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1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第一課時導學稿。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第一課時導學稿》,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第一課時導學稿
一、學習內(nèi)容
1、掌握文章的重點字詞。
2、掌握重點文言句的譯義。
3、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思想。
二、課前自學
1、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朗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解題并了解作者
《禮記》,家經(jīng)典之一,亦稱《小戴禮》或《小戴禮記》,相傳為西漢編纂,故稱《小戴禮》?!啊?,《禮記》篇名,大約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際儒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指。
3、“五經(jīng)”包括、、、、和《禮記》。
4、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選賢與能() 矜寡孤獨()
講信修睦()幼有所長()
男有分()貨惡其棄于地()
5、找出通假字并解釋
選賢與能: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6、譯讀課文——解釋加點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你的閱讀疑問
三、課文研討與交流
1、你怎樣理解“大道之行也”和“大同”的關(guān)系并且請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作闡述?
2、文章從哪幾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點?
四、自測自評
1、背誦全文?!?br>
2、給加點的字注音并對其做解釋。
選賢與能()________________
男有分,女有歸()____________?。ǎ___________
貨惡其棄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
廢疾者()________________
謀閉而不興()________________
故外戶而不閉()________________
盜竊亂作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語句: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總領(lǐng)全文的語句是什么?照應此句的又是哪句話?(Www.ZjAN56.cOM 趙老師教案網(wǎng))
相關(guān)推薦
八年級《大道之行也》學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大道之行也》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八年級《大道之行也》學案
一、文體常識
本文選自《禮記》?!抖Y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zuǎn)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二、課文導讀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就有關(guān)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gòu)想,并給它定名為“大同”。讀這篇課文,要抓住“天下為公”這個關(guān)鍵詞理清課文的層次,然后把這種社會的風貌想像出來。
三、文言知識儲備
(一)掌握下列生字詞
jǔzhǎngguānfènwù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幼有所長矜男有分貨惡其棄于地也
(二)通假字
1、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2、矜、寡、孤、獨(“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三)詞類活用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第一個“親”和“子”: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親:以……為親,可譯作“奉養(yǎng),贍(shàn)養(yǎng)”。子:以……為子,可譯作“撫養(yǎng),撫育”。)
(四)古今異義詞
1、男有分,女有歸。2、盜竊亂賊而不作。
歸古義:女子出嫁。亂古義:造反。賊古義:害人。
今義:回歸,歸宿。今義:沒有秩序,沒有條理。今義:偷東西的人。
四、課文翻譯
大道之行也①,天下為公②,選賢與能③,講信修睦④。①“大道”屬于特殊概念,指治理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德才兼?zhèn)渖鐣淖罡邷蕜t,即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的人選拔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這一句是總提。
①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②這句是說政權(quán)屬于社會的全體成
②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員,而不;屬于任何個人。
這是第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社會的管理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⑤,使老有所終,壯有所者應由社會成員選舉產(chǎn)生。選舉的標準
用,幼有所長⑥,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⑦,是德才兼?zhèn)洹?br>
男有分,女有歸⑧。④這句話是講:社會成員之間應當
所以人們不只是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撫養(yǎng)自己的兒女,講求誠信以消除欺詐,崇尚和睦以止息
(要)使老年人安享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斗爭,使社會保持和平安定。
長,(使那些)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⑤這句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能推
老而無子的人以及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己及人,把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
及時婚配。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
③親:用如動詞,以……為親。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⑥采用排比句式,意在強調(diào)對各個
是動詞。④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年齡段的人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
“鰥(guān)”。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⑦讓“矜、寡、孤、獨、廢疾者”
廢疾:殘疾人。⑤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業(yè)。分:職分,指職業(yè)、職守。這五種人都有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xiàn)
⑥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嫁。了對全社會的關(guān)愛。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⑨;力惡其不出于身也,⑧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人人都能安
不必為己⑩。居樂業(yè)。以上兩句主要就物質(zhì)生活而言。
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⑨這里是說:人們都珍惜勞動成果,
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占為己有。
⑦貨惡(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⑩這一句主要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而
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憎恨。⑧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言,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
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為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境界。
以上為第二層:主要闡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梢詺w納為在三個方面:一是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guān)愛;二是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三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也)不會發(fā)生,所以(家家戶戶的)的大門都不用關(guān)了,這就叫“大同”社會。
⑨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⑩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1外戶:泛指大門?!?2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第三層:用現(xiàn)實社會跟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作對比,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xiàn)象,在“大同”社會里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五、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天下為公”的思想。
研討與練習
一、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
(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⑴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guān)愛。⑵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⑶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2、“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jù)“大同”社會的體制構(gòu)想出來的,是藝術(shù)地再現(xiàn)“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如“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從這句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受到社會的關(guān)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二、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
1、選賢與能與:讀jǔ,通“舉”,選拔。
2、男有分,女有歸分:讀fèn,職分,指職業(yè)、職守。
3、貨惡其棄于地也惡:讀wù,憎惡。
4、陶后鮮有聞鮮:讀xiàn,少。
八年級上冊語文《大道之行也》導案 (教師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大道之行也》導案(教師版)
●學習目的:
1、熟讀成誦,把握字詞。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聯(lián)系生活,理解提升。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準備: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教學設計:
一、理想社會,交流引讀。文人筆下的理想社會,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陶淵明: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同學們,我們看了桃花源記中的安樂生活,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zhàn)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①給下面這段文字加標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②學生讀古文并注意文中停頓: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nèi)涵b“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tǒng)領(lǐng)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tǒng)領(lǐng)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tǒng)領(lǐng)以下四句,其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c“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d“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e末句是全文結(jié)論,要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b選賢與能:通“舉”c講信修睦:培養(yǎng)d故人不獨親其親:獨,單獨。親,以---為親e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f皆有所養(yǎng):供養(yǎng)g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yè)h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i不必藏于己:私藏j謀閉而不興:發(fā)生k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3、理一理:將全文依據(jù)“總——分——總”的思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總領(lǐng)全文。第二層:闡述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第三層:總結(jié)全文
4、議一議:我們該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天下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什么特點?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b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c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2、怎樣實施“大道”,實現(xiàn)“大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3、文中的“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找出本文與《桃花源記》相對應的句子。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故人不獨親其親..皆有所養(yǎng)(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講信修睦(4)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歸
四總結(jié)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jié)存儲: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們更要加強國防建設,以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2、課外延伸:
①背誦默寫課文。
②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fā)言。然后選小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
附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養(yǎng)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物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復習學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復習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會寫一些重要的詞語。
2.知道先賢圣哲關(guān)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gòu)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學習過程
一.基礎(chǔ)知識:
1.請選擇正確的注音。
①選賢與能A.yǔB.jǔ
②矜、寡、孤、獨A.guānB.jīn
③男有分A.fēnB.fèn
④貨惡其棄于地A.èB.wù
2.請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①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
③故人不獨親其親()④不獨子其子()
⑤矜、寡、孤、獨()()()()⑥廢疾()
⑦男有分()⑧女有歸()
3.翻譯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道之行也》選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__________________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題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與“夜不閉戶”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nèi)文段閱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請談談你是怎樣理解“天下為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外文段閱讀: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①人曰:“我不能?!笔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笔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③?
(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
注:①語(yù):告訴。②王(wàng):統(tǒng)一天下。③與:語氣助詞,無義。
1.請摘出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一語意思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擅長以事作喻,來說明深刻的道理。文中運用什么事例,說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課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一主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基礎(chǔ)知識:
1.①B②A③B④B
2.①通“舉”,選拔②講求;培養(yǎng)③以……為親④以……為子⑤老而無妻的人,通“鰥”;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
⑥殘疾人⑦職分,指職業(yè),職守⑧指女子出嫁
3.①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實行,就是天下為大家所有。
②因此人們不只以他的親人為親,不只以他的兒子為子。
③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4.禮記·禮運儒戴圣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二.按原文填空: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外戶而不閉
三.課內(nèi)文段閱讀:
1.就是說,政權(quán)(或者包括社會財富)都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于任何個人。
2.有三條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有?!短一ㄔ从洝菲鋵嵕褪恰按笸鄙鐣畹乃囆g(shù)再現(xiàn)。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就體現(xiàn)出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四.課外文段閱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用了兩個事例,一是“挾太山以超北海”,一是“為長者折枝”,說明一個人是否想有所作為,關(guān)鍵要看他有沒有真正付諸行動。
3.盡管孟子提出的這一主張有其進步的傾向,但從“天下可運于掌”來看,其主要目的還是為統(tǒng)治階級稱霸天下服務的,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4.①(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北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边@確實是做不到。
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