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成針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1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案。
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容,把你的發(fā)現和你小組內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精選閱讀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走進成語故事,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2、了解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理解成語的內涵。
3、積累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重點
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明白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一、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說看。(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語還包含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2、小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幾個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
二、故事一《鐵杵成針》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可他小時候卻非常的頑劣,成績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課件。出示思考題。
2、學生觀看視頻《鐵杵成針》。(思考: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是呀“鐵杵成針”的故事也是對他后期的學習影響很大。也從這個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讀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大詩人都需要刻苦的學習,那么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無論我們的天資如何,都應該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
三、故事二《懸梁刺股》
1、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讀書的人有很多,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故事,邊看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讀書很勤奮?
2、學生觀看視頻《懸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結:面對學習,古人從來不懈怠,《懸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記錄了。
出示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經》
4、師領讀,生齊讀。背誦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兩則《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兩則《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一、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偉大的詩人)不錯,他一生寫過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詩有詩仙之稱。你們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詩?誰起來說給大家聽聽?(靜夜思)
師:那你們知道李白小時候的事嗎?(不知道)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了李白上學時候的故事,想不想聽?
二、學習新課
師: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來學習李白的故事《鐵杵磨針》師板書。教師出示:鐵棒和針并問:同學們請看,知道老師手中的是什么嗎?生回答。師:鐵棒也就是鐵杵,鐵杵磨針也就是將鐵棒磨成針,你們認為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這細細的針嗎?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答案正不正確?那就讓我們趕快讀一讀這個故事吧。在讀之前讓我們先一起來看閱讀提示。(學生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2、邊度邊思考: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
師:我看有些同學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學們就趕快讀吧。
師:讀完課文,你認為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生:能)你從哪個地方知道鐵棒可以磨成針的?(生:只要我……)你認為這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堅定、有決心)師板書。讓我們一起試著讀一讀。
師:那么李白小時候是什么樣的?(生:不愛學習)你從哪里知道的?(生.:課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學將第一自然段讀一下?(指生朗讀)由此可見,李白小時候和許多同學一樣,也貪玩,不愛學習。那他后來改正了嗎?(生:改正了)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生: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哪位同學將最后一自然段讀一讀?(指生讀)你讀的非常通順。并將
最后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師:老婆婆的一番話,讓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點,從此再也不逃學了,每天都用功的學習,那老婆婆究竟說了什么話?請同學們讀課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劃出李白與老婆婆說的話。(生讀課文并劃)
師:下面老師找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李白和老婆婆的談話。你們認為這三位同學讀的怎么樣?(生評價)老師認為在讀李白問話時語氣應該是不一樣的,像這一句“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這里應用奇怪的語氣來讀。同學們在下面試試看?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李白和老婆婆的對話。
師: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是怎么做的?那個同學能說一說?從老婆婆的話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師引導學生得出道理并板書)
三、總結課文
師:課文我們學完了,下面我們再將課文齊讀一邊,注意李白的第二次問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老婆婆的話要讀的干脆、堅決。
師: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學習中,他遇到困難會怎么想,怎么做?師:學了這個故事,你以后在學習上如果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
師:這個故事我們學完了,你們喜歡老師為你們帶來的這個故事嗎?(喜歡)這樣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實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閱讀一下《成語故事》,里面有許多像這樣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鐵杵磨成針
教學目標1.會認9個生字“勸、讀、書、黑、發(fā)、勤、首、悔、遲”,會寫6個字“書、發(fā)、首、勸、讀、遲”,認識一個部首“力”,掌握多音字“更”和“發(fā)”的讀音。
2.認識并積累8個詞語“燈火、黑發(fā)、勤奮、后悔、勸學、讀書、首要、遲早”。
3.熟讀古詩《勸學》并背誦;通過朗讀,初步了解詩意;體會古詩中蘊含的道理,懂得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重難點1.會認9個生字,會寫6個字,積累詞語,背誦古詩。
2.初步了解詩意,體會古詩中蘊含的道理。
多媒體
使用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集體內容個性設計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鐵杵磨成針》。
1.復習生字。
2.復習詞語。
3.復習課文中的句子。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1自然段。
(1)看文中插圖,圖中的少年是誰?誰來讀讀第1自然段?(2)課文的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李白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在他的身上發(fā)
生了什么事呢?誰再來接著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2段。
(2)理解詞語“中途”“放棄”。
什么是“中途”?(全程沒有結束,半路。)年輕的李白學業(yè)還沒有完成,就
準備離去,一件事情沒做完就不做了,這就叫“放棄”。(讀詞卡“放棄”)
(3)李白中途放棄學業(yè)會是因為什么呢?(懶惰,遇到困難等。)(4)你在學習中也遇到過困難嗎?曾經有過和李白一樣想法的同學請舉手。
(5)小結:李白小時候不是一個特別努力學習的學生,他后來改正了嗎?
3.學習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畫出李白和老婆婆說的話。
(2)指名分角色讀李白、老婆婆和旁白的話。
①理解詞語“石砧”。(洗滌捶打衣物時墊在底下的石頭,看插圖。)
②李白看見老婆婆拿著很粗的鐵杵在石砧上磨,感到很奇怪,所以要充滿疑
惑地讀李白的話,問句的尾音要上揚。
③理解詞語“相識”,互相認識?!安幌嘧R”就是不認識。
④老婆婆說要把鐵杵磨成針,李白相信了嗎?
不相信,感到疑惑,就是“懷疑”。讀讀這個詞。
⑤他為什么會懷疑?
(覺得老婆婆手里的鐵杵太粗了,聽說老婆婆要用鐵棒做針,覺得不可思議,
不可能。)
用疑問的語氣讀一讀李白的問話。
⑥面對李白的疑問,老婆婆堅持自己的想法。讀一讀她的回答。一天一天不斷地磨,為了實現目標不停地做某件事,這就是“恒心”。讀讀
“恒心”這個詞。
這里用了一個反問句,語氣更強烈地說明只要有恒心,鐵杵一定能磨成針。
4.學習第4自然段。
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為什么感動?他明白了什么道理?(生匯報)
指導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小組合作,思考討論,加深體悟
1.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來的學習中,他遇到困難會怎么想,怎么做?
2.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1.書寫“為”。
(1)仔細觀察這個字,誰能來說一說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兩個
“點”的位置和方向)
(2)和老師一起來書空,重點強調筆順。
(3)看老師來寫這個字,再次強調筆順:先寫點,接著寫撇,注意撇要長,
再寫橫折鉤,最后寫點。
(4)自己練習寫兩個“為”字。
(5)在實物投影下評價兩位同學的書寫,并進行改正。
(6)請你按照剛才大家提出的建議,對自己寫的字進行修改。
2.書寫“相”。
(1)仔細觀察這個字的結構和組成,說一說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木字的捺變成點)
(2)和老師一起來書空,感受每一筆的走勢。
(3)仔細看老師把這個字寫在虛宮格中。
(4)按照剛才所獲得的信息,請把這個字端端正正地寫在虛宮格中。
(5)在實物投影下評價兩位同學的書寫,并進行改正。
(6)請你按照剛才大家提出的建議,對自己寫的字進行修改。
3.書寫“業(yè)”。
(1)仔細觀察這個字,注意兩個豎的區(qū)別,點和撇的方向。(2)自己練習寫。
五、練習
回家后,試著用自己的話給爸爸媽媽講一講“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板書設計鐵杵磨成針(貼字卡)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精品教案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精品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課時設計: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容,把你的發(fā)現和你小組內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板書設計
鐵杵成針
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成語兩則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成語兩則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成語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在朗讀中學會停頓,初步掌握誦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詞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與典雅。
教學重點:
選擇自己喜歡的誦讀方式,反復誦讀,熟讀成誦。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新
⒈李白詩歌,比賽誦讀。
同學們,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歡哪一首,背給大家聽一聽。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李白有著的小古文,請看課題。
(PPT出示:17、鐵杵磨針)
⒉揭示課題,理解鐵杵。
⑴讀一讀
指名讀,讀后評議。
(讀得很正確,很流利,可是中間無停無頓。跟老師來讀——鐵杵/磨針,這樣來讀,有什么感覺?對,有了節(jié)奏,感覺很有味道,別人聽了,會認為你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鐵杵”呢?
(理解漢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這個字與木有關,“杵”是什么呢?是木頭,是木棒?對,是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那么“鐵杵”呢?
⑶看一看
請看圖片,這就是鐵杵,一頭粗一頭細的圓鐵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針,不容易啊。文中寫了誰要把鐵杵磨成針呢?我們來看課文。
二、初讀文本
⒈出示文本,標好停頓。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ǎo)/方/磨鐵杵,問之,曰(yuē):“欲作針?!卑?笑其拙(zhuō)。老嫗(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還(huán)/卒(zú)業(yè)。
⒉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⒊教師引領,慢慢誦讀。
(重點指導讀好下面兩句話:
相同語句,不同斷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
⒋標出停頓,自由朗讀。
⒌同位互讀,互幫互輔。
三、檢查自讀
⒈讀讀詞語,重點正音。
⑴示詞語,指名朗讀下面詞語:
磨針溪眉州棄去yùzhuōh(huán)uánzú
chǔǎoyù欲作針笑其拙還卒業(yè)鐵杵老媼老嫗
⑵教師領讀,讀出節(jié)奏,讀得連貫。
⑶學生齊讀,讀得整齊,讀得響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義。
老媼老嫗
(看“媼”“嫗”的部首,跟“女”有關,聯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媼”“老嫗”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讀,糾正斷句。
(指名朗讀全文,重點糾正斷句。)
⒋學生齊誦,誦得整齊。
五、細讀感悟
⒈觀察字形,說說“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讀一讀帶有“曰”字的語句。
⑵聯系文中語句,觀察“曰”字字形,說說“曰”的意思。
(外框是個口字,里面一橫代表舌頭,表示舌頭在動,在說話,所以“曰”就是說的意思。)
⑶讀一讀帶有“曰”的語句。
⒉人物稱呼,不斷變幻。
⑴文中是怎樣稱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辯一辯:為什么不都稱呼李太白?這樣稱呼有什么好處?
(避免重復,表達更簡潔。)
⑶讀一讀帶有上面人稱的語句。
⒊聯系語句,說說“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議一議:李白笑誰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誰話中的意思?
(老媼、老嫗,所以,“其”在這里指老嫗、老媼。)
⑶讀一讀帶有“其”字的語句。
⒋聽聽故事,組組詞語。
⑴教師講述。
在眉州這個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條小溪,小溪叫磨針溪。磨針溪這外名字是怎么來的呢?世間傳說,大詩人李白曾經在這座山中讀書……
聽出來了嗎?這里的“世”就是?對,世間、世上;“傳”呢?對,傳說。你們發(fā)現了吧,古文中的一個字,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詞。你們來看看,“過小溪”的“過”,組個詞,“路過”可以,“經過”也很好,“躍過”,也可以,“趟過”,這個詞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時一個字,現在一個詞,所以說古文語言簡潔、凝練。)
⒌調調順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這三句話,讀一讀,說一說,意思相同嗎?表達的順序有什么變化?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
世傳李太白山中讀書
世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
(意思一樣,可是表達的順序不一樣,第一句強調的是“山中”,第二句強調的是“讀書”,第三句多了一個字,是現在的說法,感覺是大白話,語言不簡
練了。)
⑵讀一讀書中的語句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問誰,問什么?
(老婆婆,你磨鐵杵做什么?
之=問誰?問什么?
老婆婆,你磨鐵杵做什么?
⑵讀一讀帶有“之”字的語句。
六、變幻朗讀
⒈變成詩歌,更加醒目。
磨針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
未成,
棄去。
過小溪,
逢老媼
方/磨鐵杵,
問之,曰:
“欲作針?!?/p>
白/笑其拙。
老嫗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
還/卒業(yè)。
⒉打著節(jié)拍,開心誦讀。
⒊娓娓道來,如講故事。
⑴教師講述:磨針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哪,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嗨……就這樣,娓娓道來,誰來接著講?
⑵學生講述,講后評議。
(一個故事大王誕生了,一個未來的會講故事的爸爸誕生了……)
⒋抑揚頓挫,像說評書。
(教師引領,一句一句說評書。
話說,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
⒌教師吟誦,音韻悠悠。
(這篇小古文,語言凝練,語句像詩一樣,不但可以讀,而且還可以唱。如果有古琴來伴奏,那就更好了,你聽——(教師吟誦)
⒍總結歸納,提煉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讀,可以打著節(jié)拍讀,可以講述,可以說評書,還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樣,讀得開心,讀得陶醉!
七、嘗試背誦
⒈看著填空,嘗試背誦。
⑴出示內容。
磨針溪,在。世傳,未成,。過,逢老媼,問之,曰:“。”白。老嫗曰:“?!碧祝?。
⑵自由背誦。
⒉樂于展示,我來背誦。
⒊眉飛色舞,齊聲背誦。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諺語,大家誦讀。
這個故事,可以濃縮成兩句諺語,看:
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⒉指名朗讀,
⒊齊聲誦讀。
九、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學會了如何斷句,如何理解字詞,如何開開心心地誦讀,俗話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愿大家多多誦讀小古文,喜歡上小古文!下課。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優(yōu)秀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鐵杵成針》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走進成語故事,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2、了解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理解成語的內涵。
3、積累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明白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課時設計: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說看。(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語還包含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2、小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幾個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
二、故事一《鐵杵成針》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可他小時候卻非常的頑劣,成績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課件。出示思考題。
2、學生觀看視頻《鐵杵成針》。(思考: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是呀“鐵杵成針”的故事也是對他后期的學習影響很大。也從這個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讀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大詩人都需要刻苦的學習,那么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無論我們的天資如何,都應該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
三、故事二《懸梁刺股》
1、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讀書的人有很多,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故事,邊看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讀書很勤奮?
2、學生觀看視頻《懸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結:面對學習,古人從來不懈怠,《懸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記錄了。
出示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經》
4、師領讀,生齊讀。背誦
四、板書設計
鐵杵成針
懸梁刺股
《語文園地二》之“成語故事”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二》之“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園地二》之“成語故事”
教學目標:
1.熟讀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
2.能熟練地復述故事。
3.能結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并能在學習中正確地運用。
教學重點:理解成語的意思并正確地運用。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運用“胸有成竹”。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1.讓學生講成語故事。
小朋友,你們一定聽說過許多的成語故事,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嗎?
2.師小結并導入。
小朋友們剛才講的成語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師要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個新成語,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38頁。
二、初讀成語故事
1.學生自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章。
2.小組交流:
讀了這個故事,你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你能不能在小組內將故事復述出來?
3.班上交流,并讓學生復述這個成語故事。
三、再讀成語故事,理解它的內涵
1.讓學生默讀成語故事,邊讀邊思考:
①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②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可結合文中的哪句話來理解?
2.小組內交流自己學習的結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或向老師請教。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①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因為文與可經常去觀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下的變化,總之,文與可對竹子非常熟悉。)
②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第三段話中,貓把那幅當成真的了,并把它抓著玩)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可結合文中的哪段話來理解?
(最后一段)
引導學生重點閱讀最后一段,并讓學生說說他們的理解。
引導學生說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畫畫時,胸中有現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處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運用。
1.過渡:剛才同學們理解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能夠運用它,下面我們就看看同學們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①師舉例:小明平常學習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認真地復習了,所以,在期末考試時,小明是胸有成竹。
②學生舉例,進一步體會”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業(yè):
1.讓學生用這個成語說1—2句話。
2.課后將自己喜歡的成語積累下來,寫在積累本上。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本課由三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組成——《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蹲韵嗝堋芬晃氖且粍t內容淺顯、寓意深遠的小故事。對于這樣的課文該如何教學呢?反復誦讀是沒有必要的;仔細分析那更是無病呻吟了。課前,我反復思量,覺得成語故事浩如煙海,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成語故事,走進成語的世界,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于是,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學生由于認識水平較低,都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讓學生把原文和現代文相對照再來理解,一些語感較好的同學能很快理解了課文。接著,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進一步探究文章內容,品味出寓意。當最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的時候,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流暢表達。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導學生表達,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具體表達?!懂孆堻c睛》這個小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張僧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語“畫龍點睛”的含義。課上,我扮演畫家,讓學生做圍觀的人,鼓勵學生想辦法說服畫家畫上眼睛,學生的口語表達還真是不錯,想了許多的理由,“畫家”終于被說服。我相信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課中只需稍作點撥、引導,學生的靈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主要成語解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主要成語解釋
成語解釋:
1、水到渠成: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道。比喻時機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2、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F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3、泛泛而談:泛泛:一般,平常。泛泛而談:一般地浮泛地談談。指膚淺的講出看法。浮于表面,沒有深入研究。
4、曾經滄海:曾經見過大海的人,別的水都難以吸引他了。后用來比喻見識廣博,經驗豐富的人很難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5、掌上明珠:比喻極受父母疼愛的兒女,特指女兒。
6、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
7、沾親帶故:有親戚朋友的關系。
8、大張旗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的戰(zhàn)旗與戰(zhàn)鼓。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guī)模很大。也形容群眾活動聲勢和規(guī)模很大。也比喻公開。
9、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10、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從從容容,不慌不忙。
11、拐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繞彎,不直截了當。
12、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13、不足為訓:不足:不值得;訓:法則,教導,規(guī)范。不值得作為效仿的準則。
14、胸懷坦蕩:胸懷是“心中所懷”,就是人對事物的寬容和承受力。胸懷坦蕩就是敞開胸懷容載萬物。
15、坦然自若:態(tài)度安詳,一如常態(tài)。
16、顧名思義:顧:看;義:意義,含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17、茅塞頓開:原意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F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豁然開朗,明白了事物的內在含義。
18、諸子百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派別的總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派別的總稱。
19、權宜之計:權宜:暫時適宜,變通;計:計劃,辦法。指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辦法。
20、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21、洗耳恭聽: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22、加官晉爵:加封官階,晉升爵位。晉:晉升
23、毛遂自薦:毛遂:戰(zhàn)國趙國平原君的一位門客。[1]薦:推薦;薦舉。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24、陽奉陰違: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里違背。
25、犯上作亂:犯:干犯。上: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26、執(zhí)迷不悟:執(zhí):堅持;迷:迷惑,分辨不清;悟:覺悟。堅持錯誤,不知覺悟。
27、疾言厲色:非常兇。形容人那時很憤怒。
28、疾惡如仇:疾:憎恨;惡:壞人壞事。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29、對癥下藥:癥:病癥;下藥:用藥。醫(yī)生針對患者病癥用藥。[1]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30、不遺余力:遺:留下;余力:沒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形容做事賣力。
31、持之以恒:長久地堅持下去。
32、碌碌無為:平平庸庸,沒有什么作為。
33、休戚相關:憂喜、禍福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34、愛屋及烏:因為愛一處房子,也愛那房頂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愛與他(她)有關系的人或物。說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關愛到了一種盲目熱衷的程度。及,達到。烏,烏鴉。
35、瘦骨嶙峋:形容人非常消瘦露骨。
36、十指纖纖:十指:指雙手;纖纖:細巧。舊時形容婦女的手細巧而柔美。
37、不拘一格:拘:拘泥;限制;格:規(guī)格;格局。指不局限于一種規(guī)格或一個格局。
38、鵲巢鳩占:讀音:quechaojiūzhan比喻強占別人的住處。
39、聊以慰藉:聊,姑且。慰藉,安慰。勉強、暫且用來寬慰自己,形容很勉強,有些自己敷衍自己的意思。
40、人杰地靈: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qū)。也指杰出的人物生于靈秀之地。
41、心潮澎湃:澎湃:波濤沖擊的聲音。心里像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
42、不解之緣:解,解散。緣,緣分。不可分解的緣分,難以分開的緣分。比喻不能解脫的聯系或關系。
43、惜墨如金:惜:愛惜。本意為惜墨像吝惜金子一樣。指作畫時先淡后濃,不輕易用重墨。后指寫字、作畫、作文態(tài)度嚴謹,力求精煉。
44、肆無忌憚:放肆到什么都不顧忌。肆:放肆;忌:顧忌;憚:害怕。
45、陳詞濫調:陳:舊,不新鮮。濫:空泛。陳腐、空泛的論調。形容語言陳腐。沒有新意。
46、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體面或正大的樣子,實際上并非如此。也就是有點表里不一的感覺。冠冕:古代帝王或官員戴的禮帽。堂皇:很有氣派的樣子。
47、摩拳擦掌:形容戰(zhàn)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48、萍水相逢:萍:浮萍;是隨風飄蕩,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蕨類植物。像浮萍隨水漂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49、兼收并蓄: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收;收羅,吸收。蓄:儲存,容納。內容不同、性質相反的東西都吸收進來。也說兼容并蓄。
50、裹足不前:裹足:包纏住腳。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
51、馬革裹尸: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多指軍人戰(zhàn)死于沙場。
52、鬼迷心竅:鬼怪迷惑住心竅。比喻因迷戀某種事物而認識不清,思維能力削弱。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被其它事物給迷住了,并且被迷得很深而不知其利害,別人感覺他就像被鬼使了法一樣。
53、生搬硬套:①指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驗,照抄別人的辦法。②原比喻不根據具體條件,盲目模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F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③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長處,而去生搬硬套,結果事與愿違。也泛指機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
54、瞻前顧后: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55、濁浪排空:比喻渾濁的波浪排山倒海一般沖向邊岸。形容波濤之大。
56、狼吞虎咽:狼吞虎咽是個聯合詞組,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57、氣吞山河: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魄很大。
58、與日俱增:與:跟,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形容不斷增長,增長得很快。
四年級語文下冊《天鵝的故事》教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天鵝的故事》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感受體驗性閱讀,感受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
3、培養(yǎng)愛護珍稀動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人與自然(動物)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學習任務:
任務一:賞讀課文描寫天鵝破冰求生的段落,抓住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任務二:“這支獵槍就一直掛在墻上”“掛”為誰而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賞讀5—8小節(jié),讀中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
教學難點:感受故事中的形象,體會天鵝破冰求生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的情感。
第二部分過程設計
一激情導課:
1導入課題:上節(jié)課我們聽斯杰潘老人講了《天鵝的故事》(板書課題)。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相機板書:破冰求生)課文描寫“天鵝破冰”的段落是(生:5、6、7小節(jié))。
2明確目標:在生存的考驗面前,天鵝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贊歌!這節(jié)課我們將帶著這份感動,用心品讀這驚心動魄的場面。
3效果預期:帶著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一顆善于感悟的心靈,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大的啟發(fā)和收獲!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一)任務呈現:抓詞句,悟品質。
策略:1自讀課文5-7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讀,并批注感悟。
2小組合作討論,做好展示準備。
(二)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要求自讀思考,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加以引導)。
(三)展示交流:相機點撥。
1生:下面由我們小組進行“天鵝破冰”段落學習的交流。我來讀讀第五小節(jié)。臺下同學誰有補充或建議?
師:當你再次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是不是又產生了新的感受和思考?相信你的理解會更深刻。
(課件出示:“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保?/p>
2生:“騰空而起”是向天空飛升、向高空升起之意;做“騰空而起”的動作并齊讀這個詞。
師:老天鵝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騰空而起”?為什么要“騰空而起”?
(冰封湖面,將被餓死。為了同族的生存,老天鵝決心果敢地拼搏一番;老天鵝這樣做是為了增加下落的沖力,使胸脯和翅膀撲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師:怎么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齊讀。從這個詞中,我們讀出了老天鵝——(勇敢果斷、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課件出示“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
3生:“像石頭似的”是個恰當的比喻,說明老天鵝奮不顧身,用力之重?!白约旱男馗统岚颉辈⒎鞘^!老天鵝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光滑的堅冰進行硬碰硬地重重撞擊!目的是----擊破堅冰!
師:這樣奮不顧身,這樣全力以赴,以鮮血,痛苦,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僅僅是(課件出示:“經過這沉重的一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
4生:“顫動”的“顫”是多音字,它的另一個讀音是Zhan顫栗。
(課件:冬天貝加爾湖冰層的厚度約有一米,現在是初春的寒潮,冰層仍然厚實而堅硬。老天鵝用血肉之軀與鏡子般的冰面來了個硬碰硬,一次不成功,再來第二次。此刻,我們情不自禁與它同呼吸共命運。用我們的朗讀為老天鵝的破冰舉動加油!再讀。
5、練說,運用:老天鵝一次用身體撲打冰面,在沉重的撞擊中,他的眼睛(直冒金星;在沉重的撞擊中,它的羽毛片片撒落;在沉重的撞擊中,它的鮮血染紅了冰面。但是老天鵝沒有停下來,也不會停下來,它繼續(xù)撲打下去,一直到冰面破開為止。
師: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貴的精神!老天鵝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誰愿意為老天鵝代言?(板書:勇敢奉獻)
6過渡:目睹此情此景,別的天鵝是怎樣做的?(課件出示:很快整群天鵝,大約百十來只,都投入了破冰的工作。它們干得那樣齊心,那樣歡快。水面在迅速地擴大著。)
看插圖,聽老師(配樂范讀)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肉搏戰(zhàn)呀!是痛苦的、殘酷的,卻與“歡快”聯系在一起,矛盾嗎?談談你的理解。(板書:團結拼搏)
7老天鵝的壯舉感染它們齊心破冰,抓住“慢慢”“迅速”體會冰面發(fā)生的變化。
8聽,貝爾加湖上又回蕩著那有節(jié)奏的“克?!肆ā肆ā苯新?,文中幾次寫天鵝的叫聲,還有哪兒?理解中指導朗讀。此時的叫聲僅僅是激動人心的“勞動號子”嗎?更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不滅的真理,那就是——
過渡:天鵝們用行動演繹了人性的光輝!難怪斯杰潘每每回憶起這個故事總是深情地說——;讀讀有關段落。
任務二:
(一)任務呈現:指名讀第8小節(jié)。想想老人為什么沒有向天鵝開槍,卻把槍掛在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斑@支獵槍就一直掛在墻上”“掛”為誰而掛?
(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流情況,捕捉有個性的見解)
(三)展示交流:
1老人看了天鵝破冰的場面,前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板書:端—掛)
2“這支獵槍就一直掛在墻上”“掛”起來的是什么?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A寫下感悟《我想說……》
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從這里選擇一個表達的對象,想對誰說,就對誰說。
我想對老天鵝說:
我想對天鵝群說:
我想對斯杰潘老人說:
我想對大家說:
2結果反饋:指名回答,相機評價。
3反思總結:我收獲了什么?
4布置作業(yè):收集或編寫3-5條保護動物的公益廣告。
第三部分輔助設計
板書設計
天鵝的故事
(破冰求生)
勇敢奉獻
齊心團結(端)(掛)
敬畏
保護動物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教學內容
8.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
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資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則成語講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3分鐘)
1.自相矛盾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2.“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10分鐘)
1.學習理解生字。
(1)學生讀準詞語。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意思。
▲戳: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學生做“戳”的動作。
▲說大話。
學生讀句子。
▲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啞口無言。
2.學生自讀故事。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
(2)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評價。
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
指名反饋表演讀。
3.嘲笑諷刺。
4.因為別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結果會怎么樣,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學生各抒己見。
6.學生聯系實際交流。
7.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10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學生結合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了三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板書:故事、道理)
3.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出示詞語,理解詞語意思。
自相矛盾張口結舌楚國買賣
銳利戳穿夸口
(1)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么說啊?
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
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讀句子)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2.自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桌再互相讀一讀,糾正評價。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可笑、愚蠢?相機理解“自相矛盾”。
(2)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3.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這時,有個圍觀的人是怎么問他的?應用怎樣的語氣來問?
4.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呢?
5.是呀,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狼狽不堪了。
6.現在如果你是賣矛和盾的人,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和盾?怎樣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8.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
1.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3.《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準,讀通故事。
(2)理解生字詞:戳、茅、盾、銳利、堅固、夸口、張口結舌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教師相機補充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可以通過找近義詞,做動作,用詞說話等多種方式。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
(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么?“隨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指導表演讀。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這個人為什么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二】
(1)他的話有問題嗎?
(2)“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3)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有問題嗎?
2.評價: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4.(相互抵觸、不一致。)
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狼狽不堪了。
板書:張口結舌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7.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識古文,激發(fā)興趣。
1.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有)
這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則寓言,如今它已經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成語——自相矛盾(讀)。
任務驅動
讀一讀原文,嘗試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辦法讀懂它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可以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這樣很快你就能自己讀懂它了。
3.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作業(yè)
設計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內容
8.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畫龍點睛》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
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
資源
原文、課件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腮幫、俸祿、濫竽充數、畫龍點睛”的意思。
2.讀讀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了解故事內容,想一想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3分鐘)
1.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后來齊湣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張僧繇應游客的一再要求,為龍點上眼睛,結果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6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學生讀詞語。
2.交流詞語意思。
▲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濫: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
充:冒充;
數:數目。
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15分鐘)
1.一是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二是每當演奏時,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裝腔作勢。
▲學生練習說話。
2.理解南郭先生裝不下去的原因。
▲學生齊讀句子。
▲學生練習說話。
3.學生讀課文。
聯系生活實際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里面充數,一定是要敗露的。
5.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15分鐘)
1.自由讀故事。
2.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人們:覺得奇怪、可惜、惋惜
預設:這四條龍,您雖然畫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給它們加上眼睛的話,那真是錦上添花了。
3.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
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4.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
人們:驚嘆不已
學生自由交流。
5.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
(1分鐘)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課前,老師請大家預習了第二、三個成語故事,請你用簡單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出示詞語:
腮幫俸祿齊湣王張僧繇唬人
墻壁逼真神韻騰空張牙舞爪
濫竽充數畫龍點睛驚嘆不已
1.指名讀詞語,相機正音。齊讀。
2.交流詞語意思。
▲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是什么意思?
▲說說“濫”、“竽”、“充”、“數”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詞語意思呢?
課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釋這個成語,你能找到嗎?
▲“畫龍點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南郭先生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成語?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2.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
4.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嗎?
板書: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
1.自由讀故事。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如果你在現場,你看到沒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4.“點睛”的結果怎樣?此刻人們的態(tài)度又怎樣?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5.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背出《畫龍點睛》。
2.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3.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濫竽充數》
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課文,完成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果
(2)說說故事的寓意。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展示交流:
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的原因,再讀讀文中有關的句子說明理由。
板書:愛講排場
A: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說說什么叫講排場。
B: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板書:裝腔作勢
(課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
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C:(點擊:一次又一次)
D: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板書:結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
板書:真才實學
嚴格把關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
——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畫龍點睛》
(1)讀課文,分別畫出“畫上了眼睛的龍”和“沒有畫上眼睛的龍”的樣子
(2)如果你在現場,你看到沒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說說成語的含義。
作業(yè)
設計
★(1)背出《畫龍點睛》。
(2)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2018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成語故事》備課教案
2018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成語故事》課教案
8.成語故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完了《金蟬脫殼》這篇課文,知道課題“金蟬脫殼”就是一個成語。你還知道哪些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8成語故事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成語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俸祿壁韻唬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騰空俸祿自相矛盾畫龍點睛
戳穿墻壁濫竽充數張口結舌
4、質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四、作業(yè)設計
1、課堂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請同學上黑板板書三個成語。
二、精讀《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們能分得清嗎?請同學看圖指一指?!懊保ü盼淖謭D)上象其鋒,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納柲(古代兵器的柄)。“盾””(古文字圖),瞂也,所以捍身蔽目。“廠”象盾之側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銳利”,銳利就是鋒利的意思,矛“銳不可當”。
(2)“魯迅的文筆很銳利”,這里的“銳利”是(目光、言論、文筆等)尖銳的意思。
(3)“盾”很“堅固”,堅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3、討論:“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
“張口結舌”的意思。剛剛還“夸夸其談”的楚國人,為何“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4、聯系實際說說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三、精讀《濫竽充數》。
1、濫竽充數,“濫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調的竽。真是“竽”的錯嗎?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當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他想
(3)當他得知齊湣王喜歡聽別人一個一個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樣俸祿的南郭先生,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頭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對他說些什么?
(6)對于今天的那些“濫竽充數”“以次充好”的廠家,你會對他說
四、精讀《畫龍點睛》。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⑴張僧繇畫的龍點睛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美中不足)
⑵“點睛”的結果怎樣?“點睛”的作用?(騰空飛去——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
(3)“點睛”在現實中的運用(包裝,好的產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劣質產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濫竽充數”)
2、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