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7第24課異彩繽紛的藝術成就(北師七上)。
第24課異彩繽紛的藝術成就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①建安詩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②南北方民歌的特點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③書法家鐘繇和王羲之;④大畫家顧愷之;⑤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2.要求學生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這些文學藝術的成就,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3.通過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學藝術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從文學藝術中了解歷史,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鑒賞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請說一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哪幾位杰出的科學家?他們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2)南北朝時期,杰出的無神論者是誰?他寫了《神滅論》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么?
2.導入新課
這一課繼續(xù)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內容是文學藝術及其成就。
3.講授新課
一、建安詩人和陶淵明
(1)建安詩人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xié)被曹操迎到許昌后使用的一個年號。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年),曹操實際掌握著東漢政權。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漢自立。“建安文學”即指漢末到魏初這一時期的文學。
建安時代的前期,社會動亂不止。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社會比較安定,曹操父子都是文學家,提倡文學,愛護文人,為文人自由創(chuàng)作提供了條件。
建安詩人最著名的是三曹、七子。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他們是建安文壇的領袖,其中曹操、曹植的文學成就較高。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劉楨、阮瑀、徐幹、陳琳、應玚。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文學以詩為主,有不少作品從漢府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反映出社會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辭情慷慨,語言剛健。后人以“建安風骨”稱譽這些作品的風格。這些詩篇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這是因為建安詩人,大都經歷過漢末長期戰(zhàn)亂,比如曹操本人就是亂世英雄,他大半生是在戎馬倥傯中度過的,對社會的情狀了如指掌;曹植長期隨父轉戰(zhàn),從小生活在軍隊中;七子中的許多人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們都目睹過廣闊的社會畫面,才會寫出風格悲涼慷慨的詩篇,寫出軍閥混戰(zhàn)造成的惡果。例如曹操的《蒿里行》寫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植在《送應氏》中寫了“中原何蕭條,千里無人煙”;王粲的《七哀詩》寫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讀了這些詩篇,令人毛骨悚然。正如詩人當時說的:“見此崩五內”,“氣結不能言”“喟然傷心肝”。我們應當把這些名句看作史詩。不過,我們不能把建安詩人僅僅看作是時代的悲歌者,還應當看到他們是國家統(tǒng)一的熱烈追求者,他們哀其不幸,怒而奮爭。曹操的《龜雖壽》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最能表達他的心志。曹植在《白馬篇》中描寫了一個青年戰(zhàn)士的高尚精神,他寫道:“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妻與子。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后兩句可以說是曹植本人要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曹丕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寫的《燕歌行》,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七言詩。從內容上看,是描寫一個女子在深秋月夜懷念遠出不歸的丈夫,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征發(fā)徭役、兵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2)女詩人蔡文姬
蔡文姬,原名琰。文學家蔡邕之女。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博學多才,是著名女詩人,又有音樂才能。初嫁河東衛(wèi)仲道,夫亡歸母家。東漢末年大亂,她被匈奴人所虜,嫁匈奴左賢王。居匈奴12年。曹操與蔡邕相好,就派遣使者以金璧贖回。蔡琰回歸之后,作《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敘述了她的不幸遭遇,表達了希望早日結束戰(zhàn)爭的愿望,她寫道:“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zhàn)何時歇?”
蔡文姬的不幸命運,代表了當時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她的詩同樣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特色。
(3)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原名潛(365—427),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大詩人。他曾三次出仕,三次歸隱。這是他看不慣官場的黑暗,看不慣門閥制度的霸道。比如他最后當彭澤縣令時,一位督察官要到該縣,事先通知他要做好各種迎接準備。陶淵明知道這是督察官要求他卑躬屈膝,阿諛奉承,他不堪忍受這種人格的侮辱,憤然地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田,決心拋棄功名利祿,與官場決裂。所以,他的退隱,是對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和反抗。
歸隱田園后,由于生活貧困,又經常接觸農民,因此,他對農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有了深切的了解和體會,這些就成為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生活泉源。他的作品,以詩歌為主,共120多首,其中大量的是描寫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的田園詩。這些詩,富有人民性、現(xiàn)實性,為人民所喜愛,后人稱他為“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他的代表作有《歸園田居》、《歸去來辭》等。到了晚年,陶淵明在總結全部社會經驗,真切感受勞動人民苦難、要求和理想的基礎上,虛構了一個人人豐衣足食、不納賦稅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詩人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這就是他的名作《桃花源詩》和詩序《桃花源記》。詩人在《桃花源記》這篇散文中特地說了一句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話,一方面是說桃花源里的人超然世外、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另方面又是筆力千鈞地否定了一切封建王朝,這是“無君論”的思想,反映了當時過著痛苦生活的農民意愿。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創(chuàng)作田園詩人的鼻祖,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人們稱為“陶體”。唐宋時期一些著名的大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
二、南北方的民歌
南北朝時期,民歌盛行。它是這一時期文學中的瑰寶。南方民歌的特點是優(yōu)美抒情,如流行于太湖流域的《吳聲歌》和流行于江漢地區(qū)的《西曲歌》。
北方民歌的風格與南方民歌迥然不同,多數是北方游牧民族在馬上奏的軍樂曲辭。其特點是雄壯豪放,尚武之風很濃。如《敕勒歌》(請同學們看課文),只27個字,便出色地描繪了遼闊蒼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又如《木蘭辭》,它用300多字,又五言為主的雜詩形式,描寫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轉戰(zhàn)12年,最后凱旋歸來,不受封官賞賜,回到故鄉(xiāng)的動人故事。木蘭也成了千百年來人們尊敬和喜愛的巾幗英雄。《敕勒川》和《木蘭辭》是北方民歌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三、大放光彩的書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達到百花盛開的境界,書法家創(chuàng)造出風格多樣的書法藝術,美不勝收。下面介紹幾位著名的書法家。
(1)鐘繇,潁川(今河南長葛縣)人。曹魏時大臣,后升任太傅,世稱“鐘太傅”。他對書法的最大貢獻是把隸書字體開始轉化為楷書。而且他的書法藝術很高超,能寫各種風格不同的字體,尤其是擅長隸書和楷書。人們稱贊他的書法“巧妙絕倫”。可惜他的真跡已失傳,現(xiàn)在看到的只有摹本《宣示表》了。后人把他和王羲之并稱為“鐘王”。
(2)東晉“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瑯邪(今山東臨沂)人。后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做過東晉的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他集書法之大成,獨創(chuàng)一家。他的楷書,進一步擺脫隸書的形跡,達到獨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書法的多面手,特別是善寫行書、草書。人們贊美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我們觀賞他的書法,是一種美的享受,令人贊嘆和陶醉。由于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后人尊稱他為“書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短m亭序》寫于公元353年。這年農歷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40多人,在會稽山陰蘭亭地方游宴興會。這班文人乘興寫了很多詩。王羲之也興致勃勃地揮毫疾書,為詩集寫了一篇序,故名為《蘭亭序》。此序共324字,筆勢開放俊朗,結構十分嚴謹。全文以“之”字最多,計有20個字,字字別開生面,無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歷代書法家也認為這是行書的絕代佳作。
《蘭亭序》原來為王羲之的子孫保存。后為唐太宗李世民所訪得,視為國寶,號召向王羲之學習,王羲之的字體成為書體正宗??上У氖翘铺谒篮螅瑢ⅰ短m亭序》手跡作為紀念品置于墓中。后來墓又被盜,手跡從此失傳!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只是摹本而已。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就名聞天下,慕名求字的人很多,“書成換白鵝”的故事就很典型,請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文介紹。
王羲之的妻子和7個兒子都愛好書法。尤其幼子王獻之,能繼承他的書法藝術,也是筆飛墨舞,人們尊稱他為“小圣”把他父子合稱為“二王”。
北魏時,統(tǒng)治者實行漢化政策,提倡學習漢文化,他們把書法藝術刻在石碑上,讓人們觀摩學習,通稱為“魏碑”,對當時和后世影響很大,因為它是一種重要的書體。
四、傳神的繪畫
(1)三國兩晉南北朝繪畫的特點
這一時期,由于佛教盛行,因而宗教畫占了主要地位。同時,山水畫也開始形成。宗教畫,是以宗教內容為題材的繪畫。山水畫是以寫自然景色為主的繪畫,是中國畫之一種。不過,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只是萌芽狀態(tài)。這就是當時繪畫的特點。當然,這時期還有人物畫、肖像畫等畫種。
(2)東晉大畫家顧愷之
顧愷之,字長康,小名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大畫家,他擅長人物畫。所謂人物畫,是指以人物為題材的繪畫。畫人物,難度很大。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因為畫人,不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顧愷之的人物畫,其特點是“傳神”和“神氣”,即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主要表現(xiàn)在眼睛上。只他點眼睛,畫中人就象活人一樣要和人說話了。他對藝術非常精心,常常廢寢忘餐,通宵達旦,象發(fā)癡一般。而且,他還是一個繪畫的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家。所以,人們贊譽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
這位繪畫大師,他的繪畫題材很廣泛,佛教故事、歷史故事、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都有??上Я鱾飨聛淼闹挥猩倭康哪”?,如《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請看課文插圖和書前的彩圖。)這兩幅畫,在繪畫技巧上,比較準確地描繪了各種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線條優(yōu)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時,從畫中讓我們了解到當時貴族婦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側面。這兩幅畫卷是我國藝術寶庫里極寶貴的遺產。但《女史箴圖》摹本,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時,被英帝所掠,現(xiàn)存?zhèn)惗卮笥⒉┪镳^。國內只能看到此圖的復制品。
(3)梁朝畫家張僧繇
張僧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南朝梁畫家。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院壁畫,主要是宗教畫。他還善于畫龍,傳說他在寺廟的壁上畫上四條白龍,其中兩條畫上眼眼后,破壁飛去。這就是“畫龍點睛”的典故。這傳說不可信,但反映了他的畫技高超。
五、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1)云岡石窟
魏晉南北朝時期,統(tǒng)治階級為了加強人們對佛教的宗教意識和膜拜,除到處興建佛寺外,還劈山削崖,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的武州山北崖。開鑿于公元460年前后,歷時百年之久。東西連綿1公里?,F(xiàn)有洞窟53個,其中主洞21個??偣驳窨塘思s10萬個佛像、飛天和供養(yǎng)人(指資助佛寺或以修行支持佛教的人),還有其他各種浮雕圖案。石佛大的高至數丈,小的只有幾寸。洞窟宛如佛國世界。第5窟是云岡窟的中心(請看課文插圖),洞內有一尊約55尺高的石佛,腳有14尺長,手的中指7尺長。如此高大,象征著皇帝的權威。其他佛像分列左右,一個比一個小,像征著大小群臣。那些飛天和矮小的供養(yǎng)人,猶如民眾和奴隸。統(tǒng)治者有意在洞窟中設計一幅世俗封建統(tǒng)治的圖像,只不過把它佛化罷了。據考證,其中五所石窟,各鑄造一尊大佛像,就是為了紀念北魏開國的五個皇帝。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請看書前彩圖),造型雄偉、細致,是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精品。
(2)龍門石窟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仿照云岡石窟,在洛陽市南25里的伊水岸邊,開鑿了龍門石窟。共有洞窟1352座,佛龕785個,數量之多,超過了云岡。開鑿時間之長,也超過云岡,延續(xù)室宋朝。龍門石窟的藝術風格基本上和云岡相同。但在佛像姿態(tài)上有很大不同。云岡佛教比較威嚴,龍門佛像比較溫和慈祥。龍門石窟的賓陽洞,洞壁上原有兩組浮雕,即著名的《帝后禮佛圖》(請看課文插圖),據說是刻畫魏孝文帝和皇后禮拜佛祖的場面??珊薜氖?,在1934年,被殖民者盜走,現(xiàn)存于美國的一個美術館。
龍門石窟還留下大量的碑刻,約有3680品。這是研究歷史和書法的珍貴資料。其中“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藝術的精品。這方面,也是云岡石窟所不及的。
總之,這兩大石窟是我國雕刻藝術的寶庫。雖然是統(tǒng)治階級出于政治需要而開鑿,但它畢竟是用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凝成,是歷代眾多的無名藝術家留下的珍貴的藝術瑰寶,為我們了解歷史和佛孝文化,鑒賞美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4.鞏固小結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藝術是發(fā)展的,有著輝煌的成就。這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具有各族的特色,而且這些文學藝術有承前啟后的作用?,F(xiàn)在把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簡單歸納一下,請看簡表(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成就簡表(二)
5.作業(yè)
(1)簡答建安詩人和陶淵明的詩不同特色。
(2)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學藝術的主要成就作一簡表。
相關推薦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能列舉出王羲之、顧愷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藝術代表。
引導學生了解王羲之書法藝術的特點,了解顧愷之的繪畫風格,了解石窟藝術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發(fā)展起來的。
過程和方法
指導學生收集王羲之、顧愷之、石窟藝術的有關資料,使學生學會研究性學習。
引導學生欣賞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提高其藝術欣賞水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習王羲之博采眾長,持之以恒、苦練書法、終有所成的事跡,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良好習慣,并鍛煉自己刻苦勤奮、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導學生了解書畫石窟藝術充分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增添愛國熱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書法、繪畫、石窟藝術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難點:這一時期書法繪畫藝術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我們中間有沒有練習書法的同學???
生:有。
師:書法是大家喜聞樂見,非常愛好的一種藝術,它是以中國特有的漢字作為表現(xiàn)對象的,中國的漢字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前面所學過的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啟發(fā):(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刻劃符號
(商代)甲骨文
(西周)銘文
(秦朝)小篆
(秦朝)隸書
師:根據這條線索可以看到漢字經歷了篆書、隸書等不同字體的演變,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又形成了楷書、行書和草書。這就是漢字的五種書體,同學們能辨認出這些書體嗎?(投影“漢字的五種書體”讓學生辨認)
師:篆書、隸書我們已經講過了,那么楷書、行書、草書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又叫正楷,特點就是結構端正,但寫起來較慢。草書筆畫相連,寫起來快,但不易辨識。行書介于楷書、草書之間,書寫既快又易辨識。如果說楷書給人的感覺是“靜”,草書給人的感覺是“跑”,那么行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走”。
講授新課:
師:說到“行書”,我們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對于楷書、草書、行書都有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被后人尊稱為“書圣”,同學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生:東晉書法家王羲之。
師:對于王羲之,同學們有多少了解呢?
生:(略)
師:知道王羲之為什么被后人尊稱為“書圣”嗎?
學生回答并展示王羲之的作品,教師總結:①王羲之書法博采眾長,書風獨特,繼往開來。他改變了前代比較質樸的書風,將字寫得端秀清新,絢麗華貴,有“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美稱。②王羲之是書法的多面手,篆、隸、草、行、楷各體皆精,留下了許多佳作名品。
師: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同學們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完成這篇《蘭亭序》的嗎?
生:講“曲水流觴”的故事。
師:《蘭亭序》全文只有324個字,卻記敘了整個集會的盛況,文筆流暢、情文并茂,字字有力、瀟灑,書法水平達到了頂峰,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至今人們仍然把它看作行書的最高楷模??上Ы裉煳覀兛吹降闹皇呛笕说哪”?,因為這部帖后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他酷愛王羲之書法,尤其喜愛這部《蘭亭序》,立下遺囑要把這部帖殉葬,于是這部“天下第一行書”便和唐太宗一起埋入了昭陵。
師:請同學們看“《蘭亭序》摹本局部”,把其中的“之”字都找出來,仔細觀察一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略)
師:(投影“之”字)王羲之追求結構上的變換或筆法上的變換,《蘭亭序》中共有20個“之”字,無一雷同。北宋書法家米芾曾寫詩稱贊:“之字最多無一似”,既無古怪離奇之嫌,又具出奇制勝之妙,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難怪《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那么王羲之為什么能寫成這樣的作品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關王羲之的事跡,討論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啟發(fā):
學習他人,博采眾長。(學生講王羲之向張芝、衛(wèi)夫人等名師學習的事跡)
持之以恒,苦練書法。(學生講“羲之墨池”的故事)
注意觀察,用心鉆研。(學生講“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師: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生:(略)
過渡:中國歷來就是書畫同源,許多書法家同時也是畫家,比如王羲之,在書畫上均有很高的造詣。不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繪畫方面成就最高的還是東晉的顧愷之。
師:同學們知道顧愷之最擅長畫什么嗎?其創(chuàng)作特點是什么?有那些代表作品呢?
生:(略)
師: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癡絕、畫絕,其中“畫絕”在“三絕”中最為突出。顧愷之的作品真跡今已無傳,只有若干流傳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指《女史箴圖》介紹畫面情景,同學們知道這幅畫現(xiàn)存哪里嗎?
生:(略)
師: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這幅畫被英軍劫去,現(xiàn)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對此同學們有何感想呢?
生:(略)
師:(投影《洛神賦圖》)這幅圖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同學們知道這幅畫描繪的怎樣的故事嗎?
生:(略)
師:《洛神賦圖》畫面人物眾多,風景秀麗,線條優(yōu)美,不愧為傳世之作。
過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除了書法、繪畫大放光彩,雕塑藝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xiàn)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高的藝術成就。
師:請同學們看書,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投影)(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討論回答,教師啟發(fā))
①我國的石窟藝術是如何興起和發(fā)展的?
②當時有那些著名的石窟藝術代表?
③為什么當時北方會盛行鑿窟造像之風?
教師展示關于龍門石窟和云岡石窟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充分體會北朝石窟藝術的特點,理解它們在我國藝術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懂得珍惜和愛護這些文化瑰寶。
在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請部分游覽過這些景點的學生制作小課件向全體同學展示和介紹自己眼中的龍門或云岡石窟。
探究活動:
結合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探討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高度繁榮的原因。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歷史的傳承角度和民族大融合特別是佛教的興盛對這個時期的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還可以從分裂時期的局部統(tǒng)一與安定有利于文化的發(fā)展等角度來探討這一時期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的原因。這樣,學生才能夠從宏觀歷史的角度來理解這一時期的文化繁榮的原因,同時也才能夠理解它自身的特點及其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歸納總結: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書畫雕塑藝術異彩紛呈,這些藝術成就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而且也是全人類文化結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藝術寶庫增添了瑰寶。
布置作業(yè):
①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書寫、繪畫工具“文房四寶”的歷史。
②臨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體會他書法藝術的特點。
一、填空題:
1、東晉有“書圣”之美譽的是著名書法家,代表作為。
2、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陽的,都是我國古代雕塑中石窟藝術的寶庫。
二、選擇題
1.《女史箴圖》的作者是()
A.王羲之B.王夫之C.顧愷之D.王獻之
2.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是在()
A.三國時期
B.東漢末年
C.南北朝時期
D.兩晉時期
3.下列關于石窟藝術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體現(xiàn)了田園詩意境
B.包含外來藝術特色
C.不限于雕刻藝術
D.是佛教盛行的結果
答案
一、1、王羲之 《蘭亭序》 2、云岡石窟龍門石窟
二、1.C2.B3.A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導學案
七年級歷史導學單
.………………………………………………………………..
主備人:審核人:編號:
班級:姓名:小組: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心中有目標,你就會走向成功)
1.了解王羲之書法、顧愷之繪畫的成就和藝術特點
2.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是稱贊()A.王獻之的字B.顧愷之的畫C.王羲之的字D.吳道子的畫2.王羲之擅長:①行書②楷書③隸書④草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體現(xiàn)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高藝術成就的是()A.書法B.繪畫C.雕塑D.石窟藝術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發(fā)展的原因是()A.繪畫藝術B.雕塑藝術C.佛教的傳播D.社會穩(wěn)定5.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A.《洛神賦圖》B.《女史箴圖》C.《蘭亭序》D.《神滅論》
6.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開鑿于()A.西漢時期B.東漢時期C.三國時期D.南北朝時期
7.下列名畫中,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的是()①《步輦圖》②《清明上河圖》③《女史箴圖》④《洛神賦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8.看到成語“畫龍點睛”,你最有可能聯(lián)想起“以形寫神”的著名畫家:A.王羲之B.祖沖之C.顧愷之D.賈思勰9.下列屬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成就的是()①編鐘②“畫圣”王羲之③顧愷之的“女史箴圖”④兵馬俑⑤石窟藝術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⑤10.某電視劇攝制組布置一個三國初期時曹植的書房場景,其道具有四樣,根據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判斷其中搞錯的是()①書桌上有毛筆、紙張②書桌上有一疊印制的書籍③墻上掛有臨摹的《洛神賦圖》④書桌上放有一盤葡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七年級歷史上冊《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備課教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備課教案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了解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和藝術特點,列舉其代表作品;了解顧愷之的繪畫風格及其代表作品;列舉出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
2、學習重點: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書法、繪畫、石窟藝術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3、學習難點:如何使學生盡快理解和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繪畫藝術特點。
你知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時期有哪些突出的藝術成就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各目,并完成填空:
項目
人物
藝術特點/風格
代表作
書法
繪畫
石窟藝術
1、你聽說過關于王羲之練字的故事嗎?請列舉一例,并談談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2、你的疑點、難點:
一、單項選擇題
1.被人們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藝術是()
A.陶潛的詩B.顧愷之的繪畫C.王羲之的書法 D.云岡石窟的浮雕
2.魏晉時期被后人譽為“書圣”的著名書法家是()
A.王羲之B.顧愷之C.柳公權D.張懷素
3.東晉杰出的畫家是()
A.司馬遷B.顧愷之C.王羲之D.張仲景
4.顧愷之的繪畫以什么畫最為突出()
A.山水畫B.花鳥畫C.人物畫D.風俗畫
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創(chuàng)造了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這一時期最高的藝術成就是指()
A.秦始皇陵兵馬俑 B.王羲之的《蘭亭序》
C.石窟藝術 D.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6.北朝時期,石窟藝術的出現(xiàn)同下列哪一現(xiàn)象有直接關系(?。?/p>
A.佛教盛行B.社會動蕩 C.社會穩(wěn)定 D.繪畫發(fā)展
7.石窟藝術的特點是()
A.以雕刻為主B.以雕塑為主C.以繪畫為主D.綜合了雕塑和繪畫
一、非選擇題
材料一:“飄若浮云,矯若驚龍?!?/p>
材料二:“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伴L,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p>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評價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他處在哪個朝代?
2.他擅長的書法有哪些?他有什么代表作品?
3.他被后人稱之為什么?
4.在空格內填寫他的書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