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數(shù)學(xué)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2-26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平行線問題。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zhǔn)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需要我們認(rèn)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平行線問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29講期中復(fù)習(xí)專題——平行線問題
一、基礎(chǔ)訓(xùn)練
1.如圖,由AB∥CD,得∠1等于()
A.∠2B.∠3C.∠4D.∠5
2.如圖所示,下列條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AB∥EF,CD∥EFB.∠5=∠AC.∠ABC+∠BCD=1800D.∠2=∠3
3.如圖所示,在下列條件中,不能判斷l(xiāng)1∥l2的是()
A.∠1=∠3B.∠2=∠3C.∠4+∠5=1800D.∠2+∠4=1800
4.將直尺與三角尺按如圖所示的方式疊放在一起,在圖中標(biāo)記的角中,與∠1互余的角的個數(shù)是()
A.2個B.3個C.4個D.5個
5.如圖,AB∥CD,直線EF分別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500,
則∠2=()
A.500B.600C.650D.750
6.已知:A(-2,4),AB∥x軸,AB=5,則B點的坐標(biāo)為________________.
7.如圖,已知∠ABC=∠ADC,∠1=∠2,則圖中有哪些平行的線段?并說明理由.
8.如圖,AC平分∠BAD,∠1=∠2,求證:CD∥AB.
9.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中,AB∥CD,BC∥AD,那么∠A與∠C,∠B與∠D的大小關(guān)系如何?請說明你的理由.
10.如圖所示,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0,那么,直線AB、CD的位置關(guān)系如何?說明你的理由.
11.如圖所示,已知∠OEB=1300,∠FOD=250,OF平分∠EOD,試說明AB∥CD.
12.如圖,直線AD與AB、CD相交于A、D兩點,EC、BF與AB、CD相交于E、C、B、F,如果∠1=∠2,∠B=∠C,說明∠A=∠D.
13.如圖,已知∠1+∠2=l800,∠3=∠B,試判斷∠AED與∠ACB的大小關(guān)系,并對結(jié)論進(jìn)行證明.
14.請?zhí)顚懴铝姓f理中的推理過程或依據(jù),如圖,AD⊥BC于D,EG⊥BC于G,∠E=∠3,試說明:AD平分∠BAC.
證明:∵AD⊥BC,EG⊥BC(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垂直的定義)
∴AD∥EG,()
∴_________=∠E,()
________=∠3.()
∵∠3=∠E(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換)
∴AD平分∠BAC.()
二、能力訓(xùn)練
15.如圖,M.N∥GH,點B在MN上,點A、C在GH上,BD、CD分別平分∠ABC,∠ACB.
⑴證明:∠BDC=MBD+∠DCA;
⑵當(dāng)B點在MN上移動時,2∠BDC-∠BAC的值是否變化?證明你的結(jié)論.
16.如圖,MN∥EF,C為兩直線之間一點.
⑴若∠CAN與∠CBF的平分線交于點D,求證∠ACB=2∠ADB;
⑵若∠CAM與∠CBE的平分線交于點D,∠ACB與∠ADB有何數(shù)量關(guān)系?井證明你的結(jié)論;
⑶若∠CAM的平分線與∠CBF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交于點D,請直接寫出∠ACB與∠ADB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A、B分別在兩坐標(biāo)軸上,∠OAB的鄰補角與∠OBA的鄰補角的角平分線交于點M.
(1)求∠M的度數(shù);
(2)如圖,過B作BC⊥AB交x軸于點C,作∠ACB的角平分線CN,觀察圖形,你發(fā)現(xiàn)BM、CN之間是否有特定的位置關(guān)系呢?證明你的結(jié)論;
(3)如圖,已知A點的坐標(biāo)為(4,0),B點的坐標(biāo)為(0,2),C點的坐標(biāo)為(-1,0),試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ABP的面積恰好等于△ABC的面積?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你的理由.
18.已知點A(0,2),將線段AB平移,使A平移到C(-3,0),B平移到D(1,-2).CD交y軸于E.
(1)求B點的坐標(biāo);
(2)P為x軸上一動點,若=5,求p點的坐標(biāo);
(3)若∠AED的角平分線與∠ABx的平分線交于F,求∠F的度數(shù);
(4)若P點在線段OC上運動,DQ∥x軸,CQ∥AP,∠APB的外角平分線PE與∠CDQ的平分線DF交于點E,請求出∠PEF與∠PAB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擴展閱讀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根式與平行線
為了促進(jìn)學(xué)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zhǔn)備教案,準(zhǔn)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根式與平行線”但愿對您的學(xué)習(xí)工作帶來幫助。
第23講根式與平行線
知識理解
1.判斷正誤:a2的算術(shù)平方根為a();=-a().
2.下列等式:①;②;③-22=4;④.其中成立的是_______.
3.①計算的結(jié)果是________;②的算數(shù)平方根是________;
③25的算數(shù)平方根是________;④5的算數(shù)平方根是________;
⑤9的平方根是________;⑥(-1)2的算數(shù)平方根是________;
⑦的算數(shù)平方根是________;⑧-8的立方根是________.
4.若x=5,則=________;若,則x-1=________.
5.①中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②中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③中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④中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6.?dāng)?shù)軸上表示1、的點分別為A、B,且AC=AB,則C所表示的數(shù)是________.
7.已知數(shù)軸上有A、B兩點,且這兩點之間的距離為,若點A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位,則點B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為________.
8.如果有理數(shù)a、b、c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那么可以化簡為()
A.2c-aB.2a-2bC.-aD.a(chǎn)
9.如圖,數(shù)軸上的A、B、C三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a、b、c,其中AB=BC,如果,那么該數(shù)軸的原點O的位置應(yīng)該在()
A.點A的左邊B.點A與點B之間
C.點B與點C之間D.點B與點C之間或點C的右邊
方法運用
10.計算:
(1);(2);(3).
11.解方程:
(1)8x3-27=0;(2)(x-1)2-121=0.
12.已知.
(1)求x、y的值;(2)求(x-y)2的平方根.
13.已知實數(shù)a、b、c滿足,,求a+b+c的值.
14.已知,求的值.
15.已知,求a-20132的值.
16.已知有理數(shù)a、b滿足,求a2+b2的值.
17.已知a、b滿足=0,解關(guān)于x的方程(a+2)x+b2=a-1.
18.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算數(shù)平方根是4,求a+2b的平方根.
19.(1)一個非負(fù)數(shù)的平方根是2a-1和a-5,則這個非負(fù)數(shù)是多少?
(2)已知2a-1與-a+2是m的平方根,求m的值.
20.已知有理數(shù)a、b滿足,試求a、b的值.
21.如圖,已知AB∥CD,∠BAE=30°,∠DCE=60°,EF、EG三等分∠AEC,則∠AEF的度數(shù)是()
A.15°B.30°C.45°D.50°
22.如圖,已知AE∥BD,∠1=3∠2,∠2=28°,則∠C=()
A.26°B.28°C.56°D.58°
第21題圖第22題圖第23題圖
23.如圖,已知a∥b,a不垂直于c,BA,DA,DC,BC分別是同旁內(nèi)角角平分線,則與∠ABC相等的角有()
A.2個B.4個C.3個D.1個
24.如圖,∠ABD=∠CBD,DF∥AB,DE∥BC,則∠1與∠2的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
25.如圖,已知B、C、E在同一直線上,且CD∥AB,若∠A=105°,∠B=40°,則∠ACE為________.
第24題圖第25題圖第26題圖
26.如圖,已知∠1=∠2,∠D=78°,則∠BCD=________度.
27.如圖所示,若∠1=∠2,∠3=∠4,則圖中哪些直線是平行的?為什么?
28.如圖所示,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那么,直線AB、CD的位置關(guān)系如何?說明你的理由.
29.如圖,在折線ABCDEFG中,已知∠1=∠2=∠3=∠4=∠5,延長AB、GF交于點M,試探索∠AMG與∠3的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30.已知AB∥CD,線段分別與AB、CD相交于點E、F.
(1)如圖1,當(dāng)∠A=40°,∠C=60°時,求∠APC的度數(shù);
(2)如圖2,當(dāng)點P在線段EF上運動時(不包括E、F兩點),∠A、∠C與∠APC之間有什么確定的相等關(guān)系?試證明你的結(jié)論.
(3)如圖3,當(dāng)點P在線段EF的延長線上運動時,(2)中的結(jié)論成立嗎?如果成立,說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試探究它們之間新的相等關(guān)系并證明.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坐標(biāo)系與平行線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zhǔn)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xì)規(guī)劃教案課件。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jìn)我們的工作進(jìn)一步發(fā)展!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坐標(biāo)系與平行線”,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25講坐標(biāo)系與平行線
1.點P在第四象限,且到x軸的距離為3,到y(tǒng)軸的距離為6,點P的坐標(biāo)為________.
2.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內(nèi),兩點A(a,6)、B(b,6),AB的長度是___________.
3.已知點A(-2,3),B(-2,-1),C(m,n),且S△ABC=6,則點m=______.
4.點B(x,y)在第二象限內(nèi),|x|=3,|y|=4,則B點的坐標(biāo)為__________.
5.如果點A(x,y)在第三象限,則點B(-x,y-1)在第________象限.
6.將點A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得到點B(-1,2),則A點的坐標(biāo)是____________.
7.已知:如圖,點B在點A的北偏東34°,點C在點B的東偏南28°,則∠ABC=___________.
8.如圖,MN∥GH,BD、CD分別平分∠ABC、∠ACB,當(dāng)B點在MN上移動時,
則2∠BDC-∠BAC的值是______________.
(第7題圖)(第8題圖)(第9題圖)
9.如圖,清晨小螞蟻從家(O)外出覓食,先后到達(dá)A、B、C、D地,傍晚回到家中,(圖中-格表示-個單位長度),小螞蟻在覓食的過程中圍成的區(qū)域面積是_______平方單位.
10.P點在第二象限,且到x軸的距離是3,到y(tǒng)軸的距離是2,則P點的坐標(biāo)為()
A.(3,-2)B.(-2,3)C.(-3,2)D.(2,-3)
11.點P(m-3,m-5)在第四象限,且m為整數(shù),則P點坐標(biāo)為()
A.(4,-4)B.(2,-3)C.(1,-4)D.(1,-1)
12.將-矩形紙條,按如圖所示折疊,則∠1的度數(shù)是()
A.45°B.52°C.64°D.26°
13.如圖,直線AB∥CD∥EF,且∠B=40°,∠C=125°,則∠CGB=()
A.10°B.15°C.20°D.25°
(第12題圖)(第13題圖)(第14題圖)
14.如圖,AB∥CD∥EF,下列各式的值為180°的是()
A.∠1+∠2+∠3B.∠2+∠3-∠1C.∠1+∠2-∠3D.∠1-∠2+∠3
方法運用
15.已知A(a-1,-2),B(-3,b+1)根據(jù)以下要求,確定a,b的值.
(1)直線AB∥y軸;(2)直線AB∥x軸.
16.寫出圖中的點A、B、C、D、E、F的坐標(biāo),并觀察你所寫出的這些點的坐標(biāo),回答以下的問題.
(1)在四個象限內(nèi)的點的坐標(biāo)各有什么特征;
(2)兩條坐標(biāo)軸上的點的坐標(biāo)各有什么特征?若點在第-、第三象限角平分線上或者在第二、第四象限角平分線上,它的橫坐標(biāo)與縱坐標(biāo)有什么特點?
17.如圖,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有△ABC.
(1)寫出△ABC各頂點坐標(biā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平移△ABC,得到△A′B′C′,使A的對應(yīng)點A′(-4,2)請你畫出△A′B′C′;
(3)求S△A′B′C′.
18.如圖,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A(-1,3),B(3,-2).
(1)求△AOB的面積;
(2)設(shè)AB交x軸于點C,求C點的坐標(biāo).
19.已知點P(2m-4,m+7).
(1)若點P在x軸上,求點P的坐標(biāo);
(2)若點P在y軸上,求點P的坐標(biāo);
(3)是否存在-個數(shù)m,使得點P到x軸、y軸的距離相等,若存在,求出m,不存在說明理由.
20.已知,如圖:∠1=∠2,要使AB∥CD,須添加什么條件?并加以證明.
21.如圖,AB∥DE,要使AE∥CD,須添加什么條件?
綜合思考
22.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A、B分別在兩坐標(biāo)軸上,∠OAB的鄰補角與∠OBA的鄰補角的角平分線交于點M.
(1)求∠M的度數(shù);
(2)如圖,過B作BC丄AB交x軸于點C,作∠ACB的角平分線CN,觀察圖形,你發(fā)現(xiàn)BM、CN之間是否有特定的位置關(guān)系呢?證明你的結(jié)論;
(3)如圖,已知A(4,0),B(0,2),C(-1,0),試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ABP的面積恰好等于△ABC的面積?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你的理由.
(4)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AQ∥BC?若存在,請求出點Q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你的理由.
23.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中,A(2,0),B(6,4),D(0,-6).
(1)求點C的坐標(biāo);
(2)設(shè)點P(-2,t),且△ADP的面積為14,求t的值;
(3)若∠BAO=135°,設(shè)點T是x軸上-動點(不與點A重合),問∠ATC與∠TCD存在什么具體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寫出你的結(jié)論并證明.
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xué)知識點總結(jié):相交線、平行線平行線的性質(zhì)
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xué)知識點總結(jié):相交線、平行線平行線的性質(zhì):
性質(zhì)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zhì)2: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性質(zhì)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2: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3:同旁內(nèi)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有一個公共的頂點,有一條公共的邊,另外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4對鄰補角。
有公共的頂點,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2對對頂角。
對頂角相等。
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線是一條直線。
⑵具有垂直關(guān)系的兩條直線所成的4個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
⑷垂直的記法:a⊥b,AB⊥CD。
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有無數(shù)條。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