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教案高中
發(fā)表時間:2021-02-18《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案例。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利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本節(jié)課從電壓的高低、電阻的大小對用電安全的影響入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電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問題,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在幫助他人時講安全、講規(guī)則、講科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用歐姆定律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安全用電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自覺地執(zhí)行和宣傳安全用電。
通過了解避雷針的發(fā)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理解影響電流的因素,電壓和電阻對安全用電的影響;防雷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歐姆定律與安全用電
一、歐姆定律
1.當R一定時,U越大,I越大
2.當U一定時,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電
1.高壓危險
2.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
三、雷電與防雷
教學過程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電流、電壓、電阻等物理知識,現(xiàn)在同學們想想,為什么高壓線要架在高大的鋼架上?為什么電吹風不允許在浴室使用?下雨天為什么不可以站在大樹下呢?可能有同學有答案,我們先不研究答案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這節(jié)課,之后大家便能解答了。
首先回答我的問題,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生: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師:很好,那么公式怎樣表達呢?
生:I=U/R。
師:沒錯(板書:歐姆定律I=U/R),我們已經知道,電流的大小跟電壓、電阻有關,具體是怎樣決定呢?我們現(xiàn)在分析一下:既然電流由電壓、電阻決定,我們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電阻不變,當電壓變小的時候,電流會怎樣變化?
生:變小。
師:那電壓增大呢?
生:跟著變大。
師:也就是說,當電阻不變時,電壓越大,電流就越大,二者成正比關系。平常見到的變壓器上標有“高壓危險,禁止攀登”的字樣,就是因為變壓器的電壓很高。如果人體不慎接觸到高壓,通過人體的電流就很大,超過人體能承受的限度,會造成生命危險,所以不要去攀爬變壓器、高壓線支架等,以免造成危險,因為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是不高于36V的電壓,凡高于36V的電壓對人都有生命危險,因此必須小心用電。
剛才是用固定電阻來研究電壓對電流的決定關系,再看看當電壓固定時,電阻對電流又有什么決定關系,電阻變大時,電流會怎樣?
生:會變小。
師:那么電阻變小呢?
生:電流會變大。
師:那應該怎樣總結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生: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小,電流反而越大。
師:原來干燥的木棒,不容易導電,可是當用水把它淋濕后,木棒就容易導電了,是因為濕了的木棒電阻變小了,使得通過的電流變大。同樣道理,對于人體來說,潮濕的皮膚比干燥的時候電阻要小,此時若有電壓存在電流會很大,很危險。如果用濕手插拔插銷、開關電燈等,極易使水流入插銷和開關內,使人體和電源相連,造成危險,所以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那同學們現(xiàn)在能回答:為什么在浴室不能使用電吹風了嗎?
生甲:因為在浴室中人體是濕的不安全。
生乙:浴室中水分多,電吹風易進水漏電。
師:方向對了。通常在浴室中使用電吹風是為了使浴后的頭發(fā)快干,洗完澡后皮膚的電阻變小,若發(fā)生觸電事故,極其危險,另外,由于室內水氣較大,易被電吹風吸入筒內使機件短路而發(fā)生危險。故此,不應在浴室內使用電吹風。
通過用控制變量法: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電壓、電阻對電流的決定作用,那么平時就要注意用電安全了,那為什么下雨天不可以站在大樹下呢?跟洗澡有關系嗎?
生:沒有。
師:那跟什么有關呢?
生:雷電。
師:哦,原來是跟雷電有關系,那雷電是怎樣產生的呢?可能不是每個同學都知道,現(xiàn)在跟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雷電的知識。云層能積聚大量正電荷,而地球是導體,本身積聚負電荷,從而使得云層與云層之間,云層與地面之間形成很高的電勢差,幾百萬伏到幾億伏,因而產生的電流就十分強大,達到幾萬安至十幾萬安,形成高熱和強光,會造成巨大破壞,能使人立即死亡。如果通過樹木、建筑物,巨大的熱量和空氣的振動都會使它們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破壞,科學家們努力尋求方法,發(fā)明了避雷針。(投影課本彩圖)在一些高大的建筑物的頂端,裝上針狀的金屬物,用導線把它與大地連接,就形成避雷針了,當發(fā)生雷電的時候,避雷針把雷電引到大地,使建筑物避免雷擊。每一年我國都會因為雷電而遭受損失,雷電的危害很大,大家閱讀有關的資料就知道了。另外,避雷針的發(fā)明過程大家可以通過資料來了解一下。
活動:學生閱讀印發(fā)的資料。
附: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與避雷針的發(fā)明
萊頓瓶放電時能夠擊死小鳥、老鼠等小動物,雷電時可以擊死人、畜等。所以,有人推測放電電火花與天空中的閃電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對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在1749年11月7日的筆記中,他記下了放電與閃電的一致:“1.發(fā)光;2.光的顏色;3.彎曲的方向;4.快速運動;5.被金屬傳導;6.在爆發(fā)時發(fā)出霹靂聲或噪聲;7.在水中或冰里存在;8.劈裂所通過的物體;9.殺死動物;10.熔化金屬;11.使易燃物著火;12.含硫磺氣味?!蹦Σ廉a生的電與雷電竟然有這么多的特性是相同的!他開始醞釀一個大膽的實驗,即制作一根長20英尺~30英尺頂端削尖的鐵竿,把云中的電引下來。他認為,這項實驗如能成功,那么采用相同的方法,就“可以給人類用于保護房屋、教堂、船舶等等免除閃電的轟擊?!钡?,這個想法沒有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支持。后來,富蘭克林想,鐵竿的高度總是有限的,怎樣才能把鐵竿伸入到云層中去呢?他想起了兒童時代玩過的風箏,于是,他用杉木搭成一個十字架,蒙上一塊絲綢手帕,做成了一個風箏。它能夠經受風吹雨打而不撕裂,他還在風箏上加了一根1英尺長的尖細的金屬絲。在系風箏的粗麻線靠近手的一端,加上了一條絲帶(非導體),接頭處系上一把鑰匙。1752年6月的一個雷雨天,他和兒子一起把這個負有特殊使命的風箏放了出去。麻線被雨淋濕后,纖維挺立起來。當他用手指節(jié)靠近鑰匙時,打出了電火花,手感到發(fā)麻。而后,他又用這把鑰匙為萊頓瓶充了電。發(fā)現(xiàn)雷電與摩擦電具有相同的性質。這項實驗破除了雷電是“上帝之火”的神話。一系列的實驗表明,大多數(shù)云層帶的是負電,所以雷擊時“絕大多數(shù)是大地的電穿進云層,而不是云層的電落向大地”。到處都在重復雷電實驗,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利赫曼(1711~1753)在得知富蘭克林的實驗后也決。已投入征服雷電的研究,他不放過每一次暴風雨,1753年7月26日,他在彼得堡科學院會議上聽見一聲巨雷后連忙趕回家去,因未檢查接地設備是否有效,而獻出了生命。他的犧牲提醒電學家:人們不能再這樣死去。
風箏實驗的直接結果是避雷針的出現(xiàn)。早在1749年和1750年,富蘭克林就提出過避雷針的設想,認為尖導體既能釋放或吸收物體上的電,也能釋放或吸收云層中的電。他建議將上端尖銳的防銹鐵桿裝在房屋高處直通地里,或裝在船的桅桿頂再拋入水中,“在云層將要產生電擊的千鈞一發(fā)之際,靜悄悄地把電從云中吸走,因而使我們免受最突然、最駭人的悲劇?!?br>
在風箏實驗的那年夏天,他在鐵棒與建筑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并稱這種裝置為“避雷針”,試用良好。捷克牧師狄維斯(P.DiviSCh)在1745年首先設計出避雷針。費城一些高大建筑物因裝上這種避雷針而安然無恙,在歐洲特別是法國也開始流行。
避雷針的廣泛應用是早期電學研究中的一項重要成果。
相關推薦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案
課時目標:
1、會用歐姆定律的知識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2、了解短路和斷路。
3、應用歐姆定律的知識,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解安全用電常識。
4:學生對安全用電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學生對安全用電意識的培養(yǎng)。
課前預習:
小組合調查一下生活中的安全用電常識,并講給同學們聽。
教與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學
高壓電線桿上寫著“高壓危險”!為什么小鳥落在電線上卻若無其事,一點沒有問題。
(二)智能生成
學習任務一: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
1.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P31,解決以下問題:
(1)圖片展示“高壓危險”的標志,這樣的標志哪里會有?
(2)干電池的電壓為,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這對人體就已經很危險了。人體的安全電壓是;平時我們習慣把1KV以上的電壓叫高壓,1KV以下的叫低壓。
(3)利用你們已經學過的有關知識來解釋“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
根據(jù)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跟,一般而言,導體的電阻是不變的,所以電壓越大時,流過該導體的就會越大。所以電壓越高越危險。
2.交流討論
下表不是直接從實驗得來的,而是從觸電事故的統(tǒng)計資料分析得來的一些信息,仔細閱讀,總結出平時我們在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安全用電常識呢?
3.教師點撥
平時我們習慣說的高壓和低壓。但這樣的區(qū)分并不表明它對人體沒有危險!要想知道多大才是安全的電壓,這就要了解人體對電流的反應特征了。
4.知識總結
根據(jù)歐姆定律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阻值不變的電阻而言,電壓越高,;對于電壓不變的電阻而言,阻值越小,電流也就越大;電流越大就越容易產生危險。所以:
越高越危險
學習任務二:斷路和短路
1.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P32-33,解決以下問題:
(1)接通電路,各用電器都正常工作,這樣的電路叫,主要的特征為:,如下圖中。
(2)如圖中電路為斷路,此時電阻R1、R2均不能正常工作,在家庭電路中發(fā)生斷路的原因:
。
(3)如圖中電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燈泡而直接將電源的兩極連接,叫電源;圖中電路也叫短路,不是電源被短路,而是燈泡被短路。這種電路中電流很大,會造成電源損壞,或引起火災。
2、交流討論
同學們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誤操作會引起短路?
3.教師點撥
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細心觀察,比如要知道電流時如何流經燈泡的,從而知道燈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短路的各種情況。以便我們從安全的角度去使用電。
學習任務三:注意防雷
1.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解決以下問題
(1)試著解釋“雷電”,以及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
(2)課本P34中的三幅圖是形狀不同但效用相同的,裝在建筑物的頂端,用粗導線與埋在地下的金屬板相連,以保持與大地的良好接觸。
2、交流討論
如何進行有效的訪雷擊?具體的說出方法。
鞏固提升
1、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當通過人體的電流接近30mA時就會有生命危險,據(jù)此推斷,人體是(導體、絕緣體),人體的電阻約為Ω。
2、不應用潮濕的手去撥動開關,這是因為()
A、開關外殼帶電B、開關與潮濕的手都是導體C、開關漏電D、有觸電危險
3、下列做法中不能起到預防雷擊作用的是()
A、古代建筑物上的龍角形鐵制裝飾物用粗鐵絲與大地相連
B、高壓輸電鐵塔在上面的兩條導線
C、較高的室外天線
D、高大建筑物頂端帶有針狀的金屬物用很粗的金屬線跟大地相連
4、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燈L1和L2均發(fā)光.一段時間后,一盞燈突然熄滅,而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都不變,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可能是
A.燈L1斷路B.燈L2斷路
C.燈L1短路D.燈L2短路
5、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各個元件均能正常工作。當開關閉合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表指針有明顯偏轉
B.兩表指針幾乎不動
C.電流表指針有明顯偏轉,電壓表指針幾乎不動
D.電壓表指針有明顯偏轉,電流表指針幾乎不動
6、小明在使用手電筒時發(fā)現(xiàn)小燈泡不亮,進行檢修前,他對造成該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進行了以下幾種判斷,其中不可能的是()
A.開關處出現(xiàn)短路B.小燈泡燈絲斷了
C.小燈泡接觸不良D.電池兩端電壓過低
7、如圖電路中,有A、B、C、D、E五個點,哪些是不該相連的兩點?請列舉一些出來并填在下表。
連接的兩點被短路的元件造成的后果
總結梳理、方法歸納
(1)以歐姆定律為主線,結合實際進行分析講述,簡單介紹人體電阻,通過公式計算高低不同的電壓,加在人體上所產生的電流大小,及人體感受,從而說明電壓高,越危險。最后指出安全電壓,只有不高于36V的電壓才是安全的
(2)通路、短路及斷路的主要特征。
(3)了解雷電現(xiàn)象,提高安全用電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板書設計
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總結一下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有哪些收獲(主要知識、技能、方法、感悟等)?還有哪些疑惑?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上成功的做法有哪些?頗感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改進措施有哪些?
課后拓展探究:
請同學課下完成下列探究: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避雷針是有金屬制成的,并用很粗的金屬線與大地相連;雷雨外出時,穿上塑料雨衣、雨鞋可防雷擊-------根據(jù)以上知識,你能提出什么探究課題?并:寫出實驗報告。
(1)探究課題:。
(2)實驗器材:。
(3)實驗步驟。
(4)在實驗中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利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本節(jié)課從電壓的高低、電阻的大小對用電安全的影響入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電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問題,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在幫助他人時講安全、講規(guī)則、講科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用歐姆定律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安全用電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自覺地執(zhí)行和宣傳安全用電。
通過了解避雷針的發(fā)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理解影響電流的因素,電壓和電阻對安全用電的影響;防雷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歐姆定律與安全用電
一、歐姆定律
1.當R一定時,U越大,I越大
2.當U一定時,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電
1.高壓危險
2.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
三、雷電與防雷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說明
復習歐姆定律的內容,回憶所學的知識。
通過回顧舊知識,加強理解。
提出問題:為什么高壓線要架在高空?
下雨天為什么不要在大樹下玩?
電吹風為什么不可帶進浴室?
學生認真思考。
通過分析當U一定時,R越小,I越大;
當R一定時,U越大,I越小。
從理論上知道影響電流的因素。
聯(lián)系實際應用歐姆定律回答上述前兩個問題:人是導體,電壓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大,對人就越危險;人在潮濕和干燥的時候電阻不同,潮濕時電阻小于干燥時,電阻小會使電流變大,造成危險。
結合理論分析實際。
學生聽講解,思考。
通過設問使學生思考,尋找答案。
從理論過渡到實際,再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
雷電的實質是放電現(xiàn)象。
由于電流強大而會造成嚴重破壞,因此,我們通常裝避雷針來防雷。
介紹有關雷電的知識及危害。
通過閱讀有關避雷針的資料,了解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與避雷針的發(fā)明。
學生認真閱讀并記憶。
閱讀并記憶。
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課題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歐姆定律的知識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了解安全用電的常識;
3.知道安全電壓,理解安全電壓為什么安全。
過程方法:
1.通過用歐姆定律對安全用電的分析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了解安全用電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情感目標: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安全用電的教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學習重點
安全用電常識
學習難點
學生對安全用電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方式
演示法、觀察法、討論法
課型
運用體驗
教具與
媒體
安全用電掛圖、投影儀、錄像資料
教
學
程
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j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6min)
【播放錄音】中新網廣州7月11日消息:據(jù)南方都市報報道,昨天下午5時40分,廣東省潮安縣鐵鋪、浮洋、鳳塘三鎮(zhèn)發(fā)生雷擊傷亡事件,共造成7死4傷。
昨天下午5時40分,鐵鋪鎮(zhèn)鋪埔村8個村民在田間采茶時突遇暴雨,8人跑進茶園中央的涼亭避雨。這時暴雨夾著雷電將涼亭劈成兩半,亭內8人都被擊倒在地。不久,其中一村民因所站地點未被雨水淋濕,傷勢較輕醒來,發(fā)現(xiàn)倒在身旁的妻子一只腳已被雷電擊成黑色,背上衣服被燒掉一塊,遂推醒妻子,夫妻兩人騎摩托車回村求救。村干部和村民接報后趕赴事發(fā)地點,將其余6人送還進醫(yī)院。當晚8時許,此6人被告不治。另悉,同是發(fā)生雷擊傷亡的還有浮洋鎮(zhèn)隴美村。
同學們聽了這則新聞,有什么感想,是否想到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關于用電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我們注意,是的,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關于安全用電的知識。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6min)
〖問題1〗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呢?同學們能不能根據(jù)你學過的電學知識分析一下呢?
學生聽講
學生談感想
學生討論
從一則新聞引入,能提高真實感和學生的興趣
通過學生的感想引入課題
根據(jù)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電壓越高時,電流會越大,這樣就會有危險。
〖應用〗小燈泡工作時,如果超過它的額定電壓,就會使電路中電流過大,因而燒壞小燈泡。如果人體通過較大電流,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電壓高、電流大就有危險。
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安全電壓:不高于36V的電壓。
安全電壓并不是絕對安全的,這要根據(jù)人體電阻的不同而不同。
(二)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8min)
例:人雙手間干燥時電阻是1000~5000Ω,潮濕時是200~800Ω。如果兩端加上36V的電壓,電流是多少?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分別計算手干燥和潮濕時的電流,
干燥時:Imin==7.2×10-3A=7.2mA
Imax==36×10-3A=36mA
潮濕時:Imin==0.045A=45mA
Imax==0.18A=180mA
人體電阻最大時,電流已到了7.2mA,已經快不能擺脫電極了,如果電壓再高,電流會更大,那樣就會對人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所以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的。人手潮濕的時候電阻就會變小,36V電壓也很危險,所以手濕的時候不能用手去觸摸正在使用的用電器及開關。
【問題】平時用濕手觸摸開關有時卻沒事,這是為什么?
家里的插座、開關等外面都有絕緣材料,手觸摸到的是絕緣的部分,沒事,可濕手去觸摸開關時,容易使水流入開關內,通過水這種導體使人和電源相通,造成危險。
(三)安全用電的原則(3min)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說明:投影資料“電流對人體的作用特征”不是直接從實驗得來的,而是從觸電事故的統(tǒng)計資料分析得到的。人體的電阻除與皮膚表面的干濕情況有關外,還與接觸面積的大小及身體素質有關系。)
(四)注意防雷(10min)
1.云層間、云層與大地間都存在很高的電壓
〖提問〗云是如何產生的?云層間為什么會有電荷呢?
【播放動畫】大氣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發(fā)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層帶上了正電,另一部分云層帶上了負電。這樣兩朵云間就產生了很高的電壓。
地球也是帶電的。云層與大地間也自然存在電壓。
2.雷電的形成過程
當兩朵帶異種電荷的云層相互接近時,就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空中放電現(xiàn)象,產生強大的閃光和聲音,這就是雷電。
如果放電發(fā)生在云層和大地之間,在云層和大地之間雷電的路徑上有強大的電流通過,就會給人們帶來危害。比如擊毀房屋,造成人畜傷亡,還會引起森林火災,破壞高壓輸電線等。云層和大地之間發(fā)生放電時,雷電的路徑往往經過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樹木、高大建筑等。
3.避雷針
如果在發(fā)生雷電時,讓強大的電流經過一根導線通入大地,就可以防止電流通過建筑物而造成破壞,所以在高大建筑物的頂部應該安裝避雷針來防雷電。
【播放動畫】避雷針──避雷針實際上是引雷針,它把雷電引來入地,從而保護其他物體。
4.其他的一些措施
雷雨的天氣盡量不要外出走動,不要在大樹下躲雨,不站在高處,而應蹲在低凹處并且兩腳盡量并攏。
5.思考:如果在雷雨的天氣,自己在家里看電視,家里大人會要求你把電視關掉,特別是有室外天線的電視機,還特意要提醒你將室外天線拔掉,這是為什么呢?
師生討論
學生計算
師生討論
學生回答
學生總結
學生回答
師生討論
師生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物理原理與實際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要注意這種差別
通過具體的計算,既可以鞏固歐姆定律,又引出了問的內容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
與實際生活進一步結合,化解誤解
將前二者總結為一個原則,有利于記憶
從云的產生根源去認識雷電
兩種不同的放電過程
明確避雷針的作用本質
與生活相聯(lián)系
小
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安全用電的原則: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接觸低壓帶電體,因為電壓高時對人體產生的電流肯定大,既使靠近也容易使人觸電,所以不能靠近;低壓帶電體雖然電壓低,但只要高于36V,對人體就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電壓有很多都超過了它的大小,所以不能接觸低壓帶電體。
雷電也是一種由于高壓而引起的放電現(xiàn)象,應用避雷針可以避免放電時對高大建筑物造成的損壞,對雷電也應注意預防。
作
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教
學
流
程
板
書
設
計
第六節(jié):歐姆定律與安全用電
一、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
1.歐姆定律可知,電壓越高,電流就會越大,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2.不高于36V的電壓才是安全的。
二、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
例題:
三、安全用電的原則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四、雷電的預防
1.應用避雷針;2.生活中的一些其他措施。
課
后
反
思
這是一節(jié)關于歐姆定律的應用課,課中的事例都與學生關系密切,所以多聽學生的意見對上好課是很有幫助的。
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常與物理原理好像不相符,如教材中說: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可生活中有時用濕手觸摸電器卻沒事,我們應重點將這些誤解解釋清楚,濕手觸摸電器增加了觸電的可能性,通過例題的計算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雷電的產生的原理學生可能比較陌生,關于摩擦起電以前講得也不多,老師可以在此略補充提及一下,因為這部分知識小學科學課學過,有的學生可能忘記了。
新式的避雷針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功能,可以真正達到避雷、驅雷的目的,增加知識性的介紹,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我們的教學與時代同步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