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開辟教案高中
發(fā)表時間:2020-09-23初三物理下冊第十六章知識點總結(新人教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初三物理下冊第十六章知識點總結(新人教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初三物理下冊第十六章知識點總結(新人教版)
一、電壓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
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
②電路是連通的。
注:說電壓時,要說“xxx”兩端的電壓,說電流時,要說通過“xxx”的電流。
二、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
1.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⑴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
⑵電壓表應并聯在電路中;
⑶連接電路時應按一定的順序,應從電源正極(或負極)按電路圖將元件逐個連接起來,并使電流從電壓表“+”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⑷連接好電路后,要先用開關試觸,觀察電壓表的指針偏轉情況,確認連接無誤后,再閉合開關,觀察示數;
三、電阻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么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1千歐=103歐.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四、變阻器
一種可以調節(jié)獲得不同電阻的電子部件.
滑動變阻器可以調節(jié)電阻大小的裝置,接在電路中能調整電流的大小。電阻絲外面涂著絕緣層,繞在絕緣管上,它的兩端連在A、B兩個接線柱上。滑片P通過金屬桿和接線柱C相連,滑片移動到不同位置時,A、C兩個接線柱間電阻絲的長度不一樣,這樣就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一般的變阻器用電阻較大的導線和可以改變接觸點以調節(jié)電阻線有效長度的裝置構成。
滑動變阻器構造:1.接線柱2.滑片3.瓷筒4.線圈5.金屬桿6.四個接線柱原理:金屬桿電阻小,電流順著劃片從金屬絲流過從而改變了電阻絲接入電路的長度,也改變了電阻的大小。
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絲繞在絕緣瓷筒上,大部分滑動變阻器電阻絲為鎳絡合金絲,電阻絲外面涂有絕緣層。
精選閱讀
第十六章《熱和能》知識點總結
第十六章《熱和能》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jié)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
定義: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①分子之間有間隙;②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在課本圖16.1-2中,二氧化氮被放在下面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擴散被誤認為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fā)生擴散現象,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
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qū)分開:擴散、蒸發(fā)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灰塵飛揚、液體對流、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
2.分子的熱運動: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3.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
當分子間的距離d=分子間平衡距離r,引力=斥力。
d<r時,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d>r時,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體很難被拉斷、鋼筆能寫字、膠水能粘東西都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當d>10r時,分子之間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計。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鏡塊間的距離遠大于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圍,分子間幾乎沒有作用力。
第二節(jié)內能
1.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
3.內能的單位為焦耳。
4.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溫度: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tài)相同時,物體的溫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
質量:在物體的溫度、材料、狀態(tài)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
材料:在溫度、質量和狀態(tài)相同時,物體的材料不同,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
存在狀態(tài):在物體的溫度、材料質量相同時,物體存在的狀態(tài)不同時,物體的內能也可能不同。
5.內能與機械能不同
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6.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
物體溫度升高,說明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溫度降低,說明物體內能減小。
內能改變,溫度不一定變化。溫度變化,內能一定改變。
熔化、凝固、沸騰過程中,物體的內能發(fā)生了改變,但是溫度不變。
7.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8.做功:
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轉化。
如果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
如課本圖16.2-5甲,引火儀內的棉花燃燒起來,因為:活塞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棉花著火點,使棉花燃燒。
如課本圖16.2-5乙,瓶塞跳出時容器內出現白霧,因為:瓶內空氣推動瓶塞對瓶塞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使水蒸氣液化凝成小水滴。
9.熱傳遞:
定義: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的現象。
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不是溫度,溫度變化只是熱傳遞的一個表現。
實質:內能的轉移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熱量是變化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具有熱量”?!皞鬟f溫度”的說法也是錯的。
條件:存在溫度差。如果沒有溫度差,就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如右圖,燒杯中的水不沸騰,因為沒有溫度差。
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放熱,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10.做功與熱傳遞的異同
相同點:由于它們在改變內能上的效果相同,所以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不同點:做功時能量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熱傳遞時能量的形式不變。
11.溫度、熱量、內能的區(qū)別
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熱量。
熱量是在熱傳遞過程中的變化量。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內能也不一定增加。
內能是一個狀態(tài)量。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熱量。
“熱”可以指熱量、溫度和內能,具體含義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2.內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內能來加熱:從能的角度看,這是內能的轉移過程。
利用內能來做功:從能的角度看,這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第三節(jié)比熱容
1.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實驗設計】用天平稱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調節(jié)兩個酒精燈的火焰使火焰大小相同。用這兩個酒精燈分別給水和食用油加熱一段時間,用溫度計測量水和食用油的溫度,比較二者溫度上升速度。
【實驗表格】下表可供參考。
物質初溫t0/℃末溫t/℃溫度變化△t/℃質量m/g加熱時間/s
水
食用油
【實驗結論】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相同,升高的溫度不同。
【注意事項】①比熱容的概念是通過本實驗引出來的,所以實驗中不可以有“比熱容”三個字。
②本實驗利用到控制變量法,所以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質量相等,控制酒精燈的火焰大小,控制加熱時間相同。
2.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時吸收(放出)的熱量。
3.物理意義:比熱容是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能力的物理量。
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物理意義為:1kg的水溫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4.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性質,比熱容的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tài)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
5.水常用來調節(jié)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6.海陸風:由于水的比熱容比砂石大,導致沿海地區(qū)和內陸地區(qū)的溫差不同。溫度不同導致大氣壓不同,白天和夜晚刮的風也不同。白天陸地溫度高,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夜晚海洋溫度高,風由陸地吹向海洋。
7.比較比熱容的方法:
質量相同,升高溫度相同,比較吸收熱量多少(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比熱容大。
質量相同,吸收熱量(加熱時間)相同,比較升高溫度:溫度升高慢,比熱容大。
8.熱量的計算公式:
溫度升高時用:Q吸=cm(t-t0)
溫度降低時用:Q放=cm(t0-t)
只給出溫度變化量時用:Q=cm△t
Q——熱量——焦耳(J);c——比熱容——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m——質量——千克(kg);
t——末溫——攝氏度(℃);t0——初溫——攝氏度(℃)
用公式求液體溫度時,一定要注意液體的沸點:求出水的溫度為105℃,但最終結果應該是100℃。
審題時注意“升高(降低)到10℃”還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溫(t),后面的“10℃”是溫度的變化量(t0)。
9.熱平衡方程:在不計熱損失的情況下,Q吸=Q放。
第四節(jié)熱機
1.內燃機
熱機的定義:利用內能來做功的機器。
熱機的能量轉換: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熱機的種類:蒸汽機、內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汽輪機、噴氣發(fā)動機等
四沖程內燃機包括四個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
內燃機的工作過程(圖16.4-3):在這四個階段,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和排氣沖程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的,而做功沖程是內燃機中唯一對外做功的沖程,是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另外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沖程進氣門排氣門活塞運動方向缸內溫度飛輪轉速能量轉化
吸氣打開關閉向下
壓縮關閉關閉向上升高減慢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做功關閉關閉向下降低加快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排氣關閉打開向上
汽油機和柴油機的比較:
汽油機柴油機
不
同
點構造頂部有一個火花塞頂部有一個噴油嘴
燃料汽油柴油
吸氣沖程吸入汽油與空氣的混合氣體吸入空氣
點燃方式點燃式壓燃式
效率低高
應用小型汽車、摩托車載重汽車、大型拖拉機
相
同
點沖程:活塞在往復運動中從汽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
一個工作循環(huán)活塞往復運動2次,曲軸和飛輪轉動2周,經歷四個沖程,做功1次。
2.熱值
定義: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單位:固體燃料的熱值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氣體燃料的熱值的單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形態(tài)、質量、體積無關。
公式:Q放=qm、Q放=qV
①Q——放出的熱量——焦耳(J);q——熱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質量——千克(kg)。
②Q——放出的熱量——焦耳(J);q——熱值——焦耳每立方米(J/m3);V——燃料體積——立方米(m3)。
酒精的熱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0×107J。
煤氣的熱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9×107J。
火箭常用液態(tài)氫做燃料,是因為:①液態(tài)氫的熱值大;②液態(tài)氫的體積小,便于儲存和運輸。
3.燃料的有效利用、熱機的效率
燃料燃燒,使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在實際應用中,燃料很難完全燃燒,所以放出的熱量比實際計算出的要少。另外,放出的熱量又很難得到全部有效利用,總會有一部分熱量損失。例如,用蜂窩煤燒水時,熱量損失的部分包括:①未完全燃燒的部分;②高溫煙氣帶走的熱量;③被容器、爐具、周圍空氣等吸收的熱量。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狀、用空氣吹進爐膛(提高燃燒的完全程度)
以較強的氣流,將煤粉在爐膛里吹起來燃燒(減少煙氣帶走的熱量)
熱機的效率:熱機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熱機的效率。
公式: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①使燃料充分燃燒,盡量減小各種熱量損失;②機件間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摩擦。
常見熱機的效率:蒸汽機6%~15%、汽油機20%~30%、柴油機30%~45%
第五節(jié)能量的轉化和守恒
1.我們接觸過以下形式的能量:機械能、內能、光能、化學能、電能
動能和勢能屬于機械能,“動能或勢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3.判斷能量的轉化,要看能量大小的變化。在某一現象中,如果一種形式的能力在減小的同時,引起另一種形式的能量增大,那么就可以確定這種形式的能量轉化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4.若發(fā)生能量的轉移,必有一物體能量減少,另一種物體能量增加,并且能量的形式不變。
熱傳遞的過程是內能的轉移過程,內能轉移的多少等于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
5.火箭上升時,機械能增加,內能增加。
第十六章電壓電阻(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電壓電阻
第1節(jié)電壓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壓的作用,電壓的單位及換算。
2.會正確使用電壓表。
3.會用電壓表測量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學生自學的能力。
2.通過用測量用電器兩端的電壓,養(yǎng)成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電壓概念的建立,讓學生學會用“類比法”研究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通過認識安全電壓值,滲透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電壓表正確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1.電壓在電路中的作用
2.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電壓大小。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橘子、發(fā)光二極管、銅片、鋅片、電壓表、開關、燈泡、導線若干、干電池。
學生:電壓表、開關、燈泡(2個)、導線若干、干電池(3節(jié))。(16組)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情境引入
二.新課講授
1水流的形成
2.電流的形成
[演示實驗]用橘子、導線、發(fā)光二極管做讓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的演示實驗。
[設疑]橘子為什么能使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
[過渡語]橘子竟然能讓二極管發(fā)光,同學們可能感到很神奇,今天我們就學習16章第1節(jié)電壓,解開你們心中的謎團。
[情景設置]用三節(jié)干電池、一個燈泡、開關、導線,做16.1-2的實驗,驗證電壓的作用。
實驗目的:改變小燈泡的亮度。
實驗器材:三節(jié)干電池、一個燈泡、開關、導線若干。
觀察現象:兩次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過渡語]我們看一下水流和電流的形成,對解決上面的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課件展示]水流與電流的形成
[過渡語]:在看“水流和電流是形成”的課件時思考:水流和電流的形成有什么相似之處?
(一)水流的形成
甲圖乙圖
[設疑]1、在甲圖中把活塞打開后,有水流形成嗎?水能持續(xù)流動嗎?
2、在乙圖中安裝了抽水機后,把活塞打開后,水能持續(xù)流動嗎?
3.要想得到持續(xù)的水流,誰起了重要作用?
[結論]:抽水機—水壓—水流
(二)電流的形成
在丙圖中,開關閉合后,燈泡發(fā)光。
[思考]:
1.燈泡發(fā)光誰在起作用?
2.在電路中要形成持續(xù)的電流要具備什么條件?
[結論]:電源—電壓—電流
[結論]:電路中得到持續(xù)的電流的條件:①有電源,②電路是通路
[深入理解]:綜上學習,總結一下水流與電流的形成二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
[方法指導]:由于水流的形成與電流的形成很相似,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在物理學中叫“類比法”。
(設計意圖:用水流的形成要有水壓類比到電流的形成要有電壓。用類比的方法講解,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輕松突破難點。)
回答:說明橘子能提供電力,充當了“電源”的角色
學生認真觀察演示實驗,思考提出的問題
實驗現象:用一節(jié)干電池當電源時,小燈泡的亮度較暗,用兩節(jié)干電池當電源時,小燈泡的亮度較亮。回答:說明電路中電流的強弱與電源有關。
學生觀看課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小組討論后回答:
1、在甲圖中把活塞打開后,有水流形成,但是水流不是持續(xù)的。
2、在乙圖中把活塞打開后,由于有抽水機的作用,左側的水壓始終大于右邊的水壓,所以一直有持續(xù)的水流形成。
3.要想得到持續(xù)的水流必須有水壓。
[回答]
1.是電源在起作用,它給電路提供了電壓。
2.電路中要得到持續(xù)電流的條件①有電源,②電路是通路
[規(guī)律提升]:抽水機提供水壓,所以形成水流;電源給電路提供了電壓,所以形成電流。
.
3.電壓的作用
4.電壓表的讀數
5.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6.電壓表測電壓
[想想議議][自主學習一]電壓的作用
請同學們用3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本P56的內容,思考:
1.電壓在電路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2.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壓的單位是什么?常用單位有哪幾個?它們之間單位換算是如何的?
3.閱讀小資料的內容,生活中不同用電器的電壓各是多大?記住幾種常見電源的電壓值: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一節(jié)鉛蓄電池的電壓、我國的家庭電路的電壓及人體安全電壓。
PPT展示:認識身邊常見的電壓值:
4.課件展示:了解伏特的科學故事
伏特(1745-1827)意大利科學家,他發(fā)明了伏特電堆,這是物理學歷史上的神奇發(fā)明之一。為了紀念他對物理學的貢獻,所以把電壓的單位命名為伏特。
[板書]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自主學習二]電壓表的讀數
觀察手邊的電壓表完成:
1.電壓表的元件符號是什么?
2.電壓表的作用是什么?
3.電壓表有幾個接線柱?
4.電壓表有幾個量程?每個量程的分度值分別是多少?
[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電壓表讀數的方法,讓學生加以總結。
[板書]
電壓表: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
0-3V分度值0.1V
0-15V分度值0.5V
[快學快練]搶答比賽:練習讀數
[過渡語]我們已經認識了電壓表,并學會了讀數,下面學習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自主學習三]: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請同學們用5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P57“電壓表的使用說明書”了解電壓表的使用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請判斷操作是否正確?錯在哪里?應該怎樣改正?
1.如果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了會出現什么后果?
2.如果電壓表的量程選大了會出現什么后果?
3.如果電壓表的量程選小了會出現什么后果?
4.用電壓表直接測電源兩端的電壓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成果展示,讓學生在糾錯過程中鞏固新知。加深對電壓表使用方法的理解。)
[歸納總結]
一調零:使用前看指針如果沒有指到零刻線時,調節(jié)調零旋鈕,讓指針指到零刻線處。
三要:一要把電壓表和被測的用電器并聯;二要讓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三要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一允許:允許用電壓表直接測量電源兩端的電壓;
三看清:讀數時要一看清所接的量程;二看清分度值;三看清指針所指的位置。
[板書]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一調、三要、一允許、三看清
[過渡語]同學們對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的很好,現在用電壓表測量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
1.練習使用電壓表。
2.探究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關系。
實驗步驟:
1.先將電壓表接在小燈泡的兩端,接通電路,讀取電壓表的示數是V;
2.再把電壓表接在電源兩端,接通電路,讀取電壓表的示數是V;
3.把結果記錄下來。
實驗次數燈泡兩端電壓(v)電源兩端電壓(v)
1
2
3
思考:電壓表的兩次的讀數相同嗎?你發(fā)現有什么規(guī)律?
[分析與總結]
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
如圖所示,電壓表已與被測電阻并聯。如果要把這三個串聯著的電阻與電源連接,哪端應該接電源的正極?哪端應該接電源的負極?請在圖中標出電流的方向。[自主學習]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
回答: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國際單位制中,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V,常用單位有千伏(kV)、毫伏(mV)。
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是1.5V,一節(jié)鉛蓄電池的電壓是2V,我國的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V,人體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快學快練]
1.0.5mV=V
2.360kV=mV
3.2.6V=kV
4.手機電池的電壓
為V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用科學家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用“快學快練”的方式鞏固剛學過的知識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電壓表,進行自主學習。
[問題回答]
1.符號
2.作用:測量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3.有三個接線柱
4.有兩個量程分別是:0—3V,分度值為0.1V;0—15V,分度值為0.5V。
[規(guī)律提升]電壓表讀數時做到“三看清”
1.看清所選的量程
2.看清分度值
3.看清指針所指的位置
學生讀數搶答
[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
[成果展示]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在班內交流成果。
1.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了指針向左偏,無法讀數可能把指針打彎,損壞電壓表。
2.電壓表的量程選大了會出現指針偏轉角度太小,讀數誤差太大。
3.電壓表的量程選小了會出現指針指到右端無法讀數,可能把指針打彎,損毀電壓表。
4.用電壓表可以直接測電源兩端的電壓。
(設計意圖:電壓表是電學中最常用的測量工具之一,正確使用電壓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學生自學、合作交流,老師精講、點撥相結合的方法完成對難點的突破。)
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
用電壓表完成P.58圖16.1-5實驗。
溫馨提示:
1.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
2.連接電路時,可以先串再并,電壓表可最后連接;
3.兩次實驗時電路必須是接通的。
[規(guī)律提升]
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
嘗試回答,完成電流方向的標注并展示
三.【盤點收獲】引導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收獲。課件展示(附件1)
四.【達標檢測】教師巡視、案,學生互批互改。完成檢測題(附件2)
五.【課后作業(yè)】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使用上的異同點,完成表格填寫課后完成(附件3)
[板書設計]
16.1電壓
1.電壓的作用: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壓表:0—3V分度值為0.1V0—15V分度值為0.5V
3.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一調:調零
三要:一要并聯,二要讓電流正入,負出;三選擇合適的量程(試觸法)
一允許:允許用電壓表直接測量電源兩端的電壓
三看清:一看清量程;二看清分度值;三看清指針的位置
【教學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點”
1.利用水果電池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上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內和小組間交流的教學方式,同時采用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動等多種方法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2.采用了每學習完一個知識點用“快學快練”的方式,鞏固知識點,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學中易出現的問題
1.有些小組在連接電路時,出現了電路有故障不會排除,電壓表量程的選擇上沒有用試觸法等問題,致使有些小組的同學沒有完成實驗任務。
2、在“成果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時間把握不好,時間分配上出現了前松后緊的情況。
附件1:盤點收獲
1.本節(jié)課知識結構圖
附件2:達標檢測
1.用電壓表測電壓時必須讓電流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入,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出,否則表針會反轉,不僅無法讀數,有時還會損壞電壓表.
2.實驗室中的電壓表有兩個量程,分別是0--V和0--V的電壓.這兩個量程每大格和每小格所表示的電壓值(選填:“相同”或“不同”.)
3.如圖所示,要使電壓表測燈L2兩端的電壓,正確的電路圖是()
4.在使用電壓表測電壓時,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之前不要先檢查電壓表指針是否指零刻度
B.電壓表只能測量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C如果電壓值無法預先估計,先用電壓表大量程的接線柱進行試觸
D.電壓表不允許直接測量電源兩端的電壓
5.燈L1與燈L2串聯,先用電壓表測燈Ll兩端的電壓,如圖所示.再測L2兩端電壓時,只將電壓表接A的一端改接C,這種接法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負2.315不同
3.D4.C
5.不正確電流從電壓表的負接線柱流入
附件3:課后作業(yè)
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使用上的異同
第十六章《分式》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第十六章《分式》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1.分式的定義: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分母不為零,分式值為零的條件分子為零且分母不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3.分式的通分和約分:關鍵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運算:
分式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分母。
分式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則: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分式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yōu)橥帜阜质?,然后再加減
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和以前一樣。能用運算率簡算的可用運算率簡算。
5.任何一個不等于零的數的零次冪等于1,即;當n為正整數時,
6.正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也可以推廣到整數指數冪.(m,n是整數)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
(2)冪的乘方:;
(3)積的乘方:;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b≠0)
7.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數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驟:(1)能化簡的先化簡;(2)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驗根.
增根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值應使最簡公分母為0,二是其值應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1)審;(2)設;(3)列;(4)解;(5)答.
應用題有幾種類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種:
(1)行程問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而行程問題中又分相遇問題、追及問題.
(2)數字問題在數字問題中要掌握十進制數的表示法.
(3)工程問題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時×工效.
(4)順水逆水問題v順水=v靜水+v水.v逆水=v靜水-v水.
8.科學記數法:把一個數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數)的記數方法叫做科學記數法.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大于10的n位整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于1的正小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第一個非0數字前面0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一個0)