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1-25小學一年級數學必備公式知識點歸納。
小學一年級數學必備公式知識點歸納
數學數位公式:
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表示幾個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幾個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幾個百)
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讀作是寫語文字,寫作是寫數學字jaB88.COM
個的前面寫數學字,個的后面寫語文字。
數學加減法公式:
加數+加數=和
被減數–減數=差
和=加數+加數差=被減數–減數
和–加數=另一個加數被減數–差=減數
另一個加數=和–加數減數=被減數–差
差+減數=被減數
被減數=差+減數
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公式:
(1)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一共有13盒。
(3)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兩位數加二位數(進位)公式:
44+28=
湊整十:
1、第一個加數湊整十
44差6變50此時將第二個加數28變成6+2244+6=50此時還有2沒有加50+22=72
2、第二個加數湊整十
28差2變30此時將第一個加數44變成42+228+2=30此時還有42沒有加42+30=72
“十幾減九”的計算公式:
1.數一數。
一個一個地數。1、2、3…9,拿走9個,1、2、3,剩下3個風車。
2.擺一擺小棒。
把12根小棒分成兩份,一份是一捆10根,一份擺2根。先從整捆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來就是3根,所以12-9=3。
小學一年級數學:必備數學公式知識點歸納
數學應用題的公式:
圖文應用題:先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確定用加法或減法計算。最后要記得寫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求還有、還剩、剩下是多少,用減法計算。(-)
和為十的湊十歌:
湊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來唱湊十歌,九湊一,八湊二,七湊三來六湊四,兩五相湊就滿十。
湊十法:拆小數,湊大數。拆大數,湊小數。
數學時鐘的認識公式:
時針短,分針長。1時=60分60分=1時1刻=15分
分針指著12是整時,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分針指著6是半時,時針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求大數比小數多多少,用減法計算。(-)
求小數比大數少多少,用減法計算。(-)
大數=小數+多出來的數小數=大數—多出來的數多出來的數=大數—小數
人民幣的換算公式: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小編推薦
小學一年級數學《小括號》知識點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小括號》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一年級數學《小括號》知識點
知識點
1.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2.一個算式里沒有括號,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練習題
24+(8-4)=____23+(9-8)=____40-(2+8)=____
32-(4+6)=____72-(9-5)=____66-(4+6)=____
39-(4+5)=____89-(7-5)=____63+(3+7)=____
8+(50-6)=____4+(23+42)=____60+(30-7)=____
參考答案
24+(8-4)=_28_23+(9-8)=_24_40-(2+8)=_30_
32-(4+6)=_22_72-(9-5)=_68_66-(4+6)=_56_
39-(4+5)=_30_89-(7-5)=_86_63+(3+7)=_73_
8+(50-6)=_52_4+(23+42)=_69_60+(30-7)=_83_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分類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分類
【分類知識點】
分類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狀;(2)按顏色;(3)按用途;(4)按種類。
在分類的同時,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1、使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2、讓學生懂得把物體按一定的標準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3、初步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在分類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判斷力,動手操作能力。
整理書包(用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1、讓學生經歷整理分類的過程,體驗整理分類的必要性。
2、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讓學生懂得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課后練習題】
3+9=15-6=4+8=17-8=3+6=12-0=4+5=7+4=9+1=18-6=20-9=21-9=
把分類的結果整理在表中。
得數是12得數是9得數是9和12之間的數
個數
(1)(2)
加法算式減法算式
個數
一年級數學下冊《加與減》知識點歸納
一年級數學下冊《加與減》知識點歸納
圖書館(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
1、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探索、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從個位加起,滿十向前進一,再加整十數就是結果。能正確地計算,初步體會計算方法多樣化。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guī)律。
發(fā)新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算法:強調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能正確進行計算。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計算規(guī)律。
小小圖書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向十位借一當十,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學會列豎式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理解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十。
跳繩(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
1、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重點指導豎式的計算,并理解“借一作十”的含義。
3.根據主題圖會進行比較合理的估算。
小小運動會
【知識點】
1、借助生動有趣的故事情景小小運動會,綜合復習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和圖形的認識。
2、能利用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加強對圖形的認識,能利用圖形設計出美麗的圖案。
一年級數學下冊《加減法(一)》知識點歸納
一年級數學下冊《加減法(一)》知識點歸納
小兔請客(整十數加減法計算)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能正確地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運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就是幾個十加減幾個十,得幾個十。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整十數的加減法,并了解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采松果(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就是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減,記住得數,然后再與整十數合并起來才是計算的結果。
3、應用方法熟練的進行口算。
青蛙吃害蟲(兩位數加整十數。)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并且探索和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2、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且探索和掌握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拔蘿卜(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
1、在具體的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
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會用豎式計算,明白列豎式的方法,知道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
回收廢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1、結合實際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知道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要用加法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知道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要用減法計算.
3、使學生能夠在正確列出算式后進行準確的計算。
一年級數學《20以內退位減法》知識點歸納
一年級數學《20以內退位減法》知識點歸納
方法一:
“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因為8+7=15,所以15-8=7,15-7=8。
“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這個計算方法看似簡單,但要求學生思維力最高,首先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法才能快速的應用“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這個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從簡單的10以內加減法入手,學生容易了解,如:1+2=3反過來就是3-1=2,3-2=1。又能夠廷伸到以后二年級的乘法口訣求商法。這個方法的缺點在于:要求學生的思維要高,反應要快,有個別學生記性不好或反應能力差的,要掌握這方法不容易。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這個計算方法如果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方法。這方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訴學生3不夠5減時先不減,要找十位借1變成一個10-5得數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這個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學習來容易記住,簡單又好理解,還能為以后多位數的退位減法設下伏筆。但這個方法的缺點:學習這方法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的,缺乏自主學習的氛圍。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連續(xù)減法”它的特點就在于先把減數拆成補減數的個位和別一個數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這方法的難點在于把減數拆成另外兩個數,一定要拆對?!捌绞ā钡膬?yōu)點在于:大多數學生容易掌握可以讓學生自主動手研究學習。這方法的缺點:學生在用這個方法計算時容易養(yǎng)成扒手指的習慣。
方法四:
“多減加補”13-9=13-10+1=4
“多減加補”這個方法的特點在于:把減數先湊成10,再用補減數減再加上和9湊成10的那個數1,如:9+1=10,再把13-10+1=4。這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再次讓學生復習湊十法。它的氣點就是:只能局限于小位數的計算,以后計算多位數這方法行不通。有個別學生容易加補上的那數忘記加上了。
方法五:
“將被減數個位上補足成夠減的數”13-5=15-5-2=8
“將被減數個位上補足成夠減的數”這個方法是將被減數的個位補到能被減數減,再接著減去補上的數。如:13-5化成15-5-2=8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掌握了。優(yōu)點:這個方法比“多減加補”的方法更容易記,也比效不會出錯。缺點:只能局限于小位數的計算,以后計算多位數這方法行不通。
一年級數學下冊《有趣的圖形》知識點歸納
一年級數學下冊《有趣的圖形》知識點歸納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能分辨出四種基本的圖形。
2、學會觀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狀,會舉例。
3、能區(qū)分出面和體的關系,體會“面在體上”。
4、能找出一組圖形的規(guī)律。
5、能在復雜的圖案中找出基本的圖形。
動手做(一)
學生能自己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歡的圖案。
通過折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
通過折紙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
動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組成。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只讓學生直觀認識,知道形狀和名稱即可。
動手做(三)
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小小運動會
1、應用10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正確的計算。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多樣化。
3、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圖形設計美麗的圖案。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一、學習目標:
1.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4.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別、區(qū)分這兩種圖形;
5.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和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懂得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p>
6.能夠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二、學習難點:
1.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文試表述;
2.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5.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6.數100以內數,特別是數到幾十九、下一個整十數應該數幾十比較困難;
7.了解和掌握個位、十位的數位的概念。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正確地、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三、知識點概括總結: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詞,例:汽車在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詞,例:船在橋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詞,例:張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說張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詞,例:李四在張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說李四在張三的后面。
2.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
20以內的數字之間的退位減法,例:12-9=3.
3.圖形的拼組(作風車):
5.讀數:24讀作“二十四”;169讀作“一百六十九”。
6.比較數的大?。合缺容^高數位的數學,再按照數位的高低依次比較。
例:39和145比較大小,39百位數字為0,145百位數字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7.100以內數的認識:100讀作“一百”,等于10個10相加;99讀作“九十九”,等于100減去1.
8.認識人民幣: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認識鐘表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認識鐘表
【認識鐘表知識點】
認識鐘表:會認讀整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這三種時間。
首先認識時針、分針
時針:粗短;
分針:細長
認識整時技巧: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就是1時。1: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就是2時。2: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6就是6時。6: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就是8時。8: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2就是12時。12:00
注意:分針指在12附近,時針馬上指著準確的數字,此時是“大約”幾時整。
在練習撥針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時針和分針并沒有正對著鐘面上的數,而是稍微偏了一點,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說“大約是幾時”。
注意:“大約是幾時”撥針時應該掌握在前后5分以內。
【練習題】
1、鐘面上的又細又長的針的針叫針,又短又粗的針叫針。
2、時針走一格是小時,走一圈是個小時;分針走一圈是小時。
請你畫出下面的時間。
1、早晨6時起床。
2、下午5時半放學。
一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數》知識點歸納
一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數》知識點歸納
數鉛筆(100以內數的認識)
1、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數、學會數數不但會一個一個數,還會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數;并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初步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體會數位(數中各個數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數(用數可以表示物體集合中元素的個數)、序數(用數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guī)律。
3.在數數活動中,認識計數單位百,感受數位的意義.
數豆子(100以內數的讀寫)
1、經歷用計數器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位的意義。包括知道100以內數的數位名稱及排列順序,了解1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2.、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既要知道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又要明確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組成幾十幾。
3、會讀寫100以內的數(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能對100以內的數量進行估計。
動物餐廳(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使學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內數的順序,會先從數的位數上比較,相同位數的數要從高位依次比較的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guī)律。
小小養(yǎng)殖場(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2、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逐步培養(yǎng)數感。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1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1”,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
領域分類
內容
數
與
代
數
知識
與
技能
·認識20以內的數;
·20以內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包括連加、連減);
·認識物體的輕重、長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半時。
解決問題
·聯系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解決求和、求剩余數的實際問題;
空間
與
圖形
知識
與技能
·認識上下、前后、左右;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解決
問題
·簡單幾何體的分類;
·確定和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
統(tǒng)
計
知識
與
技能
·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象形統(tǒng)計圖;
·簡單統(tǒng)計表。
解決
問題
·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能用圖表表示整理結果;
·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說明。
實踐與
綜合應用
·大家來鍛煉(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迎新年(綜合應用本冊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各單元的教學內容各單元的教學內容
一、生活中的數學
(二)各課知識點:
可愛的校園(數數)
知識點:
1、按一定順序手口一致地數出每種物體的個數。
2、能用1-10各數正確地表述物體的數量。
快樂的家園(10以內數的認識)
知識點:
1、能形象理解數“1”既可以表示單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集合。
2、在數數過程中認識1-10數的符號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數除了表示幾個,還可以表示第幾個,從而認識基數與序數的聯系與區(qū)別:基數表示數量的多少,序數表示數量的順序。
玩具(1~5的認識與書寫)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5以內物體的個數。
2、會正確書寫1-5的數字。
小貓釣魚(0的認識)
知識點:
1、認識“0”的產生,理解“0”的含義,0即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和分界點。
2、學會讀、寫“0”。
文具(6~10的認識與書寫)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10的物體的個數。
2、會讀寫6—10的數字。
二、比較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動物樂園(比大小與比多少)
知識點:
1、比較動物誰多誰少有兩種策略:一是基于“數數”,二是進行“配對”,從而體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意義的理解,學會寫法,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
3、體驗“同樣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義。
高矮(比高矮、比長短)
知識點:
1、長短、高矮、厚薄都屬于物體長度的比較的問題,只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習慣把水平放的物體的長度比較叫比長短,把垂直擺放的物體達到長度的比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體上下距離的比較叫比厚薄。它們的比較方法是相通的。
2、認識高矮的區(qū)別,知道比較高矮、長短、厚薄時要在起點相同的情況下才能正確比較。
3、知道高矮比較的相對性
輕重(比輕重)
知識點:
1、經歷比較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及輕重的相對性。
2.初步體會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間接比較輕重,滲透了等量對換的思想,對學生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
三、加減法(一)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有幾枝鉛筆(加法的認識)
知識點: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會讀、寫加法算式,感悟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現了圖形應用題,要讓學生學會看圖形應用型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有幾輛車(初步認識加法的交換律)
知識點:
1、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fā),會列出不同的算式,從而形象直觀的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得數不變。
2、鼓勵學生根據圖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可以出現兩個不同的算式,并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
摘果子(減法的認識)
知識點:
1、會讀寫減法算式,能說出減號的意義,理解減法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理解圖意,并根據圖意寫出減法算式,從而學會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感悟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小貓吃魚(得數是0的減法)
知識點:
1、進一步體會減法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意義。
2、提高5以內數減法的計算能力。
3、會把加法算式轉化減法算式。
猜數游戲(6,7的加減法)
知識點:
1、學會“6”和“7”的加減法,感知并了解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
2、根據圖意能列出“一加一減”兩道算式。
3、正確口算“6”和“7”的加減法,并能表達算式的含義。
跳繩(8,9的加減法)
知識點:
1、在具體情境中有序地寫出8、9的不同的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2、正確口算“8”和“9”的加減法。
可愛的企鵝(8,9加減法的綜合練習)
知識點:
1、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并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2、認識“大括號”,理解圖中“大括號”和“問號”表示的含義。
3、根據圖中數量關系,聯系加減法含義,能正確列式,學會“求整體”時用加法解決,“求部分”時用減法解決。
分蘋果(10的加減法)
知識點:
1、從實際問題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正確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
3、本課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作為10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
操場上(解決減法問題)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2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2,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2
知識點: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減法算式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用自己的語言完整的表達兩者之間多幾、少幾的關系
3、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體驗誰比誰少,誰比誰多的相對性,意思是一樣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來解決。
乘車(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
知識點:
1、知道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算式的含義和“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
2、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式題運算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大家來鍛煉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0以內物體的個數。
2、鞏固基數和序數的區(qū)別,能給事物正確排序。
3、正確理解圖意,能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
4、根據情境提供的數學信息,學生可以正確比較“多、少”“高、矮”,體會比較的相對性。
四、分類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整理房間(分類的含義和方法)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2、讓學生懂得把物體按一定的標準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3、初步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在分類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判斷力,動手操作能力。
整理書包(用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點:
1、讓學生經歷整理分類的過程,體驗整理分類的必要性。
2、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讓學生懂得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五位置與順序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前后(前后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注意用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順序與描述物體的準確位置兩者之間的區(qū)別。
2、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這個答案不唯一,不僅僅有一個松鼠,還有兔子、烏龜和蝸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讓學生會用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2、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能用語言描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
2、能在情境中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進一步再體會:兩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們所看到的左右位置與順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對著面,他們看到的左右位置與順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綜合應用)
知識點:
綜合運用前面三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物品的位置與順序的描述活動
六、認識物體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物體分類(立體圖形的認識)
知識點:
1、對幾何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直觀辨別物體的四種形狀及其名稱。
2、能對簡單的幾何圖形進行分類。在具體的分類活動中,知道可以選擇很多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教材只呈現按大小和形狀的標準分,是因為它們都是幾何研究的對象。
你說我擺(幾何體認識的練習)
知識點:
這個數學活動,對“說”的和“擺”的都有一定要求:說的一方要清晰、有條理地描述眼前幾何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擺的一方則要根據聽到的信息,一邊在頭腦中建構空間圖形的表象,一邊用相應幾何體模型把它擺出來。雙方還要就擺的與說的是否一致進行確定。
七加減法(二)
(一)本單位知識網絡:
(一)各課知識點:
捆小棒(11~20各數的認識)
知識點:
1、計數器表示數的方法是擺小棒表示數的方法的簡化和抽象:
計數器上的數的“十位”與“捆”對應,“個位”與“根”對應。這次抽象形成了極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認識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十”,知道“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p>
3、在擺一擺、數一數、捆一捆活動中,認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以及數的組合。
搭積木(十幾加(減)幾的加減法)
知識點:
1、用形象的積木,幫助學生認識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即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為加法,減少為減法。)
2、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計算方法都是先在個位上加或減,然后再與十位上相加或相減。
3、在計算中找規(guī)律,理解加法中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相加結果不變。減法中,被減數不變,減數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幾瓶牛奶(9加幾的進位加法)
知識點:
1、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
2、理解湊十法的簡便性。(把與9相加的另一加數分解成1和幾,使9和1湊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數,就是“9+?”的湊十法。
3、直接對進位加法的算式進行計算,以作為鞏固練習。
有幾棵樹(8加幾的進位加法)
知識點:
1、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9+?”的經驗探索“8+?”的計算方法。
第一種方法:把8湊10,分解另一個加數。
第二種方法:把8分解,將另一個加數湊成10。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
3、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買鉛筆(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一))
知識點:
1、學會“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
2、讓學生探索并學會“十幾減八”的退位減法及相關數學問題。
3、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第一種方法:個位上的數不夠減9或8,從十位退一在個位加十再減。
第二種方法:將十幾分解10和幾,用10減9或8,再用結果加上分得的另一個數。
第三種方法:逆向思維,做減法想加法,9(8)加幾等于十幾,十幾減9(8)就等于幾。
第四種方法:十幾減9可以想成用個位數加1。(十幾減9就用幾加1)
以上幾種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學生明確退位減法的算理。
跳傘表演(十幾減內的退位減法(二))
知識點:
1、正確計算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減5、4、3、2等數的減法在教學實際情況中進行穿插安排。)
2、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美麗的田園(解決問題)
知識點:
1、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3、使學生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道減法算式。
4、多角度的認識一個數,建立數感。
八、認識鐘表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
知識點:
1、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的數字以及長短針的作用,知道指針轉動的方向。
2、正確認讀整時、半點。并說出時針和分針在整時和半點的指向特點。
小芳的上午(估計接近整時的時間)
知識點:
1、進一步鞏固認讀整時、半時。
2、估計整時應先看時針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針是否在數字12的左右。
部編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部編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單元數一數天
1.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位置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3.認識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1—5的認識
1.1—5各數的含義:每個數都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量。有幾個物體就用幾來表示。
2.1—5各數的數序
從前往后數:1、2、3、4、5。
從后往前數: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數等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3,讀作3等于3。
前面的數大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2,讀作3大于2。前面的數小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4,讀作3小于4。
2.填“>”或“<”時,開口對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第幾
1.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點數,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第幾指的是其中的某一個。
2.區(qū)分“幾個”和“第幾”
“幾個”表示物體的多少,而“第幾”只表示其中的一個物體。
四、分與合
數的組成:一個數(1除外)分成幾和幾,先把這個數分成1和幾,依次分到幾和1為止。例如:5的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個數分成幾和幾時,要有序地進行分解,防止重復或遺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
2.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數的組成等方法。其中用數的組成計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減法
1.減法的含義:從總數里去掉(減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2.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減法時,可以用倒著數、數的分成、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
七、0
1.0的意義: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表示起點。
2.0的讀法:0讀作:零
3.0的加、減法:任何數與0相加都得這個數,任何數與0相減都得這個數,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于0.
如:0+8=89-0=94-4=0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6—10的認識: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6—10各數來表示。數數時,從前往后數也就是從小往大數。
2.10以內數的順序:
(1)從前往后數:0、1、2、3、4、5、6、7、8、9、10。
(2)從后往前數:10、9、8、7、6、5、4、3、2、1、0。
3.比較大?。喊凑諗档捻樞?,后面的數總是比前面的數大。
4.序數含義:用來表示物體的次序,即第幾個。
5.數的組成:一個數(0、1除外)可以由兩個比它小的數組成。
如:10由9和1組成。
二、6—10的加減法
1.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
2.“大括號”下面有問號是求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按罄ㄌ枴鄙厦娴囊粋扔袉柼柺乔髲目倲抵腥サ粢徊糠?,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三、連加連減
1.連加的計算方法:計算連加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與第三個數相加。
2.連減的計算方法:計算連減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差,再用所得的數減去第三個數。
四、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計算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再用得數與第三個數相減(或相加)。
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1—20各數來表示。
2.數的順序:11—20各數的順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較大?。嚎梢愿鶕档捻樞虮容^,后面的數總比前面的數大,或者利用數的組成進行比較。
4.11—20各數的組成: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由2個十組成的。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15。
5.數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數的讀法:從高位讀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20的讀法,20讀作:二十。
7.寫數:寫數時,對照數位寫,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
8.十加幾、十幾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1)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得十,十幾減十得幾。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可以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也可以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再加整十數。
(3)加減法的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中,加號前面和后面的數叫加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和。
在減法算式中,減號前面的數叫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減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差。
9.解決問題
求兩個數之間有幾個數,可以用數數法,也可以用畫圖法。還可以用計算法(用大數減小數再減1的方法來計算)。
練習題
一、填空
1.12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19里面有1個()和9個()。
3.一個十和7個一組成()。
4.一個加數是5,另一個加數是7,和是()。
5.被減數是16,減數是7,差是()。
6.15=7+(),5+8=()+5,13-()=10。
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個數,從左數第6個數是(),從右數,15排在第()個;其中比12大數有(),比18小的數有()。
8.將7、10、9、11、5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
9.12連續(xù)減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個十和4個一組成();10個一和1個十組成();18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11.一個加數是6,另一個加數是9,和是()。
12.被減數是18,減數是5,差是()。
二、在()里填上“”、“”、“=”或“+”、“-”。
11()6=17,17()8=9,7+6()13,7-2()4。
三、把下列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13648111820
四、把左邊的7個●圈起來,再從左邊數,把第9個●圈起來。
●●●●●●●●●●●
五、用7、9、16三個數寫出四個算式。
六、應用題
1.桌上有16個皮球,拿走了9個,還剩幾個?
2.小華吃了8個蘋果,小明吃了9個,他們兩人共吃了多少個?
3.學校圖畫組有18個同學,有9個女同學,有幾個男同學?
4.老師做了10面小紅旗,獎給同學7面,還剩幾面?
5.小紅吃掉8個蘋果后,還剩下3個,小紅原來有幾個蘋果?
6.停車場停了9輛汽車,開走幾輛后還剩下6輛,開走了幾輛車?
7.小華做了7面小紅旗,小紅做的和小華同樣多,兩人一共做了幾面小紅旗?
8.有一些小鳥落在2棵樹上,先飛走7只,又飛走6只,兩次一共飛走多少只?
9.8個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紅花,做的黃花和紅花同樣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0.植樹節(jié)里,三(2)班第一小組6個小朋友栽了8棵小樹,第二小組7個小朋友栽了9棵小樹。兩個小組一共栽了幾棵小樹?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認識圖形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認識圖形
圖形分類
1、按照不同的標準給已知圖形進行分類:
(1)按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分;
(2)按平面圖形時否由線段圍成來分的;
(3)按圖形的邊數來分。通過自己動手分類,對圖形進行再認識,了解圖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邊形易變形和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角形分類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并說明分類依據。
(1)按角分,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質特征: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2)按邊分,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2、通過分類,使學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內角和
1、任意一個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
2、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角形邊的關系
1、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根據上述知識點判斷所給的已知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如果能圍
成三角形,能圍成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
四邊形的分類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四邊形,四邊形中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只由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了解正方形、長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圓形是軸對稱圖形。
【課后練習題】
1、長方形有()條邊,正方形有()條邊,三角形有()條邊。
2、用()根小棒可以擺一個長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
5、硬幣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