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交流學習體會。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交流學習體會
教學目標
讓學生口語交際方面得到鍛煉,提高口語交際水平,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學習,大家一定感覺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學習有很大區(qū)別,有些小學成績較好的同學學習起來很吃力,同學們的成績有的很優(yōu)秀,有的卻不盡人意,這說明學習是有方法的。
二、要求
回顧本學期的學習生活,比較一下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的差別,找出體會最深的一點或幾點學習心得,準備與同學交流。
在討論會上,積極交流學習體會,共同探討進一步搞好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根據討論中得到的收獲或啟發(fā),擬訂新的學習計劃。
三、做法
如果一時可能談不出多少學習體會來,就可結合具體事例來談,結合課文《論語六則》和《傷仲永》的有關內容來談,這樣就能比較容易找到話題的切入點。還可將話題進一步縮小,如改成“交談語文學習體會”、“交談寫作文的體會”、“交談數學學習體會”、“交談英語學習體會”,等等。
四、例文借鑒
我是怎樣學作文的
我體會,要提高作文能力,必須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
我從小就愛聽電臺里播放的講故事節(jié)目。大一些了,漸漸地對播送詩歌散文的文學節(jié)目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它作為自己的一大享受。這使我對文學有了最初的愛好,不知不覺地把那些“聽來的事情”傾注在自己的文章里。
說,是口頭表達的一種方式。學生的語言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他的文學水平。我愛說,尤其是在我興味濃郁的時候,那美麗的藍天白云,飛翔的鳥兒,那搖晃的碧芽嫩枝,粼粼水波……多么富有詩情畫意??!我激動了,禁不住喃喃自語。春天來到了,我盼望著秀麗的江南春色,忽然想起了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的絕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也就情不自禁地輕聲抒發(fā)對春的由衷的贊美之情。之后,我按當時的思緒寫下了短文《春風》。所以,《春風》與其說是我寫成,倒不如說是我“說”成的。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我愛讀書,什么都樂于看,我很喜歡魯迅、巴金的小說;朱自清、冰心的散文;郭小川、艾青的詩歌;一些世界名著我也讀。有的書讀上許多遍都不厭倦,比如魯迅的《故鄉(xiāng)》、《阿Q正傳》等,還有冰心的《小橘燈》,尤其是朱自清的《春》、《綠》、《荷塘月色》這三篇散文,我更是喜歡,記不起曾經朗誦過多少遍。我琢磨著這些出自散文大師手里的優(yōu)美散文的細膩、委婉、深沉、含蓄的美。
我的散文《清潭水》正是在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綠》后寫下的。這些文章寫來挺輕松,我完全被清清的潭水,粉色的花朵,柔和的微風所陶醉,是全然用“情”來寫的。那一個晚上,我完全忘卻了一切,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寫文章。
勤寫是寫作的根本?!皩憽币獜挠^察開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觀察生活,題材自然不會顯得單調,文章也會更富于生活氣息。相反,如果不面向生活,不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那么即使是再勤奮的人也會覺得無從下筆。總之,有生活才有題材,才能寫好文章。我對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都那么的熱愛。我堅持寫了一些觀察日記。進中學兩年來,我練習寫作,共寫了六七萬字。初二寒假中也寫了近萬字的觀察筆記和文章,人、事、情、景、物都寫,我觀察力求細致,練筆力求深入,并做到讀寫緊密結合。讀了杜甫的《兵車行》和樂府詩《東門行》,我分別改寫成課本劇《咸陽橋頭》、《東門行》,我改寫的課本劇《東門行》還被選在省重點中學作文選上。
以上是我學作文的一點體會。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多聽多說多讀多寫,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
相關閱讀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及綜合學習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及綜合學習教案
口語交際--說特征,猜同學
活動目標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向班上的同學介紹某個同學,說的時候要抓住同學的特征,條理要清楚,語句要通順。
教學過程
一、教師指導
1、指導學生抓住同學的特征,學生都是剛升入初中的新同學,相處還不到一個學期,彼此還不太熟悉,要介紹清楚一個同學,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觀察力,才能抓住同學的特征,講起來才不至于與別的同學混起來。
2、介紹是盡量避免羅嗦,枝枝蔓蔓,是聽的人抓不住頭緒,這就要求語言有概括力,句句話都說在點子上。
3、要求介紹的語言最好能夠生動有趣,教育學生要尊重同學,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去介紹別人,發(fā)現別人的長處,向別人學習,要避免提到同學的某些缺陷,造成尷尬的局面。
4、聽的同學要集中精力,積極思維,展開聯想,分析判斷抓住發(fā)言人介紹的要點,猜出究竟是哪一個同學。
5、提前向學生講明意義,并明確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力求生動活潑,取得實效。
二、明確內容
在語文課上介紹某位同學的特征,讓其他同學猜出他(她)是誰。并比較水說得好,誰猜得對。
三、明確要求
1、要抓住同學的主要特征(包括身材,相貌,言談舉止,脾氣,性格,興趣愛好,個人特長等)進行介紹。
2、做介紹的同學力求語言形象,生動,不念稿子,聽介紹的同學要細心,抓住介紹的要點,并判斷出被介紹的同學是誰。
四、活動過程
1、分小組進行討論,總結特征,然后在小組上進行表演,全班分為8個組,,并從中選出膽大心細的,觀察力強的同學到班上進行表演。
2、由小組選出的八位代表在講臺上描述,要求用普通話,語速適中,聽的同學集中精力,積極思考。
五、結果評價
1、根據描述,其他同學能否迅速找出所描述的人。
2、口齒清楚,普通話流利,儀態(tài)自然大方,表述清楚,說話恰當等來評價。
六、注意事項
1、介紹時不能說出同學的姓名,職務。
2、用尊重,欣賞被介紹同學的態(tài)度進行介紹。
行楷字的筆畫組合
教學目標
對學生分析楷書和行楷的關系,辨析行楷與楷書的異同。讓學生理解行楷技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展示一些硬筆書法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書法審美價值,激發(fā)學生寫字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點擊多媒體,顯示《祭侄文稿》)
同學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祭侄文稿》。這篇作品是顏真卿為追祭在“安史之亂”中被殺害的侄兒季明的即興之作。全文氣勢磅礴,雄奇豪邁,跌宕多姿,其沉痛悲憤之情溢于筆端,是一件以情入書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幅鋼筆行楷作品:
這幅作品,神態(tài)瀟灑,富于魅力,字體勻稱舒展,清爽悅目,很適合初學行楷字的人學習。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行楷技法。
二、點擊多媒體:行楷字的特點
1、用筆流暢。行楷的用筆靈活、方便,一般需要逆鋒、頓筆、停筆、回鋒等嚴格的運筆,不強調用筆中更多的提按、筆畫形態(tài),只要求筆道流暢,多取順勢,變轉合理,行筆巧妙。
2、連筆。所謂連筆就是把字筆畫之間的運筆過程連起來書寫,即前一筆畫的收筆與下一筆畫的起筆相連接。連筆分為實連與虛連。筆畫之間通過游絲來聯系的為實連,筆畫之間沒有游絲但筆斷意連的為虛連。連筆的原則是按照漢字書寫的筆順,除了少數的筆順變化以外,大體上與楷書的筆順相同。如:
3、省筆。所謂省筆是指在行書中,有的筆畫可以省去不寫,或與別的筆畫連起來一筆寫成。在省寫的過程中,有的筆畫改變了楷書的形態(tài),楷書中一筆、兩筆,甚至三、四筆的點畫,在行楷書中可以一筆寫成。注意:省筆不能自己隨心所欲地減省筆畫,必須合符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如:
4、改變原有的筆順。與楷書相比,行楷書的筆順不是一成不變的。行楷書的書寫,根據實際需要,個別地方由于書寫到具體部位時,筆畫的連結、縈帶、減省等使字形發(fā)生變化,相應的筆順也隨之改變了。當然,筆順的變化也不是隨意的,也必須符合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如:
5、形態(tài)多樣??瑫拿總€漢字形態(tài)單一,而行楷字由于結字自由,字形變化多樣。對我們初學者來說,只需掌握其中常見的一種即可。如:
三、點擊多媒體:行楷字筆畫寫法(見右表)
練習時注意:
1、行楷書中的點最富于變化,有時成為一條短的、斜的線段,有時直接與前后筆畫順勢相連,有時需要加鉤挑,加強呼應。
2、懸針豎“”一般用在豎畫的最后一筆的字,如:等,但不可寫得太長。
3、行楷書中的捺一般可以寫成反捺“”。
4、行楷書中帶有“折”“鉤”的筆畫,要寫得比較圓轉,不要棱角太多,過于生硬。其中的鉤已基本消失,變成了筆畫的延伸。
學生進行行楷筆畫練習。教師巡視,將一些習作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教師進行以表場為主的點評。
四、學生臨寫下面的例字(見教材第110頁)
練習時注意:
行楷中自然連帶的規(guī)律是筆畫組合中最基本的規(guī)律。難就難在“自然”二字上,要達到自然須細心練習。
“三”字是橫式筆畫,在上一筆收筆時,自然地帶出牽絲向左下,再寫下一筆。最后一筆橫停筆后抬筆即可。
“川”字是縱式筆畫在前一筆收筆時,自然地向右上帶出牽絲,再書寫下一筆。
“合”字是撇、捺兩筆的自然連帶,向左下寫出撇后,不用出鋒,沿原路返回一半處,自然向右下轉筆寫出捺。
“少”字是左邊點和右邊點的自然連帶與呼應。筆斷意連,而最后一筆撇,直接由右點向左下帶出。
“自”字是撇和豎連為一筆書寫,字框中橫畫筆筆相連至最后橫收筆。
寫“布”時,首筆橫自然提筆向上,與撇的起筆連接一筆寫完。寫“巾”的鉤時,也是收筆后自然向上提筆后帶出一豎。
“書”字的首筆是橫折,書寫時直接向左折45°角,帶出下一筆橫折鉤的書寫。
“打”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提的收筆恰好是右邊“丁”的起筆,一筆連接寫完。
寫“享”字橫向筆畫右上帶向左下,是可以多處出現牽絲現象的一個例字,不要寫成處處牽絲,應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省略,“子”的鉤筆和橫可連可斷。
第二行:“單”字,上頭是左邊點與右邊點的自然邊帶;“樸”“仙”“得”“明”“到”字均是左右結構的自然連帶;“之”字,上頭點與橫的自然連帶;“開”字,先是橫式筆畫的連帶,后是縱式筆畫的連帶;“子”字,鉤筆與橫畫的自然連帶。
第三行:“就”字,兩點為左邊點與右邊點的連帶;“向”字,豎與折的連帶;“己”字,折與橫的連帶;“她”字,撇與橫、鉤與豎的連帶;“兩”字,橫與豎、豎與折的連帶;“那”字,撇與橫、橫與橫的連帶;“回”字,里面的口字的筆畫連帶;“經”字,絞絲旁、橫撇與點、橫與豎與橫的連帶;“么”字,折與點的連帶。所有這些連帶,都應重在自然。
第四行:“發(fā)”字,撇與折的連帶;“還”字,折撇與豎的連帶;“要”字,橫與撇折的連帶;“同”字,橫與豎的連帶;“把”字,橫與豎、鉤與提、提與橫折的連帶;“著”字,左邊點與右邊點、橫與橫的連帶;“作”字,撇與豎、橫與豎、橫與橫的連帶;“多”字,撇與折、折與點、點與撇的連帶;“前”字,上頭左邊點與右邊點、下面橫與橫、橫與豎的連帶。以上這些連帶,同樣要講究自然(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練習結束后,同桌互相點評,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將部分習作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表揚好的習作。
五、點擊多媒體:行楷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見教材第111頁)
練習時注意:
1、第一字是領頭字,下筆前應認真想一想它的位置、大小及落筆的輕重等,后面的字都要以這個字為準。
2、字距疏密要安排妥當。字與字之間既不要太擁擠,也不要太稀疏。
3、所有文字的中心點都應安排在同一條橫軸線上,切忌一頭高一頭低或成一條彎曲線。
4、行與行的間距要明顯大于字距,行距及字距一般自始至終都要均勻。
5、標點符號的書寫要規(guī)范。
6、書寫格式有兩種:一是內容在前,作者及題目寫在最后一行偏右處;二是題目居前頭,寫在中間,作者寫在題目的下一行居中處。
7、紙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適當的空間,切忌撐滿,要給人以疏密得體、和諧清新的感覺(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挑出幾份習作,通過投影儀展示、點評、鼓勵)。
六、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介紹了行楷字的特點,行楷字筆畫的寫法及行楷字的自然連帶。有許多同學通過兩個月的練習,行楷字寫得相當漂亮。請同學們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好好地練習行楷字,記?。耗軐懸皇制恋男锌?,你的學習、工作、生活是占盡便宜的!
七、作業(yè)
臨寫課本第110—111頁上的行楷字。行楷字寫得好的同學,請用行楷字抄寫課文中的古詩。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整體閱讀分析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整體閱讀分析”,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整體閱讀分析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千百年來盛傳不衰的名篇佳作,或閃爍著耀眼的人格光芒,或蘊含著感人至深的情感之美,或體現著寫景狀物的筆法之“善”,一篇篇讀過來,你會情不自禁地為古人世界中的真善美而擊節(jié)嘆賞。
一、感受古人的人格之美。
《愛蓮說》和《陋室銘》都表現了作者高潔的生活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顯示出一種高尚的人格魅力。
《愛蓮說》是托物言志的名篇,從獨愛蓮的周敦頤身上,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他的人格之美。作者以人們喜愛什么花來表明其人格的高下:他認為菊花迎風斗霜,獨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隱士,未免孤芳自賞;牡丹色彩絢麗,嫵媚嬌艷,象征富貴華麗、趨炎附勢的富貴者,正同世俗;蓮清勁堅貞、卓然獨立,象征舉止端莊、人格高尚的君子。作者獨愛蓮,不僅因為蓮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內在美——深處污濁環(huán)境,還能保持高潔的操守,而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品格。以蓮喻人,是作者心志的寫照,寄寓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和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從《陋室銘》一文中,我們同樣會感受到作者劉禹錫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作者在文中自述其志,真切的表現出自己的風云際遇和胸襟情懷。劉禹錫在積極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不愿與得勢權貴同流合污,于是借“陋室”頌揚其“德馨”。陋室里沒有那種笙簧迭起紛擾雜亂的絲竹之聲來“亂耳”,也沒有那種繁忙的公務、紛繁的書簿來“勞形”,相反卻景色優(yōu)美,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真是樂而忘憂,超凡出世。你看,陋室之中有悅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哪里會有一點“陋”的感覺呢?更何況令人敬仰的諸葛亮、揚子云也住過“草廬”、“玄亭”這樣的陋室呢,“我”應與他們一樣安貧樂道,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從作者富于哲理的描寫、議論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一種至善的人格美。
此外,《飲酒》詩中所體現出來的“心遠地自偏”的生活體驗,也折射出詩人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情操和追求。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這些古人的品行應該成為我們檢驗自身人格的一面鏡子。
二、體會古人的情感之真。
抒寫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一個常寫常新的主題?!洞伪惫躺较隆泛汀短靸羯城锼肌房烧f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詩人王灣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當舟次北固山下時,只見江水浩渺,波平浪靜,這時海日東升,春意萌動,新的一年又要來了,時光是如此的匆匆不可待,怎不令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詩人心中裝著一屢愁思,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娙讼肫鹆恕把阕銈鲿钡墓适?,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時,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他們可安好?這一屢鄉(xiāng)思愁緒籠罩了全詩,也籠罩了我們的心,只覺情真意切,真摯動人。
另一個游子的愁緒比之王灣的則更勝一籌。秋天的黃昏,夕陽欲墜,郊原上一片寂靜,只有幾只歸巢的烏鴉棲息在纏著枯藤的老樹上,不時地啞啞叫幾聲。稍遠一點,在小橋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幾家村舍,已經升起了炊煙。一個流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牽著一匹瘦馬,滿臉愁緒,艱難地行走在這西風勁吹的古道上,又是一年將盡,何日是歸期?這濃濃的鄉(xiāng)愁啊,“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三、品味古人的筆法之“善”。
本單元的所有課文在寫法上都有值得稱道之處。如《口技》的作者林嗣環(huán)就是一位高明的作者,他能把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描述得有條不紊、嚴謹有序而又錯綜復雜、變化多姿。你聽,一家四口人的聲音,“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使文章形成了第一次高潮。這時作者卻將筆鋒一轉,將視線投向了聽眾,聽眾“伸頸、側目、微笑、默嘆”,全神貫注、贊嘆陶醉的神情躍然紙上。高潮過后,一家人復睡入夢,有鼠聲、盆器傾側聲和夢中的咳嗽聲,以聲襯靜,這是高潮后的余波,一起一落,增加了波瀾?!昂鲆蝗舜蠛艋鹌稹?,猶如平地驚雷,打破了寧靜狀態(tài),驚起喊聲無數。作者的筆觸由臥室轉向火場,形成了文章的最高潮。把一個千頭萬緒、千變萬化、千言萬語、千呼萬喚、千鈞一發(fā)、千真萬確的場面刻畫得淋漓盡致,熱鬧非凡。行文如此錯綜復雜,跌宕不已,使得文章波瀾迭起,搖曳多姿。一會兒描寫一家四口在臥室內的活動,一會兒又反映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的驚險場景,繪聲繪色,使讀者的心情跟著松松緊緊,跌宕起伏,如臨其境。這樣的文章,怎不令人為之喝彩叫絕。
再如《愛蓮說》和《陋室銘》兩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傳神描寫;《雁門太守行》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集中在一晝夜的時間內加以表現的大膽構思等等,這些藝術上的特色使詩文閃動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這也是它們之所以能夠千百年盛傳不衰的原因之一。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參考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參考”,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第六單元 面對逆境【單元學習目標】
一、學習用對比、象征的修辭手法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抒發(fā)思想感情。
二、通過對不同的寫作方法的分析,理解其對表達主題思想的作用。
三、理解“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思想意義,培養(yǎng)勇于奮斗的意識。
【基礎知識學習】
一、敘述方式有:順序、倒敘、插敘等。
二、圈劃符號介紹:
1.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的意思。一般來說,詞語用圈點(實點、小圈、大圈等),句段用線框(虛線、直線、曲線、粗線、線框等)。
2.句子成分常用符號:主語(雙線)、謂語(單線)、賓語(曲線)、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
3.圈畫的符號不能太復雜,雜了就會搞不清;圈畫的內容不能太繁多,多了等于沒有。要克服任意圈畫的壞習慣。
【教學安排】
《密室日記》二課時。
《你是我的辭典》二課時。
《生命之線》一課時。
《石縫間的生命》一課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二課時。
【每周一詩】
1.背誦王駕《古意》:
夫戍蕭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背誦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2.王駕,唐代詩人。
3.范仲淹,宋代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