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拓展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5《月相及其變化──天文理論拓展課》課堂實錄。
課題
月相的成因、變化、利用及觀測
授課班級
高一(11)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材分析
本內(nèi)容是《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guān)系》一節(jié)中講述了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后,聯(lián)系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自然現(xiàn)象──月相(月亮圓缺的各種形狀)來反映日、月、地三者的關(guān)系,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十分緊密。通過對月相成因和變化規(guī)律的探究,使同學們掌握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并指導我們的實踐,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的鮮明體現(xiàn),學會應(yīng)用月相判斷日期、時間、方向,是一個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月相的概念,月相產(chǎn)生的原因。
2.學會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并掌握其變化的規(guī)律性。
3.聯(lián)系實際,分析月相變化的應(yīng)用意義。
4.學會根據(jù)不同的月相形狀,判斷時間、日期、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月相成因圖”分析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即探究圖示反映規(guī)律性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通過對月相知識的學習,提高對詩詞的理解水平。
4.通過模擬望遠鏡的使用,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趣,在展示自我時注重科學性。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建設(shè)祖國美好明天的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抓住晴天機會,安排學生在農(nóng)歷月初的傍晚開始連續(xù)觀察月相,并堅持繪圖記錄,掌握規(guī)律。
2.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形象地介紹月相產(chǎn)生的原理,培養(yǎng)空間的想象能力。
3.望遠鏡的使用和調(diào)節(jié)
教學策略
教法選擇
采用學生興趣高的多媒體網(wǎng)絡(luò)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問題解決式進行圖像分析的方法
學法引導
1.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發(fā)布信息,交流學習結(jié)果。
2.利用網(wǎng)絡(luò)課件,指導學生分析圖像并學會運用,培養(yǎng)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網(wǎng)絡(luò)課件《月相成因、變化、利用及觀測》
教學過程
上課前播放“水調(diào)歌頭”的FLASH,創(chuàng)設(shè)學習月相的情境。
上課前,我們聽了一首關(guān)于蘇軾的《明月幾時有》的MTV,里面有句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那我們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月球上真的住著嫦娥姑娘嗎?月球上真的有玉兔在為她搗藥嗎?今天,我們就來撩開月球面紗的一角,走進我們的月球。
切換到視頻1──月球介紹(1分鐘)
剛才看了月球介紹的視頻,相信大家對我們的月球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淺的認識,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月亮的直徑和太陽的直徑差不多,在月球上并沒有廣寒宮,沒有玉兔,那到底月球的表面上有些什么呢?先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福州三中天文小組在開展天文觀測活動中排下的幾張照片,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月球的表面上到底有些什么?我們等一下請一位同學起來告訴我們他看到了什么?
學生觀察幾張月球的照片,并小組討論。
環(huán)形山、月海、輻射紋。
月球的表面上布滿了圓形的坑,叫做環(huán)形山,月球的表面還有許多暗黑而平坦的區(qū)域,我們叫它月海。在滿月月面圖中可以看到最下方單獨分出來的象鐵銹狀的斑塊,這一個月海叫做“危海”。月面上還可以看到有些環(huán)形山向四面八方發(fā)出的明亮的長線條,我們叫它輻射紋,輻射紋在滿月時看得比較明顯。大家可以觀察滿月月面圖,在右上方我們可以看到第谷坑向四周發(fā)出明亮得長線條,這些就是輻射紋。
既然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不發(fā)光的球體,那么為什么我們看到月球是明亮的,并且我們能看到月亮的圓缺變化呢?先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進入“月球的成因”。
切換到視頻2──月相成因(36秒)。
月球自己不會發(fā)光,全靠太陽照亮,迎著太陽的半球亮,背著太陽的半球暗,又因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隨著月亮繞地球運行而變化,便造成了月亮各種圓缺形狀,即月相變化。
接下來請大家看黑板上的“三球儀”動畫模擬圖,在右邊能發(fā)光的是代表太陽,最中間在自西向東轉(zhuǎn)的是地球,圍繞地球轉(zhuǎn)動的是月球,月球上白色代表被照亮的部分,藍色代表暗的部分。
月球旁邊出現(xiàn)的圓缺變化的是我們看到的月相。先請大家觀看一下整個月的月相變化,注意看日月地三者的位置變化,以及月相隨著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
學生觀察三球儀,并小組討論。
月亮位于日地之間時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們看不見它,這便是農(nóng)歷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時分,鐮刀狀的新月在西邊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時成了半圓形,這時的月相稱為“上弦月”,日落時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漸增大,我們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滿月),月亮同太陽遙遙相對,我們看到一輪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時落下。滿月后,月亮的圓輪部分日益虧損,但還是超過一個半圓,我們叫它凸月,到農(nóng)歷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圓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東,黎明時掛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圓繼續(xù)虧損,成為掛在東方的一輪殘月。
現(xiàn)在我想大家對整個月的月相應(yīng)該有了比較深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對照著三球儀,回顧一下整個月的月相變化順序。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再回到新月。它們的周期叫做一個“朔望月”,等于29.5天。
很好,看來大家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月相的成因,接下來讓我們拿起我們的望遠鏡對準月球,進一步來領(lǐng)略一下月球的奧妙。
月球的觀測
我們生活中看月球一般有三種方法,即肉眼觀測、雙筒望遠鏡觀測、天文望遠鏡觀測。用肉眼觀測能看到前面所講的月相的變化,用雙筒望遠鏡,可以更清楚的觀看月海,但要真正看清環(huán)形山,一定要借助于天文望遠鏡,在我們之前開展的天文觀測中,很多同學可能都看過了天上的月亮,但是都沒有機會自己動手來操作望遠鏡,今天這里將提供給大家一個老師做的虛擬望遠鏡,大家可以通過它掌握望遠鏡調(diào)節(jié)的一些方法。
先簡單介紹一下望遠鏡如何調(diào)節(jié)。
先揭開望遠鏡的蓋子,接下來大家可以看到三個手的標志,這三個分別是調(diào)節(jié)上下,調(diào)節(jié)左右,以及調(diào)節(jié)焦距。我們最后調(diào)節(jié)的目標是使得左邊視場里看到的望遠鏡和右邊對照圖一摸一樣,接下來,大家點開網(wǎng)頁,//192.168.66.25:8081/index.htm,然后點擊進入月相的觀測這個部分,開始調(diào)節(jié),我們來比比看哪個小組調(diào)節(jié)的又快又好,調(diào)節(jié)好的舉手,我們會切換到調(diào)節(jié)好同學的屏幕上。
學生動手調(diào)節(jié),到有同學舉手的時候切換到學生的機子上。
剛才大部分同學都能又快又好的調(diào)好望遠鏡,看來大家的動手操作能力都很強,這邊要注意的2個地方,一個是如何讓你的望遠鏡對準月球,我們一般用的是投影法,即讓月球的光照在望遠鏡上,當你看到地面上望遠鏡的投影最小的時候,望遠鏡的鏡口已經(jīng)對準了月球,我們在觀測太陽黑子的時候也是用這種方法,讓太陽光照在望遠鏡上,但地面上影子最小時,我們就對準了,大家調(diào)節(jié)焦距后就可以在太陽投影板上看到太陽黑子。第2個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現(xiàn)實的調(diào)節(jié)中,看調(diào)節(jié)好了沒有的標準就是看邊緣部分會不會清晰,如果清晰了,說明已經(jīng)調(diào)節(jié)好了。
在調(diào)節(jié)完望遠鏡以后,選擇不同的目鏡可以看到不同的月面,焦距越大的目鏡看到的月球越小,焦距越小的目鏡看到的月球越大。如果你要看到月球的局部環(huán)形山或月海,那么你應(yīng)該選取焦距小的目鏡,現(xiàn)在假設(shè)有兩個目鏡讓你選擇,分別是25mm,和40mm,請大家告訴我,下面得到的兩張圖用的各是什么型號的目鏡。
對,第一個看到比較小的用的是40mm,第二個看到局部月面圖的用的是25mm。
在懂得了如何用望遠鏡去觀測月球以后,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們應(yīng)該在什么時候,什么位置去觀測它阿?比如我想看下弦月,那我要幾點鐘開始看,是不是黃昏之后就能看到月相呢?接下來先請第一小組代表來向大家展示小組在上個月中用肉眼觀測到的月相。大家注意看他們的總結(jié),想想月相的出現(xiàn)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呢?
切換到學生機子上的“月相觀測表”中。然后請小組代表向大家說明他們的觀測過程。
聽了小組代表的解說之后,我們對月相出現(xiàn)的規(guī)律一定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對著一個月的月相變化圖,總結(jié)出月相出現(xiàn)的規(guī)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滿月通宵可見,新月徹夜不見”。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月球?qū)懴铝四捴巳丝诘馁澝涝?,今天讓我們結(jié)合剛才學習的月相的規(guī)律,一起研究一下詩歌中月相,檢驗一下我們所學。
月球與詩歌
先請一位同學替大家朗誦一下白居易的《暮江吟》,剛才她朗誦得很有感情,先跟著老師的步子,走近“暮江吟”。
詩中描繪的月相是蛾眉月。今年的九月初三,我們的天文愛好者在學校操場上觀察,17點10分開始出現(xiàn)看到月亮,僅過20分鐘就西墜樓后了。正因為新月貌美且示人短促,所以“可憐”。這首風景詩,是作者在赴任杭州刺史途中,見到暮江夕照的美麗秋景,即興創(chuàng)作的。一則贊月如美女蛾眉般的可愛,二則惜其美景短暫,很是遺憾。
剛才老師已經(jīng)為大家如何去分析古詩中的月相舉了一個例子,接下來請大家結(jié)合前面所學,分析一下下面的這些古詩,出現(xiàn)的各是什么月相。學生分析第一個古詩。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中明月代表滿月,講月圓時思念故鄉(xiāng),所以應(yīng)是農(nóng)歷十五、十六。
接下來請大家點擊“月相與詩歌”部分,做一下下面的自測題,自測題總共有五題,滿分是25分。
學生自己做題,教師隨機抽看做的情況。
剛才的答案:第一首強調(diào)天黑,單于利用黑夜而逃跑,“新月”比較符合題意;第二首是“明月”,所以應(yīng)是“滿月”;第三首“半夜”而“月落”,所以“上弦月”比較符合題意;第四首是“夜靜”而“月出”,“下弦月”比較符合題意;最后一首黃昏出的月亮,并且要如勾,所以“蛾眉月”比較符合題意。
現(xiàn)在大家是不是覺得學了我們的月相知識對理解我們的古詩有很大的幫助呢?學習月相不僅對理解古詩有幫助,還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月相的應(yīng)用
先請小組代表來回答一下根據(jù)你們回去思考的結(jié)果,月相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農(nóng)歷月,時間,辨別方向等。
對,月相不僅對我們的時間、歷法、野外辨別方向有很大的幫助,他還對漁民的捕撈活動有很大的幫助。
實際上,許多海洋生物都受到月相的影響。如某些牡蠣在夜里12點時殼張得最大;螃蟹的活動積極性的波動間隔也是12小時。所以說月相會直接影響生物活動,即它們會受海洋表面照明變化的影響。我們知道,光對許多海洋生物的活動與生態(tài)起很大的作用。晚上,通常是許多魚類升游到海面覓食的時間,它們對水面的能見度是很關(guān)心的。水面照明度好,有利于一些魚的捕食;但另一些魚則會因此而嚇跑,這些魚喜歡在能見度低的夜間浮到海面覓食。而海面光的強弱與月相(月亮的大?。┯嘘P(guān),是以一個月為周期的。
既然月球?qū)ξ覀冞@么有用,根據(jù)科學家對月巖標本的分析,發(fā)現(xiàn)月巖上含有地殼里的全部元素和約60種礦產(chǎn),還富含地球上沒有的能源3He,它是核聚變反應(yīng)堆理想的燃料。所以從當時間定格在1969年時,美國宇航員登上了月球,沉睡了百年的東方巨龍中國發(fā)出了怒吼,讓我們一起來看視頻。
觀看視頻──月球的召喚
楊利偉是國人的驕傲,他為我們中國托起了明天的希望,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我們同學為楊利偉做的宣傳海報。
學生展示海報
大家海報都設(shè)計得很好,都把自己對國家熱愛的感情傾注在了其中,相信今后大家一定會更加勤奮學習,報效我們的祖國。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觀看視頻──楊利偉太空游
1.設(shè)計實驗:我們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終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月球始終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你能設(shè)計實驗來證明嗎?
2.探究:月相和時間的關(guān)系。在中秋節(jié)滿月的時候,我們看到月球在18:00從東邊升起,早上6:00在西邊落下。在新月的時候,月球和太陽一起在6:00從東邊升起,一起在18:00從西邊落下。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你能推算出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時候升起,什么時候落下嗎?還有峨嵋月,兩個凸月,下弦月。
精選閱讀
《登高》課堂實錄
《登高》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愿意聽電影故事嗎?
生:愿意!
師:不過,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凄楚悲涼的故事。聽著,心情會很沉重。
我還給大家提個要求。因為是電影故事,請大家邊聽邊在腦海中把這個故事幻化成電影畫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電影攝影師”,一定能夠把畫面在大腦中構(gòu)想得場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夠確實地身臨其境。能做到嗎?
生:能!
師:我開始講述。(語調(diào)低沉,語速緩慢,滿懷感情)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jīng)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jīng)“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jié),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jié)日??墒?,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zhàn)亂這中,他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放音樂《二泉映月》)
師:(在樂聲中滿懷深情地朗誦)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課堂中氣氛凝重,有些學生流下淚來。)
師:這個老人是誰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師,請您再朗誦一遍吧?。ㄋt著臉,噙著眼淚。)
(全體學生都應(yīng)聲附合。)
師:老師朗誦得好嗎?還沒聽夠呀。
生:好,還想再聽!
(師再朗誦。)
師:大家讀得相當棒!我猜一定比平時讀得好。知道為什么比平時讀得好嗎?
一生:因為你讀得好,我們跟著你讀,就讀好了。
一生:老師你很動情。你感染了我們大家,我們被不知不覺感動了。
師:那么,老師為什么很動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這首詩。
師:了解還是理解?
生:理解。
師:對,要想讀好,首先得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nèi)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中去。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
師:“言為--”
生:言為心聲。
師: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不知對不對?即,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老師在讀這首詩時就真是這樣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凄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書:理性地把握)這應(yīng)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
可是,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你們并沒有跟我一樣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這首詩呀,你們?yōu)槭裁匆沧x得這么好呢?
(課堂中一時沉寂。學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們被你開頭的描述感動了。
一生:你開頭的描述,非常凄涼,再加上我們一想象,讓人家挺難受的,我們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了。
一生:我們不知不覺就進入到一種意境中去了。
師:對,老師形象而動情的語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關(guān)鍵的。老師力圖造成一種氛圍,用這來“沖擊”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書:形象的語言描述)
僅靠語言嗎?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一生:還有老師的語調(diào)、表情。
一生:再加上動作。
師:語調(diào)、表情怎么樣?動作又怎么樣?
生:語調(diào)低沉、憂傷。
生:朗誦到“潦倒新停濁酒杯”時,你有一個動作,你端起杯來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師:對,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板書: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這都是非常關(guān)鍵的。
一生:還有,音樂的烘托。
師:對,還有音樂的烘托,這也是很重要的。(板書:音樂)諸般因素綜合到一塊,就形成了一種境界,文學上叫做--
生:意境。
師: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
師:實際上,老師的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再加上音樂,這就是一種“暗示”,同學們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暗示”,不自覺中啟動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覺中調(diào)動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進入了老師所設(shè)定的(實際是杜甫的語言所設(shè)定的)特定情境。(板書:不自覺)
所有這些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音樂,都可以叫什么呢?這些都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師:感性的表現(xiàn)。(板書:感性的表現(xiàn))
這是一篇飽蘊情感的文學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現(xiàn);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jié)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現(xiàn)。我們就以這兩條為準則進入到這首詩中去。
師:首聯(lián)共寫了幾種景物?
生:六種。風、天、猿、渚、沙、鳥。
師:各分別用什么詞描寫的?
生:風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別用“嘯哀”、“清”、“白”、“飛回”。
師:十四字寫六種景,什么特點?
生:凝煉。
師: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設(shè)身處地想想。
一生: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
師:身體的,還是心靈的?
生: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生:心寒。
生: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生: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師:“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飛鳥,你們想象一下,應(yīng)該是一種什么處境的鳥?
一生:我想,應(yīng)該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覺得,這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
師:同學們敢于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傊?,這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
生:不是,這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師:我們?yōu)槭裁床话阉胂蟪梢恢粴g樂的呢?而且大家為什么都有認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一生:因為我們都是根據(jù)杜甫的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師:詩人毛澤東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鷹擊長空”;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一生: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
一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
師:為什么?
一生:因為毛澤東當時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
一生: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
師:如此說來,那鷹與鳥就是毛澤東和王維的化身了?
一生:我認為是這樣。
師:就讓我們化身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誦讀一下這兩句風急--要讀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齒間顫抖著讀出這兩個字;天高--調(diào)子要很高并帶拖腔,沖上去,描繪得很遼遠,但內(nèi)心很孤單眇??;猿嘯哀--要有欲哭的調(diào)子;……讀鳥飛回--要想,我杜甫孤獨漂泊,遠離家鄉(xiāng),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語調(diào)、表情、動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視,渚清、沙白--要俯視,鳥飛回--要遠望,向著家鄉(xiāng)看。
對老師的示范,既要聽,又要看。
(師生共讀)
師:頷聯(lián),寫了幾種景物?
生:只有兩種,落木、長江。
師:由落木,我們想到什么?由樹及人,還是要聯(lián)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lián)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經(jīng)到了生命晚秋。
師:生命怎么樣?長久還是短暫?
生:生命短暫。
師:悠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是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師: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生:應(yīng)該是時間的無窮。
生: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能把這聯(lián)的上下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總結(jié)一下嗎?
一生:我覺得似乎是互相對比著寫的。
師:是對比,有沒有襯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
師:或者說反過來說--
一生: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人的生命”,指的是人類的生命,還是個人的生命?
一生:是個人生命。歷史和時間越悠久,個人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總結(jié)的很好。人生悠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那么,這兩句應(yīng)該怎樣朗誦?你就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你應(yīng)該是什么心情?讀這句你應(yīng)該想什么?你心里的潛臺詞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這么快、轉(zhuǎn)眼間就老了呢?(生試讀,很沉郁。全體學生為之鼓掌)
師: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怎么樣?
一生:有些無可奈何。
師:有一些。還有呢?
一生: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覺得這句更多是……是一種氣勢。
師:什么氣勢?
一生:一種很宏大的氣勢。
師:對的,有無可奈何。但同時,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僅僅是無可奈何嗎?難道他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嗎?他是不是想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祈求長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
種必然規(guī)律。
師: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讀的時候,大家應(yīng)該把這種豁達、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yīng)該讀得昂揚一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涌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diào)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yīng)該讀出磅礴的氣勢。詩到這里,已經(jīng)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時應(yīng)該高昂一些。
(全體讀)
師:從畫面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有何不同?
一生:首聯(lián)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lián)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
師:用電影鏡頭來比方一下。
一生:首聯(lián)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lián)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師:前者有鏡頭組接、切換,俯仰天地;后者是長鏡頭,大筆揮灑,一氣呵成。
如果說前兩聯(lián)是寫景的話,那么后兩聯(lián)是什么?
生:抒情。
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什么是“作客”?是否同于我們現(xiàn)在的“做客”?
生:不同,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
師:是一般的那種客居他鄉(xiāng)嗎?比方說,你們大家也是在外求學,這也是客居他鄉(xiāng)呀,有什么不同嗎?
生: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
生: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
師:是短時間的嗎?
生:是長久的,不斷的?!俺!弊骺汀?p>師:杜甫從事從事48歲開始,一直到點58歲去世為止,十一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師:什么叫登臺呢?能否根據(jù)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
生:集體背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略)
生: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
師: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而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
生:是獨自一人。
師: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
生: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
師:什么(時間)季節(jié)呢?
生:悲涼的秋天。
師:作客并登臺,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幾層了?
生:六層。
師:再往深處想,杜甫是登臺是在什么年紀?
生:百年,就是老年。
師:拖著什么樣的身體?
生:多病的身體。
師:這樣又是幾層、幾倍的愁苦了。
生:八層愁苦。
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的那種沉郁頓挫的深層次的內(nèi)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著家鄉(xiāng),“萬”、“悲”、“?!倍家刈x,如“萬”,開口要大,腔調(diào)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里之狀;讀“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涼?!鞍倌甓嗖—毜桥_”,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只,無所依傍?!鞍佟?、“多”、“獨”都要重讀。如“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跟老師一塊讀。
生:(齊讀、單讀。)
師: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國難,是連年的戰(zhàn)亂。
師:是從哪聯(lián)的哪句詩知道的?
生:從“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知道的。
師:這句詩怎么解釋?
生: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師:苦,是什么意思?
生:痛苦。
師:這樣解釋大體上也講得過去。不過,老師還有一種解釋,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jīng)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是極度的意思。咱們比較一下哪種解釋更好?
生:老師的解釋更好。因為,這樣更表現(xiàn)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生: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zhàn)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
師:是一種什么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生;憂憤。心急如焚。
師:對,就是心急如焚,這個詞用得好。心急如焚,才白發(fā)叢生,兩鬢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從句法角度還能講出些道理來嗎?比方,前后兩句是對偶的,句法的結(jié)構(gòu)應(yīng)該相同---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停”與“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jié)構(gòu),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師:也就是剛戒了酒)那么上句相應(yīng)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yīng)該是動賓結(jié)構(gòu),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師:句法結(jié)構(gòu)對應(yīng),相應(yīng)的詞也兩兩相對?!靶隆迸c“苦”都是副詞。大家應(yīng)該為這位同學的認真思考精神鼓掌。(生鼓掌)
師:同學再認真想想,“艱難”僅僅指國家艱難嗎?
一生:我覺得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jīng)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yīng)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
師:有道理,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我特別強調(diào)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師: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嗎?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師: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喜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唯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憂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jié)呀,按習俗應(yīng)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
一生: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
師:同學們,借酒才能澆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墒菂s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結(jié)在詩的結(jié)尾,郁結(jié)在杜甫老人的心頭。我們讀的時候,也應(yīng)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悶表達出來。
“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師生共讀)。
師:(深情地)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
(課在深情的朗誦聲中結(jié)束)
《老王》課堂實錄
《老王》課堂實錄
一、導入:
看圖片,“底層的光芒”,學生談觀后感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苦難,貧窮,生活在社會底層,不被人重視,但是他們善良樸實,對待生活堅強樂觀,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這些人呢?是給予憐憫關(guān)心還是鄙視唾棄。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楊絳先生寫的《老王》這篇文章,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二、楊絳簡介
我稱呼“楊絳先生”?楊絳是個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稱為“先生”?
在很有學問的情況下。楊絳就是這樣一位很有學問的作家。她飽讀詩書,有極高的文學成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是大家課外必讀作品。她的先生錢鐘書學問更大,錢鐘書字默存,《圍城》是他的代表作。大家有沒讀過?我把這本書介紹給同學們,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書。
三、朗讀課文
下面請一個同學朗讀一下老王的故事。其他同學用心傾聽,用情體悟。
思考: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愧怍何意?(慚愧)
四、分析課文
思考: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1.討論老王之“苦”:生活艱苦職業(yè)——蹬三輪(謀生手段)
身體——殘疾(生理缺陷,謀生苦難)
生活——塌敗小屋(居住條件)
精神凄苦孤獨、無親
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生活和精神的雙重不幸者,特別是精神上,那個時代真正同情關(guān)心甚至能夠憐憫他的人很少。(現(xiàn)實社會中有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
2.研讀老王之“善”
老王的品質(zhì):善良樸實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
3.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為什么這件事最讓人感動?有這么多的鄰居,老王為什么唯獨送禮物給我?
老王的善良更表現(xiàn)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知恩圖報。
一個生存狀態(tài)已經(jīng)亮起了紅燈的病人,一個命運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臨死前,他還不忘用最樸實最簡單而對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楊絳的感謝關(guān)心之意。楊絳所接受的禮物也不僅僅只是雞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寶貴最純粹來自心靈最真實的饋贈。也讓楊絳沐浴到了最燦爛最美麗的人性光芒。
總結(jié):老王是一個不幸而善良的人。
《詩》曰:一言以蔽之。我們用兩個字概括老王的形象,苦、(不幸)善
4.老王之所以這樣善待我,因為我也是一個--善良之人
討論:“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現(xiàn)在何處?
我與老王閑聊;(精神上的平等靠近和慰問)
女兒送魚肝油;(言傳身教)
坐車照顧老王的生意;
關(guān)心老王生活;
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
(主人公走在街上遇到向他行討的乞丐,而他身無分文,他感到非常地抱歉,他想那個人一定以為是自己小氣不愿施舍,當乞丐向他伸出手時,他握住了他的手并說“兄弟,對不起!我今天沒帶錢”乞丐感動地說“你已經(jīng)給我的太多了”。)
5.作者很照顧老王,那她當時是否日子很好過?有富足的物資可以給老王?有充分的精力照顧別人?
“我”當時在哪兒?文章中怎么說?干校的生活怎么樣呢?
因為當時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個荒唐動亂的年代
干校里,我沒能拿工資,要接受勞動改造,被批斗,被定為“特務(wù)”“反動權(quán)威”,“人人可以起來欺凌戲侮”,當時作者身處“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是荒唐的動亂的年代。楊絳夫婦被認作“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
這樣的處境應(yīng)該是十分艱難的。然而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卻仍然說自己是——“幸運”的。作者為什么覺得自己仍舊是“幸運”的人呢?(她比起那些更不幸的人幸運是在什么地方?)
再怎么著,我們都熬過了那個人妖顛倒的年代,我們還活著,許多人也活了下來,可老王,已經(jīng)死去。
受到了老王無私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懷和感謝。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
因為她有一份憫人的情懷,同情心,善于體會別人的苦處而淡化了自己的愁苦。我們在概括時可以給它打一個雙引號。
小結(jié):“我”是“幸運而善良”的。
6.我們知道老王對“我”,“我”對老王挺好的,為什么我又覺得“愧怍”呢?
作者回想起來,覺得當時對老王的關(guān)愛還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因為,我竟然沒有讓他坐坐喝一口茶水,這是讓我后悔莫及的。
“他來表示感謝,我卻用錢來侮辱他”我更沒有理解到老王那羸弱不堪的身體里裹藏著的一顆最純粹的善心。
小結(jié):可見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對待老王,把他當作一個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對待——無關(guān)乎職業(yè),無關(guān)乎收入!而“我”身處不幸,還能關(guān)心別人,體察別人,盡量幫助別人,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愛,愛使蒼涼的人生有了溫暖、光明的慰藉。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guān)愛不幸者,關(guān)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
7.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有窮苦人,弱者,不幸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和關(guān)愛,哪些人需要我們奉獻同情愛心呢?
楊絳覺得自己做得不夠,是一位“幸運”又“愧怍”的人,這表現(xiàn)了知識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那么在座的每位同學是否反省過自己,當我們面對一位弱者或不幸的人,我們在怎么做?應(yīng)該怎么做?
白芳禮,海河邊上一名僅靠微薄退休金勉強度日的老工人,以74歲的高齡開始了人生一段悲壯的旅程,18年來他以騎三輪車賺錢的方式向貧困學生捐資35萬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
35萬元,如果按三輪車每公里收費5角錢計算,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長度。而他自己則睡在一個沒有床架的木板上,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的總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是他從街頭路邊或垃圾堆里撿來的;每天的午飯總是兩個饅頭一碗白開水,往開水里倒一點醬油;饞得厲害了,就在晚上睡覺時往嘴里放一星肉,含著,品品滋味……更有不為人知的,由于年事過高,冬天他常憋不住小便,棉褲總是濕漉漉的,他就墊上幾塊布照樣蹬著車跑。
五、小結(jié)
讀楊絳的《老王》,文中寫老王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我們能體察出作者對不幸者關(guān)愛的呼吁。的確,正如一位哲人說,送人玫瑰,歷久猶有余香。愿我們的真愛克服現(xiàn)實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那樣將會是陽光燦爛、春意蕩漾。讓我們在《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收束本文的學習吧。
《塘月色》課堂實錄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您知道高中教案應(yīng)該要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塘月色》課堂實錄”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塘月色》課堂實錄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體會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下簡稱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書篇目,作者)朱自清先生曾經(jīng)很自信地說,他有一種神奇的本領(lǐng),能從最尋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令人驚異的美.荷塘,平凡吧;月色,普通吧.要從其中創(chuàng)造令人驚異的美,真讓人難以置信.我們就慢慢欣賞吧.
二,誦讀感知
師:首先,我朗讀一遍課文.同學們在聽準字音的基礎(chǔ)上,感受文本內(nèi)容,體會其中的情感.(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掌聲)
師: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說一說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生:主要寫了作者欣賞月下荷塘美景的過程以及之后的一些感受.
師: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作者還抒發(fā)了他的情感.
師:很好,不僅有眼前之景,還有胸中之情.
師:題目是荷塘月色,那些段落集中寫了荷塘月色.
生:四,五,六自然段.
師:你覺得哪些段落寫了荷塘哪些段落寫了月色呢
生:第四段,六段寫荷塘,第五段寫月色.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都是寫的荷塘,沒有寫月色.
師:題目為什么叫荷塘月色呢
生:月色無形無聲,很難把握.所以借助荷塘來寫.
師:側(cè)面描寫,這才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第四段只寫了荷塘,第五段只寫了月色嗎
生:(恍然)都是既有荷塘,又有月色.
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才更加豐富.
三,品味語言(主要是四,五兩段,誦讀貫穿整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部分:鑒賞四,五段,讓學生自由發(fā)現(xiàn)鑒賞點,教師適當引導.
師:下面我們一起尋找驚異之美.先鑒賞第四段.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
生:(有感情地讀)
師:同學們說這位同學讀的怎么樣
眾生:挺好.
師:不錯,這位同學開了個好頭.下面同學們仔細閱讀文本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談?wù)勀愕睦碛?準備好了請舉手.(給學生二三分鐘思考時間)
生:我覺得層層的葉子中間……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很好.我們仿佛感到了作者的喜愛之情,特別是把清香比作歌聲,用了通感手法,非常形象生動.
師:很好,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的流動.你覺得清香和歌聲有那些相似之處呢
生:美好,沁人心脾.
師:再加上屢屢和渺茫的修飾呢
生:還有若有若無,不清晰的特點.
師:同學們以前接觸過通感這種手法嗎
生:接觸過.
師:顧名思義,通感就是感覺相通.一種感覺一重美感,兩種感覺就是雙重美感.這種手法并不少見,能舉個例子嗎
生:(一時想不出)對不起,想不出來.
師:還記得紅杏枝頭春意鬧嗎紅杏綻放在枝頭,本來是靠視覺感受到的,作者說紅杏在枝頭喧鬧,多么生動.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這個人愛說甜言蜜語,這個南方人操著一口吳儂軟語,都是.還有一首通俗歌曲,名字叫暗香.
師:同學們繼續(xù)說說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一句.作者看到流水,覺得它很有情意.脈脈本來是形容人深含感情的樣子,這里用來寫葉子,很新穎.
師:體會得不錯.不過,作者看到流水了嗎
生:哦,沒有,是……聽到了.
師:好,你這也是通感了.誰還要說一說.
生:我喜歡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一句,用田田形容荷葉相連很形象,我覺得田字的字形就像一張大荷葉,田田當然是荷葉相連了.
師:你真是富有想象力.謝謝你用這么形象的方法教我們掌握了這么美的一個詞.學習母語,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因為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冷冰冰的.
生:我覺得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讀成zhàn)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秘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很好.風吹過來,葉子紛紛卷起,像多米諾骨牌,一下傳到另一邊.而且用挨字形容葉子,是擬人吧,很有情趣.
師:你描述得很生動.不過我有個疑問,荷塘里的風能有那么大的力量,把荷葉吹成多米諾骨牌嗎
眾生:(笑)
師:像閃電般,是形容風勢之大嗎
生:形容速度快.
師:有一個詞,讀顫(chàn)動還是顫(zhàn)動.
生:顫(chàn)動.
師:繼續(xù)鑒賞.
生:我喜歡一粒粒的明珠.粒粒這個疊詞有一種音韻之美.
師:自清先生鐘愛甚至是偏愛疊詞,文中還有很多,不僅強化了豐富了詞的意蘊,還有音韻之美.下面我們齊讀一下第四段,感受音韻之美.
生:(齊讀)
師:繼續(xù)鑒賞第五段.閱讀文本,還是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給學生二三分鐘思考時間)
生:我喜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月光比喻為牛乳和輕紗,很清新,朦朧.
師:牛如和輕紗是形容月光嗎
生:是青霧.
師:前面把月光比為流水.牛奶和流水有濃淡之別,所以分別形容青霧和月光.
生:我喜歡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同樣是用了通感的修辭,把光與影比喻為小提琴的曲子,顯得輕靈飄逸.而且我特別喜歡小提琴這個詞用了音譯——梵婀玲,就像一個女孩的名字.
師:你說得真精彩,體會得很細膩,從一個音譯的詞語體會到作者的一份匠心.
生:我喜歡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不僅寫了光,還寫了影,使塘中景物的層次更豐富了.
師:很好,還有比這更美的影子嗎
生:(齊)還有楊柳的倩影.
師:同學們應(yīng)該留意一下生動的動詞,作家錘煉語言,很多時候就是體現(xiàn)在動詞上.比如畫在荷葉上的畫字,換個詞好嗎比如換成映照的映字和印刷的印字
生:我覺得映字沒有美感,沒有情感;印字太生硬了,有一種硬物與之擠壓成像的感覺.
師:體會的好.畫字還容易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是誰畫的呢是用月光做水彩,以荷葉做畫紙畫成的吧.
第二部分:質(zhì)疑探究
師:我們覺得這兩段很美,但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這兩段的比喻用了很多女性形象,太柔美了.同學們怎么看
生:這和文章的寫作對象有關(guān),月下的景物當然應(yīng)該柔和一點,朦朧優(yōu)美一點.
生:也和作者的心情有關(guān).寫作背景是1927年7月,社會黑暗,江南血雨腥風,作者作為極富良知和責任感的知識分子,他內(nèi)心很不平靜,心情沉痛,情緒低落,不可能寫出太昂揚的東西來.
師:同學們體會得很好.我們不妨改成陽剛一點的試一試.其中幾句用《荷花淀》的風格表現(xiàn)一下: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如一道銅墻鐵壁,是監(jiān)視清華園的哨兵吧!
生:(大笑)
師:同學們自然地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內(nèi)容和背景來談,非常好.形象和語言風格要考慮整體語境.
四,體會情感(問題探究)
師:第六段有這么幾句話,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明明說過自己愛熱鬧,也愛冷靜,為什么面對蟬鳴蛙聲的景致,不興致勃勃地欣賞了呢
生:因為作者的心情很不寧靜,而且這種情緒時時涌上心頭,所以不喜歡這種熱鬧.
師:同學們看第七自然段的江南采蓮圖也很熱鬧,作者卻很神往,這是為什么呢
生:江南采蓮圖看似熱鬧,內(nèi)在卻是很寧靜的,這里的人們不受任何干擾,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所以作者很神往.
師:很好.原來表面看似情趣迥異的荷香月色圖和江南采蓮圖有相同的特點,一個是寧靜,還有什么相同的呢
生:另一特點是都很美好.
生:還有都充滿溫情.
生:還有個特點就是人在其中都能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江南采蓮圖里的人們可以自由熱烈地表達對愛情的向往,荷香月色圖里作者也可以盡情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
師:同學們說的很精彩,二者還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如同夢境.荷香月色圖是作者靜夜的一個夢,江南采蓮圖是作者一個久遠的夢.同學們再回想一下荷香夜色圖是不是充滿了夢幻的特點,朦朧,寧靜,安逸.
生:是的.
師:作者那么喜歡美好的夢境,可惜這種美好照不進現(xiàn)實,所以內(nèi)心還是充滿了苦悶,這就是他的心情一直有一種不寧靜的底色的原因.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美的東西等待同學們?nèi)グl(fā)現(xiàn),希望同學們課下繼續(xù)鑒賞.
師:最后送同學們幾句話.一位哲人說過,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認為,有時候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感受美的心靈;還有的時候,不是缺少感受美的心靈,而是缺少表現(xiàn)美的才情.希望同學們課下多多閱讀精美的文學作品,培養(yǎng)美的鑒賞力,也從而提高寫作水平.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金岳霖先生》課堂實錄
《金岳霖先生》課堂實錄
示例:
(1)有這樣一個人,個子不高不矮,身體不胖不瘦,臉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寬不窄,耳朵不圓不長……你猜他(她)是誰?
又有這樣一個人,黑臉短毛,長嘴大耳,圓身肥肚,穿一領(lǐng)青不青、藍不藍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齒釘耙……你知道他(她)又是誰?
探討:對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個圓滿的答案來,都是,又都不是;而對于后者,相信你一定會脫口而出:豬八戒!這兩個人,為什么前一個猜不出,后一個一猜就中呢?關(guān)鍵就在于前者只簡單介紹了人物的外貌,沒有寫出特征,更沒有寫出人物的個性,后者則不然。
三、引入新課:
由大家所搜集的例子可以看到,刻畫人物個性化特征在刻畫人物形象過程中所起到重要作用。我們今天來看的一篇文章也是這一方面的范例?!爱敶⑽陌舜蠹摇敝坏耐粼鞯奈恼隆督鹪懒叵壬肪妥屛覀兛吹揭粋€極其富于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四、整體感知:
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chǔ)上快速瀏覽文章。
要求:
①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
②找出核心句。
③找出本文的文眼。
④談?wù)勛约盒哪恐械拇髱煹男蜗蟆?br>
學生:總—分—總。
學生:西南聯(lián)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學生:有趣。
學生:一個一肚子的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老師:通過這些語句我們心目中也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這是一個學問高深,行為卻很獨特的老人。
五、品味文章,分組交流人物獨特個性下蘊涵的精神面貌:
下面就是學生總結(jié)交流的幾例
學生:怪異的外貌。講課時戴帽,帽檐壓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鏡;穿一件其他教員很少穿的夾克。
學生:怪異的行為舉止?;佳奂玻⒀鲋^;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養(yǎng)一只大斗雞,同一桌吃飯;搜集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學生: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時一上課就宣布穿紅毛衣的女生回答問題,致使女生們緊張而興奮;面對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他都回答;開選修課,師生平等對話,上課時與王浩探討問題,旁若無人。
學生:對專業(yè)理論的獨特理解。學生覺得邏輯枯燥,但“他”覺得很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的結(jié)論是兩者沒有關(guān)系。
學生:對友情獨特的珍惜。對學生很愛護,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悲哀;林徽因死后,別人都忘記了她,可他還記得她的生日。
學生:對生活獨特的熱愛。喜歡與孩子相處,做孩子的游戲;老年時,坐平板三輪車逛王俯井大街,以示接觸社會,觀察生活。
學生:通過獨特看到的是學術(shù)上聰明過人,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
學生:為人天真,頭腦單純。
學生:待人真誠、坦蕩。
老師: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較為復雜,在學術(shù)上聰明過人,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諳世故,頭腦單純;他待人真誠、坦蕩,但學生覺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學問之事,以致對社會人事的感受理解與眾不同,于是從內(nèi)心到外表都特立獨行,沒有想到要從眾從俗,也正是這種孤獨精神和單純心理,才使他靜心做學問,成就了他的學問品格。作者就是通過人物獨特的個性刻畫人物形象,使這樣一個學者在我們面前鮮活起來的。
學生自由討論: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寫活一個人物?
討論歸納:一要真實,要符合生活實際;二要有選擇,為表現(xiàn)中心服務(wù);三要新穎,切忌一般化。
意圖:通過學生的交流賞析,使他們認識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源于對人物個性化特點的刻畫,而個性化特點的刻畫有來源于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可以是對一種特定情節(jié)下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所有的這些描寫又來源于平常認真的觀察和用心的體會。要讓學生記住: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藝術(shù),細節(jié)就是品味,細節(jié)決定高度,細節(jié)決定深度。
六、寫作延伸:
看來大家通過學習,不但認識了一位可愛的老頭子還學到了很多關(guān)于寫作的技巧。接下來大家也來寫一段文字,記一位班級熟悉的同學。寫好以后我們可以不說出被寫同學的姓名,我們同學別的同學猜猜寫的是誰。
意圖:希望同學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方法,通過細節(jié)去深動的刻畫身邊的人,同時通過交流也能使同學在平時更能很好的去觀察生活。
七、結(jié)束課文:
文章通過對金岳霖先生幾個細節(jié)的正面描寫及通過其他幾個人物襯托的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了作為一代大學者的金岳霖先生有趣、直率、真誠、愛學生、樸實、為人天真、熱愛生活、又滿腹經(jīng)綸的獨特之處。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也領(lǐng)略到汪曾祺把人描繪得鮮活生動的功力。而這一切源自于汪曾祺先生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巴爾扎克說:“當一切的結(jié)局都已準備就緒,一切情節(jié)都已經(jīng)過加工,這時,在前進一步,唯有細節(jié)組成作品的價值。”這個細節(jié)怎么去設(shè)計?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通過自己的寫作實踐來回答這個問題。
八、課后反思:
優(yōu)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shù)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引導,鮮活的思維,活躍的氣氛,其次是運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將教材所設(shè)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在這一堂課教學中,同學通過課前對名家名篇的人物刻畫優(yōu)美語段的感悟提前進入一個藝術(shù)的氛圍,這也可看作是情境的預設(shè)。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為我們達成通過課內(nèi)訓練提高學生表達及寫作能力的學習目標,同時又強化了同學們文學評價、鑒賞的能力。因而在整個實施的過程中同學們對這一實踐活動表現(xiàn)出較強的積極性。從整體教學來看,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同時也體現(xiàn)在把整個《金岳霖先生》作為我們引導同學關(guān)注典型性描寫的范例上。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強調(diào)的課堂是一個情境,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它是為同學課后的理解提供一個范例。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提供一個輕松的氛圍,在這氛圍中,學生能有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去感受語文的人文美,無疑對學習目標的達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重新審視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對汪曾祺先生語言美的感悟上,由于各個學生基礎(chǔ)和能力的不同,還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可以通過課后的訓練進行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