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體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8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一)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的普羅塔哥拉和雅典的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
1、智者學派——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主張把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tǒng)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2、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①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識”
②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這點與智者一致)
③“認識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xiàn)了“自我”
④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并為此付出了生命(與18世紀啟蒙思想的特點極為相似)
3、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注重人、肯定人性,尊重人存在的價值。實質: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二)知道文藝復興初期“三杰”和《十日談》、《哈姆雷特》,簡述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1、文藝復興初期“三杰”
①但?。骸渡袂?/p>
②薄伽丘:《十日談》——“人曲”:諷刺教會的虛偽和腐??;揭露批判貴族的等級觀念;歌頌人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2、文藝復興高潮時期: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談》對人的贊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亞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
3、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無須教士和教會的介入,無須購買贖罪券——否認了教皇的權威
②人人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對話
4、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反對禁欲主義,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價值作用
(三)列舉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1、背景:①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②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理性成為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人物
國家
代表作
思想觀點
意義
伏爾泰
法國自然權利學說,天賦人權孟德斯鳩
法國
《論法的精神》
“三權分立”學說(美國1787年憲法最早實踐)
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盧梭
法國
《社會契約論》
①“主權在民”
②“人生而自由”
③“社會契約論”
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并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康德
德國提出思想的自由▲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3、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比較:
(1)共同點:都注重人的價值,性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2)不同點:
時間
地點
背景
思想武器
矛頭
內容
影響
文藝復興
14-17世紀
中心:意大利
資本主義萌芽
人文主義
基督教神學
提倡“人性”,旨在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縛
引發(fā)了歐洲范圍內的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中心:法國
資本主義發(fā)展
理性
封建專制主義
提倡“理性”,旨在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引發(fā)了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革命
擴展閱讀
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
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
二人性的復蘇
(一)教學目標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知道薄伽丘與《十日談》;但丁與《神曲》;彼得拉克;達芬奇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與《大衛(wèi)》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
知道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與《九十五條論綱》。
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運用閱讀法、對比法等方法進行大膽的推理和論證,以理解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原因和性質、思想理論主張,從而為本課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對于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代表及其主張,學生可以運用圖表法進行概括和總結,以利于了解和掌握。另外,要重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的欣賞和閱讀,必要的時候進行分析,從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課內容。
對于歐洲宗教改革的學習,必須運用歷史聯(lián)想法,把其和文藝復興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不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質和作用。
認同人文主義價值觀的精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文精神的復興和內涵;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內容
難點:人文精神的復興和內涵;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性質、作用。
(三)教學過程
共同賞析作品——《雅典學院》。
這是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所創(chuàng)建的雅典學院為背景。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土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右方前面以歐幾里德為中心,用圓規(guī)在石板上計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畢達歌拉斯。前景中心是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還有蘇格拉底,亞歷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在那里,他們似乎忘掉了塵世間的愛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討論,爭辯……。
過渡:拉斐爾對古希臘文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實與拉斐爾同時代的許多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學者巨人。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夢游三界的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但拉斐爾、但丁等人生活的時代與古希臘羅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學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尋找久遠的文明呢?
一、文藝復興
神光籠罩下的中世紀:
基督教對人的觀點是: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證明肉體是罪惡的王國。上帝將人類的始祖逐出伊甸園,罰其在滿是荊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終身勞苦。人間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歡樂,懺悔錯誤,走完人生痛苦的歷程,才能接近上帝,獲得永恒的幸福??傊?,人本身是鄙賤的,應該消極處世,把一切寄托于來世。
(一)文藝復興在意大利出現(xiàn)的背景
1、經濟: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了資義萌芽
2、階級:新興資產階級形成
3、文化
(1)基督教在歐洲建立了神權統(tǒng)治
(2)意大利更系統(tǒng)地保留了希臘、羅馬人的古典文化
(二)性質: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三)核心:人文主義
(四)成就
1.意大利文藝復興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與《神曲》,但丁,意大利詩人?!渡袂吩馐恰渡袷サ南矂 贰5≡瓉碇蝗∶麨椤断矂 ?,后人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詞。起名《喜劇》是因為作品從悲哀的地獄開始,到光明的天堂結束,帶有喜劇的因素。《神曲》全長14000多行,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2)“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熱愛生活,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反對中世紀教會長期以來宣揚的禁欲主義。他喜歡游覽,尤其喜歡登高遠眺,領略自然風光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很豐富,其中《歌集》對以后的歐洲詩歌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他成為享譽整個歐洲的著名作家。
(3)薄伽丘和《十日談》:
1348年,鼠疫(人稱“黑死病”)肆虐歐洲,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國人口銳減,大有世界末日來臨之感。教會借機用禁欲主義的說教攻擊人文主義者個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藝復興運動中的一次逆流。此時,薄伽丘的《十日談》問世,它以對現(xiàn)實幸福的大膽追求,給禁欲主義神學以迎頭痛擊,受到市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感受名著:
故事一:郡主(綺思夢達)沖破封建門第觀念,與仆人相戀,事情敗露后,父親暴跳如雷,將仆人關入地牢,痛罵女兒不顧身份,竟與下賤的奴仆相愛。綺思夢達卻寧死不屈,并憤然駁斥父親:“我們人類的骨肉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樣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人類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qū)分人類的標準?!薄≠で稹妒照劇?br> 思考:(1)材料歌頌了綺思夢達的什么精神?
沖破封建教條,追求愛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歌頌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義思想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是從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頌自然的人性開始的。
故事二:故事二:描寫了一個以“圣潔”鑄成的女修道院院長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個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長處理。院長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褲當作自己的頭巾戴在頭上,來到大廳,當著全員修女聲色俱厲的審問該修女,要對她進行嚴懲。不料這個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話就打掉了她的威風,使其當眾出丑:“請你先把頭巾扎好,再跟我說話吧!”
○故事二抨擊什么?歌頌什么?
○抨擊教會教士的腐敗、虛偽;歌頌男歡女愛是人的天性。
2.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美術三杰: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
(1)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2)意大利米開朗琪羅廣場大衛(wèi)塑像
(3)“畫圣”拉斐爾:《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大文豪,他塑造了許多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代表作《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
劇情再現(xiàn):“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貴,力量是多么無窮,儀表和舉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論行動,多么像天使,論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豆防滋亍酚勘葋?br> 薄伽丘和莎士比亞對人性的理解比較
莎士比亞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
這說明了文藝復興也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發(fā)展歷程
人文主義的內涵?
批判神權統(tǒng)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
文藝復興的實質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否定絕對權威,肯定人的價值和人的力量;反對禁欲主義,追求現(xiàn)世幸福、財富、快樂;反對宗教束縛,崇尚個性、自由、平等;反對愚昧無知,推崇理性、科學、知識。
(五)意義
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它打擊了宗教神學,促進了人的解放,復興了人文主義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場廣泛、深遠的社會改革,是文藝復興在教會內部的發(fā)展,是人文主義的延續(xù)。其弘揚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著不朽的光輝!
1、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2、促進了文藝的發(fā)展,產生眾多文化巨人和名著;
3、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人意識的覺醒。
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地方,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奧秘。隨著人們對教會迷信的打破,人們對教會的高壓統(tǒng)治也越來越不滿,最終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發(fā)生,首先發(fā)生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運動。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藝復興在歐洲的影響;
(2)羅馬天主教廷對德國的剝削和壓迫;
(3)1517年,教皇在德國出售贖罪券
2、開始:《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
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馬丁路德(乙)進行一場辯論:
甲:只要買贖罪券的錢幣落進錢柜叮當一響,那個罪人的靈魂就從煉獄直飛天堂,快給錢吧。
乙:“當錢幣投入錢柜叮當響時,增加的只是貪婪愛財?shù)挠?,而不是靈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懺悔才是基督的正道?!?br> 甲:“圣禮”是把上帝的恩典傳授給圣徒們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沒有我們尊貴的主教和教士你們的靈魂就永遠不能得到上帝的饒恕
乙:每一個基督教徒只要真誠懺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發(fā)生關系而無須教會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據(jù)就是《圣經》,信仰耶穌就能得救
甲: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內收回《九十五條論綱》,否則你們這些異教徒一定會被處死!
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見(撕毀敕令)
教皇在德國的特使回去報告教皇說“十分之九的德國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數(shù)高喊:‘羅馬教廷該死!’”
[概括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觀點]
3、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觀點
(1)信仰耶穌就可得救,“因信稱義”。
(2)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
(3)最高權威來自于《圣經》,而非羅馬教會。
(4)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發(fā)德意志的民族意識,得到了很多封建諸侯的支持。
4、路德教與舊教相比的變化:
(1)神職人員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禮拜;
(2)摒棄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組成的教會制度否認他們是通向天國鑰匙的掌管者;
(3)廢除了修道院制度,堅持教士有結婚的權利;
(4)簡化了宗教禮儀,鏟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間的隔閡。
(5)新教否定了教會高于國家的思想,認為教會應從屬于國家。
5、影響
(1)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
(2)使西歐人從長久的基督教神權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
(3)為啟蒙運動作了思想準備
歸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相同點
背景: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
內容:批判封建神權統(tǒng)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形式:借助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
借助復興基督教的原始教義
影響:打擊了封建勢力和天主教神學的統(tǒng)治
促進了思想解放,促進了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為啟蒙運動做了思想上準備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復習學案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復習學案
一、學法指導
1.課標:
考點課標要求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進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文藝復興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認識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宗教改革知道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啟蒙運動簡述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2.學習本單元要注意資本主義與思想解放運動的關系: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政治經濟利益的提出,必然會表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上。反過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變化也會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均不同程度的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社會的進步。
3.復習本單元要把握一條主線、四個重點。一條主線是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個時期的地位變化,各個時期對“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追求,各個時期未達到對“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活動。四個重點,一是通過對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明確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眾多巨匠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認識這一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三是通過啟蒙思想家觀點或者作品的把握,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啟蒙運動先驅是如何讓將人文主義發(fā)展到理性階段的。四是掌握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既是對西方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回顧,又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對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由重大借鑒意義的史實。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分析
1.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發(fā)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及其主要內容
階段特征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社會根源歷史影響
萌芽階段普羅泰戈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經濟根源:雅典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社會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榮為現(xiàn)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借鑒經驗
復興階段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天主教會神學世界觀對人們思想的束縛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稱義天主教會的腐朽和黑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成熟階段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壯大;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對社會發(fā)展的阻礙為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做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
2.14-18世紀的西歐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星期的根本原因、各自特點和共同影響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的發(fā)展。
(2)特點。文藝復興: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名,以人文主義為旗幟,提倡人性,反對神學,倡導個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挑戰(zhàn)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用反映時代特征的宗教理論實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提出“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
(3)影響:沖破了封建神學的思想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3.歐洲兩次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
異時間、背景14-16C資本主義萌芽17-18C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
中心意大利法國
地區(qū)意大利→歐洲英國→法國→歐洲其他地區(qū)
主要對象封建神學(天主教會)封建專制統(tǒng)治及教權(天主教會、封建制度)
內容①未形成一成熟的政治理論和思想體系;
②批判舊秩序;①形成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
②批判舊秩序,提出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
形式是以反對天主教神學來追求現(xiàn)世幸福,是在復興古典文化形式下的思想解放運動,直接抨擊教權主義、專制主義,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又是一次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政治運動;
影響①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②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學事業(yè)發(fā)展①沖擊了封建專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②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核心思想人文主義理性主義
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性質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都有力地沖擊了封建制度及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一:以下關于文藝復興運動實質的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ǎ?br> A.是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
B.是早期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
C.是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運動
D.預示著新的社會到來的曙光
答案:A
辨析:文藝復興是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借助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所發(fā)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并不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故答案為A。
例二: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屬于人的那種榮光對我就夠了。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主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币陨嫌^點反映了()
A.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 B.反對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追求
C.反對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D.維護教會的神學和世俗權威
答案:A
辨析:本題材料的有效信息有:①“彼特拉克”,通過這以信息,判斷是文藝復興時期;②“屬于人的那種榮光對我就夠了……我只要求煩人的幸?!边@一信息所反映的是人文主義的觀點。B、C、D三個選項不是人文主義的內容,可以排除。故答案為A。
例三: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A.發(fā)源地都是意大利
B.都是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充分發(fā)展的條件下產生的
C.都強調人的解放
D.都將斗爭的主要矛頭直接對準封建專制制度
答案:C
辨析:A項不適合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發(fā)源地是英國;B項錯在“充分發(fā)展”,文藝復興運動是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產生的;D項不適合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斗爭矛頭還沒有直接對準封建專制制度,只是對準封建神學思想。故答案為C
例四:人們由舉起人文精神的旗幟到進入理性時代,其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會的黑暗統(tǒng)治B.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要求
C.仁人志士對科學的不懈追求D.人文主義自身的魅力
答案:B
辨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決定了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故答案為B。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⑴智者學派: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⑵蘇格拉底對人價值闡述①有思想力度的人是萬物的尺度②知德合一“知識即美德”
了解文藝復興的興起
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fā)展
時間:14-15世紀
實質: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
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核心:人文主義:崇尚人性,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
1、時間:16世紀(馬丁路德拉開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性質:是一場在宗教外衣下新興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
3、、作用:進一步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fā)展。
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及其代表作
國家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觀點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伏爾泰《哲學通信》
《路易十四時代》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提倡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盧梭《社會契約論》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認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德意志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啟蒙運動的核心是人應該自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強調人的重要性;主張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反對暴力革命;他提出自由也要自律。
理解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含義
1、性質:是一次空前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2、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主權在民)――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
本專題講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發(fā)展,主要內容包括西方奴隸制時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臘思想家(智者學派、蘇格拉底等)的光輝,14至17世紀人文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紀理性主義的光芒──啟蒙運動。通過此專題復習讓學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進歷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來系統(tǒng)論證“人”的價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義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發(fā)展與弘揚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關注歐洲近代這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內在聯(lián)系與嬗變,概述人文精神演進中的歷程及其歷史意義。
第一課“人是萬物的尺度”
一、課標內容;
了解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重點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人文主義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著重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命題,提高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課前組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網上資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時期偉大哲人的豐富思想。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體會人文主義內涵,追溯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并合理評價其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課后:還可以依學生的興趣程度和疑點繼續(xù)探討。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對所有的問題都應采取歷史的、辯證的態(tài)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專題聯(lián)系:
在“一標多版”狀況下,教學時可參照其他新版本對此專題的論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與相關其他專題的聯(lián)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專題;必修二的第五專題;必修三的第一、七專題等)
(三)本課內容:
講述古希臘的“智者”運動,包括三個階段: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約前481年-前411年),代表觀點:“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蘇格拉底(約前469年-前399年),主要貢獻:
1、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xiàn)了“自我”,主張:凡是為一個人的理智所判斷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想,不應該去做,哪怕受到當權者和任何法庭的強迫,也要不惜任何代價予以抵制?!拔词芸疾斓纳钍遣恢档玫摹?。
斯多亞學派,代表人物:創(chuàng)始人芝諾(約前336年-前264年)、西塞羅、塞內卡等,代表觀點:
1、“邏各斯”是一個貫穿萬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發(fā)展和變化都是有規(guī)律的,是符合理性的;
3、人類社會也具有理性;
4、人同自然界一樣都產生于最高的理性——邏各斯,從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結論。
三、重難點突破
重點:古希臘“智者”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古希臘“智者”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古希臘“智者”運動的三個發(fā)展階段和派別。
難點:對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內涵的分析和理解;對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的名言所體現(xiàn)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教學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導學材料:
1、大約在,希臘開始了一場。它是在、
及其由此產生的和等因素作用下產生的。
2、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其思想觀點是“”。他被視為西方第一次的先驅。
3、真理與自由的殉道者——,雅典人,是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極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馬克思稱他為“的創(chuàng)造者”,“”的化身。
4、蘇格拉底在哲學上的重大貢獻是他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xiàn)了“”。兩句名言也代表了其思想觀點:“”“”。他被視為18世紀
的先驅和戰(zhàn)友。
六、重難點問題分析及教法學法建議
1、通過圖片《美神維納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眾神之神——宙斯》《宙斯和赫拉的神話故事》等提煉概括古希臘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點:人格化、人性化。由此引導進入本課主題——人文主義的起源與發(fā)展。
2、結合專題導語解釋概念:人文精神及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內涵。
3、古希臘哲學家的各自主張及評價,這是本節(jié)重點。可以先提出問題:什么是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是誰?為什么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會出現(xiàn)智者學派?有何主張?意義何在?學生閱讀教材,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即可。
4、蘇格拉底的思想被稱為西方哲學源頭,其思想重要性不言而喻。結合其名言和課本引導學生提煉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1)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2)強調人類的理性,否定絕對權威3)認識你自己4)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名言如;“人就是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在某個意義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薄笆澜缟献羁鞓返氖?,就是為真理而奮斗?!?br>
其獨特的教育方法及悲劇性的結局都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予以介紹。下面就是“精神助產術”最經典的一段: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fā)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采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怎樣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么和敵人作戰(zhàn)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就不道德了。”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那人說:“那是戰(zhàn)爭中出于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碧K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并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么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碧K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于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fā)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
對于《蘇格拉底之死》這幅創(chuàng)作于1787年的油畫,可與學習延伸第二題結合起來進行評述。先介紹蘇格拉底被判飲毒藥酒處死這件事,然后引出問題:如何評價蘇格拉底的行為?通過討論,最后希望能夠達成下面的一些認識: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為人產生并為人服務的,法律不應該異化為人的枷鎖。其次必須體現(xiàn)對權利的尊重與保障。人的權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權利,又要限制剝奪權利的行為。同時,法律要“公平地”和“正當?shù)亍睂Υ恳粋€人的權利。人的本性有善、惡之分,合理與否之別,一定時期的法律保護當時絕大多數(shù)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
5、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分析:在公元前5世紀葉以后的希臘奴隸制時代產生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最早萌芽,他們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學派和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等。古代希臘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對“人”的看法對人的看法的不同點是(1)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點認為,判斷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覺為標準,把“人”作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義的最初表現(xiàn)。這一學說本質很容易產生將人的主觀感覺和思維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險,從而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泥坑。因為客觀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覺而存在,且客觀事物的性質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覺到它而發(fā)生變化。蘇格拉底對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說法進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尺度”。反對智者學派的唯我主義和懷疑主義,認為真理應有其客觀標準。(2)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人必須確立理性的至高無上。(4)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都主張人要“認識自己”,但蘇格拉底對“認識自己”提出了新的觀點:認識自己并不是認識人的外表和身體,而是要認識人的靈魂;而認識人的靈魂,不在于認識靈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認識靈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認識到了靈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認識了自己。因為人性的本質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應當追求正義和真理。蘇格拉底關注的中心問題是個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應當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臘人文主義在蘇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體現(xiàn)。
概括:同:都把人類社會作為研究主體;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
異:蘇格拉底重視人的倫理道德,強調“知德合一”。
6、有興趣可介紹一下時代較近的兩位思想家:孔子與蘇格拉底。
7、人生而平等這一目為課外閱讀。它為人文精神“智者運動”的第三個發(fā)展階段。建議講清斯多亞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主張、意義等??赏ㄟ^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古代哲學的各種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種宗教。其中沒有一個流派的道義比斯多亞派的道義更有益于人類,更適宜于培養(yǎng)善人了。
只有這個學派懂得如何培養(yǎng)公民,只有它培養(yǎng)了偉大的人物,只有它培養(yǎng)了偉大的帝王。
斯多亞派雖然把財富,人間的顯赫、痛苦、憂傷、快樂都看作是一種空虛的東西,但他們卻埋頭苦干,為人類謀幸福,履行社會的義務。他們相信有一種精神居住在他們心中。他們似乎把這種精神看作一個仁慈的神明,看護著人類。他們?yōu)樯鐣?;他們全都相信,他們命里注定要為社會勞動;他們的酬報就在他們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這種勞動是一種負擔。他們單憑自己的哲學而感到快樂,好像只有別人的幸福能夠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問答:
(1)古希臘斯多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
(2)古希臘斯多亞學派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
(3)古希臘斯多亞學派的思想主張?
8、歷史啟示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上形態(tài)上的反映。
②先哲的偉大精神是我們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動力,也是豐富我們思想的無盡源泉。
七、課后練習:
1、被視為西方第一次啟蒙運動先驅的古希臘思想家是()
A.芝諾B.蘇格拉底C.但丁D.普羅塔戈拉
2、被馬克思稱為“哲學的創(chuàng)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臘哲學家是()
A.蘇格拉底B.西塞羅C.芝諾D.普羅塔戈拉
3、關于蘇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識”的正確理解應當是()
A.美德是獲得知識的前提
B.美德是知識存在本質所在,而知識又是美德的充分條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識
D.知識能充實道德
4、在西方歷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論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亞學派,該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
A.芝諾B.普羅塔戈拉C.泰勒斯D.亞里士多德
5、古羅馬的斯多亞學派指出:“奴隸是人,不管其社會地位如何,他們的靈魂中同樣賦有人類的自豪、榮譽、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边@說明斯多亞學派()
A.抨擊批判奴隸制度
B.提倡解放與釋放奴隸
C.在人類史上第一次論證了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其自然法理論是羅馬奴隸制瓦解的思想基礎
6、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從水而來,是水的變形,萬物都又復
歸于水。水包圍著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斷從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營養(yǎng)。
材料二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br>
材料三蘇格拉底的哲學追求主要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命題上。他主張人不應該專注于對身外之物的追求,而應改造自己的靈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認識你自己”,就應該承認自己的無知,并努力尋求知識,人必須有知識,才能達到善。
請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觀點的意義是什么?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學派的研究方向有何變化?應怎樣評價“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點?
(3)在哲學思想上,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相比有何異同?
參考答案:①沖破宗教神話對世界的解釋。
②哲學研究的重點由認識自然轉變?yōu)檎J識社會和人生,進一步沖破宗教神話。但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感受,否認世間的客觀評判標準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③蘇格垃底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但在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這方面,他與智者是一致的。
資料選編:
1、關于普羅泰戈拉
“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br>
“要想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就應當用自然的秉賦和實踐;此外,還宜于從少年時候開始學習?!?br>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了的;問題是晦澀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羅泰戈拉
普羅泰戈拉佚事
起初,普羅泰戈拉默默無聞。后來他流浪到雅典,埋頭沉思了幾年,然后,沖出門對人們大喊:“人是萬物的尺度。你們與其把時間耗在爭論真理上,不如用來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正巧啊,那會兒雅典的老百姓正為戰(zhàn)爭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著。而老普的實用主義,恰對眾人的心思。人既然是萬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紅,四面八方的小青年們,紛紛揣著銀子投奔到老普門下求學。老普開始職業(yè)教師的生涯.
2、蘇格拉底的相關介紹
國籍:古希臘
生卒年:公元前469~前399年出生地:希臘雅典阿洛佩凱村
愛好:天文
歷史評價;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成就:
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位將集中于對物質環(huán)境與自然現(xiàn)象的理論探究轉入了對人生事物、道德問題及人倫問題研究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既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也不愧為古希臘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一位勇敢的社會改革家。
蘇格拉底認為天上和地上事物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而研究自然就會冒犯神。既然自然界不能成為哲學的對象,就應當集中精力研究倫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宣稱,世界萬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目的創(chuàng)造的,所以萬事萬物才各有自己的用處。神全視、全聽,無處不在,指揮一切,管理一切。人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因此,他勸導人們敬神。所以,蘇格拉底最關心的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它和知識的關系如何,以及怎樣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認為研究哲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認識普遍真理,培養(yǎng)道德,引導人們去過道德的生活。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思想來自知識,所以正義和美德就是知識,有知識就有幸福,即所謂的知德合一。蘇格拉底所謂的知識指的是認識公共福利和普遍的道德規(guī)范例如仁慈、明智、謹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而不是指對個別、特殊和偶然事物的了解。美德是對仁慈、明智、謹慎、正直、勇敢、克制等這些品質的概括和抽象,因此不僅是個別人應當去追求的,也是大家應當追求并且共同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
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知識,有知識的人才能為善。所以,各行各業(yè)乃至國家政權應由經過訓練的有知識有才干的人來管理,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民主。這樣的觀點是為了對雅典當時的制度補偏救弊,使國家制度得到改善。蘇格拉底的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要求。
蘇格拉底貶低感性認識,提高理性認識;主張不能輕信感官,要用心靈的眼睛尋求存在的真理。蘇格拉底自稱為知識的“接生婆”。蘇格拉底在與人討論各種問題時,談話時雙方一問一答,蘇格拉底佯裝自己一無所知,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然后用反詰的方式,使學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從而促其積極思索,然后再利用各種有關事物進行啟發(fā)和誘導,使學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確的結論。這種方法通過揭示討論對象自身的矛盾,使對方逐漸修正各自的意見,從而導致出逼近“真理”的認識。這種所謂的“接生術”是一種歸納法,即通過歸納形成普遍概念。這種通過歸納下定義的方法,在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發(fā)展史上有著極大的貢獻。
蘇格拉底是辯證法的發(fā)明者和運用辯證法解決哲學問題的大師。他的辯證法思想,影響到柏拉圖、黑格爾、馬克思,尤其是列寧,以至影響到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念。蘇格拉底開拓了從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的前進之路,對此,無人否認這是西方文化性格的奠基性工作。
蘇格拉底一生無著述流傳下來,只是講述,他的思想是由其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記載下來的。此外,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也有零星記載。蘇格拉底本人的傳世之作只有《阿波羅領》和根據(jù)伊索寓言改編的幾段小詩。
蘇格拉底的學生中有柏拉圖,他建立了影響后世深遠的思想體系。另外一些學生與當時流行的其他學說相融合,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學派,如墨加拉人埃于克列伊德斯建立了墨加拉學派,這個學派一直存在到公元前二世紀上半葉。犬儒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安提斯特涅斯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著述豐富,影響深遠。昔勒尼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阿里斯提波斯也曾拜蘇格拉底為師。
思想家對后世的影響,一是取決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所達到的理論高度;一是決定于其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后世,為千古垂范。蘇格拉底在這二者上,可以說都是無與倫比,為他人所難以企及的。在希臘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由智者派時期轉化到體系化時期的核心人物,是希臘哲學發(fā)展的紀元性人物。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在西方哲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后來的哲學史家以他為界在歐洲哲學史中劃出了一個“前蘇格拉底時期”。
3、關于孔子與蘇格拉底
有人說,蘇格拉底和我國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將他比做希臘的孔子,將他的學生柏拉圖比做希臘的孟子。因為從若干的事實對照起來看,蘇氏和孔子確有多少類似之處。第一、他們倆出生的時代很接近。蘇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國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國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兩人活的歲數(shù)幾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歲的時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們的容貌都談不上好看。據(jù)說孔子名丘,因為他生來就有一個高聳突出的前額而得名,這一個不大相稱的面龐,談不上英俊和瀟灑;至于蘇格拉底的相貌,據(jù)威爾杜蘭在其所著《西洋哲學史話》里的記載,說他有光禿禿的頭,大大的圓臉,深陷的眼眶,寬闊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個挑夫。有的書上更說他有一個便便的大腹,如此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蹣跚的腳步,自然是夠難看的了。
第三、他們生的時代也很相似??鬃舆m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時代,五霸跋扈,諸侯兼并,動亂頻仍,民不聊生,他寢不安席,棲棲遑遑,周游列國,思所以行其道。蘇格拉底出生在雅典,當時的希臘半島,也是城邦紛立的時代,較強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如果沒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間的紛爭總是接連不斷。第四、他們都是偉大教師的典型??鬃幽欠N憂道不憂貧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說的毅力,深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蘇格拉底在世時,經常批評政治,攻擊詭辯學派,那種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樣深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蘇格拉底終日苦口婆心教導雅典青年的熱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師的楷模!第五、他們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論皆散見于學生的著作中。
孔子與蘇格拉底主張的異同處:
相同處:都關注人,人與社會,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義色彩。
不同處:目標上,孔子從君主統(tǒng)治出發(fā),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fā)展。
而蘇格拉底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責任,有利于個性發(fā)展。
4、關于蘇格拉底教學法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zhàn)爭中,軍隊的統(tǒng)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蘇格拉底又追問:“假如你的兒子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
學生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br>
蘇格拉底并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么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
學生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br>
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
“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于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