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習作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97.4課題學習:鑲嵌。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新的教案課件工作,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7.4課題學習:鑲嵌”,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7.4課題學習:鑲嵌
一、教學目標
1.會用正多邊形無縫隙、不重疊地覆蓋平面。
2.讓學生在應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能力,探索和解決鑲嵌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獲得各種體驗。
二、教學活動的建議
探究性活動是一種心得學習方式,它不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學習方式,而是學生自己應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能力,去探索研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戰(zhàn)問題的活動過程。
建議本節(jié)教學活動采用以下形式:
(1)(1)學生自己提出研究課題;
(2)(2)學生自己設計制訂活動方案;
(3)(3)操作實踐;
(4)(4)回顧和總結。
教學活動中,教師提供必要的指點和幫助。引導學生對探究性活動進行反思,不僅關注學生是否能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究和解決問題,并更多地關注學生自主探究、與他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
三、關于鑲嵌
1.1.鑲嵌,作為數(shù)學學習的一項探究性活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如果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事物,那么用正方形的地磚鋪地,就是“正方形”這種幾何圖形可以無縫隙、不重疊地拼合。
(2)“幾何“中研究圖形性質(zhì)時,也常常要把圖形拼合。比如,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或一個矩形,或一個平行四邊形;又如,六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個正六邊形,四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個較大的等邊三角形等。
2.2.各種平面圖形能作“平面鑲嵌”的必備條件,是圖形拼合后同一個頂點的若干個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1)用同一種正多邊形鑲嵌,只要正多邊形內(nèi)角的度數(shù)整除360°,這種正多邊形就能作平面鑲嵌。比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能作平面鑲嵌,而正五邊形、正七邊形、正八邊形、正九邊形、……的內(nèi)角的度數(shù)都不能整除360°,所以這些正多邊形都不能鑲嵌。
(2)用兩種或三種正多邊形鑲嵌,詳見163~166頁內(nèi)容。
(3)用一種任意的凸多邊形鑲嵌。
從正多邊形鑲嵌中可以知道:只要研究任意的三角形、四邊形、六邊形能否作平面鑲嵌,而不必考慮其他多邊形能否鑲嵌(這是因為:假如這類多邊形能作鑲嵌,那么這類正多邊形必能作鑲嵌,這與上面研究的結論矛盾)
相關推薦
九年級數(shù)學下29.3課題學習--制作立體模型學案(人教版)
29.3課題學習制作立體模型學案
一、導學
1.課題導入
問題:怎樣由視圖轉(zhuǎn)化為立體圖形?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動手實踐來體會這個過程.
2.學習目標
(1)體驗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轉(zhuǎn)化的過程.
(2)體會用三視圖表示立體圖形的作用.
(3)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3.學習重、難點
重點:根據(jù)三視圖制作立體模型.
難點:具體操作.
4.自學指導
(1)自學內(nèi)容:教材P105~P106.
(2)自學時間:30分鐘.
(3)自學方法:準備刻度尺、剪刀、小刀、膠水、硬紙板、馬鈴薯等參與活動.
(4)課題活動參考提綱:
①以硬紙板為主要材料,分別做出下面的兩組三視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
圖1圖2
②按照下面給出的兩組三視圖,用馬鈴薯做出相應的實物模型.
圖3圖4
③下面每組平面圖形都是由四個等邊三角形組成.
a.其中哪些可以折疊成多面體,把上面的圖形描在紙上,剪下來,疊一疊,驗證你的答案;
b.畫出由上面圖形能折疊成的多面體的三視圖,并指出圖中是怎樣體現(xiàn)“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
c.如果上圖中小三角形的邊長都是1,那么對應的多面體的表面積是多少?(cm2)
④下面的圖形由一個扇形和一個圓組成.
a.把上面的圖形描在紙上,剪下來,圍成一個圓錐.
b.畫出由上面圖形圍成的圓錐的三視圖.
c.如果上圖中扇形的半徑為13cm,圓的半徑為5cm,那么對應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
×π×52×=100π(cm3).
⑤結合具體實例,寫一篇介紹三視圖、展開圖的應用的短文.
二、自學
學生結合自學指導進行自學.
三、助學
1.師助生:
(1)明了學情:觀察學生具體操作中的情況.
(2)差異指導:根據(jù)學情進行個別指導或分類指導.
2.生助生: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研討、總結、歸納.
四、強化
1.由三視圖想象實物形狀.
2.由展開圖折疊立體圖形,再制作模型.
五、評價
1.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掌握了哪些解題技能和方法?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1)表現(xiàn)性評價:點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的情況,學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等.
(2)紙筆評價:課堂評價檢測.
3.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核心是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動手完成立體模型的制作過程,體驗平面圖形如何向立體圖形轉(zhuǎn)化和用三視圖表示立體圖形的作用,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明白知識來源于實踐、觀察是得到知識的重要途徑的道理.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評價作業(yè)
一、基礎鞏固(70分)
1.(10分)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這個幾何體是(A)
2.(10分)下列平面展開圖是由5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邊不能折成無蓋小方盒的是(B)
ABCD
3.(10分)如圖,在長方形中截取兩個相同的圓作為圓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為圓柱的側面,剛好能組合成圓柱.設矩形的長和寬分別為y和x,求y與x的函數(shù)式是.
4.(20分)如圖是某幾何體的平面展開圖,求圖中小圓的半徑.
解:
5.(20分)某長方體包裝盒的展開圖如圖所示.如果包裝盒的表面積為146cm2,求這個包裝盒的體積.
解:設高為xcm.
∴14×(13-2x)+×x×2=146.
解得x=2.
長:13-2×2=9(cm),寬:-2=5(cm).
體積:2×9×5=90(cm3).
二、綜合應用(20分)
6.(20分)如圖是一個上下底密封的紙盒的三視圖,請你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這個密封紙盒的表面積.(結果可保留根號)
解:2×6××××sin60°+6×12×5=(360+75)(cm2).
三、拓展延伸(10分)
7.(10分)如圖,長方體長為4cm,寬為2cm,高為5cm.若一只螞蟻從P點開始經(jīng)過4個側面爬行一圈到達Q點,求螞蟻爬行的最短路徑長.
解:作出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則最短路徑如圖PQ.
最短路徑長==13(cm).
新教材初一數(shù)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新教材初一數(shù)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學習設計和制作長方體包裝盒
教學重點理解長方體包裝盒的設計和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長方體包裝盒的設計
學情分析農(nóng)村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普遍較差,但對新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
學法指導觀察,類比,探究實踐。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效果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補救措施修改意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二、細心觀察,探索它們的共同點
三、長方體包裝盒的設計與制作
四、交流,比較
五裝飾包裝盒
六展示活動成果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五、課堂練習
六、性質(zhì)應用。
七、課堂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1提出問題:你會設計長方體的展開圖嗎?
2讓學生動手畫一畫
3教師巡視學生畫出來的結果
4讓學生小組討論自己的作品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5聽取學生的匯報
6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飾
7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進行評價
8課堂小結
9作業(yè)布置1思考如何設計制作長方體
2畫長方體的平面展開圖
3小組討論自己畫出來的展開圖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4自己動手折疊
5小組交流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裝飾
6小組展示作品
7談一談自己的設計還有哪些地方不足,是否會進行改進。
8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1學生畫出來的圖形有可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2學生可能對自己的作品裝飾上存在困難
3學生獨立完成其它立體圖形的設計能力不足
1讓學生再思考再畫一畫(多加練習和總結)
2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限,只要能進行簡單的裝飾就行了。
(多鼓勵,多實踐)
3多給學生時間課后動手做一做,折一折
新教材初一數(shù)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新教材初一數(shù)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探究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進一步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zhuǎn)化
教學難點展開圖的多樣性的理解
學情分析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這是一個新內(nèi)容,學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很高。
學法指導引導探索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效果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補救措施修改意見
一、展示生活中的長方體模型——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你會折疊長方體嗎?
三,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平面圖形能折疊成長方體
四,學生動手折疊檢驗自己的結論
五,說出能折疊成長方體的展開圖有哪些共同特征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yè)布置
二、課堂練習。
三、鞏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1、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情境。
你會折疊長方體嗎?
2,展示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3,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
4,分組試一試
5,展示學生的活動成果
6,再展示幾幅長方體的展開圖,讓學生觀察哪些能折疊成長方體
7,讓學生動手再折一折
8教師總結結論
9小結
10,作業(yè)布置
1欣賞圖片
2判斷它們都是立體圖形嗎?
3思考:老師展示的這張展開圖能不能折成長方體
4學生分組動手試一試
5小組內(nèi)交流完成情況
并說出各棱與各面的大小和位置關系
6學生自己動手拆掉一個包裝盒,把它鋪平,觀察得到的展開圖
的形狀并找出對應的各面的相應部分。7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關系。
8觀察老師展示的幾幅展開圖,并說出哪些能折疊成長方體
9小組內(nèi)討論
10動手檢驗
11匯報結果
1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理完成作圖。
學生活動時間。
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課余獨立完成。1學生有可能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判別還存困難
2學生對展開圖的認識比較陌生
3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
4初一年級的學生小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
5歸納總結能力不足
6表達能力也較差
及時處理作業(yè)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1多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加強認識和辨別能力
2多讓學生動手拆一拆長方體,并讓他們思考不同的拆法會得到不同的展開圖
3多讓同學之間交流自己的勞動成果,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進行篩選的方法求證。
作輔助線的方法。
板書:
∵在△ABC中,∠B=∠C
∴AB=AC
等角對等邊。
指導學生畫圖,鞏固平行線知識,平行線得到的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的關系。
學法指導,通過教具,交互式電視畫面進行直觀演示作圖過程。
指導親自動手的實踐活動,靈活處理課堂出現(xiàn)的隨機情況。
及時給學生的輔導。
1、等角對等邊。
2、尺規(guī)作圖等腰三角形。
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補救。注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差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板書設計
參考書目及
推薦資料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