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經(jīng)兩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0《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詞的教學一直用這樣的模式:誦讀詩歌——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課前布置學生預習了,孩子們的預習也準備得十分充分,課堂交流的時候,也很熱烈,詩歌的節(jié)奏,詩歌中字詞的意思,對詩句的理解,同學們都是通過自主學習或課堂討論習得的,課堂上我只點撥了幾處難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鏡未磨”、“白銀盤”、“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輪秋”、“流”、“君”、“下”。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的理解是比較到位的,但疑惑的是做習題的時候孩子們有些一知半解,特別是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出現(xiàn)了兩種情況:一是自己不能組織連貫通順的語言說清詩句的意思。二是題目的形式一變,就無從下筆。如《補充習題》上有一道題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焙髥枺鹤x著這個詩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就不懂得變通,很僵硬地把詩句的意思寫了上去?,F(xiàn)在細細想來,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xiàn)得益于他們購買的參考書籍,而并沒有真正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是在以后的課堂上要特別關注的一點。
延伸閱讀
1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課文包括兩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春雨》、《春曉》。據(jù)我了解,幾乎全班的學生都能熟練背誦《春曉》。然而,古詩的學習,僅僅做到熟練地背誦那是不夠的。《語文課程標準》這樣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彼?,學習古詩,教師應帶領學生從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中去。
讀詩題,我們就感受到了無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讓學生流露出對春雨及春天的喜愛之情呢?張若田先生說:“閱讀教學,一是“讀”,二是“讀”,三還是“讀”,古詩詞的教學更應以讀為本?!闭n堂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初讀古詩時,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順詩句,把全詩讀正確流利。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詞,借助插圖引領學生逐句誦讀領會。讀第一首可抓住“好”、“知”、“當……乃……”、“潤”、“潛”、“細”、“無”等字提醒學生注意;讀第二首抓住“不覺”、“處處”、“啼鳥”、“多少”等詞語讓學生讀好。
本以為二年級的孩子想象一定十分有趣,可是說話練習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思維定勢了。可能是設計的練習框住了他們的思路了吧。
4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入詩境,品詩情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切藝術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藝術形式”的詩歌,最能讓學生受到感染、熏陶的便是“詩境”!
一、悟情
課文所選兩首詩明白如話,但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詩人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之遺恨;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卻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何等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
詩人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不已,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悲苦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由此可見,陸游的“悲之切”和杜甫的“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在教學時,我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不同情感,培養(yǎng)、涵育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自悟
本課的兩首詩在語言上并沒有什么難懂之處,所以,根據(jù)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引導學生依靠工具書查閱注釋,反復吟誦,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詞、詩意。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讓學生說說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從哪些詞語和詩句看出杜甫的高興、喜悅。再如《示兒》一詩,讓學生初讀詩句后說說從詩中體會到什么,是從哪些詞語、詩句中能夠體會到的,等等。
三、讀背結合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知古代詩歌語言,體驗詩人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語感,進行語言積累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25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25古詩兩首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主學習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第七冊中安排的最后一課《古詩兩首》,作者分別是宋代的王安石和唐代的柳宗元,兩首詩皆為傳誦千古的名篇。教學古詩,還是和原先一樣,先預習,再以學生自學、交流自學成果為主。
一、預習
還是要求孩子們盡量自己自學,按照提出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古詩預習以理解字詞和詩句為主,可參考各種資料,有不能完成的可以作個記號,待全部預習完,可回過頭來再思考。提出“盡量自己解決”這樣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孩子們養(yǎng)成自己思考、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合作學習
課堂中應該有孩子們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的火花。這兩課時,我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孩子們,首先交流預習情況:字詞意思、詩句意思、生字筆順、生字組詞。有不明白的我進行引導、解釋。最后給孩子們騰出一些時間,讓他們對字詞意思和串聯(lián)起來的詩句意思進行消化。
在理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對新年的新氣象有自己的理解,對江上雪景有自己的描述,總的說來比較順利。但是少數(shù)孩子對古詩字詞的理解還不夠靈活,還不會瞻前顧后進行理解。
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古詩兩首反思
《山行》與《楓橋夜泊》這兩首古詩學生早已能背誦,通過各種渠道也基本能理解古詩的意思。但古詩的教學除了理解詩句的意思之外,難點在于引發(fā)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感。課堂上,我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使圖文對照了起來。先讓學生看清圖,也就更能理解了“石徑斜”、“白云生處”、“楓林”和“紅于二月花”等,看著賞心悅目的美景,詩人便停下腳步駐足欣賞了。學生很容易體會到詩人的那種喜悅心情。再引導學生看第二幅插圖,同是秋天的楓樹,色彩和形態(tài)完全不一樣,前者紅葉似火、激情涌動,后者枯枝老樹昏鴉,然后再來請同學們將兩首古詩都來讀一讀,。一喜一悲,心境的不同,同樣的景色也有了不同。這時,我適時地點撥:環(huán)境的烘托,也能夠反映出人物的心境。接下來,再來讀一讀《山行》,你能想象出那副畫面嗎?(曲徑通幽、白云飄渺、紅葉似火……)再來讀一讀《楓橋夜泊》,找一找詩人淡淡的愁還體現(xiàn)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鴉枯樹、月落凄清、夜半鐘聲)最后,讓孩子們通過高聲吟誦,與詩人進行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詩歌帶給他們的快意!我想:綿綿詩情也會像一股溪流涌進孩子們的心扉吧!
20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在教學《池上》這首詩中,我引導學生圖文對照、聽老師范讀等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蓮葉何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小兒垂釣》一詩,在討論“蓬頭稚子”時,學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讓學生說說對“蓬頭”的理解。有的說“蓬頭”就是“頭發(fā)很亂”;有的還聯(lián)想到上學期學過的《維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頭垢面”一詞;有的說“蓬頭”一詞寫出了農(nóng)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飾,頭發(fā)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還有一個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的插圖上,垂釣的小男孩頭發(fā)梳得很整齊,他認為“蓬頭”就是頭發(fā)蓬松的意思。我對他們的理解一一給予肯定,特別是最后一個同學,我還告訴她,古時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把頭發(fā)束起來,而文中的小男孩顯然還沒到這個年齡,所以“蓬頭”是很正常的。
《古詩兩首》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兩首》”,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兩首》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出示兩首詩歌。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五)簡介作者。
(六)對照譯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七)檢查詩意理解情況。
1.
字詞。
空山
但
人語
返景
深林
復照
朝
辭
白帝
輕舟
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fā)白帝城》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十)嘗試背誦。
4.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4.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中國人歷來是喜歡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跡。本單元的課文可謂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詩兩首》中也安排了這兩首關于春天的詩,展現(xiàn)了春的多姿多彩?!洞喝张汲伞肥撬未娙顺填椀淖髌?,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觸景生情,意興所致而寫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fā)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學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發(fā)現(xiàn)。
在指導學生讀通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詩歌,通過看圖、查字典、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讀透詩歌,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春日的美麗。再品讀詩歌的三、四兩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看看詩人是圍繞哪個字展開描寫的,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詩眼“樂”,也就能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了,也就能夠有感情地背誦了。
古詩兩首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悟兩首詩描繪的情景。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xiāng)村兒童生活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學生自讀。
2、教師檢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么?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反復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分小組討論。
2、匯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集體交流。
5、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詩句,再現(xiàn)畫面,練說。
2、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當時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誦全詩。
五、
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詩意。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2、同桌討論題目意思。
3、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邊讀邊想,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4、集體交流。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籬落、疏疏、徑、樹頭、未成陰、急走
(3)點名逐句理解詩意。
(4)看圖連說詩意。
(5)再讀詩歌,讀出感情。
5、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
(2)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課后拓展練習。
根據(jù)《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春景圖,向班級墻報投稿。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附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二、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三、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自由記生字。
2)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讀-詩對-樹-村睡-眠
閃-問-間-聞屋-居醒-醉親-童外-處)
四、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到處見聞
鄉(xiāng)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五、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5.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今天一節(jié)課,學生們把兩首古詩輕松地學完了,我和孩子們同樣享受著提前完成任務后的愉悅心情。
本節(jié)課,我按著“學程導航”的教學設計,在課前安排了學生預習,讓學生結合前幾天的晨誦把詩歌背出了。另外也讓他們嘗試了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有了這樣的預習基礎,這節(jié)課上,我放手讓學生在小組里學通過與伙伴交流、碰撞來理解詩句,體會意境,效果還不錯。
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這樣的:課始,和學生們一起回顧了學習古詩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并板書在的黑板上: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詩境,悟詩情;讀詩文,勤積累。接著,小組合作,交流自學心得,傾聽組內(nèi)同學的發(fā)言,互相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第三,提出疑惑,大組內(nèi)交流。最后,拓展背誦,深化認識(與春天有關、描寫兒童的詩句)。
反思:
我們的學生不是以“零知識”狀態(tài)走進課堂的。他們帶著自己的點滴收獲,走進詩歌,也找到了和詩歌進行交流的物質(zhì)準備。如果教師以為地霸占課堂,學生哪里還有自由度,哪里還能散發(fā)智慧,成就生命的成長的呢。
作為教師,應該多考慮些為學生學習做準備的知識,一味的授予,他們還不一定接受得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兩首古詩《春曉》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雨后清晨的春景圖?!洞寰印穭t是另一種情調(diào),千里鶯啼。春風楊柳,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風箏,放飛希望。意境悠遠。學習本課重點是識字和古詩的朗讀背誦。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落、少、揚、煙、童”等11個生字。
2.會寫“少、處、忙、村、放、春、學”7個字。
3.學習“豎心旁”“反文”兩個部首。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讀準11個會認字。按正確筆順書寫7個會寫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間架結構。認識并正確書寫2個部首。
2.了解兩首古詩所描寫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建議學時數(shù):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們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古、詩、首”
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試著讀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拼音節(jié)、結合上下文猜字、問同學、問老師等。)
1.檢查讀音情況:
(1)抽讀卡片指名、開火車認讀:夜、落、少、、知、處。
(2)討論認準這些字的方法:春
(三)再讀詩文:檢查讀音。
1.自由讀。
2.同桌互相讀。
3.指名讀。
4.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四)識字、理解、感悟、朗讀:
學生自讀詩句,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具體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學習“春”。理解“曉”。
A學習“春”時可以采取猜字謎的形式:“三個人看落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進行組次練習。
B讀題目質(zhì)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結合“日字旁”理解字義——與太陽有關。指早晨。
D再讀課題,導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春天早晨怎樣的景象呢?
(2)分別朗讀每一個詩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覺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并讀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覺。引導朗讀:春眠/不覺曉。
B:處處聞啼鳥:通過課件演示,理解“處處”。(分別在不同的方位出現(xiàn)小鳥及叫聲,使學生如臨其境。)引導朗讀:處處/聞啼鳥。
學習“處”:分析字形:半包圍結構,先外后內(nèi)。與“外”、“夜”對比記憶。
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通過課件或圖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學生感受詩人對落花的憐惜之情。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
D:學習“知”:分析結構,認識“失字旁”。重點指導第四筆不出頭、第五筆是點。
E:學習“少”: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容易錯的地方,與小對比。第二筆是豎,不要寫成“豎鉤”。區(qū)別這個多音字。
F:整體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熟讀成誦: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背誦,如自由練習、指名背誦、師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誦等
(五)寫字:
少:獨體字,注意筆畫間的間架結構,位置安排。(自己描、寫?;ピu。)
處:正方形,外邊三筆老師帶寫,注意撇短捺長、找準斜度。
知:左右對比,可以用畫線法比較:
左高右低、左長右短,特別是與橫豎中線相關聯(lián)的筆畫,要著重觀察描摹。
春:學生小組學習,討論。教師指導(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長短。)
[針對不同的字,通過不同方式進行指導,調(diào)動學生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提供合作時間與空間。重點突破難點。]
(六)布置作業(yè):
1.必做:背誦古詩、抄寫生字。
2.選做:查閱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詩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村居》
步驟:
(一)談話導入、解題、學習“村”。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學習了《春曉》,誰愿意給大家背一背?
2、學生背誦《春曉》
3、激趣:下面我們再學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村居》。
4、齊讀課題,學習“村”:
問:關于這個字你都知道什么?(音?義?寫?部首及形聲特點等,)
(二)激發(fā)興趣、整體感知。
1、帶入情景:詩中描寫的就是在鄉(xiāng)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種春天的景象。(出示課件你們想看嗎?
2、整體感受:看到這種情景你有什么想法?[鼓勵學生個***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感受。]
3、導入識字:詩中有一些我們不認識的字,你能試著認會嗎?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生字、鼓勵合作互助。
2、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3、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四)理解詞句,了解詩的大意。
1、自己學習:自己逐句讀詩,想一想每一句詩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讀懂的內(nèi)容、討論不懂的詞句。
3、教師針對學生質(zhì)疑,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每句詩的大意。重點指導詞義:
拂:輕輕地擦、掃。
紙鳶:風箏。
煙:春天蒸騰起的煙霧。
(五)指導朗讀,體會詩情畫意。
學生自己試讀,小組匯報、評議。推薦讀得好的同學給全班同學聽。
師生共賞。
教師要適時適度地通過看圖、課件演示及結合生活實際引起學生的想象,開啟思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以幫助了解內(nèi)容。
在師生評議、競賽探究過程中,教師隨機進行朗讀的指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六)熟讀成誦。
自由背誦、同桌檢查。
(七)指導寫字。
1.同桌研究,重點指導:
忙:重點板書“豎心旁”,注意左右筆畫的穿插。(右邊的橫插在左邊點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長,注意“木字旁”和“村”中兩點的位置關系。
放:板書四筆反文的書寫方法??刹扇」P畫拼擺的方式讓學生形象感受。
(八)布置作業(yè):
必做:抄寫、聽寫字詞、背誦。
選做:到戶外去放風箏,體會放風箏的樂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贈劉景文》、《山行》。
教學目標: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枝、楓、記、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3、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識記生字,練寫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出示蘇軾畫像或?qū)懼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等物品,讓學生直觀認識蘇軾及其經(jīng)典詩句。(教師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簡介蘇軾: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俱出色。
3、解詩題: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送劉景文,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醒讀準后鼻音。
二、釋字詞,明大意
1、初讀。自由讀這首古詩,畫出生字。
2、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詞語可課前板書,也可做成卡片。)
3、再讀。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
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齊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5、再指名讀,齊讀,要求讀出停頓,讀出感情。
6、質(zhì)疑。同桌互相讀一讀這首詩,再把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教師點撥——
荷盡:荷花枯萎。
擎雨盞:托住雨珠的葉子。
菊殘:菊花凋謝。
傲霜:不怕風霜。
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還綠的時候。
三、品詩句,悟詩情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讀詩句,對照插圖細細品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反饋。
(1)荷盡
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季節(jié)?
(2)菊殘
交流:秋風中,雖然菊花凋謝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3)橙黃橘綠
想象回答: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蘇軾看到的秋天就只有這些景物嗎?發(fā)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3、做填空練習: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還是一個_______的季節(jié)!
4、難怪作者感嘆: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板書:好景、君須記)
四、誦詩句,寫生字
1、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出示要寫的字:首、枝、記、劉,學生認讀。
4、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識記,怎樣寫正確,寫美觀。
5、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6、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歸納學法
1、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3、本節(jié)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三、學習《山行》
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
1、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
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詩題?!吧叫小笔鞘裁匆馑寄??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讀詩句。
(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
(2)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詞語點撥: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的地方)、坐(因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
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5、悟詩情。
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吹竭@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
2、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晚。霜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