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4-29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牛頓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
2.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同時出現(xiàn)的,只要有力,這個力一定有反作用力,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就可以知道它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找到這個力的施力者,就可以知道反作用力的受力者.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同的是大小和性質(zhì),而不是作用效果.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qū)別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的特點,極易混淆.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將它們加以區(qū)別: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對平衡力
作用對象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相互作用的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力的性質(zhì)一定是同性質(zhì)的力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
力的效果分別對兩個物體產(chǎn)生作用,對各物體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求合力對同一物體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合力為零
力的變化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可以獨立地發(fā)生變化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沖量和功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個過程中(同一段時間或同一段位移)的總沖量一定為零,但作的總功可能為零、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這是因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時間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同步練習題】
1.跳水一直是我國的優(yōu)勢項目,如右圖所示,一運動員站在3m跳板上,圖中F1表示人對跳板的彈力,F(xiàn)2表示跳板對人的彈力,則()
A.F1和F2是一對平衡力
B.F1和F2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先有力F1,后有力F2
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解析:F1和F2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確.
答案:B
2.對于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JaB88.com
A.當作用力產(chǎn)生后,再產(chǎn)生反作用力;當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彈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無反作用力
C.甲物體對乙物體的作用力是彈力,乙物體對甲物體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兩個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平衡
解析: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知,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質(zhì)相同,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故可判定A、B、C錯誤,D正確.
答案:D
3.甲、乙兩人發(fā)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傷.法院判決甲應支付乙的醫(yī)藥費.甲狡辯說:我打了乙一拳,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對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沒有吃虧.那么法官對這一事件判決的依據(jù)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對甲的作用力,判決甲付乙的醫(yī)藥費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對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傷而甲未受傷,且從主觀上說甲主動打乙,故判決甲支付乙的醫(yī)藥費
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對乙的力遠大于乙胸對甲拳的作用力,故判決甲付乙的醫(yī)藥費
D.甲對乙的力在先,乙對甲的力在后,所以判決甲給乙付醫(yī)藥費
答案:B
延伸閱讀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2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2
考點1: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tài)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考點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考點3: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同步練習題】
1.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速度在某一時刻等于零時,物體就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B.物體相對另一物體保持靜止時,物體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C.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就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D.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解析:本題考查對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從運動形式上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從受力上看,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某一時刻速度為零的物體,受力不一定為零,故不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A錯誤;物體相對另一物體靜止時,該物體不一定靜止,如當另一物體做變速運動時,該物體也做變速運動,此時物體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C選項符合平衡條件的判斷,為正確選項;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所受合外力不為零,所以不是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選C.
答案:C
2.為了測量A、B兩物體之間的滑動摩擦力,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四個實驗方案.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當測力計讀數(shù)穩(wěn)定時,認為其讀數(shù)即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則測力計測得的滑動摩擦力最準確的方案是()
解析:A與B選項很難保證物體A勻速運動,D選項中測力計示數(shù)為F與摩擦力的合力,選C.
答案:C
3.一運送救災物資的直升飛機沿水平方向勻速飛行.已知物資的總質(zhì)量為m,吊運物資的懸索與豎直方向成θ角.設物資所受的空氣阻力為Ff,懸索對物資的拉力為F,重力加速度為g,則()
A.Ff=mgsinθB.Ff=mgtanθ
C.F=mgcosθD.F=mgtanθ
解析:救災物資勻速飛行,受力平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mg,向右的阻力Ff和沿細繩斜向上的拉力,可得Ff=mgtanθ,B項正確.
答案:B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時間和位移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時間和位移
時間和時刻:
①時刻的定義: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是時間軸上的一點,相對于位置、瞬時速度、等狀態(tài)量,一般說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時刻。
②時間的定義:時間是指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是時間軸上的一段,通常說的“幾秒內(nèi)”,“第幾秒”都是指的時間。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義:位移表示質(zhì)點在空間的位置變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線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線段的長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義:路程是物體在空間運動軌跡的長度,是一個標量。在確定的兩點間路程不是確定的,它與物體的具體運動過程有關(guān)。
位移與路程的關(guān)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是過程量,兩者都和參考系的選取有關(guān)系。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當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是兩者才相等。
【同步練習題】
1.以下的計時數(shù)據(jù)指時間的是()
A.天津開往廣州的625次列車于13時35分從天津發(fā)車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19時開播
D.1997年7月1月零時,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quán)
E.某場足球賽15min時甲隊攻入一球
解析:A、C、D、E中的數(shù)據(jù)都是指時刻,而B中的15s是與跑完100m這一過程相對應的,是指時間.
答案:B
2.如右圖所示,一物體沿三條不同的路徑由A運動到B,下列關(guān)于它們位移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
A.沿Ⅰ較大B.沿Ⅱ較大
C.沿Ⅲ較大D.一樣大
解析:該物體沿三條不同的路徑由A運動到B,其路程不等,但初位置、末位置相同,即位置的變化相同,故位移一樣大.
答案:D
3.下列關(guān)于矢量(位移)和標量(溫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個運動物體的位移大小均為30m,則這兩個位移可能相同
B.做直線運動的兩物體的位移x甲=3m,x乙=-5m,則x甲x乙
C.溫度計讀數(shù)有正、有負,其正、負號表示方向
D.溫度計讀數(shù)的正、負號表示溫度的高低,不能說表示方向
解析:當兩個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時,才能說這兩個矢量相同;直線運動的位移的“+”“-”號表示方向;溫度是標量,標量的正、負表示大小(即溫度的高低).
答案:AD
4.關(guān)于矢量和標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標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m比5m小
D.-10℃比5℃的溫度低
解析:由矢量的定義可知,A正確,B錯;關(guān)于位移的正、負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數(shù)值和單位決定,所以-10m的位移比5m的位移大,故C錯;溫度的正、負是相對溫度為0℃時高出和低于的溫度,所以-10℃比5℃的溫度低,故D正確.
答案:AD
5.某質(zhì)點沿半徑為r的半圓弧由a點運動到b點,則它通過的位移和路程分別是()
A.0;πrB.2r,向東;πrC.r,向東;πrD.2r,向東;2r
解析:位移是指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只與初末位置有關(guān),與運動徑跡無關(guān);而路程是指實際經(jīng)過的徑跡的長度,不僅與初末位置有關(guān),還與運動徑跡有關(guān).
答案:B
高一物理教案:《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chǔ),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物理教案:《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會用準確的文字敘述牛頓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與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時的運動狀態(tài)均無關(guān);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或分別作用在一個物體的兩部分上.這兩個力之間不存在平衡的問題,兩個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5)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同樣變化、同一性質(zhì)的力.
(6)能區(qū)分相互平衡的兩個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7)能綜合運用牛頓第二、第三定律綜合解決有關(guān)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與實際問題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先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分析,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通過小實驗給出牛頓第三定律,并討論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廣泛應用.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內(nèi)容學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礎(chǔ).教學中要利用實驗、視頻資料或課件,多舉例子,讓學生觀察、體會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并讓學生描述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養(yǎng)成在分析問題時選取誰做研究對象的好習慣.
2、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讓學生總結(jié)出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異同之處,能夠很好的區(qū)別它們.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異同
教學難點: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異同
示例:
一、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1、舉例并分析:
例1、實驗:水槽中兩個軟木塞上的鐵條和磁鐵的相互作用.(視頻資料)
問題: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如何解釋?(表述中要明確受力物和施力物)
例2、實驗: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會感覺到桌子也在推我們.(具體體驗)
問題:感覺到什么?如何解釋?(表述中要明確受力物和施力物)
讓學生看書上的例子或舉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義.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做書55頁實驗,讀出彈簧秤示數(shù),看兩個彈簧秤示數(shù)是否相等?
結(jié)論:兩個彈簧秤示數(shù)相等.改變手拉彈簧的力,兩個彈簧秤示數(shù)也隨著改變,但兩個示數(shù)總相等.說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牛頓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用公式表示為
2、區(qū)分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
例題:粉筆盒靜止在講臺上.請分析粉筆盒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它們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誰身上?(畫出示意圖)
在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后,繼續(xù)提問:粉筆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筆盒與桌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點?(以上問題根據(jù)學生情況設問)
相同點不同點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兩力必性質(zhì)相同;
同時出現(xiàn),同時消失;
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互為施力物和受力物);
與運動狀態(tài)及參考系無關(guān).
平衡力同上.性質(zhì)可以不相同;
可以不同時消失;
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研究對象)
3、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根據(jù)學生情況處理.
提供直升機螺旋槳轉(zhuǎn)動的視頻資料.
探究活動
題目:如何在拔河比賽中獲勝
組織:以自然組為小組
方式:研究方案并進行比賽
評價:可操作性、引起興趣、與實際結(jié)合.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
一、自由落體運動
1、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任何一個物體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時都會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從而使運動情況變的復雜。若想辦法排除空氣阻力的影響(如:改變物體形狀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體置于真空的環(huán)境之中),讓物體下落時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體的下落運動就是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從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出發(fā),顯然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直線運動;因為下落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對于每一個物體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變的,因此它在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對不同的物體在同一個地點下落時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關(guān)于這一點各種實驗都可以證明,如課本上介紹的“牛頓管實驗”以及同學們會做的打點計時器的實驗等。綜上所述,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豎直向下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自由落體加速度。因為這個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所以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號“g”來表示自由落體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學們可以參看課本或其他讀物就會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地點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樣的。
如:廣州的自由落體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華盛頓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樣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時自由落體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時是9.777m/s2,海拔12km時是9.765m/s2,海拔16km時是9.752m/s2,海拔20km時是9.740m/s2。
盡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從以上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近似地認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點和有限的高度內(nèi))的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值為:g=9.765m/s2。
在粗略的計算中有時也可以認為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