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5高一語文魯教版必修二第三單元學習活動設(shè)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高中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語文魯教版必修二第三單元學習活動設(shè)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魯教版必修二第三單元學習活動設(shè)計
一、文本賞讀
1.《聽聽那冷雨》《再別康橋》《石鐘山記》都以其特定的情思、意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啟示。請反復朗讀體味這三個文本,并背誦《再別康橋》和《石鐘山記》。
2.《聽聽那冷雨》和《再別康橋》中有許多精彩的描寫,請選取自己感觸最深的語段,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和同學交流。
《聽聽那冷雨》第一、三節(jié)鑒賞
《聽聽那冷雨》是一篇感覺性的文章,“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柯靈語),需要讀者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同時參與享受。第3節(jié)的“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指出雨是冷的,訴諸觸覺。冷雨可以“聽、看、嗅、舔”,便是訴諸聽、視、嗅、味等感覺。第1節(jié)“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和第3節(jié)“空氣空蒙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句,“空蒙而迷幻”可以訴諸視覺,“薄荷的香味”可以訴諸嗅覺,“料峭”“淋漓”“潮濕”固然是訴諸觸覺的描寫,但運用疊字“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天潮潮地濕濕”便同時錄下了風聲雨聲的聲響了。同樣的,用“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造成細碎的聲音,也極富聽覺的刺激力。像這樣感覺交通,一語兼攝,既寫實境,又描聲態(tài),給讀者感官以豐富而鮮明的印象。
《再別康橋》第六節(jié)鑒賞
寫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有過的夢想也已幻滅。詩人要在今晚離開康橋,因此情緒異常低落下來,而且消失的夢已無法追回,這種深切的低落已使人無法再去放歌,作者只能悄悄吹奏別離的笙簫,沉默中有種離別的惆悵。草叢中的夏蟲也似乎感受到了離別的憂傷,也悄不作聲,保持了沉默??禈蛲盏臍g愉再也看不到,今晚除了沉默還是無盡的沉默,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也由此推向了極致。本小節(jié)通過渲染和襯托手法,表現(xiàn)出詩人回到現(xiàn)實,離愁縈繞在心頭的無限眷戀和無可奈何之情,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緒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3.閱讀的過程是自我體驗的過程,當我們戀戀不舍地從《聽聽那冷雨》和《再別康橋》的藝術(shù)世界里走出的時候,心中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冷雨”和“康橋”,請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感受口頭描述“我心中的冷雨”和“我心中的康橋”。
我心中的冷雨
古老的鐘聲帶走了遠古的文明,在那些木門吱悠作響的年代,茅屋前的青石小路延伸向村前的古井,悠悠扁擔聲里,和著丁冬而響的古井水,透明的液體從木桶里晃蕩而出,濺在曲折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夾雜著泥土的清氣,給人一種春雨的錯覺。
那個年代的雨曾那樣細膩、溫柔過。那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默默中守護著自己的麥田,母親般安詳。清涼的雨絲劃滿整個人間,輕飄飄但不混亂,安然地落在大地,落入麥田,落入湖泊。那個只有粗布衣服,只有黑白照片的年代里,春雨是如此靜謐,安然地像是一汪靜水,沉默寡言。
那個年代的夏天卻是粗獷而猛烈的。傾盆的雨水從天而降,澆在麻木愚昧的灰色人群里,洗去滿身的灰色塵土,在混沌中橫行的人群不禁打個冷戰(zhàn),在冰冷的雨中徹底清醒。余光中說:“整個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蹦莻€年代就是這部黑白片子的一段,于雨中不斷迷失又不斷清醒。
而我見過的最冰冷的雨是春末夏初時那種淅瀝而又滂沱,微涼而又清冷的雨,這是一種憂傷的雨,是天空難過時流的眼淚。在那個年代,古老守候著一切,主宰著傳統(tǒng),左右著習俗。那是一個辦喜事抬轎、辦喪事披麻戴孝的年代,傷心處淚落如雨的年代。黑白片子一路高歌,在雨中微笑而安然地度過了大半個世紀,而后迎來黎明。在這樣細微的曙光中,中國顯露出一片片水泥森林,“森林”里川流不息著金剛制品,醫(yī)院到處可見冰冷的手術(shù)刀。在春末夏初這樣憂傷的季節(jié)里,到處可見掛著彩綢系著紅花的高級轎車穿梭在幸福的紅線上,載著相戀的人兒歸入洞房。
2004年農(nóng)歷4月29日,一個憂傷的日子。這天就下著這樣憂傷的雨,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有對新人在淅瀝的雨中,在有節(jié)奏的抬轎的人的晃蕩中結(jié)為連理,他們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他們放棄了轎車而用花轎將新人接進了洞房。起轎趕往新娘家的時候,雨聲嘩嘩地變大了,泥濘的小路濺起泥點四散開來,濺在看熱鬧的人的身上。花轎漸遠,雨點也漸小了,歸來的時候,又是一陣大的雨點。我看到抬轎人艱難的表情,突然間淚眼迷瀠,這是不是不公平?當有人拾起我們的古典文化的時候,天空為什么會流淚?在有人感覺迷失后清醒時,天空為什么只賜給他們一路的泥濘?——我對那對新人落淚了,除了感動還是感動。不知這冰冷的雨會帶給旁觀的人什么,是該清醒嗎?在這憂傷的冰雨中,迷失的人們是不是該對古典的東西保留些什么?
天空不該只是寂寞,它不該淚流滿面。
我心中的康橋
徐志摩像一朵輕飄的云悠然而逝,留下一道優(yōu)美的弧形——沉默的康橋。徐志摩的消失是沉默的,所以康橋是沉默的。
徐志摩的康橋像一堆安詳?shù)木G藻安靜地擺在康河上,溫柔靜默而又風姿綽約。而我的康橋,像是一首古老的童謠,和著老掉牙的調(diào)子,柔和而安靜地在心的最底處發(fā)出滄桑但堅定的聲音。
那是一座古老的木橋,流水的腐蝕將大自然中曾經(jīng)傲立的木頭變得腐朽,似乎在某個時刻,它的生命將不復存在。
木橋慈祥而又溫柔。在殘陽如血的黃昏中,在柳樹飛舞的柳枝中,它安靜地守候在河邊,看人們拉長的影子,看黃色毛發(fā)的家犬散步,看老母雞帶領(lǐng)小雞們覓食……看所有過往的紅塵,滾滾的喧囂。想起了馬致遠的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倍嗌俅我娝砼粤鴺浼拍負]動柳枝的影子,黯然神傷;多少次見她身底的水波瀲艷而神緒飛揚;多少次見人們挑水從她身上走過而安靜地出奇……
在那座古老的木橋前,我永遠只是憂傷的守候者。我靜靜地在她身旁的草地坐著,回憶,思考,幻想,微笑,憂傷……
大開發(fā)的洪流將那座木橋卷走了,留下了無盡的空洞與失落,徐志摩的康橋猶在,而我的康橋,消失了,永不復生??匆姷模Я?;看不見的,今生今世無法再見。
僅以此紀念我的康橋。
4,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寫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你對這種說法有什么認識?請就此問題分小組討論。
略。
二、“山水”詩文展示
1.在《聽聽那冷雨》中,作者巧妙地化用了許多寫“雨”的詩句,如“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已不再”。請在文中再找一些類似的語句,寫出原詩句或整首詩,并與同學交流。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眠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歌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點絳唇
姜夔
丁未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
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
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2.*古今中外描寫山水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請分組查找富含哲理的山水詩文,選出部分優(yōu)秀作品,工整地謄寫(或打印)出來,在班內(nèi)展示。
略。
3.根據(jù)自己的游歷體驗,借鑒文本的表達技巧,寫一篇游記,與同學相互點評。
示例:
“水簾洞”妙趣
大沙河像一個直角,由東向西再折向北,從我們學校旁邊經(jīng)過。沙河對岸拐彎處是懸崖絕壁,絕壁上橫空長出許多花草樹木。那兒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就在這百草豐茂的花草樹叢間,藏有一個非常漂亮、奇妙的洞,同學們都稱它“水簾洞”。
“水簾洞”的四周有許多野花,一到春天百花爭艷,朵朵鮮花像剛出巢的小鳥一個個從窩中伸出頭來,這使那些早已等得不耐煩的蜜蜂、蝴蝶不顧一切地向這邊飛來,摸摸這兒,親親那兒,就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親熱。洞旁的小樹也生機勃勃,它們亭亭玉立像剛長大的姑娘,佇立在那里。有兩株小樹立在洞口,就像給洞安排了兩個哨兵?!八煻础辈⒉淮?,也不深,寬敞處三個人可以落座,擠一點,四個人也可以坐下。洞成弧形,像月牙兒,像彎弓,又像半圓。洞頂上有許多野草、野花、藤蔓垂下來,像吊蘭,又像綠色瀑布緩緩流下,像一串綠色的珍珠,又像門簾。雖然這個洞沒有“花果山水簾洞”大,但我覺得它更可愛,更別致,更是屬于我們的樂園。
我們在學校吃飯的同學就更覺得它像是自己的家,吃過飯,作業(yè)一做完,同學們就三五成群投向“水簾洞”的懷抱。在這里我們感覺到親切,就像投入到媽媽的懷抱一樣。在洞里同學們談笑風生,談學習,談見解。許多難題是同學們在這嘰嘰喳喳的嘀咕聲、喧嘩嬉鬧的叫嚷聲、快樂無比的歡笑聲中解決的。在這里,同學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有時同學們坐在樹上玩,有時又像頑皮的猴子敏捷地爬上爬下。在這里,同學們可以盡情地歡笑,就像剛出籠的小鳥,有說不出的快樂。
低頭向下望,大沙河像一條銀白色的帶子一直飄向那遙遠的地方??亢影兜乃嫔巷h浮著“革命草”,就像一條厚厚的綠被子蓋在河面上,葉面的露珠像晶瑩的珍珠點點發(fā)光,又像夜晚的星星時明時暗。
河水清涼清涼的,不時地倒映出湛藍的天空,時而浮現(xiàn)朵朵白云,真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河水里的小魚像頑皮的孩子,時隱時現(xiàn)。它悄悄的從你的下面游過去,一會兒又游回來,故意引你伸手抓它,但你一伸手,它又鉆到那條綠被子里面去了,一會兒又出來,好像在與我們逗樂。
記得有一次,我們進行爬高比賽,一個同學一不小心,腳一滑,掉進了河里,我們都嚇呆了,向下一看,啊!她還好好地躺在那兒?!案锩荨毕褚浑p肥大的巧手將她托住。雖然弄了一身水,但她還非常高興。這種樂趣是別人無法享受的。“革命草”又像沙發(fā),不,比沙發(fā)還要舒服。
水簾洞,真是我們的樂園,難道你不覺得它比花果山上的“水簾洞”更美麗,更可愛,更富有詩意嗎?難道你不覺得它有無限妙趣嗎?
評析:作者運用嫻熟的筆法,活潑的語言,盡情抒寫了“水簾洞”的諸多妙趣,以此來表達對大自然美麗景致的摯愛。
本文緊緊圍繞“水簾洞”來寫,從它的名稱、位置、周圍景色、內(nèi)部形狀、河面草、水中魚,一直寫到同學們在這里天真無邪的課外活動,都非常富有情趣。本文寫景如此成功,與作者平時善于細致觀察是分不開的。
文章語言也很有特色。簡潔明快,活潑流暢,宇里行間洋溢著欣喜愉快、真摯濃郁的感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摹景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全文僅比喻就使用了20余處,使描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相關(guān)推薦
高一語文上冊《師說》教案魯教版
高一語文上冊《師說》教案魯教版
2師說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韓愈的文學主張和其倡導的“古文運動”以及韓愈的重要文學作品;學習積累并掌握“傳”“師”“從”等多義詞,以及部分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技能目標:鑒賞本文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反復論證加強說服力的寫法。
3.情感目標:理解本文所論述的教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科學認識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從而逐步培養(yǎng)批判地繼承古代文化遺傳的能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介紹作者、解題
2.正字正音
3.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4.試譯難句,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對比論證手法的運用
2.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1.結(jié)構(gòu)圖解演示
第一層以“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一般的士大夫)作對比。作者指出: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眾人”之所以更加愚蠢,關(guān)鍵在于前者不自滿,虛心向師求教,后者既無自知之明,又恥學于師。
第二層的對比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作者指出這是一種見小而不見大、“小學而大遺”、愛子而不自愛的愚蠢行為,因而嘲笑說:“惑矣?!薄拔嵛匆娖涿饕病!?br>
第三層以不恥相師的“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恥于相師的“君子”(士大夫)相比。作者肯定了前者的態(tài)度,揭露和嘲笑了后者反對從師學習的種種謬論,指出,瞧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士大夫,他們的智力(就從師學習而言),反不如他們瞧不起的人,諷刺語氣強烈。
接連三個對比,把反對從師學習的人駁的啞口無言,使恥學于師的人顯得十分可笑,達到了針砭時弊、發(fā)人深思的目的。在進行對比的時候,文章運用了排筆的手法,不僅使對比顯得十分鮮明,而且使文章顯得十分有氣勢,很有感情,從而加強了論述的效果,充分表露了作者對恥學于師的士大夫的不滿與鄙視。
(2)本文的語言特色。
①排比對偶句。韓愈的散文素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xiàn)在多用排比和對偶句式上。他的這種風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這種句式的連用,形式整齊,氣勢飛動,增強了表現(xiàn)力。
②連珠句。連珠又稱頂真、蟬聯(lián),即用上一句的結(jié)尾字,作下一個句的開頭,首位相連,“歷歷如貫珠”。本文這樣的句式很多,如開頭的幾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這種句式的運用,加強了句子之間的連接,使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
③豐富的語氣表達。豐富的語氣表達,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本文在這方面是十分成功的。如用“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摹狀語句有聲有色地描繪“士大夫之族的神態(tài)”用“如是而已”這樣的限制語句表示結(jié)論的無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連用了三組對比揭示“恥學于師”的不明智,得出的結(jié)論是一樣的,但語氣卻各不相同?!笆ト酥詾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問語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判斷語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是感嘆語氣。這種錯綜變化的語句,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3.作業(yè):討論今天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
4.板書設(shè)計
段意
論點
一、總論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二、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社會風氣
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三、用具體事實進一步闡明誰可為師的道理
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四、說明寫本文的原因
結(jié)論:向后學號召
1.不拘于時;2.能行古道。
高一語文上冊《赤壁之戰(zhàn)》教案魯教版
高一語文上冊《赤壁之戰(zhàn)》教案魯教版
【設(shè)計說明】
“赤壁之戰(zhàn)”為我國古代戰(zhàn)史上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此戰(zhàn)以孫劉聯(lián)軍獲勝、曹操一方失敗而告終,自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課文較長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應該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盡可能地憑借注釋和運用工具書讀懂課文,弄清大意,教師只講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用人物對話來敘述故事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是本文的鮮明特點。本文中對話部分約占了一半的篇幅,對孫、劉、曹三方的情況及戰(zhàn)事發(fā)展,很多都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敘述出來的。特別是曹操的活動,幾乎全由諸葛亮、魯肅、周瑜的談話告訴讀者,這就在敘述上節(jié)省了很多筆墨,同時,這幾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也顯現(xiàn)出來。因此將學習的重點放在通過師生互動深入理解對話從而體會主要人物的個性特征上。講課過程中師生結(jié)合,逐段提出問題進行研討,把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的分析與語言訓練結(jié)合起來,最后歸納總結(jié)。同時充分利用《赤壁之戰(zhàn)形勢圖》,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直觀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讀課文,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2.重點掌握“方”、“卒”、“將”、“數(shù)”等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實”、“可以”、“初一”等古今詞義的區(qū)別,整理“于”“乃”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復習鞏固文言文的倒裝句式。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募舨眉记珊陀脤υ挶憩F(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自讀課文,對照注釋明白文章大意。
2.熟讀人物對話,小組合作分析人物性格。
3.通過朗讀體會主要人物的不同個性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漢末時期英雄豪杰在強敵面前從容不迫的大無畏氣概。
2.懂得以弱勝強的道理,培養(yǎng)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多謀善斷的品德作風。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請學生介紹有關(guān)背景。
三、小組合作討論:分別找出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quán)、等人物的語言并分析人物性格。
四、精講:講讀第1段第一層次(開頭——權(quán)即遣肅行)
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試譯,教師糾正、補充,然后師生共同研討。
1.是誰最先提出聯(lián)劉抗曹的?他是怎樣分析形勢的?
明確:是孫權(quán)的謀士魯肅。他首先分析荊州的地位:“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保ㄒ髮W生解釋:險固——險要堅固;士民——老百姓;殷富——豐厚富足。)“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保ń忉專河小加?;資——資本、憑借。)這段話既分析了荊州之重要,又符合孫權(quán)南面稱孤的心意。魯肅此話,從側(cè)面揭示了赤壁之戰(zhàn)的起因和性質(zhì),成為全文提綱挈領(lǐng)之筆。魯肅接著分析了各派的情況:①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合作),軍中諸將,各有彼此。(有的向著那邊,有的向著這邊。)②劉備與操有仇恨,寄寓于劉表,表惡(wu)其能而不能用。這種形勢,當然對孫權(quán)有利。
2.魯肅根據(jù)這種情況又提出了哪些對付的辦法?
明確:兩種可能、兩種準備。一種可能是如果劉備與劉表同心,則宜“撫安”(撫慰拉攏);另一種可能是劉備與劉表“違離”(矛盾、背離),則宜別圖之(想辦法),以濟(成就)大事(指南面稱孤之事)。
3.上面的兩種可能、兩種準備,是從戰(zhàn)略著眼,若從眼前來看,魯肅又認為應采取什么行動呢?
明確:魯肅主動要求:①奉命吊表二子(慰問居喪的人),并慰問軍中掌權(quán)的人;②說服劉備撫表眾,共治曹操。
五、講讀第1段第二層次(到夏口——樊口)。
1.指名朗讀第1段第二層次,并要求學生試譯,教師點撥,疏通文意,然后研討。
2.在孫權(quán)派出魯肅時,局勢發(fā)生了哪些扣人心弦的變化?
明確:①操已向荊州;②琮(劉表第二子)已降操;③備南走(逃跑)。所以,魯肅盡管晨夜兼道(加速度趕路),也難以趕在曹操之先,可見形勢嚴重。
3.在這種嚴峻形勢下,魯肅怎樣勸說劉備與孫權(quán)結(jié)好?
明確:①宣權(quán)旨(傳達君命),致殷勤(懇切慰問)之意,以誠打動劉備;②宣傳孫權(quán)的“聰明仁惠”(聰繁明智、仁愛慈惠),敬賢禮(動詞)士,江表(江南。表,外;在古代以中原為中心,江南為表,故稱“江表”。這是一個古代文化常識,學生應記住。)英豪,咸(都)歸(使動)附(依附)之。上面講的是孫權(quán)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條件。接著又從地利和實力方面來說明:“已據(jù)六郡(地廣),兵精糧多”(實力雄厚)。③說明吳巨是平庸的人,且地點偏遠,不宜依靠。從三方面來看,劉備何去何從已經(jīng)十分清楚,故結(jié)果必定是“備甚悅”。
4.既然“備甚悅”,為什么魯肅還要與諸葛亮拉關(guān)系?
明確:因為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決策人物,對劉備有左右作用。故魯肅又以“我,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友也”來使諸葛亮放心。故結(jié)果必然是“備用肅計”。(在這里提到諸葛亮,為下文他的出場伏筆。)
5.第1段第二層小結(jié):這一層寫魯肅會見劉備,初步奠定聯(lián)合抗曹的基礎(chǔ).
讀魯肅語:1)對孫權(quán)
a.言荊州之利,談應變措施。
b.設(shè)身處地為孫權(quán)著想。
不懷私慮,忠誠可見。
2)對劉備
a.不露焦急神色,示親近關(guān)懷。
b.介紹孫權(quán)仁義賢德,實力雄厚,非吳巨可比,曉之以理。
3)對諸葛亮
以親情拉攏。
六、講讀第2段。
要求學生試譯這一段,教師補充,然后師生共同研讀課文。
1.這一段重點寫諸葛亮。諸葛亮是在什么樣的形勢下出使東吳的?
明確:操軍占荊州,乘勝東下,孫劉危急存亡在即。(要求學生講解“曹操自江陵順江東下”和“事急矣,請奉命救于(向)孫將軍”兩句。
2.諸葛亮怎樣游說孫權(quán)的?
明確:①縱談形勢,閉口不談“求救”。他把孫權(quán)、劉備、曹操放在同等位置上來談,突出敵軍強大(“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币獙W生翻譯這幾句。)并用“英雄無用武之地”句保持了劉備“遁逃于此”的尊嚴。②采用攻心戰(zhàn)術(shù),反激孫權(quán)。諸葛亮指出了孫權(quán)的兩條出路,一條是率領(lǐng)“吳越之眾”與曹操“抗衡”(指定學生講解“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句。“以”:率領(lǐng),動詞?!爸袊保翰懿僬紦?jù)的中原地區(qū))。另一條是投降(要求學生翻譯:“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按”:停止使用?!笆保菏掌??!氨保何淦鳌!凹住保烘z甲。“北面”:面向北。古代皇帝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朝。這里指投降)。接著抓住孫權(quán)的矛盾心理“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警告他“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最后,把劉備比作“守義不辱”的壯士田橫,不愿處在曹操之下,從而使孫權(quán)勃然大怒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指名學生講解這一句。)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激將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3.諸葛亮怎樣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的?
明確:①劉備雖敗但實力猶存。(“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guān)羽水軍精甲萬人。②曹有三大弱點;一、遠來疲敝,強弩之末,必蹶(挫?。┥蠈④?。(要求學生講解“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句)二、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三、荊州之民心不服曹操。(要學生翻譯:“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保?br>
4.諸葛亮預見的戰(zhàn)爭結(jié)局是什么?
明確:孫權(quán)與劉備“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必矣”。此后是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講解“鼎足之形成矣”句。)
5.諸葛亮游說的結(jié)果是什么?
明確:“權(quán)大悅,與其群下謀之。”(這一句承上啟下,為下文波瀾突起的事態(tài)過渡。)
6.小結(jié):這一節(jié)寫諸葛亮出使東吳,精辟地分析了形勢,針對孫權(quán)的猶豫心理采用激將法攻心,堅定了孫權(quán)聯(lián)劉抗曹的決心,使孫劉聯(lián)盟得到進一步的醞釀。這一段表現(xiàn)了諸葛亮出色的外交、軍事才能。
讀諸葛亮語:1)對劉備
實話實說
2)對孫權(quán)
a)將劉備與孫、曹并舉毫不示弱。稱劉備“英雄無用武之地”兵之事一筆帶過。表面上政法分析,實則激孫權(quán)決斷。語含機鋒,咄咄逼人。
b)盛稱劉備,再激孫權(quán)。
c)先言劉備實力猶存,再說曹軍三大弱點:遠來疲敝,不習水戰(zhàn),軍心不齊。
七、講讀第3段。
學生朗讀并試譯這一段,教師糾正、補充,然后研討問題。
1.曹操遺(wei)權(quán)書的內(nèi)容是什么?其用意何在?
明確:挾天子令諸侯,戰(zhàn)事節(jié)節(jié)勝利,夸張兵力進行恐嚇。
其用意是給東吳施加壓力,威脅其投降。
2.魯肅怎樣說服孫權(quán)主戰(zhàn)的?
明確:一是選擇適當?shù)臅r機,待“權(quán)起更衣”時,才“追于(到)宇(屋檐)下”,向?qū)O權(quán)進言,這樣既可以避開主和派的圍攻,又能顯示自己的誠心。二是站在孫權(quán)的立場上,為孫權(quán)著想,使孫權(quán)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見。(要求學生講析魯肅的一段話,這段話采用對比手法,設(shè)身處地,情辭十分懇切。)結(jié)果是使孫權(quán)嘆息“諸人持議,甚失孤望”,而稱贊魯肅能“廓開(闡明)大計,正與孤同”。
3.小結(jié):這一節(jié)寫孫權(quán)內(nèi)部主降派和主戰(zhàn)派的斗爭,孫權(quán)經(jīng)魯肅的說服,同意主戰(zhàn)。這一段寫得富于戲劇性,而人物形象又各具個性特點,如曹操的驕橫;張昭的投降嘴臉,因“曹公”一詞而顯;魯肅的誠摯;孫權(quán)能虛心聽取正確意見。
八、講讀第4段。
學生齊讀這一段,讓學生質(zhì)疑,疏通文意,然后共同研討問題。
1.周瑜怎樣分析已方的有利條件的?
明確:武功才干,地理條件,兵力情況,人才條件。
2.周瑜怎樣分析敵方的不利條件的?
明確:后方未安,以短擊長,盛寒無草,水土不服。
3.周瑜對敵我雙方的客觀分析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
明確:使孫權(quán)堅定了抗曹的決心: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比上文講的“正與孤同”的口氣強硬多了,由此可見孫權(quán)決計抗曹。
4.周瑜與魯肅同屬主戰(zhàn)派,但一為武將,一為文官,一為謀士,一為將領(lǐng),掌握軍權(quán),兩人的性格有何不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周瑜直言不諱,開口就罵曹操是“漢賊”,而魯肅只稱其名,比較平和;周瑜說曹操是“送死”,魯肅只說:“共治曹操”。一文一武的口氣完全不同。周瑜開朗真率,魯肅機智沉著,個性各異。
5.讀周瑜語:輕蔑的口吻(年輕氣盛、少年得志、自負豪邁)
九、講讀第五段。
學生齊讀這一段,并提出重點詞句進行翻譯,在初步掌握詞句的基礎(chǔ)上共同研討問題。
1.曹操的軍力究竟多少?周瑜的兵力多少?
明確:曹操號稱水步八十萬,其實只有十五六萬中原軍和七八萬劉表的降卒,而周瑜卻只需“兵五萬”,“自足制之”。
2.孫權(quán)怎樣部署兵力的?
明確:①選兵三萬,令周瑜、魯肅、程普為前鋒;②孫權(quán)親自帶兵續(xù)發(fā),作后盾。
3.讀孫權(quán)語:a.對諸葛亮
(1)反唇相譏,心有不甘。
(2)決計一搏,出語痛切。問語歸于理智,可見其穩(wěn)重。
b.對魯肅
無限感喟,略釋愁懷。
c.對周瑜
(1)決計抗曹,并以大任自許。拔刀斫案,以示決斷。
(2)與張昭等人對比,深感魯、周二人不負己意。
(3)期望周瑜成功,又不推卸責任,大有君王之風。
十、講讀第二部分(6—7段)
1.第6段只用七個字概述孫、劉聯(lián)軍向西挺進的過程。
明確:一個“進”字省卻了無限文字。因本文重點在于寫戰(zhàn)前準備(孫劉聯(lián)盟的形成過程),故進軍過程寫得十分簡略)。
2.赤壁之戰(zhàn)是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典范戰(zhàn)例。處于優(yōu)勢的曹軍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處于劣勢的孫劉聯(lián)軍勝利的原因是什么?(聯(lián)系全文作答)
明確:曹軍失敗的原因是:①勞師遠征,士卒疲敝;②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習水戰(zhàn);③降卒心懷狐疑,內(nèi)部不穩(wěn);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寧;⑤戰(zhàn)線過長,糧草不濟;⑥軍紀不整,驕傲輕敵。第6條是最根本的原因。
孫劉聯(lián)軍勝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觀分析敵我形勢;②團結(jié)一致,共同對敵;③部署有方,準備充分;④能抓住有利戰(zhàn)機,正確采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其中②是最根本的一條。
十一、分析寫作特點。
十二、拓展延伸:
1.根據(jù)課文復述故事。
2.學習英雄人物的什么品質(zhì)?討論交流。
高一語文上冊《荷花淀》教案魯教版
高一語文上冊《荷花淀》教案魯教版
8荷花淀
【設(shè)計說明】
《荷花淀》是一篇抗日戰(zhàn)爭題材小說,卻被譽為“詩體小說”。我們通過這篇文章,要讓學生知道它為什么會獲得這樣的美譽,讓學生理解作者如詩的筆觸表現(xiàn)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的人情美、人性美,進而深刻理解這篇獨具特色的戰(zhàn)爭小說。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要安排學生課前先預習,并且要帶著任務(wù)預習:①文章寫了哪幾個生活片段,②圈出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語句,看看有什么特點,③圈出文章中的對話,分析不同人物的語言有什么不同特點。通過預習,理清故事情節(jié),大致理解對話和環(huán)境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課上利用教學來課件激發(fā)學生對小說的興趣,讓學生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礎(chǔ)上討論描寫方法,分析人物特點。上課過程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鼓勵他們討論甚至爭論,積極發(fā)言,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他們身臨其境,才能收到最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分析對話描寫體現(xiàn)的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分角色朗讀準確理解對話的豐富內(nèi)涵,樹立革命樂觀主義價值觀。
2.認識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教育引導下,抗日根據(jù)地,尤其是白洋淀勞動婦女的性格特點。
3.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積極作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課前展示課件封面。背景為水面與荷花圖,湖面上方是水注體藍色美術(shù)字“荷花淀”,背景音樂為經(jīng)典革命歌曲《紅色娘子軍》,使學生課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
2.導入新課。(停止音樂)一提起戰(zhàn)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殘酷景象,《荷花淀》是以一篇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小說,可是,我們讀完之后,感覺到的卻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戰(zhàn)爭場面,是快樂和歡笑的交織,是種美好清新的感受。這堂課,我們一起體味一下這別樣的戰(zhàn)爭。
3.本篇小說以抒情見長,不以情節(jié)取勝,作者精選幾個生活片斷來抒寫對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婦女的贊美之情,請你概括一下這幾個生活片段的內(nèi)容。
學生回答后幻燈片明確:夫妻話別、探夫遇險、助夫殺敵
4.環(huán)境描寫是小說三要素之一,請同學們考慮一下:作者如何來描寫故事發(fā)生的典型環(huán)境?這樣描寫起了什么作用?(幻燈片顯示題目)
學生討論后明確:首先是月色下的水鄉(xiāng),主要在第1段和第3段。第1段開頭3句點明了時間、空間和勞動對象,語言簡練、動聽、優(yōu)美,不僅寫了環(huán)境,還反襯出環(huán)境主人的勤快利落。第3段通過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內(nèi)院外的基本色調(diào):潔白、銀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編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潔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這兩個充滿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勞動的場面寫得如詩如畫。
第一段和第三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描寫了蘆葦、荷花,這與后文的荷花淀伏擊戰(zhàn)的環(huán)境有密切關(guān)系,為故事提供舞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②正因為白洋淀如此美麗可愛,所以人民熱愛她,決不容許日寇來侵犯。這都為以后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伏筆。
其次是日光下的水鄉(xiāng),主要在第61段。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描寫密密層層的大荷葉像“銅墻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像“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嚴陣以待,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xiāng)游擊戰(zhàn)的特點,暗示出在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將發(fā)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zhàn),而且寫出根據(jù)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zhàn)爭的思想感情。
鼓勵學生拓展思考: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討論后明確:①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作者用如詩的筆觸展示了富有詩情畫意的白洋淀景色,家鄉(xiāng)如此美好,豈容日寇鐵蹄踐踏?水生等年輕人積極報名保衛(wèi)家園,那么水生嫂們會怎么想呢?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6——30段,仔細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人物對話所包含的細膩復雜的感情。(分角色誦讀時配以背景音樂)
6.“今天回來得這么晚”這句話對描寫人物、展開情節(jié)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明確:它承應上文“大門還沒有關(guān),丈夫還沒有回來”和“很晚丈夫才回來”。還表現(xiàn)了水生嫂久候親人心焦的心理。同時又暗寫了水生以工作為重的品質(zhì)。這句話是情節(jié)的開端,說明“今天”非同往常,回來得晚是事出有因。
7.水生嫂既然十分關(guān)心水生,為什么不直接問明情況,卻問“他們幾個呢”?
學生回答后明確:水生沒有說明晚歸的原因,只是說吃過飯了。但是,他臉上紅脹,說話氣喘,這異常的神情,水生嫂很快就察覺到了。她并沒有直接追問,因為她知道水生是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有些事是不便細問的。于是,她機敏地轉(zhuǎn)換話題,問“他們幾個呢?”
8.“怎么了,你?”這是什么句式,水生嫂為什么會這樣說?
學生回答后明確:這是主謂倒裝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這短促的問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對丈夫的關(guān)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細。表現(xiàn)了中國女性傳統(tǒng)的溫柔、賢淑、羞怯、質(zhì)樸的品性。
9.從水生嫂的語言中,你想象一下水生嫂是個什么形象?
學生回答后明確:水生嫂溫柔、賢淑、羞怯、質(zhì)樸,她愛丈夫,愛家鄉(xiāng),愛祖國。丈夫參軍看似使她陷入了優(yōu)先愛丈夫還是優(yōu)先愛祖國的矛盾,也許她真的為此困惑過,但是,很快她就明白這并不矛盾。她必須愛一個值得愛的丈夫,而愛不愛家鄉(xiāng)和祖國是衡量他值得愛與否的主要指標。丈夫“總是積極的”才贏得她的敬重和愛慕。小說通過水生嫂愛丈夫、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美好情懷,展示了正義戰(zhàn)爭的力量。
10.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一下幾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對話,大家思考一下這對話中展示了她們怎樣不同的個性呢?
學生討論回答后明確:“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但托辭笨拙,顯示了人物的質(zhì)樸憨厚。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彼┑脑捥嵝阉齻兺局胁话踩瑸橄挛姆P,顯示了她謹慎、穩(wěn)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卻滿是真情。
11.小結(jié):盡管這幾位婦女個性不同,但在殘酷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卻同樣有著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深深的思念和牽掛使她們冒險踏上尋夫之路,意外地經(jīng)受了戰(zhàn)爭的磨練,在戰(zhàn)斗中迅速成長起來。
12.生活是美好的,家庭是幸福的,但戰(zhàn)爭畢竟是殘酷的,可怕的。孫犁先生為什么要用充滿詩情畫意的筆觸描寫戰(zhàn)爭?
明確:因為他不喜歡戰(zhàn)爭。他謳歌的是樂觀勇敢,自尊自強,面對罪惡戰(zhàn)爭無所畏懼,拿起武器,勇敢地去制止戰(zhàn)爭的人民。
人有權(quán)利要求純真美好和平寧靜的田園詩一樣的生活,人要為這種詩一樣的生活去奮斗,哪怕是去戰(zhàn)斗!只要生活中還有那丑陋邪惡的戰(zhàn)爭,我們就有理由喜歡孫犁的《荷花淀》。有一部電影叫《戰(zhàn)爭,讓女人走開》,而今天我們從《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拿起武器,哪里還會有打不贏的戰(zhàn)爭呢?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隨堂檢測:小狗包弟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chǔ),語文理解能力不好,不會分析問題是學不精其他科目。小編準備了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隨堂檢測,具體請看以下內(nèi)容。
文學常識:
巴金,原名__________,著有《愛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革”結(jié)束后,帶病寫“隨時隨地的感情”,后輯成__________一書,被譽為中國當代散文作品的里程碑。
1.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A.寒暄(xuān)城垣(yuán)傷殘(cán)呻喚(shēn)
B.伺候(cì)墮入(zhuì)蠻橫(hèng)租賃(lìn)
C.飄泊(bó)可恥(chǐ)懺悔(qiān)苦難(nàn)
D.提防(dī)解剖(pāo)慰藉(jiè)創(chuàng)傷(chuāng)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脈搏設(shè)法乘涼逆來順受
B.滄桑竹籬蟲蛀人才倍出
C.軼事包袱吠叫委屈求全
D.裝潢作揖熬煎甘之如怡
3.下列文段空白處依次應填的關(guān)聯(lián)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狗來了,是一條日本種的黃毛小狗,______,而且有一種本領(lǐng):它有什么要求時就立起身子,把兩只前腳______在一起不停地作揖。這本領(lǐng)不是我那位朋友______出來的。它還有一位瑞典舊主人,關(guān)于他我毫無所知。他離開上海回國,把小狗送給接受房屋租賃權(quán)的人,小狗就歸了我的朋友。小狗來的時候有一個外國名字,它的譯音是“斯包弟”。我們______了這個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A.干干凈凈并訓練簡化B.干干凈凈叉調(diào)教舍棄
C.清清爽爽并調(diào)教舍棄D.清清爽爽叉訓練簡化
4.選出括號中對加粗字作用或修辭手法理解不準確的一項()
A.后來他回來了,大概是給人揪回來的,說他“里通外國”,是個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認,就痛打。(引用)
B.當時我已經(jīng)處于半靠邊的狀態(tài),傍晚我們在院子里乘涼,孩子們都勸我把包弟送走,我請我的大妹妹設(shè)法。(象征)
C.我們隔壁住著一位年老的工商業(yè)者,原先是某工廠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籬。有人到他家去抄“四舊”了。(引用)
D.包弟變成了我們家的一個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時常打門大喊大嚷,說是要殺小狗。聽見包弟尖聲吠叫,我就膽戰(zhàn)心驚。(比喻)
5.下列句中,畫線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唤M是()
A.他最愛聽評書了,經(jīng)常聽得出神入化,有時竟忘了吃飯和睡覺。
B.他是個心地坦率的人,剛一見面,就肆無忌憚地跟我們談起他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C.老人家身體硬朗,十分健談,談到高興處,十分開心地笑著,八十六歲的大爺仿佛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
D.陳老師今天滿面春風,神采飛揚,他的一個學生考取了清華大學,人們從他流露出的和顏悅色和賞心悅目中能夠讀懂他內(nèi)心的激動。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黨和國家決定加快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今年大學將繼續(xù)擴招,我省錄取的比例有望達到二比一。
B.今天,一股由疏而密、由徐而癡的網(wǎng)絡(luò)世紀風已經(jīng)登陸中國,并且正以一種令人炫目的速度掃蕩著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度。
C.冬天星湖地區(qū)的景色有些凄清:湖水結(jié)了冰,四周枯草萋萋,樹林里落滿了橡子與松果,到處是一片寂靜。
D.張洪決定利用“五一”節(jié)的七天假期到中甸旅游。媽媽在為他準備行裝時反復叮囑:出遠門要穿好鞋,每天晚上要用熱水泡泡腳。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guān)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隨堂檢測,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