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絲竹相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9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10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復習教案
復習重點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ABO血型的類型及模擬血型鑒定
3、血液中幾種成分含量的正常值,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數據
4、血型和輸血的關系。失血對人體的影響及輸血的意義
5、區(qū)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6、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7、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8、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9、呼吸運動的過程
10、肺活量的概念
11、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12、人體內能量的供給
13、體溫的概念及體溫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血液是一種結締組織,血液在人體內不停地的循環(huán)流動,把氧氣和養(yǎng)料送到全身各處,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取一些新鮮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檸檬酸鈉溶液的試管里。(作用: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會分層。如下:
血漿:90%為水,其余為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
紅細胞:數量最多,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含紅色的
的血紅蛋白,使血液為紅色。血紅蛋白是含鐵的
血細胞蛋白質,易于氧氣結合,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
氣功能。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含量過低,
導致貧血。
白細胞:體積最大,數量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護。
血小板:體積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2、人體的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
3、血液凝固原理:在血小板的作用下,促使血漿內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椴蝗苄岳w維蛋白,從而促使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時,血塊周圍出現的少量黃色透明的液體就是血清,不是血漿。血清是去除纖維蛋白原后的血漿。
4、血常規(guī)檢查:3.5~5.5×1012個5.0~10.0×109個110~160g/L1.5~3.5×1011個。如果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太低,可能為貧血,若白細胞數量太多,可能身體某部為有炎癥。
5、ABO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
6、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第一原則,只有在沒有同型血且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能輸異型血。其中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若一次失血不超過10%(約400ml)對人體沒太大影響,若一次失血超過30%會嚴重影響人的生命活動,甚至威脅生命。
7、血型鑒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發(fā)生紅細胞凝集成團的反應
A型B型O型AB型
A型標準血清無凝集有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B型標準血清有凝集無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8、1997年12月29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自愿獻血。6月14日為“世界獻血者日”。
9、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偨Y如下:
血管名稱結構功能
管壁特點管內血流速度
動脈較厚快動脈把血液從心臟運往全身各處
靜脈較薄慢靜脈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運回心臟
毛細血管非常薄,只由一層細胞構成很慢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動脈出血呈噴射狀,應近心端止血;靜脈出血緩慢流出,應遠心端止血。人體皮膚下的一條條“青筋”,就是分布較淺的靜脈。毛細血管很細,管壁很薄,管內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10、心臟
(1)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2)形狀:倒置的梨
(3)作用: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
(4)結構:心臟有四個腔,同側心房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
心室相隔。左心室的壁心肌發(fā)達,最厚。在心房和心室、心室和
動脈之間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個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
11、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左心房連肺靜脈,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間有瓣膜,瓣膜控制血液向一個方向流動。
12、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安靜狀態(tài)下成年人:75次/分)
脈搏:動脈隨心臟收縮和舒張而搏動。
正常人每分鐘脈搏的次數與心跳的次數一樣。
13、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心臟、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血液循環(huán)可分為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部分。
14、體循環(huán)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15、肺循環(huán)途徑: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
16、動脈血和靜脈血比較:動脈血含氧豐富,呈鮮紅色,靜脈血含氧較少,呈暗紅色。
17、血壓: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收縮壓:心室收縮,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舒張壓:心室舒張,血壓下降到最低值(8~12kPa)。
18、高血壓:一個人的血壓經常超過18.7/12kPa。
19、預防高血壓的方法:加強體育鍛煉,控制糖類和脂肪的過量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吸煙、不酗酒,限制食鹽的攝入。
20、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諝膺M入鼻腔,鼻毛能阻擋空氣中的小顆粒,黏膜能使冷的空氣變得溫暖而濕潤。咽既是氣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21、氣管內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可粘住空氣中的小顆粒,就是“痰”。
22、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器官,它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締挝皇欠闻?,肺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外面纏繞許多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
23、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jié)律地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過程,主要與肋間肌和膈肌的運動有關。
參與的器官吸氣過程呼氣過程
肋間肌收縮舒張
肋骨向上向外運動下降,向下向內運動
膈肌收縮,頂部下降舒張,頂部回升
胸廓擴張縮小
肺擴張收縮
24、肺活量是指在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量,是最大呼氣量,成年人大約是2500~4000mL。
肺活量=肺總容量—肺殘氣量
25、呼出的氣體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氮氣氧氣二氧化碳
吸進的氣體78%21%0.03%
呼出的氣體78%16%4%
26、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里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27、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肺泡和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使靜脈血轉變?yōu)楹踟S富的動脈血。
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是組織細胞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使動脈血轉變?yōu)楹跎俚撵o脈血。
二、重點習題講解
1、汶川地震導致大批人員傷亡,搶救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鑒定結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第一原則,只有在沒有同型血且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能輸異型血。血型鑒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發(fā)生紅細胞凝集成團的反應
A型B型O型AB型
A型標準血清無凝集有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B型標準血清有凝集無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D正確。
2、下列關于肺的敘述中,不屬于有利于氣體交換的是()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總數約有7億個
B.每個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構成
C.肺可分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
分析: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器官,它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締挝皇欠闻?,肺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外面纏繞許多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三、練習
1、當人體出現急性炎癥時,血液里數量明顯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血細胞是()
A.紅細胞B.血小板C.白細胞D.血漿
2、與左心室相連的血管是()
A.上腔靜脈B.主動脈C.下腔靜脈D.肺靜脈
3、人體心臟的四個腔中,流動脈血的是()
A.右心房、右心室
B.右心室、左心室
C.右心房、左心房
D.左心房、左心室
4、血漿的主要功能是()
A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B.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C.吞噬病菌 D.以上答案都不對
5、下列對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通過體循環(huán)為全身各處供氧
B體循環(huán)將二氧化碳運回心臟
C體循環(huán)比肺循環(huán)的范圍大
D體循環(huán)可以為人體器官運送養(yǎng)料,肺循環(huán)則不能
答案;1C、2B、3D、4A、5D
精選閱讀
第十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十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
第二節(jié)血液循環(huán)
教學目標:
(一)、知識:1、區(qū)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實驗,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協作意識
教學重點:1、區(qū)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教學難點:1、描述心臟的結構
2、說出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環(huán)流動的,它為什么不會停息呢?
生:由于心臟的作用。
師:對,心臟就像水泵一樣,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推動著血液不停地流動,它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
(二)、進行新課
揭開人體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臟,留給學生觀察的時間。教師在展示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等(學生認真觀察后,會輕松地回答出來)。
人的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兩肺之間,形狀像桃子,大小與本人拳頭差不多。
把心臟模型解剖開,讓學生觀看。
師:心臟的內部結構到底怎樣呢?引入正文。
看看心臟有幾個腔,各腔之間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別,連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點,是動脈,還是靜脈……學生們積極地討論,預習過的能積極帶動其他學生參與。
取一個新鮮的豬心臟,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與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這與心臟的功能有何關系。觀察連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聯系所學動脈、靜脈的知識,了解其特點。有的女生膽子小,不敢用手摸,應鼓勵。對學生的疑問注意引導分析,不要盲目地進行解釋。有異議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觀察血管時,可對學生適當提示,以鞏固動脈、靜脈概念。
心臟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側的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發(fā)達,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發(fā)達,壁較薄。心室與心房比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釋:左、右是以人體的生理結構為依據的)。
心臟四腔分別連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連接主動脈,左心房連接肺靜脈,右心室連接肺動脈,右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
:學生4人一組探究運動對心率的影響。設計實驗,列表或繪制曲線圖表示運動與心率的關系
:為什么人的心率在運動狀態(tài)下比在平靜狀態(tài)下高?
: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教師提示:血液實際流動方向與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情況一致嗎?
學生開始活動,按課本提示進行,5分鐘后大屏幕展示:動畫“三種血管的血液流動情況”。
問題:你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哪種血管,是怎樣區(qū)分的?
學生小組討論:血流速度快,逐漸分支的血管是動脈;血流速度慢,逐漸匯合的血管是動脈;血流速度最慢,紅細胞單行通過的血管是毛細血管。
教師質疑:血液流動方向呢?
學生小組討論: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由尾部流向頭部,實際是由頭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動脈;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由頭部流向尾部,實際是由尾部流向頭部的血管是靜脈。
提醒學生:將魚放回水中,不要損傷魚。
教師質疑:剛才我們看到了血管內的血液流動情況,那么所有血管內的血液顏色是否都是鮮紅的呢?
:觀察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顏色變化。
1.實驗材料
制氧氣裝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裝置一套,量筒兩個,杯子一個,竹筷一根。
2.實驗方法
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雞血,把血液裝入杯子內,立即用竹筷攪拌杯內血液,攪拌6~10分鐘后,竹筷上便纏有一團團的絲狀物,把竹筷上這些絲狀物質去掉,繼續(xù)攪拌,直到再沒有絲狀物在血液中出現為止,這樣制得的血液就不會凝固了,可以供做實驗用。再將血液分成兩份,分別倒入兩只量筒內。
(1)把制得的氧氣通入血液中,可觀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氣泡生成,緊接著血液呈現出鮮紅色。(因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通進去的少量氧氣結合生成為氧合血紅蛋白。含氧合血紅蛋白的血液是鮮紅的。)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氣體,結果我們發(fā)現當二氧化碳氣體進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間變成了暗紅色了。(因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通入的二氧化碳結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含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血液呈暗紅色。)
通過上面兩個演示實驗,同學們可以加深對動脈血、靜脈血的理解。
教師質疑:為什么會有如此變化?
生:血紅蛋白在氧氣濃度高時與氧氣結合,而使血液變得鮮紅,這樣的血叫做動脈血;在氧氣濃度低時與氧氣分離,而使血液變得暗紅,這樣的血叫做靜脈血。
:1、什么叫血壓?什么叫舒張壓?什么叫收縮壓?
正常血壓范圍是多少?
2、什么叫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閱讀課本后對以上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知識應用和自我評價:課本51頁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血液循環(huán)
一、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
心臟的位置:胸腔形狀:倒置的梨
心臟的結構:有個四個腔,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
左心房:連接肺靜脈
心臟的四個腔左心室:連接主動脈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肺靜脈
四個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發(fā)達,壁厚;
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發(fā)達,壁較薄
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房室瓣開口向心室方向。動脈瓣開口向動脈方向
心臟的功能:象一臺水泵,使血液在提內不聽地循環(huán)
8、心率和脈搏:
1、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安靜狀態(tài)下成年人:75次/分)
2、脈搏:動脈隨心臟收縮和舒張而搏動
一、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
1、循環(huán):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
(動脈血)
—→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靜脈血)
9、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
(靜脈血)
—→肺靜脈—→左心房
(動脈血)
3、動脈血:含氧氣較多,顏色鮮紅
4、靜脈血:含氧氣少,顏色暗紅
5、血壓: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
6、收縮壓:心室收縮,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
7、舒張壓:心室舒張,血壓下降到最低值(8~12kPa)
8、高血壓:一個人的血壓經常超過18.7/12kPa
第10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復習教案
第10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復習教案
復習重點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ABO血型的類型及模擬血型鑒定
3、血液中幾種成分含量的正常值,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數據
4、血型和輸血的關系。失血對人體的影響及輸血的意義
5、區(qū)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6、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7、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8、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9、呼吸運動的過程
10、肺活量的概念
11、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12、人體內能量的供給
13、體溫的概念及體溫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血液是一種結締組織,血液在人體內不停地的循環(huán)流動,把氧氣和養(yǎng)料送到全身各處,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取一些新鮮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檸檬酸鈉溶液的試管里。(作用: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會分層。如下:
血漿:90%為水,其余為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
紅細胞:數量最多,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含紅色的
的血紅蛋白,使血液為紅色。血紅蛋白是含鐵的
血細胞蛋白質,易于氧氣結合,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
氣功能。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含量過低,
導致貧血。
白細胞:體積最大,數量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護。
血小板:體積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2、人體的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
3、血液凝固原理:在血小板的作用下,促使血漿內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椴蝗苄岳w維蛋白,從而促使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時,血塊周圍出現的少量黃色透明的液體就是血清,不是血漿。血清是去除纖維蛋白原后的血漿。
4、血常規(guī)檢查:3.5~5.5×1012個5.0~10.0×109個110~160g/L1.5~3.5×1011個。如果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太低,可能為貧血,若白細胞數量太多,可能身體某部為有炎癥。
5、ABO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
6、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第一原則,只有在沒有同型血且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能輸異型血。其中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若一次失血不超過10%(約400ml)對人體沒太大影響,若一次失血超過30%會嚴重影響人的生命活動,甚至威脅生命。
7、血型鑒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發(fā)生紅細胞凝集成團的反應
A型B型O型AB型
A型標準血清無凝集有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B型標準血清有凝集無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8、1997年12月29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自愿獻血。6月14日為“世界獻血者日”。
9、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偨Y如下:
血管名稱結構功能
管壁特點管內血流速度
動脈較厚快動脈把血液從心臟運往全身各處
靜脈較薄慢靜脈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運回心臟
毛細血管非常薄,只由一層細胞構成很慢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動脈出血呈噴射狀,應近心端止血;靜脈出血緩慢流出,應遠心端止血。人體皮膚下的一條條“青筋”,就是分布較淺的靜脈。毛細血管很細,管壁很薄,管內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10、心臟
(1)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2)形狀:倒置的梨
(3)作用: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
(4)結構:心臟有四個腔,同側心房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
心室相隔。左心室的壁心肌發(fā)達,最厚。在心房和心室、心室和
動脈之間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個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
11、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左心房連肺靜脈,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間有瓣膜,瓣膜控制血液向一個方向流動。
12、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安靜狀態(tài)下成年人:75次/分)
脈搏:動脈隨心臟收縮和舒張而搏動。
正常人每分鐘脈搏的次數與心跳的次數一樣。
13、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心臟、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血液循環(huán)可分為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部分。
14、體循環(huán)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15、肺循環(huán)途徑: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
16、動脈血和靜脈血比較:動脈血含氧豐富,呈鮮紅色,靜脈血含氧較少,呈暗紅色。
17、血壓: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收縮壓:心室收縮,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舒張壓:心室舒張,血壓下降到最低值(8~12kPa)。
18、高血壓:一個人的血壓經常超過18.7/12kPa。
19、預防高血壓的方法:加強體育鍛煉,控制糖類和脂肪的過量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吸煙、不酗酒,限制食鹽的攝入。
20、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諝膺M入鼻腔,鼻毛能阻擋空氣中的小顆粒,黏膜能使冷的空氣變得溫暖而濕潤。咽既是氣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21、氣管內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可粘住空氣中的小顆粒,就是“痰”。
22、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器官,它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締挝皇欠闻?,肺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外面纏繞許多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
23、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jié)律地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過程,主要與肋間肌和膈肌的運動有關。
參與的器官吸氣過程呼氣過程
肋間肌收縮舒張
肋骨向上向外運動下降,向下向內運動
膈肌收縮,頂部下降舒張,頂部回升
胸廓擴張縮小
肺擴張收縮
24、肺活量是指在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量,是最大呼氣量,成年人大約是2500~4000mL。
肺活量=肺總容量—肺殘氣量
25、呼出的氣體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氮氣氧氣二氧化碳
吸進的氣體78%21%0.03%
呼出的氣體78%16%4%
26、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里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27、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肺泡和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使靜脈血轉變?yōu)楹踟S富的動脈血。
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是組織細胞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使動脈血轉變?yōu)楹跎俚撵o脈血。
二、重點習題講解
1、汶川地震導致大批人員傷亡,搶救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鑒定結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第一原則,只有在沒有同型血且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能輸異型血。血型鑒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發(fā)生紅細胞凝集成團的反應
A型B型O型AB型
A型標準血清無凝集有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B型標準血清有凝集無凝集無凝集有凝集
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D正確。
2、下列關于肺的敘述中,不屬于有利于氣體交換的是()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總數約有7億個
B.每個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構成
C.肺可分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
分析: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器官,它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締挝皇欠闻?,肺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外面纏繞許多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三、練習
1、當人體出現急性炎癥時,血液里數量明顯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血細胞是()
A.紅細胞B.血小板C.白細胞D.血漿
2、與左心室相連的血管是()
A.上腔靜脈B.主動脈C.下腔靜脈D.肺靜脈
3、人體心臟的四個腔中,流動脈血的是()
A.右心房、右心室
B.右心室、左心室
C.右心房、左心房
D.左心房、左心室
4、血漿的主要功能是()
A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B.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C.吞噬病菌 D.以上答案都不對
5、下列對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通過體循環(huán)為全身各處供氧
B體循環(huán)將二氧化碳運回心臟
C體循環(huán)比肺循環(huán)的范圍大
D體循環(huán)可以為人體器官運送養(yǎng)料,肺循環(huán)則不能
答案;1C、2B、3D、4A、5D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課題:第14章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
第1節(jié)人體內物質的運輸1
一、學習目標
1)描述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
2)人體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人體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難點:人體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三、學習過程
(一)血管
新課導入:
人體的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并不斷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這些物質在人體內的運輸主要依靠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來完成。
展示課件:
1、簡介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
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主要是運輸人體內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的排出。
2、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自來水管道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
活動1:感受血管的跳動。
對照書上第3頁圖,摸一摸自己的頭部、腕部、足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guī)律?
小結:動脈血管的這種跳動稱脈搏。
(脈搏的形成)心臟收縮時,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動脈,使得動脈血管壁先向外擴張,然后再收縮。動脈血液隨著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血管壁向遠處傳播就形成了脈搏。
活動2.測一下自己的脈搏。
討論:男女生的脈搏有什么不同?體質的強弱與脈搏有關系嗎?
3、觀察
三種血管的插圖.
討論:
(1)三種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樣?
(2)從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展示:
投影片,三種血管
填表
血管種類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功能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分布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拓展閱讀:
動脈相關的典型病癥——動脈粥樣硬化。是由于脂類物質過多地堆積在動脈血管壁上,引起管壁增厚,限制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而引起的。由于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思考: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
小結:
1.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2.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1)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
(2)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
(3)毛細血管數量大,分
4、課外探究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
教后記:
課題:第14章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第1節(jié)人體內物質的運輸2
一、學習目標
1.描述心臟的內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綜合能力
3.體驗生命,關愛生命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描述心臟的內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難點:描述心臟的內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三.學習過程
情景導入:血液在血管里持續(xù)不斷的流動,與心臟有什么關系?
閱讀:教材P5-6
活動1: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跳動。
討論:心率與脈搏但是一致的嗎?
活動2.
觀察哺乳動物的心臟
實驗:分組實驗觀察新鮮豬的心臟
展示:
1.課件觀看fiash動畫
2.出示掛圖心臟的結構
討論:
1.在心臟的各個腔中,哪一個心臟肌肉最厚?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
2.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的作用?
四、隨堂練習
識圖填空
1、.心臟壁是由構成,心臟壁最厚的是,
心臟由和構成。一二三四。
2、寫出圖中的結構名稱
1).2)3)4).
5)6)7)
教后記:
課題: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
[一].教學目標1知道血液的組成及功能,說知道三種明血漿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血細胞的形態(tài)、數量和生理功能。
3、說出什么叫貧血、發(fā)炎
4、知道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
能力目標1.通過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
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對三種血細胞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對比歸納的分析能力。
3.通過學習三種血細胞的正常值,培養(yǎng)學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1.通過探索血液成分的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學習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每個健康公民都有獻血義務的思想教育。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血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
難點:血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
[三]學習過程
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指導:閱讀:p9---p10
活動: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
思考:
1.血液是由和組成,其中約占血液總量的55%,含有大量的、、和等多種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
其作用:。
2.血細胞包括、和。
二.觀察人的細胞涂片
.指導:閱讀:p11---p12
討論:
1.如何區(qū)分紅細胞和白細胞?那種細胞數目最多?
2.紅細胞里沒有,呈狀。作用:
。
3.白細胞有,作用。
4.血小板沒有,作用。
三.貧血與發(fā)炎
1..指導:閱讀:p12--p15
思考:
1.貧血病中常見的貧血,應該多吃含和豐富的食物。
2.人類血型系統(tǒng)包括、、和四種。
3.輸血的原則:
。
四.小結
教后記:
課題:第1節(jié)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循環(huán))
一、知識目標1、了解血液循環(huán)的概念。
2、掌握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的途徑,體會血液成分的變化及意義。
3、了解血壓的概念以及如何測定血壓的方法。
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2、通過收集有關高血壓、冠心病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血液循環(huán)途徑的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常見的疾病,自覺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和自我保健意識。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途徑。
難點:血液在循環(huán)途徑中成分的變化
三、學習過程
復習導入:寫出心臟各部分名稱,心臟四腔各和哪些血管相連?
思考:血液是怎樣在由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封閉管道中流動的呢?引出課題——血液循環(huán)
一).血液循環(huán)的概念
思考:血液在人體內是否是循環(huán)流動?
活動一:模擬哈維的實驗
猜想:
活動二:觀察小魚尾鰭血液的流動
思考:1、根據血液流動方向、速度和血管粗細及分支情況,怎樣來區(qū)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從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情況,你能推斷出血液在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之間的流動方向嗎?
3、什么是血液循環(huán)?
二)、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
觀察:血液循環(huán)的示意圖P17
閱讀:P26信息庫
討論、思考:
1、你能寫出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途徑嗎?
(要求用經過的部位名稱和箭頭表示,紅色代表動脈血;藍色代表靜脈血)
2、什么是動脈血和靜脈血?
3、血液在流經身體各部分毛細血管時發(fā)生了怎樣的物質交換?
血液在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發(fā)生了怎樣的物質交換?
三)血壓
閱讀教材:P18
思考:1、什么是血壓?
2、血壓的正常值及寫法
四、課堂練習
1、人體的體循環(huán)開始于()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2、使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連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A.肺B.毛細血管C.心臟
3、在肺循環(huán)過程中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
A.主動脈B.肺動脈C.肺靜脈D.肺部毛細血管
4、體循環(huán):→→各級動脈→→各級靜脈→→
肺循環(huán):→肺動脈→→→
5.小張得了腸炎,醫(yī)生將葡萄糖液從他的前臂靜脈輸入,當葡萄糖液運送到肺時,經過的途徑依次為()
①肺動脈②左心房③上腔靜脈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肺靜脈⑦右心室
A.③一④一⑥一①B.④一③一②一①
C.④一③一①一②D.③一⑤一⑦一①
6.下列關于血壓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一般所說血壓是指體循環(huán)的動脈血壓
B.血壓的測量通常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定,數值用KPa表示
C.13.6/9.8KPa表示收縮壓為9.8KPa,舒張壓為13.68KPa
D.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造成的側壓力叫血壓
7.參與體循環(huán)而流靜脈血和參與肺循環(huán)而流動脈血的血管分別是—()
A.主動脈、肺動脈B.腔靜脈、肺靜脈
C.主動脈、肺靜脈D.肺動脈、肺靜脈
教后記:
課題:第1節(jié)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課型:復習
一、學習目標
1.描述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2.血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
3.心臟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4、描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及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5、理解血壓的基礎知識,學會測量血壓的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1.心臟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2.描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及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難點:描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及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三、學習過程
(一)構建知識網絡
1.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和。
2.動脈血管的作用:。
3..靜脈血管的作用:。
4.毛細血管的作用:。
5.血液流動的方向:動脈→→。
6.比較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血管種類結構特點
動脈管壁、管腔、彈性
靜脈管壁、管腔、彈性
毛細血管
7.心臟的壁主要由構成,較厚的一側為。
8.心臟有四個腔分別為、、。
9。同側的和相同,與心房相連的血管是,
與心室相連的血管是。
10.在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與動脈之間有,作用:
。
11.血液由和兩部分組成。
12.比較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細胞類型特點作用
紅細胞細胞核
白細胞細胞核
血小板細胞核
13.貧血病中常見的缺型貧血,應該多食用含和
豐富的食物。
14.人體某部位發(fā)炎時會引起血液里細胞數目明顯增多。
15.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以分為和。是同時進行的,并且通過連接在一起,組成完整的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16.體循環(huán):血液由左心室→在流經全身的動脈→
→靜脈→流回右心房。
經過體循環(huán)血液由→。
17.肺循環(huán):血液由右心室→→肺部毛細血管網→
左心房。
經過肺循環(huán)血液由→。
18.動脈血:含多,顏色。
19.靜脈血:含多,顏色。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