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健康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8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第22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 孫中山 先生關于“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新舊三民主義在推動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和影響;新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和影響;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掌握它們之間的差異,了解其在理論內容上的變化,掌握這種變化對后來中國革命發(fā)生的深遠影響,培養(yǎng)學生對比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結合三民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理解,認識到思想理論成果既是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反過來又能指導社會實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孫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學習,理解偉人順應時代潮流、與時具進的高貴品質和為革命事業(yè)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通過了解三民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到革命理論需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的規(guī)律。
重點: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內容、影響
難點:三民主義的影響,包括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
★導入新課
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海峽兩岸、國共兩黨在對中國近代許多歷史人物的評價上都是大相徑庭,唯有 孫中山 先生,得到了國共兩黨的一致尊重,國民黨尊稱他為“國父”,中國共產黨則尊稱他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思想為什么能得到國共兩黨的一致重視?他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梳理知識
一、知難行易——三民主義的基礎
二、三民主義
1、背景
(1)必要性:鴉片戰(zhàn)爭后,各種救國主張相繼失敗
想一想: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的三民主義,其產生應當具備怎樣的土壤和條件?
經濟:
(2)可能性:階級
文化
2、提出:年,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東京成立。提出了“、、、”的革命綱領,并在《》發(fā)刊詞中,將其概括為三民主義。
想一想:三民主義和十六字綱領,存在著怎樣一一對應的關系?“驅除韃虜”中的“韃虜”指的是不是帝國主義?是不是要反滿?“驅除韃虜”與“創(chuàng)立民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哪一個才是核心所在?為什么還要加上“平均地權”?
孫中山說:“我們革命的目標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種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br> 3、內容
主義:反對的專制統(tǒng)治(前提)
主義:推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
主義:即“”(補充)
4、評價:
(1)積極性:a是較完整的資產階級綱領。代表了資產階級、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
b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制訂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想一想: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三民主義到底有沒有反帝的要求,能不能起到起到反帝的作用?反帝要求是通過什么途徑曲折表達的?實際效果怎樣?反封建的要求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取締封建制度?
(2)局限性:未明確的提出反對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綱領,不可能徹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務。
三、新三民主義
1、背景
(1)孫中山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相繼失敗
(2)俄國的勝利和中國運動的影響
(3)和的幫助
(4)孫中山堅持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
2、提出:年,國民黨“一大”上通過宣言,確立了 、 、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對外反對,對內各民族
3、內容民權主義:授予反帝反封建的個人和團體一切和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實行“”政策
4、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是
5、評價:是三民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新歷史條件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是指導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的的革命性,體現(xiàn)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是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推動了的發(fā)展
四、三民主義學說的歷史地位:三民主義學說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既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代內容,又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為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革命斗爭的綱領。
★落實課標
簡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能力提升
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有何異同?新三民主義最主要的“新”在哪里?
這篇宣言(《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區(qū)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在這以前,三民主義是舊范疇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在這以后,三民主義是新范疇的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這有這種三民主義,才是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論》
結合材料談談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有何關系?
孫中山先生將西方的先進思想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提出了三民主義,并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將其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先后推翻了清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和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歷程,但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和帝國主義的破壞,這些斗爭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的獨立與富強之路還有很遠。路更長、夜更黑,但黎明即將到來,一個新時代正在醞釀中。
2005年4月26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訪問大陸,開始了兩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達北京,并于 4月27日 拜謁中山陵。
1、請說明連戰(zhàn)先生首站和第一個活動安排的原因
2、連戰(zhàn)先生在拜謁感言中說道:“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來追求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昌盛?!闭埬愫喴U釋孫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
1、孫中山在《三民主義與國家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義,就是因貧富不均……聞得有人說,民生主義是……奪富人之田為己有,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隨口說說,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這表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反對
A奪取地主土地B收買地主土地
C土地國有政策D國家核定地價
2、下圖中,最能體現(xiàn)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文獻是
ABCD
3、《雜文月刊》曾刊登過一篇《中國簡史》的文章,其中:“林則徐說:我銷;洪秀全說:我反;康有為說:我變;孫中山說:看我的?!睂ζ湔J識正確的是
A純屬缺乏歷史依據的文學夸張B反映了近代中國人的救國探索
C都加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D四者的斗爭對象和斗爭方式基本一致
4、蔡元培曾撰寫過這樣一副挽聯(lián):“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xié)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彼磕畹氖?br> A孫中山B宋教仁
C陳獨秀D魯迅
5、孫中山在遺囑中說:“集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边@個遺囑的原則與孫中山以下那一主張一致?
A興中會綱領B同盟會綱領
C新三民主義D三大政策
6、本課內容涉及到孫中山先生一生兩次重要的轉變。你知道是哪兩次嗎?
(2)孫中山先生的這兩次轉變說明了什么?
(3)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我們應向孫中山先生學習什么?
參考答案
★落實課標
三民主義有新舊三民主義之分
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指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民權主義”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民生主義是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平均地權。
三民主義是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制訂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是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立和自決,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是授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與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農民的生活狀況。
新三民主義是指導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是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能力提升
相同點:舊三民主義所提出的基本綱領,新三民主義基本都繼承了,因為舊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的基礎。
不同點:民族主義: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而舊三民主義主要強調反對滿清統(tǒng)治,具有狹隘性。民權主義:新三民主義強調普遍的平等的民權,而舊三民主義只提出“國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號。民生主義:新三民主義以“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為兩大原則,具體提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和工人生活問題,與“扶助農工”政策緊密相連;舊三民主義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權”。
新三民主義最主要新在明確提出了反帝的要求
1、新三民主義是國民黨在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革命指導思想,三大政策是國民黨的執(zhí)政原則。
2、三大政策是實現(xiàn)新三民主義的途徑、方法,而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的目標。
3、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沒有三大政策就沒有新三新民主義;沒有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體系。
一、選擇題1.A2.B3.B4.A5.D
二、非選擇題
1、孫中山先生一生有兩次重要的轉變,第一次是放棄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領導的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失敗后,接受蘇俄和中共的幫助,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xiàn)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
2、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不斷調整革命思想;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民主追求;積極探索,順應時代發(fā)展等。
3、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一定要緊扣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為民主革命貢獻畢生精力的高貴品質。
精選閱讀
第22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第22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第22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 孫中山 先生關于“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新舊三民主義在推動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和影響;新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和影響;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掌握它們之間的差異,了解其在理論內容上的變化,掌握這種變化對后來中國革命發(fā)生的深遠影響,培養(yǎng)學生對比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結合三民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理解,認識到思想理論成果既是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反過來又能指導社會實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孫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學習,理解偉人順應時代潮流、與時具進的高貴品質和為革命事業(yè)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通過了解三民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到革命理論需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的規(guī)律。
重點: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內容、影響
難點:三民主義的影響,包括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
★導入新課
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海峽兩岸、國共兩黨在對中國近代許多歷史人物的評價上都是大相徑庭,唯有 孫中山 先生,得到了國共兩黨的一致尊重,國民黨尊稱他為“國父”,中國共產黨則尊稱他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思想為什么能得到國共兩黨的一致重視?他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梳理知識
一、知難行易——三民主義的基礎
二、三民主義
1、背景
(1)必要性:鴉片戰(zhàn)爭后,各種救國主張相繼失敗
想一想: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的三民主義,其產生應當具備怎樣的土壤和條件?
經濟:
(2)可能性:階級
文化
2、提出:年,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東京成立。提出了“、、、”的革命綱領,并在《》發(fā)刊詞中,將其概括為三民主義。
想一想:三民主義和十六字綱領,存在著怎樣一一對應的關系?“驅除韃虜”中的“韃虜”指的是不是帝國主義?是不是要反滿?“驅除韃虜”與“創(chuàng)立民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哪一個才是核心所在?為什么還要加上“平均地權”?
孫中山說:“我們革命的目標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種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p>
3、內容
主義:反對的專制統(tǒng)治(前提)
主義:推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
主義:即“”(補充)
4、評價:
(1)積極性:a是較完整的資產階級綱領。代表了資產階級、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
b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制訂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想一想: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三民主義到底有沒有反帝的要求,能不能起到起到反帝的作用?反帝要求是通過什么途徑曲折表達的?實際效果怎樣?反封建的要求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取締封建制度?
(2)局限性:未明確的提出反對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綱領,不可能徹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務。
三、新三民主義
1、背景
(1)孫中山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相繼失敗
(2)俄國的勝利和中國運動的影響
(3)和的幫助
(4)孫中山堅持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
2、提出:年,國民黨“一大”上通過宣言,確立了 、 、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對外反對,對內各民族
3、內容民權主義:授予反帝反封建的個人和團體一切和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實行“”政策
4、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是
5、評價:是三民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新歷史條件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是指導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的的革命性,體現(xiàn)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是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推動了的發(fā)展
四、三民主義學說的歷史地位:三民主義學說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既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代內容,又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為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革命斗爭的綱領。
★落實課標
簡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能力提升
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有何異同?新三民主義最主要的“新”在哪里?
這篇宣言(《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區(qū)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在這以前,三民主義是舊范疇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在這以后,三民主義是新范疇的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這有這種三民主義,才是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論》
結合材料談談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有何關系?
孫中山先生將西方的先進思想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提出了三民主義,并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將其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先后推翻了清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和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歷程,但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和帝國主義的破壞,這些斗爭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的獨立與富強之路還有很遠。路更長、夜更黑,但黎明即將到來,一個新時代正在醞釀中。
2005年4月26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訪問大陸,開始了兩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達北京,并于 4月27日 拜謁中山陵。
1、請說明連戰(zhàn)先生首站和第一個活動安排的原因
2、連戰(zhàn)先生在拜謁感言中說道:“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來追求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昌盛?!闭埬愫喴U釋孫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
1、孫中山在《三民主義與國家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義,就是因貧富不均……聞得有人說,民生主義是……奪富人之田為己有,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隨口說說,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边@表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反對
A奪取地主土地B收買地主土地
C土地國有政策D國家核定地價
2、下圖中,最能體現(xiàn)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文獻是
ABCD
3、《雜文月刊》曾刊登過一篇《中國簡史》的文章,其中:“林則徐說:我銷;洪秀全說:我反;康有為說:我變;孫中山說:看我的?!睂ζ湔J識正確的是
A純屬缺乏歷史依據的文學夸張B反映了近代中國人的救國探索
C都加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D四者的斗爭對象和斗爭方式基本一致
4、蔡元培曾撰寫過這樣一副挽聯(lián):“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xié)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彼磕畹氖?/p>
A孫中山B宋教仁
C陳獨秀D魯迅
5、孫中山在遺囑中說:“集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边@個遺囑的原則與孫中山以下那一主張一致?
A興中會綱領B同盟會綱領
C新三民主義D三大政策
6、本課內容涉及到孫中山先生一生兩次重要的轉變。你知道是哪兩次嗎?
(2)孫中山先生的這兩次轉變說明了什么?
(3)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我們應向孫中山先生學習什么?
參考答案
★落實課標
三民主義有新舊三民主義之分
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指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民權主義”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民生主義是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平均地權。
三民主義是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制訂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是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立和自決,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是授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與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農民的生活狀況。
新三民主義是指導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是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能力提升
相同點:舊三民主義所提出的基本綱領,新三民主義基本都繼承了,因為舊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的基礎。
不同點:民族主義: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而舊三民主義主要強調反對滿清統(tǒng)治,具有狹隘性。民權主義:新三民主義強調普遍的平等的民權,而舊三民主義只提出“國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號。民生主義:新三民主義以“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為兩大原則,具體提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和工人生活問題,與“扶助農工”政策緊密相連;舊三民主義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權”。
新三民主義最主要新在明確提出了反帝的要求
1、新三民主義是國民黨在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革命指導思想,三大政策是國民黨的執(zhí)政原則。
2、三大政策是實現(xiàn)新三民主義的途徑、方法,而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的目標。
3、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沒有三大政策就沒有新三新民主義;沒有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體系。
一、選擇題1.A2.B3.B4.A5.D
二、非選擇題
1、孫中山先生一生有兩次重要的轉變,第一次是放棄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領導的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失敗后,接受蘇俄和中共的幫助,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xiàn)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
2、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不斷調整革命思想;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民主追求;積極探索,順應時代發(fā)展等。
3、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一定要緊扣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為民主革命貢獻畢生精力的高貴品質。
第22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教學設計
第22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教學設計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 孫中山 先生關于“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新舊三民主義在推動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和影響;新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和影響;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掌握它們之間的差異,了解其在理論內容上的變化,掌握這種變化對后來中國革命發(fā)生的深遠影響,培養(yǎng)學生對比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結合三民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理解,認識到思想理論成果既是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反過來又能指導社會實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孫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學習,理解偉人順應時代潮流、與時具進的高貴品質和為革命事業(yè)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通過了解三民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到革命理論需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的規(guī)律。
重點: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內容、影響
難點:三民主義的影響,包括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
★導入新課
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海峽兩岸、國共兩黨在對中國近代許多歷史人物的評價上都是大相徑庭,唯有 孫中山 先生,得到了國共兩黨的一致尊重,國民黨尊稱他為“國父”,中國共產黨則尊稱他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思想為什么能得到國共兩黨的一致重視?他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梳理知識
一、知難行易——三民主義的基礎
二、三民主義
1、背景
(1)必要性:鴉片戰(zhàn)爭后,各種救國主張相繼失敗
想一想: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的三民主義,其產生應當具備怎樣的土壤和條件?
經濟:
(2)可能性:階級
文化
2、提出:年,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東京成立。提出了“、、、”的革命綱領,并在《》發(fā)刊詞中,將其概括為三民主義。
想一想:三民主義和十六字綱領,存在著怎樣一一對應的關系?“驅除韃虜”中的“韃虜”指的是不是帝國主義?是不是要反滿?“驅除韃虜”與“創(chuàng)立民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哪一個才是核心所在?為什么還要加上“平均地權”?
孫中山說:“我們革命的目標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種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
3、內容
主義:反對的專制統(tǒng)治(前提)
主義:推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
主義:即“”(補充)
4、評價:
(1)積極性:a是較完整的資產階級綱領。代表了資產階級、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
b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制訂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想一想: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三民主義到底有沒有反帝的要求,能不能起到起到反帝的作用?反帝要求是通過什么途徑曲折表達的?實際效果怎樣?反封建的要求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取締封建制度?
(2)局限性:未明確的提出反對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綱領,不可能徹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務。
三、新三民主義
1、背景
(1)孫中山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相繼失敗
(2)俄國的勝利和中國運動的影響
(3)和的幫助
(4)孫中山堅持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
2、提出:年,國民黨“一大”上通過宣言,確立了 、 、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對外反對,對內各民族
3、內容民權主義:授予反帝反封建的個人和團體一切和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實行“”政策
4、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是
5、評價:是三民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新歷史條件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是指導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的的革命性,體現(xiàn)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是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推動了的發(fā)展
四、三民主義學說的歷史地位:三民主義學說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既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代內容,又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為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革命斗爭的綱領。
★落實課標
簡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能力提升
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有何異同?新三民主義最主要的“新”在哪里?
這篇宣言(《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區(qū)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在這以前,三民主義是舊范疇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在這以后,三民主義是新范疇的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這有這種三民主義,才是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論》
結合材料談談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有何關系?
孫中山先生將西方的先進思想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提出了三民主義,并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將其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先后推翻了清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和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歷程,但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和帝國主義的破壞,這些斗爭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的獨立與富強之路還有很遠。路更長、夜更黑,但黎明即將到來,一個新時代正在醞釀中。
2005年4月26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訪問大陸,開始了兩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達北京,并于 4月27日 拜謁中山陵。
1、請說明連戰(zhàn)先生首站和第一個活動安排的原因
2、連戰(zhàn)先生在拜謁感言中說道:“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來追求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昌盛?!闭埬愫喴U釋孫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
1、孫中山在《三民主義與國家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義,就是因貧富不均……聞得有人說,民生主義是……奪富人之田為己有,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隨口說說,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边@表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反對
A奪取地主土地B收買地主土地
C土地國有政策D國家核定地價
2、下圖中,最能體現(xiàn)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文獻是
ABCD
3、《雜文月刊》曾刊登過一篇《中國簡史》的文章,其中:“林則徐說:我銷;洪秀全說:我反;康有為說:我變;孫中山說:看我的。”對其認識正確的是
A純屬缺乏歷史依據的文學夸張B反映了近代中國人的救國探索
C都加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D四者的斗爭對象和斗爭方式基本一致
4、蔡元培曾撰寫過這樣一副挽聯(lián):“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xié)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彼磕畹氖?br> A孫中山B宋教仁
C陳獨秀D魯迅
5、孫中山在遺囑中說:“集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边@個遺囑的原則與孫中山以下那一主張一致?
A興中會綱領B同盟會綱領
C新三民主義D三大政策
6、本課內容涉及到孫中山先生一生兩次重要的轉變。你知道是哪兩次嗎?
(2)孫中山先生的這兩次轉變說明了什么?
(3)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我們應向孫中山先生學習什么?
參考答案
★落實課標
三民主義有新舊三民主義之分
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指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民權主義”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民生主義是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平均地權。
三民主義是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制訂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是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立和自決,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是授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與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農民的生活狀況。
新三民主義是指導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是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能力提升
相同點:舊三民主義所提出的基本綱領,新三民主義基本都繼承了,因為舊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的基礎。
不同點:民族主義: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而舊三民主義主要強調反對滿清統(tǒng)治,具有狹隘性。民權主義:新三民主義強調普遍的平等的民權,而舊三民主義只提出“國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號。民生主義:新三民主義以“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為兩大原則,具體提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和工人生活問題,與“扶助農工”政策緊密相連;舊三民主義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權”。
新三民主義最主要新在明確提出了反帝的要求
1、新三民主義是國民黨在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革命指導思想,三大政策是國民黨的執(zhí)政原則。
2、三大政策是實現(xiàn)新三民主義的途徑、方法,而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的目標。
3、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沒有三大政策就沒有新三新民主義;沒有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體系。
一、選擇題1.A2.B3.B4.A5.D
二、非選擇題
1、孫中山先生一生有兩次重要的轉變,第一次是放棄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領導的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失敗后,接受蘇俄和中共的幫助,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xiàn)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
2、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不斷調整革命思想;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民主追求;積極探索,順應時代發(fā)展等。
3、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一定要緊扣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為民主革命貢獻畢生精力的高貴品質。
第22課孫中山的民主追求學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第22課孫中山的民主追求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22課孫中山的民主追求學案
※目標與結構
《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作用。
知識網絡結構:
※精析與探究:
1.闡釋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評述三民主義的歷史作用。
三民主義來源于對同盟會綱領的闡釋。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統(tǒng)治。以“創(chuàng)立民國”為內涵的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學說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義就是進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權主義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以“平均地權”為核心內容的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會革命”綱領。通過平均地權實現(xiàn)土地國有,是孫中山設計的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
三民主義的評價,一是它的進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義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口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是由民族資產階級的局限性所決定的,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2.簡析孫中山將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的原因,評述新三民主義的歷史作用。
三民主義指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活動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具有與時俱進精神的孫中山先生為了推動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fā)展,將舊三民主義進行發(fā)展就成為歷史的必然。而蘇俄和中共對孫中山的幫助野是促使孫中山將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的重要因素。
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它的提出,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fā)展,形成了以北伐戰(zhàn)爭為主要標志的大革命的高潮。
※鞏固與拓展
一、選擇題:(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
1.孫中山提出“知難行易”說的主要目的是
A.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B.強調革命理論的重要性
C.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
D.放棄革命實踐,潛心理論研究
2.下列各項屬于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是
A.反對滿洲貴族,反對民族壓迫
B.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國政府
C.國民有言論、集會、著作自由
D.核定地價、征收地租稅、向地主收買土地
3.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是
A.民權主義B.民族主義
C.民生主義D.民主主義
4.之所以說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主要是因為它
A.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要求
B.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C.適應了近代中國歷史的發(fā)展
D.提出了平均地權以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5.作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
A.沒有反映中國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沒有表達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
C.沒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要求
D.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
6.康有為、孫中山兩人政治主張的相同點是
A.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
B.推翻清朝專制統(tǒng)治
C.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
D.學習西方,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
7.資產階級革命派與維新派主張興民權的不同之處是
A.主張給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權利
B.主張給資產階級以參與政權的權利
C.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建立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
D.反對保留君主,主張建立共和政體
8.新三民主義不同于舊三民主義的內容有
①反對帝國主義侵略②平均地權③反對民族壓迫④節(jié)制資本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9.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革命綱領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
A.革命勝利后的前途B.民主革命的對象
C.民主革命的力量D.要實現(xiàn)的人民權利
10.毛澤東指出:“新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對此,下列理解最準確的是
A.新三民主義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義是反帝反封建的綱領
C.新三民主義的革命性和進步性在于蘊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義具有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實現(xiàn)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囉^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為惟一法門”?!拔覀儽仨殐A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br>
——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12月3日
材料三:“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br>
——孫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l月
材料四“故我已囑咐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xù)與你們提攜。”
——孫中山:《致蘇俄遺書》,1925年3月
回答:
(1)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維新之政”“大有可觀”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與材料一相比較,就改造中國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孫中山的思想有了哪兩個顯著的變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國革命和當時的中國革命有什么本質區(qū)別?
(4)為了這場“民族革命”,孫中山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針政策上有何重大發(fā)展?促成孫中山這些重大發(fā)展的客觀原因是什么?綜合材料一至四,并運用你的歷史知識。對孫中山作一最簡要的評價。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民國。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孫文《同盟會宣言》
材料二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國民黨之民權主義,與所謂“天賦人權”者殊科,而難求所以適合于現(xiàn)在中國革命之需要。詳盡之,則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凡賣中國民,以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
——《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材料三統(tǒng)一中國東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工人、農民,無論男女,在各級議會有無限制的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制定關于工人、農民以及婦女法律;(1)改良1人待遇(2)廢除包工制(3)設工人醫(yī)院(4)工人保險(5)保護女工、童工(6)保護失業(yè)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舊三民主義同新三民主義在民權主義方面主要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享有民權者的范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2)新三民主義對民權主義的解釋有什么重大發(fā)展?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對民權的解釋與新三民主義有何原則區(qū)別?
參考答案
知識結構填充:
革命理念哲學理論中國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民報
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土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24帝國主義資本
鞏固與拓展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BDAADADBAC
二、非選擇題:
11.(1)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李鴻章,使清政府變法維新,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或達到國家富強的目的)。日本“維新之政”“大有可觀”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機。
(2)孫中山思想的兩個顯著變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溫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張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張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張建立共和國。
(3)主要原因:封建軍閥統(tǒng)治;帝國主義壓榨;帝國主義在中國實行分裂剝削的政策,中國的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本質區(qū)別:前者是無產階級革命;后者是資產階級革命。
(4)重大發(fā)展:提出了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陀^原因:依靠軍閥屢遭失敗(或國民黨的渙散無力);蘇聯(lián)的幫助(或十月革命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影響。對孫中山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一生堅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驅);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步;最終走上了與共產黨合作之路。
12.(1)都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舊三民主義把民權賦予反對帝制的國民,因為當時革命主要對象為清政府。新三民主義把民權賦予中國國民中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人,因為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北洋軍閥。
(2)舊的三民主義民權只為少數資產階級所有,新三民主義的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新三民主義內容抽象,缺乏具體內容;中共“二大”有徹底實現(xiàn)人民的權利,如八小時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保護女工、童工等項內容。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
課題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授課教師
賈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理論的過程及其主要內容,并結合當時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對三民主義對中國民主革命的指導作用作出客觀的評價。
⑵了解新三民主義提出的時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認識新三民主義在國共合作和第一次國民大革命中的歷史作用
2、過程與方法:
教師應精選典型歷史事件,引導學生了解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理論的時代背景,及孫中山為實現(xiàn)三民主義而不懈努力奮斗的歷史過程;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并及時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對孫中山革命歷程的學習認識到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20世紀中國社會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⑵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是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和影響下提出的,它較之舊三民主義有了質的飛躍和巨大進步。作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與時俱進、順應歷史潮流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尊崇和學習。
教學重點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及其在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程中的歷史作用;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與舊三民主義相比較,新三民主義有了質的飛躍和巨大進步?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堂類型
新授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設計
在多媒體上逐個出現(xiàn)三位偉人圖像,他們是誰?對中國有何貢獻?
一、孫中山首倡三民主義
1、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
⑴經濟上:
⑵政治上:
⑶思想上:
⑷組織上:
2、提出
⑴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⑵首次闡發(fā)為三大主義:
3、孫中山是如何解釋三民主義的?他們各自在三民主義中處于何種地位?
三民主義與同盟會綱領
三民主義
16字綱領
內容(實質)
地位(內在關系)
民族
民權
民生
4、如何評價三民主義?
⑴性質:
⑵進步性:
⑶局限性:
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滿州,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患……滿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
——《同盟會宣言》(1905)
材料二: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
——孫中山(1906)
⑴實質:
⑵局限性:
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同盟會宣言》(1905)
⑴實質:
⑵局限性:
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xiàn)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
——《同盟會宣言》(1905)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固交通發(fā)達,價漲至一萬,地主得兩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是國家。這于國計民生,皆大有益。少數富人把持壟斷的弊端自然永絕,這是最簡便易行之法。
——孫中山
⑴實質:
⑵局限性:
⑶后果:
5、實踐活動:(聯(lián)系必修Ⅰ《辛亥革命》,引導學生回顧辛亥革命爆發(fā)的相關內容。課堂上點到為止,不作全面展開。)
結合三民主義實踐及其結果,導入下一問題:在一次又一次的抗爭和失敗的艱辛歷程中,孫中山并沒有氣餒,而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再次把握時代主題,與時俱進,提出了新三民主義。
二、新三民主義的提出
1、背景
2、提出
3、新三民主義的內容,并指出新三民主義的“新”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新舊三民主義之比較
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
――――毛澤東
請思考: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之間有何內在聯(lián)系?4、評價
⑴意義
⑵局限性
1、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fā)為三大主義,其中“民族主義”的含義是(?。?p>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B.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
C.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D.貫徹“平均主義”的主張
2、三民主義的核心是民權主義,因為它(?。?p>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標B.制定了社會革命的方案
C.闡述了文化革命的綱要D.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矛盾
3、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是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其目的是( )
A.防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出現(xiàn)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現(xiàn)新的革命
C.根治資本主義制度中的不平等D.達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會目標
4、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的政治目標是(?。?p>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B.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C.推翻滿族貴族的統(tǒng)治
D.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建立中華民國
5、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基礎是(?。?p>A.三民主義B.新三民主義
C.“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D.“知難行易”學說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為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他追求真理的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堅強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在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上,這一精神遺產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迪和教育意義,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發(fā)揚光大。學生看多媒體圖片,導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孫中山首倡三民主義”思考問題:1—2根據學生預習,直接找出三民主義的性質和進步性,通過探究題總結三民主義的局限性。針對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教師點評。引導學生從內容的共性和不同入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能力。以表格展示幫助學生理解。針對
學生思考探究,教師總結。教師組織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