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悲劇美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偉大的悲劇。
偉大的悲劇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對英雄的贊頌之情。
2、角色復述,理清情節(jié),品讀體味重要語句。
3、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培養(yǎng)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jié)能力,
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認識人類挑戰(zhàn)自身,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偉大。
通過關鍵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理解。
教學時間:二課時
自學內容:
1、查找有關南極的資料。
2、讀課文,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
3、分析你印象深刻的一個人物形象。
教學設計:
本文篇幅雖長,但可讀性很強,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好材料。同時在快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復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進而把握課文內容。另外,課文中有許多非常感人的細節(jié),茨威格在筆端飽含的深情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激發(fā)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體會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一、神秘南極,激情引讀
1、圖片展示:
師:南極是一塊美麗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南極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然后課件展示有關南極的圖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2、激情引讀:
師:千百年來,南極這個亙古長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著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以其層層冰嶂、酷冷奇寒的肅殺之氣凜然回絕了人類無數(shù)次好奇的拜訪。因為那里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而近百年來,無數(shù)探索者在南極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yōu)槿祟惖倪M步事業(y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11年,兩位著名的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踏上了沖擊南極點的征程。這兩個人都想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英雄。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后,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沖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與嚴寒搏斗了兩個多月,最后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據(jù)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發(fā)揮他天才的想象,飽含感情地描述了他們的這次失敗之旅。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這些英雄再次體驗這悲壯之旅吧。
(想通過引人入勝的多媒體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走進文中人物心靈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為下面的教學活動作好鋪墊。)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圈點勾畫,理清故事情節(jié)
2、讀了課文,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能力,養(yǎng)成圈點勾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適當給學生一些閱讀任務,會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
三、角色復述,深入理解
分角色(斯科特、埃文思、奧茨)復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進一步了解課文。
復述要注意:
1、要明確文章的寫作線索:從本文來看,作者是以時間順序為線索,那么,在復述的過程中,就可以遵循時間先后,有條不紊地進行復述。
2、要抓住文章內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熱情高漲地奔向極點——履行冷酷無情的職責——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奧茨英勇地走進暴風雪——最后時刻,三人靜候死神來臨
3、要描述那些激動難忘的細節(jié)。看看文中那些細節(jié)最令你感動,最令你難忘,反復地閱讀這幾段,在復述的過程中作一些較詳細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復述更加精彩。
4、另外在復述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四、品讀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險隊們表現(xiàn)出人類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具體表現(xiàn)在那里?
首先是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于承認失敗,并愿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證明了他們人格的崇高。
第二、堅毅,執(zhí)著,為事業(yè)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課文中,寫他們想到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yè),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zhí)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yè)的。他們在極為艱苦的情況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寶貴的巖石樣品,體現(xiàn)了崇高的獻身精神;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當當?shù)臐h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第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探險需要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都做到了。他們當中許多人寧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連累同伴,而同伴們在最危險的時候也不舍得扔下他們。
第四、無私的愛。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后的遺書不是為死后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信寫得如此鎮(zhèn)靜,絲毫不像一個行將離世的人!斯科特是懷著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2)作者為什么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后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弊鳛橐晃粋ゴ蟮淖骷?,茨威格想到的決不主要是事業(yè)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后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而悲劇,往往擁有著巨大的震撼力。按照這個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意義是什么?
認識自然,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
2、品讀賞析: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這些話的?
教師準備,例:
⑴“因為現(xiàn)在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目的地了,為人類所作的決定性的業(yè)績幾乎已經完成?!?br> (雙重否定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心,讀者的心潮也隨之澎湃,與他們共同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刻。然而隨著那黑色旗幟的出現(xiàn),他們的熱情剛剛涌出就被凝成了堅冰,僅管不愿面對但每一個人都無比清醒地意識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這是鐵一樣殘酷的事實,他們的情緒落到了冰點。)
⑵“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勞,歷盡千辛萬苦顯得十分可笑,幾星期、幾個月、幾年的希望簡直可以說是癲狂。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xiàn)在這些夢想全完了?!?br> (在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并不這么認為,理由是,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的觀點。)
⑶“他們在那里發(fā)現(xiàn)的惟一不尋常的東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對手造成的,那就是飄揚著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揚威、洋洋得意。)
⑷“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br>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tǒng)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yè)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⑸“對他怎么辦?把他拋棄在這沒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墒橇硪环矫?,他們又必須毫不遲疑地迅速趕到下一個貯藏點,要不然……從日記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辦?!?br> (驅使他們帶上挨文思的是人性親情友情,驅使他們拋棄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確,一切在生存面前顯得那么蒼白,在離死神咫尺之遙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強烈,然而多年的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又使他們無法作出殘忍的抉擇,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將取和舍的關系表達得十分透徹,他們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還要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
⑹“但是誰也不敢說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br> (和埃文思一樣,又一名同伴要離開他們,雖然身體的負擔將有所減輕,但心靈的負擔卻日益加重,惶恐驚懼再加上親人離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這次面對同伴的離去,他們多了一份鎮(zhèn)定,一份欽佩,沒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個朋友的離去,還是不敢面對那雙坦然的眼睛?總之,奧茨走了,雖在死寂無聲的南極,但他的離去在每個人的內心留下沉重的回響。)
⑺“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br> (聯(lián)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顯示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⑻“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個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離他遠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還是在極度的孤獨中面對死亡。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著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他將永遠不能見到家人,但他的勇氣也是驚人的,“悲傷”又堅決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卻能勇敢的面對現(xiàn)實,寫上我的遺孀這幾個觸目驚心的字。)
⑼“發(fā)現(xiàn)英雄們的尸體已凍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似的摟著威爾遜?!?br> (沒有人知道他們臨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從保留到最后的動作可以看出他們不是死在心靈的沙漠之中,伴隨他們到達天國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愛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極,這是他們唯一感受到的溫暖,帶著這樣的情感,相信他們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會寂寞。)
⑽“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br> (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話在全文中可作為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⑾159頁最后兩行:“現(xiàn)在他們真是驚慌到了極點……斯科特盡量掩飾著恐懼,但從強制的鎮(zhèn)靜中還是一再迸發(fā)出絕望的厲叫…………愿上帝保佑我們吧……”
(從這里看出,英雄此時也充滿了恐懼,甚至絕望。可令我感動,給我啟迪的是,我們的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在恐懼和絕望的邊緣依然“拖著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的繼續(xù)向前走呀?!笔聦嵣希麄兒臀覀円粯樱锌謶趾徒^望的心理,但英雄告訴我們,即便是絕望,也要咬緊牙關向前走!”這是英雄留給人類的最大財富,我希望能與同學們共同記住這一幕:“拖著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的繼續(xù)向前走呀。”)
⑿162頁第4自然段第1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從來都是別人給國王跪下,而此時此刻,國王卻為幾個探險隊員跪下來,因為面對高尚的靈魂,任何人都會被深深的震撼。這一幕告訴我們,高尚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他們雖然在這次競賽中失敗了,但面對人性的考驗,他們是勝利者,在冰雪大陸、在我們心中豎起了高尚的人性豐碑。)
3、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新課程要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能否得出正確的答案并不很重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質疑的可貴意識。故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
五、體驗反思,走近南極
1、體驗反思:
斯科特等人為人類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習了這篇文章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1、走近南極:
你覺得南極探險有哪些困難呢,我們又該如何妥善地解決呢?
158頁:第三自然段第3行,“寒冷、冰凍、飛雪、風暴”概括出了南極的地理特點。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了南極大陸,更了解了人類對南極大陸最初的探險過程是多么的艱辛。作者以飽滿的激情頌揚了令人尊敬的斯科特一行,他們那種勇于探索的大無畏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讓全世界人民所仰慕,并給我們以精神的鼓舞。
2、拓展延伸:
(1)斯科特等人為人類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有人認為他們并沒有創(chuàng)造出什么價值,你認為呢?
(2)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過一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請試著模仿寫一段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一定的心理。
(3)課外閱讀《最后的跋涉——斯科特上校日記片段》引導學生拓展延伸,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并且強調聯(lián)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在拓展延伸設置“斯科特等人為人類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有人認為他們并沒有創(chuàng)造出什么價值,你認為呢?”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相關知識
《偉大的悲劇》7
《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7本文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傳記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的一篇傳記,名為《奪取南極的斗爭》,選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時文題改為《偉大的悲劇》,有刪節(jié)。這部集子分別記述拿破侖、列寧、托爾斯泰、歌德等人的傳記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強、文學味濃的傳記,語言豐富、情感豐厚、思想豐蘊,可讀性強,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復述課文、梳理情節(jié)、概括感悟內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題是編者所擬,頗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內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滲透的關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快速默讀課文,梳理情節(jié),感悟內容,體會情感。
2.把握文題“悲劇”的內涵,明確“偉大”的意義。
3.研讀課文,體味關鍵語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2.引導學生認識人類挑戰(zhàn)自我,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重點】
1.把握“悲劇”內涵,明確“偉大”意義。
2.研讀課文,體味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fā)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認識人類挑戰(zhàn)自身,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類型】
講讀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速讀默讀課文,理清故事結構,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悲劇”內涵,明確“偉大”意義。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南極地圖,美麗的南極風光,可愛的動物企鵝藍鯨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播放世界各國在南極的科學考察站地圖,介紹中國的長城站、中山站,特別介紹設在南極南緯90°的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學實驗站,這是為紀念最早到達南極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讓我們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領下走進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歷史長河中那悲壯的一幕吧。由此導入板書課題。
設計(二)用多媒體播放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圖片,介紹中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驕人成績。播放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升空73秒爆炸、“哥倫比亞”號返航時解體的畫面。播放2002年北大科考隊和登山隊攀登希夏幫馬峰時不幸遇到雪崩,5人遇難等畫面。說明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許多偉大的悲劇,但人類卻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今天,讓我們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領下走進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歷史長河中那悲壯的一幕吧。由此導入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測
★出示學習目標★
請學生說說本課需學習哪些內容,老師點撥歸納。
☆讀一讀,寫一寫☆
●吞噬(shì)角逐(jué)雪橇(qiāo)癲狂(diān)
˙˙˙˙
拽(zhuài)悚(sǒng)毋(wú)皚(ái)怏(yàng)
馨(xīn)溫馨贏(yíng)輸贏
罄(qìng)告罄羸(léi)羸弱
磬(qìng)鐘磬
■1、毛骨悚然(sǒng):形容十分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2、耀武揚威: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3、堅持不懈:堅持到底,毫不松懈。
4、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5、怏怏不樂(yàng):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6、姍姍來遲:慢騰騰地來晚了。
7、憂心忡忡(chōng):憂愁得心情不能安靜
三、資料助讀(多媒體顯示圖文)
(一)作家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他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chuàng)作開始,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他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他的傳記不拘泥于史實,著重表現(xiàn)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等,傳記作品有《人類命運攸關的時刻》、《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三位大師》等,戲劇作品《耶雷米亞》等。
(二)南極簡介
★南極之最★
最大高原--------最大冰庫--------世界“寒極”--------世界“風極”
四、速讀課文,理清脈絡,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自讀默讀。多媒體顯示思考題,小組討論,回答問題。意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1、請用一個詞語概括你讀文的感受或心情。(如感動、崇敬、欽佩、敬佩等)
2、梳理脈絡情節(jié)(按時間順序)(點撥、討論、提問。)
奔向南極→絕望而歸→帶信作證→歸途遇險→悲壯覆滅
3、復述課文內容。(提示六要素)
(提問。訓練學生準確把握文章內容,鍛煉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課文主要寫了斯科特探險隊五人,精疲力盡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由于遇到惡劣的天氣,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
▲最后教師介紹斯科特探險隊南極探險的整個經過。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新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墒蔷驮谶@時候,他們得到消息說,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fā),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發(fā),“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后,阿蒙森隊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沖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斗了兩個多月,最后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險隊發(fā)現(xiàn)英雄們已凍僵的尸體。)
4、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時間、人物、地點、結局)
(討論、提問、歸納:1912年3月,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難。)
5、作者對整個事件的評價在文中的哪一部分體現(xiàn)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點明主題)
(討論明確后齊讀最后一段,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五、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悲劇”之“悲”是指“悲哀”還是“悲壯”?
2、既是“悲劇”又何來“偉大”呢?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們的肉體悲壯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卻是偉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內容?“偉大”指什么精神?(板書設計)
失敗之悲勇于探索
作證之悲誠實守信
死亡之悲悲劇————————偉大集體主義
離別之悲獻身事業(yè)
世人之悲給人精神鼓舞
課文頌揚了一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yè)而獻身的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鞏固訓練
請用“悲在____,而____偉大”的句式,表述你對課文題目的理解。
例:“悲在全軍覆滅,而冒險精神偉大”、“悲在為勝利者作證,而誠實守信的精神偉大”等。
七、拓展延伸
聯(lián)系各科所學知識及課外閱讀積累,展示所學成果。
1、談談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偉大的悲劇”式人物或事件及對你的啟示。
(抗洪搶險、抗非典等救災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黃繼光等為國犧牲的革命先烈;伽利略備受教會打擊,沉冤三百年;美國“哥倫比亞”號、“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先后毀于一瞬,宇航員全部罹難等等。)
2、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險者的故事?
(提示:張騫、玄奘、馬可?波羅、麥哲倫、哥倫布、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等。)
八、作業(yè)
1、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做書后練習題。
2、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文中哪些情節(jié)、詞語深深地打動了你,讓你激動難忘?
3、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九、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了挪威作家茨威格的傳記《偉大的悲劇》使我們深受震撼,勇士們敢于冒險,挑戰(zhàn)自我,誠實守信,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從現(xiàn)在起,希望你們樹立科學意識,勇于探索,勇于同大自然進行挑戰(zhàn),讓斯科特他們的精神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一直相隨吧!讓我們記住這五位英雄的名字:斯科特、威爾遜、奧茨、埃文斯、鮑爾斯。(課件顯示)
請大家一起念他們的名字,讓這些英雄永遠活在我們心里吧!(學生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課文,體味關鍵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教學步驟】
一、研讀課文,品味關鍵語句
文中哪些情節(jié)、語句深深的打動了你,讓你激動難忘?請概括說明。
★例如1、接受為挪威人作證的任務。
探險家誠實守信的博大的胸襟讓人嘆服、敬佩。
2、威爾遜博士臨死不放棄科學觀察。
科學家勇于探索和頑強進取的敬業(yè)精神讓我們感動。
3、奧茨英雄似的死去。
科學家為事業(yè)自我獻身的崇高精神和以集體為重的高尚人格令人心靈震撼。
4、斯科特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科學家熱愛事業(yè),執(zhí)著、拼搏的精神令人贊嘆。
◆例5、“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他們在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這種說法
6、“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作者使用擬人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此刻,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們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舞揚威、洋洋自得。
7、“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執(zhí)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br> 英國人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深受這種文化傳統(tǒng)熏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這一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高尚。
8、“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br> 心中的海市蜃樓指他在離開世界前回憶的美好往事,對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念。它們與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樣,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們的心靈以強烈的沖擊。
9、“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br> 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
二思考探究
1、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達出來的呢?找出文中的相關的語句并大聲誦讀。
通過直截了當?shù)淖h論,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人物的頌揚之情。
例:“在陰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終只有這么幾個人在行走,他們的英雄氣概不能不令人欽佩?!?br>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
2、作家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的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主要是事業(yè)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后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這五位探險者,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作者給他們作傳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認識自然,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鼓舞。
三創(chuàng)造閱讀,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文章,或許你對英雄對成敗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在你的心中,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們怎樣看待成敗?
2、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會為誰作書立傳?你如何評價失敗的斯科特?
提示:斯科特雖然在探索領域失敗了,但他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和愛國精神,不僅是英國人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他的不懈探索精神給后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作業(yè)
1、2002年7月,英國安妮公主到達南極,紀念斯科特逝世90周年。茫茫冰雪,浩浩雪原。斯科特等人長眠的地方,只有一方矮矮的墳墓,一個小小的十字架。請你為他設計墓碑并寫幾句墓志銘。
簡介墓志銘知識。墓志銘是放在墓里或立在墓前刻有死者生平事跡或頌揚文字的石刻。要求語言簡練,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品格特點,寄托刻寫者的敬仰和哀思。
2、課外收集有關南極、北極、海洋、太空等探險的資料,制成知識卡片。
3、搜集整理中國南極考察站的資料,了解我國南極考察的成就。
五、課堂總結
有人說,歷史是為成功者而寫的。但茨威格卻能關注一位失敗者,他傾注了全部感情來寫這個悲劇,頌揚了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他們的精神讓所有人仰慕,給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們的足跡烙在了南極的土地上,英雄們的名字鐫刻進了歷史的記憶。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探索這個星球的奧秘是會永不停歇的。
同學們,探險是一項極富挑戰(zhàn)性事業(yè),既是對自然界的挑戰(zhàn),更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愿將來你們中的某些人,也能成為像航天英雄楊利偉、聶海勝等英雄般的人物,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有價值。
六、名言寄語
成功能證實一個人的幸運,挫折能證實他的偉大。
――――小普林尼
如果不獻身給一個偉大的理想,生命就毫無意義。
――――何塞?黎薩爾
偉大的目標形成偉大的人物。
————埃德慕
上一頁[1][2][3]
《偉大的悲劇》復習要點
《偉大的悲劇》復習要點
一、文學常識
本課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秱ゴ蟮谋瘎 肥沁x自茨威格傳記文學作品《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奪取南極的斗爭》這一章節(jié)。這篇傳記是作者根據(jù)斯科特留下來的一些底片、膠卷、書信和遺書,發(fā)揮想象力而寫成的。
二、內容概括
課文主要寫了斯科特一行探險隊歷經艱險,即將到達南極點時,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他們競爭對手已經捷足先登了,只好喪氣地踏上歸途,歸途中,由于遭受到突然到來的惡劣氣候,饑寒交迫,體力不支,最后一個一個悲壯的死去。
三、主要問題
1、悲劇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失敗之悲作證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2、偉大的含義——精神和品質偉大
(1)誠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2)堅毅執(zhí)著,為事業(yè)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3)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4)無私的愛。
3、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
認識自然,開拓人類的生存空間,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的啟迪。
四、重點描寫及語句
1、“對于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表達了斯科特角逐失敗后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
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這個觀點。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擬人手法,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在耀武揚威、洋洋得意。表現(xiàn)他們失望沮喪的心情。
3、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為何接受作證任務?)
斯科特受英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敗,正因為他的這一行動,其人格才顯得無比高尚,贏得人們永遠的尊敬。
4、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并拖著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
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然堅持科考,體現(xiàn)出威爾遜博士對工作的認真,崇高的獻身精神。
5、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選擇這條道路就是不想拖累他的戰(zhàn)友們,是為了成就整個探險事業(yè)。表現(xiàn)他舍己為人,犧牲自我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6、12、13段
在他的信中絲毫沒有流露出對死亡的恐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冷靜、堅毅。斯科特在臨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國、家人,朋友。表現(xiàn)他堅毅勇敢、為事業(yè)獻身的英雄氣概和無私的愛。
7、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聯(lián)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過往和他對遙遠的祖國、親人、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雖是美好的,卻無法實現(xiàn)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8、一個人雖然在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
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雖然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句話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意說明
《偉大的悲劇》這篇課文寫的是:1911年底,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展開了一場富于戲劇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這位失敗的英雄和他的隊員在歸途中的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的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xiàn)的那種勇敢、坦然、鎮(zhèn)定的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因此教學時應注重在梳理故事發(fā)生的整個經過和結果中,引導學生品味文章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一出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人類精神。
二、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概括內容要點。
2.抓住細節(jié),體悟文中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3.激發(fā)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團隊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概括內容要點。
四、教學難點:
抓住細節(jié),體悟文中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五、教學步驟
1.導入:(播放有關南極的視屏)
師:這是南極,曾是一片神秘的大陸。吸引著眾多的探險家來到這里。1911年11月,英國人斯科特帶領的探險隊在埃爾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征服南極點……他們此行的結果如何呢?請同學們根據(jù)課題《偉大的悲劇》猜想一下。悲劇及失敗,可為何是“偉大的”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
2.整體感知。
a.你能用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jié)。(提示:“按敘事要素”概括全文,即明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及結果)
明確:本文講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從南極點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難的過程。(屏幕顯示確定的文章大意,讓學生在對照更改中形成準確表達的能力)
b.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讀完文章后感受或心情嗎?
板書學生說出的詞語,如:震撼、崇敬、欽佩……(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以此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3.研讀探究。
a.圈點勾畫感動人心的細節(jié),并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
如:①歷盡艱險到達極點,等待他們的卻是占領者阿蒙森留下的國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這個失敗者見證他們完成的業(yè)績,而斯科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科學家博大的胸襟讓人嘆服。)
②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并拖著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科學家勇于探索和頑強進取的精神讓我們感動。)
③不幸的奧茨先是要求給他十片嗎啡,以圖盡快結束自己,其他隊員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獨自走向了帳篷外的茫茫風雪。(科學家強烈的自我獻身精神和以集體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為之淚流滿面。)
④斯科特海軍上校極其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凍僵,筆從手中滑下來為止。(科學家熱愛事業(yè)、執(zhí)著、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贊嘆。)
(指導學生品味細節(jié),細心領悟.。教師應及時肯定鼓勵,適時點撥引導。如此,使得課堂學習既有內容理解的準確深刻,又有學生參與學習、能力訓練的充分有效。使學生感性認識得到理性的升華。)
b.理解課題《偉大的悲劇》深刻含義。
明確:斯科特一行無疑是人類科學探險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雖然這是一場悲劇,但在隊員們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敢于挑戰(zhàn)自然、挑戰(zhàn)自我,勇于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精神,也是我們整個人類最為偉大的精神,是只有我們人類為了偉大的事業(yè)面對死亡才能夠具有的一種偉大的精神,他們是人類最偉大的英雄!
4.體驗反思:
思考討論:
(1)這次探險活動勝利者是阿蒙森,失敗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選擇作傳的卻是斯科特,這里面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目的?(品悟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后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弊鳛橐晃粋ゴ蟮淖骷?,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yè)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后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奮。
(2)讀了這篇文章,或許你對英雄對成敗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在你的心中,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看待成???請動筆寫下你的認識和感受。
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讓我感動,請同學們允許我引用美國總統(tǒng)里根為悼念“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而發(fā)表的電視講話里的一段話來表達我們對英雄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的隊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他們的名字!”
茨威格《偉大的悲劇》,在我們的心中雕刻并矗立起五位英雄的形象,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讓英雄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生:(齊)斯科特、奧茨、威爾遜、埃文斯、鮑爾斯
(“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的確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五、資料整合平臺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斷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里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涌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著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余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巨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盡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里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xiàn)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后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說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后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后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巖半腰眺望埃文斯,后來又扎下帳篷吃午飯。飯后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說他也不知道,只說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后,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說,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fā)以后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著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些倒霉事并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星期日
現(xiàn)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fā)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干。我們謹慎地消耗著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著下一個補給站,現(xiàn)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xù)前邊的路程了。
使用建議:
《偉大的悲劇》這篇傳記是作者茨威格根據(jù)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發(fā)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應指導學生將日記與課文加以比較,從而感受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飽含深情的文學筆法,可讓學生選擇一則日記加以描寫,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進一步感受斯科特探險隊員的英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