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語文八年級上冊優(yōu)質教案:《藤野先生》 人教版部編版。
《藤野先生》
課前策劃——知能準備
1、知識與技能:積累“緋紅、詰責、畸形、深惡痛疾”等詞語。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重)
學習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難)
2、過程與方法:閱讀情境體驗概括合作探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情,治學嚴謹?shù)母呱衅焚|。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活動:
魯迅先生一生著作頗豐,但對于自己的老師,只寫過三個人,便是壽鏡吾先生、章太炎先生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外國老師,魯迅沒有堅持從事醫(yī)學事業(yè),為何還要專門寫文章來紀念他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來尋找答案。
學習目標展示。
課堂引討——展示互動
1、背景介紹
(1)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
背景介紹:當時中國受帝國主義列強壓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就有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魯迅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去日本留學。1902年赴日,1904到1906年在仙臺學醫(yī),1906奶奶開始從事文學活動。
2、默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活動:默讀課文。給字詞正音,釋義。
學科代表出題,學生小組填空。
(2)教師補充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緋(fēi)紅詰(jié)責畸(jī)形不遜(xùn)
深惡(wù)痛疾:厭惡而痛恨到極點。
杳(yǎo)無消息:沒有一點信息。
課堂引討——精編精練
一、速讀課文,理清結構(表格法)
⑴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日本的留學生活,請根據(jù)時間、地點的推移,理清文章內(nèi)容。
⑵學生填表
(3)教師點撥
結構表:
時間地點事件
見藤野前東京決定轉往仙臺
見藤野仙臺相識、相處、離別
離別后離開仙臺深切懷念
二、認識藤野先生
(情境體驗法、概括法)
(1)快速瀏覽課文,進行情景模擬,初步認識藤野先生。
▲假設教師為“仙臺警察局戶籍科科長”,現(xiàn)場調(diào)查“藤野先生”戶籍資料,請戶籍科科員(學生)口頭匯報。
仙臺警察局人口登記表
戶主全名:藤野嚴九郎
供職單位: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
教授課程:解剖學、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
外貌特征:黑瘦、戴著眼鏡,
日常習慣;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緩慢而頓挫的聲調(diào)開始講課。經(jīng)常忘帶領結、穿舊外套。生活儉樸、治學嚴謹?shù)膶W者形象。
(2)淺談對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學生活動】請同學用幾個關鍵詞概括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形象。
(3)找出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事件,給每件事擬小標題,明確每件事分別體現(xiàn)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學生活動】快速瀏覽文章,找出相關事件,并擬寫標題,并思考人物精神品質。
(4)概括人物形象及其品質。
人物事件思想性格
添改講義待人熱情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為人熱情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生活儉樸,治學嚴謹,待人熱情誠懇,對學生要求嚴格的,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學者。
【學生活動】概括人物形象及品質。
【教師活動】總結歸納,并板書。
課堂引討——即時反饋
(一)寫作技巧探究:
藤野先生儉樸的生活、高尚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性格的?
【學生活動】
1.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2.教師歸納
(1)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描寫。
(2)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事例來突出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
(二)小練筆:
1.當堂習作
題目:我的老師
要求:選取一位現(xiàn)任老師,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征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描寫他(她)的外貌。寫時隱去姓名,讓大家來猜。100字以上。時間5分鐘。
2.評價展示:
學生優(yōu)秀作文賞讀并評價。
教師評價:評價課堂積極活躍的學生與學習小組。
課堂引討——目標歸結
學生總結。
一、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為人熱情誠懇求實精神
二、學習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課后跟進——目標達成:
布置作業(yè):
1.練習冊。
2.大作文:
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普通卻擁有閃光點的身影,以“_________,讓我難以忘懷”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和事跡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
(2)不少于600字。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人物事件思想性格寫作方法
添改講義待人熱情工作認真負責。
藤野先生糾正解剖圖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主要特征
關心解剖實習為人熱情誠懇典型事例
了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教學反思: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感情真摯的憶師范文,文章回憶了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和藤野先生相識交往的過程,給我們刻畫了一個認真負責,正直,毫無民族偏見的老師形象。同時,文章也透出了魯迅先生深厚的愛國熱情,以及他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側重于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掌握和理解;學習本文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和選取典型事跡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難點是學習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快速的熟悉內(nèi)容理清結構,運用了表格法,學生通過表格的填寫,很容易便能梳理出文章的結構。熟悉人物形象,筆者設計了兩個小環(huán)節(jié),初識藤野先生,運用了情境體驗法,讓學生填寫仙臺戶籍科藤野先生相關資料,增加了課堂趣味性,節(jié)約時間。再識藤野先生則讓學生找出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事件,給每件事擬小標題,明確每件事分別體現(xiàn)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將任務化難為簡。通過具體事例的概括分析學生既可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同時還可以歸納出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再輔以課堂小練筆進行即時反饋,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堂效果較好。課后跟進的的大作文,更加開放,可以是課堂作文的續(xù)寫,也可以重新切換角度書寫生活中的普通人,是對課堂所學寫作方法的再次鞏固。經(jīng)過反復練習,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將會有更深層的理解與體會……
擴展閱讀
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一、導入
復習有關《朝花夕拾》的知識。學過魯迅的文章順序是《阿》《從》《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長的經(jīng)歷來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散文集。
二、簡介作者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xiàn)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從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婶斞缸罱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時代背景
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段。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到日本留學,本想以學醫(yī)來救國救民,可在仙臺醫(yī)學??茖W校學習時,有一次觀看反映日俄戰(zhàn)爭的影片,片中中國人看日本槍斃給俄國人做偵探的中國人的麻木神情給魯迅以很大的刺激。從此,他棄醫(yī)學文,決心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從而喚起國民的覺醒。魯迅寫此文時,正當“三.一八”慘案發(fā)生以后,魯迅積極支持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與反動軍閥以及反動文人進行英勇斗爭,用戰(zhàn)斗的文章來抨擊“正人君子”的迫害,抒發(fā)了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友誼。
四、整體感悟
1.本文分層依據(jù):第一部分:在東京
第二部分:在仙臺
第三部分:離開仙臺后
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臺求醫(y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臺學醫(y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后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2.本文記敘線索:“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線)
“我”的愛國感情的變化(暗線)
3.這篇文章在時間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點由國外到國內(nèi),無論國外還是國內(nèi)又都有許多變遷;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細讀來,主要兩個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這兩個人物的藝術形象。
藤野
作者
(1)衣著簡樸
(1)對東京清國留學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為作者精心添改講義
(2)途經(jīng)“日暮里”、“水戶”勾起作者的憂國之思和對愛國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當面訂正解剖圖
(3)受到日本所謂“愛國青年的侮辱、誹謗,民族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
(4)為作者勇于解剖尸體而高興
(4)看到電影里槍斃中國人的情景,痛感必須改變“中國是弱國”的現(xiàn)實,于是毅然棄醫(yī)從文,尋求救國之路。
(5)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6)與作者的惜別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熱情誠懇,教學認真
關心實習——正直熱誠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
了解裹腳——求實精神能以公正心來對待弱國學生,而且給以極大的慣性和幫助
(1)(2)兩件是詳寫,(3)(4)兩件是略寫。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的記敘,贊頌了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從嚴治學、熱情關懷、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為什么要滿腔熱情地教育魯迅的原因。
朗讀課文前三段,體會魯迅文筆特點。
4.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什么?作者對所描寫的對象是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你能夠通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所描寫的對象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為什么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5.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致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致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著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后,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發(fā)弄得油光可鑒,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征落后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惡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夸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間。
⑴作者抓住清國留學生的主要特征——將長辮盤在頭頂,來描寫他們的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丑惡形象。
⑵用兩個貼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加上“油光可鑒”,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薄皩嵲凇笔恰暗拇_”的意思,“標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致”,說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強有力地諷刺了這些頑固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的“遺少”,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極端憎惡的感情。
6.作者初見藤野先生時,藤野先生是什么樣子的?
明確: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通過肖像描寫,寫了他的穿著,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是一個不注重穿著的人,生活樸素、簡單。
7.這篇文章既然重點寫藤野先生,從文章內(nèi)容上看,寫清國留學生的所作所為;日本“愛國青年”的所作所為,似乎與藤野先生無大關系,認真思考,這些內(nèi)容與敘寫藤野先生有何關系?
答:本文記敘抒情的對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寫藤野先生的不過兩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來與藤野沒大關系,但實際上“形斷意連”,筆筆都是為了襯托藤野先生??傮w來看,作者寫清國留學生和日本“愛國青年”,是在寫與藤野相識、相交、相別的社會背景。
8.魯迅去日本留學的目的是什么?他為什么離開東京?他為什么學醫(yī)?又為什么棄醫(yī)從文?這些都表現(xiàn)了魯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魯迅原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曰本學醫(yī)的。
(2)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開東京去往仙臺見到藤野的緣由。
(3)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
(4)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對藤野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決心棄醫(yī)從文是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
9.詞語賞析
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附庸風雅,思想腐朽
“實在標致極了”: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厭惡譏諷和輕視。
何嘗不:反詰語氣,加強肯定
酒醉:表達了對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飽含了對先生的歉意和自責
魯迅對中國人的態(tài)度:哀其不辛,怒其不爭
日暮里:勾起了魯迅家國之愁思
水戶:這是富有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熱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魯迅作為弱國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強烈民族自尊心的體現(xiàn)。
所以……當然……:用來強調(diào),作者有意以反語的方式揭示“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達了對這種謬論的憤恨和抨擊。
刺耳:“萬歲”歡呼,極大地刺傷了魯迅的民族自尊心
……雖然……:倒裝轉折復句,強調(diào)了藤野先生留給我的深刻印象——偉大。
10.對課文結尾一句話含義的理解。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1)“似乎”表明事實并未真的出現(xiàn),不過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卻是巨大的。強烈地表達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2)“良心發(fā)現(xiàn)”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觸動。
(3)“增加勇氣”是指作者在長期遭受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迫害時,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時,便增加了斗爭的勇氣。
(4)“正人君子”是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5)“深惡痛疾”是“最厭惡最痛恨”的意思。
整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光明的中國繼續(xù)奮斗。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作者的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xiàn)實的斗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題,加強了文章的戰(zhàn)斗性。
注釋:1選自《朝花夕拾》2爛熳(man):即爛漫3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奉為“圣山”4油光可鑒: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鑒,照5兼以:加以6斗亂:飛騰雜亂。斗通“抖”7蘆薈(hui)8掌故: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9模糊:指馬虎、不講究10落第:考試不及格11《新約》:基督教圣經(jīng)《新約全書》的簡稱,記載耶穌和他的門徒的言行12托爾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著名作家。作品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13不遜(xun):無禮。遜,謙遜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實姓名。匿,隱藏14猶言:如同說15詰(jie)責:質問并責備16托辭:借口(魯迅棄醫(yī)從文的一段話選自《吶喊》自序)18凄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19適值:正好遇到美其名曰:給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
*《藤野先生》的主題
《藤野先生》的主題是什么,這兩年爭論頗多,大體有四種意見:
第一種:表現(xiàn)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第二種:主要是寫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其次也贊揚了藤野先生。
第三種:懷念歌頌藤野先生。
第四種:主要是懷念歌頌藤野先生,其次也寫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分歧點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懷念歌頌藤野先生,還是寫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主張《藤野先生》是寫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寫于1926年10月12日,地點在廈門大學。魯迅原來準備在廈門工作兩年,結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堅持斗爭,一方面寫了《藤野先生》回憶散文,清理自己從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來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回顧了自己的愛國思想的發(fā)展,以此來激勵自己,增強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點轉移,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諷刺的筆調(diào),痛斥了在日本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腐敗狀況,表現(xiàn)了青年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自己在仙臺醫(yī)專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著重追述了自己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充分表達了青年魯迅熱愛祖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可貴精神。第三部分,寫魯迅懷念藤野,藤野不僅沒有民族偏見,給了魯迅無限的溫暖和極大鼓舞,而且藤野先生的思想與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魯迅在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高潮中回頭總結自己20年前棄醫(yī)從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戰(zhàn)斗歷程,本身就是對洋務派、改良派、復古派“科學救國”濫調(diào)的批判。如果說寫作者的愛國精神是次要的,既不符合作品的內(nèi)容,也降低了寫作此文的戰(zhàn)斗意義。
主張《藤野先生》是懷念歌頌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這篇散文的標題是《藤野先生》,一般說,文章的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nèi)容最鮮明和最精練的概括。這篇散文的抒寫中心應該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應該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的,而不可能抒寫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達的主題卻是“我”的某種思想。在文章的結尾部分魯迅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魯迅寫《藤野先生》,正是為了寄托自己對具有“偉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懷念。第二,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開首寫作者對一些專事享樂的“清國留學生”的不滿,正是這種不滿,促使魯迅離開東京去仙臺,因而有機會結識藤野先生。接下去寫仙臺生活,寫藤野先生,寫泄漏試題的流言,當然與藤野先生有關。寫看幻燈片后終止學醫(yī),是交代離開仙臺的原委。后面幾段是寫和藤野先生的分離及分離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傊@篇文章不是“以魯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也很難說是“作者回憶藤野先生,只是為了清理自己從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來思想變化的軌跡,明確自己是如何生活、戰(zhàn)斗過來的?!?/p>
我們是主張《藤野先生》的主題是懷念歌頌藤野先生的。從作品的效果看,這篇作品留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魯迅所以建議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譯出編入《魯迅選集》,也是因為這篇散文懷念歌頌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為它寫了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
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
課題藤野先生課型新授課1
教材
分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jīng)歷,或是展現(xiàn)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短僖跋壬酚洈⒘俗髡?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zhàn)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魯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惡劣空氣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y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y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于是他決定棄醫(y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我們也知道初中的學生也正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了解名人、偉人的經(jīng)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nèi)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
學情
分析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學生學習有一定困難。教學需要2個課時。如果講課時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敘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應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當做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地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獲得體驗。
教學
目標1、100%的學生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85%體會魯迅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80%學會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
難點教學重點:1.了解作者留學日本的情況、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寫作背景。2.把握課文的組織結構,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課前準備1.可引導學生課下觀看中央10套的8集電視專題片節(jié)目《先生魯迅》
2.整理學過的魯迅先生的作品。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感情調(diào)節(jié):
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們了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學醫(yī)時的一位日本醫(y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ò鍟n題)
任務一:預習檢測,夯實基礎(一)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學生交流預習時標注出的難字難詞。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緋(fēi)紅:鮮紅。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jù)的壞話。瞥(pīe)見:很快地看一下?;?jī)形:不正常的形狀。遺民:a.留下的在國外的人;b.改朝換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亂后遺留下來的人民。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二)檢查作家作品掌握情況:
1、學生介紹魯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誕生于浙江省紹興縣城一個逐漸沒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開始用的筆名,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偉大奠基人。我們在初中學過他的作品有《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jīng)》、《社戲》。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散文集,題意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來”,是魯迅在中年以后回憶自己青少年時的經(jīng)歷感受的集子,原題是《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浸透著兒時故鄉(xiāng)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魯迅把這美好的回憶散文,比作一組晨光里綻開的花朵,拾來自賞、自慰,而并不是直接為了戰(zhàn)斗??梢哉f,《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而不是投向敵人的投槍和匕首。我們前面提到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jīng)》都是選自這一本集子。
任務二:了解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xiàn)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于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10年回國后,繼續(xù)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成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過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任務三:自學,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這篇散文是以什么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么作為中心記敘的?以什么為線索來記敘的?
2.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并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任務四:回顧知識,即時檢測
訂正作業(yè)中配練第一大題答案,鞏固基礎知識
結束語:
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有關的基礎知識,理清了結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研討本課的主題,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作者為什么對他充滿了敬意。
學生傾聽、思考。
任務一活動
(一)識記生字詞
1.師生互動,教師抽查部分學生讀字音。
2、教師點撥易錯字易錯音
3、學生齊誦兩遍,鞏固記憶。
4、同桌結對互說,相互檢測
智者加速:字字落實,字從句順,熟讀全文,能了解大概文意。
5.小組競讀(ppt檢測)。
學生練習回答。
6.全班誦讀。
(二)了解作家作品
1.自讀注釋1,勾劃批注重點。
2.學生補充預習的作者情況
3.照課件補充作家作品。
4、背誦識記要點
知者加速:誦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作者留學的目的
任務二活動
1.學生口頭介紹預習中了解到的寫作背景
2、教師補充
3.學生做筆記,記好要點
任務三群言展示
1、小組活動,討論這三個問題。用時約5分鐘
2.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每組2號同學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
學生討論后明確:
1、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為記敘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2、變換了三個地點:①“我”在東京;②“我”在仙臺;③“我”離開仙臺后
3、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
別,贊揚先生的崇高品質。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任務四練習鞏固
部分學生課前將配練第一大題答案寫在黑板上,教師點撥訂正后,自行改錯。
布置作業(yè)完成配練第二大題
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魯迅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
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別,贊揚先生的崇高品質。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教學反思
課題藤野先生課型新授課2
教材
分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jīng)歷,或是展現(xiàn)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短僖跋壬酚洈⒘俗髡?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zhàn)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魯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惡劣空氣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y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y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于是他決定棄醫(y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我們也知道初中的學生也正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了解名人、偉人的經(jīng)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nèi)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
學情
分析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學生學習有一定困難。教學需要2個課時。如果講課時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敘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應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當做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地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獲得體驗。
教學
目標1、100%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85%體會魯迅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80%學會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
難點教學重點:1.了解作者留學日本的情況、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寫作背景。2.把握課文的組織結構,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課前準備1.可引導學生課下觀看中央10套的8集電視專題片節(jié)目《先生魯迅》
2.整理學過的魯迅先生的作品。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感情調(diào)節(jié):
導入語: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有關的基礎知識,理清了結構,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研討本課的主題,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作者為什么對他充滿了敬意。(板書課題)
自學:
任務一:研讀,分析藤野形象1、學生采用自主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nèi)容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回答后明確:
目睹印象——治學嚴謹
耳聞親見——生活儉樸學者形象
2、學生再根據(jù)閱讀感知,課本扉頁后的彩色插圖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畫肖像,請你為這張畫像配一段簡要的文字說明。用“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選擇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教師引導、提示:
⑴ 特點鮮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的醫(yī)學教授。
⑵ 生活習慣角度:生活儉樸。
⑶ 治學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⑷ 對待學生角度: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3、過渡:這就是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親眼見到的,耳朵聽到的。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shù)膶W者形象已展現(xiàn)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xù)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內(nèi)在品質。大家找找看,一共寫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幾件事情,分別體現(xiàn)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4、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xiàn)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結論: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任務二:了解寫作手法
1、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②敘事應該有詳略③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
2.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nèi)容?
A.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惡濁、庸俗的生活;B.赴仙臺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臺醫(yī)專的職員的優(yōu)待;D.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E.棄醫(yī)從文的思想的轉變.
任務三:研讀重點語句
1.精讀1—2段,思考: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后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2)“實在標致極了”改為“實在丑極了”可以嗎?
2.精讀第5語段,思考:
(1)初到仙臺的“我”受到優(yōu)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為貴”,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為”替代嗎?
(2)“居然睡安穩(wěn)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對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3.精讀第24---31段,思考:
(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2)“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嘗”是什么意思?
4.精讀第38段,思考:
“良心發(fā)現(xiàn)”指什么?
“增加勇氣”指什么?
“正人君子”指什么?
任務四:探究主旨
對于課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說法,你更傾向于哪一種?詳見課后練習一。
任務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同樣是寫老師的回憶錄,試比較本文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兩文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結束語: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教師,感受了這份跨越國籍的師生情。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就像一盞不滅的燈,會長久地照耀著人們,給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課文學習可以結束了。真的可以結束了?本文標題為《藤野先生》,為什么文中卻旁逸出許多其他內(nèi)容呢?是大作家的敗筆,還是另有目的呢?
學生傾聽、思考。
任務一活動
1、(學生活動)找出文中作者關于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初到仙臺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課文如何描寫藤野先生的形象?
學生思考、回答
2.學生分組討論
小組展示發(fā)言。
3.思考,做筆
4、學生分別朗讀課文11—23段,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自主思考后同桌交流
明確:添改講義———認真負責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關心實習———熱情誠懇了解裹腳———求實精神
知者加速:組內(nèi)討論分享,把組內(nèi)討論結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任務二活動
1.學生口頭回答
2、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3.學生做筆記,記好要點
知者加速:思考文章的雙線結構
教師點撥:了解雙線結構:明線: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的愛國情感—棄醫(yī)從文)
任務三活動
1、小組活動,討論這4個問題。用時約5分鐘
2.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3、學生整理筆記
任務四活動
自主思考,同桌交流
口頭回答展示
任務五活動
1、小組討論后展示
2、思考、探究
布置作業(yè)作業(yè):(二選一)1、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跡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短文。(要求:選自己熟悉的人來寫,寫前要認真觀察,并能作出進一步的接觸和深入了解。)2、多年后,魯迅寫信給恩師藤野先生,請你代他寫一封信以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感激。
板書設計藤野先生魯迅
添改講義關心學生、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重視學生思想觀念進步
了解女人裹腳實事求是、探索研究
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下冊《藤野先生》教學反思(人教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做的提前準備,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藤野先生》教學反思(人教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強調(diào)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設計了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確事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明確主題,進而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預習時,讓學生細讀課文,列出文中所舉事件,要求他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接著,我讓學生根據(jù)所列舉事件與刻畫人物的關系分成三類,并分別說說不同類別事件的作用。
學生對于第一類的作用基本掌握,可在了解第二類事件的作用時,費了不少周折,但經(jīng)點撥,很快就明白。尤其惜別幾節(jié)中,比較直白的感情流露,魯迅善意的謊言,學生還是能理解的。他們不僅明白事跡的作用,亦理解了作者這樣寫的原因——皆為抒發(fā)作者對藤野先生的一片無法言表的真情。
在第三類(1~3、10~11)的事件里,未寫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筆,但在這些自然段里,卻解釋了見藤野先生的原因(即棄醫(yī)從文),或者說,令藤野先生棄醫(yī)從文的直接原因即為文中提到的電影事件。(學生立即活躍起來。)至此,的選材及作用基本理清。
最后,本人提出問題:“的線索是什么?”
有的學生回答為:以藤野先生其人為線,全文寫見藤野學生的原因──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與藤野先生惜別—別后憶藤野先生。支持這一觀點的學生過半。亦有學生反駁:以愛國的情感為線索,學醫(yī)為愛國、棄醫(yī)從文亦是愛國。贊成這一觀點的近半。
爭議由此起,教師適時調(diào)解:寫藤野先生與愛國是否沖突?二者有無交點?學生們馬上做出反應,二者并不矛盾,因為愛國而學醫(yī)、因學醫(yī)而見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棄醫(yī)、因棄醫(yī)而別藤野先生!他們立即明白了二者的關系。教師趁機點明,有兩條線索,一條明線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條暗線即魯迅的愛國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題也水到渠成。寫學醫(yī)棄醫(yī),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現(xiàn)出作者的赤誠愛國情。
就本人看來,本課是在學生恍然大悟的感慨聲中結束的。
總體來說,本課的設計及實踐本人認為還是可以的,因為縱觀魯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難懂,加之本篇幅較長,主題較深,情節(jié)簡單,很難吸引住學生。應如何短時高效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本人思量了許久,后來本人避開了對文章深層主題—愛國的教學,轉向事例的分析,讓學生對事例自行剖析,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線索的基礎上完成。這樣,就實現(xiàn)了難文淺教,使學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加上關于文章的線索之爭是學生自發(fā)的,他們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和解答后的收獲可以從恍然大悟的感嘆聲中聽出,這正是本人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