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語文復(fù)習(xí)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6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復(fù)習(xí)知識點歸納。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復(fù)習(xí)知識點歸納
一、成俗語
1.開柙出虎:原指負(fù)責(zé)看管的人未盡責(zé)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2.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yīng)負(fù)責(zé)任。
3.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4.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5.禍起蕭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戰(zhàn)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7.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
9.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1.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yuǎn)流傳,不會磨滅。
13.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義憤填膺(yīnɡ):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7.息息相關(guān):呼吸也相互關(guān)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
18.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wěn)固,很快就要垮臺。
20.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21.大放厥(jué)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xiàn)用來指大發(fā)議論。
22.語焉不詳:指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xì)。
23.一帆風(fēng)順:船掛著滿帆順風(fēng)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24.不可思議:①佛家語。指思維和言語所不能達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語。②形容事物無法想象或難以理解。
25.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26.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shù)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29.白頭偕老: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30.惻(cè)隱之心: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極為不安。
32.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33.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F(xiàn)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dān)心或害怕。
35.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36.物華天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37.人杰地靈: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qū)。
38.高朋滿座:形容賓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歷經(jīng)坎坷,屢遭磨難。
40.馮唐易老:漢馮唐身歷三朝,至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唐已九十馀歲,不能再做官了。
41.畫棟珠簾:形容房屋裝備的華麗。
42.李廣難封: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zhàn)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43.老當(dāng)益壯:年紀(jì)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44.東隅已逝: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fā)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見:各人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6.艱苦卓絕: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47.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48.置之不理: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49.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50.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xié)助別人。
51.自得其樂: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52.不屑一顧:認(rèn)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53.揚眉吐氣: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tài)后高興痛快的樣子。
54.迎刃而解: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jié)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55.兢兢(jīnɡ)業(yè)業(yè):形容做事謹(jǐn)慎、勤懇。
56.天倫之樂:泛指家庭的樂趣。
57.耳熟能詳: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xì)。
58.庸人自擾: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59.來龍去脈: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F(xiàn)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0.雷霆萬鈞: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相關(guān)推薦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復(fù)習(xí)知識點歸納:文言文與詩詞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復(fù)習(xí)知識點歸納:文言文與詩詞
1《竇娥冤》—關(guān)漢卿
(1)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biāo)拼?。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2)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2《望海潮》—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讞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賬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4《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定風(fēng)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6《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7《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8《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9《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0《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毕嗳缏劊豢吓c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r>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歸納(重要字詞部分)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歸納(重要字詞部分)
一.通假字(解釋加點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nèi)”通“納”,接納)
二.古今異義(解釋加點字)
1.行李之往來((古義:出行的人)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4.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5.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品)6.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古義:袒露一只臂膀)8.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的侍衛(wèi))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10.斷其左股(古義:大腿)
1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 12.約為婚姻(古義:結(jié)為兒女親家)
1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變故) 14.將軍戰(zhàn)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三.詞類活用(解釋加點字)
1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同下文“秦軍”)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3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4越國以鄙遠(yuǎn)((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遠(yuǎn)方的土地)
5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詞當(dāng)狀語,用匣子)8又前而為歌曰(前:名詞當(dāng)動詞,上前)
9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名詞當(dāng)動詞,穿起上朝的衣服)
10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遲:意動用法,認(rèn)為……遲緩)
11使使以聞大王(聞:使動用法,使……聽到)12箕踞以罵曰(箕踞:名詞當(dāng)狀語,像簸箕一樣)
13其人居遠(yuǎn)(遠(yuǎn):形容詞當(dāng)名詞,遠(yuǎn)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詞當(dāng)動詞,穿衣戴帽)
15進兵北略地(北:名詞當(dāng)狀語,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動用法,認(rèn)為……奇怪)
17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18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9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作動詞,用刀割刺)20道芷陽間行(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21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名詞作動詞,稱王)22于是項伯復(fù)夜去(夜:名詞作狀語)
23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24日夜望將軍至(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26頭發(fā)上指(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7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動,使……活) 28從百余騎(從:使動,使……跟從)
29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交好)
四、一詞多義:
1、鄙:①越國以鄙遠(yuǎn)(邊邑,邊遠(yuǎn)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邊遠(yuǎn)的村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鄙陋鄙俗)④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輕賤)
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輕視)⑥敢竭鄙誠,恭疏短引(自謙之詞)
⑦北蠻夷之鄙人(鄙陋鄙俗)
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敗) 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眾,遠(yuǎn)來疲敝(疲憊)④敝帚自珍(壞,破舊)
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軍隊)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兵器,武器)
⑤棄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謀(用兵的策略)
4、辭: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②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告辭)
③王粲長于辭賦(文體的一種)④辭樓下殿,輦來于秦(辭別,告別,離開)
⑤單于使衛(wèi)律召蘇武受辭(審訊,審問)⑥一言半辭(言詞、話)
5、顧:①顧計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過)②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③三顧臣與草廬之中(探望,拜訪)④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考慮)
⑤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卻)⑥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念)
⑦終已不顧(回頭)
6、見:①秦王必喜而見臣(召見)②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表被動)
③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會見)④圖窮而匕首見(現(xiàn),露)
⑤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引見,使……見)⑥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
⑦汝真女子之見(見識,見解)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被動)
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偏指動作一方,我)
7、舉:①愿舉國為內(nèi)臣(全)②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舉起)
③殺人如不能舉(盡)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發(fā)動)
⑤是以眾議舉寵為督促(推薦,推舉)⑥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攻下,占領(lǐng))
⑦舉以予人,如棄草芥(拿)⑧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舉起,抬起)
⑨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8、窮:①圖窮而匕首見(盡,完)②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窮盡,完結(jié))
③窮則獨善其身(困窘,處境困難)④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窮盡)
⑤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盡頭)
9、若:①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如果)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③仿佛若有光(好像)④若入前為壽(你)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你們)⑥彼與彼年相若也(相似)
⑦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⑧以若所為,求若所欲(這,這樣)
10、勝:①沛公不勝杯杓(禁得起,受得住)②刑人如恐不勝(盡、完)
③何可勝道也哉(盡、完)④此時無聲勝有聲(勝過、超過)
⑤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yōu)美、美好)
11、說:①說盡心中無限事(講述,談?wù)f)②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言論,說法,主張)
③范增說項羽曰(勸說,說服)④秦王必說見臣(喜歡,高興)
⑤《師說》(古代一種文體)⑥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②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身份低微)
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④味苦而微辛(略微)
⑤其文約,其詞微(微妙,深奧)⑥微服私訪(隱蔽,不顯露)
⑦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
13.許:①許之(答應(yīng))②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處所、地方)
③時人莫之許也(贊成、同意)④潭中與可百許頭(表示約數(shù))
⑤問渠那得清如許(這樣、這么)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復(fù)習(xí)知識點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復(fù)習(xí)知識點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
一.通假字(解釋加點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nèi)”通“納”,接納)
二.古今異義(解釋加點字)
1.行李之往來((古義:出行的人)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
4.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5.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品)
6.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古義:袒露一只臂膀)
8.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的侍衛(wèi))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
10.斷其左股(古義:大腿)
1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
12.約為婚姻(古義:結(jié)為兒女親家)
1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變故)
14.將軍戰(zhàn)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三.詞類活用(解釋加點字)
1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同下文“秦軍”)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3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4越國以鄙遠(yuǎn)((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遠(yuǎn)方的土地)
5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詞當(dāng)狀語,用匣子)
8又前而為歌曰(前:名詞當(dāng)動詞,上前)
9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名詞當(dāng)動詞,穿起上朝的衣服)
10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遲:意動用法,認(rèn)為……遲緩)
11使使以聞大王(聞:使動用法,使……聽到)12箕踞以罵曰(箕踞:名詞當(dāng)狀語,像簸箕一樣)
13其人居遠(yuǎn)(遠(yuǎn):形容詞當(dāng)名詞,遠(yuǎn)方)
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詞當(dāng)動詞,穿衣戴帽)
15進兵北略地(北:名詞當(dāng)狀語,向北)
16群臣怪之(怪:意動用法,認(rèn)為……奇怪)
17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18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9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作動詞,用刀割刺)
20道芷陽間行(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21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22于是項伯復(fù)夜去(夜:名詞作狀語)
23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24日夜望將軍至(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
26頭發(fā)上指(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7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動,使……活)
28從百余騎(從:使動,使……跟從)
29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交好)
四、一詞多義:
1、鄙:
①越國以鄙遠(yuǎn)(邊邑,邊遠(yuǎn)的地方)
②蜀之鄙有二僧(邊遠(yuǎn)的村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鄙陋鄙俗)
④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輕賤)
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輕視)
⑥敢竭鄙誠,恭疏短引(自謙之詞)
⑦北蠻夷之鄙人(鄙陋鄙俗)
2、敝:
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敗)
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眾,遠(yuǎn)來疲敝(疲憊)
④敝帚自珍(壞,破舊)
3、兵:
①不得持尺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軍隊)
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兵器,武器)
⑤棄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
⑥故上兵伐謀(用兵的策略)
4、辭: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②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告辭)
③王粲長于辭賦(文體的一種)
④辭樓下殿,輦來于秦(辭別,告別,離開)
⑤單于使衛(wèi)律召蘇武受辭(審訊,審問)
⑥一言半辭(言詞、話)
5、顧:
①顧計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過)
②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③三顧臣與草廬之中(探望,拜訪)
④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考慮)
⑤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卻)
⑥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念)
⑦終已不顧(回頭)
6、見:
①秦王必喜而見臣(召見)
②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表被動)
③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會見)
④圖窮而匕首見(現(xiàn),露)
⑤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引見,使……見)
⑥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
⑦汝真女子之見(見識,見解)
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被動)
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偏指動作一方,我)
7、舉:
①愿舉國為內(nèi)臣(全)
②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舉起)
③殺人如不能舉(盡)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發(fā)動)
⑤是以眾議舉寵為督促(推薦,推舉)
⑥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攻下,占領(lǐng))
⑦舉以予人,如棄草芥(拿)
⑧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舉起,抬起)
⑨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8、窮:
①圖窮而匕首見(盡,完)
②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窮盡,完結(jié))
③窮則獨善其身(困窘,處境困難)
④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窮盡)
⑤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盡頭)
9、若:
①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如果)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③仿佛若有光(好像)
④若入前為壽(你)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你們)
⑥彼與彼年相若也(相似)
⑦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⑧以若所為,求若所欲(這,這樣)
10、勝:
①沛公不勝杯杓(禁得起,受得住)
②刑人如恐不勝(盡、完)
③何可勝道也哉(盡、完)
④此時無聲勝有聲(勝過、超過)
⑤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yōu)美、美好)
11、說:
①說盡心中無限事(講述,談?wù)f)
②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言論,說法,主張)
③范增說項羽曰(勸說,說服)
④秦王必說見臣(喜歡,高興)
⑤《師說》(古代一種文體)
⑥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12、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
②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身份低微)
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④味苦而微辛(略微)
⑤其文約,其詞微(微妙,深奧)
⑥微服私訪(隱蔽,不顯露)
⑦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
13.許:
①許之(答應(yīng))
②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處所、地方)
③時人莫之許也(贊成、同意)
④潭中與可百許頭(表示約數(shù))
⑤問渠那得清如許(這樣、這么)
高一語文《登高》知識點復(fù)習(xí)
高一語文《登高》知識點復(fù)習(xí)
【原文欣賞】《登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翻譯:
風(fēng)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dāng)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簡介: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
背景: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dāng)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jié)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yán)武幕府,依托嚴(yán)武。不久嚴(yán)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dāng)?shù)囟级降恼疹?,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字詞:
⑴登高: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歷來有登高的習(xí)俗。
⑵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凄厲的叫聲?!端?jīng)注·江水》引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⑶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fēng)中飛舞盤旋?;兀夯匦?。
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fēng)吹落葉的聲音。
⑸萬里:指遠(yuǎn)離故鄉(xiāng)。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xiāng)。
⑹百年:猶言一生,這里借指晚年。
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嗪蓿簶O恨,極其遺憾???,極。繁霜鬢:增多了白發(fā),如鬢邊著霜雪。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⑻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yīng)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薄?/p>
練習(xí)題:
1.列的字注音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A.江渚(zhǔ)潦倒(liáo)剎那(chà)悲愴(chuàng)
B.霜鬢(bìn)蕭颯(shà)狹隘(ài)逮捕(dǎi)
C.夔州(kuí)荊州(jīn)惘然(wǎng)訃告(bù)
D.唿嘯(xiào)匕首(bì)舷窗(xián)橫亙(gèng)
答案:A
解析:B項“颯”,讀為“sà”;“逮”讀為“dài”。C項“荊”讀為“jīng”;“訃”讀為“fù”。D項“匕”讀為“bǐ”;“亙”讀為“gèn”。
2.選出對《登高》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詩人以“風(fēng)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然后隨著視線的移動依次引出“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共十四個字,字字精當(dāng),無一虛設(shè),體現(xiàn)了杜甫非凡的藝術(shù)功力。
B.頷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樹葉和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也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沉郁悲涼的詩句顯示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
C.前兩聯(lián)極力描寫秋景,直至頸聯(lián)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yuǎn)眺,“悲秋”二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悲壯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異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而生出無限的悲愁之緒。
D.頸聯(lián)中的“萬里”“百年”和上聯(lián)中的“無邊”“不盡”遙相唿應(yīng),使讀者想到詩人的愁苦孤獨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qū)趕不絕。詩至此已給客居思鄉(xiāng)的一般含義添上了久客孤獨的內(nèi)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離鄉(xiāng)萬里、人到暮年的感慨,詩意顯得更加深沉。
答案:B
解析:“仰望”錯誤
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覓食mì懼憚dàn蕭索xiāo臆測yì
B.山麓lù棧橋jiàn惘然mǎnɡ煞白shà
C.汲取jí詛咒zǔ孕育yùn窒息zhì
D.褻瀆xiè搓捻cuō芳馨xīn繁衍yǎn
答案:B
解析:B項中“?!眏iàn----zhàn,“惘”mǎnɡ----wǎnɡ
4.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臆測(cè)惻(cè)隱抹(m?。┎脊諒澞ń牵╩ò)
B.悵(chàng)然身體腫脹(zhàng)癡(chī)想吹毛求疵(cī)
C.粗獷(guǎng)心曠(kuàng)神怡哄(hōng)笑一哄(hòng)而散
D.腳踝(huái)地表裸(guǒ)露伺(sì)候窺伺(sì)時機
答案:D
解析:D選項中的“地表裸露”中的“裸”讀“l(fā)uǒ”?!八藕颉钡摹八拧弊x“c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