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輪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42020高一生物第四章復習要點。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授課經驗少的教師教學。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2020高一生物第四章復習要點”,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017高一生物第四章復習要點
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變小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
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恢復原位基本不變
3、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細胞壁
4、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qū)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1)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2)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擴展閱讀
高一生物上冊復習教學知識點(第四章)
高一生物上冊復習教學知識點(第四章)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水分子(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作用。
二、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三、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有濃度差
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第二節(jié)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細胞膜結構:磷脂蛋白質糖類
↓↓↓
磷脂雙分子層“鑲嵌蛋白”糖被(與細胞識別有關)
(膜基本支架)
二、
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細胞膜
(生物膜)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第三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相關概念:
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要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
二、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比較:
比較項目運輸方向是否要載體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協助擴散高濃度→低濃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等
主動運輸低濃度→高濃度需要消耗氨基酸、各種離子等
三、離子和小分子物質主要以被動運輸(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出細胞;大分子和顆粒物質進出細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高一生物上冊第四章知識點匯總
高一生物上冊第四章知識點匯總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
第一節(jié)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注:生命活動的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葡萄糖);
生命活動的儲備能源物質是脂肪。
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2、結構: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構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團~磷酸基團~磷酸基團
簡式:A-P~P~P
(A:腺嘌呤核苷;T:3;P:磷酸基團;
~:高能磷酸鍵,第二個高能磷酸鍵相當脆弱,水解時容易斷裂)
3、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酶
ATP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釋放的能量用于各種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來源于生物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
(在人和動物體內,來自細胞呼吸;綠色植物體內則來自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為直接能源物質的原因是細胞中ATP與ADP循環(huán)轉變,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又稱為生物催化劑。(少數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們被稱為“核酶”)。
2、特性:催化性、高效性、特異性
3、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1)PH:在最適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PH過高或過低,酶活性喪失)
(2)溫度:在最適溫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溫度過低,酶活性降低;溫度過高,酶活性喪失)
另外:還受酶的濃度、底物濃度、產物濃度的影響。
第二節(jié)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發(fā)現
1648比利時,范海爾蒙特: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主要來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英國,普利斯特萊: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779荷蘭,揚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綠葉才能更新空氣;并且需要陽光才能更新空氣。
1880美國,恩吉(格)爾曼:光合作用的場所在葉綠體。
1864德國,薩克斯:葉片在光下能產生淀粉
1940美國,魯賓和卡門(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參加反應的水。(糖類中的氫也來自水)。
1948美國,梅爾文卡爾文:用標14C標記的CO2追蹤了光合作用過程中碳元素的行蹤,進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復雜的化學反應。
二、實驗: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1、原理:
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機溶劑(如丙酮、酒精等)。
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
2、過程:(見書P61)
3、結果:色素在濾紙條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蘿卜素(橙黃色)最快(溶解度最大)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a(藍綠色)最寬(最多)
葉綠素b(黃綠色)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葉綠體中的色素,
層析液的的用途是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為了研磨充分,
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到破壞;
分離色素時,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的原因是濾液細線上的色素會溶解到層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葉綠體中的色素存在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及保護葉綠素免受強光傷害的作用。
Mg是構成葉綠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過程:
(1)光反應
條件:有光
場所: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過程:①水的光解:
②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2)暗反應
條件:有光和無光
場所:葉綠體基質過程:①CO2的固定:
②C3的還原:
(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
3、總反應式:
光能
CO2+H2O(CH2O)+O2
葉綠體
4、實質: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把光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四、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光照強度、CO2濃度、溫度等
(1)光照強度:在一定的光照強度范圍內,光合作用的速率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濃度: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光合作用速率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加快。
(3)溫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在最適溫度時,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農業(yè)生產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長光照時間如:補充人工光照、多季種植
增加光照面積如:合理密植、套種
光照強弱的控制:陽生植物(強光),陰生植物(弱光)
增強光合作用效率適當提高CO2濃度:施農家肥
適當提高白天溫度(降低夜間溫度)
必需礦質元素的供應
第三節(jié)細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細胞在有氧氣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2、過程:三個階段
①C6H12O6酶2丙酮酸+[H](少)+能量(少)細胞質基質
②丙酮酸+H2O酶CO2+[H]+能量(少)線粒體
③[H]+O2酶H2O+能量(大量)線粒體
(注:3個階段的各個化學反應是由不同的酶來催化的)
3、總反應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4、意義:是大多數生物特別是人和高等動植物獲得能量的主要途徑
二、無氧呼吸
1、概念:
無氧呼吸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
2、過程:二個階段
①:與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完全相同細胞質基質
②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細胞質基質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丙酮酸酶C3H6O3(乳酸)
(動物和人)
3、總反應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4、意義: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短暫的無氧呼吸,將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釋放出能量以適應缺氧環(huán)境條件。(酒精會毒害根細胞,產生爛根現象)
人在劇烈運動時,需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細胞則以無氧呼吸的方式將葡萄糖分解為乳酸,釋放出一定能量,滿足人體的需要。三、細胞呼吸的意義
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中間產物還是各種有機物之間轉化的樞紐。
四、應用:
1、水稻生產中適時的露田和曬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氣條件,增強水稻根系的細胞呼吸作用。
2、儲存糧食時,要注意降低溫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細胞呼吸。
3、果蔬保鮮時,采用降低氧濃度、充氮氣或降低溫度等方法,抑制細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五、實驗: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過程(見書p69)
2、結論:酵母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
2020高一生物第五章復習要點
2017高一生物第五章復習要點
第一節(jié)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2、酶的發(fā)現:發(fā)現過程,發(fā)現過程中的科學探究思想,發(fā)現的意義
3、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4、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
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底物濃度
2、酶濃度
3、PH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
4、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jié)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么是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ADP+Pi+能量ATP
ATP酶ADP+Pi+能量
ADP轉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動物和人: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節(jié)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C6H12O6+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發(fā)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產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發(fā)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fā)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fā)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fā)酵
討論
1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儲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節(jié)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葉綠素b(黃綠色)
綠葉中的色素胡蘿卜素(橙黃色)
類胡蘿卜素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實驗為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為何要用培養(yǎng)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因為層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種有揮發(fā)性的有毒物質。
(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2、光合作用的過程: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薄膜上
反應式:
水的光解:H2O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ATP
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還原:2C3+[H]+ATP(CH2O)+C5+ADP+Pi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
聯系: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和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huán)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于自養(yǎng)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高一生物第四章第一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教案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第一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授課日期:20年月日
課型:新課
教學目的:
1.植物的向性運動(知道)。
2.設計向性運動實驗及觀察植物的向性運動。
3.生長素的發(fā)現(知道)。
4.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學重點:生長素的發(fā)現及其生理作用。
教學難點:
1.生長素發(fā)現的實驗設計。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程式教學法、談話法與學生討論實踐相結合。
教學安排:2-1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引言:通過“新陳代謝”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體內隨時都在進行著非常復雜的生命活動。那么,這些活動為什么能夠非常順利地進行?為什么生物體對外界的刺激變化又會做出非常精確的反應呢?這一切依靠的是什么呢?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學習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我們看到捕蟲草捕捉昆蟲,也知道向日葵的花序總是朝向太陽的方向,那這兩種現象有什么區(qū)別么?(向日葵受到的刺激有一定的方向性)我們可以看到放在窗臺邊的花會向著窗外的方向生長,玉米的種子的根向著重力的方向生長,這些現象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植物體所受到的刺激都有一定的方向性。
我們把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叫做植物的向性運動。植物體表現出的向性運動對它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適應環(huán)境)
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現象屬于向性運動?
(向性運動普遍存在)
向性運動是植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植物體為什么會表現出向性運動呢?經過科學家研究發(fā)現,這與植物體內的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生長素的調節(jié)作用有關。讓我們先來看看生長素的發(fā)現。
生長素是最早發(fā)現的一種植物激素,最早發(fā)現過程中,科學家也像我們一樣,注意到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讓我們一同來看一下:
1880年,英國的CharlesDarwin(達爾文)在進行植物向光性實驗時,發(fā)現在單方向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彎曲;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在尖端套以錫箔小帽,即使是單測光照也不會使胚芽鞘向光彎曲;如果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而不照射胚芽鞘下部,胚芽鞘還是會向光彎曲。
1928年,荷蘭的F.W.Went(溫特)把燕麥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瓊脂薄片上,約1小時后,移去芽鞘尖端,將瓊脂切成小塊,再把這些瓊脂小塊放在去頂胚芽鞘一側,置于暗處,胚芽鞘會向放瓊脂的對側彎曲。如果放的是純瓊脂塊,則不彎曲。
1934年,荷蘭的F.Kǒgl(郭葛)等從玉米油、根霉、麥芽等分離和純化刺激生長的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indoleaceticacid,IAA),其分子式為C10H9O2N,相對分子量為175.19。
后來又發(fā)現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等對植物生命活動有調節(jié)作用的物質。我們將一些在植物體內合成的,從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并且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統稱為植物激素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知道了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從1880年達爾文首次進行胚芽鞘的向光性實驗到1934年生長素提純而結束,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歷時54年,經多位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才終于完成??梢姡茖W上的每一項發(fā)現都是來之不易的,是辛勤汗水的結晶。
植物體內合成生長素最活躍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組織,大部分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細胞和幼嫩的種子等,衰老的組織中則較少。
花這么大力氣發(fā)現的生長素,有些什么作用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設問,帶疑問學習學生總結教師引導舉例,總結學生閱讀教材學生討論
由實例來總結
學生舉例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配合多媒體
教師適當解說由共性總結小結對科學的熱愛聯系實際的疑問
為下節(jié)課鋪墊
第四章第一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授課日期:20年月日
課型:新課
教學目的:
1.植物的向性運動(知道)。
2.設計向性運動實驗及觀察植物的向性運動。
3.生長素的發(fā)現(知道)。
4.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學重點:生長素的發(fā)現及其生理作用。
教學難點:
1.生長素發(fā)現的實驗設計。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程式教學法、談話法與學生討論實踐相結合。
教學安排:2-2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引言:上節(jié)課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向光性的原因(生長素的調節(jié)作用有關)那么,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長的生長素是在什么部位產生的?(胚芽鞘尖端)
看下面的圖,說明胚芽鞘向那個方向彎曲:
1.左;2.右;3.不彎;4.右;
5.右;6.不生長;7.不生長;8.右
根據右圖設計實驗,那側的瓊脂塊里生長素的含量高?(背光側含量高)
在植物體內主要還有哪些部位可以產生生長素,生長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運輸到作用部位的?要回答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有關小字內容。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tài)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
閱讀教材P81頁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第一段內容,這一段解釋了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想想是否生長素濃度越高,細胞縱向伸長生長得越快?(不是)繼續(xù)閱讀教材內容。
通過閱讀我們知道,生長素對植物的調節(jié)作用是具有兩重性的。讓我們來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一般來說,低濃度可以促進生長,高濃度則抑制生長。
(注意:向光性生長的植物,背光側生長素分布多,但仍在低濃度范圍之內。)
生活中有沒有體現上述作用特點的實例呢?
1.根的向地、莖的背地生長(演示橫向放置的植株的生長情況)
(三個器官最適濃度,歸納出根的敏感度大于芽的敏感度大于莖的敏感度。由此分析解釋根、莖近地面部分生長速度不同的原因。)
2.“松樹”塔形樹冠(演示生長素由頂芽向下運輸情況,及側芽生長現象)
(離頂芽越近的側芽受抑制越明顯。)
由于高濃度的生長素會抑制植物的生長,因此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了頂端優(yōu)勢的現象。
在農業(yè)生產中,根據頂端優(yōu)勢原理,在種植果樹或柿等作物時,要想豐產,就需要去頂芽,適時修剪整枝,打破頂端優(yōu)勢。
植物體內產生的生長素的量很少,因此在農業(yè)生產上大量應用的不是生長素,而是生長素類似物。如:奈乙酸、2,4-D。(學生閱讀)
扦插時,帶芽多的枝條,帶芽少的枝條和不帶芽的枝條扦插生根情況怎樣?(生長素可以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用什么辦法可使不易生根的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生長素類似物浸泡枝條下端。)
雌蕊受粉后,在胚珠發(fā)育成形成種子的過程中,種子里合成了大量的生長激素,促進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如果沒有受粉,這種果實有什么特點?(無籽)
除上面談到的兩點作用外,生長素類似物還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如在棉株上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可以達到保鈴、豐產的效果。
除了生長素外,植物體中還有其他的激素。有些是同學熟悉的。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其他植物激素部分,了解其產生、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一株植物體內只存在一種激素嗎?(大都含有多種激素)
如果同一植株同時含有多種激素,那么,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怎樣起作用呢?(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jié))
作業(yè):
A、B、C三朵花,在花未開放前,A、B去雄蕊,套袋處理,待花成熟后,A花柱頭涂抹一定濃度生長素類似物,C不做任何處理。試問:A、C果實的發(fā)育情況如何?為什么?練習提問
學生閱讀讓學生設計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原因
學生觀察
分析后解釋原因分析后得到結論引導學生分析學生閱讀
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