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8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第四單元單元備課
一、教學內(nèi)容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單元所選的幾篇文章都與藝術(shù)有關(guān),有的反應(yīng)的是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如《口技》,有的反映的是鄉(xiāng)間戲劇,如《社戲》,有的反映的是舞蹈藝術(shù),如《安塞腰鼓》、《觀舞記》,有的反映的是繪畫藝術(shù),如《竹影》,所以在學習這個單元的時候,應(yīng)引得學生初步了解藝術(shù),通過閱讀,看到作家對藝術(shù)的體驗和感悟,及由此生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陶冶情操。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要有意識的擴大學生學習的課堂,盡可能的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了解相關(guān)知識,讓學生認識到,在天真可愛的童年生活中,在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中,都有藝術(shù)的影子。
語言藝術(shù)需要理解、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理解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單元目標:
1.了解每篇課文的作者及相關(guān)的背景常識。
2.識記并理解每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3.積累文化藝術(shù)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對文化藝術(shù)的體驗和感悟能力。
4.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教學重點:
1.積累文化藝術(shù)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對文化藝術(shù)的體驗和感悟能力。
2.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6社戲
魯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人們在回憶往事時總是充滿著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是魯迅這樣的大文豪在回憶童年往事時,筆調(diào)也是溫馨的,這從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可以看的出來,在我們今天要學的《社戲》中同樣有所體現(xiàn)。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三、回顧作者簡介,教師補充
魯迅,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說《阿Q正傳》以及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等。
四、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并結(jié)合注釋和字詞典自行解決。(8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五、專項訓練
1.讀準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字音。
蘊藻潺潺絮叨憚怕鳧水家眷攛掇撮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踴躍:①跳躍。②形容情緒熱烈,爭先恐后。
彌散:彌漫消散。
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通常寫作“縹緲”或“飄渺”。
憚:怕,畏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主題,學習根據(jù)主題需要安排詳略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
學習根據(jù)主題需要安排詳略的方法。
教程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復習文學常識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主題,學習根據(jù)主題需要安排詳略的方法
三、出示自學指導(一)
“社戲”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線索,請根據(jù)這一線索劃分出文章的結(jié)構(gòu)(8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四、交流研討(教師板書)
第一部分(1-3)盼看社戲。
第二部分(4-30)去看社戲。
(4-9)戲前波折(10-13)夏夜行船(14-20)船頭看戲(21-30)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31-40)懷念社戲。
五、探究思考
文章題目是“社戲”,卻寫了許多社戲以外的內(nèi)容,談?wù)勀闶窃鯓永斫獾摹?br>
學生探討:文章通過對看社戲這一往事的回憶,寫出了我和小伙伴結(jié)下的友誼,所以詳寫了許多社戲以外的內(nèi)容,更深刻的突出了中心。
六、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社戲》,本文的景色描寫極具特色,本節(jié)課我們將重點品析。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三、品析語言。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11-13段,邊讀邊想像文中所描寫的美好畫面,并思考:作者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的。在文中畫出相關(guān)的語句,并將自己的理解在相應(yīng)的空白處作好批注。(5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2.交流研討
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描寫
所嗅: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所見:①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③……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所聞:①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
所感:……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小結(jié):作者從色彩、氣味,聲響等方面進行多角度描寫,情景交融,充滿了水鄉(xiāng)特色。
四、專項訓練:
1.文中還有哪些段落也是寫景的,找出來,并試著分析是從哪個角度進行描寫的。
所見:①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②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③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所聞:①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②……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②但我還以為船慢。
③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jīng)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說回去看看。
2.美點追蹤,合作探究。
請學生速讀課文,用“我認為________(美詞)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xiàn)了)________”的形式,對課文的美句中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準備精彩發(fā)言。
教師作示范品味:我覺得“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指導學生從色彩、氣味、聲音、心情、動態(tài)方面品味美詞。
同學們深情品讀,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
1.“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連山、燈光的色彩美。
2.“縹緲”“仙山樓閣”寫出了戲臺的神奇美。
3.“清香”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4.“潺潺”寫出了水聲美,“宛轉(zhuǎn),悠揚”寫出了笛聲美。
5.“輕松”“舒展”表現(xiàn)了作者心曠神怡之情?!按北憩F(xiàn)了作者的迫切之情?!俺领o”表現(xiàn)了作者由焦急而平靜之情。“自失、彌散”表現(xiàn)了作者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現(xiàn)了依依之情。
6.“起伏、踴躍”寫出了連山的動態(tài)美?!败f”“喝采”分別從正面和側(cè)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六、課堂小結(jié):
文章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你學習到了哪些景物描寫的方法
學生歸納: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色彩,聲響,心里感受等多角度進行描寫。
七、綜合訓練小練筆。
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色彩,聲響,心里感受等多角度對你熟悉的一處景物進行描寫。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等刻畫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社戲》中讓我難以忘懷的有那美麗如畫的鄉(xiāng)村夜景,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恐怕就是那里的人?;仡櫼幌?,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學生回顧,教師板書)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等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人物畫像。分析人物形像。
1.出示自學指導
小說塑造了熱情的伙伴和淳樸的鄉(xiāng)民形象,請同學們深情研讀課文,運用“我喜歡文中的_____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________(評價其性格、品質(zhì)),比如________(舉人物表現(xiàn))”的句式,用三言兩語,簡筆勾勒人物形象。8分鐘后比誰說得具體。
2.交流研討
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如下:
(1)我喜歡文中的雙喜。因為他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并且“打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因為他像個小領(lǐng)袖,敢于負責,比如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jīng)厭倦但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2)我喜歡文中的阿發(fā)。因為他純潔無私,比如午夜歸航時,阿發(fā)以“我們的(豆)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
(3)我喜歡文中的一群小伙伴。因為他們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游戲”;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因為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后,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癩子”的辦法。因為他們很能干,比如他們駕船技術(shù)高超,水性很好。
(4)我喜歡文中的六一公公。因為他淳樸厚道,熱情好客。比如,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輕加責備,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是“應(yīng)該的”;親自送豆給“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等。
四、課堂小結(jié)
怎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過分析人物的表現(xiàn)(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描寫、以及與人物有關(guān)的相關(guān)事件等)來把握。
五、綜合訓練
寫一個小片斷,回憶童年時的一段往事。要求刻畫出其中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或傳達出一種情趣。www.lvshijia.net
17安塞腰鼓
劉成章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重點:
1.積累文中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程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承載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jié)奏成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們走進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二、目標展示:
1.積累文中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結(jié)合注釋及工具書自行解決。(8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3.字詞檢測
出示幻燈片:結(jié)合注釋,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瞳仁(tónɡ)恬靜(tián)亢奮(kànɡ)羈絆(jí)冗雜(rǒnɡ)燒灼(zhuó)
顫栗(lì)戛然(jiá)晦暗(huì)驀然(mò)磅礴(pángbó)
4.教師配樂范讀
5.學生樂自讀,體會意緒與語氣節(jié)奏。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出示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根據(jù)文中的標志性語句,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根據(jù)文中描述用“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空缺處可填詞、短語、句子。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3.交流自學成果。
教師歸結(jié):
如:豪放的、雄渾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縛的、使人嘆為觀止的、激揚而飛動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黃土高原人元氣與神魂的等。
五、課堂小結(jié)
學生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
六、綜合訓練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品析文中關(guān)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教學重難點:
品析文中關(guān)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安塞腰鼓》,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二、目標展示
1.品析文中關(guān)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2.品味語言,感知美點。
三、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就課文的詞、句式、修辭、寫法、結(jié)構(gòu)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在文中畫出相關(guān)的語句,將你的理解批注到書上。(8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研討
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結(jié):
(1)詞語方面如“茂騰騰”好,好在簡潔傳神地表現(xiàn)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巴榱?,沒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現(xiàn)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鏗鏘短句的運用好,好在營造了激越的氣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等。
(3)寫法修辭方面:綜合運用排比和反復的手法好,好在增強氣勢,充分表現(xiàn)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對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鄉(xiāng)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結(jié)構(gòu)方面: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復疊詠嘆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環(huán)美和音樂的節(jié)奏美。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生小結(jié)本文的美點等
五、綜合訓練
1.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語句。
2.仿寫:
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他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抓住課文關(guān)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課文關(guān)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程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安塞腰鼓》
二、展示目標:
抓住課文關(guān)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質(zhì)疑探討,體悟中心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你有疑問的語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解決不了的以書面的形式上交。8分鐘就各組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教師歸結(jié)中心問題。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運用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句中“那么一股勁”要“掙脫”“沖破”“撞開”什么?是什么“束縛”“羈絆”“閉塞”了“那么一股勁”?
(4)“它使你驚異于那農(nóng)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俊?,過著貧困生活的農(nóng)民,哪里來的那么強大的力量?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睘槭裁凑f“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6)“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
4.師生合作探討,明確:
(1)用“茂騰騰”來形容后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昂笊?,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輝耀眼,“茂騰騰”沸騰著生命的激情,“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傳神地表現(xiàn)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
(2)有力地表現(xiàn)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激昂的排比句,展示了一場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對生命和力量的詠嘆和禮贊,同時也強調(diào)了安塞腰鼓使人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和感悟。
(3)“那么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4)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jīng)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zhì)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5)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xiàn)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當鼓聲停止后,人們?nèi)猿两诩で橹?,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四、合作探究
1.師述:有關(guān)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wù)勀愕睦斫狻?br>
2.學生研討
3.歸結(jié)展示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由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愿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zhì)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xiàn)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歌頌陽剛之美?!耙蝗骸薄皹銓嵉镁拖衲瞧吡弧钡摹懊v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俊?,表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yīng)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xiàn)。“遺落了一切冗雜”,打破人們身上堅硬的外殼,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患得患失、蒼白憔悴。
五、綜合練習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多媒體顯示):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
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cè)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是:
看!——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好一個安塞腰鼓!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怎樣的作用?
2.“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cè)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為什么?
3.“但是:”“看!——”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4.“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部分內(nèi)容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如何理解畫橫線的兩個句子的含義?
參考答案:1.突出后生的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推出舞臺。具有吸引人、震憾人的力量。2.不可以?!八坪酢北聿聹y語氣,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沒響過了,這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不能去掉。3.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而動的急轉(zhuǎn)。4.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驟響時的聲、形、光彩和力量。5.前:寫腰鼓捶響時給冰冷、安靜、困倦的世界帶來了光、熱、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意思是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不可阻擋的,一往無前的。
18竹影
豐子愷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幽暗、愜意、包羅、參差不齊”等詞語。
2.理清思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nèi)容。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變化,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br>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變化,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沈復的一篇追憶童年趣事的散文,(學生搶答《童趣》)的確,一種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活動中也許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豐子愷的《竹影》,就記敘了從描竹影的游戲中對中國畫特質(zhì)的一次體驗。親切之中對藝術(shù)也許會有深層的體悟。(板書文題、作者)
二、1.簡介作者
多媒體顯示:本文作者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人。共有文學、美術(shù)、音樂等著作一百多種。長于漫畫與散文,有《子愷漫畫全集》六冊,散文作品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他的散文主要取材于自己親自經(jīng)歷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表現(xiàn)濃厚的生活情趣;在藝術(shù)上的特點是:文字明白如話,簡潔老練,風格雋永,形象細膩生動,結(jié)構(gòu)嚴謹縝密。
2.檢查預習
多媒體顯示:
(1)注音
愷(kǎi)愜意(qiè)水門?。╰īnɡ)口頭禪(chán)撇(piě)
參差不齊(cēncī)徘徊(páihuái)豐碩(shuò)
(2)釋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幽暗:昏暗。 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三、理清思路
1.自學指導一
請學生速讀全文,勾畫關(guān)鍵語句,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情節(jié)。(自已完成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3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2.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后,教師點撥、歸結(jié)主要情節(jié):“我”和弟弟、華明月夜相聚、探討弟弟提出的問題、依照竹影描竹、爸爸講中國畫的藝術(shù)特征。
四、美點追蹤。
1.自學指導二
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為生動?為什么?勾畫出你認為描寫生動的語句,并將你的品析批注到書上。(5分鐘后看誰完成得好)
2.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評述:
(1)“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運用“一盞乏了油的燈”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天空中紅光漸漸地減弱。
(2)“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本渲小耙惶惶睂懗隽讼脊庑袑⑾У膭討B(tài)。“不可挽救”形容夕陽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極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轉(zhuǎn)的意思。“細微”是指太陽一跳一跳沉下去時跳的幅度小,變化不大,“迅速”是指太陽下落的節(jié)奏快,速度快。
(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句中的“長音階”“短音階”運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葉中間放出的清光。
(4)“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充滿童趣。
學生自由誦讀全文,體會課文表現(xiàn)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五、課堂小結(jié)
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創(chuàng)造;
六、課堂練習
1.給加粗字注音
(1)愜( )意(2)豐碩(?。?)參差(?。ā。?br>
(4)水門?。ā。?)蘸墨(?。?br>
2.填寫恰當?shù)牧吭~。
(1)一(?。┘殶煟?)一(?。┖谟埃?)一( )竹葉(4)一(?。┯蜔?br>
3.在括號中寫出相應(yīng)加粗字的反義詞。
(1)院子里的光景由(?。┥兂珊砷L音階變成(?。┮綦A了。
(2)這選擇和布置很困難,并不比畫馬( )。
(3)其實竹葉的方向,疏(?。?、濃( )、肥(?。?,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
4.在下面橫線上填一組同義詞構(gòu)成成語。
(1)東____西____(2)熟____無____(3)手____腳____
(4)天____地____(5)生____死____(6)____聽____說
5.用“/”斷句,準確表達出括號里的意思。
(1)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貝貝著急)
(2)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媽媽著急)
(3)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爸媽著急)
19觀舞記
冰心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靜穆、粲然、妥貼、嗔視、叱咤風云、盡態(tài)極妍、渾身解數(shù)”等詞語。
2.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
教學重難點
欣賞本文優(yōu)美生動的舞蹈藝術(shù)描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
同學們,印度舞蹈藝術(shù)源遠流長,可謂文藝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華彩的服飾,頸的輕搖肩的微顫,傳達出神奇絢麗的民族風情,給人以審美愉悅。今天,我們將在冰心生花妙筆的引領(lǐng)下,去感受這來自異域的飛動的神韻,共鳴于那生命與心靈的躍動和狂歡。(板書文題、作者)
二、前提診測(多媒體顯示):
(1)注音
顰蹙(píncù)粲然(càn)嗔視(chēn)叱咤(chìzhà)風云妥帖(tiē)
盡態(tài)極研(yán)雛(chú)鳳花鬘(mán)斗藪(sǒu)渾身解(xiè)數(shù)褶裙(zhě)
(2)釋義
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解數(shù):舊指武術(shù)的架勢,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風云:形容威力極大。
靜穆:安靜莊嚴。
盡態(tài)極妍:使儀態(tài)和麗質(zhì)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驚鴻:驚飛的鴻雁,形容美人體態(tài)輕盈。
顰蹙:皺著眉頭,形容憂愁的樣子。
妥貼:恰當;十分合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指導一: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描寫印度舞蹈特點的語句,并用一個精辟的詞語或句子概括印度舞蹈的特點??纯醋髡呤菑哪男┓矫姹憩F(xiàn)卡拉瑪姐妹舞蹈特點的。(5分鐘后看誰完成得好)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3.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教師歸結(jié):如“深深地低頭合掌”“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zhuǎn),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忽而雙眉顰蹙,表現(xiàn)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xiàn)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cè)身垂睫表現(xiàn)出低回婉轉(zhuǎn)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xiàn)出叱咤風云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帖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等。
卡拉瑪姐妹表演的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的印度舞蹈,展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梢杂蔑w動的“美”概括。
卡拉瑪姐妹是以身體、神態(tài)、服飾來表現(xiàn)的:(1)光艷:秀麗的面龐;能說出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女性的嫵媚不僅表現(xiàn)在美麗的五官,更多地表現(xiàn)在眉目之間。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2)曼舞:長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細步——從“輕云般慢移”到“旋風般疾轉(zhuǎn)”。(3)神韻:卡拉瑪姐妹以神采飛揚的舞姿傳神地表現(xiàn)了“離合悲歡”。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閡,讓人心靈相通。
四、美點追蹤品析語言。
1.出示自學指導二:
這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yōu)美的舞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批注自己喜歡的語句(段)。(5分鐘后比一比誰談得具體、深刻)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3.先在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
4.學生交流自學成果。
學生批注的精彩句段可能有:
13段用生動優(yōu)美的詞語如“光艷”“秀麗”寫出卡拉瑪姐妹形體的美;
16段從衣飾方面寫出舞蹈的美,如“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疾風般旋轉(zhuǎn)”;
17段運用一組排比句,寫出了卡拉瑪姐妹神態(tài)的多變,舞姿的優(yōu)美,舞藝的精妙;
18段從形體方面的美來寫舞蹈的特點。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
五、活動與探究
冰心的《觀舞記》和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都是寫舞的,試比較兩篇文章所表現(xiàn)的舞蹈風格有什么不同?
明確:《安塞腰鼓》主要表現(xiàn)陽剛之美,《觀舞記》主要表現(xiàn)陰柔之美。
六、課堂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
冰心《觀舞記》的引領(lǐng),使我們的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飛動的藝術(shù)熏陶中,充滿喜悅。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藝長葆芳馨,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七、課堂練習(多媒體顯示):
①她端凝地站立著。
②笛子______起,小鼓______起,歌聲______起,卡拉瑪開始舞蹈了。
③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zhé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zhuǎn),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④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xiàn)出___________;忽而笑頰粲然,表現(xiàn)出___________;忽而側(cè)身垂睫表現(xiàn)出低回宛轉(zhuǎn)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xiàn)出___________;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nì妥帖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像濕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shù),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印度古代的優(yōu)美的詩歌故事!
1.根據(jù)文中拼音寫出漢字。
(1)zhé( )裙(2)細nì(?。?br>
2.解釋文中加粗詞語。
(1)顰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叱咤風云: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渾身解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段中的空格處,依次填入相應(yīng)的動詞。
4.把“叱咤風云的盛怒、無邊的喜樂、無限的哀愁”三個短語恰當?shù)靥钊氲冖芏慰瞻滋帯?br>
5.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中也有類似第②段“離合悲歡”的詞句,寫出這兩句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主要用了______修辭,選文還運用______修辭,請寫出例句:_______________。
7.為什么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參考答案:6.排比 比喻 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zhuǎn)7.在她舞蹈過程中,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shù),講說印度古代優(yōu)美的詩歌故事。
六、布置作業(yè)以“假如”為開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寫一段話。
20口技
林嗣環(huán)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口技及作者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
3.翻譯課文第一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翻譯課文第一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解題:口技簡介
口技,它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早在春秋時期,就曾經(jīng)演繹過“雞鳴狗盜”的故事,所謂的雞鳴其實就是口技的一種表現(xiàn)?,F(xiàn)在中央電視臺有個“曲苑雜談”的欄目,里面就經(jīng)常有人模擬各種各樣的聲音
2.作者、作品簡介
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著有《鐵崖文集》等?!犊诩肌吩瓰樗摹肚锫曉姟返男蜓浴T馐墙杩诩既说摹吧飘嬄暋保ㄉ朴诶L聲繪色地描寫生活),說明《秋聲詩》也是“善畫聲”的詩作。
二,展示目標(幻燈片):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口技及作者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
3.翻譯課文第一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出示自學指導:(幻燈片)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在文中畫出生字詞語,結(jié)合書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并將字音批注到書上,同時注意朗讀停頓,自己解決不了的內(nèi)容做上標記。
(10分鐘后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2.學生自學。
3.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成果,研討疑難。
4.質(zhì)疑答疑
師:誰還有讀不準的地方?
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教師可作補充。
5.展示交流
(1)指讀課文,每人讀一段,正音。(先請差生讀),其他同學點評(可從字音、停頓等方面評價),老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并正音。
(2)再指生讀課文,每人讀一段。
(3)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4)指生讀全文
六、專題訓練(幻燈片)
1.文學常識填空。
《口技》節(jié)選自,作者是(朝)家(人名)。
2.請同學們給下列詞語中加黑的字注音。
少頃(shǎo)囈語(yì)叱(chì)中間(jiàn)
曳(yè)屋許(hǔ)許聲幾(jī)欲犬吠(fèi)
齁聲(hōu) 意少舒(shǎo)
七、準確翻譯課文第一段
1.出示自學指導(幻燈片):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翻譯課文第一段,將重點詞語的理解批注到書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地方做上標記。10分鐘后我們,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看誰翻譯得更準確。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二)質(zhì)疑答疑。
師問:有沒有翻譯不了的詞、句?
生答,
(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學生解答不了的老師點撥。)
(三)交流研討。
1.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
重點詞語:(板書)
善:善于會:適逢,正趕上廳事:大廳,客廳施:設(shè)置,安放團坐:圍繞而坐。少頃:一會但聞:只聽見滿座寂然:全場靜悄悄的座通“坐”
2.學生自由練習、鞏固。
五、課堂小結(jié)
請同學們談收獲。
六、綜合訓練(幻燈片)
先解釋句中加黑詞語,再翻譯句子
1.會賓客大宴
2.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3.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準確翻譯課文第二—三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準確翻譯課文第二—三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直接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
二、展示目標(幻燈片)
準確翻譯課文第二—三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三、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學指導(幻燈片):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翻譯課文,將重點詞語的理解批注到書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地方做上標記。10分鐘后我們,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看誰翻譯得更準確。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二)質(zhì)疑答疑。
師問:有沒有翻譯不了的詞、句?
生答,
(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學生解答不了的老師點撥。)
(三)交流研討。
1.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
重點詞語:(板書)
欠身:打呵欠,伸懶腰囈語:說夢話繼而:不久,緊接著撫:撫摸,安慰乳:喂奶絮絮:連續(xù)不斷的說話眾妙必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模仿的極像。未幾:不久齁:打鼾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2.學生自由練習、鞏固。
(四)專項訓練。
指生翻譯全文。
三、課堂小結(jié)
請同學們談收獲。
四、綜合訓練(幻燈片)
先解釋句中加線詞語,再翻譯句子。
1.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身,其夫囈語。
2.婦撫兒乳,兒含乳啼。
3.一時齊發(fā),眾妙必備。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準確翻譯課文第4—5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準確翻譯課文第4—5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一、導入(直接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
二、展示目標(幻燈片)
準確翻譯課文第4—5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三、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學指導(幻燈片):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翻譯課文,將重點詞語的理解批注到書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地方做上標記。10分鐘后我們,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看誰翻譯得更準確。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二)質(zhì)疑答疑。
師問:有沒有翻譯不了的詞、句?
生答,
(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學生解答不了的老師點撥。)
(三)交流研討。
1.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
重點詞語:(板書)
俄而:霎時間中間:其中夾雜著力拉崩倒:噼里啪啦,房屋倒塌
曳:拉許許:擬聲詞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應(yīng)有盡有,形容聲音之雜。
雖:即使名:說出奮:揚起、舉起股:大腿幾:幾乎
(四)專項訓練。
指生翻譯全文。
三、課堂小結(jié)
請同學們談收獲。
四、綜合訓練(幻燈片)
1.先解釋句中加線詞語,再翻譯句子。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2.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分別將它們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繼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發(fā)生:
表示同時發(fā)生:
表示相繼發(fā)生: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片)
1.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
三、完成目標一
1.自由誦讀,理清文章思路。
2.小組內(nèi)簡短交流后,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結(jié):
文章以時間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shè)施、道具,以及演前氣氛。是下文記敘精彩表演的鋪墊。
第二部分(第2~4段)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yīng)。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jié)束時的情景。
四、完成目標二
1.出示自學指導:(幻燈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文中描摹聲響的語句,看看描摹了哪些場景,各個場景的聲響有哪些變化,在文中相應(yīng)的空白處作好批注。8分鐘后比誰說得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研討:
明確:表現(xiàn)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nèi),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xù)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表現(xiàn)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夫齁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xiàn)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齁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cè)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yīng)有盡有。逼真地表現(xiàn)了發(fā)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zāi)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fā)現(xiàn)火情、火勢漫延和人救火的情景;“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xiàn)場。
幻燈片展示
1.表現(xiàn)一家人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A由遠而近,由外而內(nèi),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B、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xiàn)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A、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B、百千齊作,應(yīng)有盡有。
3.小結(jié)過渡
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直接表現(xiàn)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反應(yīng)和對極簡單的道具的交代,又有什么作用呢?
五、質(zhì)疑探究
幻燈片展示
(1)文中多次描寫聽眾的反應(yīng),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的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探討明確:
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后寫聽眾的反應(yīng),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以聽眾的反應(yīng)為烘托,從側(cè)面表現(xiàn)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課文首尾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發(fā)聲,而僅僅是靠一張嘴發(fā)聲,突出其技藝在“口”,也是從側(cè)面表現(xiàn)表演者口技的不凡。本文運用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這場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六、課堂小結(jié)
師生共同歸結(jié)本文寫作特色:
(1)以時間為序,敘述條理,行文波瀾起伏。
(2)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表現(xiàn)主題。
(3)文字簡練生動。
七、綜合訓練
學以致用,下面我們也來聽一段口技表演,試著用正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寫一段話。
播放視頻,學生欣賞并作小練筆。
戲曲大舞臺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中國戲曲這種傳統(tǒng)藝術(shù),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的感情,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
2.了解中國戲曲的基本知識,鑒賞中國戲曲。
3.引導學生對舞臺藝術(shù)產(chǎn)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藝術(shù)情趣。
4.以了解欣賞中國戲曲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要了解鑒賞的劇種劇目。(估計應(yīng)以京劇、豫劇、黃梅戲為多)
2.組織學生觀看戲曲片斷,并簡單介紹所看戲曲的劇種特點、劇種內(nèi)容、欣賞要點等,以培養(yǎng)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3.劃分小組,確定方向查找資料(如劇目、唱腔、角色、服飾、臉譜等)
4.給學生兩周的準備時間,一周搜集、一周整合。老師將學生搜集的資料匯總分發(fā)給各組形成資料共享。
三、活動形式:
準備一場戲曲知識競賽。
四、活動過程:
選兩名學生當活動主持人負責設(shè)計整個活動過程(包括開場白、過渡語、總結(jié)等),
聘請語文老師、音樂老師充當評委。
競賽題目分為必答題、搶答題、選答題、欣賞題等。
五、作文訓練。
活動結(jié)束后,請同學就活動過程寫出自已對戲曲的認識和感想。
相關(guān)推薦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教案1
第四單元復習教案
復習目標:
1.復習并鞏固本單元的知識要點。
2.促進學生了解并認識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和藝術(shù)。
3.通過朗讀教學,深入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
4.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shù)的熱愛和鑒賞能力。
教學要點:
1.復習并鞏固本單元的重點知識。
2.指導學生了解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魅力,使語文教學更加鮮活。
課前準備:
學生以列表格的形式總結(jié)本單元的內(nèi)容,寫一篇以“我與京劇”為內(nèi)容的作文。
教學設(shè)想:
本單元所選課文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注意引導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本單元作品獨特的藝術(shù)風味,力求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語文的綜合素質(zhì)。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項:學生討論后展示單元知識總結(jié)。
師生一起總結(jié)。
課文題目中心知識要點
《社戲》
體會作者的快樂,感受童年的美好理解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詞句,了解景物、人物的特點、寫法
《安塞腰鼓》
歌頌生命的力量有賞析重點句子。
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復的作用。
感受生命的律動,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奇葩。
《觀舞記》
本文主要描繪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現(xiàn)了印度舞蹈的美。
了解舞蹈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方式。
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欣賞精妙的描寫
《竹影》生活中處處包含著藝術(shù)和美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shù)特點。
《口技》贊揚了口技藝術(shù)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悟口技藝術(shù)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cè)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第二項:內(nèi)容拓展
1.魯迅作品《朝花夕拾》
魯迅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
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按照思想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狗貓鼠》《二十四孝圖》這兩篇都以議論為中心,將散文和雜文筆法揉合在了一起,穿插童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主要目的卻是諷刺丑惡和批判舊道德。
第二類:《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
文章回憶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樸實、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二類:《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
文章回憶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樸實、善良、高尚的情操。
2.關(guān)于舞蹈藝術(shù)
民間舞
【民間舞】(folkdance)泛指產(chǎn)生并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wěn)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qū)、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于受生存環(huán)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民間舞不乏樸實無華、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等特點,歷來都是各國古典舞、宮廷舞和專業(yè)舞蹈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來源。
古典舞
【古典舞】(classicaldance)泛指以各地區(qū)、國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為背景,歷史久遠、風格獨特并且有明顯創(chuàng)作痕跡的傳統(tǒng)舞蹈。而不同地區(qū)、國家和民族的古典舞往往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如規(guī)范化的技藝、程式化的表演手法、嚴格的訓練體系、相對穩(wěn)定的審美標準等等。歐洲的芭蕾,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中的舞蹈表演,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山哈央舞、列岡舞、班奶舞、扎克舞、格把耶爾舞、巴里斯舞就屬古典舞范疇。時代的變遷、現(xiàn)實生活和審美觀念的改變等因素,均有可能對古典舞的演變和發(fā)展有所影響。
芭蕾
【芭蕾】(ballet)法語音譯。特指有一定動作規(guī)范、技巧和審美要求的歐洲古典舞蹈形式;或泛指以人體動作、姿態(tài)表現(xiàn)戲劇內(nèi)容,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表現(xiàn)一定的情緒、意境、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的舞蹈表演形式。前者有時譯作“芭蕾舞劇”;后者有時譯作“舞劇”。Ballet一詞源于古代拉丁語ballo,原意為當眾跳一定樣式的舞蹈,并無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舞臺藝術(shù)形式,始見于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宮廷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之中。后來由佛羅倫薩公主——美第奇的凱瑟琳將這一舞蹈形式帶入了法國宮廷。1581年,法國宮廷舞蹈家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劇芭蕾》在歐洲引起了極大反響,各國宮廷紛紛效仿,并把芭蕾視為宮廷娛樂的典范形式。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創(chuàng)辦了皇家舞蹈學院以后,又于1669年授權(quán)在巴黎成立歌劇院,從此結(jié)束了“宮廷芭蕾”的黃金時代。芭蕾進入劇場以后,先后經(jīng)歷了“喜劇芭蕾”和“歌劇芭蕾”階段。18世紀中葉,“情人舞”及相關(guān)的理論日臻完善,芭蕾才徹底改變了依附于戲劇和歌劇,僅僅在幕間表演插舞的地位,發(fā)展為用舞蹈和音樂推動劇情發(fā)展,具有嚴肅社會意義的劇場藝術(shù)形式。19世紀初是芭蕾發(fā)展史中的又一個黃金時代,在內(nèi)容與題材、技巧與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腳尖舞技巧逐漸成為女演員的主要表演手段,并積累了一套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方法。受浪漫主義文化思潮影響,歐洲各國芭蕾的發(fā)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氣質(zhì)的體現(xiàn),形成了意大利學派、法國學派、俄羅斯學派和丹麥學派等不同風格的芭蕾學派。20世紀以來,俄羅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國成為傳統(tǒng)芭蕾發(fā)展的中心。而在歐美各國的舞臺上,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現(xiàn)代芭蕾逐漸顯露出了蓬勃發(fā)展的勢頭,從而為芭蕾藝術(shù)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鵝湖
【《天鵝湖》】三幕四場古典芭蕾舞劇。編?。焊ィ畡e吉切夫等。編劇:朱.列津格爾。作曲:彼.伊.柴科夫斯基。1877年3月首演于俄國莫斯科。該劇首演時遭到失敗。1894年2月由列伊萬諾夫重新編導的第二幕在紀念柴科夫斯基逝世一周年的晚會上演出獲得成功。翌年柴科夫斯基之弟莫杰斯特重新整理了音樂和劇本,并由彼季帕和伊萬諾夫擔任編導上演了全劇。該劇描寫王子齊格弗里德與被魔王掠去變成白天鵝的公主奧杰塔相愛,魔王為破壞王子與奧杰塔的誓言帶著女兒奧吉麗雅闖進宮廷舞臺。王子誤將奧吉麗塔當成奧杰塔而中了妖計,看到窗外凄涼飛去的白天鵝方知受騙。王子追趕到森林湖畔,與魔王展開殊死博斗,愛情的力量終于戰(zhàn)勝邪惡。該劇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品,它的成功使古典芭蕾達到了頂峰。由于編導對音樂的深刻理解,使舞蹈編排真正達到“交響化”的高度。一百年來,該劇以優(yōu)美的音樂、動人的故事和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舞蹈段落,成為芭蕾舞壇上最為奪目的珍品,并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1958年,北京舞蹈學校上演了由蘇聯(lián)芭蕾大師彼安古雪夫編導的該劇,主演白淑湘、劉慶棠等。該劇現(xiàn)已成為中國五大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
羅米歐與朱麗葉
【《羅米歐與朱麗葉》】三幕芭蕾舞劇。根據(jù)莎士比亞同名戲劇改編。編導:米拉甫羅夫斯基。作曲:普羅科菲耶夫。1940年1月首演于蘇聯(lián)列寧格勒(今彼得堡)。該劇基本以莎士比亞原著為主要情節(jié),描寫中世紀意大利維洛納市一對青年不顧家庭世仇而真心相愛的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最終在家庭的威迫下以死殉情,兩個家庭為愛情的力量所感召化敵為友。該劇將舞蹈與啞劇高度結(jié)合,以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嚴謹而又多層次的結(jié)構(gòu),成為戲劇芭蕾的頂峰之作。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繼承并發(fā)展了舞劇音樂的交響性原則,旋律優(yōu)美,和聲多彩,節(jié)奏豐富,配器精致,使舞劇音樂走到了嶄新的高度。該劇中男女主人公的幽會、家庭之間的格斗以及這對情人臨終時的場面,都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生動體現(xiàn)出莎氏原作的悲劇風格。該劇版本很多,其中由格里戈洛維奇編導、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1979年演出的版本最為著名。中國中央芭蕾舞團和上海芭蕾舞團曾以不同版本先后上演過該劇。
白毛女
【《白毛女》】七場芭蕾舞劇。上海市舞蹈學校創(chuàng)作,并于1965年在上海首演。根據(jù)同名歌劇改編。編劇:胡蓉蓉、付艾棣、程代輝、林泱泱。作曲:嚴金萱。舞美設(shè)計:胡冠時、杜時象。主要演員:茅惠芳、石鐘琴、凌桂明等。舞劇描寫的是一個人民大眾家喻戶曉的故事。除夕之夜,貧苦農(nóng)民楊白勞被前來逼債的地主黃世仁的狗腿子們打死,其女兒喜兒也被抓走頂債。喜兒在黃家受盡折磨,她不甘凌辱逃到深山靠野果度日,烏發(fā)皆白。與喜兒青梅竹馬的王大春參加八路軍后率隊解放了家鄉(xiāng),并追到山洞與變成“白毛女”的喜兒相認。在斗爭惡霸地主黃世仁的大會上,喜兒血淚控訴,為父報仇。紅日東升,喜兒與大春開始了幸福的新生活。舞劇將芭蕾藝術(shù)與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生活相結(jié)合,注重塑造真實的農(nóng)民形象,將中國京劇和民間舞的素材融入芭蕾的創(chuàng)造之中。舞劇以廣為傳唱的歌劇音樂作為音樂的主體,并創(chuàng)造地加入伴唱,使舞劇更具民族風格。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舞蹈術(shù)語。以舞蹈藝術(shù)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演過程中的動態(tài)形象,即人體的姿態(tài)、造型、步伐等動作借助音樂、舞臺美術(shù)、化妝、服飾等藝術(shù)因素產(chǎn)生的具有欣賞價值的視覺效果。具有可視性、流動性的審美性的特點,是舞蹈欣賞過程中被感知、認識的主要對象和體現(xiàn)舞蹈藝術(shù)審美價值的主體。
空中回響。
第三項:關(guān)于口技
田楓:云南當代口技表演奇人
作者:云南法制報7日新聞記者陳列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點擊數(shù):148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你絕不相信那隆隆的炮聲、呼嘯的飛機聲、嘹亮的口號聲等竟是同時發(fā)自一個人的口里……
田楓是誰?
大概是一個多月前的某天晚上10點多了,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相約到昆都某冰果城小飲,他們早已先期而至。本打算婉拒,但朋友說夏嘉偉(《東寺街西寺巷》主演之一,一個多月前筆者曾為其作過一篇專訪)也在。正好我有點事情需要找他,現(xiàn)他既然在彼,那就干脆走一趟吧。到了之后,才知道是被朋友給崴了,然而卻不期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叫田楓的藝人,其時正好在該冰果城表演節(jié)目。
在觀看完田楓的節(jié)目后,我就有了給他做專訪的念頭。說實在話,在這之前我從未聽說過他,哪怕是一丁點兒情況,連名字都未聽說過,雖然此時田楓的口技已經(jīng)演遍了全國除港澳臺地區(qū)以外的所有省城和另外稍具知名度的150多個城市。這大概是與我不愛去各娛樂場所及看碟片等方面的原因有關(guān)吧!在本地相關(guān)媒體上也是聞所未聞的。
因而,我主動地去認識之,在經(jīng)過短暫的交談后,更堅定了我想為之做專訪的想法。然而之后的田楓一直都很忙,忙于各種各樣的演出,大年三十都是被預定給云南福利彩票慰問演出團一道去騰沖演出,直至上個星期,筆者才和田楓“第二次握手”,采訪才得以進行。
“鄉(xiāng)巴佬”進城
見面時,田楓順便給我捎帶了一件禮物——2002年拍攝的一張由他主演的碟片——《鄉(xiāng)巴佬進城》。據(jù)說該碟片行銷云南廣大地區(qū),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就賣出了40多萬碟,據(jù)說盜版的比這還多。為求實證,我還特地專門打電話到幾個我有熟人的地區(qū)詢問有無此碟或是否看過,得到的答復十有八九都是肯定的。2002年初,云南美佳人影視公司的老總黃金榮先生找到我,要求雙方合作拍攝一張由我主演的專輯片,田楓說道。在經(jīng)過一番討論和磋商后,雙方達成一致共識,但當時大家心里都沒有底,這畢竟關(guān)系到數(shù)萬元的投資問題,況且我又是第一次出專輯,到時要是碟片出來后觀眾不予理睬,那投進去的錢豈不是打了水漂漂?這是投資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黃老板經(jīng)過一番考慮之后,事情還是最后定下來了,“虧就虧唄!就算這錢都打了水漂漂,沖著田楓口技的份上,也值?!比欢l都沒想到碟片投放市場之后是那樣出人意料的熱銷,這些都是黃老板大手筆和大無畏精神的結(jié)果。田楓更是感慨地說道。
我很是感激黃老板的知遇之恩,也很佩服黃老板做人和做事的風格。在談到拍攝《鄉(xiāng)巴佬進城》的經(jīng)歷時,田楓對黃金榮先生無不敬佩有加。
《鄉(xiāng)巴佬進城》是用純本地方言,以滑稽、幽默、詼諧、風趣的舞臺藝術(shù)表演形式拍攝的一組喜劇片,其精髓內(nèi)容是田楓的口技表演藝術(shù)。名人說話模仿、各種動物聲音的模仿,火車、輪船、飛機、大炮、鑼鼓等聲音的模仿表演,有的是若干種聲音同時發(fā)出,要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你絕不相信這些聲音是從人嘴里發(fā)出來的,而且是同一人同一時所發(fā)。讓觀眾在忍俊不住的歡笑聲中發(fā)出了驚嘆的聲音。
我想這些才是真正的大眾藝術(shù)文化,是老百姓趨之若鶩的精神食糧。它既不在于內(nèi)容之精深,也不在于其詞藻之華麗,它只是用簡單明了、詼諧幽默的說教方式,即可達到讓觀眾為之精神振奮、捧腹連連,一掃身心的疲備和煩悶。這或許正是在拍攝《鄉(xiāng)巴佬進城》之前雙方都沒有很深刻地意識到的潛力所在。
被魔術(shù)師發(fā)現(xiàn)
“我的恩師傳我武藝時是捆綁式的,演藝之外另搭一個老婆?!眴柕狡鋵W藝歷程時,田楓得意而詼諧地說道。惹得在一旁的妻子嬌嗔著白了他兩眼。
從小就喜歡“裝腔作勢”的田楓,最樂支的就是跟著收音機里面“鸚鵡學舌”,且還伴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倒也在他那群小伙伴里混出個“小廣播”的渾名。但凡有“小廣播”在的地方,就少不了歡聲笑語,少不了有一段唱啊唱、樂啊樂的小節(jié)目,有時連大人們都禁不住去參與熱鬧一番。
1980年,13歲的田楓在學校(昆二十五中)舉行的一次活動晚會上,竟意外地“撞”到了他的入門師傅——中國雜技團著名魔術(shù)表演藝術(shù)家李順森先生(后來成了田楓的岳父)。李在那場活動上看到了田楓的表演之后,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找到了田楓的班主任和父母,硬要收田楓為徒。在經(jīng)過一番“交涉”后,李順森先生求徒遂愿。
雖然李先生最擅長的是魔術(shù)表演藝術(shù),但他卻因材施教地教授田楓主攻“口技”,從一字一句、一腔一勢開始學起,讓天性好動、樂于此業(yè)的田楓從此進入了規(guī)范的學藝生涯。而其時正處于少年學藝的黃金時段,這對于其學業(yè)的迅速掌握和提升是極其關(guān)鍵的。
在李先生的言傳身教之下,幾年后的田楓在舞臺表演和口技演藝方面就有了不菲的造詣。就在198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個舊市歌舞團的一位領(lǐng)導在觀看了田楓的表演后,隨即就找到了李順森老師,要挖田楓到他們的團里去,在得到了師傅的首肯和支持后,田楓單個來到了個舊市歌舞團,開始了其人生的又一次轉(zhuǎn)折和起點。
再遇良師
從業(yè)余學藝到正規(guī)專業(yè)劇團,對田楓本人來說是一次全面的跨越、一次挑戰(zhàn),同時更是一次機遇。無論是從思想突破、演藝風格或技巧方面都待進一步的轉(zhuǎn)變、完善和提升。基于此,在恩師的倡導及團領(lǐng)導的安排下,田楓訪拜了當時紅河州歌舞團著名舞臺表演藝術(shù)家梁寶祿先生為師,主攻舞臺表演方面的技巧。這使得田楓的舞臺表演藝術(shù)從1988年——1990年的短短兩年時間里上到了一個全新的臺階。
1990年,在團領(lǐng)導的安排之下,田楓得到了一次去北京(中央戲曲學院)進修的機會。在進修期間,田楓終于有機會結(jié)識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和他們一起切磋、一起學習。這對于田楓來說,同樣又是一次大開眼界、升華思想的歷程。
用田楓自己的話來說,在北京進修期間和許多名家的接觸應(yīng)該算是第三拔再遇良師了。尤其是和趙忠祥、趙本山等央視著名主持人、演藝人的一個多月時間的深入交流,更是讓我獲益匪淺。在他們的身上,我真切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同時更學到了之前很多從未學到的東西。趙老師真不愧是央視老資歷的大牌節(jié)目主持人,他的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獨步江湖
從中央戲曲學院進修一年之后回來的田楓,已初具了獨闖江湖的基本資歷,而此時的歌舞團在改革浪潮的沖擊下,其舊有的生存格局正被一步步的浪淘和肢解,大部分的演職人員開始憂慮著未來,兩年之后,這樣的憂慮逐漸“兌現(xiàn)”,在劇團經(jīng)歷了一番深化改革后,其運作基本處于暫時的停滯狀態(tài),絕大部分的職員都已經(jīng)或在另謀發(fā)展。當時,一股“藝人走穴”的勁風正在中國的大地上狂飚,上到央視的著名演員、名主持人、名歌星、名畫家等,都在依著這一勁風飛揚。田楓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展開了其獨行江湖的雙腿。
在隨后的幾年里,田楓跡遍東至東南沿海各省、西至新疆烏魯木齊、北至哈爾濱、南至海南三亞等地。除了港澳臺地區(qū)外,全國所有省城及另外150多個稍具知名度的城市,都曾有過田楓獨行的身影。山東衛(wèi)視、廣東衛(wèi)視、福建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等電視臺都曾專門邀請過其為嘉賓與觀眾見面。
在中國的版圖上繞了基本一圈之后,田楓終于慣性式地又回到了起點。迫于生計,田楓每晚都游走于昆市各娛樂場所。當你在某娛樂場里看到一個頭戴一頂80年代前的紅軍帽、身穿一件軍便裝似的粗布服、挽著褲腿、肩上掛著一只鑲有毛主席像章的凡布包的人時,毋庸置疑,他就是田楓——云南當代口技表演奇人。
第四,京劇藝術(shù):
京劇是一個大劇種,在全國300多個地方戲曲劇種中,京劇無論如何也算是個老大哥,所以港臺一帶稱之為國劇。京劇也是第一個走向國際舞臺的,代表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shù)。有個美國人說:“如果中國沒有京劇了,我也就不承認中國了?!庇幸晃焕先A僑,在太平洋彼岸的一個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際,突然聽到從附近的一個大樓中傳出京胡的聲音,老華僑欣喜得熱淚盈眶……所以有人說,一位無產(chǎn)者可以憑借著《國際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們中國人憑借著京劇的曲調(diào)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我們海峽兩岸暌違40多年,最先走到一起來的就是京劇演員。盡管我們有這樣和那樣的分歧,但是對京劇卻沒有絲毫的分歧。只要一見面,我們就可以一起排戲、演戲,完全如出一轍。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樣宮商唱皮黃。
在國際藝術(shù)舞臺上,京劇被列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之一。所謂“三大體系”,一是前蘇聯(lián)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一是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體系,一是梅蘭芳表演體系。盡管這一提法并不是那么科學,而且斯氏和布氏都非常景仰梅蘭芳的表演藝術(shù),認為梅氏的表演是對他們表演學說的豐富和補充。但是,從京劇的社會作用和在國際上的突出地位來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知道京劇,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國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對了。所以我認為作為中國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國寶,我們的京劇藝術(shù)。據(jù)我所知,有些鄙視京劇藝術(shù)的人認為我們的戲曲藝術(shù)過分重視外型的塑造,而不像斯氏體系那樣強調(diào)內(nèi)心的體驗,因此在戲劇界有過表現(xiàn)派和體驗派的爭論。黑格爾指出:“藝術(shù)理想的本質(zhì),就在于使外在的現(xiàn)象符合心靈,成為心靈的表現(xiàn)。”我們的京劇藝術(shù)其實就是運用唱念做打舞翻的各種程式技藝,也就是所謂外部的表演形式刻畫中華民族的古典美、道德美、心靈美。
不錯,我們非常重視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強調(diào)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強調(diào)形式美。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手眼身步法”五體同步協(xié)作進行的。比如動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著可能沒有什么,但是要達到形式美,就要有這樣一個程序:欲左先右,從腰部啟動,然后看手、眼隨、上步、拉開、眼向前看、踏步、靜心、亮相、睜眼、吸氣、閉嘴、吸肚和挺腰這一連串動作,并在動作中產(chǎn)生了領(lǐng)神、協(xié)調(diào)、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也就是說,從這樣一個小的動作,我們也要體現(xiàn)出一位巾幗英雄的氣魄和矯健。否則,如果是沒有靈魂驅(qū)動的“山膀”,完全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xiàn),觀眾就會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充其量,是個空殼運動而已。這就說明,我們的京劇重視外型的表現(xiàn),但是必須是“使外在的現(xiàn)象符合心靈的表現(xiàn)”。例如我們武戲演員的起霸,就是一組程式動作的組合,在動作的組合順序上幾乎是一樣的,但是我們要求《扈家莊》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驕嬌二氣;要求《鐵籠山》中姜維的起霸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統(tǒng)帥氣魄和智勇雙全;《借東風》中趙云的起霸,因為是配演,雖然起半個霸,但是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八面威風。而這些不同的人物個性就是要表現(xiàn)在基本相同的,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一舉一動上。也就是說既要注意外形的塑造,又要使每一個動作表現(xiàn)出人物的潛臺詞。比如《玉堂春》中蘇三在陳述自己的冤情時要念一句“都天大人容稟。”這句的尾音都念得很長,而且是先弱后強,先低后高。為這句念白,旦角演員都是天天練習的。從運氣到偷氣,從壓音到放音,以及音色,音量、音調(diào)的標準,必須要練到運用自如時才能上場。然而,練習這句念白的技巧絕不是僅僅為了表現(xiàn)技巧的繁復,而恰恰是要表現(xiàn)出人物在陳述冤情時的委屈心情和渲染出公堂審案時的肅穆氣氛,當然還要配合三位審判長的不同表現(xiàn)。所以說京劇的藝術(shù)美是舉世公認的,就是因為“美乃是靈魂與自然相一致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保ìF(xiàn)代美學家桑塔耶那語)
在唱工上,我們強調(diào)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因此,既要講究唱腔的韻味,又要強調(diào)唱腔的感染力。因此音色、音量、音調(diào)差一點兒也不行,演唱時要表達的情感差一點兒更不行。只有如此,才能把外部表現(xiàn)與內(nèi)心體驗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
京劇是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它的表演在審美特征上是獨樹一幟的。尤其與西方的寫實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臺上沒有門,但是演員通過表演,卻使觀眾看到了門的存在,使你必須承認有門。明明沒有馬,卻讓你承認有馬,沒有船,卻讓你承認有船。這就是京劇,也是中國戲曲藝術(shù)的特征。
一聲“苦哇”!太陽飄了過去(把你帶入了意境),一段慢板,地球轉(zhuǎn)動停止(時空操縱在演員手中)。
一舉杯,一次宴會(意到筆不到,寫意性表演),一轉(zhuǎn)身,行程萬里(時空自由變化)。
時空的跳躍,濃縮于虛虛實實,“哇呀”花臉的怒吼,“喂呀”青衣的哭泣。
夸張的美,含蓄的美。超越著生活的模擬。就說手吧:
一個手勢,那是感情的觸角,一個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寫照。
并攏四指——莊重,張開五指——豪放。松弛的手指——蒼老,蘭花指——描繪出女性的嬌麗。
一招一式都在節(jié)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音樂性可聽又可看(載歌載舞),在靈感中渾然一體。
管弦,聲帶,打擊樂,發(fā)出民族的音色(絕不是舶來品)。
帕瓦羅蒂驚訝地傾聽,震得房頂落土的黑頭(金少山的男高音)
羞得云雀遠遁的青衣(轟動美、蘇、日本的梅蘭芳)。
狂風般的氣勢,情語般的細膩,勝過普希金的手筆。
槳,意識著船;鞭,渲染著馬;邊鑼是水,更鼓是夜。意象紛呈,物象轉(zhuǎn)移。
舞臺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觀眾者知其“形”而解其“意”。京劇是詩,詩是京劇。
第五:演講活動:以“我看京劇”為內(nèi)容,各小組先選出本組中最佳演講高手和稿件,然后再在班內(nèi)進行演講比賽。優(yōu)勝者的音頻資料在學校電臺廣播。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復習重點資料
第四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
一、掌握一批生字詞
《我愛這土地》嘶?。╯īyǎ)喉嚨(hóulóng)洶涌(xiōngyǒng)
吹刮(guā)溫柔(róu)腐爛(fǔ)
嘶?。郝曇羯硢?。
洶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滾。
激怒:刺激使發(fā)怒。
溫柔:溫和柔順。
腐爛:有機體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壞。
深沉:沉著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鄉(xiāng)愁》
枚:量詞,跟“個”相近,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
鄉(xiāng)愁:懷念家鄉(xiāng)的憂傷的心情。
海峽: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片海洋的狹窄水道。
神往:心里向往。
疲憊:非常疲乏。
吳儂軟語:指今上海、江蘇東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區(qū)的吳方言區(qū)語調(diào)溫軟、柔和。
驀地:出乎意料、突然。
弦:樂器上發(fā)聲的線,一般用絲線、銅絲或鋼絲等制成。
顫抖:哆嗦,發(fā)抖。顫另讀zhn,物體振動。
四面八方:指各個地方。
潺潺:象聲詞,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渴望:迫切地希望。
興亡:興盛和滅亡。
嗟傷:嘆息哀傷。嗟,嘆息。
淪喪:消亡,喪失。
疆場:戰(zhàn)場。
青云直上:比喻官職升得很快很高。
異地:他鄉(xiāng),指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
仰望:抬頭向上看。
游伴:游玩時的伴侶。
子夜:半夜。
浮泛:課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滿載:運輸工具裝滿了東西。
平平安安:沒有事做,沒有危險;平穩(wěn)安全。
二、知道一點文學常識
《我愛這土地》艾青,原名蔣正涵,字養(yǎng)源,號海澄,筆名還有莪伽、克阿、納雍、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省金華縣畈田蔣村一個地主家庭。因為算卦的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所以自幼被寄養(yǎng)在一位叫“大堰河”的貧苦農(nóng)婦家里,到五歲才回到父母家中。這使他從小感受了農(nóng)民的憂郁,并把自己的命運和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在回到家里后,他一直處在冷漠的空氣里。這幼年的不幸遭遇,成了他日后作為一個革命詩人的幸運的機緣。從家族關(guān)系、生理血統(tǒng)看,他是地主的兒子,而從感情關(guān)系、心靈系統(tǒng)看,他卻是精神上的“農(nóng)人的后裔”。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正是以此為土壤而生根發(fā)芽的,他正是以歌唱“大堰河”踏上了詩壇。
《鄉(xiāng)愁》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zhuǎn)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shù)碩士。先后任教于臺灣東吳大學、師范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yīng)美國國務(wù)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F(xiàn)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代表作有詩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何其芳193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喜歡寫詩和散文。1935年大學畢業(yè)后,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山東萊陽的鄉(xiāng)村師范和成都中學任教,人民的痛苦和國家的危難使他的思想起了深刻的變化,這一時期寫的《還鄉(xiāng)雜記》是一本比較成功的散文集。1938年9月到延安,在“魯藝”文學系教書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7月任“魯藝”文學系主任。其間寫了不少詩歌,輯為《夜歌》,這些詩反映了知識分子渴望革命的心愿。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他深入生活,熱情歌頌延安和抗日根據(jù)地的革命斗爭,寫了不少好作品。如《生活是多么廣闊》《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延安》等,1944年5月去重慶,任《新華日報》社副社長,1947年10月曾任朱德同志秘書,建國后曾任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等職。寫作側(cè)重于文藝理論和文學研究,著有《西苑集》等,1977年逝世。
《紙船》關(guān)于作者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shù)家和社會活動家,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家庭,13歲即能創(chuàng)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余次周游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于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xié)調(diào)。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chuàng)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新青年》)第2期上發(fā)表他譯的《贊歌》4首。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shù)中國讀者的敬仰。
三、重溫閱讀衙段
(一)鄉(xiāng)愁(席慕容)
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惆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別離后
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1.為什么故鄉(xiāng)的歌“總會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2.怎樣理解“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3.月夜思念故鄉(xiāng),是古今詩作共同的主題。在你的記憶中,有哪些古代詩歌是反映這個主題的?請寫出幾句。
4.用散文的語言描述第二節(jié)詩。
5.詩中比喻鄉(xiāng)愁的句子是哪一句?
6.就你的理解,比較兩首鄉(xiāng)愁詩的異同。
(參考答案:1.因為月亮能勾起思鄉(xiāng)之情。2.思鄉(xiāng)之情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消逝,正像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凋敗,永不老去。表現(xiàn)了“鄉(xiāng)愁”根深蒂固,永難擺脫與控制。3.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薄霸率枪枢l(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4.回想故鄉(xiāng)的面貌,并不十分清晰,但一想到它,就總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悵惆縈繞心頭,就好像那次在朦朧的霧中與親人們揮手作別時的心情一樣。5.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6.成理成文即可)
(二)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題的?
2.詩歌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它們有什么象征意義?
3.詩歌的點睛之筆是哪幾句?
參考答案1.詩歌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為祖國竭盡忠誠和無私奉獻的心愿。2.“大地”、“河流”、“風”、“黎明”;“大地”象征繁衍養(yǎng)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qū)。3.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蘇教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蘇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蘇教版)
社戲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歸省xǐng憚dàn欺侮wǔ攛cuān掇duo
鳧fú水篙gāo櫓lǔ撮cuō
棹zhào楫jí行háng輩
點撥: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讀音。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
委實:實在。
(2)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
依?。弘[隱約約。
(3)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3.用恰當?shù)脑~語填空。
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
點撥:所填詞語是表現(xiàn)開船的一系列動作的動詞。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社戲》選自《吶喊》,體裁是短篇小說。
安塞腰鼓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亢kàng奮晦huì暗羈jī絆驀mò然
冗rǒng雜戛jiá然而止
2.解釋下列詞語。
(1)亢奮:極度興奮。
(2)羈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
(3)驀然:突然,猛然。
(4)冗雜:繁雜。
(5)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6)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黃土高原啊,你生養(yǎng)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2)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zhuǎn)!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三、文學(文體)常識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劉成章。
竹影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
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
(2)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點句子
1.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xiàn)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
2.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jīng)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三、文學(文體)常識
《竹影》選自《豐子愷文集》,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xiàn)代畫家、散文家(稱謂)。
觀舞記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褶zhě裙顰pín蹙cù粲càn然
嗔chēn視叱chì咤zhà
點撥:嗔不要誤讀成zhēn。
2.解釋下列詞語。
(1)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2)嗔視:生氣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極大。
(4)盡態(tài)極妍:使儀態(tài)和麗質(zhì)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像濕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shù),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yōu)美的詩歌故事!
(2)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
點撥:所填詞語體現(xiàn)了蛇舞的動作特征。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三、文學(文體)常識
《觀舞記》的作者是冰心,選自《冰心全集》。
口技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yì語hōu聲中間jiàn力拉崩倒之聲
曳yè屋許hǔ許聲幾jī欲先走
點撥:注意多音宇幾的讀音。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
(2)施八尺屏障施:設(shè)置,安放。
(3)少頃:一會兒。
(4)既而:不久,緊接著。
(5)婦撫兒乳撫:撫摸,安慰。乳:喂奶。
(6)眾妙畢備畢:全、都。
(7)未幾:不久。
(8)意少舒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9)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間:夾雜。
(10)雖人有百手雖:即使。
(11)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說出。
(12)奮袖出臂奮:暢起、舉起。
(13)兩股戰(zhàn)戰(zhàn)股:大腿。
(14)幾欲先走幾:幾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通座
二、重點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應(yīng)用,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2)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只聽見圍帳里醒木一響,全場靜悄悄的,沒有敢大聲喧嘩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但坐等詞語。
(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全場客人沒有不伸長脖子,凝神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點撥:重點理解絕等詞語。
(3)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fā)抖,幾乎要搶先逃走。
點撥:重點理解奮股戰(zhàn)戰(zhàn)幾等詞語。
(4)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應(yīng)有盡有。(點撥:這句話形容聲音之雜。)
三、文學(文體)常識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