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5黃鸝教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黃鸝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黃鸝教案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探討文章蘊含的哲理,以及現(xiàn)實意義。
品味課文的精彩語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討論法。
教學過程:
1、投影⑴:課題
2、投影⑵:你認識黃鸝,了解黃鸝嗎?
3、投影⑶:你讀過有關黃鸝的詩嗎?
4、投影出示關于“黃鸝”的四首古詩詞。學生默讀以后齊聲朗讀一遍。出示投影片一。
5、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
還有: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宋?晏殊《破陣子》)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明?楊基《天平山中》)
4、投影⑷: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也寫有《黃鸝》一詩
很顯然,形態(tài)清麗、叫聲婉轉的黃鸝很受古代詩詞大家的青睞,它幾乎約定俗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黃鸝在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先生的筆下,又是怎樣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5、投影⑸:學習重點
分析、揭示并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學習方法及步驟
解析結構——把握整體——抓關鍵句段——分析、揭示、評價文章主旨
整體把握文章,重點分析文章結構
對于長篇文章來說,解析結構,從整體上觀照文章可以說是獲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鑰匙。我們先聽錄音朗讀,并將文章的1~23段按時地變化分成四大塊,然后對照投影片中表格的要求,選擇文中的關鍵語詞填空。
6、投影⑹:表格——放錄音朗讀
學生交流發(fā)言,教師可以適當作一些點撥,填表。
7、投影⑺:
問題討論:
課文為什么寫到與黃鸝無關的海鷗?
第四部分與前三部分在結構上有什么聯(lián)系?
第四部分的語言表達什么特點?
(1)齊讀第四部分,分析語言表達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情感。
(2)學生回答,老師點撥:排比、長短錯雜的句式,擬人、對偶的修辭,恰切地表現(xiàn)了黃鸝在平和優(yōu)美環(huán)境中自由生活的極致之美,也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在朝思暮想之后終于看到黃鸝獲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后難以抑制的愉悅、興奮和激動。
[重點分析、揭示、評價文章主旨]
以上我們整體把握了文章的主體描寫部分。我們作一個假設,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據(jù)我們剛才分析的情況和對比的結構,我們可以歸結出本文怎樣的主旨呢?
8、投影⑻: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呼喚為黃鸝創(chuàng)設優(yōu)美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
[啟發(fā)]
(1)很顯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筆墨,渲瀉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絕不可能是僅僅為了一個鳥類,應該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齊讀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9、投影⑼:
聯(lián)系前面的描寫部分思考,第五部分的議論是如何深化文章的本篇寫作主旨的?
10、投影⑽: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呼喚為黃鸝乃至各種美好事物創(chuàng)設優(yōu)美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
[啟發(fā)]
接著再看文章最末的兩句話。從這兩句話是否可以推斷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11、投影⑾: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歸結:原來,借助黃鸝的故事,作者或許也還想演繹一條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應為典型人物創(chuàng)設和諧相應的典型環(huán)境。
[小結]
以上我們按照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和過程,通過把握文章整體,揣摩關鍵句段等方法已經(jīng)獲得了本文寄寓的幾方面的主旨。
12、投影⑿:
除了第一點,由于未曾聯(lián)系到結尾語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兩點概括,應該是正確的。有同學要問,一篇文章,怎么會有幾個主題呢?實際上,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題、多寓意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學主題多元化(板書)。
13、投影⒀:
[啟發(fā)]
而且,不知同學們注意到?jīng)]有,我們剛才的分析自始至終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幾乎沒有考慮聯(lián)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沒有提及孫犁先生寫作本文時的背景材料。我們把這種只重文學作品本身,基本不考慮作品之外因素的閱讀,稱為主觀性閱讀(投影),而把那種既考慮作品又特別注重作品寫作背景因素的閱讀叫做實證性閱讀(投影)。
我們已經(jīng)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主觀性閱讀,大家一定有興趣乘勝前進,再作一次實證性閱讀的旅行。請看孫犁先生寫作本文的有關背景材料。
14、投影⒁:作者肖像
15、投影⒂:關于作者
16、投影⒃:《黃鸝》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60年前后,其時孫犁先生49歲。自從1956年寫完小說《鐵木前傳》之后,他再也不寫小說了。這固然與一場大病有關,但可能還有更深的時代社會政治原因。
17、投影⒄:
他在后來的《說趙樹理》一文中描述那個年代趙樹理的處境與心境:“政治斗爭的形勢,也有變化。上層建筑領域,進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來。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業(yè)業(yè),唯恐有什么過失,引來大的災難。”這說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孫犁自己。
18、投影⒅:
他在《文慮》一文中說:“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后,顧慮重重,環(huán)境越來越‘寬松’,人對人越來越‘寬容’,創(chuàng)作越來越‘自由’,周圍的呼聲越高,我卻對寫東西越來越感到困難,沒有意思,甚至有些厭倦了。”
19、投影⒆:
大家聯(lián)系文章的整體描寫和議論再來看看,文章還應該有著怎樣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喚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長、發(fā)展創(chuàng)設安全、平和、自由的環(huán)境,以使他們充分盡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聰明才智。
稍作小結,點一點這種環(huán)境從哪里來。
20、投影⒇:
主題概括比較:
(1)呼喚為黃鸝創(chuàng)設優(yōu)美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
(2)呼喚為各種美好事物創(chuàng)設優(yōu)美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
(3)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應為典型人物創(chuàng)設與之和諧相應的典型環(huán)境。
(4)呼喚為人(人才)的成長、發(fā)展創(chuàng)設安定、平和、自由的環(huán)境。
21、投影21:
讀了本文,你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聯(lián)想?
根據(jù)今天的閱讀活動,請你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師總結]
從我們以上的分析過程可以看出,閱讀是一項充滿個性色彩充滿創(chuàng)意的心智活動。不同的作品,我們自然可以獲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樣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還可以獲得不同的感悟。這就啟發(fā)我們,遵循科學的閱讀規(guī)律,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聚精會神地讀進文章中去,思考揣摩、體味感悟,就一定會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長此以往,就定會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閱讀、欣賞、創(chuàng)新能力
Jab88.cOM
精選閱讀
高一語文教案:黃鸝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蘊涵的哲理;
2.借鑒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習精彩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的思考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自然中棲息著千姿百態(tài)的鳥兒,你見過黃鸝這種鳥嗎?黃鸝不僅是一種美麗的鳥,而且?guī)缀醭蔀橐环N文化的象征,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多有描寫,大家能吟出幾句嗎?
有關“黃鸝”的古代詩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這些詩句通過描寫黃鸝的啼鳴、飛舞表現(xiàn)了黃鸝嬌好美麗的形象,抒發(fā)了對“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散文《黃鸝》,那么在孫犁的這篇散文里,黃鸝又是怎樣的形象?作者抒發(fā)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呢?讓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2.作者簡介
孫犁:現(xiàn)代著名作家。河北省安平縣人,原名孫樹勛。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荷花淀》。其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初期創(chuàng)作的小說、散文結集為《白洋淀紀事》。其小說充滿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是文學史上“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二、整體感知
1.朗讀
找四位同學分段落朗讀課文,盡量把文章的思路體現(xiàn)出來。
2.(師)概括課文內容
通過剛才讀課文,我們熟悉了文章的內容,概括地說,作者敘述了“我”和黃鸝的幾次相遇,其中有抗戰(zhàn)時期的黃鸝,在青島養(yǎng)病時見到的黃鸝,鳥市上的黃鸝,還有江南的黃鸝,通過這四次寫黃鸝,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思想。
三、學習文章的思想內容(哲理)
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呢?先說思想上的收獲,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學生可能列舉的內容與教師的分析引申:
(1)要愛護鳥類,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
分析引申:可以這樣理解。黃鸝在文中是美的化身,作者反抗人類對美的暴力破壞。
(2)各種事物都有極致。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發(fā)揮這種極致。
分析引申:文中舉了哪些例子說明各種事物都有極致?黃鸝的極致是什么?黃鸝的禁錮和限制又是什么?
學生分析討論
明確:說明各種事物都有極致的例子: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
黃鸝的極致: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著朝霞和彩虹的。在這種環(huán)境下,黃鸝達到了它們的極致。
黃鸝的禁錮和限制:①抗戰(zhàn)時期,炮火連天的環(huán)境,美麗的黃鸝只是一閃而過,不能達到美的極致;②青島養(yǎng)病時,病友史同志舉槍瞄準,黃鸝成了驚弓之鳥,從此一去不返,人類的射殺,是黃鸝不能達到美的極致的禁錮和限制;③逛鳥市時見到的黃鸝,被系在一根木棍上,一會兒懸空吊著,一會兒被拉上來,這成了它們的禁錮和限制。(第三點學生一般能找出,第一點和第二點需要教師的引導)
(3)(師)小結
所以,黃鸝只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飛翔,自由生活,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現(xiàn)出“美的極致”。而且,作者的思索由黃鸝轉向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既然黃鸝的啼叫、飛翔要伴隨著春雨、宿露,朝霞、彩虹,那么,虎、魚、駝、雁這些更加壯觀的美的極致呢?難道不需要深山、潭底、大漠、長空這樣的美的極致?美的極致,只有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發(fā)揮:這是從平凡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哲理,作者把人們的思想、追求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4)作者提到的各種事物,除了黃鸝、虎、魚、駝、雁以外,還提到了什么?請同學們看最后一自然段。
明確:“景物一體”、“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是藝術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種境界。
由此可見,作者說的是黃鸝,實則講的是藝術。把黃鸝看作藝術的化身,看作文學藝術家的化身,這種寫作手法稱為象征,例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楊禮贊》等,只是本文敘事性更強,每個片段都蘊含著一定的意義,含蓄豐富。為什么這么說呢?請同學們注意一下本文的寫作背景:
四、本文的兩個歷史背景
1.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歷史背景
抗日戰(zhàn)爭是“戰(zhàn)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論持久戰(zhàn)》),“這個戰(zhàn)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論聯(lián)合政府》)。在文藝戰(zhàn)線上,黨鼓勵革命文藝家積極地親近工農(nóng)兵,給他們到群眾中去的完全自由,給他們創(chuàng)作真正革命文藝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歷史背景
從1957年開始,在文藝界開展了反右派斗爭和對修正主義文藝思想的批判。文藝思想上機械論、簡單化、庸俗化的傾向更加發(fā)展,粗暴武斷、無限上綱的文藝批判幾乎成為一時風尚。創(chuàng)作上,違背生活真實和缺乏藝術性的虛假文字和公式化、概念化作品風行一時。1958年的新民歌運動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寫真實、寫人性的作品和作家紛紛遭到批判,到1962年,由于“左”的錯誤傾向的影響,把“文藝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的口號理解為“要求文學藝術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干涉了許多不應當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寫于此時。1962年以后,“左”的錯誤愈演愈烈,終于釀成“文化大革命”。
五、分析黃鸝的象征意義
1.男生齊讀第一次見到黃鸝時的語段
(師)分析:第一次見到黃鸝,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黃鸝的形象是“革命文藝”的象征,“在不斷的炮火洗禮中”,在空前偉大的斗爭環(huán)境中,黃鸝充滿戰(zhàn)斗的激情,展現(xiàn)出矯健、鮮麗、動人的形象,那“尖利的富有召喚性和啟發(fā)性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爭中發(fā)揮了戰(zhàn)斗作用。
2.找學生朗讀第二、三次見到黃鸝時的語段
(師)分析:第二、三次見到黃鸝,正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人們無比歡欣地迎來了社會主義,藝術乃至一切事業(yè)都應該找到發(fā)揮極致的最佳環(huán)境,像那兩只黃鸝找到“深密幽靜的一片樹林”“大有安家落戶的意思”一樣,去發(fā)揮自己的極致,但令人痛惜而感慨的是,好景不長,厄運接連不斷,“左”的錯誤,像史同志一樣,或像那個“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樣,或像那個賣鳥籠的老頭兒一樣,破壞了藝術發(fā)展的環(huán)境,使“黃鸝”一去不返,或成驚弓之鳥,或倒斃槍口,或焦黃凄慘,藝術正像黃鸝那樣,需要一個廣闊的天地。作者思索著、呼喚著,何時才能有這樣的廣闊天地呢?
3.女生齊讀第四次見到黃鸝時的語段
(師)分析:第四次見到黃鸝的情景,作者熱情洋溢地贊美江南,贊美黃鸝“真正的家鄉(xiāng),安居樂業(yè)的所在”,正是寄寓著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對未來的樂觀預示,這個預示在1987年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后終于到來了,可見作者預示的瞻前性、準確性。
六、借鑒課文的寫作方法與語言技巧
1.寫作方法
從敘事到說理水到渠成,說理恰倒好處。
(1)水到渠成:①從幾個片段的敘事到篇末的說理,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的。②看到太湖的環(huán)境,看到黃鸝的全部美麗,聯(lián)想到虎、魚、駝、雁等各種事物的極致,已有“水到渠成”之勢,篇末的說理真是自然而然。
(2)說理恰倒好處:說理也不宜長篇大論,只須點到為止,若隱若顯,這才耐人尋味,恰倒好處。作者點到“各種事物”,點到“藝術”,讀者自然心領神會。說理要注意說到什么地步才好,本文值得借鑒。
2.精彩的語言
(1)適當?shù)奈难跃渥邮刮恼略錾??!盎[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
(2)善用對句,語言簡練,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在習作中,修改潤色,用點心思,可用這樣的句子。“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著朝霞和彩虹的。”
(3)還多次使用排比句?!斑@里……這里……這里……?!?/p>
總之,整句與散句相結合,工整中求變化,長短錯落有致,不呆板。
七、布置作業(yè)
文章把黃鸝在江南的極致寫得非常美,請從作者略寫的“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選取一種,模仿文章的寫法,擴寫成百字左右的文字。
高一語文教案:《黃鸝》教學設計簡案
教學目標:
體會文章由敘事到說理的自然過渡。
分析評價本文的哲理。
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語言片斷。
教學重點:
1.分析評價本文的哲理。
2.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語言片斷。
教學過程:
第一步:初讀——感知哲理
誦讀文章,初步明白作者意圖揭示的哲理是什么,體會由抒情到說理的自然過渡。
第二步:再讀——理解哲理形成的基礎
穿插誦讀文章幾次寫到黃鸝的片斷。
學生討論,發(fā)言,點評這幾次描寫。
第三步:三讀——評價拓展哲理
教師學生朗讀末幾段,學生再次體會哲理,并思考——你怎樣評價這一哲理,由這一哲理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可順向,可逆向——但必須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發(fā)表有理有據(jù)的見解。
第四步:四讀——揣摩精彩語段
教師選取精彩的文段或者讓學生自己選取精彩的文段誦讀,揣摩語言。教師不要下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分析評價,教師做適當?shù)目偨Y即可。
[教案參考] 高中地理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急你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教案參考] 高中地理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
[教學重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學難點]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斗轉星移這些現(xiàn)象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你們當中有誰知道在地球上這些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嗎?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里將要學習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①天體類型
A、恒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
B、星云 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
C、行星 在橢圓形軌道上環(huán)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自身不能發(fā)光。
D、衛(wèi)星 環(huán)繞行星運行的、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顆衛(wèi)星。
E、流星體 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體,因同大氣摩擦而產(chǎn)生的光跡,劃過長空,好像從空中的某一點向外散射開,這種現(xiàn)象叫做流星體。
F、彗星 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
此外,還有其它的星際物質。其中,恒星和星云是兩種最基本的天體
(附:練習鞏固對天體特征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②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
任何天體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各級天體系統(tǒng)的組成如下:
A、地月系 月球繞地球轉動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衛(wèi)星。
B、太陽系 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構成太陽系。
C、銀河系 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構成銀河系。在銀河系以外,還有大約10億個同其相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人稱河外星系。
D、總星系 銀河系和現(xiàn)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統(tǒng)稱為總星系。
天體系統(tǒng)共分為四個等級,按照從低級到高給的順序依次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總星系
二、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②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
劃分依據(jù):距日距離、質量、體積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表現(xiàn):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A、日地距離適中——適于生命姓的發(fā)展的溫度條件
B、質量和體積適中——吸附大氣,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
C、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物質運動——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處的位置及自身條件外,還和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的很大的關系。在太陽系中,大小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日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之中。
[課堂小結]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原因
[課堂練習]
針對每個教學目標而選取的題目,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對所學知識鞏固。
[優(yōu)質教案] 高中主題教案壹篇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授課經(jīng)驗少的教師教學。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優(yōu)質教案] 高中主題教案壹篇”,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活動目的】為了使全班同學進一步了解、理解新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增強班級凝聚力,使學生能把規(guī)范的要求內化為自己自覺的行動,做一個遵規(guī)守紀、誠實守信、勤奮向上的中學生。
【活動簡介】以學生學習行為規(guī)范為中心,通過生活實例窺探、行規(guī)討論交流、反面案例啟示、文明倡議書簽名等一系列程序活動對本班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
【活動要求】注重人人參與,講究活動秩序,聯(lián)系實際。
【主持人】班主任
【活動地點】
【活動過程】
主持人語:
班主任: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在這個教室里開展開學以來第一次班隊活動,我想,咱們開學已經(jīng)一個月多了,我不知道大家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是否有所了解,又是否落實到行動中了.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舉辦一次班隊活動.
一、由生活中的點滴談起
二、《是對還是錯》
班主任: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來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是遵規(guī)守紀的結果,好的習慣能夠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壞的習慣卻能誤導我們的行為,甚至可能讓我們誤入歧途,走上不歸路。那么平時我們的一些做法或者習慣是不是符合規(guī)范呢?下面進入第一個活動:判斷下面說法是對還是錯。
(1)要考試了,我的鋼筆不見了,小龍不在,我拿他的用一下(╳)
(2)不入二廳是指不入游戲廳和舞廳.(√)
(3)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fā)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
(4)吃飯時要做到邊吃邊聊,這樣才越吃越香(╳)
(5)手中有廢紙或其他垃圾隨手丟在路邊,反正沒有人看見(╳)
(6)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
(7)上課太累人了,我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再說(╳)
(8)別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腳,立即給你道歉了,你說沒關系(√)
(9)認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優(yōu)美。不在教室和校園內追逐打鬧喧嘩,維護學校良好秩序(√)
(10)晚上休息時間到了,我睡不著,干脆出去散散步回來再睡(╳)
(11)前面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趕緊繞道而行吧,免得給他打招呼(╳)
(12)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
(13)這些作業(yè)我不會做,不如拿同桌的來抄抄吧。(╳)
(14)排隊時可以大聲喧嘩、勾肩搭背,只要不被老師看見就行了。(╳)
三、答題競賽:(全體同學參與,贏取小獎品)
(班長)非常感謝三組同學的表演,為了檢驗同學們今天的收獲,下面我們開展答題競賽活動,請同學們積極參與,看誰回答的有快有正確。
填空題
1、乘公共汽車,給老,弱,病,殘,孕及環(huán)抱嬰兒者讓座
2、上課遲到者應在教室門口喊“報告”,經(jīng)教師同意后再進教室。
3、出操集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4、學生要做到穿戴整潔、樸素大方,男生不留長發(fā),女生不穿高跟鞋。
5、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