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單元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3-10七年級地理《認識大洲》單元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地理《認識大洲》單元知識點整理
一、亞洲及歐洲
⑴、亞、歐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⑵、亞洲、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⑶、“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俄羅斯);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印度)。
⑸、亞洲最長的河流---長江(世界第三長河,注入東海),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國境內(nèi)叫瀾滄江)流經(jīng)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注入南海。
二、非洲
1、地理位置:
(1)緯度位置:赤道穿過中部,南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北部。
(2)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隔蘇伊士運河與亞洲為鄰。
(3)半球位置:全在東半球,跨南北半球。
2、非洲政治地圖的演變:
(1)“二戰(zhàn)”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3個國家獨立;
(2)目前,共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
三、美洲
⑴、白令海峽:“三線”交界處(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日界線通過的地方)。
⑵、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地峽南部,巴拿馬境內(nèi),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區(qū):
①、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擴展閱讀
七年級地理下冊《極地地區(qū)》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地理下冊《極地地區(qū)》知識點整理
(P100圖10.1:找出北冰洋、亞洲、歐洲、北美洲)(P101圖10.2:找出南極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南極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酷寒、干燥、烈風。原因:南極地區(qū)處在高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很小,陽光微弱,一年之內(nèi)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蓋,反射了部分太陽輻射;低溫使南極大陸形成了強大的高壓中心,降水稀少而風力很大。南極地區(qū)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極”、“冰雪高原”之稱。此外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冰山是南極大陸附近海面顯著的自然景觀。
2、北極地區(qū)氣候特征:北極地區(qū)絕大部分為大洋,因此氣溫不像南極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極地區(qū)多,風速也遠不及南極。
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北方
3、資源:南極地區(qū)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著豐富的礦產(chǎn);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沿海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
4、科學考察的寶地: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極洲喬治王島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記住兩個考察站在P101圖10.2中的位置)。長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長城站的東南方。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因為中山站位于南極圈以內(nèi),而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中山站位于東半球(印度洋沿岸),長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簽訂了極條約》。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極條約》。
●為什么我國南極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因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南極地區(qū)的暖季,氣溫高些;其次這時正值極晝期,白天時間長,利于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建站。)
●72009在南極最高點建立了我國首個位于南極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的科考站)。
南極洲擁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氣候最寒冷的大洲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地圖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地圖
地圖
1地圖:把大范圍的地區(qū)如一個省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后,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在平面上表示出來
2.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⑴比例尺a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縮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b大?。罕壤呤且粋€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畫實地范圍越小,內(nèi)容較詳細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畫實地范圍較大,內(nèi)容較簡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40km
數(shù)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線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個0,千米化厘米加5個0)
⑵方向:a一般情況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
b指向標定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正北方法是將指向標平移到參照點再確定方向
c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圖例與注記:圖例-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牢記P14常用圖例)
注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和說明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
3.地形圖⑴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
⑵分層設色地形圖: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起伏狀況
⑶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坡度陡緩
4.海拔: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海拔差
5.等高線: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地形:a.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數(shù)值內(nèi)高外低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d.鞍部:一對數(shù)值相等的等高線之間e.陡崖:等高線重合處
f.等高線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線分布稀疏,坡度平緩
高原:海拔較高500m邊緣陡峻,內(nèi)部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坡和緩
山地:海拔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知識點整理
第一節(jié)位置和范圍
1、亞洲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周邊的海洋:東—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不能死記,要結(jié)合圖)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3、大洲分界線(結(jié)合圖):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填寫亞歐、亞非分界圖。
a(山脈)b(河流)
c(湖泊)d(山脈)
e(湖泊)f(海)
g(運河)
4、亞洲6個分區(qū):看課本P4圖“亞洲地理分區(qū)”,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著重了解不同分區(qū)的一些主要國家,如東亞:中國、日本等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
1、亞洲地勢特點——亞洲地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
亞洲河流特點——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阿爾泰山脈大興安嶺喜馬拉雅山脈
主要河流:黃河長江黑龍江(阿穆爾河)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烏拉爾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
主要地形: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其他:中南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
填寫亞洲地形圖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1、山脈:A
BC
DEFG
2、河流:a
bc
de
fg
hi
3、地形:1
2
34
56
7(半島)8(群島)9(半島)10(高原)1112(半島)
13(高原)
2、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譽為“世界屋脊”(區(qū)別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
第一節(jié)位置和范圍
1、亞洲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周邊的海洋:東—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不能死記,要結(jié)合圖)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3、大洲分界線(結(jié)合圖):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填寫亞歐、亞非分界圖。
a(山脈)b(河流)
c(湖泊)d(山脈)
e(湖泊)f(海)
g(運河)
4、亞洲6個分區(qū):看課本P4圖“亞洲地理分區(qū)”,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著重了解不同分區(qū)的一些主要國家,如東亞:中國、日本等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
1、亞洲地勢特點——亞洲地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
亞洲河流特點——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阿爾泰山脈大興安嶺喜馬拉雅山脈
主要河流:黃河長江黑龍江(阿穆爾河)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烏拉爾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
主要地形: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其他:中南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
填寫亞洲地形圖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1、山脈:A
BC
DEFG
2、河流:a
bc
de
fg
hi
3、地形:1
2
34
56
7(半島)8(群島)9(半島)10(高原)1112(半島)
13(高原)
2、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譽為“世界屋脊”(區(qū)別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
輸和對外經(jīng)濟聯(lián)系十分有利。
3、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相互交界的地方,地殼活動頻繁。
防震減災方面有關(guān)的知識(會判斷某些做法的對錯)
4、日本與世界聯(lián)系密切的工業(yè)產(chǎn)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nèi)供給嚴重不足,對外依賴十分嚴重。日本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學技術(shù)和勞動力資源優(yōu)勢沒加工進口原料,出口工業(yè)制成品。
工業(yè)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nèi)海沿岸。
工業(yè)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②港口條件優(yōu)越,巨型船舶可以??竣郛a(chǎn)品主要出口④
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nèi)最大消費地。
5、其民族構(gòu)成單一,大和民族為主,具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東京。
填寫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
A
B
C
D
E
F
a(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