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9一些國家的高中母語課程標準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上)。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一些國家的高中母語課程標準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上),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保證高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最基本目標,同時又應是對優(yōu)秀的承諾。課程標準力求明確界定可以預期的學習結(jié)果,闡述學習的內(nèi)容。而這預期的結(jié)果應是可觀察的,因此,標準也是評價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評估性。以標準為基礎(chǔ)的課程改革,也稱為標準本位教育改革。
內(nèi)容標準:具體回答學校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
評價標準:也叫達標標準。具體地陳述在階段性學習結(jié)束時,學生應該學到什么。
大體上可以將美國的課程標準理解為內(nèi)容標準,將其評價手冊和學習調(diào)查與評量理解為評價標準。英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課程標準里,內(nèi)容要求與達標要求均在一起。瑞典語的課程標準中,有總體目標,也有分門瑞典語課程目標,還有各門瑞典語課程的三個等級評定標準。三個等級分別為:通過、以優(yōu)秀成績通過、以特別優(yōu)秀成績通過。
由于各地必修課、選修課的開設(shè)情況不同,課程自主權(quán)、學分計算方法有別,各地高中階段的課程結(jié)構(gòu)有異,高中母語課程標準框架差別就比較大。
以下簡要介紹幾個國家高中母語課程標準的大體框架。
1.芬蘭的高中母語課程(筆稿范文網(wǎng) www.gX86.cOM)
芬蘭高中以課程的高度選擇性著稱于世。芬蘭的高中沒有固定的年級,學生根據(jù)自己制定學習計劃選擇課程,因而也沒有我們所理解的班級概念。芬蘭將高中每學年分為五、六個學段。1993年芬蘭政府頒布的《高中學校課程計劃》,規(guī)定了每個學科的必修課程數(shù)量,1994年頒布的《高中課程框架》又具體地規(guī)定了每個學科開設(shè)的必修課程。高中的學習內(nèi)容分為10門學科(Subject,有的譯為科目),分別為(1)母語、(2)其他國民語、(3)外語、(4)數(shù)學、(5)環(huán)境與自然科學、(6)人類價值與信仰相關(guān)學科、(7)心理學、(8)歷史與社會科學、(9)美學、(10)體育與健康教育。每個學科又包括若干課程(Course,有的譯為學程),具體分為必修課程、專門化課程、應用課程三種,專門化課程對應于每一學科,相當于限定選修課程,應用課程相當于任意選修課程。每門課程相當于38學時,他們的一個課程容量比較小,大致相當于我們的模塊或大單元。其中,必修課程:占全部課程的60-65%。選修課程:占全部課程的35-40%,其中限定選修課程不少于13%,任意選修課程不超過22.7%.
芬蘭的母語包括芬蘭語、瑞典語和拉普語三門語言。芬蘭語和瑞典語都是官方語言。這樣,芬蘭語對母語為瑞典語的學生,或者瑞典語對母語為芬蘭語的學生來說,既不是母語也不是外語,所以稱為其他國民語。
芬蘭語作為一個學科包括以下6門必修課程(占全部必修課時的12-13%,占全部課時的8%):
l語言作為獲取和傳遞信息的工具;
l從藝術(shù)到自我表現(xiàn);
l文本的建構(gòu)與解釋;
l語言的力量;
l文學作為同時代的鏡子;
l語言、文學與認同。
芬蘭的專門化課程可以是學科領(lǐng)域必修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延伸,也可以是新設(shè)的課程?!陡咧姓n程計劃》規(guī)定了每個學科專門化課程最低數(shù)量。應用課程屬于學校開發(fā)和實施的課程,是學生的任選課程。其中可以有為移民學生開設(shè)的用芬蘭語或瑞典語講授的課程,用學生母語開設(shè)的課程等。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全部75門課程中,必修課程45-49門,專門化課程至少10門,其余課程可從應用性課程中選學,學生選擇空間較大。
2.瑞典高中母語課程標準
.瑞典全國教育委員會2001年7月出版的《學習計劃手冊:高中的學習計劃目標、結(jié)構(gòu)、核心學科和課程目錄》中關(guān)于瑞典語A的目標闡述:
能夠以對當時的場合和受眾適宜的方式用言語和寫作表達觀點、經(jīng)驗和評論。
能夠用言語和寫作表達對學生自身和他們選擇的學習定向具有重要意義的條件和知識。
能夠理解與學生自身、他們選擇的學習定向以及他們作為社會公民角色相關(guān)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
能夠參與具有不同目的的談話和討論,能夠以對當時的場合和受眾適宜的方式面對一組人發(fā)言。
能夠?qū)碜圆煌瑲v史時期和不同文化的非小說類紀實作品和文學文本提出他們的思想和看法,作出自己的評價。
熟悉反映各個時期對人們有重大影響的某些眾所周知的神話和文學主題(作品)。
能夠?qū)⒄Z言結(jié)構(gòu)和語言使用的基本規(guī)則付諸應用,能意識到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差別。
能夠從圖書館和數(shù)據(jù)庫獲得信息和知識,并對此作出評價,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夠用計算機寫作和交流。
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要和選擇的學習定向在瑞典語學科某一領(lǐng)域深化自己的知識。
3.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qū)英語教學大綱
英語課程的設(shè)置分4個關(guān)鍵階段提出目標要求:
1階段
57歲
12年級
2階段
711歲
36年級
3階段
1114歲
79年級
4階段
1416歲
1011年級
學習大綱從說與聽、閱讀、寫作3個部分提出學習要求。
每個部分從范圍、主要技能、標準英語語言學習3個方面提出要求。
英語學科規(guī)定了8級水平標準(外加特殊表現(xiàn)級),分別描述學力水平的具體表現(xiàn)。
4.韓國的高中母語課程
韓國自1954年至1997年,連續(xù)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韓國的高中課程類型大體有三種:普通高中(主要任務是向高等教育機構(gòu)輸送生源);職業(yè)高中;將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并設(shè)的綜合高中。此外,還有藝術(shù)高中、體育高中、科學高中等。各種高中的課程有所不同。
韓國的國民共同基本課程設(shè)定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具有一貫性的課程體系。國民共同基本課程體系分為:學科課程、特別活動和能力培養(yǎng)活動三個領(lǐng)域。高中一年級的學科課程有10門,國語、外語、數(shù)學三門的學時相等。能力培養(yǎng)活動可以是學科特別活動的補充和深化。特別活動由自治活動、適應活動、開發(fā)活動、服務活動、例行活動組成。
高中二、三年級則實施以選修為中心的一般高中課程,建立了以選修課目為主的課程體例。高中二、三年級的選修領(lǐng)域有8個(語文、數(shù)理、外語、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實業(yè)、藝能體能),其中語文領(lǐng)域有:國語1、2、3、4,作文,書法,漢文1、2,韓國古典文學,韓國現(xiàn)代文學1、2,世界文學1、2等。
高中二、三年級的選修科目分為指定選修和自由選修兩種。在高二、三年級總課時數(shù)中,由市、道教育廳指定的選修科目占30%,由學校指定的占20%左右。自由選修約占總課時的50%,學生按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出路自由選修。
韓國的國語作為基本學科,其教育內(nèi)容由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國語知識與文化六個領(lǐng)域組成。具體目標是:
l熟悉有關(guān)語言活動和語言文化的基本知識,能在多樣的國語使用環(huán)境中靈活運用;
l能熟練、正確、有效地使用國語的原理,能批判性地理解多種國語類型的過程與資料,把思想和情感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來;
l培養(yǎng)對國語的興趣,能不斷地探求國語現(xiàn)象,為國語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國語文化做出貢獻。
在高二、高三的選修課程中有國語生活、演講、讀書、作文、文法、文學等課程。
國語生活:旨在學習國語的基礎(chǔ)上,擴展國語使用的實踐能力。主要內(nèi)容有國語與我們的生活、國語生活的實踐、國語生活與國語精神三個方面;
演講:演講的本質(zhì)、演講的原理、演講的態(tài)度;
讀書:讀書的本質(zhì)、讀書的原理、讀書的態(tài)度;
作文:作文的本質(zhì)、作文的原理、作文的態(tài)度;
文法:語言與國語、國語常識、國語修辭;
文學:文學的本質(zhì)、文學的需要與創(chuàng)造、文學與文化、文學價值化與態(tài)度。
小編推薦
制定國家課程標準的思路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制定國家課程標準的思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基礎(chǔ)教育課程標準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態(tài)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課程的性質(zhì)、任務以及課程內(nèi)容的框架和要點,既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chǔ),也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評估考試的依據(jù)。
二、制定國家課程標準,應根據(jù)基礎(chǔ)教育的任務、教育基本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考慮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質(zhì)。要結(jié)合各門類課程特點,滲透對學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方面的要求。制定課程標準,還要高度重視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和其他高新技術(shù)對于教育的深刻影響,兼顧課程內(nèi)容和實施手段的同步創(chuàng)新。
三、制定基礎(chǔ)教育三個學段的國家課程標準的原則分別是:
1.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原則:幼兒教育是基礎(chǔ)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園應依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堅持保教結(jié)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qū)密切配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健康發(fā)育,在幸福的童年生活中,實現(xiàn)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2.制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的原則: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應體現(xiàn)普及性、基礎(chǔ)性和發(fā)展性。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為每個適齡少年兒童提供的基礎(chǔ)的教育,其課程應面向每一個學生,其標準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達到的。要進一步增強農(nóng)村特別是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的課程與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適應性。課程內(nèi)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chǔ)的,不能被任意擴大、拔高。課程應具有發(fā)展性,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應適應兒童發(fā)展的不同需要,給學生全面、豐富的發(fā)展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學生自主、多樣、持續(xù)地發(fā)展。
3.制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原則:普通高中教育要為學生具備進入學習化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打基礎(chǔ);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礎(chǔ);為學生具備面對社會就業(yè)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打基礎(chǔ)。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在水平上應有層次性,在科目種類上應多樣化,具有選擇性,以保證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fā)展的機會。
4.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應對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實施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補償其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們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掌握初步的勞動技能,為他們適應社會,自立、自強奠定基礎(chǔ)。
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4~95頁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每次都能除盡)的運算規(guī)律,學會應用這種運算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以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并且學會了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乘、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2.教學連除的運算規(guī)律。
(1)教學第94頁的應用題。
出示題目,讀題。
指名學生口述解題的算式,老師板書算式和結(jié)果
提問:這種算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問:求每個熱水瓶售價多少元,還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樣列式?
指名學生口述第二種解法的算式,老師板書算式和結(jié)果。
這兩種算法都是求的什么問題?所以兩種算法的結(jié)果怎樣?兩個算式有什么關(guān)系?[板書:840÷5÷12=840÷(5x12)]
提問:840除以5再除以12,等于840除以什么?
(2)題組的計算、比較。
用小黑板出示第94頁下面的三個題組。
請大家在課本上把這幾道算式計算一下,看看每組里的兩個算式的結(jié)果有什么關(guān)系,在o里填上適當?shù)姆枴?/p>
讓學生口答練習結(jié)果,老師在o里板書等號。
提問:第一組里,90除以3再除以2,等于90除以什么?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3)歸納運算規(guī)律。
在這三組算式里,每組算式之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老師總結(jié)運算規(guī)律,讓學生看課本上的結(jié)語讀一讀。
(4)根據(jù)規(guī)律填空。
小黑板出示“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結(jié)合提問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說明:應用連除的這一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教學簡便算法。
(1)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問:這道題里兩個除數(shù)8和5的積是多少?根據(jù)剛才學習的連除的運算規(guī)律,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根據(jù)這樣想的過程,例1可以怎樣算?(板書簡便算法的計算過程。)
誰再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小結(jié):這道連除的題,兩個除數(shù)8和5的積是40,用40除360可以用口算,這樣算比較簡便。
(2)做“練一練”第2題第一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3)計算360÷(9x5)。
出示題目。
提問:這道題先算乘法會簡便嗎?這里用360先除以幾可以用口算?想一想,把剛才的規(guī)律反過來應用,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用簡便方法怎樣算,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老師板書計算過程。
追問:用簡便算法這道迂是怎樣想的?
指出:這道題和上面的題正好相反。根據(jù)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等于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這兩個數(shù)。在360除以9和5的積中,360除以9再除以5都可以用口算,所以先用360除以9得40,再除以5得8,這樣算比較簡便。
(4)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除數(shù)35可以看做哪兩個數(shù)的積?這個算式可以寫成280除以哪兩個數(shù)的積?
板書成: 280÷35
=280÷(7x 5)
現(xiàn)在你能看出怎樣算比較簡便嗎?(板書計算過程)
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
追問: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小結(jié):例2的計算是把除數(shù)改寫成兩個一位數(shù),用連除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所以,當兩個數(shù)相除時,如果可以把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的積,反過來應用連除的運算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我們就可以像例2這樣用簡便方法計算。
(5)做“練一練”第2題第二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jié)合提問學生每道題是怎樣想的。并結(jié)合第1小題
提問:為什么先除以9再除以5計算可以簡便?與先除以5再除以9比較,哪一種簡便?結(jié)合學生回答指出:把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相乘后,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看先除以幾再除以幾簡便,就用這種簡便的方法算。
二、課堂練習
1.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的乘、除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應用了什么運算規(guī)律?例1是怎樣應用這個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的?(把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改成一個數(shù)除以這兩個除數(shù)的積來計算。)例2是怎樣應用這個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的?(先把除數(shù)看成兩個數(shù)相乘的積,反過來應用規(guī)律,把除數(shù)改寫成兩個一位數(shù)連除來計算)
2.練習十九第1題第一行。
學生口答簡便計算過程,老師板書。結(jié)合計算提問學生:為什么要這樣算?這樣算的根據(jù)是什么?
3.練習十九第2題。
小黑板出示,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道,做在練習本上。
提問:第(1)題里三道題的得數(shù)相同嗎?為什么會相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2)題里三道題的得數(shù)相同嗎?為什么會相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小結(jié):兩個數(shù)相除,有時候可以把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的積,用連除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把除數(shù)改寫成兩個一位數(shù)連除時,怎樣除簡便就怎樣計算。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1題第二行,第3、4題。
讓語文味濃一些,再濃一些──我教《白鵝》
一、享受積累,學字學詞
1、我教鵝字:
師:同學們注意這個鵝(鵞)字,我在上,鳥在下,好像人騎在鳥的身上,這樣對鳥很不尊重,人和鳥應該是平等的。這種寫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廢除,規(guī)范的寫法是這樣的,請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
師生共寫鵝字。
(關(guān)于這個鵝字,教材中已指出:鵞是鵝的另一種寫法,現(xiàn)已廢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寫好規(guī)范字,我愿意這樣解讀異體字──不是嘩眾取寵,而是想讓學生在學會規(guī)范寫字的同時,享受漢字所特有的文化情趣,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漢字,親近母語,親近語文。)
2、我教凈角:
師:知道什么是凈角嗎?凈角是京劇里的一個行當,也叫花臉。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說話聲音很大的男子。(出示凈角臉譜)這就是凈角的臉譜,濃重的色彩,夸張的畫面,是我們的國粹之一,喜歡嗎?
(對于教學中的知識點,教師必要的講解是不可缺少的。針對知識點的講解策略卻不盡相同,然而,既然是一個知識點,就應該抓住它并生發(fā)開來,盡力展示這一知識點所隱含著的文化內(nèi)涵。詞語凈角的教學,既有色彩、形狀的視覺詮釋,又有京韻十足的聲音傳遞,再加上情感、態(tài)度的文化注解,相信這個詞語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我教三眼一板:
三眼一板是描寫鵝吃飯這一部分的靈魂詞語,是作者豐子愷活用詞語一板三眼而來。先生旨在通過運用這一詞語,來揭示鵝吃飯的刻板、可笑、不懂變通。然而對于當今的孩子來說,單獨理解這個詞語,就有困難。那么,感受又談何容易呢?教學時,我采用了避難就易、層層感悟的方法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
師:鵝的吃飯更有趣,同學們趕快讀一讀,看看它是怎么吃飯的。
相機出示:
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讓大家都知道鵝吃了哪幾樣食物?
(生讀)
師:誰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讓大家聽出鵝吃飯的順序?
師:鵝吃的東西能少嗎?這種吃飯順序能打亂嗎?這種吃飯方法就是──
師板書:
三眼一板
師: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劇里的一種板式,就像我們音樂課上的四四拍,同學們會打嗎?
(師生打節(jié)拍)
師:多有趣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鵝這有趣的吃飯方法。
(這一詞語的處理,深入淺出,學生興致高,教學效果也較理想。閱讀教學過程中,重點字、詞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要有一個過程,我這樣做,是否是尊重了學情,尊重了學生,尊重了課堂?我思索并實踐著。)
二、享受朗讀,培養(yǎng)語感
1、我教大模大樣凈角出場: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出示:
鵝的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師指名讀,學生讀得一般。)
師:看來大家還未見過凈角出場吧,相信看過之后一定會讀得更好。
(課件演示凈角出場)
師:看到了嗎?你對凈角出場想說些什么?
(學生談觀后感)
師:真會看,鵝就像他這樣走路的,讓我們再看一遍。
(課件再次演示)
師:跟鴨子走路一樣嗎?我把鴨子請出來,讀出它們的不同。
學生再讀,繪聲繪色。
(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講出來的,是學生自讀自悟的結(jié)果。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啟發(fā),可能講得少了,但學生的語感卻能夠在反復對比的讀書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留出時間,讓學生思、悟,留出時間讓學生享受朗讀。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受,語感也自然會流露于學生惟妙惟肖的誦讀聲中。)
2、我教狗偷鵝食:
師:正是這樣三眼一板的吃飯方法,我們的鵝老爺才為我們上演了這樣一幕──
出示:
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老爺?shù)钠饪湛杖缫病?/p>
生讀。
師:(有學生舉手)等等,他發(fā)現(xiàn)了問題,說說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生:我發(fā)現(xiàn)鵝老爺被換成白鵝了。
師:白鵝和鵝老爺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白鵝讓人感覺不到鵝的高傲,鵝老爺可以讓人知道它高傲。
生:如果換成白鵝就不知道它有多威風了。
師:鵝老爺多有派頭啊,看來不能換。好,就讓我們把鵝老爺上演的這一幕讀出來吧,看誰能讀成一幅會動的畫面。
(生練讀)
師:可以試試了嗎?誰來讀?
(生讀到窺伺處)
師:窺伺是偷著看,你這么大聲鵝就會發(fā)現(xiàn)的。
(生小聲讀)
師:太慢了,你這也太慢了,哪能吃上飯啊?
(生加快讀)
師:(范讀)揚──長──而──去,多得意啊!
生:揚長而去空空如也!
(鼓掌)
師:聽你這樣一讀我也想讀,請大家看著我讀。
(老師繪聲繪色地讀,博得陣陣掌聲。)
師:有趣嗎,可以這樣讀一讀嗎?
(生聲情并茂的讀書博得陣陣掌聲。)
(基于對前一部分教學過程中品詞析句的方法領(lǐng)會和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shè)計尤為簡單,讓讀凸顯課堂,以讀代講,層層推進:一讀,比較白鵝和鵝老爺表達效果的不同,給讀定個基調(diào);二讀,對比鵝、狗的不同表現(xiàn),給讀增添情趣;三讀,教師示范,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讀更有激情;四讀,學生展示,享受朗讀,讓讀更具魅力。)
三、享受感悟,訓練表達
我教一句話:
師:同學們,讀完課文之后,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自由表達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
師:其實文中用了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這句話是──
生:(齊)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聰明的孩子可以把這個句子讀成一個詞語。
生:(齊)高傲。
師:同學們,難怪作者愿意像堂倌一樣不勝其煩地伺候這位鵝老爺,他喜歡這白鵝嗎?那你怎么來讀這一句話呢?
出示: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受,還是這一個句子,學生卻讀出了白鵝的有趣和可愛,把高傲中所隱含的內(nèi)容讀了出來,披文入情,從而把薄書讀厚。同一個句子,讀出不同的味道,這是否是尊重了個體差異?是否是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這是不是朗讀所帶給孩子們的讀書樂趣呢?)
四、課外續(xù)讀
師:這么令人喜愛、如此有趣的家伙,誰能把它忘了呢?難怪作者在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這樣寫道(課件出示):我的房子要賣掉的前幾天,我把這白鵝送給了遠方的友人,在送出的幾天之內(nèi),我感覺與一個朋友訣別了,心中十分留戀
師:他在留戀什么呢?請同學們課后認真思考。
(如果課堂還在繼續(xù),相信學生知道他在留戀什么,這樣的課外續(xù)讀既是對文本的回歸,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加深印象,把文字內(nèi)化成鮮活的形象,留于學生心中,又是對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整節(jié)課的教學在讀、思、悟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了語言,培養(yǎng)了語感,訓練了表達。整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乳交融的。真讀書學語言重情趣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我想:這樣的課堂是真正帶領(lǐng)學生享受了語言,親近了文本,也是學生期待的課堂。)
《乘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教學設(shè)計
一、目的要求、意圖、教法。
1、設(shè)計意圖。貫徹新“課標”的過程目標。即重視“過程與方法”。在探究“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雙基”的同時學習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為以后學習探索運算定律性質(zhì)等建立一種探究的模式
2、教學方法。以題導向,在練中學習和探索。組織學生通過“計算”、“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尋找規(guī)律。
3、雙基要求。使學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簡計算便”的規(guī)律。能正確進行乘法的一些簡便計算,并能識別乘法題是否可用簡便算。
4、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5、、主板書設(shè)計。(略)
二、教學過程。
1、計算(板書中一題)。
⑴讓學生計算完后,說出1題中左右兩邊的算式有什么關(guān)系,師用等號連結(jié)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
⑵師:想想1題中左右兩邊的算式,再看看2題中左右兩邊的算式有何關(guān)系?——生完成2題。
⑶師:再想想看看上題相等算式的特點,自編幾組合符上面規(guī)律的算式?!瓿?題。學生做后讓其口述,師板書幾組。
⑷師:從上面的聯(lián)系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獨立思考,想自己要說的話?!寣W生試說(可能不成功)——學生分小組討論。(可能還不成功)。
師:“我們可先看左邊算式,是什么形式?(一個數(shù)乘兩個數(shù))再看右邊是什么形式?(第一個數(shù)乘這兩個數(shù)的積)。怎樣連起來組成一句完整的話呢?——學生再說“規(guī)律”。
師:我們往往記不住“規(guī)律”,為了方便記憶,能否用符號來表示這個規(guī)律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規(guī)律——師用符號板書。
2、驗證。
⑴師:剛才我們探索的規(guī)律是從一些特別的算式來觀察的,它是否與生活實際一致。我們可驗證一下。
⑵學生獨立用兩種方法解答板書中第二題。(此題也可由學生自編)。
⑶讓學生口述解答過程,教師板書,再讓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和得數(shù),說明剛才的規(guī)律完全合符生活實際。
3、應用。
⑴學生試做板書中三題。
⑵學生試說理由,同時體會“簡算”的樂趣。
4、小結(jié)學習方法。
⑴師:本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怎樣學習的?——學生發(fā)言,教師手指板書過程指導學生小結(jié),隨著學生發(fā)言教師逐步并板書“計算 、 觀察思考、 找規(guī)律、 驗證、 應用”。
⑵師: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學習中注意用這種方法去學習數(shù)學規(guī)律。
5、練習,
⑴先觀察再計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對比(略)
6、作業(yè)(略)
蘇教版數(shù)學一下:《多一些,少一些》教學反思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數(shù)學一下:《多一些,少一些》教學反思”,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利用猜想的情景引入新課,為新知識作鋪墊,通過數(shù)的變化,讓學生明確數(shù)目增大,比較結(jié)果也會變化。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我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積極學習氣氛活躍,用詞也很準確??傊胄抡n階段達到良好效果。
2、在例題探討過程中(比較三所學校的學生人數(shù)),首先教師應以平等的意識,寬容的心胸接納學生,親切地和學生說話。比較多少,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數(shù)相比,所用詞也會不同。應啟發(fā)學生用哪個詞描述更為合適?那就要采用充分讓學生討論,達成一致,用多得多比較恰當。所以90比40應該多得多,80比65才應該是多一些。
3、在例題的拓展中,學生舉手非?;钴S,都想把表現(xiàn)自己,我忍不住多提問了幾位學生。其實要讓學生用同桌或前后相互說一說,提問形式畢竟有它的局限性,達不到人人參與。
4、學生對超市里一些商品根本不知道實際價錢,缺乏感性認識,課中有這種練習建議:應適當修改。猜一猜的練習形式很好,如果學生猜不中時,老師就采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提示,讓學生逐步調(diào)整。也可以學生之間互相猜一猜,效果更好。
5、本課教學設(shè)計尊重學生合理的選擇,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發(fā)生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2)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0頁例3、例4和“練一練”,練習十四第4~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學會—個數(shù)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數(shù)稍小一點的數(shù)的簡便算法,能按簡便算法正確計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比較、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39十102= 458+203=
230—102= 500—203=
指名學生口答過程,老師板書。選擇兩道題,讓學生說明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里的第二個加數(shù)或者減數(shù)有什么特點?用簡便算法時,都是把它看做怎樣的數(shù)計算的?
指出:在計算加、減法的時候,如果加數(shù)或減數(shù)接近整十、整百數(shù),就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shù),這樣計算起來就比較簡便。
2.下面各組算式里哪個得數(shù)大?為什么?
264+98 135+297 351——96 516——397
264+100 135十300 351——100 516——400
提問:每組里哪道題的加數(shù)或減數(shù)接近整百數(shù)?哪道題計算可以用口算?能不能像前面復習第1題那樣把接近整百的數(shù)先看做整百數(shù),用簡便方法來計算呢?
(評析:這里通過題組比較,一方面使學生應用和、差的變化規(guī)
律判斷,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例題時分析、推理,理解簡便算法的算
理;另一方面,通過比較,也便于學生聯(lián)想到可以把每組第l小題
里的加數(shù)或減數(shù)先看做整百數(shù)來計算。緊接著的提問便是在對比
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的特點,聯(lián)想起按前面復習的方法計
算,使復習和新課緊密聯(lián)系,有利于引導學生思維。)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例3:現(xiàn)在我們看第一組里的第1小題。+98)
(板書:264
(2)提問:怎樣算比較簡便?(板書:264+100)加上100后比原來的得數(shù)大了還是小了?怎么辦?(板書:一2;并在整個算式前板書:=)
你能說一說264+98=264+100—2是怎樣想的嗎?
結(jié)果是多少?(板書得數(shù))
(3)小結(jié):這道題把98看做100來加,多加了2,所以要減去2。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135+297:第二組的第1小題怎樣算比較簡便?(板書:135+297)
(2)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口答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誰來說一說,用簡便方法計算是怎樣想的?
(3)小結(jié):如果一個加數(shù)接近整十、整百的數(shù),又比整十、整百
數(shù)稍小一點,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數(shù)加,然后多加了幾就減幾。
3.教學例4。
(1…)出示例4:第三組第一小題用簡便算法要怎樣想,怎樣算呢?(板書:351—96)
(2)指名學生口答出先看做100減。(板書:=351一100)減去100后比原來的得數(shù)是大了還是小了?怎么辦?(板書:+4)
追問:為什么減去100后要加上47
結(jié)果是多少?(板書得數(shù))
(3)小結(jié):把96看做100減,多減去了4,所以再加上4。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516—397:第四組第一小題用簡便方法怎樣算,你知道嗎?
(2)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
提問:這樣做的時候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加上37
(3)小結(jié):如果減數(shù)接近整十、整百的數(shù)又稍小一點,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shù)減,然后看多減了幾就加上幾。
5.對比。
提問:例3和例4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不一樣?
指出:例3和例4里都是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數(shù)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shù),然后看如果多加了幾就要減去幾,如果多減了幾就要加上幾。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l題。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提問:第一行為什么要減去后面的幾,第二行卻要加上后面的幾?
2.練習十四第4題。
用小黑板出示,說明要求,讓學生做在課本上。
讓學生口答練習情況,老師板書。要求學生說明是怎樣想的。
3.“練一練”第2題。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選擇兩道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nèi)容?(板書課題)當一個數(shù)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點的數(shù)時,用簡便算法要怎樣想?
強調(diào):當加數(shù)或減數(shù)接近整十、整百數(shù)又稍小一點的時候,可以用簡便算法,就是先把這個加數(shù)或減數(shù)看做整十、整百數(shù)計算,但要注意,多加了的要減去,多減去的要加上。
五、課堂作業(yè):第5、6題。
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的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38頁例1、例2、例3,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引導學生掌握加、減的一些簡便算法,并且理解算理。
2.發(fā)展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并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一個數(shù)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數(shù)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一個數(shù)減去接近整百、整十數(shù)的簡便算法的算理。(多減幾要加上幾)
[評析: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制定的恰當而具體,說明教師對教材把握得準、吃得透。]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遷移法,滲透學法指導。
學 法:觀察、比較、歸納。
教學用具:卡片、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復舊引新.
(l)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問:78接近哪個整十數(shù)?78=80-( )? 87等于幾十減幾?99接近多少?等于一百減幾?仿照前三題,想一想后兩題怎樣填?
(2)觀察兩組算式,想一想,哪一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一組:215+70 第二組:215+69
143+100 143+98
475-200 475-199
387-300 387-298
啟發(fā)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看一看這組的加數(shù),減數(shù)有什么特點?(不是整十、整百的,但接近整十、整百)
[評析: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精心設(shè)計復習內(nèi)容進行輔墊,減緩知識坡度,為學生學習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師:在計算加、減法的時候,如果加數(shù)或減數(shù)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數(shù),把它們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數(shù),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出示例1:113+59
(1)找一找算式中哪個加數(shù)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數(shù)?(59)(板書:找)
(2)想一想,可把59看作多少計算比較簡便?看作60以后,113+60的結(jié)果比原題怎樣?為什么會多1?(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多加l)
多加1,要想得到原題的結(jié)果應該怎樣?生答師板書:多加1要減l
(3)想好簡算方法后,接下來應干什么?(板書:算)
請一名學生把簡算方法完整的敘述一遍。
113+59=113+60-1=172
告訴學生中間一步是思考過程一定要寫出來。
小結(jié):剛才我們做的這道題實際上就是按照找→想→算這三步進行的。"找"就是找算式中哪個加數(shù)是接近整十的數(shù),"想"就是想它的簡算方法是什么,(多加1要減1)想好方法后,就可以進行計"算"。
[評析:通過這部分教學,指導學生簡算方法圍繞找→想→算三步進行,使學生明理知法,提高了計算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用轉(zhuǎn)化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如果加69應看作多少?加79呢?加99呢?
師:下面我們就學習加數(shù)是接近整百數(shù)的簡便算法。
(二)出示例2: 276+98
(1)讓學生討論這一題的簡便算法。指名回答。276+98=276+100-2=374
(2)為什么加上100又減2?(啟發(fā)學生回答,多加2要減2,師板書)
(3)如果把98改成97應怎樣計算,讓學生試一試。
276+97=276+100-3=373
(4)為什么減去3?學生答,師板書:(多加3要減3)
[評析:讓學生嘗試計算,并進行學法指導,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的目的。]
(三)師小結(jié):當加數(shù)是接近整十、整百數(shù)時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用一句話概括出加法簡便算法的規(guī)律:多加幾要減幾(師板書)
做簡便計算都是圍繞找→想→算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找"就是找算式中哪個加數(shù)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數(shù),"想"就是想它的簡算方法:"多加幾要減幾",想好后就可以進行"算"。下面按這三步計算兩道題。
試一試,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74+198=74+200○□=□
(四)減法中能用簡便算法嗎?(實際也可按照找→想→算這三步進行)
出示例3165-97
(1)找一找:這個算式中哪個數(shù)接近整十或整百?
看作多少計算比較簡便?(97看作100)
(2)想一想:看作100以后,是多減了,還是少減了?多減了幾?多減3,要想得到原題結(jié)果應該怎樣?師板書:多減3要加3。
(3)算一算:165-97=165-100+3=68
(4)如果多減2,怎樣才能得到原題結(jié)果?多減1呢?
師板書:多減2要加2,多減1要加1
(5)想一想:165-100+1的原題應是165-( )
(6)小結(jié):減數(shù)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數(shù)怎樣計算比較簡便?用一句話概括出減法簡便計算的規(guī)律?師板書:多減幾要加幾。
減法簡算也應圍繞找→想-算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五)看書質(zhì)疑
完成第38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看卡片填空。
例:+198看作(加200減2)
+88看作( )
-99看作( )
+297看作( )
-297看作( )
(2)判斷下列簡便算法是否正確。(用手勢判斷)
a:127+59=127+60-1
b:99+45=45+100-1
c:243-98=243-100-2
d:86+97=86+100-3
e:121-89=121-100-11
(3)選擇最簡便的算法。
a 86+89
(1)86+80+9 (2)89+90-4 (3)86+90-1
b:198+84
(1)198+80+4 (2)84+200-2 (3)198+90-6
c:115-99
(1)115-90+9 (2)115-100-1 (3)115-100+1
[評析:以上三組練習形式活潑,重點突出,達到了鞏固強化的目的。]
(4)想一想、填一填。
432-( )=432-200+2
376+( )=376+400-3
( )+277=277+100-4
522-( )=522-300+ll
[評析:本組練習的設(shè)計,巧妙地運用了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
(5)比一比,誰找的簡便算法最多。
197+98 98+299
[評析:本組練習的設(shè)計,使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得到了升華,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揮智能的機會。]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在計算加減法時,如果加數(shù)或減數(shù)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數(shù),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加法簡便計算的規(guī)律是什么?減法簡便計算的規(guī)律是什么?應圍繞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評析:本節(jié)內(nèi)容學完后,為給學生一個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老師采用問答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總結(jié)]
[總評:教學目的明確,思路清晰,環(huán)環(huán)緊扣,在知識教學中,重算理,抓過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按照"找、想、算"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效果顯著。]
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1)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8~69頁減法的一條運算規(guī)律及其應用(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的運算規(guī)律,學會應用這種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的思維能力,以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課。剛才我們用簡便方法,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板書課題)通過學習,要能步認識減法運算中的一些規(guī)律,并能應用這些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
(1)教學第68頁的應用題。
出示題目,讀題。
指名學生口答解題算式,老師板書一種方法的算式和結(jié)果。
提問:第一種算法是怎樣想的?求還剩多少米,還可以怎樣算?(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和結(jié)果)
第二種算法又是怎樣想的?
這兩種算法都是求的什么問題?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
實際上就是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什么?所以兩種算法的結(jié)果怎樣?說明哪兩個式子相等?[板書: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問:從360里減去87和113這兩個數(shù),等于從360里減去什么?
(2)題組的計算、比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頁下面的題組。
請大家在課本上把這幾道算式計算一下,看看每組里的兩個算式的結(jié)果有什么關(guān)系,在o里填上適當?shù)姆枴?/p>
讓學生口答練習結(jié)果,老師在o里板書等號。
提問:從第一組兩個算式里可以看出從30里減去4和6兩個數(shù),等于從30里減去什么?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3)歸納運算規(guī)律。
在這三組算式里,每組算式之間都有什么共同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總結(jié)出運算規(guī)律,并讓學生看課本上的結(jié)語讀一讀。
(4)根據(jù)規(guī)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問:前兩題為什么o里都填加號?第三、四題為什么o里都填減號?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說明:應用這一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教學簡便算法。
(1)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問:這道題里兩個減數(shù)可以湊成怎樣的數(shù)?根據(jù)剛才學習的減法運算規(guī)律,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誰再來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可以怎樣想?
按照這樣想的過程,黑板上的題怎樣算?(板書簡便算法的計算過程)
小結(jié):例1里兩個減數(shù)可以湊成整百數(shù),就先求出兩個減數(shù)的和200,再從724里減去這兩個減數(shù)的和。這樣算比較簡便。
(2)計算724——(224+30)。
出示題目。
提問:這道題是724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大家看一看這三個數(shù),先算加法會簡便嗎?你發(fā)現(xiàn)從724里先減去哪個數(shù)比較簡便?為
什么?接下來再怎樣算?為什么還要用減法減去307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怎樣計算?(老師板書計算過程)
板書時結(jié)合提問: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說明這是把剛才的規(guī)律反過來應用。
小結(jié):這道題是一個數(sh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由于724減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guī)律,從724里先減去224,再減去30。這樣算比較簡便。
(評析:這里補充了這一類型的練習題進行講解,不僅使學生認識這一運算規(guī)律還可以反過來應用,加深了對這一規(guī)律的理解,還可以為下面例2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進一步領(lǐng)會和掌握應用這一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的關(guān)鍵。)
(3)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減數(shù)301接近幾百?可以看做哪兩個數(shù)的和?這樣,400—301就可以寫成400減去哪兩個數(shù)的和?[板書:=400一(300+1)]現(xiàn)在你能看出怎樣算比較簡便嗎?(板書計算過程)
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
追問:這里是怎樣用剛才學到的規(guī)律的?(反過來用)
小結(jié):當減數(shù)接近整百數(shù)又比整百數(shù)稍大一點時,可以把它看成是幾百加幾的和,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guī)律,先減去幾百,再減去幾,這樣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左邊兩題的連減題,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指名兩人板演右邊兩題,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3)提問:這里四道題的簡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樣的數(shù)?
指出:這里應用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簡便計算,關(guān)鍵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數(shù)再減。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數(shù),就可以應用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1)題里兩道算式結(jié)果是不是相同?第(2)題呢?這說明了什么?
第(1)題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第(2)題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下面一個算式的計算為什么不簡便?(兩個數(shù)的和不是整百數(shù))
你能看出這樣的題在什么情況下就可以用簡便方法算嗎?(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數(shù)以后再減)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學習的減法運算的規(guī)律是什么?應用這個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時,關(guān)鍵要看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2、3題。
三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13、花鐘(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課文按照“歸納現(xiàn)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讀懂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濕度、密切、關(guān)系、嬌嫩、適宜、適應、昆蟲、傳播、植物學家、修建、陸續(xù)、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都喜歡鮮花,因為它裝扮了我們的世界,但你是否留意過鮮花的開放?今天我們學習課文《花鐘》,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花的?
板書課題:13、花鐘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借助拼音,學習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
2、思考課文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三、檢查學生閱讀
1、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凌晨薔薇綻開怒放暮色曇花干燥灼傷淡雅花蕾昆蟲吻合花圃大致傳播修建陸續(xù)
2、積累詞語
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留心觀察欣然怒放曇花一現(xiàn)
3、與同學交流,怎樣記憶課文中的生字。并相互聽讀詞語,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熟讀課文,說說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各種花開花的時間不同。
第二自然段: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植物學家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的巧妙運用。
五、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新詞
1.認讀生字、新詞卡片。
2.聽寫生字新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歸納現(xiàn)象
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牽?;ù灯鹆俗仙男±?/p>
薔薇_________________
睡蓮__________________
萬瘦菊_________________
煙草花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__
曇花_________________
議一議:作者描述花的開放,用的句式有什么不同?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感悟它的美。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思考: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
同學交流::通過讀書,你找到了答案了嗎?
集體交流:你還知道哪些植物開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揭示原因: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鐘制作的巧妙
回顧全文,說說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做法妙在哪里?
齊讀課文,讀出對修建奇妙花鐘的贊嘆。
三、交流感想:
你從這位植物學家身上學到了什么?
四、課外擴展:
1.自制花鐘。學習花鐘的方法,仔細觀察周圍的植物,記錄它們開花的時間,按它們開花時間的先后順序,把植物的名稱記錄在自畫的鐘面上。并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這些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2.根據(jù)學校周圍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觀察,并記錄好觀察日記,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4、蜜蜂(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
學習這篇課文,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jié)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生字詞,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一課我們通過學習了解了植物的奇妙,今天我們走進昆蟲的世界,去了解昆蟲的奧秘。板書課題:14、蜜蜂
讀題,了解蜜蜂嗎?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
1、閱讀課文(可以找同學一起讀),遇到生字做上記號,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1)認讀生字詞(集體讀,個人讀,開火車讀)
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
(2)指導理解詞語
試驗: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和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范圍內(nèi)試用或試作。
證實:證明其確實。
推測:根據(jù)已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迷失:弄來清(方向),走錯(道路)。
本能:人類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本領(lǐng)。
三、再讀課文。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段講了什么?與同學交流。
四、抄寫本課生字詞。
1、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讀一讀,口頭組詞。
3、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認讀生字詞。
二、分段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第一自然段:
“聽說”了什么?我想做什么試驗?為什么要做試驗?
這段講了作者做試驗的目的。體現(xiàn)作者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找出關(guān)鍵的詞句來。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是你,你將怎樣做這個試驗?
這段講了做者做試驗的方法和推測。
3、第三自然段:
我是怎樣推測的?推測是什么意思?蜜蜂有幾只回來了,是什么時間嗎?
這段寫了作者的觀察的推測,試驗的最初結(jié)果。
4、第四自然段:
這段寫了什么?
這段寫了作者對蜜蜂飛行時間的分析,說明蜜蜂飛行速度很快。
5、第五自然段:
蜜蜂都飛回來了嗎?
這段寫了作者對試驗的觀察,發(fā)現(xiàn)蜜蜂飛回來了。
6、第六自然段:
蜜蜂靠什么飛回來的?
這一段寫了試驗的結(jié)果。
三、思考:
1、課文寫了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他分了幾步來做?我們按作者的試驗過程,給課文重新分分段怎樣分?
(可分三個部分:說明做試驗的目的;做試驗的過程;對試驗的結(jié)論。)
2、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是怎樣得出來的?
(作者通過觀察與推測得出試驗的結(jié)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3、課文體現(xiàn)了作者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科學態(tài)度,你從哪些詞句能看出來?
(課文中用了“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xiàn)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質(zhì)。)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讀讀課后“資料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進一步了解有關(guān)蜜蜂的知識。
15、玩出了名堂(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fā)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在不經(jīng)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fā)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diào)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四、【教學準備】
實物顯微鏡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察實物顯微鏡,說說它有哪些用途。問:知道顯微鏡是誰發(fā)明的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列文虎克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這一過程的,板書課題。(15、玩出了名堂)
二、閱讀課文
1、邊讀邊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想想課文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什么名堂?
3、讀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
三、檢查學生閱讀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diào)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固定、皇家學會、俄國
2、比一比,組詞。
鏡()閱()拜()固()
境()聞()湃()古()
看kàn(看見)磨mó(磨刀)調(diào)tiáo(調(diào)節(jié))待dài(期待)
看kān(看守)磨mò(磨坊)調(diào)diào(調(diào)查)待dāi(待會兒)
四、再讀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nèi)容。
五、練習寫字。
正確書寫本課要求書寫的12個生字及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認讀本課生字詞。
二、指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第一自然段
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如何看待這問題?
這段寫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是在玩耍中產(chǎn)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
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做放大鏡。
3、第四自然段
列文虎克再一次玩放大鏡,是怎樣玩的?發(fā)明了什么?
列文虎克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fā)明了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世界。
4、第五自然段
這段寫了什么?
寫了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對人類的貢獻之大,轟動了世界。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交流討論:
1、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他的工作是什么?他是怎樣玩鏡片的?
2、列文虎克是怎樣做成顯微鏡的?他用顯微鏡看到了什么?
3、“小人國”“居民”“玩具”為什么用上引號?
4、讀一讀課后的資料袋。
5、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四、小結(ji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知識就在我們的玩耍之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你也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三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三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三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fā)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wèi)、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zhàn)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閱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jié)果往往就不一樣。第七組課文講述了幾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先讓我們來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板書課題,讀題。
理解: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如矛頭、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集合——①許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學已經(jīng)在操場集合了。②匯集:集合各種材料,加以分析。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
二、閱讀課文。
1、與同學一起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可分段閱讀)。
3、交流:說說自己讀課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問題。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認讀熟記:
矛máo(矛盾、矛頭)盾dùn(盾牌、金盾)
集jí(集合、集體)持chí(手持、堅持)
般bān(雨點般、一般)架jià(招架、架子)
龜guī(烏龜、海龜)攻gōng(進攻、攻擊)
炮pào(炮口、炮火)坦tǎn(坦克、坦白)
戰(zhàn)zhàn(戰(zhàn)勝、戰(zhàn)場)神shén(神威、神話)
兵bīng(士兵、當兵)退tuì(后退、退步)
2、讀一讀:
戳chuō(戳不到、戳穿)蝸wō(蝸牛、蝸居)
履lǚ(履帶、履行)
3、說說課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結(jié)構(gòu),然后寫一寫。
四、課外練習。
1、比一比,組成詞語。
矛()盾()持()
予()質(zhì)()詩()
般()架()龜()
船()駕()魚()
攻()炮()坦()
功()跑()擔()
神()兵()退()
伸()丘()腿()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讀懂本課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練習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語。
指名讀一讀課文中的生字,并口頭組詞。
二、分段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朗讀課文。
2、問題探討。
(1)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了坦克的?
我們來看看發(fā)明家的想法: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fā)明家這樣想后,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足?怎樣解決的?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p>
這樣就解決了什么問題呢?有什么優(yōu)點?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結(jié)合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你還能舉別的例子來說明嗎?這句話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優(yōu)點,根據(jù)需要,把優(yōu)點很好地集中在一起,為我所用。
3、說說課文敘述的順序。
作者按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fā)道理的順序敘述。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講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發(fā)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
三、正確朗讀課文。
四、課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詞,如“左抵右擋”“大顯神威”,再找找抄寫下來。
26、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shù)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shù)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辦事的道理;二是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shù)、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辦事的道理;
難點: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了解了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過程,今天我們學習另一篇講外國小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26、科利亞的木匣。讀題。
科利亞是人名,課文主要是寫“木匣”,讓我們讀讀課文,看看圍繞“木匣”都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讀準課文中的生字詞。
2、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學生閱讀情況。
1、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木匣手鋸臺階挖坑冰鞋
斧頭免得屋里搶走難過
當初管用敵人懂得喀山
玩意算術(shù)隨便仍然所以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shù)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shù)了5步挖出了木匣。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1、要求在朗讀中對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讀后問同學或老師。
指導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課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記錄在泡泡里,要注意畫泡泡的位置不要影響我們以后的閱讀和課本的美觀。
2、想想課文敘述的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按什么順序?qū)懀?/p>
五.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
1、說說課文中的生字結(jié)構(gòu),認真觀察田字格中字的書寫位置。
2、仿照田字格中的寫法,寫一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讀懂課文,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
個人讀,小組讀等方式。
二、課文的敘述順序。
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記敘。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問題一、科利亞什么時候埋的木匣?他為什么要埋木匣?
(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他仿照媽媽的辦法埋下了木匣。)
問題二、科利亞是怎樣仿照媽媽埋下木匣的?
(媽媽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會數(shù)到十,就從家門口向前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不著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敵人發(fā)現(xiàn)。)
問題三、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媽媽怎樣挖出了她埋下的東西?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問題四、科利亞也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嗎?
(沒有找到匣子。)
問題五、他是怎樣思考的?后來挖到他的木匣了嗎?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xiàn)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這樣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問題六、科利亞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嗎?
(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三、總結(jié)全文
科利亞通過埋木匣找木匣,明白“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想法?
四、練習鞏固。
舉一個自己經(jīng)歷的例子,說說“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27、陶罐和鐵罐(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xù)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惱怒、相提并論、理會、荒涼、驚訝、光潔、樸素、價值、興奮”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寫表現(xiàn)陶罐、鐵罐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讀熟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過《盤古開天地》是什么故事?(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學習27課《陶罐和鐵罐》(板書課題),這是一篇課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
讀題:陶罐和鐵罐
誰說說“陶罐”和“鐵罐”有什么區(qū)別?
指導:陶,部首“阝”,音序“T”,除部首還有幾畫“8畫”,注意右邊的寫法,誰來寫一寫(讓學生寫寫)。
二、讀課文,學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陶táo罐御yù廚奚xī落懦nuò弱
輕蔑miè爭辯biàn惱nǎo怒和睦m(xù)ù相處chǔ
羞恥chǐ流逝shì覆fù滅宮殿diàn
倒塌tā樸pǔ素sù喲yō
2、讀一讀課文后田字格中的字,并口頭組詞。
陶(陶罐)謙(謙虛)虛(虛心)嘴(住嘴)
惱(惱怒)怒(發(fā)怒)吵(爭吵)感(感動)
荒(荒涼)捧(捧起)樸(樸素)素(素質(zhì))
值(價值)受(難受)
3、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
奚落——譏笑;嘲笑。
懦弱——不堅強;軟弱無能。
輕蔑——輕視;看不起。
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論或看待。
和睦相處——友好地在一起,不爭吵。
羞恥——感到恥辱。
流逝——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三、讀熟課文。
與身邊的同學一起讀課文,可以相互合作分角色讀,邊讀邊體會陶罐和鐵罐語氣和神態(tài)。
四、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再認真的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指名學生認讀生字詞語。
二、分色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問題1、課文寫了陶罐和鐵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課文講了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許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完整無損,而鐵罐連影子也找不到了。
問題2、你覺得鐵罐像什么樣的人?找出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說說。
驕傲的鐵罐……、傲慢地問、輕蔑的神氣、惱怒……
問題3、你覺得陶罐像什么樣的人?找出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說說。
謙虛地回答、爭辯、和睦相處……
問題4、你從陶罐和鐵罐的事中想到了什么?
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作業(yè)。
1、把表現(xiàn)陶罐、鐵罐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語抄下來。
2、組詞:
惱()虛()覆()撲()
腦()慮()復()樸()
辯()驕()罐()需()
辨()嬌()灌()懦()
五、課外練習。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8*、獅子和鹿(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要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二是通過自讀自悟,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獅子和鹿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等。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
《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學習《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看看課文又會告訴我們什么?板書課題,讀題。
介紹:獅子、鹿。(教師演示文稿)
二、閱讀課文。
1、學生找同伴一起讀課文,了解課文講的故事。
2、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讀一讀。
咦yí勻稱yúnchēn珊瑚shānhú泛fàn起
撅juē起配pèi得上抱怨yuàn逼bī近
猶豫yóuyù撒sā開兇xiōng猛甩shuǎi在后面
使勁一扯chě掙zhèng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聽。
三、閱讀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小結(jié):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
2、你讀了課文后,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聽。
教師小結(ji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3、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葘懥耸裁?,后寫了什么?/p>
教師小結(jié):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兩束美麗的角,抱怨自己細長的腿,接著寫獅子撲來,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
全文情節(jié)緊湊,前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yōu)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4、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課文段落。學生互相評議。
四、作業(yè)。
找出課文中優(yōu)美詞句,抄寫下來。
如“痛痛快快”“精美別致”“層層波紋”“沒精打采”“蹦來蹦去”
“灰心喪氣”“池水清清”“勻稱”“猶豫”“兇猛”“掙脫”等。
語文園地七(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園地“口語交際”內(nèi)容是以談自己生活中的不便之處及解決辦法,與本組學過的課文內(nèi)容有很大的聯(lián)系;“習作”安排了想象作文,編寫動物童話;“我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認識反義詞,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日積月累”有“讀讀背背”八個字的成語和學習8個生字;讀“成語故事”體會成語的意思。
二、【教學目標】
1、能以自己生活中不便之處為題,流利地表自己的想法;
2、學習編寫童話故事,做到敘述完整,表達明白,語句通順。
3、積累詞語,體會詞語表達的感情色彩。
4、學習成語,了解成語所表達的比喻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編寫童話故事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幾篇童話故事
五、【教學課時】
3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學“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讀一讀四組詞語:通過認識反義詞,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了解語言的一些現(xiàn)象,并積累詞語。
傲慢懦弱丑陋愚蠢
謙虛勇敢美麗聰明
說說自己從這四組詞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這四組詞語是反義詞,其中“傲慢、懦弱、丑陋、愚蠢”帶有貶意感情色彩,“謙虛、勇敢、美麗、聰明”帶的褒意感情色彩。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背背:先讀一讀,查查字典或資料書,讀讀成語的意思,再背下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鼻Ю锏穆烦淌菑倪~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學問、成績等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后還要繼續(xù)努力,向前發(fā)展。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倍牪蝗缪垡?,親眼見到才是實的。強調(diào)深入實際,親自調(diào)查的重要。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苯鹱硬蝗羌兘?,人都有缺點,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2、連連認認:先借助拼音,讀讀生字把生字與拼音連起來,再說說生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然后寫一寫。
謊huǎng(說謊)笛dí(竹笛)
棍gùn(木棍)港gǎng(海港)
憤fèn(憤怒)襪wà(襪子)
捆kǔn(捆書)婦fù(婦女)
三、“成語故事”
學生自己閱讀“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借助拼音把文中的生字讀準,然后想想講了一件什么事,說說讀這個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劍》:故事選自《呂氏春秋·察今篇》,講的是有個人坐船過江,把寶劍掉進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準備船靠岸后按照記號去找劍。
這個故事諷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口語交際——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題意。
二、故事引入:
1、小故事:王亮家新裝修好了房子,幾個月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電燈開關(guān)附近雪白的墻面上,有幾個手指印,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幾乎家里所有的開關(guān)邊上都有這種難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他想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幫幫他嗎?
2.小組討論:怎樣幫助王亮解決問題?
3.課堂交流:
(1)各小組的代表說說解決的辦法。
(2)教師把學生想出的辦法中的閃光點板書出來,對有明顯缺陷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4.小結(jié)歸納:
(1)教師說明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電冰箱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新型開關(guān)(非接觸式霍爾開關(guān)),獲得全國青少年發(fā)明大賽一等獎。
(2)引導學生從王亮的發(fā)明過程中歸納出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原因──聯(lián)想啟發(fā)──解決問題。
二、聯(lián)系生活,商討問題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不便之處。
2.小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嘗試解決問題。
3.小組內(nèi)相互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確定參加全班交流的同學。
4.激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做生活的有心人。
——此教學設(shè)計引用《教師教學用書》教學設(shè)計舉例,有改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習作——編寫童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講講童話故事,初步感知
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了很多童話故事,在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簡單地說說這個故事和你讀后的感受么?
教師小結(jié):像我們學過的課文,《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丢{子和鹿》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些童話故事都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做人、處世的道理,讓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動物、植物等當作人來寫。
愛讀童話的孩子都有一顆好奇、純真的心,學寫童話則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讓我們開動腦筋,拿起筆來編寫童話故事吧!
二、讀讀準備的童話故事,深入體會童話故事的寫法。
1.范讀幾篇童話故事:
《小河和大?!罚弧睹坊箛樑芰舜罄匣ⅰ?;《蒼蠅與蜜蜂》。
2、教師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確定好內(nèi)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選得過多,可以是書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說清楚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怎么發(fā)生、怎么發(fā)展、結(jié)果怎樣。
(3)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蘊含在故事里面。
(4)模仿也是一種學習,可以模仿剛才讀的幾篇童話故事來寫,老師愿你們在模仿中有創(chuàng)新。
三、寫寫童話故事,動筆嘗試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1.寫時要有一定的順序,故事的過程要寫清楚,看誰編寫得有趣。2.語句要通順。3.寫完多讀幾遍。
寫好后可以讀給同學聽聽,讓他們幫你提出修改意見。
附:童話故事
蒼蠅與蜜蜂
一天,蒼蠅正在垃圾上,看見一只小蜜蜂采蜜回來。蒼蠅氣憤地對蜜蜂說:“這里的人真兇狠,千方百計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藥水噴我……我決定搬家了?!?/p>
蜜蜂說:“這兒的人們并不像你講得那樣壞,他們待我很好,還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講衛(wèi)生,整天停在骯臟的東西上,專門去吃人們的食物,把細菌帶到食物上,使人生病?!?/p>
蒼蠅不服氣,還想爭辯。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你要不改變自己的行為,無論搬到哪里,都會遭到人們的驅(qū)逐和攻擊?!?/p>
蒼蠅聽了這一番話,呆呆地站著,無話可說。最后只能無可奈何地、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此教學設(shè)計引用《教師教學用書》教學設(shè)計舉例,有改動。
三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三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
5、灰雀(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愛護雀,更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也體現(xiàn)了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在整個事件中,處處可以發(fā)現(xiàn)列寧善于觀察對方的言語、行動,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二是要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二、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摘抄描寫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是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難點是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lǐng)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準備: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設(shè)計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閱讀課文,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單元內(nèi)容導入:我們以前已經(jīng)讀過一些名人故事,現(xiàn)在再來認識幾位名人。這組課文講的都是發(fā)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從這些小事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不平凡。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們。
2、板書課題:[5、灰雀],學生讀題。問:讀了課題你有些什么要問的?(學生交流)
二、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教師范讀課文(或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生自己讀課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后交流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
三、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1、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白樺(huà)樹胸(xiōng)脯(pú)婉(wǎn)轉(zhuǎn)
面包渣(zhā)郊(jiāo)外散(sàn)步
或(huò)者敢(gǎn)講可惜(xī)
低(dī)頭誠(chéng)實
2、交流: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記住讀音和字形。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婉轉(zhuǎn):形容好聽的聲音。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誠實:言行跟內(nèi)心思想一致。
仰望:抬起頭向上看。
四、學習寫課文中的生字。
1、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仿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練習書寫。
五、書寫快的學生,寫完后練習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列寧對灰雀和孩子的愛。
學習過程:
一、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的學習情況。
開火車方式讀生字主詞:
白樺樹胸脯婉轉(zhuǎn)面包渣郊外散步或者敢講可惜低頭誠實
二、齊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
課文有13個自然段,你標對了嗎?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誰來讀一讀這段?
這段描寫體現(xiàn)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探究:從哪些詞句中體現(xiàn)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找出描寫灰雀的句子。讀一讀你覺得灰雀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惹人喜愛)
(2)找出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讀一讀。哪些詞體現(xiàn)了列寧喜愛灰雀?
(每次、都要、經(jīng)常)
2、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
探究:這幾自然段發(fā)生了什么事?這些事說明什么?
(1)第2自然段描寫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
(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一只灰雀不見了,并找遍了樹林,沒找到。進一步說明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與擔心。)
(2)第3至10自然段分角色讀一讀,從這些對話中體現(xiàn)了什么?
①列寧問孩子有沒有看見灰雀時,男孩說了什么?語氣是怎樣的?為什么要停頓一下呢?他心里會想到什么?
(孩子可能擔心列寧知道是他捉走了灰雀、想說又不敢說;男孩聽了列寧的話,見到他著急、擔心、惋惜的樣子,內(nèi)心受到了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②列寧為什么自言自語地說?男孩聽了后說了什么?體現(xiàn)了男孩什么心理?
(列寧從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感覺到了灰雀與男孩有關(guān),但他沒有直接批評男孩,而是通過自言自語來感染男孩。男孩從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與擔心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做法不對,決心改正。)
小結(jié):這一部分內(nèi)容,通過列寧與男孩之間的對話苗寫,表現(xiàn)了列寧善意的引導男孩認識錯誤。
(3)讀一讀第11至13自然段,說說這部分寫了什么?
①第二天發(fā)生了什么事?男孩是什么表情?
(灰雀飛回來了,表明男孩是個誠實守信的孩子,他“低著頭”是他還在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
②列寧為什么對灰雀說,而不問男孩?
(列寧問灰雀是已經(jīng)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一方面表現(xiàn)了列寧見到灰雀的驚喜,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列寧對孩子的愛護。)
③為什么說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你從哪里看出列寧愛護這個男孩?
(交流,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jié):男孩從列寧對灰雀的愛護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并把灰雀放回來,可見男孩是個有錯就改的誠實孩子;列寧明知道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可沒有直接責問與批評,而是用語言感化孩子,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對孩子的愛護。
四、回顧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知道列寧嗎?誰來介紹一下?
(列寧:(1870-1924)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導師和領(lǐng)袖,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共產(chǎn)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
3、還想知道更多嗎?大家可去搜集更多的資源來交流。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練習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學生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jiaowaixiongpukexichengshi
()()()()
sanbuyanhanhuozheguoran
()()()()
(二)選字詞填空發(fā)。
常長再在感敢
1、列寧經(jīng)()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2、列寧也沒()問那個男孩。
3、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講。
往常經(jīng)常誠實誠懇
1、今天早晨,列寧和()一樣到樹林里看望三只小灰雀。
2、列寧知道那個小男孩是()的。
3、他待人非常(),大家都愛和他交朋友。
(三)填個合適的詞語。
()()
()地說()地歌唱
()()
(四)讀句子,在括號里加上適合的標點符號。
1、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2、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列寧問()會飛回來()
4、()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五)讀課文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
1、這段話是圍繞這個詞來寫灰雀的。先寫灰雀的
再寫灰雀
2、從這段話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歡灰雀?
6、小攝影師(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lián)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guān)懷愛護。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中體會人物內(nèi)心活動。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和藹可親和關(guān)懷愛護;二是認識引用對話的不同方式,并通過對話讀出人物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zhuǎn)告”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讀好對話,并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感受高爾基對男孩的關(guān)懷愛護和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
5.續(xù)寫這個故事。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是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jīng)過;
教學的難點通過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3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前一課學習了名人俄國共產(chǎn)主義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列寧”的故事,今天我繼續(xù)學習俄國一位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作家——“高爾基”的故事。板書課題:(6、小攝影師)
讀題,理解“攝影師”——實際操作或熟習攝影術(shù)的人,尤指從事職業(yè)照相者。從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遇到生字作上記號,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認讀生字詞:
攝shè影師高爾基jī列寧格勒lè明媚mèi
鞠jū躬gōng咧liě開吩fēn咐fù膠jiāo卷
秘mì書雜志社shè
突然tūrán按照ànzhào擺弄bǎinòng
準備zhǔnbèi側(cè)面cèmiàn車輛chēliàng
多音字:
停當dàng當dāng時打量liɑng膽量liàng
3、指名讀課文。
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主要人物是誰?
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lián)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1928年夏天”;地點是“列寧格勒”;主要人物是:“高爾基”和“小男孩”。
三、指導書寫生字
1、讀一讀,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詞: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zhuǎn)告
2、指導臨寫:
“基、備、卷”為“上大下小”的上下結(jié)構(gòu);
“突、弄、雜”為“上小下大”的上下結(jié)構(gòu);
“輛”,要注意“車”作為偏旁時筆順的變化,其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或“豎”。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對話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guān)懷與愛護,理解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與熱愛。
學習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zhuǎn)告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從字詞句體會課文內(nèi)容。
1、從“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理解小男孩的認真態(tài)度。
2、從“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體會小男孩的心情。
3、從“吩咐”體會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guān)愛。
四、再讀課文,本會高爾基對小男孩的茲愛和關(guān)懷。
五、把自己喜歡的段背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練習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學生作業(yè)
(一)在括號里寫出合適的字。
She()影報()()計
jiao()外()卷()傲
ji高爾()照相()感()
(二)看拼音寫詞語
zhunbeimishubainonglikejizhe
()()()()()
(三)給句子中加點的字選出正確的讀音。
1、小男孩仔細打量(liangliang)著高爾基。
2、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dangdang)。”
3、高爾基側(cè)(zece)過臉,對著他微笑。
(四)、先給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再仿寫句子,注意類似句子標點符號的用法。
1、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家里了()
2、()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3、()你怎么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4、()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二、檢查學生作業(yè)情況。突出問題課內(nèi)解決。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7、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小時候?qū)亦l(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zhì)。
本文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學習這篇課文,一是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只有執(zhí)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追求寫具體的。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zhì)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zhì)。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lǐng)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教學PPT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位俄國(前蘇聯(lián))名人的故事,大家還記得是誰嗎?(列寧、高爾基)。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是我國的一位科學家小時的故事,知道是誰嗎?這篇課文是以什么作為題目的?(板書課題:7、奇怪的大石頭)讀題目。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給生字作上記號,有拼音的字拼一拼,把音讀準。
2、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認讀下面的生字詞:
奇怪qíguài、著名zhùmíng、地質(zhì)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
3、你讀了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你對李四光有什么看法?
(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小時候?qū)亦l(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
三、再讀讀課文,讀準生字詞,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檢查學生閱讀情況。(指名學生讀)
四、書寫生字。
1、交流:說說自己怎樣記住課文中的生字。
2、練習正確有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詞:
開火車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細讀課文,想想課文敘述順序,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課文的敘述順序:李四光與同學玩捉迷藏對巨石由來產(chǎn)生疑問;向師長請教和去英國留學,才逐漸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鄉(xiāng)考察,取得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2、問題一:自己玩過的捉迷藏與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通過比較,領(lǐng)會李四光在玩的時候同時也在思考。
3、問題二: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組織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guān)鍵詞句開展討論。如,“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說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的;“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也找不到他”,說明這塊巨石體積龐大;老師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時間之久;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并且連父親也不清楚,說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說明了此石“真怪”。
4、問題三: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反復誦讀老師與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的思考問題的過程。
李四光的可貴之處在于,沒有因為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放棄求索,注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fā)現(xiàn)”幾個關(guān)鍵詞語,理解李四光執(zhí)著探索的可貴品質(zhì)。
5、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追求寫具體的,跟同學們交流一下。
三、小結(jié):
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小時候?qū)亦l(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體現(xiàn)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zhì)。
學習課文后,我們要向李四光學習,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只有執(zhí)著追求才會取得成功。
四、與同學一起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yè)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練習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Luaingyijizhenjingyanjiu
()()()()
Kaochaqihuaixingqiucangshen
()()()()
(二)比一比組詞
幻()悄()推()著()
記()消()準()署()
(三)把句子中帶點的詞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寫下來。
1、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
2、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
(四)讀課文后填空
1、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
它應該可它。
2、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這塊石是從因為長江流域有大量,而冰川可以
李四光真
(五)改換句子說法
1、這塊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改為“把”字句:
2、小時候的李四光不是就很會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嗎?
(六)照樣子寫幾個詞語。
如:嚴嚴實實認認真真
8*、我不能失信(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使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本文作為略讀課文,學習時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就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而如何使學生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lǐng)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則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前面的課文我們學習了幾位名人的故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誰來簡要的介紹一下我們學習過的名人故事。
評價學生介紹情況。
揭示新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名人的故事,誰讀了課文嗎?知道是誰的故事?
簡介:宋慶齡:(1893—1981)海南省文昌縣人,我國杰出的女政治活動家,世界和平運動活動家。早年求學美國。1913年擔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時,就開始了革命生活。1915年和孫中山先生結(jié)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慶齡始終不渝地致力于中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業(y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她曾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和名譽主席。宋慶齡一直熱情關(guān)注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宋慶齡反對侵略戰(zhàn)爭,保衛(wèi)世界和平,被國際上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1950年,宋慶齡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領(lǐng)導成員,1951年,宋慶齡接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將10萬盧布獎金全部捐贈中國福利會作為創(chuàng)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聯(lián)絡(luò)委員會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準她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黨員。
(二)學習新課:
1、學生各自閱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一個星期天
(2)文中講到了幾位人物?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爸爸媽媽小珍伯伯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有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表現(xiàn)了她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宋慶齡的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的。
1、課文中從什么地方看去宋慶齡非常想去伯伯家?
“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yǎng)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只呢!”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帶點的詞句,明白宋慶齡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愛的鴿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個孩子為守信做出犧牲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2、宋慶齡的爸爸讓她改天再教小珍時,她是怎樣做的?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
3、宋慶齡又是怎回答媽媽的呢?
“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說宋慶齡在回答爸爸的建議時還只是想到會讓小珍撲空從而對不住小珍的話,那么她在回答媽媽的建議時則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為沒有忘記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xiàn),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也更說明了宋慶齡人品的高尚。
(四)同學交流,讀課文后自己的感想。
讓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在全班發(fā)言,同學們相互評價。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園地內(nèi)容有“口語交際”:《講名人故事》;“習作”:《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的發(fā)現(xiàn)”:學習引用人物對話的表達方式;“日積月累”:安排了“讀讀背背”名人名言和“我會填”詞語練習;“成語故事”等。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收集有關(guān)資料的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過程中,學習名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寫一篇習作,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3、學習引用人物所說的話時,所說的話與陳述性成分在句子中的三種相對位置關(guān)系。
4、積累名人名言,同音字區(qū)分的練習,
5、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感受、積累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課時】
3課時
五、【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二、導入話題:
在這組課文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幾位名人的故事。同學們也一定還收集了一些有關(guān)他們更多的故事,我們就從這幾位名人的故事開始吧。誰先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三、同學交流示范,按以下標準進行評價。
1、他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完整嗎?
2、講清楚是什么事了嗎?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這個故事對我們的什么啟示?
4、語言表達流利嗎?聲音宏亮嗎?
四、學生分組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參與小組的交流指導。
五、小結(jié)
由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小結(jié)交流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習作指導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本次習作是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定一篇習作,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本次習作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寫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二是要寫值得定的事,并從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質(zhì)。
二、指導習作
1、示范:找一位同學,讓大家找找他身上的優(yōu)點,回憶一下曾經(jīng)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1)助人為樂的事:
(2)熱愛勞動的事:
(3)勤奮學習的事
……
從這些事中選一件來寫。
2、組織素材:
我們剛才是用某同學來舉例。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們都有哪些熟悉的人呢?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等等,熟悉的人不只這些,還有我們的朋友、鄰居、親戚……
這么多熟悉的人,我們寫誰呢?
想想這些人當中發(fā)生的事,哪件事最感動人,最能表現(xiàn)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選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
3、學生習作。
4、交流:
找?guī)讉€學生的習作,在全班進行交流,評一評,議一議,習作是否合符要求,提出修改意見。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讀讀背背名人名言,區(qū)別形近字與同音字,閱讀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這里所選的五個句子都屬于名人名言:
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列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jié)果。——宋慶齡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郀柣?br>
這五個句子反映了五位偉人在積累、不畏艱險、勇于進取、刻苦勞動、讀書學習等方面的見解。
二、我會填(區(qū)別形近字和同音字)
耍(玩耍)雜(雜物)推(推理)究(講究)
要(要求)朵(花朵)準(準備)窮(窮人)
峰(山峰)郊(郊外)誠(誠實)紀(紀念)
蜂(蜜蜂)膠(膠水)城(城市)記(日記)
三、閱讀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一)學生獨立閱讀故事。
(二)交流讀后所想。
1、祖逖在夜里翻來覆去無法入眠,所考慮的是什么?
他想的是“如何為國家效力”,這說明他胸懷國家,是一個有遠大志向和抱負的人。
2、祖逖“聞雞起舞”是怎樣做的?
“無論寒暑、不管風雨”這說明他具有奮發(fā)努力、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可貴精神。
3、祖鍬后來實現(xiàn)了他的志向了嗎?
祖逖后當上了將軍,也打了不少勝仗,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這些成就與他胸懷大志、奮發(fā)努力是分不開的。
(三)小結(jié)
這個成語故事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四、讓學生課后收集名人名言,閱讀一篇成語故事,在語文活動中交流。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第二次習作講評(教學設(shè)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題意分析】
本次習作是寫身邊熟悉的人的事,目的訓練學生習作做到:先想好寫誰?寫他的哪些事?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寫下來。
二、【講評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習作方法:寫什么,后先什么,怎樣寫。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準備】
幾篇優(yōu)秀小學生習作。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題目,明白要求。
本次習作的要求非常明確:第一,要寫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從這一要求來看,內(nèi)容相當廣泛,同學、老師、朋友、家長都可以。第二,要寫值得寫的事,并從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質(zhì)。
(二)教師小結(jié)本次習作情況。
1、本次習作概況:
本次習作同學們都完成了,但有的同學的習作內(nèi)容不具體,只寫了某某同學,沒有寫同學的優(yōu)秀品質(zhì),有的寫了如:與好同學一起去玩,玩什么呢?沒寫出來。那么怎樣才能算是好習作呢?我們來看看幾位同學的習作吧。
(三)優(yōu)秀習作交流:
讓以下幾位同學讀一讀他們的習作,聽聽他們寫了些什么?
楊小龍的《友誼》——通過相互學習的事,體現(xiàn)了團結(jié)和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楊丹的《好伙伴》——通過自己腳受傷后,得到劉洋同學的幫助,表現(xiàn)了同學之間團結(jié)互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楊宇峰的《我的媽媽》——通過寫下雨了媽媽來接自己的事,表達了媽媽關(guān)愛子女的品質(zhì)。
(四)教師小結(jié)
本次習作還有很多同學都寫得很好,都按一定的順序?qū)懥藙e人的一件事。
下面的時間,同學們自由交流,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伴聽聽,讓他給你提提意見。
(五)課外閱讀
找?guī)灼獌?yōu)秀習作讀一讀,積累優(yōu)秀詞句。
新課程標準第一冊小學語文《小小竹排畫中游》教案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橫折和橫折鉤和3個偏旁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
三、課前準備:
1.掛圖(多媒體)
2.生字詞卡片
3.一盒表現(xiàn)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和錄音機
四、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示課題
1.學生一邊聽表現(xiàn)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一邊看圖。
2.板書課題后提問: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小竹排怎么能在畫中游?)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師范讀課文,學生劃出生字新詞。
2.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字新詞,讀課文。
3.認識3個偏旁。
4.老師檢查抽讀字詞讀音,并正音。
三、放松操時間。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習第一句。
(1)齊讀。利用掛圖理解竹排是什么?
(2)利用教具(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理解順
水流的意思。
(3)指導朗讀。
(4)看圖,指導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抽讀生字新詞。
2.背誦第一句課文。
二、創(chuàng)設(shè)情景,學習課文,體會情感。
1.播發(fā)樂曲,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江南水鄉(xiāng)美麗的風光。
2.學習第二句。
(1)指名讀。利用掛圖理解密的意思,并能舉例說明。
(2)認識禾苗,知道綠油油是表示顏色的詞。并能用ABB的格式說詞語,比比看誰說得多。
(3)指導朗讀、背誦。
3.學習第三句。
(1)出示掛圖(錄象帶),教師講述:江南一
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
以把江南一帶叫做魚米鄉(xiāng)。
(2)教師演示課件,一邊結(jié)合掛圖,一邊說,江南魚米鄉(xiāng)多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小小竹
排就像在畫中游。
(3)指導朗讀、背誦。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
(1)播發(fā)樂曲,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2)看圖,背誦全文。
三、放松操時間。
四、指導寫字。
1.正確認讀生字新詞。(多種形式)
2.認識兩種筆畫。
3.指導寫3個生字。
(1)讀字卡。(多種形式)(2)學生書空。
(3)字開花。(4)老師范寫,邊寫邊講重要的筆畫,并講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學生練寫。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優(yōu)選九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1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和書寫本課要求認寫的字,做到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保護環(huán)境,懂得給別人快樂,自己才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識寫生字。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明白只有你給別人一分愛,你才會得到更多的愛,才會有快樂。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學生:收集有關(guān)互敬互愛、保護環(huán)境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提示課文題目
1、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2、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3、老師很有感情地講故事,直至講到“沒有比這更美麗的了”。猜猜看,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了課文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把生字讀準了,把課文讀通順了。
3、指名分段讀課文。
4、開展讀書比賽。請學生自己先讀一讀、練一練,然后推薦或自我推薦讀全文。
5、提問:讀了課文,你喜歡誰?為什么?
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學習書寫生字。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2)全班交流。
(3)選出難寫的字,看筆順表自己書寫。
(4)按正確的筆順在書上描紅。
(5)指導書寫,教師板書示范。
(6)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自讀入境,質(zhì)疑深情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星星為何會掛在耳朵上?顏色怎么會是綠色的?耳朵上的綠星星到底是什么樣的?
2、集體交流、評議。
3、小松鼠過生日,它想怎樣打扮才會漂亮呢?(生回答。)
4、指導朗讀:小松鼠是怎么說的?應該怎么讀?小草、玫瑰又是怎樣說的?試著讀一讀。
(期間采用各式各樣的讀:抽讀、范讀、齊讀、賽讀等,讓學生從讀中感受小松鼠為何高興,小草、玫瑰為何不愿意。)
5、過渡:小松鼠沒摘小草,也沒摘玫瑰,空著手回家了,生日晚會上它會漂亮嗎?
(1)生自讀“晚上……心里甜滋滋的”這三段。
(2)出示句子:晚上,朋友們都來祝賀小松鼠的生日。大家一見到小松鼠,都叫起來:“啊!小松鼠今天真美麗!”(教師范讀這句話)出示卡片“祝賀”。想想看,朋友們會用什么方式祝賀小松鼠的生日?誰能用“祝賀”說話?
(3)小松鼠對著鏡子看,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用“”勾畫出來,出示卡片“驚訝”,引導學生體會“驚訝”的意思。
(4)討論:小松鼠為什么會驚訝?(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5)學生自己讀小松鼠的發(fā)現(xiàn),體會綠星星的美。
(6)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綠星星的樣子。
學生自己練習,休會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讀美。
(7)通過讀書,你知道“綠星星”是誰嗎?它們?yōu)槭裁匆獊泶虬缧∷墒?引導學生讀最后一段,體會“打扮”、“心地善良”、“甜滋滋”的意思。
(8)你覺得小松鼠美麗嗎?你喜歡小松鼠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學習小松鼠,做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
五、情景交融,分角色讀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有感情地讀一讀。
2、請學生戴上自己準備的頭飾分角色在小組里讀一讀。
3、抽生分角色朗讀。
六、拓展遷移,積累感悟
課后收集心地善良、關(guān)愛他人的小故事。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2
教學目標:
1、比較"建之旁"和"走之旁"的不同,練習書寫。
2、指導學生按部首給生字歸類,掌握識字規(guī)律。
3、區(qū)別形近字,指導學生理解詞語含義,再進行造句練習。
4、舉辦祖國名勝古跡展覽。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自主性。
5、練習朗讀、背誦古詩和兒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6、學習查字典。
教學過程:
一、描一描,寫一寫
1、師生討論:"建"和"遍"偏旁的不同之處。
2、書空建字旁。
二、把下面的字排到隊伍中去。
1、出示:經(jīng)練、福神、除院、圖團四組字,學生分別說說每組字的相同之處。
2、出示:紗、祝、因、國、視、圓、降、組,學生獨立完成。
3、說說你怎么做的,為什么?
三、比一比,選字組詞。
1、同桌說說每組字的異同。
2、師范做第一題。
3、學生獨立完成。
4、指名板書。
四、讀一讀,選擇三個詞語造句。
1、生自讀詞語。
2、選擇詞語造句。
3、師生評議。
五、舉辦圖片展覽。
1、給收集到的祖國名勝古跡圖片寫上一句說明。
2、共同布置展板。
3、小導游介紹名勝知識。
六、讀一讀,背一背
1、學生看插圖說話。
2、師范讀《望廬山瀑布》
3、學生自讀。
4、指名朗讀。
七、學習查字典。
1、小朋友,遇到生字你用什么辦法認識它?
現(xiàn)在丁丁冬冬要向大家介紹另一個很有用的辦法,那就是查字典。
2、出示字典,介紹字典。
3、師用字典示范查找"爐"字,學生看。
4、師帶領(lǐng)學生查"煙"字。
5、師生總結(jié)查字典的步驟:數(shù)、查、記。
6、齊讀查字兒歌。
7、請會查的一名學生帶同學查"秋"字。
8、學生小組一起查找"遙""瀑"。
八、總結(jié)。
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及還要努力的地方。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3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焕吓笥?出示“?”)他是誰呀?
2、你能用問號說一句話嗎?
3、說得真好,你們都是有好奇心的孩子。其實每個人童年的時候都是這樣度過的。這屆可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問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聽清每個字的字音。
2、自由讀文,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讀文。
4、指名讀文。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三、隨文識字
1、課文中介紹了那些人物?
出示“瓦”,組詞,寫筆順,說兒歌識記。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愛提問題)
大聲讀2、3、4段,找出他們提出的問題,用筆畫出來。
2、問題一:蘋果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向天呢?出示“而”,減一減,寫筆順的方法識記。
3、問題二:壺蓋為什么要跳舞?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規(guī)范寫日記的格式。
過程與方法
分小組閱讀質(zhì)疑,在閱讀中探究、討論、交流。結(jié)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關(guān)心有困難的人;繼續(xù)培養(yǎng)寫日記的興趣。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在地圖上找貴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況。
2、準備生字卡和相應的一些課件。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再讀課文,認識生字。
(常規(guī)讀文識字法)
四、流利讀文,熟識生字。
五、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六、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1、鞏固13 個生字。
2、指導書寫8個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自讀自悟,探究發(fā)現(xiàn),朗讀深悟。
1、自讀自悟,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與小組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點播導思,感悟朗讀。
(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匯報
1、“我”做了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
2、“我”的夢沒實現(xiàn)的心情讀出來。
3、引導體會二則日記,“我”的心情并指導朗讀,并相機出示課件,幫助感悟。)
4、朗讀全文,體會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記格式,規(guī)范日記寫法。
2、指導學生按正確格式寫日記。
3、組織學生準備展示自己的日記。
四、板書設(shè)計
24 日記兩則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 (生氣) (高興)
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5個生字。
2、看圖理解課文,懂得應當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懂得要正確對待自己和正確對待別人。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揭題:
同學們,你們見到過駱駝嗎?出示駱駝的圖片。駱駝有什么特點?(高大)那你們見過羊么?羊有什么特點?(矮?。└叽蟮鸟橊労桶〉难蛑g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圖文對照,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范讀課文(或錄音),請同學讀準字音。
3、學生再讀課文,劃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有幾幅圖,每幅圖分別和哪一段文字相對應。
4、檢查并讀生字新詞:駱駝他們倆圍墻茂盛搖頭很窄大模大樣評理
5、分段讀課文。
(二)借助插圖,理解課文重點,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幾幅插圖,指著圖,提問:駱駝和羊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yōu)槭裁礌幷撈饋恚?/p>
2、討論:到底高好呢還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講讀二、三自然段。
1、看圖讀思:駱駝和羊來到什么地方?它們在做什么?
2、讀第二段,思考:駱駝用什么方法證明高好?請你找出描寫駱駝動作的詞語。出示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3、羊認輸了嗎?羊又用什么方法證明自己的看法對呢?
4、看圖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樣”等詞語和描寫駱駝動作的詞語。
5、齊讀課文,思考:駱駝和羊到底誰對呢?它們各有什么長處?它們互相服輸嗎?不服輸怎么辦呢?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熟讀本課生字詞。分角色朗讀二、三段。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駱駝和羊都能通過一件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是對的,它們互不服輸,最后想出什么辦法呢?
二、新授:
(一)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思考:駱駝和羊去找老牛評理,老牛怎么評的呢?老牛的話對不對?
2、“長處”指什么?“短處”指什么?駱駝和羊錯在什么地方?
3、駱駝和羊聽了老牛的話,會怎么想呢?它們會做些什么呢?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記憶字形。
2、同學們互相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3、對同學們認為有困難的字進行重點指導。比如:
茂:注意下邊不要多一點。
腿:要先寫兩邊,后寫中間。
4、讀讀生字新詞。
5、書寫指導。
三、練習:
課后2題、3題。
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實踐活動,我們小組準備的是小學二年級語文課《駱駝和羊》。針對學習者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我們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學的策略,大部分內(nèi)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來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學習。
理論來源于實踐,高于實踐,然而僅僅有理論的指導并不意味著教學便會無往不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道路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才有可能達到好的教學。這次教學實踐活動便給了鍛煉我們的機會,只有面對學生和課堂,我們才有更深切的體會。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課前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不僅要明確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到課程內(nèi)容與時代的聯(lián)系,與學生的聯(lián)系。備課要在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做充分的分析與準備。備課教案內(nèi)容的任何環(huán)節(jié)任何內(nèi)容都要考慮詳盡,想清楚,看明白。一堂準備充分的課,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就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針對小學二年級學生,我們小組采取謎語導入課程的方法。謎語導入簡單易行,并且能讓學生參與進來,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活動中,不能以教師為中心,而應該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就應該考慮怎樣能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進來。
課文的講解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與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小學二年級學生,重點在在于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讀準字音,訓練他們生詞的掌握。同時,應注意對學生書寫規(guī)范的要求,而此次我們忽略了這一點,這是我們的不足之處。
此外,課文知識拓展是講課不容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要從學生的水平出發(fā),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點,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續(xù)寫《駱駝和羊》,可以讓學生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原有的認知上獲得新的建構(gòu)。
同時要注重對所學內(nèi)容的鞏固與復習,及時強化?;仡櫾兄R,聯(lián)系新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
作為老師,上課要輕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這是目前我們還欠缺的。上課過程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與學生互動,對學生及時予以表揚,講解連貫,知識點的過渡要順暢。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更活躍,學習更愉快,這樣的教學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6
培養(yǎng)目標
1、會認本課1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通過讀詞,認識一批植物及水果。
3、了解相關(guān)的漢字規(guī)律,學習歸類集中的識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識字興趣。
1、揭示課題,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了解學習任務。
2、看情境圖,讓學生知道:識字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很多,鼓勵學生到生活中識字,到大自然中識字。
二、讀好詞語,感知內(nèi)容。
1、本課有幾大組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邊讀邊想,每組詞語可以怎樣分小組,為什么這樣分?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經(jīng)驗,說說課文中的花、水果、蔬菜、樹木的外形特點。不懂的.可以向周圍的人請教。
三、識字詞語,認記生字。
1、標出詞語中的生字,自主識字。
2、小組合作交流。
比比誰讀得準。交流記字方法,評評誰的方法妙。觀察本課字詞,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教師檢查點撥。
1、賽讀生字詞。抽讀、開火車讀、搶讀。
2、引導學生找出本課生字中的字形特點。
3、完成課后習題2。
五、讀詞語,強化識字。
引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韻味,增強趣味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字詞卡。
2、有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讀讀課文。
二、鞏固識字,指導識字。
1、看圖或?qū)嵨飺屪x詞語。
2、在圖或?qū)嵨锷腺N詞卡。
3、可分可合的活動字卡強化識字。
4、指導分類書寫生字。
5、評評比比。
自評、互評,小組內(nèi)評一評。
三、總結(jié)。
學了這一課,你了解到漢字的哪些規(guī)律?學到了什么寫字技巧?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gòu)字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能說幾組反義詞,積累詞語,恰當運用詞語。
2、讀通、讀懂簡短的課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
3、學習搜集資料,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
4、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才能,并善于與別人交流。
重點難點:
自主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gòu)字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能說幾組反義詞,積累詞語,恰當運用詞語。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guān)動物植物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發(fā)現(xiàn)許多漢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 令 皮 隹,引導學生認讀。
B、引導學生給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組成新字。學生自己上臺板書。
C、出示書上內(nèi)容,讀學習伙伴的話,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看圖說反義詞。
A、 出示書上插圖,讀學習伙伴的話。
B、 各組說反義詞,看哪組說得多。
二、日積月累
1、讀記四字詞語。
2、選詞填空。
A、 讀讀詞語“漂浮、飄揚”
B、 引導口述:什么東西會“漂浮”?什么東西會“飄揚”?修改意見
C、 默讀思考,填寫詞語
D、 朗讀填好詞語以后的句子。
3、寫話
a、 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b、 展示例話,師生共同朗讀。
c、 學生分組模仿老師范文,寫幾句自己的心里話。
d、 評議部分學生寫的話。
4、讀短文
a、 自由練讀,掃除生字障礙。
b、 教師范讀,斷句正音。
c、 模仿朗讀,讀通讀順。
d、 讀懂短文,思考討論:先生為什么夸獎韓愈真聰明?
三、口語交際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A、 課件出示:“動物、植物擂臺賽”。宣布“打擂”規(guī)則。
B、 學生按動物組、植物組分列就座。
C、 言語激趣。
2、推舉“打擂”人員。
A、 各組學生展示自己的資料,互相交流。
B、 各組評選最佳資料。
C、 引導學生將相同的動物、植物資料合并、整理。
D、 組內(nèi)演講,推選“武功”高手。
3、“擂臺比武”
a、 第一場比武:種類多。
b、 第二場比武:生長特點。
c、 第三場比武:對人類的貢獻。
D、第四場比武:比一比誰講的動物、植物有趣。
四、總結(jié)、頒獎
五、布置作業(yè)
講所搜集的資料制作成手抄報。分組合作制作,也可以單獨制作。圖文兼?zhèn)?,可以剪貼。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學習詩中8個一類生字,5個二類生字。誦讀并背誦古詩,感悟古詩大意。
過程與方法:朗讀并背誦古詩,隨文識字,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詩歌描繪的美好的意境,幫助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一類生字。
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音樂磁帶。
教學時數(shù):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朗讀并背誦《春夜喜雨》,感悟古詩大意,學習詩中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齊讀課題《春夜喜雨》。
二、初讀古詩:
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學生自由練讀。
開火車讀詩,比賽讀詩。
指名朗讀。
三、感悟古詩大意。
多好的春雨啊,好象知道時節(jié)變化,到了春天,他就自然地應時而生。伴隨著和風在夜里悄悄飄灑,滋潤著萬物輕柔而寂然無聲。
四、學習生字。
夜:上下結(jié)構(gòu),形聲字,日夜、午夜、夜長夢多
當:多音字,上下結(jié)構(gòu),小字部,當場、當時、當然、當心 恰當、適當、直截了當
隨:平舌音,左右結(jié)構(gòu),注意筆順 隨便、隨時、隨和、隨時
乃:象形,注意筆順 乃是、乃至
五、作業(yè)設(shè)計:
背誦古詩,書寫所學一類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憶江南》,感悟古詩大意,學習詩中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春夜喜雨》。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憶江南》。
二、初讀古詩:
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學生自由練讀。
開火車讀詩,比賽讀詩。
指名朗讀。
三、感悟古詩大意。
憶江南:詞牌名,又叫望江南。
詞牌:填詞用的曲調(diào)的名稱。
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風景是多么美好。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凈明澈碧如藍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了?
四、學習生字:
舊:反義詞:新
曾:上下結(jié)構(gòu),日字旁,曾經(jīng)、不曾
姓。
勝:翹舌音,形聲字 勝利、獲勝、勝出
憶:豎心旁,形聲字回憶、失憶、記憶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書寫一類生字。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背誦古詩,
2.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
二、完成課后習題
讀詞語,會寫的寫下來。
涂色,仔細觀察圖上內(nèi)容,寫一段描寫春天的話。
第四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春天在哪里》
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通過多種方式搜集關(guān)于春的資料。
2.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從而更加了解春天,熱愛春天。
3.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搜集到的資料制作成各種小作品。
活動過程:
一、根據(jù)以下方式尋找春天。
(1)身邊的春天
跟春天一起玩 春天里的穿著 春天里的節(jié)日 春天里的勞動 春天里的食物
(2)大自然里的春天
春天里的樹木 春天里的花草 春天里的山水
春天里的田野 春天里山水
(3)春天的作品
春天的畫 春天的文章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歌曲 春天的詩 春天的成語和句子
通過以下途徑收集資料:
春游……
看看你們想去哪里……
我們?nèi)フ掖禾臁?/p>
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
通過以下方式整理資料
觀察記錄 畫畫 錄音 拍照 剪貼
舉行小展示會《春天的秘密》
展示同學們的資料作品
收集資料放到文件夾里。
課程標準教案二年級語文上冊 篇9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nèi)容:字詞
形近字:喝——渴 州——洲 紙——低 代——戈
多音字:為 便 重 了 掙
同音字:蘭——藍——籃 工——弓——公
二、導入:
這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戈壁灘的風沙掩不住古老的長城;在木蘭從軍的激勵下,中華大地涌現(xiàn)出多少巾幗英雄;每一頁“紙”上都展示著古老的華夏文明;一個堅定的身影走出古寺,踏上慢慢取經(jīng)路,成為一代高僧。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聽寫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6、采蜜集
千變?nèi)f化 騰云駕霧 智勇雙全 跋山涉水 齊心協(xié)力
勇往直前等四字詞語
7、背誦《題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