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案四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0-12-08四年級上冊《角的分類》教學設(shè)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角的分類》教學設(shè)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四年級上冊《角的分類》教學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2頁相關(guān)內(nèi)容及練習。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1直角=90度,1平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鈍角與銳角的讀數(shù)范圍,并能根據(jù)角的度數(shù)區(qū)分這幾類角,理解這幾類角的關(guān)系。
2.經(jīng)歷動態(tài)認識各類角的形成過程和角的分類過程,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和數(shù)學中的分類思想。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數(shù)學基本活動經(jīng)驗。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和周角,能根據(jù)角的度數(shù)區(qū)分不同角。
【教學難點】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及五種角之間的關(guān)系
【教法】演示示范
【學法】觀察思考、動手操作。
【教具準備】課件、量角器、三角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角的定義,什么是角?還學習了用量角器量角,請大家拿出手中的三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數(shù)。
2.學生獨立量角后,指名說方法,匯報度數(shù)。
二、探究新知
(一)動態(tài)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
1.這個90°的角叫什么角?所以說1直角=90°(板書)
2.這個90°的直角,我們是不是還可以這樣理解:
課件演示:直角是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zhuǎn)90°所成的角。
3.除了直角,我們還學習了哪些角?(銳角和鈍角)
4、什么是銳角?當然,銳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zhuǎn)一定角度形成的,比如說30°的角,誰能說說怎么形成的?那么銳角的度數(shù)范圍是多少呢?
5、什么是鈍角?135°的鈍角又是怎樣形成的?鈍角的度數(shù)又是多少呢?
預設(shè):學生會說大于90°的角。
師質(zhì)疑大于90°的都是鈍角嗎?下面咱們來繼續(xù)來認識角。
(二)認識平角
1.請大家用手中的活動角旋轉(zhuǎn)至半周位置,指名黑板演示。你能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嗎?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指名學生回答。
2.課件演示,教師:當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zhuǎn)半周后,形成的這個角已經(jīng)不是鈍角了,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平角。(齊讀定義)
3.提問:1平角等于多少度?能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嗎?
預設(shè):生1:用量角器量出180°;
生2:2個直角合起來就是一個平角,所以是180°。
板書:1平角=180°
4.那說鈍角是大于90°的角嚴謹嗎?為什么?所以說鈍角的度數(shù)范圍是多少?
5.思考:平角就是一條直線,對嗎?
指名說原因,引導學生得出:平角具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是一個角不是一條直線。
(三)認識周角
1.談話:剛剛我們認識了平角,如果繼續(xù)旋轉(zhuǎn)活動角,還能組成什么新的角呢?
2.拿出活動角旋轉(zhuǎn)至一周的位置,這個圖形同樣是一個角,叫做周角。你能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嗎?這兩條邊怎么了?
3.誰能試著給出周角的定義?課件演示,師: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zhuǎn)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4.提問:周角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shè):生1:半周是180度,一周就是2個180度,是360°。
生2:4個直角合起來就是一個周角,所以是360°。
板書:1周角=360°
5.思考:周角就是一條射線,對嗎?
指名說原因,引導學生得出:周角具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重合在一起,是一個角不是一條射線。
(四)角的分類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進一步動態(tài)認識了直角、銳角、鈍角這三個老朋友,還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平角和周角。這五個角之間又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下面咱們同桌合作交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根據(jù)角的大小,角能分成哪幾類?
(2)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應(yīng)該怎樣排列?
(3)周角、平角和直角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指名匯報。
1、角可以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3、預設(shè):生1: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
生2:1周角=2平角=4直角
讓學生完成例2的填寫。
三、練習鞏固
1.教材第43頁做一做第1題。
2.說出下面度數(shù)的角是什么角。
3.我是聰明的小法官。
4.練習七第7題。
四、拓展提升
練習七第14題。
五、課堂總結(jié)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知道了有關(guān)角的哪些知識?
【作業(yè)設(shè)計】陽光課堂相關(guān)練習
【板書設(shè)計】
角的分類
0°/span銳角90°
直角=90°1平角=2直角
90°/span鈍角180°
平角=180°1周角=2平角=4直角
周角=360°
相關(guān)閱讀
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教學案例分析
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理念:
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上的。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qū)W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積累基本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二、教學內(nèi)容及分析:
本份案例的教學內(nèi)容是《義務(wù)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40—41頁。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并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礎(chǔ)上學習本課的知識,并為學生后續(xù)學習角的分類打下基礎(chǔ)。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中難度最大的,在生活中人們往往靠感覺來估計角的大小,很少要用到專用的工具去測量一個角的精確度數(shù),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中,我重點關(guān)注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同伴交流等活動過程來掌握測量角的技能,并把量角與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大小的表象結(jié)合起來,逐漸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發(fā)度量的需求
1.教師出示活動角,引導學生演示將角變大、變小。
師:你們還記得這位老朋友嗎?
生:活動角。
師:誰能將這個角變大或變小。(生按老師的要求變大或變小。)
師:看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guān),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師在黑板上畫兩個角,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它們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
生:∠1大。
師:眼力不錯,老師不光想知道哪個角大,還想知道具體大出的部分。有辦法解決嗎?
生:用活動角量一量。
3、用活動角量角。
師:那就用你的活動角比一比。(學生各自操作)誰到黑板上來比一比。
師:注意觀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動角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時要注意什么?(突出頂點重合、邊重合)
生:活動角的頂點要和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邊要和量的角的一邊重合,然后固定好,照這樣再量另一個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時候要注意頂點對齊,一邊重合。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激活了舊知——復習角的大小的含義,喚醒學生對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關(guān)注,為用單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鋪墊;復習用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這實際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雛形。在比較中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產(chǎn)生的歷程。
1.用同樣大的小角(10°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激發(fā)學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兩個角的大小
師:老師還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個這樣的小角,你能利用這些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組合作,度量兩角的大小。(教師深入小組指導,一個小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饋:度量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那個角大,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個這樣的小角。
師:你們是怎樣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頂點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頂點重合,擺放第一個小角時,一條邊要與被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著往上擺。
小結(jié):度量的時候?qū)⒚總€小角的頂點和要量的角的頂點對齊,擺的第一個小角的一邊要和要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個往上擺,這樣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與∠2大小的優(yōu)點。
師: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的優(yōu)點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個小角。
小結(jié):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不僅可以量出兩個角的大小,而且還可以知道∠1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更加多了。
師: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度量一個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覺?
生: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改進一下,量的時候擺一次就能量出一個較大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嗎?
生:把這些小角用膠帶紙粘起來。
師:這個辦法可以嗎?是個會創(chuàng)造的孩子。
2.把單位小角拼成半圓,構(gòu)造最簡單的量角工具。
師:按照你們的創(chuàng)意,我們就把這10個同樣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會形成這樣的量角工具。(課件演示粘成的半圓量角工具)
師:這樣的量角工具,這些小角的頂點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圓的中間。
師:數(shù)一數(shù),半圓中一共有多少個這樣的小角?
生:10個。
[設(shè)計意圖:量角器的本質(zhì)是單位角的集合,讓學生悟出用小角測量的可行性與操作要點,為學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比較用小角量角的優(yōu)點與不足巧妙設(shè)疑,引導學生思考,改進工具。根據(jù)學生“把小角拼起來”的創(chuàng)意,及時演示拼成的半圓工具,其實這就是一個簡易的量角器。凸顯了量角器的本質(zhì)——單位角的集合。學生經(jīng)歷了這一過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條了。量角就成了“用單位小角測量角的大小”,學生的思考就有了源頭,學習就成了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復。這種簡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學生探索量角工具過程中的一個關(guān)鍵步驟,以后只需要把這種工具加以改良優(yōu)化就變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圓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會用它來量角嗎?那我們就用它量幾個角好嗎?(課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個小角,∠2里有()個小角。
師:說一說是怎么量的。
生:半圓工具中間的點要和度量的角的頂點對齊,半圓的直邊要和角的一邊重合,然后數(shù)度量的角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師:所有小角的頂點集中到中間的一點,找準它是量角的關(guān)鍵。我們再來量一下這個角吧。
(課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兩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知道多出來的角究竟有多少個同樣大小的小小角,看來我們創(chuàng)造的工具還需要改進,你有辦法改進嗎?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幾個更小的角。
[設(shè)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生對他們所看到與他們所認為的加以比較和對比,從而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認識。學生用“簡易量角器”測量了三個角的大小?!昂喴琢拷瞧鳌迸c“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線條稀便于數(shù)、無刻度只能數(shù)、無缺省可以數(shù)的三個特點,正因為有此三個特點,所以用“簡易量角器學習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優(yōu)勢,一是方法容易學會,二是能夠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質(zhì),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難點。同時生成問題,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進一步經(jīng)歷量角器產(chǎn)生的過程,了解量角器的構(gòu)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進量角工具
(1)細分半圓工具。
師:為了更加精確地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課件演示平均分的過程)這樣,就把這個半圓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個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個。
(2)認識1度的角
師:每個這樣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單位“度”。(課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幫助學生建立1度角的空間觀念)。讀作:1度
(3)認識幾度的角。(
師:觀察這個量角工具(課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誰能找準這些角分別是多少度,并能說出具體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數(shù),再1度1度地數(shù)。
2.認識內(nèi)、外刻度線
(1)出示22度的角。
師:量一量這個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數(shù),再1度1度地數(shù),這個角里有2個10度和2個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你會測量嗎?
生:130度。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測量好后,10度10度地數(shù)出來的。
師:每測量一次角,我們就從始邊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數(shù)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點麻煩。
師:能不能改進一下,讓我們一看終邊就能很快知道測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從始邊起10、20、30......標上數(shù),這樣就能很快看出是幾度。
師:這個辦法好(課件出示內(nèi)圈刻度線),我們再量一個角體驗一下(練習紙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師:究竟是多少度,我們一起來解決一下,這個角的開口方向在那邊,從哪兒數(shù)起,這個角應(yīng)該是多少度?
生:50度。
師:看來,量角工具上標一圈數(shù),我們測量開口方向不同的角時很容易混淆。這個缺陷能不能改進改進。
生:從這邊起再標一圈數(shù)。
師:那我們就來實踐實踐(課件出示外圈刻度線)量∠6體驗體驗,好不好使。
4.認識量角器。
(1)課件上認識量角器
師:通過努力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結(jié)合課件邊演示邊介紹)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稱的。內(nèi)圈的數(shù)叫做內(nèi)圈刻度;外圈的數(shù)叫外圈刻度;這些長長短短的小線是刻度線,它們聚在的這一點叫中心點;0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度刻度線。
(2)認識手中的量角器。
師: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認一認。
(3)認識量角器教具。
師:誰來把這個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介紹給大家。
[設(shè)計意圖:用真實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感悟出必須加兩圈刻度,體會兩圈刻度線設(shè)計的科學性,至此一個完整的量角器已經(jīng)形成。引導學生完整認識量角器,為使用量角器準確量角奠定了基礎(chǔ)。]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領(lǐng)
1.讀角的度數(shù)專項練習(130°和45°)。
(1)重點練習讀角的度數(shù)時讀內(nèi)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2)體會在量角過程中應(yīng)該怎樣正確擺放量角器。
2.學生嘗試量角,師生共同總結(jié)量角的方法和步驟。
(1)學生獨立量角。
(2)小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總結(jié)量角的方法和步驟。師完成板書(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
[設(shè)計意圖:由于學生經(jīng)歷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過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個1度的單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質(zhì)特征。從開始探究到創(chuàng)造出量角器,學生經(jīng)歷了多次量角,學生獨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將量角和總結(jié)量角的方法放給學生完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意識和能力。]
3.學生獨立量角(
(1)量兩條邊較短的(85°)角。
師:量這個角,有的學生又遇到了問題,誰能幫幫他?
生:先延長兩條邊后,再量。因為角的大小不會改變。
(2)出現(xiàn)誤差后的應(yīng)對策略:
師:同樣大小的角,怎么會量出84°、85°、86°三個不同的結(jié)果呢。想一想,問題出在哪里?
生:出現(xiàn)了“誤差)”。
師:看來盡管我們會量角了,但在量的過程中還會有小小的誤差。但有些時候必須把誤差降到最低最低,我們來看畫面。(課件演示“神七”發(fā)射成功的情境畫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讀)“角度在火箭發(fā)射上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點點誤差.......?!保?br> 師:看到這里,你受到哪些啟示?
生:量角的時候,要認真,盡量減少“誤差。
[設(shè)計意圖:學生測量時產(chǎn)生”誤差“是很正常的,教師要正確的面對學生的誤差。借助神舟七號發(fā)射成功的圖片及文字表述,讓學生體會到盡力降低誤差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精神。]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案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案
教學內(nèi)容:課本63頁至64頁例5;課本64頁“做一做,課本65頁5、6、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2、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3、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能夠按三角形的內(nèi)角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和相互的關(guān)系。
教具準備: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引入: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探究新知
2、小組活動:
(1)出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學生根據(jù)自己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點將三角形進行分類。
3、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
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jù)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A、B,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C、D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jù)另一個角來區(qū)分.圖C、D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E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jù)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只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只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guān)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guān)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yīng)看它最大的內(nèi)角.……
問:你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4、按邊分的情況:
(1)我發(fā)現(xiàn)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2)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3)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4)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從紅領(lǐng)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課堂練習
1、填空。
(1)由三條線段()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條()和()個角。
(3)()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4)有一個角是()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5)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
2、判斷對錯,并說出理由。
(1)銳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度。()
(2)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有兩個角是相等的。()
(5)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邊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懂得了……學會了……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角的度量》教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角的度量》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角的度量》教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0~41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體會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
2.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shù)。初步建立1度和幾度角的表象,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嘗試、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4.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索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chǎn)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shù)。
教學準備
課件、量角器、直尺。
教學設(shè)計
一、復習導入
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角,那么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師: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探究新知
1.認識量角器。
課件出示量角器圖片。
師:量角器將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導學生得出量角器將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計量單位,1度還有個簡潔的寫法,記作1°。
學生觀察1°的角,并體驗1°的角。
2.嘗試量角。(課件出示教材第40頁主題圖)
讓學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嘗試測量角1的度數(shù)。把量角的方法講給同桌聽。比一比,誰說得更完整。(先估,后量)
通過學生間的互相補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練習:先估一估角2的度數(shù),再來量一量。
學生說出自己讀度數(shù)的方法,突出內(nèi)圈刻度與外圈刻度的作用。
3.總結(jié)量角的步驟。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板書:點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板書:線邊重合)
(3)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shù);
(板書:讀準度數(shù))
(4)與零刻度線重合的一條邊指向哪個圈的0°,就讀那個圈的刻度。
(板書:從0開始)
三、鞏固應(yīng)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yīng)的刻度,觀察它們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內(nèi)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讀出度數(shù),然后小組檢查。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學生會得出結(jié)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guān)。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并分別記下各個角的度數(shù)。教師指名匯報各個角的度數(shù),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學生重新測量一次。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