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動物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0地面上的動物。
課時教案
第周星期教學課題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
第2節(jié)地面上的動物(第1課時)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
(1)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使學生能概述地面上動物適應地面環(huán)境的特征。
(2)觀察常見的哺乳動物,概述哺乳動物的特征。
2、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家兔的內(nèi)部結構圖示,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和綜合的能力。
(2)利用對現(xiàn)實生活中哺乳動物之間形態(tài)特點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多種多樣的動物,培養(yǎng)關愛動物的情感。
(2)了解動物與人類具有的密切關系,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探究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對哺乳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理解。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各種地面動物特征的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
師:在地面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chǎn)者”,大家還記得“消費者”是什么嗎?
生:動物。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面上的動物。
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
[正課]
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
組織學生查詢信息庫中有關“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知識。查詢信息庫識記相關的內(nèi)容。
師:提出問題:除“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以外,你知道地面上還有哪些種類的動物嗎?
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生:得出——地面上還有家禽和昆蟲等動物。
組織學生利用課本提供的幾種動物圖片資料,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
1、它們屬于哪一類動物?
2、請說出這些動物有哪些適應它們生活環(huán)境的特征?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組一名組長,共同討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組織學生(組長作為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結合課前查閱的背景材料(見電子稿),對學生的討論結果作適當補充。各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認真傾聽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
(有可能需要的知識:地面上的動物主要有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等幾類,其中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如:猴、猿、鴨嘴獸、袋鼠、海豚、蝙蝠、家兔等],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體表長毛、恒溫、胎生、哺乳。爬行動物包括蜥蜴、壁虎、蛇、龜、鱉、鱷等,它們屬于變溫動物,大多數(shù)有冬眠習慣。
可能需要詳細介紹的動物及其資料:[北極熊]生活在有大片浮冰的北極南部邊緣地帶。媾緊靠著海洋,有一塊塊斷裂開來的浮冰和來這里繁衍的海豹。北極熊以捕食海豹為生,特別是環(huán)斑海豹。它們常趴在冰面上海豹的通氣孔旁邊等著,或是當海豹爬上冰面休息時就躡手躡腳地撲過去。北極熊為了覓食而長途跋淑,路程長達70千米。它們每天都找尋食物。當冬天海水結冰,浮冰面積擴大時它們會向南遷徙,夏天再回到北邊。初冬時分,雌熊便不再四處游蕩,它會在雪地上挖一個洞,在洞里產(chǎn)下2-3只熊仔。熊媽媽乳汁中脂肪含量很高,靠著這么豐富的營養(yǎng),熊仔會迅速長大,并能保持體溫。在3月或4月時,它們便從積雪的家中出來,此后再跟母親一起呆上兩年。北極熊很適應寒冷地區(qū)的生活。它們那白色的皮毛與冰雪同色,便于偽裝,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層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腳板和小爪墊,北極熊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覆蓋著皮毛。多毛的腳掌有助于在冰上行走時增加摩擦力而不滑倒。捕獵北極熊現(xiàn)在受到了嚴格控制。北極的土著----因紐特人,仍每年捕殺少量的北極熊。他們用北極熊的毛皮制衣。除了它那維生素A含量過高而有毒的肝,其他的都被吃掉。[長頸鹿]在非常遼闊的大草原和半沙漠地區(qū),身材高就可以看得很遠。這樣,很容易看見敵人,自己就能及時逃脫。長頸鹿大約有5.5米高,它就象一座流動的了望塔。順便提一下,長頸鹿頸堆骨的數(shù)量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也是7塊,只是每要長得多。一對對雄性長頸鹿通過打斗來確定誰最強。它們肩并肩站在一起用頭互相猛烈撞擊。還把脖子纏在一起,但戰(zhàn)斗中沒有一頭長頸鹿會受重傷。成年長頸鹿用它那大而有力的蹄子保護自己,它們可以把一頭獅子一腳踢死。而年幼的長頸鹿盡管出生時就己有約2米高,但還不是很強壯,所以它們更多的時候處于危險中。)
組織課前查閱資料的學生向大家展示相關資料。展示相關資料,同時與其他同學交流。
[知識小結]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面上的生物多種多樣,而它們之所以能夠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是因為各種生物都具有適應其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
學生與教師共同小結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
板書設計
地面上的動物主要有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等幾類,其中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如:猴、猿、鴨嘴獸、袋鼠、海豚、蝙蝠、家兔等],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體表長毛、恒溫、胎生、哺乳。爬行動物包括蜥蜴、壁虎、蛇、龜、鱉、鱷等,它們屬于變溫動物,大多數(shù)有冬眠習慣。
作業(yè)布置預習家兔的知識。JAb88.cOm
教學后記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的同時,學生涉及問題的答案可能遠遠超過了初中生物的范圍,這是一個問題。教師回答的過于專業(yè)學生就聽不懂了,而一些問題,教師又很難給出深入淺出的答案。這樣對教師“深入淺出”的要求提高了,同時要求教師掌握更多更加接近現(xiàn)實的知識,和把理論知識形象化的能力。
相關知識
地面上的植物教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地面上的植物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1節(jié)地面上的植物(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他們的生活習性,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夠區(qū)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異同。
3.以貫眾和葫蘆癬為例,知道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1.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是,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
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讓學生了解主要植物類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特征。
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觀察。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在地面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森林里有高大的樹木,沙漠里有栽種的莊稼,校園里有樹木花草。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認識地面上許多生物的特征,了解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二、授新:
無論你是栽花種草,還是吃蔬菜、水果,都與許多常見的植物有關。這些生長在地面上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構成人們喜歡的園林風景或田園風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你能舉出你熟悉的身邊的植物的名稱嗎?
(學生舉例,要求描述所舉例的植物的形態(tài),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個器官中較能突出該物種特征的地方,還有名稱)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景倒入
用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首錄象,以及在各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的動物圖片資料,調(diào)動學生視聽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
根據(jù)生活環(huán)境的差別,把動物分為地面上生活的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動物、空中生活的動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動物
自主探究
地面上的動物有哪些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1.北極熊為什么能適應北極寒冷的氣候?
2.蜥蜴依靠什么結構真正擺脫了水的束縛
3.東北虎有什么法寶才能在森林里稱王?
4.長頸鹿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5.龜鱉類如何保護自己呢?
6.你有過與哺乳動物親密接觸的經(jīng)歷嗎?
學生搜索、討論、分析、反饋:
1.厚厚的皮毛,保溫
2.鱗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迅速行動,感官發(fā)達。
4.與其他食草動物食性不同,找到適合其自身發(fā)展的方式
5.厚厚的甲殼
6.自由發(fā)揮
交流討論
1.讓學生自主瀏覽“學生活動網(wǎng)頁”,并回答環(huán)節(jié)的問題
2.教師作為平等交流的一員參與交流、討論,師生互動,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要對交流作點評、點撥,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3.教師提出關于展示動物如何適應環(huán)境的問題,把握導向
1.學生在相關資料庫里搜索相關知識,兩人一組完成互動環(huán)節(jié)
2.對學生活動提出建議或問題,以達到生生互動的效果。
3.對所有參加活動的小組給予評價
歸納小結
1.強調(diào)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看待事物,用辨證的、發(fā)展的觀點分析事物
2.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jù)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
3.簡單歸納地面動物適應地面復雜環(huán)境的特征
1.通過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觀點
2.進一步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課外延伸
1.學生建立動物小檔案,充實到本節(jié)課的資源庫中
2.妙趣角
3.開展一些動物的猜謎活動
1.依據(jù)教材DIY,開展課外活動
2.激勵學生搜索經(jīng)濟生物、其他環(huán)境下的動物相關資料,為以后的課程作準備四、教學參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種多樣的植物圖片作為觀察對象。學生課前收集的植物圖片作為交流和適當?shù)拿枋?。在此基礎上,學生自愿組成若干小組,到校園里觀察各種植物。
猴面包樹:生長在非洲熱帶草原的一種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樹,能生長4000~5000年,是著名的長壽植物。身高可達20m左右,樹干直徑有9m多,遠遠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棟棟房子。這種樹的樹冠巨大,果實又圓又長,很像黃瓜,果肉多汁,吃起來味道并不好,但猴子特別愛吃,猴面包樹的名稱就是由此得來的。
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長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里。它一生只開一朵花,花也特別大,一般直徑有1m左右,最大的直徑可達1.4m。有5片花瓣,呈鮮紅色,上面有點點白斑,每片花瓣有30~40cm,花心像個面盆,可以盛7~8kg的水,整個花有6~7kg重。
捕蠅草:多年生草本,捕蠅草的葉……
雪松:觀賞植物,可以美化環(huán)境,木材堅實,致密而均勻,具香氣,可以作為建筑、橋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錢:綠色扁平的葉狀體,貼地生長,外型很像中國古代的錢幣。屬苔蘚植物,沒根、莖、葉的分化
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類,葉貼生于樹干上,呈不規(guī)則的叉裂,形狀好似鹿角。這種植物只分布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950m處的熱帶雨林中,多附生在樹干和樹枝上,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教學感受:
地面上的植物(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地面上的植物(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面上的植物(教案)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做調(diào)查記錄,了解植物的多樣性,并將所知道的植物進行簡單的歸類。
2、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描述它們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
3、通過小組分工收集資料,不斷提高自主學習、信息獲取、分析和綜合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在校園里觀察了植物,下面請幾位同學介紹你熟悉的植物,對它的(根、莖、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和生活的環(huán)境等進行適當?shù)拿枋觥?br> 學生介紹熟悉的植物
思考:在你們介紹的植物中哪些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什么植物?
教師介紹種子植物的概念。種子植物又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二)、教學
一、觀察桃
1、觀察和討論桃的外形它的植物體由哪些器官組成?
答:桃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2、觀察和討論桃的花形態(tài)和結構:
桃花的結構示意圖:思考
(1)一朵桃花由幾部分組成?
(2)最主要的是什么結構?
(3)受精后花的各部分發(fā)育成什么?
答:(1)雌蕊(柱頭、花柱、胚珠、子房)、雄蕊(花藥、花絲)、花瓣、萼片、花托。
(2)最主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3)胚珠發(fā)育種子,子房發(fā)育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
3.觀察和討論桃的果實:分為幾部分?肉質(zhì)果皮、種子。
4.觀察自帶的幾種被子植物的花和果的結構,它們與桃的花和果實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
5、小結:被子植物的特征
二、觀察馬尾松
觀察馬尾松的外形、葉和松球果的結構,與同學一起討論問題。
思考:葉的形狀是怎樣的?現(xiàn)桃相比,馬尾松的葉的形態(tài)與它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觀察一個松球果,有沒有找到種子?種子外面有沒有果皮包被著?哪些植物屬于裸子植物?
小結:裸子植物大多數(shù)是高大喬木,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種子裸露在外,沒有果皮包被,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地方。
裸子植物在用材和造林、醫(yī)藥工業(yè)、食用以及觀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地面上的植物
一、觀察校內(nèi)的植物
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1.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2.桃花的結構
3.觀察馬尾松
教學后記:
地面上的植物
課時教案
第周星期
教學課題
第九章地面上的生物
第一節(jié)地面上的植物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夠區(qū)別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異同。
(3)以貫眾和葫蘆蘚為例,知道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標(1)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時,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讓學生了解主要植物類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觀察。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
教具準備
學生:1.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收集形形色色的植物圖片。
教師:1.利用網(wǎng)站資源查詢、收集相關資料。
2.了解校園植物,使有利于學生的課外觀察。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師:無論你是栽花種草,還是蔬菜、水果,都與許多常見的植物,構成人們喜愛的園林風景或田園風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態(tài)和繁衍,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師:引入在地面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下面來看一些植物圖片,試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2.學案之一:觀察形形色色的植物師:PPT圖片,猴面包樹、捕蠅草、豬籠草、地錢、大王花、雪松、鹿角蕨。一些花會圖片,國家珍稀保護植物圖片等。師:認識以上圖片中的植物,能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嗎?你可以從中選擇一種比較感興趣的生物,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或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課外完成)(活動)觀察校園里的植物校園里生活著許許多多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有高大的喬木,有低矮的灌木,有的是木本,有的是草本,有的莖直立挺拔,有的莖攀援纏繞,有的葉片寬大。有的葉片狹窄細長,這些植物你能認識幾種?能說出它們的特點嗎?實施方法:1、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選擇校園的一個地方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2、選擇其中一種熟悉的植物,對它的形態(tài)(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環(huán)境等進行適當?shù)闹参?。生:討論?、觀察的植物種,有哪些植物開花?有結果的嗎?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開花的有:月季、茶花、櫻花、含笑、六月雪、杜鵑花、桂花……結果的有:枇杷……相似處:都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相似的結構。2、不結果實的植物都很矮小嗎?說說你的理由觀察一些不結果的植物,它們比較矮小,其根、莖沒有結果的植物發(fā)達,根不發(fā)達,從地面吸收水分的能力較弱;莖細小,運輸各種物質(zhì)的能力葉較弱,所以生長受到限制,植株就比較矮小。3、樹蔭、墻角狹的植物有什么特點?這些植物的植株比較矮小,不開花的植物,葉片薄而小,根部很不發(fā)達,開花的植物中,根較發(fā)達,葉片也比較寬大。3.學案之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師:閱讀(或播放視頻)——課本P45第1、2自然段,了解三個名稱:種子植物——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以下兩種:①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即常見的綠色開花植物)②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活動)觀察桃:桃,是果園或花園里常見的一種多年生的木本被子植物1、觀察桃樹外形(圖9-2),它的植物體由哪些器官組成?2、觀察桃花結構(圖9-3),掌握各部分名稱3、觀察桃的果實(圖9-4),了解桃的各部分名稱4、觀察其他幾種被子植物(圖9-5),想想它們與桃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它們的果實里有多少種子等?師:閱讀——信息庫(P60)資料“花和果實”,了解花與果實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歸納:花柄、花托、花萼(萼片)、花冠(花瓣)花絲雄蕊花蕊花藥(含花粉)花柱頭雌蕊花柱子房子房壁——果皮果實胚珠——種子(注:如子房中有多個胚珠,就可形成多個種子)補:信息庫:水稻花,多種多樣的果實。生:討論——1、被子植物名稱中的“被子”是指果實的哪一結構?你熟悉的桃核是不是桃的種子?為什么?“被子”是指果皮,桃核是內(nèi)果皮和種子。2、在你認識的植物中,還有哪些是被子植物?舉2~3例加以說明。綠化:樟樹、梧桐、白楊……花卉:月季、牡丹、玫瑰、郁金香……蔬菜:青菜、花椰菜、蘿卜、萵苣……糧食:水稻、玉米、高梁、紅薯……師:歸納——閱讀P47第一段后進行歸納:1、被子植物最高等、數(shù)量多(20多萬種)、分布廣2、絕大多數(shù)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3、少數(shù)種類寄生(圖9—8)(活動)觀察馬尾松1、馬尾松簡介:閱讀P47最后2段2、觀察也(圖9-9)葉的形狀是怎樣的?(針形),與桃的葉相比,馬尾松葉的形態(tài)和結構與它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3、觀察松球果(圖9-9左):有沒有看到種子,種子外有沒有果皮包裹著?生:討論——1、與桃的果實相比較,馬尾松的種子有什么特點?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2、你能說出校園里有哪些植物是裸子植物?你判斷它們屬于裸子植物的依據(jù)是什么?校園里存在的裸子植物有:水杉、雪松、銀杏、蘇鐵、棕櫚……這些植物沒有形成球果時,主要是通過葉片形狀來判別,一般呈針形,線形或鱗形的裸子植物(銀杏除外)。比較準確的判斷方法是依據(jù)所結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裹,沒有的就是裸子植物。閱讀:P48最后一段及觀察圖9-10。了解我國裸子植物概況。信息庫中“植物”“活化石”——水杉。4.學案之三: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師:在高大樹木下的陰濕處,或者在墻角和巖縫處,常常生長著一些低矮的植物,通常就是蕨類及苔蘚植物。(活動)觀察貫眾:1、觀察圖9-11并閱讀旁邊文字,了解貫眾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及繁殖方式等概況。2、仔細看一看葉的形狀是怎樣的?有葉柄嗎?葉的背面有沒有一些“斑點”?這是它的什么結構?3、在課本P50貫眾植株圖上注上各部分名稱。4、觀察其它蕨類植物(圖9-12)生:歸納——蕨類植物特征:莖——地下莖,短小葉——從莖處向上長出,葉柄長,小葉多。根——莖向下生出不定根,將植物固定,并從土壤眾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繁殖——在成熟葉背面有許多孢子束,依靠孢子束內(nèi)的孢子進行繁殖。(活動)觀察葫蘆蘚1、觀察圖9-13并閱讀旁邊文字,了解葫蘆蘚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2、用放大鏡觀察它的葉,葉有沒有葉脈?葉的厚度與貫眾比有什么區(qū)別?它的“根”與貫眾有什么不一樣?3、用尺量一量葫蘆蘚的高度,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嗎?4、觀察金發(fā)蘚等其他苔蘚植物5、填表比較貫眾與葫蘆蘚的不同。生:討論——1、你觀察到的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有花和果實嗎?它們依靠什么繁殖?這兩類植物沒有花和果實。蕨類植物的繁殖,主要依靠其生長過程中,葉背形成一種孢子束,內(nèi)有許多孢子,當孢子束成熟時,孢子散發(fā)出去,落到適宜的環(huán)境中就可以發(fā)育成新的植物體;苔蘚植物的繁殖,主要時植株生長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孢蒴,孢蒴內(nèi)有許多孢子,當孢蒴成熟時,孢子散發(fā)出去落到適宜環(huán)境中同樣可以發(fā)育成新的植物體。2、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有關系嗎?舉1~2例說明。(參考課本P52、P53)5.本課小結:師:地面上的植物以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為主,與人類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希望大家能夠把它們進行比較,從而記牢它們的特征。
板書設計
高等種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
如:桃、小麥、花生、蔬菜等植物界最高等、數(shù)量最多的植物裸子植物:種子沒有果皮包被著的如:馬尾松、水杉、側柏、雪松、蘇鐵、銀杏等在用材造林、醫(yī)藥、食用、觀賞等方面有主要價值低等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類植物
[有根、莖、葉分化]
如:貫眾、鳳尾蕨、卷柏、滿江紅高等[出現(xiàn)遲]
苔蘚植物
[假根,有莖、葉分化]
如:葫蘆蘚、金發(fā)蘚、地錢中等
藻類植物
[無根]
如:海帶、紫菜、水綿低等[出現(xiàn)早]作業(yè)布置
DIYP52填空教學后記
1.以形形色色的植物圖示作為觀察的主要對象。在此基礎上觀察校園的植物活動,可幫助學生對地面上的植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2.季節(jié)適宜時,可用具體的桃枝條、花和果實結合教材的圖示進行對照觀察。利用學生課前準備的花生、蘋果等果實,分析出被子植物果實共同的特征。再利用馬尾松葉、松球果等實物進行觀察得出裸子植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