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幼兒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2九年級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知識點。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九年級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知識點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熟記本單元的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要記住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
點燃1、紅磷(或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PO25
點燃、鐵在氧氣(只在純氧氣)中燃燒:鐵+氧氣四氧化三鐵FeO234點燃3、硫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硫+氧氣二氧化硫SO2點燃4、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二氧化碳CO2點燃5、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二氧化錳6、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二氧化錳制作催化劑):氯酸鉀氯化鉀+氧氣加熱二氧化錳7、實驗室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二氧化錳制作催化劑):過氧化氫水+氧氣加熱8、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課題1空氣
一、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如右圖。
a、可燃物要求:要足量且產物是固體不能是氣體(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選擇紅磷;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c、現(xiàn)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
上升約1/5體積(空氣中O的體積約占1/5)。d、結論:空氣是混合物;O約占1/5,22
可支持燃燒;N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e、探究:?液面上升2
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不能用鐵代替紅磷。原因:
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不能用碳、硫代替紅磷。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六、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氮的氧化物NO:來自煤和石油的燃燒及22
工廠的廢氣)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為二氧化硫SO、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可吸入顆22粒物(粉塵)和臭氧O等。3
二、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氧氣O氮氣N二氧化碳CO稀有氣體其它氣體和雜質222
體積分數(shù)(不是質量分數(shù))21%(約1/5)78%(約4/5)0.03%0.94%0.03%三、純凈物與混合物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化學式)表示。如:氧氣(可用O表示)、氮氣(N)、22氦氣(He)、磷(P)、五氧化二磷(PO)等是純凈物。25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它們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如:空氣就是混合物(空氣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組成的)。
四、幾種常見氣體:
?氮氣: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穩(wěn)定(即不活潑):可作保護氣;?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與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不供給呼吸。
用途:?作化工原料(制硝酸、化肥);?作保護氣(如焊接金屬時常用氮作保護氣,燈泡中充氮以延長使用壽命);?作防腐氣(食品包裝時充氮以防腐);?作液氮冷凍劑(醫(yī)療上可在液氮冷凍麻醉條件下做手術;超導材料在液氮的低溫環(huán)境下能顯示超導性能)。
?稀有氣體(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等的總稱):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穩(wěn)定(即不活潑):可作保護氣;?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與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不供給呼吸。?在一定條件下與某些物質反應。
用途:?作保護氣;?制作多種電光源(通電發(fā)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氦制低溫環(huán)境;?氙作醫(yī)療麻醉。
五、保護空氣:
1.空氣污染的原因: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
目前環(huán)境污染問題:?臭氧層破壞(由冰箱里的氟里昂引起);?溫室效應(主要由二氧化碳CO等引起);?2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白色污染(由塑料引起)
2.空氣污染的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3.空氣的保護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改善環(huán)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jīng)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沒有二氧化碳)
化學的學習方法:“注重記憶,深入理解,多鉆研,實驗很關鍵~”,你是這樣做嗎-4-
4/14頁
要想在中考取得好成績,要有“三心:靜心、專心、恒心”,你做到了嗎?趕快行動吧~老師相信你能行~六、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如:A+B=AB,“多變一”。(注意化合反應與化學變化的不同?;瘜W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如木柴燃燒、鐵的生銹等都屬于化學變化。)
課題2氧氣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在標準狀況下,無色無味的氣體(但液體和固體時是淡藍色);比空氣密度為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氧化性、助燃性(但不能說O有可燃性)。2
三、氧氣用途:?供呼吸(如潛水、醫(yī)療急救)?支持燃燒(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四、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xiàn)象:
物質現(xiàn)象
碳在空氣中保持紅熱,在氧氣中發(fā)出白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磷產生大量白煙
在空氣中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硫性氣味的氣體(注意硫在空氣中燃燒與在氧氣中燃燒的不同~)
鎂
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鎂、鋁現(xiàn)象相同)
鋁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是FeO)。(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在34
鐵氧氣中燃燒,燃燒的產物是FeO,而不是氧化鐵FeO;鐵、鋁燃燒要在集氣3423
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wWW.yjs21.COM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
蠟燭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五、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如:A+B=AB,“多變一”。(注意化合反應與化學變化的不同?;瘜W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如木柴燃燒、鐵的生銹等都屬于化學變化。)
?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如:AB=A+B,“一變多”。氧化反應:物質跟氧(氧元素,不一定是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氧化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如動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家肥料的腐熟、鋼鐵生銹等。緩慢氧化一定放熱,但不一定發(fā)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fā)燃燒
課題3制取氧氣
一、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原理:根據(jù)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屬物理變化)二、實驗室制氧氣(要重點掌握):
1.如何選擇發(fā)生裝置?根據(jù)藥品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凡是藥品的狀態(tài)是固體與固體(或固體),反應條件是需加熱的選A裝置,如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或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凡是藥品的狀態(tài)是固體與液體,反應條件是不需加熱的選B裝置,如實驗室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選B裝置。
A固固加熱型發(fā)生裝置B固液不加熱型發(fā)生裝置
2.如何選擇收集裝置?根據(jù)收集氣體的密度、水溶性、能不能與空氣中的成分發(fā)生反應、能否與水發(fā)生反應選擇收集裝置。凡是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能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的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如下圖A),如氧氣O、2二氧化碳CO等;凡是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能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的可用向下排空氣法(如下圖B)如氫2
氣H等;凡是收集氣體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fā)生反應的可用排水法(如下圖C),如氧氣O等(二氧化碳CO不222能用排水法收集~)。
化學的學習方法:“注重記憶,深入理解,多鉆研,實驗很關鍵~”,你是這樣做嗎
擴展閱讀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知識點歸納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知識點歸納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
2、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氣體
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shù)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
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c、現(xiàn)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d、結論:空氣是混合物;O2約占1/5,可支持燃燒;
N2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2)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
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3)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改善環(huán)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jīng)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目前環(huán)境污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特有的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xiàn)象
物質
現(xiàn)象
碳
在空氣中保持紅熱,在氧氣中發(fā)出白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磷
產生大量白煙
硫
在空氣中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鎂
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鋁
鐵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e3O4)
石蠟
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鐵、鋁燃燒要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鐵、鋁在空氣中不可燃燒。
(3)氧氣的制備:
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4)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收集裝置:根據(jù)物質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a、步驟:連—查—裝—固—點—收—移—熄
b、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xù)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6)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7、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見氣體的用途:
①氧氣:供呼吸(如潛水、醫(yī)療急救)
支持燃燒(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③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
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fā)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9、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①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9、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氧元素)發(fā)生的反應。
劇烈氧化:燃燒
緩慢氧化:鐵生銹、人的呼吸、事物腐爛、酒的釀造
共同點:①都是氧化反應②都放熱
九年級化學上冊《我們周圍的空氣》導學案
九年級化學上冊《我們周圍的空氣》導學案
(一)學情分析
認知心理分析:三年級學生對科學實驗充滿了好奇,《科學》課中的實驗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盡管他們通過三年級三個單元的科學學習已有一定的觀察實驗能力,但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而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三年級孩子面對新知識的態(tài)度是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對科學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直接經(jīng)驗基礎上的,經(jīng)常會自發(fā)地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現(xiàn)象產生興趣或疑問,從而引發(fā)其探究的需求和愿望,這是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科學教育的基礎。另外,三年級學生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觀點;通過互動、交流、討論、甚至辯論加深對科學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目標:
1.概念:
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2.過程與方法:
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物質進行比較,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jù))來加以證明。
(三)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
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與合作,對實驗結果進行正確的描述。
(四)學習準備:塑料袋、牙簽、氣球、泡泡水、空氣清新劑、礦泉水瓶、小紙片、天平、水槽
多媒體及實物投影儀
(五)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同學們,上課之前,咱們先來做一個“閉眼游戲”好嗎?
請同學樣緩慢地閉上你們的雙眼,放飛你們的想像。
2.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清晨》。
師用語言幫助學生想像: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們一同闖入了一片迷霧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風,穿過濃密樹葉的會跳舞的陽光,歡快清脆的鳥叫聲。多么美妙的早晨,我們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做一個深呼吸……
3.睜開雙眼,談談感受。重點引導學生說說吸進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學生能回答出“空氣”,則順利地引出課題。
方案b:如果學生一時說不出來,師可引導:是不是感覺有一股氣從鼻子吸入,科學上把這種氣叫做“空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學生再也熟悉不過的“深呼吸”活動引入新課的學習,簡單易操作,且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對空氣有更深刻的切身體驗,同時快速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他們探究空氣奧秘的學習欲望。另外,動聽的音樂與形象的語言也帶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br>
二、探究新知:
1.空氣是什么樣的?
我們知道的空氣
(1)關于空氣,我們還知道什么?請把自己知道的內容填寫到課本p75氣泡圖中。(如果學生感覺有困難,可引導啟發(fā):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空氣,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可以運用你的各種感官來感受一下空氣是什么樣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還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氣。沒有空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2)交流,師幫助整理,形成班級的大氣泡圖。學生說,教師運用實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歸納。
→引導學生觀察氣泡之間的聯(lián)系。
→讓學生思考,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證實的?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梳理,為以下的將要開始的有關空氣的探究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也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情況?!?br>
2.空氣存在嗎?
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空氣這么多的特征,可是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空氣真的存在嗎?我們需要用實驗來證明。
(1)師演示實驗:師介紹實驗器材,一邊操作實驗,一邊說實驗步驟,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課件出示實驗報告單)
(2)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3)同學們想不想自己用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老師幫同學們也設計了一個實驗,我們先來看看所需的器材和實驗步驟。(課件出示)
(4)生操作實驗,并填寫好實驗報告單。
(5)生匯報
(6)小結:(課件出示)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但并不是不存在,我們可以借助其它物質感覺它的存在。
【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證據(jù)證明空氣確實存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其次,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可以增強他們的合作與實驗能力。再者,提供一些除課本以外的實驗材料給學生,開放性的實驗,有利于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br>
3.比較空氣和水
空氣和水,是地球上的兩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因為有了它們,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動物和我們人類,地球才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搖籃。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空氣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1)相同:從特征來比較,無色、無味、無形狀、透明。
(2)不同點:水,看得見、摸得著;空氣,看不見、摸不著。
4.活動一:空氣和水,哪個輕哪個重?
(1)討論:比較兩種物質的輕重,有哪些方法?
匯報引導得出比較的方法:a.用天平比較。(師示范操作)b.仿照水和油的比較方法。把水和空氣放入同一容器中,浮在上面的物質輕,沉在下面的物質重。
(2)設計實驗:
①選擇實驗器材:水、用氣球裝空氣、水槽。
②理清實驗步驟:a.先把空氣放入水槽中;b.再把水倒入水槽中;c.觀察現(xiàn)象。
(3)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5.探究活動二:水會流動,空氣會流動嗎?
(1)游戲一:誰把香味送到你的鼻子里?
游戲規(guī)則:老師在門口噴清新劑,聞到氣味的同學就舉手,沒聞到不能舉手。
(2)空氣把香味送到我們每個人的鼻子里,說明空氣會流動。
(3)游戲二:比比哪組的泡泡吹得高
游戲規(guī)則:組內一人吹泡泡,其他組員想辦法使泡泡飛高飛遠,但自己不能離開自己的座位。
(4)得出結論: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5)描述自然中的風:搖擺的樹,飄動的紅旗,等等。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空氣和水進行有聯(lián)系的對比觀察,使學生對空氣的特征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會加深對液體和氣體特征的理解。將所學的新知構建到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之中,并不斷地進行擴充、完善。根據(jù)課堂生成,教師可靈活調整教學進程,引導學生自主研究。】
三、全課總結與延伸: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究了我們周圍的空氣,了解了有關空氣的哪些知識?
下節(jié)課我們想研究什么?
【設計意圖:將所學知識與原有的經(jīng)驗進行對比,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本課學習進行一個很好的總結,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對已有經(jīng)驗進行更新。同時,也為下一次的探究活動作好準備?!?br>
設計特色:
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于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攙扶下逐漸放開,先大膽猜測空氣的存在,再動腦筋設計實驗方案,預測實驗課能產生的現(xiàn)象,然后思考著去進行親歷實驗的過程,學會正確的探究方法,通過先動腦筋想再動手做,動口說,多方位強化學生對空氣存在的體驗與感悟,增進對空氣存在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九年級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復習課教案
九年級化學復習課教案
第一輪
課題:我們周圍的空氣(1)
一、目標解讀:
1、知道空氣的組成以及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2、知道氧氣的性質和氧氣與某些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
3、能熟練書寫氧氣與某些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理解四大基本反應類型概念,并能熟練區(qū)分
二、典例分析:
例1、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高的氣體是()
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
例2、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一瓶飲料,放在空氣中,飲料外壁會潮濕,這一現(xiàn)象說明空氣中含有()
A氮氣B氧氣C水蒸氣D二氧化碳
例3、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
物質XYZQ
反應前質量/g00840
反應后質量/g4624014
則該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反應屬于()
A化合反應B置換反應C分解反應D復分解反應
三、達標練習:
1、繼“足球分子”C60之后,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足球分子”N60。一定條件下N60中積累的巨大能量會在一瞬間釋放出來,則未來的火箭燃料,N60屬于()
A高分子化合物B非金屬單質C金屬單質D混合物
2、對下列物質燃燒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色濃霧B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白色固體
C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藍紫色火焰D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3、為了除去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氧氣,又不增加新氣體,可燃物最好選用()
A木炭B細鐵絲C石蠟D紅磷
4、通常情況下,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小,難溶于水,下列收集方法錯誤的是()
A排水法B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氣法C向下排空氣法D向上排空氣法
5、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
A得到的產物為綠色物質B大分子物質分解為小分子物質
C參與化學反應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D參與化學反應的原子全部重新組合成無毒物質
6、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1)一種暗紅色粉末在氧氣中燃燒,并產生大量白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種淡黃色粉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種黑色固體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的無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高:
7、在下列變化中,既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B石蠟在空氣中燃燒
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D鋁箔在氧氣中燃燒
8、甲、乙兩種氣體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無明顯變化;將灼熱至發(fā)紅光的黑色固體丁放到混合氣體中,丁燃燒生成新的氣體丙,丁熄滅后,測知甲氣體已全部耗盡;往乙、丙混合氣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已知乙氣體約占空氣體積的4/5,則:
(1)這些物質分別是:
甲:乙:
丙:?。?br> (2)丙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9、下列表示的氣體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10、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其中A是底面積為50cm2、高20cm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密封蓋),上面標有以cm為單位的刻度,B是帶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輔助裝置略)。他們的操作過程如下: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加入水并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
c.將過量的銅粉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蓋緊密封蓋。
d.通電加熱銅粉,待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原來的狀況,調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記錄液面刻度。(注:A容器內固態(tài)物質所占的體積忽略不計)
(1)在操作a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實驗中,下列物質不能代替銅粉的是(填字母)。
A.紅磷B.木炭C.鐵粉
(3)在操作d結束時,裝置A中液面的刻度約為cm(填整數(shù))。如果在操作d結束時,裝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處,則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填“偏大”或“偏小”)。
(4)該小組中有同學提出,用木炭代替銅粉也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只要將水換成一種溶液,則該溶液是,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