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0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設計案例。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設計案例”,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學設計思路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機物并儲存能量,不但滿足了綠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還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機物和能量。而所有生物對于有機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過呼吸作用實現(xiàn)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動物的呼吸作用已經(jīng)有了感性認識,但往往意識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將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混淆。在課堂中注意時時以動物的呼吸作用作為參照,組織一系列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使學生在動手動腦、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有關呼吸作用的基礎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通過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有關應用,關注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
二、教材分析
重點
1.呼吸作用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難點
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2.通過探究實驗,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標
1.完成有關呼吸作用的實驗,增強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2.靈活運用實驗原理,獨立設計、開展探究實驗。
3.分析和解決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
2.在實踐中大膽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
3.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及
診斷性評價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
準備1.準備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裝置。
2.另外準備學生分組實驗用的澄清石灰水、吸管、小木條、火柴及可能用到的大號注射器、細線等。
3.用PowerPoint演示多媒體課件。上課前1~2天,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備的植物器官如各種蔬菜、水果,放入密閉的容器內,如罐頭瓶、塑料袋等,上課時帶到實驗室。教師備用實驗材料,以供上課時教師演示和學生檢測選用。
學生自主選擇生活中的常見材料為實驗用品,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活動。
復習
提問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學生根據(jù)實驗,說出:綠葉在光下制造出有機物──淀粉。引導學生回憶到植物體內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新課綠色植物制造出大量的有機物有什么用呢?置疑,引出課題。
進入
新課啟發(fā)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植物器官,分析構成這些器官的物質有哪些?
植物體不僅利用有機物構成了本身,還會把這些有機物通過呼吸作用利用、消耗。
以PowerPoint形式展示視頻:鯨的呼吸。
設疑:植物也有呼吸嗎?植物的呼吸與動物的呼吸一樣嗎?
學生根據(jù)前面所學知識,說出植物器官是由無機物和有機物構成的;有機物中包括糖類、蛋白質、脂類等。
學生觀察、分析、回答。引出呼吸作用。引導學生說出有機物的用途之一是:用來構建植物體。植物體不僅利用有機物構成了本身,還會把這些有機物通過呼吸作用利用、消耗。
引出呼吸作用。
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是:植物的呼吸與動物的呼吸一樣,或者不一樣。教師都不必給出答案,用下面的實驗來說明。
實驗過程
1.設疑:動物在呼吸時吸收什么氣體?植物與動物一樣嗎?氧氣有什么特性?我們就根據(jù)氧氣的這一特性來檢驗。
教師利用準備好的實驗裝置,找一位同學協(xié)助,將燃燒的小木條分別伸入裝有煮熟的黃豆種子的乙瓶和裝有等量萌發(fā)的黃豆種子的甲瓶中。
提問: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我們證明了活的種子吸收氧氣,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吸收氧氣呢?你打算如何根據(jù)這個實驗原理進行探究?
教師強調利用現(xiàn)有材料實驗的可行性。
2.設疑:動物在呼吸時產(chǎn)生什么氣體?植物與動物一樣嗎?
介紹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簡單方法,并指導學生如何檢驗自己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
出示第二套演示裝置:
瓶中裝有萌發(fā)的黃豆種子,實驗前漏斗及U型管的末端都是封閉的。提問:如何證明瓶中種子呼吸釋放的氣體與動物呼吸一樣?你有什么好辦法?
請一名學生來操作,教師強調注意事項。
我們證明了活的種子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呢?你們打算如何根據(jù)這個實驗原理進行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利用現(xiàn)有材料實驗的可行性。
3、動物呼出的氣體中還有什么成分呢?指導學生自己往玻璃器皿上吹氣,觀察。
提問:植物呼出的氣體中是否也有水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4.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和水,那么二氧化碳和水來自何處?科學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和水來自于植物體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提問:有機物分解需要什么條件?
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是什么形式的?有機物分解時其中的能量會怎樣變化?
動物體內的有機物分解時釋放的能量有什么用途?
植物體內有機物分解時,其中的能量如何?
教師出示前一天準備好的實驗裝置:甲、乙兩暖水瓶中放入等量的黃豆種子,其中,甲瓶內裝有萌發(fā)的種子,乙瓶內是煮熟的種子,瓶口用棉花密封后,各插入一支溫度計。公布初始溫度。
比喻:這就好比煤在鍋爐里,在氧氣的作用下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煤里的化學能轉化成熱能,釋放出來。這個過程發(fā)生在細胞中,有機物就像煤,鍋爐則是線粒體。
三維動畫演示線粒體內的呼吸作用。氧氣。
氧氣可以助燃。
觀察現(xiàn)象:小木條在乙瓶中繼續(xù)燃燒,在甲瓶中熄滅。
分析現(xiàn)象:小木條在甲瓶熄滅是因為瓶中的氧氣被萌發(fā)的種子吸收了。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利用自備的實驗材料(放入罐頭瓶中的)加以檢驗。交流實驗結果。
二氧化碳。
利用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緩緩吹氣。觀察現(xiàn)象。
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實驗,提出利用清水將瓶中的氣體排出,通入澄清石灰水加以檢驗。
一名學生操作:去除棉球,將U型管的末端插入澄清石灰水,向漏斗內注入清水。其他人觀察現(xiàn)象。分析:萌發(fā)的種子也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討論利用現(xiàn)有儀器和自備的實驗材料(放入塑料袋中的)加以檢驗。
(1)用注射器抽取其中氣體,注入澄清石灰水;
(2)吸管插入塑料袋,并用細線捆住插孔,將其中氣體擠入澄清石灰水;
交流實驗結果。
學生觀察到自己呼出的氣體中有水蒸氣。
學生在教師啟發(fā)下,通過對比觀察實驗1中的甲、乙兩瓶內壁;或自己帶來的裝置;或聯(lián)想到家中裝蔬菜、水果的塑料袋內壁等。
得出結論:植物也和動物一樣,呼出水蒸氣。
氧氣。
化學能。
釋放。引導學生說出:一部分供給動物體利用,如運動;一部分轉化成熱能散失,如維持體溫。
學生讀取甲、乙兩瓶的溫度,與初始溫度相對比,發(fā)現(xiàn)甲瓶溫度明顯上升,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活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分解時釋放其中的能量,一部分轉化成熱能。
觀察。體會。
以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循序漸進。
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植物也和動物一樣,需要吸收氧氣。
不同小組選用不同的植物器官,得出結論:植物的各個部分呼吸時都吸入氧氣。
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對“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特性”建立感性認識。
啟發(fā)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現(xiàn)有條件完成實驗。
不同小組選用不同的植物器官,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出一致的結論:植物的各個部分呼吸時都能放出二氧化碳。
使學生體會自主探究的樂趣。
直觀,簡便。
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的觀察能力。
采用層層遞進的方法,通過復習原有知識,提出新問題,自然過渡到有機物分解為植物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
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學生較難理解的能量問題得以突破。
利用形象比喻和動畫演示的優(yōu)越性,將學生的理性認識感性化,加深理解,突破難點。
小結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1)什么是呼吸作用?
(2)植物的呼吸作用與動物的呼吸作用是否相同?
(3)呼吸作用的意義是什么?學生歸納呼吸作用的定義。
板書:呼吸作用反應式。
呼吸作用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
使學生認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應用6.組織技能訓練:
推理:環(huán)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么影響?
進一步推理: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別甜?
7.討論:生活中,人們在儲存農(nóng)作物時,用哪些做法限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延緩有機物的分解?
8.分析現(xiàn)象:在北方冬季,有的家庭把許多盆栽植物都移到密閉的臥室內,這樣的做法合適嗎?為什么?學生分析討論,交流:
環(huán)境溫度低,呼吸作用弱。
新疆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白天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糖分多,夜晚溫度低,呼吸作用弱,糖分分解少,所以瓜果特別甜。
如降低環(huán)境溫度、降低氧濃度(真空包裝)等。
這種做法不合適。因為盆栽植物也要進行呼吸作用,夜間會與人爭奪氧氣。
啟動學生的邏輯思維。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有關應用,關注現(xiàn)實生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
結束播放羽泉的《深呼吸》,組織學生整理實驗用品。學生在音樂聲中整理實驗用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緩解緊張情緒,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五、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學教師一般所任教學班級較多,幾天后,乙暖水瓶中的溫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組織學生一起分析乙暖水瓶中的溫度升高的原因:是由于煮熟的種子腐爛、細菌的呼吸作用所致,這又恰好說明了“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本節(jié)教學既沒有像以往傳統(tǒng)教材的單純講授呼吸作用,也沒有完全按照新教材的呈現(xiàn)順序,而是以“植物的呼吸作用與動物的呼吸作用一樣嗎?”為主線,組織了系列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剖析了“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自備材料的分組實驗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層層遞進的思維啟動,誘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在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最佳情緒狀態(tài),不僅獲得了知識、技能,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延伸閱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教學目標:
1、闡述呼吸作用的過程。
2、闡述有機物對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3、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果。
4、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呼吸作用的過程。
2、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3、實驗現(xiàn)象有分析。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回憶前面學習過的課程中,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
其中,產(chǎn)生的氧氣供植物體本身和供其他生物利用,而其產(chǎn)生的有機物有何作用?可適當提示學生回憶什么是有機物學生回憶光合作用的過程。
回憶有機物的定義?
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植物細胞或者動物細胞里面都有共同的組成成分,提示學生能猜出幾種?
有機物、水,無機鹽。其中植物細胞的各組成部分包括: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都是由不同的有機物組成的。
細胞壁主要成分—纖維素
細胞膜主要成分—蛋白質、脂類
細胞核主要成分---DNA
還有我們所吃的蘿卜(植物的根)、甘蔗(植物的莖、白菜(植物的葉)這些植物的器官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有機物、水,無機鹽
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比較三個演示實驗:
讓學生總結:實驗一、二、三分別證明了什么?
聯(lián)系我們人類,想想植物是在呼吸嗎?
回憶,呼吸對你有什么用?
因為植物體的這些活動就是他們在進行呼吸作用。動物需要呼吸,植物也一樣需要,書本P125找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的特殊情況,細胞中的有機物沒有氧的參與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徹底,釋放出的能量也比較少)。
1、活的生物體需要分解有機物產(chǎn)生熱能和能量。
2、活的生物體需要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
3、活的生物體進行活動時需要吸收氧氣。
鞏固知識為什么之前說植物產(chǎn)生氧氣,
現(xiàn)在又說植物產(chǎn)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氣呢?究竟哪個對?學生各抒已見,回憶學習過的課程。
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學生一步一步地比較,說出答案
思考:1、假如你是農(nóng)業(yè)學家,你會建議植物多進行呼吸作用還是少些?怎樣使到植物的果實又大又甜?
2、為什么說早上太陽沒出來時去樹林里運動會對身體不好?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我國的主要植物類型
什么叫植被?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其中植物最多的植物被應該是?為什么?
熱帶雨林,條件適
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森林覆蓋率、人均森林面積不夠世界水平
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
倡導學生保護植被的意識大量砍伐樹木,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圖片,通過一些具體的實驗過程,對植物這個呼吸作用比較感興趣,但他們又很困惑,為什么之前才說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現(xiàn)在又說植物吸收的是氧氣,放出的是二氧化碳,讓列表讓他們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重點說明兩者的聯(lián)系。最后要把呼吸作用應用到實際,讓他們把自己假設成一個農(nóng)業(yè)學家,怎樣指導農(nóng)民栽種水果,讓水果變得又大又甜?是讓它們多進行呼吸作用還是少些?具體怎么減少?為什么說早上太陽沒出來時去樹林里運動會對身體不好?更多的聯(lián)系生活,學生易于理解。
因課時不夠,把愛護植被,綠化祖國也在這節(jié)課一起講,讓學生更易理解植物之間的關系。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詳細介紹: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說課稿
譚偉英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這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
一、根據(jù)課標及學生已有的實際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訂為如下:
知識目標: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出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參與技能訓練,發(fā)展推理能力。參與動手實驗及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有重要意義。
本節(jié)課采用的課型是探究式教學。
二、說教材:
本節(jié)的內容是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第二節(jié),前面一節(jié)已介紹了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制造來的,那么綠色植物如何對有機物進行利用呢,就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從上節(jié)到這節(jié)的過渡很自然。在這節(jié)課中教材闡明了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課標中的第四個主題中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課標中,它屬于理解層次。貫穿教材安排了三個演示實驗,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知識結構的安排來看,它包括三個方面:1是有機物對生物體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應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根據(jù)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是:
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我會將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全班分為8組,每組選做一個小實驗,選擇時指導同學們每個小實驗至少要有兩個小組選擇。由同學們在課前按要求準備好。這三個小實驗不難,學校也有足夠的設備可做演示實驗,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將讓學生為家里的栽培植物松土,達到學于至用的目的。
三、下面我說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的一開始會組織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在復習的基礎上設置問題讓學生探究:制造這么多有機物有什么用呢?這樣的引入比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題。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估計可以答出有機物的用途,這是我會順著學生的思維,設置思維的障礙:為什么有機物可用來構建植物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請學生一起總結。至于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部分內容,則由同學們交流他們所做的實驗過程,并上臺演示,在演示、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課件,采用啟發(fā)學生總結,根據(jù)學生的分步演示的方法,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推論到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的對于生物圈子的重要意義。
在此我想說的是:為突破重點與難點,我采用探究式教學,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改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去探究,組織學生參與分析,通過質疑,探究,交流,總結,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中所使用的教學課件比較簡單明了,它將做成網(wǎng)頁狀的結構,主要它將按學生發(fā)言及教師教學的需要,調整教學的進度。其中呼吸作用的公式將做成可分批顯示的。課件中還會做個小動畫,用于鞏固呼吸作用公式的課堂練習:將正確的答案拖到相應的位置,如果答對,它就會在停在相應的位置,如果答錯,則它會回到原來的起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會滲透學法指導,例如:在學生已初步了解觀察方法的基礎上,繼續(xù)明白觀察要有一定的觀察目的,觀察時伴隨思考,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實驗中采用的是萌發(fā)的種子做為實驗材料,我們可以不可以改用其它材料,引導大家交流,從而讓學生的只要多問一個為什么,我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就可以得到培養(yǎng)。而在小組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與他人合作,從他人的身上學到優(yōu)點,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技能訓練中,讓學生明白推理的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節(jié)課的課前要求同學們到實驗室完成準備實驗,課堂上將利用3分種完成課后練習,在這當中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后將指導學生課外實踐,給家中的植物栽培植物松土,并請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給予評價。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設計
課題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
1.說明呼吸作用的過程。闡明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2.通過檢測植物周圍氣體成分是否改變,引導學生嘗試設計實驗,探究有機物分解時需要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釋放能量,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技能,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指導,交流,引導,設疑評價,鼓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重點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呼吸作用的過程以及呼吸作用實驗的設計與分析
難點呼吸作用的過程以及呼吸作用實驗的設計與分析
教學策略教法選擇啟發(fā)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分組
學法引導學生課前準備:學生分為六組,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植物的器官一種,設計實驗,探究有機物分解時需要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釋放能量。同時,做好實驗的觀察和記錄。查找常見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的資料。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多媒體,實物展臺
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教學器材:實驗所需儀器和材料。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各若干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習內容
教學設計
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2.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實驗一:有機物分解時釋放能量。
實驗二:有機物分解是釋放二氧化碳。
實驗三:有機物分解時需要氧參與。
3.呼吸作用過程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1.學生匯報所調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觀察細胞的主要成分,知道植物各器官和各細胞中都含有有機物。
2.一組:干黃豆種子和萌發(fā)的黃豆種子。
二組:活的豆角和死豆角。
三組:去掉葉的活蒿子桿和死蒿子桿。
四組:活菠菜葉和死菠菜葉。
五組:活康乃馨花和死康乃馨花。
六組:死胡蘿卜和活的胡蘿卜。
每組的實驗材料分別于課前兩天放到暖水瓶中,記錄溫度。上課時觀察記錄溫度。匯報記錄的溫度。
一組的干黃豆種子改換煮熟的種子。每組的實驗材料分別于課前兩天放到廣口瓶中,換上雙孔瓶塞,放到黑暗中。上課時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瓶中的氣體。觀察記錄現(xiàn)象。匯報記錄的現(xiàn)象。
一組的干黃豆種子改換煮熟的種子。每組的實驗材料分別于課前兩天放到廣口瓶中,放到溫暖的地方。上課時分別把點燃的蠟燭放到每組的廣口瓶中,觀察記錄現(xiàn)象。匯報記錄的現(xiàn)象。
3.學生觀察課件,并根據(jù)三個實驗的現(xiàn)象,通過分析和歸納,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明確植物體的所有器官都進行呼吸作用。
4.觀察課件,思考并推論出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概括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1.演示課件:蔬菜和水果等不同植物器官的營養(yǎng)成分。演示細胞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成分。
2.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觀察各組的實驗裝置,記錄溫度。演示表一,各組邊匯報溫度,教師邊填入表一。提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記錄,得出結論。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各組的實驗現(xiàn)象,演示表二,各組邊匯報現(xiàn)象,教師邊填入表二。引導學生分析記錄,得出結論。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各組的實驗現(xiàn)象,演示表三,各組邊匯報現(xiàn)象,教師邊填入表三。引導學生分析記錄,得出結論。
3.演示課件:以活的生物為背景,示生物體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以及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根據(jù)三個實驗的現(xiàn)象,概括和歸納,得出結論。
4.演示課件:示食物鏈中有機物以及能量的傳遞,啟發(fā)學生分這些生物體內,有機物的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與綠色植物體內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細胞的呼吸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二、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實驗一:有機物分解時釋放能量。
實驗二:有機物分解時釋放二氧化碳。
實驗三:有機物分解時需要氧參與。
三、呼吸作用過程
四、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五、課堂鞏固
六、課后實踐學生匯報所調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如黃豆、大白菜、黃瓜、胡蘿卜、黃花菜和甘蔗等。主要分析有機物如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
觀察細胞的主要成分:
細胞壁---纖維素
細胞膜---蛋白質和脂類
細胞核---DNA
思考、得出結論:植物各器官和各細胞中都含有有機物??梢?,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自身。
學生實驗:每組的實驗材料分別于課前兩天放到暖水瓶中,記錄溫度。上課時觀察再記錄溫度。匯報記錄的溫度。
學生思考問題,得出:種子萌發(fā)時,它所含有的有機物發(fā)生了分解,釋放出了能量用于種子萌發(fā),還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而活著的植物器官,所含的有機物發(fā)生了分解。
供給其生命活動需要,也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植物進行呼吸,使植物周圍的O2減少,CO2增多。
學生實驗:一組的干黃豆種子改換煮熟的種子。每組的實驗材料分別于課前兩天放到廣口瓶中,換上雙孔瓶塞,放到黑暗中。上課時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瓶中的氣體。觀察記錄現(xiàn)象。匯報記錄的現(xiàn)象。
學生演示:人呼吸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
學生思考回答:種子萌發(fā)時和活著的植物進行生命活動時都放出二氧化碳。
因為光合作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影響實驗效果。
學生實驗三:一組的干黃豆種子改換煮熟的種子。每組的實驗材料分別于課前兩天放到廣口瓶中,放到溫暖的地方。上課時分別把點燃的蠟燭放到每組的廣口瓶中,觀察記錄現(xiàn)象。匯報記錄的現(xiàn)象。
學生思考、得出:燃燒的蠟燭放進瓶里,火焰立刻熄滅了,這是因為瓶里缺少氧氣。氧氣有助燃的作用。
學生觀察課件,并根據(jù)三個實驗的現(xiàn)象,明確植物體的所有器官都進行呼吸作用。通過分析和歸納,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
有機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學生思考說出呼吸作用發(fā)生在線粒體內。
學生觀察課件,思考并推論出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概括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除了為自己所用之外,還通過食物鏈,進入其他生物體內,參與構建其他生物體,并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這些生物體內,有機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與綠色植物體內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細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說,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環(huán)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影響。一般地,環(huán)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因為:
1.甜瓜的品種相同,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溫度也相同,所以兩地的甜瓜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應該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說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機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體內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為甲地的夜間溫度比乙地的低,說明環(huán)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影響。一般地,環(huán)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
給栽培植物松土。引言: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同時也消耗、利用有機物進行各種生命活動。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長現(xiàn)象,實際上是制造的有機物多于消耗的有機物的結果。提問:綠色植物是怎樣利用有機物的?(板書: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演示課件:蔬菜和水果等不同植物器官的營養(yǎng)成分。
通過大家分析,我們知道植物的六大器官種子、根、莖、葉、花和果實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大家知道蘿卜貯存久了會空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原來蘿卜空心是因為體內的有機物大量地被分解利用了。
演示細胞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成分。纖維素、蛋白質和脂類、DNA都是有機物。提問:有機物對于植物體有什么作用?(板書:一、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提問:大家知道潮濕的糧食堆放久了會發(fā)熱,熱從哪兒來的?
(板書:實驗一:有機物分解時釋放能量。)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觀察各組的實驗裝置,記錄溫度。演示表一,各組邊匯報溫度,教師邊填入表一。演示思考問題:
1.盛有萌發(fā)的種子和活著的植物器官的容器內溫度為什么高出很多?
2.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以及活著的植物器官在生活過程中發(fā)生了能量變化嗎?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板書二、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提問:1、為什么通氣不良的菜窖會缺氧?
2、為什么臥室中放大量的植物過夜不利于健康?
那么,怎樣檢測植物周圍氣體成分是否改變?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各組的實驗現(xiàn)象,演示表二,各組邊匯報現(xiàn)象,教師邊填入表二。引導學生分析記錄,得出結論。提問:1、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萌發(fā)時和活著的植物進行生命活動時放出了什么氣體?
2、實驗二為什么放到黑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
科學實驗證明:二氧化碳來自于種子里的有機物。有機物分解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還產(chǎn)生了水。
(板書:實驗二:有機物分解時釋放二氧化碳)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各組的實驗現(xiàn)象,演示表三,各組邊匯報現(xiàn)象,教師邊填入表三。
提問:為什么蠟燭在兩瓶中的燃燒情況不一樣?引導學生分析記錄,得出結論。
科學實驗證明:有機物在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時,還需要氧的參與。瓶中的氧氣被萌發(fā)的種子吸收了或植物器官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吸收了。
演示課件:以活的生物為背景,示生物體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引導學生根據(jù)三個實驗的現(xiàn)象,概括得出結論。
有機物的這種變化不僅發(fā)生在植物的各種器官內,而且發(fā)生在所有細胞的內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問:你能歸納出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嗎?(三、呼吸作用過程)提問:呼吸作用發(fā)生在細胞的什么結構嗎?
演示課件:示食物鏈中有機物以及能量的傳遞,啟發(fā)學生分這些生物體內,有機物的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與綠色植物體內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細胞的呼吸作用。
(板書四、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請學生閱讀書126頁“技能訓練”,并回答下面問題:環(huán)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么影響?請將推理過程有順序地寫下來,并相互交流。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