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8七年級生物上冊《魚類》學案冀教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上冊《魚類》學案冀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生物上冊《魚類》學案冀教版
4.6魚類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魚類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3.概述魚的呼吸過程。
4.認識常見的魚類。
5.闡明保護魚類的方法。
能力目標:嘗試實驗、觀察、資料分析等研究動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標
1.建立保護和理利用水產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魚類的主要特征
難點:探究實驗的完成過程,由于這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因此教師應給與較多的幫助,以保證實驗設計和操作的順利完成。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情境導入觀察圖片,思考問題出示常見的魚類圖片。設問:魚類是怎么樣在水中生活的呢?魚兒為什么離不開水?
新
知
探
究一、代表動物——鯽魚
1、體色
2、體型
3、鱗片
4、側線
5、鰭
6、呼吸
三、常見的魚類
三、魚類的主要特征
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觀察鯽魚的體色、體型、鱗片和側線,認識鯽魚的形態(tài)特征。
討論鯽魚的外部形態(tài)與其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
觀察視頻,認識魚鰭的作用
完成實驗。
觀察圖片,討論魚兒離不開水的原因。
觀察圖片,認識常見的淡水魚類和海洋魚類,歸納總結魚類的主要特征
分析資料,結合自身生活經驗,了解魚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觀察鯽魚的體色、體型、鱗片和側線,認識鯽魚的形態(tài)特征。[作文5000網 ZW5000.COM]
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魚鰭的協(xié)調與配合。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5
展示魚鰓的圖片,引導學生討論:魚兒離不開水的原因。
出示常見魚類的圖片。
引導學生歸納魚類的主要特征。
出示資料,引導學生分析魚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課堂小結暢談收獲,構建知識體系。指導學生總結概括,盡可能擴大學生的參與度。鞏固練習獨立完成練習反饋、釋疑。六、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魚類
一、鯽魚
1、身體分部
2、體色
3、體型
4、體表
5、側線
6、呼吸
7、運動
二、常見魚類
三、主要特征
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七、課下作業(yè)
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不同魚鰭的作用
八、教學反思
魚類基本特征的總結通過一一展示代表性圖片的方法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并且較好地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歸納。但是由于緊張,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沒有解釋清楚:所總結的五項基本特征不是必須一一符合才是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致于學生在隨后的小游戲中不能很準確地進行判斷
擴展閱讀
七年級生物上冊《魚類》學案
七年級生物上冊《魚類》學案
課題
魚類
課型
學習新知
單位
xx五中
主備人
劉xx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嘗試觀察、比較、歸納的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目標:初步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關注魚的生活環(huán)境
學習關鍵
抓住“觀察鯽魚的形態(tài)、結構”實驗以及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這一重點;
突破“觀察鯽魚的形態(tài)、結構”實驗這一難點
自主學習活動
學習感悟
教師修訂
一、學習新知
1.魚的外形
學法指導:對照教材83頁內容,仔細觀察手中的魚,思考回答:
魚終生生活在中,體表大多覆蓋著,鯽魚的背面
色,腹面色,好處
體型,好處。如果你想捉住它,一不小心它會從你手中溜走,當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捉住,用手摸一摸,你有何感覺?。在寒冷的冬季,魚的體溫和現在一樣嗎?,所以說,魚是動物。
閱讀相關鏈接,思考魚在水中生活,為什么碰不到海底的石頭?
,仔細觀察手中的魚,尋找這一結構,它有何功能?
。
男、女生分組,男生組研究“魚的各種鰭如何配合魚的運動”,女生組研究“魚口的開合與鰓蓋后緣的張合之間的關系”。做完實驗后男生組、女生組互提問題,互相解答。
2.男生組研究“魚的各種鰭如何配合魚的運動”
在探究“魚的各種鰭如何配合魚的運動”時,某小組同學正在討論探究計劃,他們按甲、乙、丙、丁的順序依次發(fā)言。你看,一人一個主意。甲:直接觀察!只要你仔細看各種鰭的動作,保證能看出每個鰭的作用。
乙:直接觀察不行!好幾個鰭同時擺動,你怎樣能看出每個鰭的作用?要想知道哪個鰭的作用,只有把哪個鰭剪掉,看魚有什么失常表現。
丙:剪掉魚鰭的方法太殘忍了,可以制作魚的模型,拿模型來做實驗。
?。河媚P湍苷f明問題嗎?我看可以用細線或模板分別捆扎魚鰭的方法。
你贊成哪種觀點,。你能仿照探究嗎?利用你桌上的實驗材料做一做。
回答:(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學研究中叫做,本實驗采用這種方法最主要的優(yōu)點是。
(2)丙與丁提出的實驗方案,可使實驗結果更為可靠的是
的。因此,生物科學研究中,在同時有活體和模型可供選用的情況下,應首選作為實驗材料。
(3)乙認為,幾個鰭同時擺動,不易觀察單個鰭的作用,應對某個鰭的作用單獨進行研究。乙的觀點反映了科學實驗要遵循
的原則。
(4)在做的過程中通過仔細觀察,你得出的結論是:胸鰭和腹鰭有
作用,胸鰭還有
作用;背鰭有作用;尾鰭有
作用。魚游泳時各種鰭是
。
3.女生組研究“魚口的開合與鰓蓋后緣的張合之間的關系”。
女同學們仔細觀察魚在水中要不停地用口吞水,想一想,魚吞進的水都進入體內了嗎》如果沒有,水又從哪里流出的呢?親手設計一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測。
水是無色的,魚吞水時,我們無法看到水流方向??稍谒械我坏渭t墨水,不過要考慮紅墨水地在什么地方實驗效果最明顯?做實驗時,玻璃缸中水的深度以剛好淹沒魚體為好。
做完實驗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2.2-6,回答討論第3題。
男生組、女生組互提問題,互相解答。
4.魚的脊柱
觀察圖2.2-7,回答:魚的脊柱是由
構成的,具有作用。
同學們一起歸納概括魚類的特征:終生生活在中,身體呈
形,體表大多覆蓋著,用呼吸,用游泳。體內有一條由許多構成的,具有
和作用。
體溫不恒定,是動物。
1.魚類是如何適應在水中阻力大、視野小、含氧少的環(huán)境,而自由生活的?
2.在購買魚時,若魚已經死亡,如何區(qū)分它是不是新鮮的?
1.外形:
2.保護色:
3.各種鰭及側線的作用:
4.魚類的主要特征:
利用課余時間,按教材91頁為我們提供的方法,為魚安個家。美化一下我們的教室。
達標訓練:
一.選擇題
1.悶熱的夏天,常看到池塘中的魚不時把頭浮出水面,原因是水中缺少()
A氧氣B陽光C食物D二氧化碳
2.下列哪項不是所有魚的特征()
A用鰓呼吸B生活在水中C體表被覆鱗片D用鰭游泳
3.鯽魚即使在完全黑暗的水中游泳,也不會迷失方向,這是因為()在起作用A眼睛B鼻孔C內耳D側線
4.下列哪項和魚類水生生活無關()
A身體呈梭形B用鰓呼吸C用鰭游泳D體溫不恒定
5.觀察魚缸中的金魚時,發(fā)現它的鰓蓋和口不斷交替張開、閉合,這是金魚在()A取食B呼吸C傳遞信息D取食和呼吸
6.鯽魚體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A預防人類捕捉B保持體表濕潤C減少運動阻力D輔助呼吸
7.春暖花開,當我們坐在小船中欣賞湖光山色的時候,你知道用于劃水的槳與魚的哪種結構的作用相同嗎?()
A軀干部B尾部C鱗片D鰭
8.生物與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根據你的判斷,下列哪類動物一般不適應陸地生存?
A有外骨骼的動物B長有羽毛的動物
C四肢發(fā)達的動物D用鰓呼吸的動物
二.《倡議書》
水污染越來越嚴重,已嚴重影響到了魚類的生存。請你用手中的筆,寫一份《倡議書》,向社會發(fā)出呼吁,還魚類一個美好的家園。
七年級生物上冊《鳥類》導學案冀教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上冊《鳥類》導學案冀教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七年級生物上冊《鳥類》導學案冀教版
一.
1.理解鳥類與飛翔生活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等特點
2.理解鳥類的雙重呼吸
3、識記鳥類的基本特征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鳥類與飛翔生活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等特點;鳥類的雙重呼吸
二.
(一)預習檢測
1.家鴿身體呈型,可以減小飛行時空氣的;體表被覆適于的羽毛。
2.家鴿的前肢變?yōu)?;胸骨形成高大的,兩側長有發(fā)達的,利于牽動雙翼完成飛翔動作。
3.家鴿有角質,利于;口內無;食量,消化吸收能力很。
4.家鴿每呼吸一次,空氣就兩次經過,進行次氣體交換,這種特殊的呼吸方式就是雙重呼吸。雙重呼吸提高了家鴿的能力,可以供給充足的,滿足長時間飛翔對的需求。
5.家鴿的體溫高而,保持在42℃左右,是動物。恒定的體溫可以減少動物對的依賴,增強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擴大生活范圍。
6.鳥類的主要特征:有沒有牙齒;體表被覆;前肢變成;長骨,內充;胸肌發(fā)達;用呼吸,并有輔助呼吸;體溫。
7.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家禽不僅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等食品,還可以為等提供原料。鳥類在維護、保護自然界綠色植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等都是捕食害蟲的能手,是“森林醫(yī)生”,而則是捕鼠健將。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有人說,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的。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如果你注意觀察家鴿或麻雀,會發(fā)現它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找食吃。它們吃進去這么多的東西,會不會導致體重增加而影響飛行?
3.在一個盛有飽和食鹽水的大燒杯中,放入家鴿(或雞)和家兔的骨各一塊,仔細觀察。
出現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
4.有人為了防止鳥吃草籽兒,把人工種草的試驗區(qū)用網罩了起來。過一段時間發(fā)現,草幾乎被蟲吃光了,而未加網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卻生長良好。這是什么原因?
(三)交流展示
學生展示本組學習成果,教師點評并利用都媒體課件糾錯、強調和補充。
七年級生物上冊《裸子植物》學案冀教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的想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級生物上冊《裸子植物》學案冀教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級生物上冊《裸子植物》學案冀教版
教案首頁
課程單元題目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11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各綱的主要特征
3、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
4、認識常見的裸子植物教學重點、難點及對學生的要求:主要內容與時間安排,采用的教學方法:重要中、外文詞匯:蘇鐵綱銀杏綱松科云杉屬冷杉屬落葉松屬杉科水杉屬柏科圓柏屬側柏屬紅豆杉科Cycadopsida;Ginkgopsida;Pinaceae;Picea;Abies;Larix;Taxodiaceae;Metosquoia;CupressaceaePlatycladus;Sabina;Taxaceae思考題:試以松屬為例,簡述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
銀杏、水杉均為我國特產,它們的發(fā)現在生物學上有什么重要意義?
試比較松科、杉科和柏科的異同點是什么?
為什么說買麻藤綱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類群?
簡述裸子植物的起源與進化?
試述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參考引用文獻:
2.《植物學(上下冊)》,華東師范大學等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3.《植物學》,中山大學生物系、南京大學生物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植物分類學簡編》,胡先蕭,科學技術出版社。
課程題目第一節(jié)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
教學第一節(jié)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㈠、孢子體發(fā)達
裸子植物的孢子體特別發(fā)達,均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為單軸分枝的高大喬木,有發(fā)達的主根。葉多為針形、條形或鱗片狀,極少數為扁平的闊葉。葉常有明顯的氣孔帶。
㈡、胚珠裸露
裸子植物的花多為單性,(♀,♂)或♀/♂。孢子葉大多聚生成球果狀,稱為孢子葉球。㈢、具有頸卵器的構造
裸子植物既是頸卵器植物,又是種子植物,是介于蕨類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一類植物。
㈣、傳粉時花粉直達胚珠
在被子植物中,花粉管需先到柱頭上,然后萌發(fā),形成花粉管,然后到達胚珠。而裸子植物則不同,花粉粒由鳳梨?zhèn)鞑ィ⒔浿榭字苯舆M入胚珠,在珠心上方萌發(fā)形成花粉管,進達胚囊,完成受精作用。
㈤、具多胚現象
大多數裸子植物都具有多胚現象,這是由于一個雌配子體上的多個頸卵器的卵細胞同時受精,形成多胚,稱為簡單多胚現象;或者由于一個受精卵在發(fā)育過程中,胚原組織分裂為幾個胚,這是裂生多胚現象。
二、裸子植物的分類
裸子植物在植物分類系統(tǒng)中,通常作為一個自然類群,稱為裸子植物門。:即鐵樹綱(蘇鐵綱)、銀杏綱、松柏綱(球果綱)、紅豆杉綱(紫杉綱)及買麻藤綱(倪藤綱或蓋子植物綱)。
課程題目第二節(jié)鐵樹綱(蘇鐵綱)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
教學第二節(jié)鐵樹綱(蘇鐵綱)
本綱現存僅1目1科,約9屬(有認為有10屬的)約110種。
鐵樹綱分為種子蕨目、蘇鐵目和本內蘇鐵目?,F存的僅蘇鐵目、蘇鐵科。我國僅有蘇鐵屬,8種。常見的是蘇鐵和華南蘇鐵等,蘇鐵具有獨立的柱狀主干,通常不分枝,樹高約2-4m。大型葉羽狀深裂,集生于干頂,小羽片線形有刺尖。幼葉向內拳卷。營養(yǎng)葉生活可達數年,脫落后在莖干上留下永久性的葉基。
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稍扁平,肉質,盾狀,螺旋狀緊密地排列成長橢圓形的小孢子葉球,生于莖頂。每個小孢子葉下面生有許多由2~5個小孢子囊組成的孢子囊群。大孢子葉密被黃褐色茸毛,先端羽狀分裂,基部柄狀,柄的兩側生有2~6個胚珠。大孢子葉叢生于莖頂,形成疏松的孢子葉球。
成熟種子含有充滿營養(yǎng)物質的配子體殘余,即胚乳。珠被發(fā)育成種皮,形成種子。
蘇鐵類植物株型美麗,普遍栽培供觀賞。莖內富含淀粉,稱“西米”,可食用。種子含油,供食用和藥用,藥用可止痢、止咳、止血。
課程題目第三節(jié)銀杏綱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
教學第三節(jié)銀杏綱
本綱現存僅1目1科1屬1種。
銀杏:又叫白果樹或公孫樹,我國特產。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疊紀,距今2.25億年左右,中生代遍布于全世界。為孑遺種。
銀杏是高大而多分枝的落葉喬木。具有頂生營養(yǎng)性長枝和側生的生殖性短枝。單葉扇形,葉脈二叉分枝狀。在長枝上的葉是螺旋狀排列;短枝由于生長很慢,葉在枝條頂端成簇生。
銀杏為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生于短枝頂端,呈柔荑花序狀。小孢子葉有1個短柄,柄端有2個(稀3、4、或7個)小孢子囊組成的小孢子囊群。大孢子葉球極為簡化,通常只有1個長柄,柄端具有2個環(huán)形的珠領。珠領上各生1個直生胚珠,其中只有1個成熟。每個胚珠具一層厚珠被。種子近球形,熟時黃色,外被白粉。種皮分3層:外種皮厚而肉質,含油脂和芳香油;中種皮白色,石質;內種皮紅色,薄膜質。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樹種,被稱為“活化石”,在我國浙江西北、安徽東南仍分布著零星的野生銀杏,同時亦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銀杏種子成熟時金黃色,Ginkgo源自中文“金果”;去除外種皮后的種子露出堅硬的中果皮,稱為“白果”。種仁藥食兼用,有潤肺、止咳、強壯功效。銀杏木材供雕刻、家具等用。銀杏葉可提取銀杏內酯、銀杏葉黃酮甙元等,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銀杏美麗的扇形葉,在溫涼地區(qū)作為風景行道樹,很早就步出國門,日本在晉代前就由中國將銀杏植于廟宇旁,因此銀杏又常被稱為“廟宇植物”;18世紀傳入歐洲、北美等地,由于秋天葉呈金黃,此樹又被稱為“金發(fā)少女樹”。銀杏外種皮在種子成熟時發(fā)出腐臭氣味,因此作為風景行道樹,多喜栽雄株。
?
課程題目第四節(jié)松柏綱(球果綱)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
教學第四節(jié)松柏綱(球果綱)
一、松柏綱的主要特征
松柏綱植物為常綠或落葉喬木,植物體多呈塔形,主干極其發(fā)達。莖多分枝,常有長短枝之分,具樹脂道。葉全為單葉,一般細小,葉角質層較厚,有凹陷的氣孔,以抵抗干旱的環(huán)境。葉為針狀、鱗片狀,稀為條狀。
松柏綱植物因葉子多為針形,故稱為針葉樹或針葉植物;又因孢子葉常排成球果狀,也稱為球果植物。
二、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
下面以松屬為例來介紹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
㈠、孢子體
松屬的孢子體為高大的常綠喬木。葉為針形,通常2~5條成束,葉內具有1或2條維管束和粗大的樹脂道。
孢子葉球單性同株。小孢子葉細小,葉狀,螺旋狀排列于短軸上,形成小孢子葉球(雄球花),生在新生的長枝基部。每一小孢子葉下側著生2個小孢子囊。大孢子葉螺旋狀排列成大孢子葉球。大孢子葉木質或革質,稱為珠鱗。種子成熟時,珠鱗增大,此時又稱為種鱗或果鱗。珠鱗腹面有2個胚珠,珠鱗背面托有1片不育的苞鱗,又稱蓋鱗。㈡、雄配子體
雄配子體由小孢子發(fā)育而成。成熟的雄配子體有4個細胞(2個原葉體細胞,1個管細胞,1個生殖細胞)。
㈢、雌配子體
大孢子的形成是在春天,但在秋天才開始發(fā)育成雌配子體。
㈣、傳粉與受精
傳粉在晚春進行。傳粉時,大孢子葉球的軸稍為伸長,使幼嫩的珠鱗和苞鱗略為張開,便于花粉進入。受精作用發(fā)生在傳粉13個月以后,即傳粉在第一年的春季,受精在第二年夏季。
㈤、種子
受精卵經過一系列的發(fā)育形成胚。
三、分類及代表植物
松柏綱是現代裸子植物中數目最多而分布最廣的類群?,F代松柏綱植物約44屬,約400多種,隸屬于4科,即松科、杉科、柏科和南洋杉科。它們在歐亞大陸北部及北美廣大地區(qū)組成大面積的森林甚至單優(yōu)的純林,在南半球的新西蘭、澳洲及南美洲的溫帶則具有豐富的南洋杉科植物。但大多數松柏類的特有屬及全部古老的孑遺屬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而且許多屬如松屬、冷杉屬、云杉屬及落葉松屬的多數種類也集中于太平洋四周,特別是我國。
我國是松柏植物的起源地,同時也是松柏植物最豐富的國家,并富有特有的屬、種和第三紀孑遺植物。我國有松柏綱植物3科,23屬,約150種,為國產裸子植物中種類最多,經濟價值最大的1個綱,分布幾遍全國。另引種栽培1科,7屬,50種,多為庭院綠化及造林樹種。
㈠、松科
喬木,稀灌木,多常綠。葉針形或條形,互生或簇生。
孢子葉球單性同株。小孢子葉具有2個小孢子囊,小孢子多數有氣囊。大孢子葉球的苞鱗和珠鱗常分離(僅基部結合),珠鱗發(fā)達,近軸面基部有2枚胚珠。種子常有翅。
松科是松柏綱中最大而且在經濟上最重要的一科,約有10屬230多種,多產于北半球。我國約有10屬113種,分布遍于全國,絕大多數都是森林樹種和用材樹種,其中許多是特有屬和孑遺植物。
1.冷杉屬:葉條形,扁平,中脈在葉面凹下,單生。枝具圓形而微凹的葉痕。球果直立,當年成熟,種鱗脫落。約50種,我國約有19種,分布于東北至西南以及臺灣省山區(qū),多成純林,用途很廣,為我國自然林的主要資源之一。常見的有臭松(臭冷杉)[Abiesnephrolepis],一年生枝有毛,樹脂道中生,產于東北及華北;冷杉(A.fabri),一年生枝無毛,樹脂道邊生,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于四川。百山祖冷杉(A.beshanzuensis),為我國新近發(fā)現的稀有珍貴樹種,產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山。
2.銀杉屬:葉條形、扁平,上面中脈凹陷。枝分長短枝。球果腋生,初直立后下垂,苞鱗短,不露出,種鱗大而宿存。僅有銀杉(Cathayaargyrophylla)1種,為我國所特有的“活化石”植物,分布于四川及廣西。
3.云杉屬:小枝有顯著隆起的葉枕。葉通常四棱狀或扁棱狀條形,或條形扁平,四面有氣孔線或僅上面有氣孔線。孢子葉球單性同株。球果下垂。苞鱗短于珠鱗,種鱗宿存。約有40種,分布于北溫帶,特別是東亞。我國約有16種,另引種栽培2種。產于東北、西北、西南和臺灣等省區(qū),組成大面積的自然林,為我國主要林業(yè)資源。木材紋理細致,有彈性,可作建筑、飛機、舟車、家具等用材;樹干可割取樹脂,樹皮可制栲膠。常見的有云杉(Piceaasperata),一年生枝褐黃色或淡黃褐色,有白粉,葉橫切面為四棱形,球果長通常6-10cm,為我國特有樹種,產于四川、甘肅和陜西;魚鱗云杉(P.jezoensisvar.microsperma),葉橫切面扁平,球果長4-6cm。產于我國東北。
4.落葉松屬:落喬。葉條狀扁平。孢子葉球單生短枝頂端,球果直立,當年成熟,種鱗革質,宿存。種子上部具膜質長翅。約18種,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和寒帶;我國約10種,廣布于東北、西北、華北及西南,常組成純林。材質堅韌、優(yōu)良,可作建筑、舟車、橋梁等用。樹干可提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亦可栽培作庭院樹種。落葉松(Larixgmelinii),小枝不下垂,球果卵圓形或橢圓形,苞鱗較種鱗為短,為我國東北林區(qū)的主要森林樹種。紅杉(L.potaninii),小枝不垂,球果圓柱形或卵狀圓柱形,苞鱗較種鱗為長,為我國特有樹種,產于甘肅、陜西及四川。
5.金錢松屬:僅有金錢松(Pseudolarixamabilis)1種,為我國特有種,產于華東和華中及四川等省區(qū)。落葉喬本。葉條狀扁平,在短枝上呈簇生狀,輻射平展呈圓盤形。秋后呈金黃色,頗為美觀。小孢子葉球(雄球花)穗狀,數個簇生。苞鱗比珠鱗小,種鱗木質、脫落。種子有寬大種翅。木材供建筑、橋梁等用,根皮藥用,治頑癬及食積等,種子可榨油;樹形優(yōu)美,為優(yōu)良用材樹種及庭院樹種。
6.雪松屬:常綠喬木,枝有長短之分。葉針形,堅硬,通常三棱形。球果第二年(稀第三年)成熟,種子有寬大膜質的種翅。常見的為雪松(Cedrusdeodara),常綠喬木;大枝不規(guī)則輪生,平展;小枝微下垂,有長枝與短枝,一年生長枝有毛。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簇生,斜展,針形,堅硬,橫切面三角形,長2.5-5cm,每面有數條灰白色氣孔線。雌雄同株;雌雄球花生于不同長枝上的短枝頂端,直立;雄球花近黃色;雌球花初為紫紅色,后呈淡綠色,微被白粉,珠鱗背面基部托1短小苞鱗,腹面基部有2胚珠。球果翌年成熟,直立,近卵球形至橢圓狀卵球形,長7-10cm,熟時種鱗與種子脫落;種鱗木質,倒三角形,頂端寬平,長2.8-3.2cm,寬3.7-4.3cm,背面密生銹色毛;苞鱗極??;種子上端具倒三角形翅。分布于喜馬拉雅山。我國各大城市廣泛栽培作綠化樹種。
7.松屬(Pinus):常綠喬木,稀灌木。葉針形,通常2~5針一束。孢子葉球單性同株;小孢子葉球多數。集生于新枝下部;大孢子葉球單生或2-4個生于新枝近頂端。球果翌年秋成熟,種鱗木質宿存;種子上部具長翅。
本屬約80余種,廣布北半球。我國有22種,引種10余種,分布幾遍全國,為我國森林中的主要樹種。
本屬又可分2個亞屬,即軟松亞屬(單維管束亞屬)和硬松亞屬(雙維管束亞屬)。
7.1單維管束亞屬:木材軟,色淡。葉鞘早落,針葉基部的鱗葉不下延。葉內有1條維管束。常見的有:
7.1.1紅松(P.koraiensisSieb.etZucc.):綠喬;一年生枝密生黃褐色柔毛;冬芽淡紅褐色。針葉5針一束,橫切面近三角形,樹脂道3個中生,種鱗的鱗臍頂生。產于我國東北。
7.1.2華山松(P.armandiiFranch.):綠喬;一年生枝綠色或灰綠色,干后褐色或灰褐色,無毛;針葉5針一束,稀6-7針一束,橫切面三角形,樹脂道3個中生或背面2個邊生,腹面中生種鱗鱗臍不明顯,產于我國山西、陜西、河南、四川及云南等省山地。
7.1.3白皮松(P.bungeanaZucc.exEndl.):綠喬;幼樹樹皮光滑,灰綠色,老樹皮成不規(guī)則薄片脫落,呈淡褐灰色或灰色;針葉3針一束,粗硬,長5-10cm,寬1.5-2mm,葉的背面與腹面兩側均有氣孔線;樹脂管6-7個,通常邊生或兼有邊生與中生;葉鞘早落。球果常單生,卵圓形,長5-7cm,成熟后淡黃褐色;種鱗先端厚,鱗盾多為菱形;鱗臍生于鱗盾的中央,具刺尖;種子倒卵圓形,長約1cm,種翅長5mm,有關節(jié),易脫落。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于山西、陜西、河南、甘肅、四川及內蒙等地;在遼寧、河北、山東和江蘇等省習見栽培。木材供建筑等用;種子可食或榨油。
7.2雙維管束亞屬:木材硬,色深。葉鞘宿存,針葉基部的鱗葉下延。葉內有2條維管束。鱗臍背生,種子上部具長翅。常見的有:
7.2.1油松(P.tabulaeformisCarr.):小枝無毛,微被白粉,針葉2針一束,葉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5-8個或更多,邊生,鱗臍凸起有尖刺。為我國特有樹種,產于華北、東北等地。
7.2.2馬尾松(P.massonianaLamb.):綠喬。枝條無毛,針葉2針一束,細柔,長12-20cm,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4-8個邊生;葉鞘宿存。鱗盾平或微肥厚;鱗臍微凹無刺。分布于我國中部、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qū)。植株各部均能入藥,有祛濕通絡、活血消腫、止血生肌之效,并可治夜盲等癥。
7.2.3黃山松(P.taiwanensisHayata):綠喬。枝條無毛,針葉2針一束,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4-7個中生;鱗臍具短刺。為我國特有樹種,產于臺灣、安徽、福建、浙江及江西等省。
7.2.4黑松(P.thunbergiiParl.):小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針葉2針一束,樹脂道6-11個中生,鱗臍小而平,常有小棘。原產日本、朝鮮,我國遼寧及華東各省引種栽培,為造林和庭院觀賞樹種。
㈡、杉科
喬木。葉常兩型,互生,螺旋狀排列或2列狀,與小枝一起脫落。小孢子囊及胚珠常多于2個。苞鱗常與珠鱗半合生(僅頂端分離)。球果當年成熟,種鱗扁平或盾狀,木質或革質,能育種鱗有2-9粒種子,種子兩側具窄翅。
現代的杉科植物已處于衰退狀態(tài),僅有10屬16種,其中將近半數是單種屬,并成為孑遺植物,其余的屬也只有2或3種。在地理分布上,除1屬見于南半球塔斯馬尼亞外,以我國亞熱帶最為集中,共5屬10種,引種栽培4屬7種。分布于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各省區(qū)。
1.杉木屬(Cunninghamia):綠喬。葉互生,條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的兩面均有氣孔線。苞鱗大,邊緣有不規(guī)則細鋸齒,珠鱗小先端3裂,腹面基部有3枚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種子兩側具翅。共2種,特產于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qū)。杉木(C.lanceolataHK.),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葉基扭轉成假二列,葉緣有細鋸齒,下面葉脈兩側各有10條氣孔線。杉木為秦嶺以南面積最大的人造林,生長迅速,木材輕,紋理細致,有香氣,耐腐蝕,可供建筑、橋梁、家具、電桿、枕木或造紙等用。樹皮可提栲膠。
2.柳杉屬(Cryptomeria):柳杉(C.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r.),葉螺旋狀排列,鉆形,微彎;珠鱗背面有倒鉤,頂端有尖裂片。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于華東、中南至西南,常作觀賞栽植。
3.水松屬(Glyptostrobus):僅水松[G.pensilis(Lamb.)K.Koch]1種。葉有3種類型:鱗形葉較厚,輻射伸展;條形葉薄,常排成2列狀;條狀鉆形葉,輻射伸展盛列狀。鱗型葉宿存,條形或條狀鉆形葉均于秋后連同短枝一同脫落。能育種鱗有2粒種子,種子下端有長翅。,為我國特有種,也是第三紀孑遺植物,產于華南和西南?,F各大城市均有栽培,常栽于淺水邊,常見呼吸根,珠江三角洲作農田防護林植物。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樹根材質松軟,浮力大,可作救生用品和瓶塞材料;枝、葉、果可入藥,有祛風除濕、收斂止痛之效。
4.水杉屬(Metasequoia):僅水杉(M.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1種。落喬。小枝對生或近對生。條形葉交互對生,基部扭轉成假2列,冬季與側生小枝一同脫落。種鱗盾形、木質,交互對生。能育種鱗有5~9粒種子。種子扁平,周圍有翅。為我國特有樹種,最珍貴的孑遺植物,產于川東、鄂西及湘西北,現廣泛栽培。木材輕軟,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水杉曾被認為是介于松科與柏科之間的植物,而單列為水杉科。
㈢、柏科(Cupressaceae)?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交互對生或輪生,鱗片狀或刺狀(鱗片狀對生,刺狀三葉輪生)孢子葉球單性,同株或異株。小孢子葉交互對生或三個輪生,小孢子無氣囊;珠鱗交互對生或輪生,每個珠鱗腹面基部有1-∞枚胚珠,苞鱗與珠鱗完全合生。球果通常圓球形;種鱗盾形,木質或肉質,交互對生或輪生,熟時張開或肉質合生呈漿果狀。種子兩側具窄翅或無翅。
柏科大約早在侏羅紀就已存在,白堊紀及第三紀時達到極盛,現代約有22屬150種,廣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國約8屬近29種,另引種栽培1屬,15種。
1.側柏屬(Platycladus):葉鱗形,交互對生,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直展。孢子葉球單性同株,單生于短枝頂端。大孢子葉球有4對交互對生的珠鱗,僅中間2對各生1-2枚胚珠。球果當年成熟,種鱗木質,扁平,背部近頂端具反曲的尖頭。種子無翅。僅有側柏(P.orientalis(L.)Franco),為我國特產,除新疆、青海外,幾遍布全國,常多栽培。木材可供建筑等用;枝、葉藥用,能收斂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種子可榨油,入藥滋補強壯、安神潤腸。2.柏木屬(Cupressus):葉鱗形,交互對生,先端尖。小枝四棱形或圓柱形,不排成一平面(稀扁平排成一平面)。孢子葉球單性同株,單生于枝頂。球果木質,翌年成熟;種鱗4-8對,盾形。種子多數,具窄翅。
本屬約20余種,分布于北美、東南歐至東亞。我國有5種。常見的有柏木(C.funebrisEndl.),生鱗葉小枝扁平,排成平面,下垂。每種鱗具5-6枚種子。我國特有樹種,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和陜西南部;材質優(yōu)良,供建筑、造船、器具等用;種子可榨油,全株可藥用及提取揮發(fā)油。
3.圓柏屬(Sabina):常見的有圓柏(檜樹)(S.chinensis(L.)Antoine),葉兼有鱗形和刺形,刺形葉3葉輪生,小枝不下垂;鱗葉交互對生。孢子葉球單性異株,單生于枝頂。原產我國,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各地多栽培為園林樹種;木材供建筑等用,枝葉入藥,根、干枝葉可提取揮發(fā)油,種子可提取潤滑油。
4.刺柏屬(Juniperus):常見的有刺柏(J.formosanaHayata),葉全為刺形,3葉輪生,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銳,我國特有種。
柏科植物在我國常見的還有福建柏屬(Fokienia),僅有福建柏(F.hodginsii(Dunn.)HenryetThomas)1種,葉交互對生,4列;中央鱗葉楔狀,披針形,兩側的鱗葉對摺,近長橢圓形;是我國特有屬種,廣泛栽培于各地。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pisifera(Sieb.etZucc.)],引自日本,作觀賞樹。
?
課程題目第五節(jié)紅豆杉綱(紫杉綱)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
教學第五節(jié)紅豆杉綱(紫杉綱)
常綠喬木或灌木,多分枝。葉為條形或條狀披針形,稀為鱗狀鉆形或闊葉狀。孢子葉球單性異株,稀同株。大孢子葉特化為鱗片狀的珠托或套被。不形成球果。種子具肉質的假種皮或外種皮。
現代的紅豆杉綱植物有14屬,約162種,隸屬于3科即羅漢松科、三尖杉科和紅豆杉科,它們在系統(tǒng)上緊密相關,可能來自共同的祖先。我國有3科7屬33種,主要分布在南方。
㈠、羅漢松科(Podocarpaceae)
葉常為條形,螺旋狀散生,稀近對生。孢子葉球單性異株,稀同株。胚珠為1囊狀或杯狀的套被所包圍,稀無套被。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后,珠被和套被的分化有2種情況:種子成熟時,珠被分化為薄而骨質的外層和厚而肉質的內層等2層種皮,套被變?yōu)楦镔|的假種皮;珠被變成極硬而骨質的種皮,套被變成肉質的假種皮。有時苞片與軸愈合發(fā)育成肉質種托。
本科共8屬130種。南半球是羅漢松科的主要分布區(qū),在那里成為山地森林的重要組成樹種,并在侏羅紀、白堊紀及第三紀地層中發(fā)現大量的化石。北半球只有少數屬種。我國只有2屬14種,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1.羅漢松屬:羅漢松綠喬。葉條形或披針形,螺旋狀排列,上下兩面有明顯隆起的中脈。種子卵圓形,熟時紫色,起下方為肉質種托,膨大呈紫紅色,仿佛羅漢身批袈裟。產于江蘇、浙江、云南、廣東等省。
2.陸均松屬。葉異型,鐮狀針形,或鱗形、鉆形。大孢子葉球生于小枝頂端,套被與珠被離生。種子堅果狀,卵圓形,僅基部為肉質或較薄而干的假種皮所包圍,成熟時紅色或褐色。主要分布于南半球。我國1種,即陸均松(D.pierreiHickel),產于海南,是原生林的主要樹種,越南、泰國、柬埔寨也有。
㈡、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本科僅三尖杉屬(Cephalotaxus)。
三尖杉屬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條形或披針狀條形,交互對生或近對生,在側枝上基部扭轉成二列。孢子葉球常單性異株。小孢子葉6~11個組成球狀總序;大孢子葉球由3或4對交互對生的珠托或套被(即大孢子葉)組成,大孢子葉變態(tài)為囊狀的套被。種子核果狀,全部包于由珠托發(fā)育成的肉質假種皮中。
常見的有三尖杉(C.fortuneiHK.f.):綠喬。小枝對生,基部有宿存的芽鱗,葉披針狀條形,螺旋狀著生,排成2行。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序8-10個聚成頭狀。大孢子葉球序由數對交互對生各有2枚胚珠的苞片組成,胚珠生于囊狀的珠托上。種子核果狀,全部包于由珠托發(fā)育成的肉質假種皮中,假種皮紫色或紫紅色。植株中可提取多種植物堿,對治療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的療效;種仁可榨油,供工業(yè)用。
粗榧(C.sinensis(Rehd.etWils.)Li):葉較前者窄,寬約3mm,是我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植物。
㈢、紅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披針形或條形,螺旋狀著生或交互對生,葉腹面中脈凹陷,背面突起的中脈兩側各有1條氣孔帶。胚珠1枚,基部具輻射對稱的盤狀或漏斗狀珠托。成熟種子核果狀或堅果狀,包于肉質而鮮艷的假種皮中。
1.紅豆杉屬(紫杉屬,Taxus)—紅豆杉[T.chinensis(Pilger)Rehd.],分布于甘肅南部至兩廣和西南,是我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植物。綠喬。小葉條形,螺旋著生,基部扭轉排成二列。雌雄異株,大孢子葉球的胚珠單生于花軸上部側生短軸的頂端,基部托以紅色肉質杯狀的假種皮。木材水濕不腐,為水中工程的優(yōu)良用材;種子含油60%以上,供制皂、潤滑油及藥用;樹皮供提取紫杉醇,作抗癌藥物。
2.榧樹屬(Torreya)—榧樹(香榧)(T.grandisFort.),葉先端有凸起的刺狀短尖頭,基部圓或微圓,長1.1~2.5cm,為我國特有樹種,產于華東、湖南、貴州等地。材質優(yōu)良,可作土木建筑及家具用材;香榧的種子“香榧子”為著名干果,種仁甘香如花生,可入藥,有化痰止咳、殺腸道寄生蟲、通便、治痔瘡等功效。
課程題目楔葉亞門本單元學時授課方式講授教案更新
日期20
教學第六節(jié)買麻藤綱(倪藤綱)(Gnetopsida)
買麻藤綱又稱為倪藤綱,或稱為蓋子植物綱,灌木或木質藤本,稀有小喬木。次生木質部常具有導管,無樹脂道。葉對生或輪生,葉片有各種類型。孢子葉球單性,異株或同株,孢子葉球有類似于花被的蓋被,也稱假花被。胚珠的珠被向外延伸,形成珠孔管。種子包于假花被發(fā)育的假種皮中。
買麻藤綱共包括3個目,即:麻黃目、買麻藤目、百歲蘭目,每一目僅有1科1屬,共約80種。我國有2屬,19種。
一、麻黃科
麻黃屬植物為多分枝的灌木或亞灌木,少數藤本,極罕為小喬木。多分枝,小枝對生或輪生,綠色,節(jié)間有多條細縱紋,葉對生或輪生,退化成鱗片狀。孢子葉球單性異株,稀同株。小孢子葉具2片常常合生的蓋被。大孢子葉球有數對交互對生或3片輪生的苞片,僅頂端1-3個苞片生有1~3個胚珠,每個胚珠均由1個特別增厚的囊狀蓋被(外珠被)包圍著。胚珠具1-2層膜質珠被,珠被上部(2層者僅內被)延長成充滿液體的珠孔管。種子成熟時,蓋被變?yōu)槟举|或稀為肉質的假種皮,包圍著種子,大孢子葉球的苞片通常變?yōu)榧t、橙或黃色,包于其外面,呈漿果狀,俗稱“麻黃果”,可食用。
麻黃屬有40多種,無例外地都是典型的旱生植物,分布于全世界的沙漠、半沙漠、干草原地區(qū)。我國西北部和北部分布極其普遍,約有12種及4變種。最普遍的是草麻黃,是著名的中藥材,含麻黃堿,枝葉具鎮(zhèn)咳、發(fā)汗、止喘、利尿等功效,根則止汗。木賊麻黃,其麻黃堿含量更高,與草麻黃混用。二、買麻藤科
本科僅含買麻藤屬(Gnetum)。本屬植物常為木質大藤本,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形,革質或半革質,具羽狀側脈及網狀細脈,極似雙子葉植物。買麻藤屬約30種,分布于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南部產7種,分布于華東到西南各省區(qū)。常見種為買麻藤(G.montanumMarkger)常綠木質藤本。葉對生,革質,矩圓狀,具網狀細脈,極似雙子葉植物。雄球花序穗呈聚傘花序狀,雄花下有杯狀肉質假花被,雄蕊2,花絲合生,花藥1室。雌球花序有3-4對分枝,每輪總苞內有5-8朵花。雌配子體不形成頸卵器。種子核果狀,熟時假種皮黃褐色或紅褐色。分布福建、廣西、貴州、云南、湖北等地。纖維可織麻袋、魚網;種子可食。另外還有小葉買麻藤三、百歲蘭科?
1860年韋爾維茨在安哥拉發(fā)現了奇特的塊狀植物,后來這種植物被命名為百歲蘭,它分布于非洲西南部的沙漠中,是典型的旱生植物。百歲蘭的體態(tài)和所有的裸子植物都不一樣,莖粗短成塊狀體,終生只有1對大型的帶狀葉;葉長達2-3m,寬約30cm,可生存百年以上,故名百歲蘭。大孢子葉球的蓋被筒狀,胚珠具1層珠被,珠被頂端延伸成珠孔管。無頸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