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7第一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第一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這節(jié)課是大家進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節(jié)歷史課,對于歷史,大家并不陌生通過書籍和影視劇我們了解了許多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下面請大家說說你知道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歷史人物。
自從有了人,就有了人類歷史。誰能告訴大家最早的人類產(chǎn)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樣產(chǎn)生的呢?請大家看“導入框”中的內(nèi)容。
那么,人類是怎樣誕生的?歷史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關于人類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呢。誰能為大家講述一下?
有關人類起源,無論西方的上帝造人還是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都是神話傳說,那么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人類社會的最初階段到底是怎樣的?我國的歷史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誰是祖國境內(nèi)最早的居民呢?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頁上“元謀人的牙齒”圖。這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fā)現(xiàn)的,元謀人化石包括兩顆上門齒,同屬一個成年人,根據(jù)考古研究判斷,這兩顆牙齒的特征,近似于現(xiàn)代蒙古人種。元謀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經(jīng)考古學家斷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在化石地層中,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動、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燒骨。經(jīng)考證認為,這是當時人類用火的遺跡。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元謀人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
那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看看古猿是怎樣演變成人的?古猿生活在森林里。生活在這里的古猿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代的猿類。而那些失去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從樹上來到地面,開始過著陸地生活。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古猿不適應環(huán)境變化死去了,活著的古猿為了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逐漸學會了利用前肢來采集果實、捕捉動物、折樹枝和抓取石塊當作武器,以抵御野獸的侵襲,這樣后肢主要用來支撐身體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漸出現(xiàn)了。這種分工導致了前肢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腳分工又引起了整個身體結構的變化。在長期的演進過程中,大腦有了意識,希望把看到的事物和行為表達出來。因此有了呼叫、手勢表達、發(fā)出聲音,語言產(chǎn)生了。經(jīng)過漫長的過程,這些古猿在勞動中進化為人類。
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遠古時代,親歷了由猿到人的過程。使我們對古人類的產(chǎn)生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早期的人類是怎樣生活的呢?
古人類文化遺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最早是20世紀開始發(fā)現(xiàn)的,我國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發(fā)現(xiàn)了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以后又發(fā)現(xiàn)了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迄今為止,北京人遺址共發(fā)現(xiàn)頭蓋骨6個,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以及其他的遺骨化石,共屬于40多個個體。還有石器和經(jīng)過打擊的石片、灰燼層、燒過的土塊、石塊等。這些發(fā)現(xiàn)證明北京人已經(jīng)使用火。北京人使用石器和火遺跡的發(fā)現(xiàn),為從猿到人演變提供了有力證據(jù)。
經(jīng)過碳素斷代和古地磁斷代、樹木年輪斷代等科學技術的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萬至二十萬年之間。
北京人是怎樣生活的呢?請大家看第2頁“北京人”的內(nèi)容。思考以下問題:1、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有什么特征?說明了什么問題?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組織形式有什么特點?是由什么決定的?3、,北京人已學會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對北京人來說有什么作用?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有什么意義?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樣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豐富,既然我們知道了北京人已經(jīng)會制造簡單的工具,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自然火,那么,我們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大家回答了有關北京人的一些問題,對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其實,在古人類文化遺址中,除元謀人、北京人之外,祖國境內(nèi)的原始人類活動遺址還分布著許多,距今一萬八千年的山頂洞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課本3—4頁有關山頂洞人的內(nèi)容,然后議一議,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1、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顯的進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同學們應該從體質(zhì)特征、制造工具的技術、人工取火、社會組織等方面進行比較。2、同學們可以看課本中“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圖畫,思考:山頂洞人會制造骨針,有了裝飾品,這說明什么?
誰能為大家就你了解的有關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情況,用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以便使同學們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剛才我們通過填表把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作了一個比較。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這就是課本上提到的氏族,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集體。氏族是一種組織形式,就像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與當時的婚姻狀況有關,在原始人群階段,由于剛剛由猿轉化而來,因此彼此之間沒有婚姻觀念。屬于群婚狀況,也就是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而且沒有輩份觀念。到了山頂洞人時期,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在婚姻形態(tài)上比原來進了一大步。盡管還屬于群婚的性質(zhì),但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家庭觀念。這個時候的婚姻狀況屬于族外群婚,就是兩個集體之間的男女可以通婚,但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所以很難確定后代的身份,后代只能按母親的血統(tǒng)把有血緣關系的人集合在一起,組成的集體,就是氏族。我們一定要明確氏族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沒有私有財產(chǎn)、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的群體。
《西游記》、姜子牙、曹操、康熙等
學生看書、討論
學生1:上帝用泥土創(chuàng)造出世上第一個男人亞當,后又取其肋骨創(chuàng)造了女人夏娃,讓二人結為夫妻,他們成了人類的始祖,他們生活在伊甸園,生活美滿幸福,后來,受到一條蛇引誘他們偷吃了樹上的禁果,懂得了愛情、羞恥、心明眼亮、聰明起來。但是這受到了上帝的懲罰,被趕出了伊甸園,到了人間,他們就成了人類的祖先。
學生2:盤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兩部分,但沒有人類存在。有個女神叫女媧把泥土揉到一塊,捏成了一個個小人,吹口氣,人就活了,后來,女媧累了,便用一根藤條從泥中一抽。甩出許多泥點,泥點變成了一個個小人,這樣就有了人類。
學生3:人是由古猿變來的。
學生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簡單,是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依靠原始而簡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斗爭。
教師引導:說明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十分低下。
學生2: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構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師:北京人為什么以這種方式生活?為什么不像我們今天一家一戶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是由生產(chǎn)力水平極端低下、環(huán)境惡劣、生產(chǎn)工具極其簡單決定的。因為在這種條件下,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生存下去,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爭,才有生存的可能。
學生3:北京人可以用火來嚇跑野獸、燒烤食物、照明、防寒。
師: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吃了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減少了疾病,促進了體質(zhì)的發(fā)展,這一切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邁進了一步?;鸬氖褂?,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學生4:是在下雨打雷時引發(fā)森林大火,北京人從森林里撿到了燒熟的動物的尸體,從而知道了熟食的味道更加鮮美,把火種保留了下來。
學生5:天氣炎熱干燥,森林草木自然起火,北京人保存了火種。
學生6:露天煤的自然起火,給北京人提供了火種。
學生7:北京人在制造工具時,石塊碰撞摩擦起火。
學生看書、討論……
學生:天亮以后,北京人開始成群結隊往外走,男子去狩獵,女子去采集,傍晚時,采集狩獵回來后,他們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給大家。男子把打到的獵物剝皮,把肉割開,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燒烤。燒熟后,分配給大家。當人們吃飽肚子后,就又進入夢鄉(xiāng),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遠處的野獸自然也不敢靠近山洞。
學生看書,討論……
山頂洞人的模樣與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山頂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這從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山頂洞人已經(jīng)開始佩帶裝飾品,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懂得愛美。山頂洞人已開始進入氏族生活。
“氏族”一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因此必須詳細講述,這有利于學生對此之前之后原始社會組織結構的了解。
擴展閱讀
第1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第1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與元謀人相關的基本知識
掌握
有關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觀察比較
古猿、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或現(xiàn)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
想象描述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思考比較
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進步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
愛國情感
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值得熱愛
思想意識
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應該珍惜它教學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歷史年代距今久遠,需要科學推斷和合理想象這些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結合“導入框”內(nèi)容放映有關傳說的錄像,激發(fā)學生興趣。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我國最早的人類
教師根據(jù)幻燈片簡介1965年在云南元謀盆地的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指出:
1、“距今約170萬年”這個數(shù)據(jù)經(jīng)科學測定出來,是我國考古學界一致公認的研究成果。但是近來不斷有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其中有兩處可能比元謀人更早。一個是重慶巫山龍骨坡的“巫山人”,另一個是山西芮(ruì)城縣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誰是我國境內(nèi)最早的居民,學術界未有一致的定論。說不定在座的同學中,將來有人會探究出新的成果,為我國歷史科學的殿堂添磚加瓦,使它更加燦爛輝煌。
2、遺存中的牙齒是人類的,而且有幾件打制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燒骨則證明他們已知道用火了。
北京人
教師簡介1929年以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指出:
1、裴文中發(fā)現(xiàn)北京人第一塊頭蓋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以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40多個北京人個體。
3、洞內(nèi)還發(fā)現(xiàn)近10萬件石器。由此可見,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
結合教材內(nèi)容放映有關“北京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
1、頭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頭像幻燈片以及相關表格,讓學生對比古猿、北京人、現(xiàn)代人的頭部區(qū)別,得出結論——北京人的頭部特征與古猿區(qū)別不大,與現(xiàn)代人區(qū)別卻很大。
項目
前額
眉脊骨
顴骨
吻部
下頜
古猿
低平
粗壯
高突
前伸
很不明顯
北京人
低平
粗壯
高突
前伸
很不明顯
現(xiàn)代人
高聳
細柔
低突
后斂
明顯2、打制石器:指導閱讀課本第6頁的“自由閱讀卡”,學生討論:“打制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什么不同?”接著指導閱讀同頁的“活動與探究”2,組織學生討論(題目如書)。
3、用天然火:指導閱讀課本第4頁的“動腦筋”(介紹北京人遺址的灰燼堆),學生討論:“北京人遺址里為什么會留下這么多的灰燼堆?”(他們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種。)
4、群居生活:指導閱讀課本第3頁的“《韓非子》語句”,觀察彩色插圖《北京人生活時期的部分動物》以及《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學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山頂洞人
結合課文放映有關“山頂洞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比較、辯論。
1、頭部特征:放映北京人、山頂洞人、現(xiàn)代人的頭部區(qū)別,得出結論: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2、生產(chǎn)生活水平:指導閱讀4—5頁有關山頂洞人的“正文”和“閱讀文字”,組織學生活動。
A.問:“山頂洞人的遺址里還有沒有大量的灰燼堆?這是為什么?”(已能人工取火,不必刻意保存火種了。)
B.放映《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幻燈片,學生“動腦筋”并辯論(見教材第5頁)。
C.放映第6頁“活動與探究”1的幻燈片,學生先思考:“應從哪些方面比較?”接著放映《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幻燈片標題行,然后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各項答案。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體質(zhì)形態(tài)
工具制造
用火水平
生產(chǎn)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用天然火
采集、
狩獵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
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人工取火
采集、
漁獵
懂得
愛美
氏族公社D.教師通俗地解釋“氏族公社”里血緣紐帶、財產(chǎn)公有、平等相處等情況。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運用幻燈片提問并對照答案)
1、《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講到了三種代表。其中,元謀人被稱為“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山頂洞人的模樣已經(jīng)同現(xiàn)代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2、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距今年代分別是約170萬年、約70萬到20萬年、約18000萬年。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分組填《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
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2課《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總第課時 .?。?br>
:知道祖國境內(nèi)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北京人、山頂洞人
:對本課基本內(nèi)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認真閱讀第一課課文,完成下面的填空,請認真書寫。
一、元謀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省縣
2.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約年,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人類。
3.生產(chǎn)生活:會制造和知道
二、北京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 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距今約年至年
3.體質(zhì)特征:保留了 的某些特征, 分工明顯
4.生產(chǎn)生活:
(1)工具:能夠和工具,(2)用火:會使用,會
5.社會關系:共同勞動,過著生活,形成了早期的。
三、山頂洞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的洞穴內(nèi) 2.距今年代:距今約年
3.體質(zhì)特征:模樣和基本相同
4.生產(chǎn):(1)工具:仍用,已掌握和技術,
(2)用火:會,(3)靠、 為生,還會
5.生活:
(1)原始人群之間出現(xiàn)的交換(2)用縫制衣服,懂得
項目北京人山頂洞人
生活時期
體質(zhì)特征
勞動工具
取火方式
生產(chǎn)活動
社會組織
思想觀念
(3)山頂洞人死后要
6.社會關系:?。ǎ保┙M織:按關系結合成
(2)特點:使用公有 ,勞動,共同分配 ,沒有 的差別。
:請試著用表格總結本課知識點
圖說“人類起源與發(fā)展”
第1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學案
第1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學案
1.知道祖國境內(nèi)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2.通過觀察古猿、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像,說一說他們的區(qū)別,理解人類的進化。
3.認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對本課基本內(nèi)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一、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距今時間:;地點:。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二)北京人
1、距今時間:;地點。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北京人使用工具:;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世界上發(fā)現(xiàn)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三)山頂洞人
1、距今時間:;地點。
2、山頂洞人的生活與北京人相比,其進步之處:體質(zhì)特征;制造工具的技術:;火的使用: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這一看法嗎?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塊有何區(qū)別?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三、精講點撥
1、“遠古社會”指的是原始社會;“傳說時代”大體上是指人類進入氏族公社時期以來的原始社會時期。遠古社會也可以稱為遠古時代,與傳說時代沒有明顯的界限,兩者都屬于模糊的時間概念,泛指原始社會。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都屬于“遠古社會”。
2、氏族公社的特點:有血緣關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成的群體);財產(chǎn)共有(沒有私有財產(chǎn));地位平等(共同勞動,共同消費食物)。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進步之處:
類別北京人山頂洞人
體質(zhì)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火的使用天然火會人工取火
社會組織原始群氏族公社
四、歌訣總結:
一百七十萬年前,云南“元謀人”出現(xiàn),
會造工具能用火,人與動物分界線。
北京人在周口店,打制石器已出現(xiàn),
群居生活天然火,原始社會已顯見。
山頂洞人周口店,距今整整三萬年,
磨光鉆孔新技術,人工取火史無前,
血緣關系成氏族,沒有貧富和貴賤。
五、達標訓練: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長城、看故宮外,你還能()
A.參觀山頂洞人洞穴B.參觀半坡遺址
C.參觀大汶口遺址D.參觀元謀人遺址
2.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主要是因為()
A.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中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類的化石
B.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曾在這里生活過
D.這一遺址在我國首都北京境內(nèi)
3.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
A.人工取火B(yǎng).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從事勞動
4.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元煤人已經(jīng)知道用火B(yǎng).北京人已會人工取火
C.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D.北京人已會保存火種
5.骨針是下列哪一遠古居民曾使用過的工具()
A.元煤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藍田人
6.愛美之心遠古就有之,下列我國遠古人類當中,懂得愛美的人是()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元煤人D.藍田人
7.下列有關氏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是按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B.氏族成員多勞多得
C.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內(nèi)部沒有貧富差別
8.據(jù)考古報道,安徽發(fā)現(xiàn)的繁昌人距今有180萬年。如果這是真實的那么我國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年
A.10萬年B.20萬C.100萬年D.180萬年
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A.群居生活B.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C.人工取火D.使用簡單的語言
10.山頂洞人已經(jīng)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主要標志是()
A.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B.按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
C.居住在一起D.他們的模樣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11.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種遠古人類,已經(jīng)懂得人工取火,會制作裝飾品,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請你判斷這種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藍田人
12.假如有一天山頂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們可能會認為北京人()
A.長相像猿,比較丑陋B.會做項鏈,懂得愛美
C.會縫制衣服,比較文明D.用人工取火,比較先進
13.根據(jù)片斷聯(lián)想:①發(fā)現(xiàn)于周口店的龍骨山②能夠直立行走,但還保留著猿的體質(zhì)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過著群居生活,題中所述的這一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14.下列關于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居住地區(qū)不同②體質(zhì)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裝飾品不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在下列遠古人類中,使用打制石器,并已經(jīng)懂得磨光和鉆孔技術的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環(huán)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他們無法生活下去,于是就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過著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的,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他們的生活很艱苦。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歸納出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在生活方面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