問題→自讀自悟→小組交流。
3.集體匯報學習情況。
a.那個學走路的人為什么要爬著回去?b.他是怎樣學習走路的?c.像他那樣學本領(lǐng)行嗎?d.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四、熟讀升華,超越文本
1.熟讀這兩則寓言。
2.小組再度合作,選擇其中一則寓言演一演。
3.匯報表演。
4.模仿記者采訪“南郭先生”和“那個燕國人”。
五、質(zhì)疑問難,總結(jié)全文
六、檢測反饋,拓展訓練。
1.選擇其中一則寓言,續(xù)寫寓言故事。
2..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小學弟、小學妹聽。
板書設(shè)計:邯鄲學步
姿勢不好看機械模仿爬著回去
課后反思:
學生在輕輕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地就達到了教學目標,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使他們的想像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相結(jié)合,整個教學過程還異常精彩。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jīng)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