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2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學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學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工具、指明途徑、打好基礎。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首要。要把許多地理事物盡收眼底,靠我們零打敲碎地觀察、識記是不容易做到的。在一般的情況下,個人不可能到過許多遙遠的地方,從而把地理事物完整的記錄下來。因此通過看地圖來知曉天下景物與事物,是人類認識地球與區(qū)域的“捷徑”。教材把地圖的學習安排在開頭,就是源于上述認識。教材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讓他們站在學校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學校的全貌,分別繪出學校的鳥瞰圖(把原有的景物描在紙上)、平面圖(用符號表示鳥瞰圖中的景觀)、地圖(加入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等地圖組成要素)。學生對地圖的認識從感性到感性加理性,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自然就把學生對地圖的學習引到了地圖的組成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上了。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是學習地理之本。地理知識是不斷發(fā)展的,只有讓學生獲取學習地理的方法,學會收集地理信息,才會在終身地理學習中獲得主動權,才會獲得常新的地理知識。教材從許多方面教學生收集地理知識的方式:網(wǎng)上查詢、圖書館查閱、社會實踐中了解情況等。同時讓學生在收集地理信息時學會怎樣處理這些信息。
學會思考地理問題是學習地理的關鍵。學習地理不是素材的堆積,而是對地理素材的整理、區(qū)別、加工的過程。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和教學的實際,以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空間思維、綜合想象去認識地理的分布規(guī)律和地理成因,辨證地分析地理現(xiàn)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使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地理問題并帶有自己創(chuàng)新意識的能力。
野外旅行是學習地理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經(jīng)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類型需求的多樣化,學生通過野外旅游獲取地理知識和地理信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多,在地理課堂上進行必要的總結和指導就成為必要。
●學情分析:
學生大多數(shù)在小學對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的學生對方向一無所知,循序漸進,務求扎實掌握,打好基礎。學生小學時學習過分數(shù)、比例尺,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可能有遺忘或不理解,多練習,隨時鞏固。圖例和注記的知識需要加強記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種途徑,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了解八個基本方向,掌握八個基本方向的符號、位置關系。知道在一般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了解在有指向標或經(jīng)緯線的地圖中,方向如何表示。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3.掌握比例尺的定義,了解比例尺的幾種表示方法和換算。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圍及詳略關系的比較,了解圖例和注記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學會圖上方向與實際方向的對照。
2.對獲得的地理信息,通過對比、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其特征與成因,思考其相互關系;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的重要性,嘗試組織籌劃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學重點:
1.知道在一般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了解在有指向標或經(jīng)緯線的地圖中,方向如何表示。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2.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能夠提出問題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樹立地理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掌握比例尺的定義和公式。熟悉圖例和注記
3.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
●教學難點:
1.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的重要性,嘗試組織籌劃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第一節(jié)課學生對地理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學習地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圍及詳略關系的比較。通過實踐學會圖上方向與實際方向的對照。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踐練習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處理作業(yè)。
2.學習了第一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我們身邊有很多地理知識,這些地理奧秘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分析,學習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
同學們,假期中我們經(jīng)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旅游。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準確知道每一個景點的位置,設計一條既經(jīng)濟,又實用的路線,最好有一份什么?
講解要點:
1.通過地圖,我們可以找到我們想去的地方,我們可以知道怎樣才能到達,不管是簡單、還是復雜,不管是紙質的,還是掛在墻上的,都是地圖。我們學習地理就離不開地圖。介紹“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強調地圖的意義,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自己舉出不同的地圖種類、類型。
設計幾個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使用不同類型的地圖?
設疑:地圖對人們的生活與生產關系非常密切,誰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都需要些什么?
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第6頁第二段,找出地圖的制作方法并劃出,然后找學生讀出來。(具體的內容詳細的知識留到下節(jié)課)
2.學會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
過渡:除了會看地圖以外,要學好地理還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等。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想要獲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徑,書刊、雜志、報紙、電視、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為信息來源,而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地理知識不可能一次完全記住,也不能說過耳就忘,還必須學會思考,如何將這些信息綜合,怎樣讓這些信息真正成為自己的,真正得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是解釋自然界、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或者是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現(xiàn)象。要考慮各種自然、社會要素,各種現(xiàn)象的分布,聯(lián)系、對比,要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一些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等各個方面。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動腦,細思考,大膽問,多假設,還可以借機鼓勵有潛力,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
3.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
讓學生大膽嘗試,作出假設,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可讓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如果有一次野外旅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準備等問題,可讓學生分組討論,各組有組長、有記錄員、有發(fā)言人,進行野外旅行所攜帶物品的競賽(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不要讓學生形成單一的思維定勢)。
4.在一般的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并不是一概的上北下南,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指向標指的方向是北,根據(jù)北再確定其他方向。在較為特殊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要根據(jù)經(jīng)線緯線確定方向。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圍越大,內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板書設計: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
一、學會看地圖
二、學會收集地理信息
三、學會思考地理問題
四、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
●課堂小結、作業(yè):配套練習:
●教學探討與反思:
相關閱讀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
2、了解學習地理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3、識記主要的常用圖例。
4、初步學會把所學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學習地理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難點: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學習和思維習慣
教學方法:
以學案為載體,以生活化的地理為突破口,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地圖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在地圖上有幾種定向方法?(生答)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老師繪制了一幅地圖,你會讀嗎?仔細觀察我們?yōu)槭裁礋o法讀它?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
1、自主學習:
學生自學:“圖例和注記”一框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圖例和注記?
②你能記住地圖上常見的圖例嗎?選四個學生板演比賽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讀一幅地圖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要把握地圖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不同的地圖圖例往往不同,要認真閱讀和觀察。
要把握地圖的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學習任務(二)
1、自主學習:讀課本11頁和12頁第一框題,完成下列要求。
①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②對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我們該如何去做?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資料新聞報道:巴基斯坦為誰而哭泣?
有人說,中東是宗教和文化的戰(zhàn)場,世界三大宗教的發(fā)源地竟如此奇怪地匯聚在“圣城”耶路撒冷;又有人說,中東是大國逐鹿的戰(zhàn)場,貧瘠之地,匯聚著眾多國家和霸權的利益;
在這片流淌著石油和鮮血的土地上,我們每天過目著無數(shù)的悲劇。誰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硝煙會散盡?什么時候殺戮會停止?.....
①
你還通過哪些途徑獲得了關于中東地區(qū)的信息?
②面對這則報道你能分析一下中東為什么戰(zhàn)爭不斷嗎?
在生活中要多觀察,要有一雙“地理眼”,善于發(fā)現(xiàn)一些地理信息和資料,加以整理,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勤思考,得出問題的結論。
宗教、文化差異;大國干預;對石油和水資源、領土的爭端
可補充利比亞戰(zhàn)爭的相關信息,使學生初步認識“弱肉強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愛我家園、保衛(wèi)國家。
學習任務(三)
1、自主學習:讀12頁第二框題完成下列要求
①為什么要進行野外旅行?
②野外旅行有哪些方式,應作哪些準備?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暑假我校將組織去臨沂地下大峽谷旅行,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準備?
開展野外旅行要從天氣、路線、準備的物品等多方面考慮
選擇晴天的天氣、選準路線(或跟隨旅行團)、帶防暑和治腹瀉的藥品、雨衣、礦泉水、照相機、雨傘、錢、太陽帽等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指圖比賽:出示常見圖例,看看哪組說得最快、最準。
2、讀課本圖1-18圖,完成活動題3
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圖例和注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地理始終貫穿了地圖,學會讀圖以及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多思考、多觀察。這將為我們學習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能力訓練P86中考鏈接P111620
學會看圖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
學會思考地理問題
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
六、附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內容不多,師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
對于圖例和注記,一定要大量訓練、經(jīng)常復習才能達標。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導學案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導學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2、在地圖上正確辨別方向;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據(jù)比例尺,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能夠根據(jù)地圖的圖幅大小、所示范圍大小,正確選取比例尺。
3、了解地圖的制作原理和地圖的分類;實例引導讀圖嘗試,學會判定生活中地圖上的方向。
4、體驗演示判定方向的快樂;領略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系。
教學方法
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四四方方一張紙,世界各地都容納,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圖”?!暗貓D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繪制地圖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學習:
讀圖1-7和圖1-8,思考:
(1)、是不是圖中那所學校象圖中的那樣?。慨嬑覀儗W校的校園平面圖,要用一張象校園那么大的白紙來畫嗎?
(2)、把校園中的事物象畫美術作品那樣真實地畫在紙上嗎?
(3)、如何讓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學樓?哪里是運動場?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
同的地物(圖例),并用文字、數(shù)字標明(注記)。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縮小,并用_______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為一幅地圖。
鳥瞰圖—平面圖—地圖
學習任務(二)地圖的分類
1、自主學習:讀第7頁第一段,思考:地圖都有哪些種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齡段人口統(tǒng)計圖》、《山東省河流分布圖》各屬于哪一類
地圖?
:一般來講,閱讀地圖時,應先看圖名,知道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接下來是看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表達方式怎樣;閱讀地圖內容時,應該是先整體,后局部,先綜合,后要素。盡量多地發(fā)掘地圖內容,達到“圖”盡其用的目的。
盡管地圖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理事物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圖必須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學習任務(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學習:讀課本第7頁,思考下列問題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圖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圖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側“米”字形示意圖中標出。
②指向標地圖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A·
B·
右圖中A點在B點的_______方向。
指向標地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箭頭前方為北,后方為南;箭頭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正北方
通過實踐明確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圖
2、指向標太小可放大
3、為求精確可平移指向標
學習任務(四)比例尺
1、自主學習:請大家自主學習第8、9頁,完成下列問題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種形式表示。三種表示方式的轉換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較比例尺的大???(由分式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
北京市地圖
中國地圖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大小
表示內容詳略
(1)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
(2)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p>
(3)兩幅圖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教師精講點撥】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實際范圍
內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簡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詳細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醫(yī)院在學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從水電站步行到學校,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大約分鐘可以到達。
解析:(1)首先要看地圖上有無指向標。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jù)指向標所指的
北方確定方向,把指向標平移到學校,可判定醫(yī)院在學校的東南方。
(2)先量得水電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為2cm,代入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離/速度(400/50=8)即得出時間。
答案:(1)東南方(2)8分鐘
2、下列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說來,在地圖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的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故D符合題意。
3、完成教材10頁活動題1、2、3、4、5。
充分用好圖中的比例尺數(shù)據(jù),并可提供沒有比例尺但圖幅大小相同但范圍明顯不同的兩幅地圖來對比,以深化認識。
通過減0后明確1厘米代表的實地范圍,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學會看地圖,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記住并應用比例尺定義、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轉化、大小等,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能力訓練P7基礎鞏固:2、3、4、5綜合運用1、2、4、5
六、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
一、學會看地圖
(一)地圖的制作與分類
1、制作2、分類
(二)地圖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地圖:根據(jù)指向標定方向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表示方法: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2)比例尺大小與內容簡略的關系
這節(jié)課重點在比例尺,與數(shù)學知識聯(lián)系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稍一粗心就會做錯,所以這節(jié)課重在理解,讓學生自己動腦得出結論。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一課時教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一課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七年級地理上冊《我們怎樣學地理》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2、在地圖上正確辨別方向;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據(jù)比例尺,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能夠根據(jù)地圖的圖幅大小、所示范圍大小,正確選取比例尺。
3、了解地圖的制作原理和地圖的分類;實例引導讀圖嘗試,學會判定生活中地圖上的方向。
4、體驗演示判定方向的快樂;領略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系。
教學方法
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四四方方一張紙,世界各地都容納,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薄觥暗貓D”。“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繪制地圖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學習:
讀圖1-7和圖1-8,思考:
(1)、是不是圖中那所學校象圖中的那樣???畫我們學校的校園平面圖,要用一張象校園那么大的白紙來畫嗎?
(2)、把校園中的事物象畫美術作品那樣真實地畫在紙上嗎?
(3)、如何讓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學樓?哪里是運動場?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ū壤撸?,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
同的地物(圖例),并用文字、數(shù)字標明(注記)。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縮小,并用_______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為一幅地圖。
鳥瞰圖—平面圖—地圖
學習任務(二)地圖的分類
1、自主學習:讀第7頁第一段,思考:地圖都有哪些種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齡段人口統(tǒng)計圖》、《山東省河流分布圖》各屬于哪一類
地圖?
:一般來講,閱讀地圖時,應先看圖名,知道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接下來是看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表達方式怎樣;閱讀地圖內容時,應該是先整體,后局部,先綜合,后要素。盡量多地發(fā)掘地圖內容,達到“圖”盡其用的目的。
盡管地圖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理事物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圖必須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學習任務(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學習:讀課本第7頁,思考下列問題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圖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圖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側“米”字形示意圖中標出。
②指向標地圖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A·
B·
右圖中A點在B點的_______方向。
指向標地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箭頭前方為北,后方為南;箭頭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正北方
通過實踐明確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圖
2、指向標太小可放大
3、為求精確可平移指向標
學習任務(四)比例尺
1、自主學習:請大家自主學習第8、9頁,完成下列問題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種形式表示。三種表示方式的轉換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較比例尺的大???(由分式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
北京市地圖
中國地圖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大小
表示內容詳略
(1)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
(2)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小?
(3)兩幅圖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教師精講點撥】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實際范圍
內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簡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詳細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醫(yī)院在學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從水電站步行到學校,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大約分鐘可以到達。
解析:(1)首先要看地圖上有無指向標。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jù)指向標所指的
北方確定方向,把指向標平移到學校,可判定醫(yī)院在學校的東南方。
(2)先量得水電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為2cm,代入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離/速度(400/50=8)即得出時間。
答案:(1)東南方(2)8分鐘
2、下列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說來,在地圖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的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故D符合題意。
3、完成教材10頁活動題1、2、3、4、5。
充分用好圖中的比例尺數(shù)據(jù),并可提供沒有比例尺但圖幅大小相同但范圍明顯不同的兩幅地圖來對比,以深化認識。
通過減0后明確1厘米代表的實地范圍,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學會看地圖,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記住并應用比例尺定義、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轉化、大小等,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能力訓練P7基礎鞏固:2、3、4、5綜合運用1、2、4、5
六、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
一、學會看地圖
(一)地圖的制作與分類
1、制作2、分類
(二)地圖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地圖:根據(jù)指向標定方向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表示方法: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2)比例尺大小與內容簡略的關系
這節(jié)課重點在比例尺,與數(shù)學知識聯(lián)系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稍一粗心就會做錯,所以這節(jié)課重在理解,讓學生自己動腦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