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專題《長城》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專題《長城》教案
一、關于長城的知識
1、成語:萬里長城(原指我國古代修筑的長城,后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或軍隊,也比喻難以逾越的障礙或界限)
2、諺語、歇后語:(1)不到九門口,枉來長城走。(2)秦始皇修長城——功過后人評。
(3)不到長城非好漢。
3、楹聯(lián):(1)玉門關聯(lián):無邊晴雪天山出,不斷風云地極來。
(2)嘉峪關聯(lián):二崤虎口夸天險,九折羊腸確地難。
4、詩:全唐詩·長城名詠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5、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定城磚的傳說》等
二、閱讀思考
1、《長城萬里行》的作者劉雨田為什么說長城是“活生生的教科書”一輩子都學不完用不盡?
【答案】因為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肉的結晶和智慧的結晶,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有著巨大的認識價值和思想價值。(答出這一點可得“中”)作者經(jīng)過長城萬里行,親身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十分惡劣的條件下修造長城的艱苦卓越的奮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從而對中華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力量有更深的認識。(答到以上兩點可得“良”)作者經(jīng)過長城萬里行,還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和人文資料,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底蘊。(答出以上三點可得“優(yōu)”)總之,長城這部教科書教人怎樣做人,怎樣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
2、翦伯贊在《趙長城(節(jié)選)》中說趙武靈王是無愧于英雄的稱號的,他為什么這么說呢?你認為建筑萬里長城的功績究竟歸誰?
【答案】秦始皇從統(tǒng)一后的中國的人力物力造長城,卻引起民怨沸騰,趙武靈王以一個小國的力量完成巨大的國防工程而沒挨罵。建筑萬里長城的功績歸人民群眾。
3、《萬里長城斷想》一文中,吳祖光對秦始皇持什么態(tài)度?他列舉了秦始皇的哪些暴政?你對秦始皇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答案】作者對秦始皇持批判態(tài)度。冀求長生不老,萬世一系,東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嶺,北筑長城。
秦始皇有功也有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有歷史功績,修建長城,也確實起到保護人民免受匈奴侵擾的作用,但他的筑長城的主觀意圖是保住自己的基業(yè),而且他大興土木,修造長城、阿旁宮等等,嚴刑苛法、租役繁重,使廣大人民痛苦不堪,這種暴政是應該否認的。
4、吳祖光認為長城里面有人,有著令人永遠難忘的人的活動,“她使你深思,給你啟發(fā)”,請說說長城能給人們哪些啟發(fā),你能說多少就說多少。
【答案】例如:長城是千百萬勞動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造成的,奇跡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又如可以使人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再如人民有建造長城的偉大力量,也有推翻暴政的巨大力量,等等。
5、《長城與都江堰(節(jié)選)》的作者余秋雨認為都江堰比長城偉大,事實上都江堰確實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結合本文內(nèi)容及所學地理知識,列舉你對這一偉大工程的了解。(諸如修建人、修建時間、工程類別、規(guī)模、作用等等,不少于三點)
【答案】有關知識:(1)戰(zhàn)國時期(公元三世紀)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2)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3)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4)世界上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意思對即可)Jab88.COM
6、《長城與都江堰(節(jié)選)》中說:“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闭埬阏務剬@句話含義的理解。
【答案】在作者眼里,長城猶如古代的一個巨大的雕塑,沒有太大的現(xiàn)實用途,只是那個年代的見證,僅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明;而都江堰卻孕育了千年的文明,是靈動的文明,它造就了一個天府之國,它庇護、濡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如文中提到的劉備、陸游、李白等,他們都是受到都江堰的濡養(yǎng),在四川作過貢獻的歷史名人。(僅供參考)
7、有人說,長城是封建統(tǒng)治的象征,是閉關自守的象征。你的看法如何?
【答案】不同意這種觀點。長城固然是封建時代的產(chǎn)物,但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建筑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和驚人毅力的結晶。(答出這一點可得“中”)當然當時主要是為了國防的需要,但在和平年代,它也是中華民族與外族人民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必經(jīng)之路。古代有“絲綢之路”之稱就是明證。(答出這一點可得“良”)說“長城是封建統(tǒng)治的象征,是閉關自守的象征”帶有很大片面性,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答出這一點可得“優(yōu)”)
8、《萬里長城斷想》的作者吳祖光認為,今天“萬里長城已經(jīng)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闡述一下。
【答案】不同意,文中的實用價值只是指戰(zhàn)爭中的防御功能。今天還有旅游價值、認識價值、教育價值、歷史研究價值、建筑技術研究價值、文化價值等。(長城文化內(nèi)涵豐富深刻,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人類意志力的驕傲)
9、《長城與都江堰(節(jié)選)》的作者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你認為這個評價公正嗎?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述理由。(要有創(chuàng)新的表達)
【答案】認為評價公正或不公正均可,但須闡述理由:認為長城與都江堰各有各的價值與用途,并言之有據(jù),可視為創(chuàng)新表達。
10、有這樣的一則消息:
“萬里長城上了2004年度全球最瀕危遺址名單,作為中華文明象征的長城,如今正蒙受著前所未有的毀壞,很多地段的長城都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自然毀壞和人為毀壞,使長城目前正受著雙重煎熬,長城的保護已經(jīng)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請你為保護長城提幾點建議或保護措施。
【答案】①改善土質(zhì),堿性的浸透,造成靠近地面部分的城墻出現(xiàn)逐層剝落的現(xiàn)象。②設立專項保護長城的法律。③提高人們保護民族圖騰的意識。(合理即可)
11、有人認為,在古代,花費這么多時間、人力物力造長城,只是為了防御來犯之敵,是不值得的,還不如多造些進攻性武器,你同意這一看法嗎?
同意:“進攻性武器”在秦朝是指騎射,在明朝是指騎射和各種火器(包括大炮和戰(zhàn)船)。假如這樣做了,我國的歷史將重寫。不僅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無法打到中原,而且我國版圖將擴展數(shù)倍。
不同意:判斷事物的價值,要看是否對人民有利,長城居高臨下,據(jù)險構筑,易守難攻,確實起到了對人民保護的作用,使人民免受匈奴的侵擾,它的軍事功能是防御性的,與進攻性的同樣重要。
教學反思:編輯推薦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草》教案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草》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四草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體會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作用。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理清課文的線索。
【教學法】
朗讀品析法
【課時】1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當你看到這一題目時,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故事?
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和戰(zhàn)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環(huán)境,今天我們所學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zhàn)士生命、展現(xiàn)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
相關知識: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yè)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經(jīng)過這里。
2.作者鏈接
王愿堅(1929—1991),山東省諸城縣人。當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jù)地,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52年任《解放軍文藝》編輯。1954年開始寫短篇小說?!饵h費》《糧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說受到輿論贊揚。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征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tǒng)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歷史,接觸到更多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練。又陸續(xù)寫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繼續(xù)發(fā)表了《路標》《足跡》等10篇短篇小說。1974年與陸柱國合作改編《閃閃的紅星》為電影文學劇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有《糧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勞動者》《王愿堅小說選》。
3.正音:
蔫(niān)巴酸澀(sè)抽噎(yē)背(bèi)陰
綻(zhàn)開火燎(liáo)慍(yùn)怒霎時(shà)
焦灼(zhu)颯颯(sà)踉(liàng)踉蹌(qiàng)蹌
【合作·探究·展示】
一、課文探究
(一)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閱讀課文,理清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1)理清本文記敘的線索;
(2)根據(jù)時間順序劃分課文的層次。
明確線索:
全文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jié):
紅軍戰(zhàn)士誤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
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zhàn)士悟真理。
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畫方法:
1.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你對他們的評價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舉一些例子說明。
(三)繼續(xù)探討人物:
1、思考:楊光發(fā)現(xiàn)擔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動怎樣?把描寫楊光心理活動的詞圈出來。
2、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如何?把描寫周副主席動作、神態(tài)的詞圈出來。細細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
1、“立時驚住”、“惶惑”;“不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后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2、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zhàn)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yè)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zhì)和非凡氣度。
(四)理解句意
課文中有些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仔細想想又覺得余味無窮。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五)自我發(fā)現(xiàn):
你覺得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有較深層的含義,請說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課文以“草”做題目,有什么含義?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義?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的含義
“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tǒng),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活。
二、拓展訓練:
從課文提供的材料想開去,以“說吃草“為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同學交流。
三、總結: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zhàn)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zhàn)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四、仿寫訓練:
找出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與神態(tài)描寫,模仿這一段,寫一段類似的描寫。
【反饋檢測】
1.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組是()
A.焦灼(zhu嶾plain)踉蹌(li刓plainngqi刓plainng)慍怒(y擻plainn)
B.酸澀(s圽plain)端詳(du乗plainn)干裂(li圽plain)
C.撕掠(l圽plain)抽噎(yi圽plain)蔫巴(ni乗plainn)
D.緩慢(hu僜plainn)戰(zhàn)役(y孿plain警戒(ji圽plain)
2.句中有錯別字的是()
A.靠著警衛(wèi)員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擔架上半坐起來。
B.他費了好大勁,才把身軀往擔駕邊上移開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還是怎的,他倚在警衛(wèi)員的肩頭,仰起了頭,眼里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
D.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3.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選擇釋義。
⑴()中毒:①不偏不倚②受到,遭受③適于,合于④位置在兩端之間
⑵()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勸阻②從事,致力③必須
⑶()溫和:①平和,和緩②和睦,和諧③不分勝負④結束爭執(zhí)
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衛(wèi)生員了兩聲,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敵人的圍追堵截,逼得我們走草地,逼得我們吃草?!?/p>
①啜泣②嗚咽③抽噎④哭泣
5.解釋下邊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一位藏族同志指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說:“就在這里,在奶粉廠旁邊,我們要建一座糖廠,這里是最甜的地方?!?/p>
6.對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說說你的看法。
1.C2.B3.依次選:⑵⑴⑴4.③5.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tǒng),用這筆巨人的精神財富,去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活。6.成理成文即可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21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學設計21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構想】?
認識中華文化豐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館看實物,聽解說員講解,直觀而清晰;翻開文獻,自主去尋覓,迅速而全面,通過文字還能直接觸摸那些智慧的靈魂,可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文字的障礙。許多學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內(nèi)容,學生走不進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學生接觸文言文以來,第一篇較長的文本,文中故事頗具戲劇性,雙方不太友善的對話中暗藏諸多機巧:楚王聽說晏子是善于辭令之人,想借機刁難他,楚國">國君臣商議,決定通過誣蔑齊人為盜,進而誣蔑“齊人善盜”。這些貶損與侮辱,表面上是刁難晏子,實則矛頭直指齊國。面對楚王">王君臣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機警應變,巧施辯辭,應付裕如。針對楚王誣蔑齊人“善盜”,晏子引用橘化為枳的故事,類比推理出,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卻盜,正是楚地水土、地氣即社會環(huán)境造成,讓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這種應變的機智,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歷經(jīng)再長的歲月,依然閃爍著熠熠光采。?
我們的學生,處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開放,國與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代,對國際時事的關注較之建國以來任何時期的同齡人有了更大的熱情和興趣,此時看機智、愛國、頗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發(fā)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有助于他們確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那么,我們就以內(nèi)容去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再將他們急于知曉內(nèi)容的積極心理不著痕跡地轉到掃清文字障礙的環(huán)節(jié)上,最終興味盎然不費氣力地攻下這一篇較長的文言文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弄清文意,積累實詞???2、學習晏子臨辱不懼,智勝強敵的精神與智慧?
教學重難點:
1、課文內(nèi)容的扎實把握。?2、全面了解暈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安排:
1、自主、合作學習及比較閱讀,突破重難點。?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外語學校是培養(yǎng)外交家的搖籃,作為外校人,當然應該關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風采,你最喜歡的外交家是誰,能說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嗎?(或說說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生答)?
(師與生分享時事:最近以106歲高齡去世的宋美齡曾是風靡美國的中國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嫻熟的英文,高雅的氣度,善辯機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現(xiàn)征服了美國,征服了羅斯福,使得羅斯福能派“飛虎隊”援助中國人民抗日,對日起到了一定的打擊作用。)?
讓我們將眼光再投射到遙遠的諸侯紛爭、戰(zhàn)火頻仍的春秋時期。去領略一下齊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嬰的外交風采(板書課題)。?
?(導語設計是針對外語學校的學生實際,能激起學生確立美好的夢想,與時事勾連能激起學生對世界的關注,極大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請大家看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自讀、自查、自通文意,請你將認為應積累的詞圈點起來。不清楚的地方請打上?號。?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是下一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的基礎。)?
三、合作學習:?
1、四人小組討論?①各自的疑難,仍不能解決的派代表上臺板書出來。?②每人口譯一遍課文,互相訂正。?
2、各小組板書出的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解決。?生答或師答。??
提示:該積累的實詞如習、辱、坐、詣、徙,師要有意識地提請學生理解記憶。?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由學生自主討論及借助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四、請一生讀課文。其他學生就他的斷句、讀音、語氣、語調(diào)等進行評議、訂正。并趁此時機齊讀全文。?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此時的讀就是一個質(zhì)量較高的誦讀,這既是對以上學習的檢驗,同時也可進一步夯實課文的理解把握。)?
五、請一個同學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給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個要求:????????盡量忠實于原文。學生評價,修訂。?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以上學習總檢驗,之所以設計成講故事而不是直接說是翻譯,是為了弱化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在有興趣的積極心態(tài)下翻譯全文。)?
六、再讀全文,處理課后練習一、二再落實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設計科學的課后練習,系統(tǒng)深入地理解課文。)?
七、拓展比較?:?
1、?其實晏子出使楚國還有兩個故事發(fā)生了,將這三件事連起來看,我們可以更完整地領略他作為外交家的風采,《語文讀本》第七冊261面,師范讀,生齊讀。?
請對照注釋、看懂原文、再看譯文。?
2、??從這兩篇看,面對楚國">國君臣的一再刁難,晏子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
我們來列個表看看。?
師給出對比項,小組討論師生共同完成。?
明確:?
楚?????王?
晏????子?
刁??難???????????目??的?
應??對??????????????????技??巧?
設小門迎接?????????戲弄其矮?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使楚不入?
笑齊無人????????指晏子不配為使?
齊人多?????????????????巧移話題??????
使不肖主???????????????以退為進?
誣齊人為盜???????指責齊人善盜?
引“化橘為枳”指出??????????比喻、類推?
楚之水土使民善盜?
反取其辱?
不辱使命?
(這一設計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比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編寫得較好的《讀本》資源。)
八、作為現(xiàn)代人,作為有志于做一名報效國家的外交官,我們確實無比敬佩幾千年前的這位外交家,請你對這位古人說一句話:?
晏子,我要學習你????????????
提示:高尚的愛國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藝、冷靜機智的外交風采等等。?
(學生在科學的方法及井然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與能力,最終還是要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是每一堂語文課都需關注的,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想針對外語學校學生的實際通過與古人對話落實新課標的這一思想。)?
【教學后記】:?
文言文教學也能用時事激趣:?
有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是“我要學”,而初一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多持“要我學”的被?
動心態(tài),如何將這種消極的心態(tài)變?yōu)椤拔乙獙W”的積極心態(tài)?老師們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么方法激趣呢?是老師講故事,還是營造古文化的氣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學實踐證明,學文言文也能與時事相聯(lián),從與時事的勾連中激起學習的欲望與趣味。因此這一課教學步驟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非常重要,在你最喜歡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問題的導引下,進一步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此時引出兩千多年前的晏子,學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的積極心態(tài)了。?
雖然這個環(huán)節(jié)花了將近6分鐘時間,事實證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后面的誦讀以及字詞、文句疏通的學習在這種積極心態(tài)下就有了順利進行的良好前提。?
合作學習前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定要充足?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這種方式的形式,要讓它落到實處,必須先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真正不懂的問題通過討論合作解決,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一定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此時的">時的老師僅需要給學生方法上輕巧的點撥,以及學生學習后予以適當?shù)目偨Y。?
用好《語文讀本》讓知識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在自主合作學習以及對課后練習進行探究后,學生對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現(xiàn)有了清楚的了解,對他也充滿了敬佩之情,此時教師順勢提出晏子使楚的另外兩個故事,在全面了解晏子外交風采的心理指引下,學生們興致極高地來到了《語文讀本》里,這樣的拓展就有效多了,通過比較、歸納,他們就有了與晏子對話的愿望。雖是相隔兩千多年,晏子的精神一樣滋養(yǎng)現(xiàn)代的孩子們?nèi)淞⒚篮玫娜松硐?,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以上是同學生們共同學完《晏子使楚》后的三點感想。?《晏子使楚》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教學晏子三次擊退楚王侮辱,維護尊嚴的事例。
2、學會推理,學懂晏子反駁楚王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已初步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那么楚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嗎?出使的結果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這節(jié)課我們所要關注的。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把文章速讀一遍,用“-----”劃出晏子出使結果的那句話。
2、交流,引導:
(1)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齊讀?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書: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脈絡:
(1)同學們,一句話往往能告訴我們許多信息,像這句也一樣,你讀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在這之前是怎樣的?出示投影:
在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書: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學分讀這兩句話,“學貴有疑”讀了以后,我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為何變侮辱為尊重?(板書:打?)誰能簡單來說一說:
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1、在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來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說------指名說
1、同學們可真認真,把長長的一篇課文就讀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今天,咱們就抓住“侮辱”一詞展開研究,去看看,在這之前,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請同學們繼續(xù)讀課文,用“”劃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講講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三、學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邊開了個5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里鉆進去。
這句話有點復雜,再讀一遍,相信第二遍會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話講得更簡單一點嗎?
(楚王要晏子鉆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板書:鉆狗洞——
2、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指導朗讀這句話,特別指出:瞅、冷笑
讀重音,真聰明,一下子就學會了,跟著他的樣子,一齊讀這句話,這句話楚王是輕視晏子沒才干,想以此侮辱齊國沒人才的目的。
板書:沒人才——
第三次機會讓給平時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學來說。
3、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楚王借此譏笑齊國人沒出息,齊國社會風氣不好。
板書:沒出息——
是啊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不良),同學們積累的詞匯還真多!
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板書:反擊
四、學習晏子反擊:
1、咱們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擊楚王的語句,(學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覺讀得太平淡了,誰能體會晏子當時的心情和當時的場面,給他加一個修飾詞語,來讀一讀。投影出示:
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說:“這是個狗洞……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好的,同學們都答得很出色,反復地讀了以后,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練習:
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
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是狗國
2、晏子給予有力的回擊以后,結果如何?讀,貼
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
3、楚王這城門打得是無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認國家是狗國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結,學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反復朗讀——仔細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都學懂了晏子第一次反擊,而好戲還在后頭。我們將繼續(xù)利用這種方法學懂后二次反擊,變換一下學習方法,四人為一組,讀二、三次反擊的話,討論上面的習題;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等人訪問下等國。
2、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條件好,產(chǎn)柑桔?;幢弊匀粭l件差,產(chǎn)枳桔。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在楚國當強盜。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上臺完成練習,由于臺上舞臺較小,下面的同學暫且做在《作業(yè)本》82頁上面。
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作自受
……
六、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給他開了個慶功宴,你也去參加這個會,你講一講晏子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1、晏子才智過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在晏子的心目中,不會讓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3、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他才會理直氣壯。
七、聰明人的題目:
有一次,愛國將領吉鴻昌在街上走,一美國人走過來傲慢地說:“我去過一島,島上就缺中國人和豬這兩樣東西。”吉鴻昌聽了,不緊不慢地說:“。”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同學們,只有今天學好知識,才能像晏子一樣,不辱使命,維護尊嚴。
板書: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擊)————結果
鉆狗洞是狗國?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下等國?只好賠不是
沒出息強盜國?只好陪著看
《治水必躬親》教學設計8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一、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中所講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文中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二、學習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了解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文言文,當以誦讀為主,加強學生的文言語感,養(yǎng)成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應重視文章的誦讀和習慣的養(yǎng)成,重視文言詞匯的積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脈絡清晰,正反對比論證方法運用鮮明,因此,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地制宜,終將水患制服,被后世傳為佳話。
清官海瑞,他體恤民情,嚴懲貪官污吏,與包公齊名,被稱為“海青天”。可我們同學知道嗎?他在治水上也頗有成就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親》(板書),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自主學習與合作)?自由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掃除文字障礙。
同桌之間互讀互聽,指出并糾正錯誤。
指名朗讀并及時評價
集體朗讀。
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三看一查”的習慣)
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認真閱讀課文(看課文,看注釋)
試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有疑問的字詞查找工具書(查工具書)
看課后的探究與練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合作交流?小組交流:將自學得到的成果在小組內(nèi)加以展示。(小組互譯、互評、互議,最大程度上理解課文。)
全班交流:組織學生翻譯課文,學生評議,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與歸納。
師生相互質(zhì)疑,加深理解。
(三)研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對比論證)
1.?請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完成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請在文中劃出表示中心論點的語句。
(2)?若治水不躬親將帶來怎樣的后果?為什么?(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為例說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樣證明觀點的?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作適當補充。(完成板書)
課文第一段:文章開頭一句,用兩個“不可”,從反面強調(diào)治水不可固執(zhí)一端;接著用“蓋”領起下文,解釋不可固執(zhí)一端的原因,并用兩個“非┅┅不┅┅”雙重否定句式,強調(diào)治水必須觀察、測量和廣泛征求意見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結論,提出論點。
課文第二段:這一段先正面講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接著從反面說,用假設論證的方法來說明不躬親,不清廉帶來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四)加強鞏固:
1.?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2.?完成“探究·練習”中的習題二。
(五)課后作業(yè):
1.課后查閱有關海瑞的文章,進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難道只有治水才要躬親嗎?請談談你的感受。
(六)板書設計:
海瑞治水躬親,清廉?(正面)
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不躬親,不親廉,則治水不成?(反面)
正反對比論證
(提出論點)?(擺事實,講道理)
《草》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
《草》教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和戰(zhàn)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今天我們所學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zhàn)士生命展現(xiàn)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簡介
王愿堅,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zhèn)人。當代作家。創(chuàng)作《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說。
2、關于“草地”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yè)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經(jīng)過這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給加點的詞注音:焦灼(zhuó)濕漉漉(lùlù)颯颯(sàsà)
蔫巴(niān)踉踉蹌蹌(liàngqiàng)綻(zhàn)開慍怒(yùn)
2、解釋詞語
惶惑:疑惑不安。酸澀:又酸又苦澀。
圍追堵截:圍剿、追擊,迎面攔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賭的荒淫腐化生活。
濕漉漉:形容物體潮濕的樣子。
標本:保持實物原樣或經(jīng)過加工整理,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物、植物、礦物。
三、整體感知悟精神
1、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nèi)容。
四、抓住線索理情節(jié)
戰(zhàn)士誤食野草班長摸黑報告——撇開毒草忙救人引出擔架設懸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顧安危嘗毒草——平易近人議吃草啟迪戰(zhàn)士悟真理理清思路,分析結構
五、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七根火柴》思考:
1、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誰?
2、假如讓你來圍繞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設計一次活動,你準備如何安排?寫出你的方案。(可以以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的身份介紹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導演和演員的形式從人物入手理清情節(jié))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五愿堅的作品。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研讀描寫,揣摩人物
1、兩個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戰(zhàn)士楊光
2.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tài)和動作的描寫。
(一系列描寫周副主席嘗毒草的動作與神態(tài)的詞語和句子(細節(jié)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yè)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zhì)和非凡氣度。接下來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進一步表現(xiàn)了其高尚品質(zhì)和偉人氣度。)
2、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并能通過一定神態(tài)和動作來體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diào)控。)
教師點撥: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tài),以體現(xiàn)主席的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高度關注戰(zhàn)士生命的高尚品質(zhì)。
3、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說說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教師點撥:周副主席有著關愛戰(zhàn)士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著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4.思考:課文以“草”為題目,有什么含義?課文以“草”為題目,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說的線索,還以此引發(fā)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tǒng),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活。
三、探究
課文中有些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仔細想想又覺得余味無窮。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一句中兩個“就會”強調(diào)了青年一代繼承并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的必要性,強調(diào)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于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是“全軍都敬愛的人”;后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關愛紅軍戰(zhàn)士生命和健康、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以及善于引導、啟迪紅軍戰(zhàn)士的高超領導藝術
四、小結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zhàn)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zhàn)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拓展練習
從課文提供的材料想開去,以“說吃草”為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同學交流??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考慮:
1、憶苦思甜,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
2、從周副主席嘗毒草、議毒草,學習他的高尚人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閃光的辯證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學會識別無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護自己,戰(zhàn)勝困難。
4、今天,人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開始以吃野菜這時尚,這是物質(zhì)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5、魯迅先生曾說:“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是血?!庇职炎约寒斪鍪侨嗣翊蟊姷摹叭孀优!薄呐8惺荇斞赶壬珜У姆瞰I精神
3、閱讀同一位作家的兩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可以從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七、作業(yè)設計
選擇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長城的價值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長城的知識,思考長城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價值。
2.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獨立思考等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解讀作者對長城價值的評價,把握作者對民族關系、民族發(fā)展的觀點。
教學難點
作者對長城價值獨到的見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悠悠歲月,擋不住長城的萬古雄風;浩瀚空間,隔不斷長城的不朽魅力。由于萬里長城氣勢雄偉、工程艱巨、歷史悠久,不僅在我國建筑工程中少有,即使在世界建筑工程史上也很罕見。因此萬里長城被列入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1961年被我國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1987年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為此而驕傲自豪的同時,我們是否思考過長城的價值何在?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葛劍雄的《長城的價值》,從中我們會獲得全新的答案。
二、相關內(nèi)容簡介。
1.作者介紹。
葛劍雄,l945年出生,浙江湖州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出版各類著作近二十種,主要有:《西漢人口地理》《普天之下——統(tǒng)一分裂與中國政治》《中國人口發(fā)展史》《看得見的滄?!贰蹲哌M太陽——阿里考察記》《人口與中國現(xiàn)代化》等。其中《統(tǒng)一與分裂》《未來生存空間》《中國移民史》等書產(chǎn)生了廣泛的國際國內(nèi)影響,并多次獲得大獎。中央電視臺多次介紹他的成就。
2.關于長城
我國古代偉大工程之一,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齊、楚、燕、趙、魏、秦和中山等國都筑有長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把原來秦、燕、趙北面的城墻連接起來,并增筑新的城墻,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萬里長城。秦以后,又經(jīng)許多朝代的重修或增筑,現(xiàn)在的長城是明代在舊有的基礎上修筑的。西起甘肅嘉峪關,中經(jīng)寧夏、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北京,東到河北山海關,長約6300公里。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筑技術的高度成就。我們也常用長城來比喻堅強雄厚的力量。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我們祖國的鋼鐵長城。
三、學生提出閱讀疑問。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閱讀本課。
第二課時
一、閱讀第一課時所給資料。
二、學生質(zhì)疑,師生互動,予以解答。
三、選擇重點段落齊讀,如第10、14自然段等。
四、布置作業(yè)。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長城的看法。
《草》導學案4(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案)
《草》第1課時
一、明確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王愿堅的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
2、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及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二、自主、合作、導學:
(一)走進課本:
1、作者簡介:王愿堅(1929—1991),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zhèn)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
2、了解本文寫作背景。
3、字詞積累:(找出重點字詞與易讀錯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學法指導:自主學習,養(yǎng)成查資料的好習慣)
朗讀小說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流暢,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語氣、停頓、節(jié)奏、重音,并通過這些方面的變化表現(xiàn)人物和情節(jié)。當然,讀出情感的另一個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們可以借助于表情、動作和聲音的設計。
1、請同學們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1)讀對話,準確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如“人群和擔架都停下來……僵住了”。)
(2)讀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神態(tài)、語氣。(如“吃草。嗯,說得好……吃得勝利了”。)
(3)讀描寫,讀出情感,讀出節(jié)奏。(如“楊光不安地走過去……敬禮也忘了”。)
2、默讀全文,說一說,這篇小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活動二:(學法指導:品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字與句子,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讓我感動的句子是:
讓我感動的理由是:
活動三:(學法指導:擴大閱讀,追求個人感悟,創(chuàng)作并大膽地把它說出來,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1、小組競賽,讀書后第一題
2、學完這篇文章,你對草有怎樣的理解,寫一寫。
三、小組合作總結:(學法指導:體會最深的是什么?還有哪些遺憾)
四、當堂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蔫巴()②蒜苗()③背陰()
④綻開()⑤瘦弱()⑥火燎()
2.句中有錯別字的是()
A.靠著警衛(wèi)員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擔架上半坐起來。
B.他費了好大勁,才把身軀往擔駕邊上移開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還是怎的,他倚在警衛(wèi)員的肩頭,仰起了頭,眼里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
D.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3.解釋下邊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一位藏族同志指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說:“就在這里,在奶粉廠旁邊,我們要建一
座糖廠,這里是最甜的地方?!?/p>
五、鞏固、拓展延伸:
六:反思:
《草》第2課時
一、明確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的線索。
2、體會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的表達作用。
3、學習周總理的高尚人格。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
教學重、難點:
1、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的表達作用。
知識鏈接:
1、小說的定義: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3、小說的特點:細致地刻畫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具體生動的環(huán)境描寫;
4、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綜合而成。因此,比現(xiàn)實中原形更為典型。包括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
5、小說的情節(jié):(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
6、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7、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渲染氣氛
8、小說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特殊類型-微型小說)
9、學習閱讀小說的方法:讀情節(jié)——析人物——揭根源
二、自主、合作、導學:
活動一:(自學書后2、3題,小組合作討論)
活動二:(學法指導:品讀課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語句進行賞析)
學會賞析重點或精彩語句: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兩個“就會”強調(diào)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舉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進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
3、我認為其他精彩的語句有
三、小組合作總結:
四、當堂訓練:
1、你一定有課外讀書筆記本吧!請你為它寫一副對聯(lián)式的自勉語?,F(xiàn)已擬出上聯(lián):“天天閱讀樂趣多多”,請續(xù)寫下聯(lián)。
2、讀下面的一段文字,談談從中獲得的啟示,不少于兩點
(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3、古代詩歌中,有很多贊美草的詩句。請你寫出其中完整的兩句。
五、鞏固、拓展延伸:
見《練習冊》
六:反思:
八年級《水調(diào)歌頭》教學設計
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于是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水調(diào)歌頭》。為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水調(diào)歌頭教學設計,其教學環(huán)節(jié)之精彩、教學設計之精致、教學問題之精當,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下面一起來學習下吧!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3.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配樂范讀、打拍朗誦、足踏朗誦,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2.利用“主題”來建構以中秋月亮為題材的詩詞從而學會對詩詞的對比、區(qū)分與整合。
3.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誦詩-析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nèi)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背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再現(xiàn)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以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溝通課內(nèi)外,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領會詩意,體會詩意,并積累名句。
重點突破:多形式反復誦讀,情景教學,名句賞析。
教學難點: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體味作品所蘊涵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豁達樂觀情懷。
難點突破: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名句賞析、討論合作,幫助學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鳴。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情景教學法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
學習方法:
1.朗讀理解
2.小組合作
3.發(fā)揮想象
教學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帶、多媒體課件、《明月幾時有》歌曲磁帶、《水調(diào)歌頭》書法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詞)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發(fā)人的藝術聯(lián)想,一勾新月會讓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們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學們能調(diào)動積累,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關明月的詩句嗎?(學生回答)那么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lián)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yōu)美畫面
三.指導學生朗讀:(誦詞)
(1.)教師范讀全詞(配以《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提示重點字讀音(多媒體出字)
闕(que)瓊(qiong)綺(qi)勝(sheng)
(2.)手打拍朗讀、足踏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要求: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3.)抽生讀,配樂。
要求:字正腔圓,正確斷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闕讀
要求:抑揚頓挫,略帶感情
四.整體把握詩意(析詞)
(1.)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提供背景,學生參考助讀資料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知道學生解讀詩意
a.詞的上下兩闕主要寫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詩意
b.上闕中哪兩個字最能體會作者對明月的向往?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xiàn)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又是哪兩個字把蘇軾帶回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體會作者感情起伏
c.下闕中由中秋圓月聯(lián)想到什么?哪兩個字最能突出月圓人不圓的憂傷情懷?又是哪兩個字把筆鋒一轉,聊以寬慰,富有哲理?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xiàn)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
d.上下闕的聯(lián)系何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并作補充講解
我欲何似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上天――――——熱愛人間身世之感
又恐
無眠但愿
下闕:月圓人離――難眠懷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難全
五.品詩
(1.)學生發(fā)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利用音樂烘托,多媒體畫面激發(fā)興趣,散文描述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并帶領學生進入意境
(2.)(學生活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學生自述眼前畫面,師生互相補充完整
(3.)問: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那些詞句上?
(學生活動)學生暢談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賞析美術作品、書法、繪畫,融合音樂,激發(fā)學生別出心裁讀古詩,并教育學生熱愛古詩詞
2.名句互通,踏雪尋蹤、聯(lián)系課堂內(nèi)外。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七.總結:
這首詞雖飽含人生哲學,但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xiàn)的。我們感覺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說教。詞中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xiàn)實,無悲觀消極情緒,卻是豁達樂觀的祝福。怪不得人們說:“中秋詞自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xiàn)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悟,以期引領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推薦讀物
《萬水千山》、《長征》、《百年歷史回眸》
四.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本——知曉“長征難”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
千山萬水)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千難萬險)
要戰(zhàn)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紅軍歷盡千難萬險。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4.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描紅: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紅:等閑)
5.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6.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二.走進文本——展現(xiàn)“征難圖”
1.讓我們一起重溫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師范讀。
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詩人怎能一一記敘,他選取了紅軍戰(zhàn)士走過的一條嶺、兩座山、兩條水,你們能找到嗎?《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翻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遠征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shù)千里?,F(xiàn)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么高。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zhàn)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xiàn)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教師講故事: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zhàn)。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zhàn)。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xiàn)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zhàn)心驚。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昂?,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zhàn)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p>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zhàn)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xiàn)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四、走出文本——贊頌“紅軍情”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5.學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對紅軍叔叔說些什么?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嘆,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同學們:“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業(yè)設計
1.完成小練筆。
2.自學《清平樂·六盤山》。
板書設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藐視困難積極樂觀
蘇教版八年級上《古詩二首》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八年級上《古詩二首》教案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型:誦讀課課時:一課時時間2012年10月日
班級名稱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并背誦二首古詩。
2.理解古詩主題及表達的感情。
3.學習詩作精巧的構思、新奇的比喻。
重點:理解詩的主題及思想感情。
難點:詩作精巧的構思、新奇的比喻。
一、自主學習
1.王勃,字_______,_____代詩人,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合稱“____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著名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
2.龔自珍是____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F(xiàn)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__________》
代表了他詩歌方面的成就。
3.解釋下列劃線詞的含義
天涯若比鄰:_____________無為在歧路:_____________
兒女共沾巾:_____________吟鞭東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
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
4.給下面詩句劃分節(jié)奏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合作探索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點明送別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處,并勾勒出兩處的地理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頜聯(lián)詩人從正面寫離情而話語急轉,變?yōu)閯衩?。作者不愿將傷感流露出來,因而心思急轉。換了個話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頸聯(lián)作者以理性的議論展現(xiàn)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用散文化的語言寫出這兩句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聯(lián)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勸慰對方:不要在告別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樣用手帕抹眼淚,免得讓人笑話。
這是一首_________,表達了詩人與知己的惜別之情,但全無世俗態(tài)。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一種____________的人生態(tài)度,___________的胸懷,體現(xiàn)了高遠的志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已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二)已亥雜詩
寫作背景:詩人龔自珍生活在封建社會快要崩潰的時代。他渴望改革,寫了許多文章,指出許多辦法,但不被重視,被迫辭官回家。當時正值己亥年,在回家途中,他陸續(xù)寫了315首絕句,回憶了他平生經(jīng)歷的哀樂,這些詩集結成冊即為《己亥雜詩》。這里所選的是第五首。
1.第一、二句抒寫了作者辭官離京時的_________?!昂剖帯毙揎棥半x愁”寫出了“離愁”_________?!鞍兹招薄睂懗隽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增添了一種____________
的感覺。詩人知道此次一別實際上就等于永遠告別朝廷、告別仕途、告別京城,所以產(chǎn)生了一種永遠離開仕途的______________之感。
2.第三、四句詩人移情于物,贊美落花、贊美新生命:落花的生命并未終結而是獲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為培育新一代的鮮花發(fā)揮作用。“落花”“護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象征。詩人以花___________,表達了對_________________的執(zhí)著追求。
3.陸游也曾以落花自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龔自珍的思想境界更顯高遠。
三、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這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比一比誰背得更快。
四、學(教)后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語文上冊 10 晏子使楚教案 蘇教版
晏子使楚
課題
晏子使楚
主備人
課型
新授
課時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解讀能力。
2、能力目標: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節(jié)。
3、情感目標: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分析。
教學方法
自讀探究
教學過程
個體思考
主備思考
集備思考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由周恩來反駁美國國務卿的故事,突出機智精妙的語言可以幫助人擺脫尷尬和困境,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課文《晏子使楚》(大家齊聲讀)來感受語言的魅力。
(2)介紹晏子以及《晏子春秋》讓學生讀預習的材料,學生讀注釋內(nèi)容,其他同學認真聽,提醒同學傾聽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看看聽的同學抓住了哪些信息。
(3)屏幕出示寫作背景讓學生快速游覽抓住有效信息。(楚強齊弱)
(4)提示文言文學習方法:1、讀2、譯3、析
二、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一)嘗試用“/”斷句:
1、吏二縛一人詣王。
2、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其實味不同。
(二)給加粗字注音。
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者曷()為者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三、自由朗讀,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小組合作討論,找疑、釋疑。
1、將單音詞譯為雙音詞。如:晏子將使楚(出使)
2、比較古今詞義的不同。
如:(1)齊之習辭者也(古義:熟練今義:學習);
(2)謂左右曰(古義:手下的人今義:左和右兩方面);
(3)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4)寡人反取病焉(古義:辱今義:疾病);
(5)王曰,何坐?(古義:犯罪今義: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的物體上,支撐身體重量)
3、通假字。如:縛者曷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與熙也(“熙”同“嬉”,開玩笑);
4、了解詞類活用。如:齊人固善盜乎(“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善于、擅長)
5、一詞多義。(見題四的部分題目)
6、文言句式的一些特點;
(1)倒裝句如:何以也(“以何也”,賓語前置);
(2)省略句如:橘生(于)淮南則為橘(介詞省略);
(3)固定結構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得無……耶”,即“莫非……嗎”);
(4)判斷句;如: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也”表判斷)。
四、積累運用
(一)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一詞多義的要準確掌握。
(1)晏子將使楚()(2)楚王聞之,謂左右曰()()
(3)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4)今方來,吾欲辱之()()
(5)為其來也()(6)何以也()
(7)生于淮北則為枳()(8)吏二縛一人詣王()
(9)縛者曷為者也()()(10)齊人固善盜乎()()
(11)晏子避席對曰()(1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13)所以然者何()(14)入楚則盜()
(二)試著翻譯全文。(開小火車,班級展示。)
五、課文解析
1、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集體回答)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3、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解決2、3題老師建議再讀課文,這次我們讀人物對話部分,因為人物對話塑造形象是這篇文章的寫作突出點,我們換用默讀的方式,請用波浪線畫出晏子的話好好揣摩第三題。
通過第二題解決晏子以類比推理反駁楚王,提醒大家“淮橘為枳”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最后以幾個關于語言魅力的小故事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教后反思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草》教案
四草
教學目標:
1、體會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2、難點:理清課文的線索。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當你看到這一題目時,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故事?
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和戰(zhàn)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環(huán)境,今天我們所學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zhàn)士生命、展現(xiàn)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簡介:
王愿堅,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zhèn)人。當代作家。創(chuàng)作《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說。本文是作者從1976年底到1977年7月連續(xù)寫的十篇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中的第四篇。
相關知識: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yè)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經(jīng)過這里。
二、檢查字詞
正音:
蔫(niān)巴酸澀(s)
抽噎(yē)背(bi)陰
綻(zhn)開火燎(lio)
慍(yn)怒霎時(sh)
焦灼(zhu?)颯颯(s)
踉(ling)踉蹌(qing)蹌
三、課文探究
(一)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閱讀課文,理清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1)理清本文記敘的線索;
(2)根據(jù)時間順序劃分課文的層次。
明確線索:
全文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jié):
紅軍戰(zhàn)士誤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
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zhàn)士悟真理。
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畫方法:
1.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你對他們的評價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舉一些例子說明。
(三)繼續(xù)探討人物:
1、思考:楊光發(fā)現(xiàn)擔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動怎樣?把描寫楊光心理活動的詞圈出來。
2、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如何?把描寫周副主席動作、神態(tài)的詞圈出來。細細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
1、立時驚住、惶惑;不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后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2、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zhàn)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yè)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zhì)和非凡氣度。
(四)理解句意
課文中有些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仔細想想又覺得余味無窮。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五)自我發(fā)現(xiàn):
你覺得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有較深層的含義,請說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課文以草做題目,有什么含義?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義?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的含義
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tǒng),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活。
四、拓展訓練:
從課文提供的材料想開去,以說吃草為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同學交流。
五、總結: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zhàn)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zhàn)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六、仿寫訓練:
找出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與神態(tài)描寫,模仿這一段,寫一段類似的描寫。
八年級語文上冊 10 晏子使楚教學案 蘇教版
晏子使楚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識記實詞虛詞,疏通文意。
過程與方法
1.欣賞晏子作為一個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2.體會鮮明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
3.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本文的文言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晏子作為一個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教學重難點】
體會鮮明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1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走進春秋時期一位個矮、國弱,在外交史上深受侮辱但能言善辯、不卑不亢的高智商外交家晏子的世界。
說說你知道的背景?晏子,名嬰,齊國的外交家。當時,楚強齊弱,楚國在外交場合處處刁難齊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嬰是如何維護祖國的尊嚴呢?
2.注意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⑴熟讀
⑵對號入座的基礎上留、譯、調(diào)、增、刪
⑶整理文言知識
【合作·探究·展示】
1.自己大聲朗讀,然后根據(jù)書下注釋理解全文,最后看看下面的翻譯哪些地方不準確?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去。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學習辭令的人,現(xiàn)在將要來了,我想侮辱他一下,憑什么呢?”手下的人對楚王說:“因為他要來,我們就請人綁一個人從您面前走過。大王您就問,這是做什么的人?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么罪?我們就說,做了小偷?!?/p>
晏子來了,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著的人是誰呀?”(小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诱f:“齊國人頑固地喜歡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很相像,其實味道不相同。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呀?,F(xiàn)在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盜了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可以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p>
2.能否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兩段內(nèi)容?
第一段:楚國國君密謀辱齊
第二段:晏子機智粉碎楚王陰謀
3.思考:
①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
②晏子維護自己和國家的尊嚴,正氣浩然。那么,楚王是否是一個恃強凌弱的昏君呢?你怎么看待?為什么?
4.注意積累以下文言知識:
通假字
者曷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與熙也。熙:同“嬉”,開玩笑
古今異義詞
何坐其實味不同③寡人反取病焉
文言實詞
習:詣:辭:視:
方:固:坐:徒:賜:
特殊句式
判斷句:……是……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齊人也
圣人非所與熙也
倒裝句:(賓語前置)
何以也?以何也?用什么辦法?
何為者也?為者何也?做什么的人?
何坐?坐何?犯了什么罪?
縛者曷為者也?縛者為曷者也?綁著的是什么人?
固定句式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表揣測反問,“莫非…嗎?”或“難道…嗎?”
5.補充一篇鑒賞文章:
一個智勇雙全的外交家形象
《晏子使楚》中對晏子的描寫,雖然只有一個動作(避席)和一段對話,但表現(xiàn)力強,寥寥數(shù)語,一個機智沉著、能言善辯、勇于維護國家尊嚴的外交家形象躍然紙上。
一、面對挑釁,針鋒相對。楚王策劃陰謀在前,實施陰謀時更是露骨——“王視晏子曰”,一個“視”,寫出了楚王目光的威逼和神態(tài)的輕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釁,晏子首先想到的是國家的尊嚴不可辱,他毅然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瞬間思考后,機智地“避席對曰”。“避席”這一動作固然是表示鄭重,但如果仔細體會,還能悟出晏子此時特有的一種抗拒侮辱的嚴肅和正義;“對曰”緊隨“避席”之后,不僅凸現(xiàn)晏子反應之敏捷,而且傳達著一種毫不退縮、針鋒相對的豪氣。
二、巧設類比,盡顯辯才。
晏子反擊時,沒有直接說“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這一觀點,而是先說人所共知的一個自然現(xiàn)象——“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接著用一個設問句“所以然者何”作一停頓,加強迫問語氣,逼出原因——“水土異也”。至此,晏子的反擊已有了無可辯駁的前提條件,使結論的出現(xiàn)呈水到渠成之勢。由此可見,正是晏子巧設類比的辯才使其在交鋒中占盡先機。
三、戲中見莊,柔中寓剛。
晏子的反擊由自然現(xiàn)象進至社會現(xiàn)象,將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相似”而“味不同”與齊民入楚變?yōu)椤氨I”相類比,由自然現(xiàn)象之因——“水土異”推出社會現(xiàn)象之因——“楚之水土”(國情民風)不如齊,“使民善盜”。晏子在得出這一使對方無言以對、深感難堪的結論時,用了“得無”這一較為委婉的語氣,但讀者分明從“戲”中讀出了莊,從“柔”中讀出了剛,就連晏子的對手楚王也只能自我解嘲說“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詳筆鋪墊,反襯晏嬰。
楚王“欲辱”晏子,先設下計謀而后又導演,筆墨的確較為鋪展,這種結構安排正是為主題服務的。楚王與“左右”共同設計了陰謀,時間、場合、人物、對話都預設得很周到,似乎志在必“辱”,可是就是這精心策劃的挑釁被晏子一席邏輯嚴密的推理輕而易舉地擊得粉碎。其策劃過程寫得越詳細,就越能讓讀者感到晏子將難以應對,哪里想到最終的結果卻是楚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樣就能反襯出晏子的巧妙機智和能言善辯。另一處對照性描寫——楚王的先“視”后“笑”,也是極妙的襯筆。由咄咄逼人、傲氣凌人的“視”轉為充滿難堪和尷尬的“笑”,分明是一種無奈的自我解嘲,這不正說明晏子雄辯的威力嗎?晏子“避席”時的鄭重嚴肅、不畏強權與楚王的苦笑相比,一個智勇雙全的外交家形象不就鮮明地站立在我們面前了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合作·探究·展示】
板書設計
【反饋檢測】
1.解釋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實詞。
(1)晏子將使楚使:
(2)楚王聞之,謂左右曰謂:
(3)晏嬰,齊之習辭者也習辭:
(4)王曰:“何坐?”坐:
(5)吏二縛一人詣王縛:
(6)晏子避席對曰避席:
(7)圣人非所與熙也熙:
(8)吏二縛一人詣王詣:
2.解釋以下虛詞意義用法。
(1)楚王聞之之:
(2)何以也以:
(3)縛者曷為者也曷:
(4)齊人固善盜乎固:
(5)人楚則盜則:
3.翻譯以下句子。
(1)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2)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3)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4)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4.楚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話回答)
5.楚國君臣是怎樣安排計謀的?(用自己的話回答)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4課王愿堅《草》教案教學設計 蘇教版
一.作者作品介紹
王愿堅,現(xiàn)代作家。1944年參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據(jù)地,采訪了許多革命前輩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事跡,從而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熱情,豐富了創(chuàng)作題材。從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堅連續(xù)寫了10篇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說這種藝術形式來塑造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形象的一個嘗試?!北疚木统晒λ茉炝艘灾芨敝飨癁榇淼睦弦淮鸁o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二.回顧前幾課文體特點,引出本課文體特點
律詩——平仄、韻律歌詞——瑯瑯上口,注意押韻
回憶錄——敘事條理清楚,記敘要素齊全,描寫生動形象
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手段,用生動細膩的描寫來刻畫人物。
小說情節(jié)構成:(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
三.明確學習目標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學習文中細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
3.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四.理清思路,分析結構
1.本文為何以“草”為題?
【參考】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說的線索。
2.圍繞“草”作者寫了哪些情節(jié),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參考】§1-5戰(zhàn)士誤食毒草,楊光前往報告;§6-16楊光懇求醫(yī)生,醫(yī)生已有重任;§17-36周副主席嘗草,提出處理意見;§37-44周副主席議草,戰(zhàn)士受到鼓舞(§40總寫周副主席的話帶給紅軍戰(zhàn)士的巨大力量,§41、42、43分別寫楊光、醫(yī)生、警衛(wèi)員、衛(wèi)生員從周副主席的話中獲得的力量。)。
3.明確本文的情節(jié)構成(最能表現(xiàn)周副主席高大形象的“嘗毒草”這一情節(jié)是小說情節(jié)的高潮)
五.研讀描寫,感受形象
1.兩個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戰(zhàn)士楊光
2.找出文中描寫他們的句子,研究其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
(1)周副主席: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①§22“他慢慢撫摸著……野菜?’”表現(xiàn)出周副主席的平易近人、關懷備至。
②一系列描寫周副主席嘗毒草的動作與神態(tài)的詞語和句子(細節(jié)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yè)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zhì)和非凡氣度。
③接下來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進一步表現(xiàn)了其高尚品質(zhì)和偉人氣度。
④§38、39議“吃草”,表明了周副主席對中毒紅軍戰(zhàn)士的關懷和敬佩,對全軍戰(zhàn)士生命和健康的關注,以及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表現(xiàn)了周副主席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以及善于引導、啟迪紅軍戰(zhàn)士的高超領導藝術。
⑤結尾的神態(tài)描寫,與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神態(tài)形成鮮明對照,“笑得痛快”是因為他為戰(zhàn)士們又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而欣慰,傳神地表現(xiàn)了周副主席心系戰(zhàn)士安危的高尚人格和指揮若定、高瞻遠矚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領袖風范,也傾注了紅軍戰(zhàn)士和作者對周副主席的關切和祝愿之情。
(2)楊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①§3“沖進、跑、走、爬、昏過去”等動詞,準確地表現(xiàn)了楊光救人心切(忘我)、一往無前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頑強意志。
②§18-20“立時驚住”——“惶惑”(不知所措)——“不安”(內(nèi)疚)——“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心理描寫,形象細膩地描繪了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的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后聚集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③§41心理、動作描寫表明了楊光對周副主席的崇敬心情,并從周副主席的話中獲得了力量。
六.揣摩語句,體悟深意(我們讀這樣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文章所記敘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讀文章凝練自然的語言,更要體悟文章富有深意的句子的內(nèi)涵。)
1.『在文章的開頭用一兩句話或一段簡短的文字作為“題記”是文學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為它往往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選作“題記”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話,要么是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話,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啟發(fā)的話,且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緊密相連的?!槐疚摹邦}記”除指出了故事發(fā)生的特定地點外,還借藏族同胞之口,道出寫作意圖:我們應不忘歷史,牢記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創(chuàng)造了今天最甜最美的生活;我們更應該繼承先烈的革命傳統(tǒng),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chuàng)造更甜更美的新生活——與正文§39周副主席的話照應?!白钐稹币徽Z雙關。讀了“題記”,使讀者頓生敬意,會以一種崇敬的心情去讀完全文。
2.§38“革命斗爭……把草吃得好一些!”是周副主席在引導紅軍戰(zhàn)士:要根據(jù)革命斗爭的需要,承認困難,正視困難,進而戰(zhàn)勝困難。
3.§39“也要記住這些草”,并不是“感謝”毒草,而是因為這些草使我們明白了革命斗爭需要正視困難,需要磨煉我們的意志,使我們鍛煉得更加堅強,進而戰(zhàn)勝困難;兩個“就會”強調(diào)了青年一代繼承并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的必要性,強調(diào)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于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有兩層含義,一是紅軍吃草維持了生命,戰(zhàn)勝了困難,實現(xiàn)了北上抗日的目標,一是紅軍在艱難困苦中頑強地生存和戰(zhàn)斗,練就了鋼鐵一般的意志——“野菜充饑志越堅”,這樣的隊伍是不可戰(zhàn)勝的。后文警衛(wèi)員的話是這個句段意義的擴展和延伸——紅軍吃草、流血,是為革命、為人民的解放,生活雖然困苦,但精神富有、高尚,因此本質(zhì)上是強大的。
4.§40周副主席的聲音既是“又慢、又輕”,為什么它卻“像沉雷一樣隆隆地”?因為周副主席對革命大業(yè)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極大地鼓舞了紅軍戰(zhàn)士。
5.§41“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前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是“全軍都敬愛的人”,因為他協(xié)助毛主席統(tǒng)率全軍、組織萬里長征,因為他和全體紅軍戰(zhàn)士肩并肩、心貼心;后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關愛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和健康、惟獨沒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以及善于引導、啟迪紅軍戰(zhàn)士的高超領導藝術。
七.總結歸納,情感遷移
1.本文的主人公是周副主席。(§18中,不直接寫出周恩來的名字,而用“全軍都敬愛的人”這一稱呼來代替,一是引發(fā)讀者去思考,激起閱讀的興趣。同時,“全軍都敬愛的人”是對周恩來的至高評價,表達了作者對周恩來副主席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周副主席嘗毒草的情節(jié)雖是虛構,但描寫準確生動,也符合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所以讓人感到真實可信,感人至深。
楊光是線索人物,其所見所聞構成了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從普通人的視角來反映紅軍長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跡,來展示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更令人信服,更顯得親切感人。(同時,楊光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也正是千千萬萬紅軍戰(zhàn)士身上所共有的優(yōu)點,也讓我們更深地感受體會到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戰(zhàn)士、這樣的隊伍,我們的革命事業(yè)才會成功。)
2.主題: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zhàn)士因誤食毒草而中毒的險情,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僅仔細辨識野草,而且親口咀嚼野草,果斷做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正確對待困難的故事,突出展現(xiàn)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高屋建瓴的領袖風范,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敬仰之情。
3.寫作特色:(1)以小見大。(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3)緊扣線索“草”安排情節(jié)。誤食毒草——周副主席辨識毒草、咀嚼毒草——周副主席議論“吃草”,結構緊湊、脈絡分明。(4)語言生動、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
4.情感遷移:梁衡《大有大無周恩來》:“總理的驚人之處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無后,三是官而不顯,四是黨而不私,五是勞而無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來的六個‘大無’,說到底是一個無私?!偫碓谒γ撟晕?,真正實現(xiàn)‘大無’的同時,卻得到了別人沒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種傾城傾國、傾倒聯(lián)合國的風貌,特別是他的大愛大德?!?/p>
八.作業(yè)布置
從課文聯(lián)想開去,以“談吃草”為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
【參考】(1)憶苦思甜,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
(2)學習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大無畏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辯證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學會識別有毒和無毒的植物,以便保護自己,戰(zhàn)勝困難。
(4)今天,人們已經(jīng)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以吃野菜為時尚,這是物質(zhì)水平進一步提高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5)魯迅先生曾說:“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庇邪炎约罕茸魅嗣翊蟊姷娜孀优?。從中可感受魯迅先生所倡導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